涂层标准(中文)最终版
- 格式:doc
- 大小:577.50 KB
- 文档页数:21
mil-c-26074标准中文版MIL-C-26074标准中文版:对金属电镀涂层的要求导言:MIL-C-26074标准是美国军方针对金属电镀涂层的要求制定的。
该标准的中文版对金属电镀涂层的质量、性能以及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
本文将介绍MIL-C-26074标准中文版的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材料要求、涂层性能要求等方面。
一、适用范围MIL-C-26074标准中文版适用于要求金属电镀涂层的军用设备和零部件。
该标准规定了各种金属电镀涂层的要求,包括镀铬、镀镍、镀锌等不同类型的涂层。
二、材料要求MIL-C-26074标准中文版对金属电镀涂层的材料要求进行了详细描述。
其中包括涂层材料的种类和成分要求。
例如,在涂层材料的种类方面,该标准规定了镀铬涂层应采用六价铬盐进行电镀,镀锌涂层应采用锌盐进行电镀。
在涂层材料的成分方面,该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涂层的成分含量要求,以保证涂层的质量和性能。
三、涂层性能要求MIL-C-26074标准中文版对金属电镀涂层的性能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
其中包括涂层的硬度、附着力、耐腐蚀性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在涂层硬度要求方面,该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涂层的硬度测试方法和硬度要求值。
在附着力要求方面,该标准规定了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测试方法和附着力要求值。
在耐腐蚀性要求方面,该标准规定了涂层在不同腐蚀介质下的耐蚀性测试方法和耐蚀性要求值。
四、涂层测试方法MIL-C-26074标准中文版对金属电镀涂层的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其中包括涂层硬度测试方法、附着力测试方法、耐腐蚀性测试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测试方法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涂层是否符合标准中规定的要求。
通过这些测试方法,可以评估涂层的质量和性能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五、涂层的包装和标识MIL-C-26074标准中文版对金属电镀涂层的包装和标识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
其中包括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方式以及涂层标识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涂层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确保涂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NACE标准SP10 中文版SSPC:保护涂层协会接口表面处理说明书SSPC-SP 10/NACE NO. 2近白喷砂处理SSPC:SSPC和NACE国际标准紧代表审阅过本文献并就它的适用范围和规定达成一致的个别成员。
不管是否采纳该标准,此次达成的一致不会在任何方面排除在制造、销售、购买及产品、程序的使用上不符合该标准的人。
该标准没有以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授权制造、销售或使用任何专利保护的方法、设备、或产品以及赔偿或保护任何侵犯专利权的个人。
该标准代表最低要求并且不会限制更好的程序和材料的使用。
该标准并不适用所有或相关领域。
不可预知的环境因素可能会使该标准在特定的情况下失效。
SSPC和NACE对该标准的官方解释负责,但对于其他组织或个人对于该标准的解释不负任何责任。
在使用该标准之前,用户可以通过这一标准负责检查确保适当的健康、安全和规范性文件并确定关于该标准的适用性。
SSPC/NACE不必要列出所有与材料、设备使用,操作细节相关的以及标准自身存在的潜在的健康安全问题和环境事故。
必要时,用户负责咨询有关当局来建立一套合适的健康、安全、环保体系来适应现有的规范性要求。
注意:SSPC/NACE标准受定期检查的影响而且可能在不预先通知的情况下被修订或撤回。
SSPC/NACE要求在第一版发行的五年内进行重申、修订或撤销。
建议用户获取最新版本。
买方可以联系以下机构来得到所有标准和其他出版物的最新消息: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市南港1400号NACE电话:+1 281/228-2600邮编:77084-4906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40 24大街SSPC六楼电话:+1 412/281-2331邮编:15222前言该标准涵盖了喷丸处理磨料的使用以实现在应用保护性涂料或衬里系统前给钢铁表面清理程度明确的定义。
该标准的目的是用于涂层或衬里说明符、敷料器、检查员或其他负责人,来定义一个表面清洁度的标准程度。
该标准的重点在于近白色金属喷抛清理。
非电解镀富锌涂层1、范围规范包含非电镀锌涂装应用防锈之基本要求。
除了防锈保护,还包含相应的润滑成分。
1.1材质描述材质包含有机或无机锌片。
涂层类别:下面是三个级别的耐腐蚀标准:类型A:高耐腐蚀涂层类型B:中等耐腐蚀涂层类型C:低耐腐蚀涂层备注:未明确规定时,默认涂层方式是类型A。
2014年1月1日之前,合同零件和已处理生产零件批准(“PPAPED”),没有级别规定,就继续默认级别B。
备注:如果摩擦系数(CoF)要求是符合的,级别C涂层系统可能没有有机涂层。
使用额外的润滑剂进行处理,以满足摩擦系数(CoF)是允许的。
1.2符号。
无。
1.3应用。
该涂层适用于内外螺纹的螺钉螺母零件(大于或等于M6),及无螺纹的高防腐要求、避免产生氢脆的零件。
不适合下列类型:螺杆和螺帽小于M6.内部凹陷的零件。
镁金属表面不适用。
垫圈。
有导电要求的零件。
1.4注意1.4.1 这个涂层处理不产生氢,但是,处理前过程,例如,酸洗可能产生氢气吸附。
非电解镀锌涂装应用有高渗透性,允许固化过程中的氢气在酸洗过程中吸收。
预防措施请参阅第3.1.1节。
1.4.2 在螺纹上使用该涂层系统接头的表面和/或支承面可能会影响扭矩-张力关系。
建议在研究任何新的应用前,使用紧固件接头的扭矩张力。
1.4.3 腐蚀性能受零件几何形状、基底材料和应用过程。
批准的涂层系统对规范进行了测试,以满足所有要求使用普通钢紧固件。
对于新设计,应用程序和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零件或难以清洁的材料,如铸件和粉末金属,推荐额外的验证测试。
1.4.4 这种饰面适合维修温度从-50°C到+120°C。
超出该温度范围的情况将会在使用前被负责材料工程组织重新审查。
1.4.5 这种浸渍旋涂是一种整体工艺。
如果零件容易嵌套、粘在一起(平垫圈),或容易因机械翻滚、倾斜而损坏-不建议使用旋涂法。
替代方法包括喷洒和浸入排水法1.4.6 喷丸处理不是首选预处理内螺纹零件(螺母)、螺母的试验方法-垫圈和螺栓垫圈组件。
美国建筑业制造商协会AMERICAN ARCHITECTURAL MANUFACTURERSASSOCIATION针对用于挤出铝型材及板材表面的具有优异性能有机涂层的自发性设计规范,性能要求及检验程序目录前言------------------------------------------------------------------------------------------------------------1.0适用范围 32.0目的 33.0定义 34.0总则 35.0检测样本 36.0金属的准备及前过程 47.0检测 48.0检测报告89.0参考标准81.0适用范围1.1本规范用以描述对应用在建筑用铝型材及板材表面上的高性能有机涂层的检测程序及性能要求。
1.2本规范只限于工厂喷涂的涂层。
1.3在本规范中以公制为基本测量单位,以在SI单位中的值作为标准,括号中的值仅作参考。
2.0目的本规范旨在帮助建筑师、业主和承包商制定并获得由工厂施工的有机涂层,该涂层能提供并保持数十年的优异性能,如:漆膜的完整性,户外耐候性和外观一致性。
3.0定义3.1本标准中所说的“涂膜”和“涂层”可相互替换,是指铝表面的有机涂层。
3.2暴露面指经安装后可见的表面,包括门窗、通风管道、挂板等在开启和关闭时。
3.3喷涂涂料:以树脂为载体的涂料,在施工中通过雾化喷涂,并交联成为一个连续的漆膜。
4.0总则4.1要达到本规范标准,被测产品应满足本文所列出的所有性能要求。
4.2暴露面的干膜应在3米的距离,成90度观察,无明显流线、条纹、气泡等其他表面缺陷。
4.3主要暴露面的总干膜厚度,应采用ASTM D 1400方法,80%的检测结果应达到或超过30微米。
喷涂时可能有低于25微米的情况,但在主要暴露面,不允许有超过5%的读数低于25微米(或85%的指定膜厚),以保证正确的颜色和遮盖。
特殊色漆的膜厚可根据颜色的选择性和油漆的种类,听从油漆供应商的建议。
菲亚特9.57409标准铁基材料制品表面上的锌镍合金镀层目的:规定了锌镍合金镀层必须满足铁基制品要求的特性;规定了应遵循的流程及检测这些特性所使用的设备;提供该类涂层在图纸上的表示方法A:试验设备参看该文本中引入的所要求的必备设备(见表B)该类仪器可能会被其它特性、精度及可重复性相当的或更优的设备而替换B:参考标准(略)C:附件清单1.)设备规格表2.)螺栓润滑的方法1.概述1.1该采购标准涉及铸铁、碳钢或合金钢制品表面上所应用的新镍合金镀层的型号、特性及试验,其主要目的是启到耐腐蚀的防护作用1.2应用领域1.2.1新镍合金镀层可以应用于较小项目的大面积区域或底盘上,也可以应用在螺栓上货较大的铁基制品上(如支架、支撑器等)1.2.2上述提及的镀层一般多用于要求较高耐腐蚀值的电解镀锌,以避免产生红锈和白锈1.2.3就像电解镀锌层一样,锌镍合金镀层不能用于耐张应力(R)≥1500N/mm2的钢制品上,也不能用于R≥1200N/mm2且功能等级为1的钢制品1.3分类(级)、命名以及图纸上的表示1.3.1六价铬的注意事项为了遵循关于车辆寿命终期的欧洲指引要求(2000/53/CE),基于生态及环保等原因,自2007年7月1日起,在采购标准9.01102附件CK中已经采取了车辆中必须彻底消除铬化物(含六价铬)基于此,自2006年7月1日起,该采购标准中所有包含六价铬的涂层都将被废止并不得再向菲亚特汽车公司供给在过渡期间,菲亚特汽车关于欧洲市场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如下:●对于新的型号,自2004年1月1日起首次批准的型号,在所有新出图纸中应完全移除六价铬(含传动零部件)注意:自2004年1月1日起移除六价铬的义务并不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衍生车厢的车辆(例如厢式货车、皮卡、SW等)——翻新、改装——重塑——首次推出时未预见的批准的引擎型号的延伸,2004年7月1日之前所首次批准的型号●对于新出的图纸,涉及2003年12月已经生产的型号,以及已经处于生产中或后续处理的零部件图纸(含螺栓及标准件),即使是2004年7月1日之后首次批准的新型号,都应自2006年7月1日起,完全移除六价铬●特别应注意的是,关于后续处理的零部件(含螺栓及标准件),如果在图纸中或修订表中,有预见不含六价铬的涂层,那么依然可能继续供给该含有六价铬的解决方案直至消耗完库存且无论如何不得迟于2006年7月1日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有必要通知采购商,与新处方保持一致所需要的时间有资质的E&D实体必须授权与这些总则所存在的可能偏差表1(1)对于断裂荷载≥800e≤1000N/mm的材料,如果要求脱氢处理,那么应在图纸中有明确的DEIDRA的字样注明,例如:Fe/ZnNi DEIDRA(参看2.3.10);对于断裂荷载≥1000N/mm2的材料,那么在图纸中可以省略注明,因为脱氢处理是必须的(2)对于特殊要求,在图纸中应注明不同的厚度值,例如:Fe/ZnNi 5表示最小厚度为5um。
油漆涂层的耐石击性能检验第一部分:多冲击检验ICS 87.040前言该标准是由属于油漆和油漆涂层标准委员会的第7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油漆和油漆涂层的普通检验过程)中的7.9工作组“接受德国汽车协会的方针/耐石击性能”制定的。
在汽车制造工业中为了保护车身会涂上很多层油漆。
防滑物料以及路面碎石等会冲击到油漆涂层,这可能会使单层或者全部的油漆层从基础材料上脱落。
碎石造成的损害将通过单冲击或者多冲击检验过程来追踪查明。
该标准的第一部分描述多冲击检验方法,第二部分描述单冲击检验方法。
附录A部分是资料性质的,因为还有其它的方法可以对相同的冲击图片进行检验。
1 应用领域该标准提供了一种对机动车的油漆涂层的耐久性进行评估的方法,即:这样的涂层在遭到用冷硬铸造颗粒模拟的碎石的冲击下的耐久性的评估方法。
2 标准性参考该标准包含有来自其它出版物的注明日期的或没有注明日期的参考文献。
这些参考文件将在文中标注出来。
对于标注了日期的文件来说,它日后在原标准的基础上所作的修改或补充也同时属于本标准;对于没有标明日期的文件来说该标准所参考的是该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修改部分)。
DIN EN 21512, 色漆和清漆——液态和糊状产品的采样(ISO 1512:1991)德语文件 EN 21512:1994DIN EN 23270, 油漆,清漆及其原材料——调节处理和检验的温度和空气湿度(ISO 3270:1984),德语文件EN 23270:1991DIN EN 60454-2, 电工用压敏粘胶带,第2部分:检验方法(ICE 454-2:1994),德语文件 EN 60454-2:1995续篇(2-9页)第二页DIN EN ISO 1513,色漆和清漆.检验用样品的检验和制备(ISO 1513:1992),德语文件EN ISO 1513:1994DIN EN 1514, 色漆和清漆检验用标准板(ISO 1514:1993),德语文件EN ISO 1514:1997DIN EN ISO 2808,漆膜厚度的测定(ISO 2808:1997),德语文件 EN ISO 2808:1999 DIN EN ISO 11124-2,用涂层材料涂覆前钢表面的准备工作——金属喷射材料的要求.第2部分:冷硬铸造颗粒(ISO 11124-2:1993),德语文件 EN ISO11124-1:1997DIN EN ISO 11125-2,使用涂料及相关产品前钢材的预处理——金属喷射材料的检验方法.第2部分:粒度分布测定(ISO 11125-2:1993),德语文件 EN ISO 1112511125-2:19973 原则油漆涂层的耐石击性能将通过许多小块的有棱角的冲击体快速连续且相互独立的飞出来测试。
ASTM D751-2006涂层织物标准测试法(中文版)1.范围1.1 本测试法适用于防水、雨用的橡胶涂层织物和类似产品的测试。
1.2范围内的各种测试方法如下所示:1.3以下为测试方法:测试方法部分尺寸与质量7-10断裂强力11抓样法(方法A)12-15条样法(方法B)16伸长17顶破强力18-21抗穿刺性22-25撕破强力26落锤法(方法A)27舌形试样撕破强力法(方法B)28-31梯形撕破32-35耐水压36马伦式法(方法A)37-40水柱法(方法B)41-44粘合涂层45-48涂层强度49-53抗粘性涂层撕破法54-58低温弯曲测试59低温冲击测试60低温防爆裂能力61-65缝合强力66-71加速热老化(烘箱法)72-79定负荷接缝强力80-83高温抗粘滞性能84-88耐压89-93涂层布厚度94-981.1标准中值使用SI单位制,括号内的值仅做参考。
2.引用标准2.1ASTM标准D573 橡胶测试法——空气灶中的老化D1349 橡胶惯例——标准温度测试D1424 落锤式织物撕破强力测试仪的织物撕破强力测试法D2136 涂层橡胶的测试方法——低温弯曲法D2137 橡胶特性的测试方法——可挠性聚合物和涂层织物的脆变点D4483 在橡胶与炭黑工业标准测试法中的精确度的操作3.意义与用途3.1涂层织物和使用涂层织物生产的橡胶制品是商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应该使用适当的方法来确定这些商品的质量,这些测试方法必须具有测试产品的能力。
4.标准大气4.1预调——涂层织物的测试环境如果没有记载,则应该满足4.2或4.3所规定的条件,或者是按照买方与供应商之间达成的协议。
当涂层织物在热的环境中测试时,对环境的要求如4.3记载。
4.2环境温度——测试涂层织物的标准条件应满足织物吸湿平衡的标准大气,其环境相对湿度为50±5%,温度为23±2℃。
4.3热环境——测试涂层织物的标准条件应满足织物吸湿平衡的标准大气,其环境相对湿度为65±5%,温度为27±2℃。
美国钢结构涂装协会标准《SSPC 规范-油漆20》(一)编者按: SSPC:Steel StructurePaint Council 的规范和标准是美国钢结构涂装协会制定的美国国家标准,也是国际上最具权威性和采用最多的钢结构涂装标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内许多高标准涂装防护要求的重大钢结构工程,亟待采用国际通用的规范和标准。
为此,我们编译了美国钢结构涂装协会的标准《 SSPC 规范 - 油漆 20 》,以飨读者。
1 总则1.1 技术规范涵盖的两个种类的富锌漆,只有一个定义:在露底和细小擦损部位涂层漆膜不连续的情况下也能保护裸露金属。
1.2 涂料种类可以分为无机锌粉和有机锌粉两大类。
1.3 技术规范不涉及可焊底漆,即车间保养底漆,如 SSPC- 油漆 30 。
1.4 富锌涂层,不论其表面是否涂上面漆,都可以很好地在各种环境下广泛运用。
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不同种类的富锌漆在施工中出现的具体涂层破损情况,请参考 SSPC — PS 指导 12.00 或向油漆制造商咨询对锌粉涂层外露规范的相关建议(见章节 12.1 《注意事项》)。
1.5 富锌涂料应该可以单独使用,或作为多种涂料配套系统中的底漆,而且适合于喷涂施工。
2 应用类型2.1 技术规范的应用2.1.1 符合本技术规范的锌粉底漆应依据涂料的品种和锌含量等级分门别类。
2.1.2 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定涂料品种,那么种类 I (无机锌粉类)和种类 II (有机锌粉类)都可以接受(见章节 2.3 )。
2.1.3 如果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锌含量,那么锌粉含量等级 1 、 2 和 3 都是可以接受的(见章节 2.3 )。
该种类锌粉底漆可以由 (1 ~ 3) 种成分构成。
2.2 组成本技术规范所述的富锌涂料,一般含有金属锌粉、功能性添加剂(助剂),以及有机或无机的油漆主剂和相应的溶剂(见章节 12.2 《注意事项》)。
2.3 油漆主剂的类型2.3.1 种类 I-A : 2 次硬化类无机锌粉涂料 / 水溶性无机锌粉。
油漆涂层的耐石击性能检验第一部分:多冲击检验ICS 87.040前言该标准是由属于油漆和油漆涂层标准委员会的第7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油漆和油漆涂层的普通检验过程)中的7.9工作组“接受德国汽车协会的方针/耐石击性能”制定的。
在汽车制造工业中为了保护车身会涂上很多层油漆。
防滑物料以及路面碎石等会冲击到油漆涂层,这可能会使单层或者全部的油漆层从基础材料上脱落。
碎石造成的损害将通过单冲击或者多冲击检验过程来追踪查明。
该标准的第一部分描述多冲击检验方法,第二部分描述单冲击检验方法。
附录A部分是资料性质的,因为还有其它的方法可以对相同的冲击图片进行检验。
1 应用领域该标准提供了一种对机动车的油漆涂层的耐久性进行评估的方法,即:这样的涂层在遭到用冷硬铸造颗粒模拟的碎石的冲击下的耐久性的评估方法。
2 标准性参考该标准包含有来自其它出版物的注明日期的或没有注明日期的参考文献。
这些参考文件将在文中标注出来。
对于标注了日期的文件来说,它日后在原标准的基础上所作的修改或补充也同时属于本标准;对于没有标明日期的文件来说该标准所参考的是该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修改部分)。
DIN EN 21512, 色漆和清漆——液态和糊状产品的采样(ISO 1512:1991)德语文件 EN 21512:1994DIN EN 23270, 油漆,清漆及其原材料——调节处理和检验的温度和空气湿度(ISO 3270:1984),德语文件EN 23270:1991DIN EN 60454-2, 电工用压敏粘胶带,第2部分:检验方法(ICE 454-2:1994),德语文件 EN 60454-2:1995续篇(2-9页)第二页DIN EN ISO 1513,色漆和清漆.检验用样品的检验和制备(ISO 1513:1992),德语文件EN ISO 1513:1994DIN EN 1514, 色漆和清漆检验用标准板(ISO 1514:1993),德语文件EN ISO 1514:1997DIN EN ISO 2808,漆膜厚度的测定(ISO 2808:1997),德语文件 EN ISO 2808:1999 DIN EN ISO 11124-2,用涂层材料涂覆前钢表面的准备工作——金属喷射材料的要求.第2部分:冷硬铸造颗粒(ISO 11124-2:1993),德语文件 EN ISO11124-1:1997DIN EN ISO 11125-2,使用涂料及相关产品前钢材的预处理——金属喷射材料的检验方法.第2部分:粒度分布测定(ISO 11125-2:1993),德语文件 EN ISO 1112511125-2:19973 原则油漆涂层的耐石击性能将通过许多小块的有棱角的冲击体快速连续且相互独立的飞出来测试。
磁性基底上的非磁性涂层—涂层厚度的测量—磁性法(等同采用ISO 2178-2016)(中文翻译版)编制: 日期:审核: 日期:批准: 日期:修订历史修订序号对应的条号修订内容修改人批准人日期1. 目的Purpose本标准试验方法涵盖了可磁化贱金属上非磁化涂层厚度的无损测量方法。
2. 范围Scope本测量方法适用于带有非磁化涂层的可磁化贱金属,也可用于测量非磁化贱金属或其他材料上的可磁化涂层。
涂层包括诸如油漆和清漆、电镀涂层、搪瓷涂层、塑料涂层、粉末涂层、包层等材料。
3. 职责Responsibility程序执行:实验室授权制样人员程序监督: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4. 原理Principle4.1各种磁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靠近磁场源(永磁体或电磁铁)的磁通密度取决于与可磁化基底金属的距离。
这一现象用于确定施加在基底金属上的非磁性涂层的厚度。
本规程涵盖的所有方法都是通过评估磁通密度来确定涂层厚度。
磁通密度的强度根据使用的方法转换成相应的电流、电压或机械力。
这些值可以通过数字方式进行预处理,也可以直接显示在一个有用的刻度计上。
注:4.3和4.4中所述的方法也可以与另一种方法组合在同一个探针中。
4.2磁拉脱法永磁体的磁通密度和永磁体与可磁化母材之间的吸引力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这样,吸引力是对感兴趣的涂层厚度的直接测量。
使用磁力拉拔法的仪器至少包括三个单元:—永磁体;—具有持续增大的拉脱力的拉脱装置;—涂层厚度的显示或刻度,由拉脱力计算得出。
拉脱力可以由不同类型的弹簧或电磁装置产生。
一些仪器能够补偿重力的影响,并允许在所有位置进行测量。
所有其他仪器只能在制造商指定的位置使用。
测量位置应清洁,无液体或糊状涂层。
永磁体应无颗粒。
静电充电会对永磁体或测量系统产生额外的力,因此应避免静电充电,或在测量前将静电放电。
图1显示了一个磁性拉脱规。
图示1贱金属2涂层3磁铁4比例尺5弹簧图1—磁性拉脱规4.3磁感应原理当铁心插入线圈或当铁质物体(如板)接近线圈时,线圈的电感应率发生变化。
DIN 50979金属镀层.附加无铬Cr(VI)处理的铁或钢表面锌和锌合金静电镀层国家标准DIN 50979-2008标准标准委员会:材料测试(NMP)的范围依据DIN目录内容页码前言 (3)1.应用领域 (3)2.引用的规范文件 (3)3.标准内容 (4)3.1. 电镀层 (4)3.2. 钝化膜的形成 (4)3.3. 封闭后处理 (4)3.4. 特殊情况(功能性要求表面) (5)3.5. 具体的实例 (5)4.需求数据 (5)5.具体材料 (6)6.涂层方法/涂覆工艺 (6)6.1. 锌或锌合金的预处理和表面电镀 (6)6.2. 后处理 (6)6.2.1. 钝化效果 (6)6.2.2. 封闭 (7)6.3. 滚镀/挂镀(零件处理) (7)6.3.1. 零件滚镀处理 (7)6.3.2. 零件挂镀处理 (7)6.4. 氢脆 (7)6.4.1. 基本原理 (7)6.4.2. 方法 (8)6.4.2.1. 材料强度<1000N/mm² (8)6.4.2.2. 材料强度≥1000N/mm² (8)7.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9)7.1. 涂层厚度 (9)7.2. 涂层吸附性 (9)7.3. 无六价铬要求 (10)7.4. 抗腐蚀盐务测试 (10)7.4.1. 基本要求 (10)7.4.2. 锌或锌合金钝化涂层最小抗腐蚀能力 (10)8. 实验报告 (12)8.1. 一般资料 (12)8.2. 抗拉伸强度≥1000 N/mm²的材料表面涂层的特殊要求 (12)8.3. 检验结果 (12)参考资料 (13)前言本文件被DIN NA 062-01-76 AA“电镀层”的标准委员会制定,主要用于盐务测试(NMP-Normenausschuss Materialprüfung)标准。
1.应用领域本标准适用于在铁的材料表面电镀和无六价铬的锌电镀以及锌合金涂层,其中锌合金的涂层包含镍或铁(锌/镍,锌/铁)以及其他合金成分。
一、目的:对生产出来的涂层板进行检验,防止不合格品的产出。
二、范围:涂层车间三、涂层板定义:以光铝为底材,经系列工艺,在其表面施加装饰性或保护性涂层。
四、产品分类:按产品用途分:面涂、底涂。
按油漆种类分:聚酯树脂型(PE)和丙烯酸树脂型(AC)1、面涂(面漆):是铝塑复合板正面铝箔上的涂层,起到装饰、保护功能、要求有较好的性能指标。
2、背涂(背漆):是铝塑复合板反面铝箔上的涂层,起到保护背面铝箔不受潮、不氧化的作用。
五、铝基板预处理要求:所用铝基板应经过多级清洗和预处理,以去除铝基板表面油污、脏物和自然形成的松散和氧化层,并形成一层紧密的化学转化膜,以利于涂层的牢固粘结。
六、铝基板要求:1、铝卷外包装应附有厂名、合金牌号、合金状态、批号、规格、生产日期、重量;2、卷材应卷紧、卷齐,无凹陷、碰伤,背涂卷材允许有轻微印痕,轻度不平整、压痕、划伤及小量锈斑,不明显波浪,鼓包,允许存明显横竖色差条纹。
七、涂层彩卷要求:1、涂层彩卷外观应整洁、整齐,不得有油污、凹陷、跑偏和碰伤;2、涂层彩卷外观质量的检测应在自然光条件下进行,将1200×1000(mm)的铝箔固定在平板上,板与水平面夹角为70°,距板心3M处目测,对目测到的缺陷用精度为1mm的直尺测量其最大尺寸,最大尺寸不得超过表一中缺陷规定的上限,检查需两人进行,抽取和铺放试样者不参加检验。
3、(表一)第24页八、涂层物理力学性能的检测1、试样的制备:每次取3块小样,取样时距离不少于50mm;2、涂层厚度:试验方法:用测厚仪测量,要注意调零和校准,在板面色差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测10次取平均值,测量点要距板边10mm以上。
3、光泽度偏差:光泽度根据客户要求量定。
用光泽仪测量,当光泽度小于70时,测量极限误差≤10,光泽度大于70时,测量极限误差≤5。
4、铝笔硬度:漆膜铅笔硬度的最低要求≥HB。
试验可用手划,将铅笔垂直在砂纸上磨平,铅笔与试样表面成45º角,以1kg的压力匀速向前推进5mm。
磁性基底上的非磁性涂层—涂层厚度的测量—磁性法(等同采用ISO 2178-2016)(中文翻译版)编制: 日期:审核: 日期:批准: 日期:修订历史修订序号对应的条号修订内容修改人批准人日期1. 目的Purpose本标准试验方法涵盖了可磁化贱金属上非磁化涂层厚度的无损测量方法。
2. 范围Scope本测量方法适用于带有非磁化涂层的可磁化贱金属,也可用于测量非磁化贱金属或其他材料上的可磁化涂层。
涂层包括诸如油漆和清漆、电镀涂层、搪瓷涂层、塑料涂层、粉末涂层、包层等材料。
3. 职责Responsibility程序执行:实验室授权制样人员程序监督: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4. 原理Principle4.1各种磁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靠近磁场源(永磁体或电磁铁)的磁通密度取决于与可磁化基底金属的距离。
这一现象用于确定施加在基底金属上的非磁性涂层的厚度。
本规程涵盖的所有方法都是通过评估磁通密度来确定涂层厚度。
磁通密度的强度根据使用的方法转换成相应的电流、电压或机械力。
这些值可以通过数字方式进行预处理,也可以直接显示在一个有用的刻度计上。
注:4.3和4.4中所述的方法也可以与另一种方法组合在同一个探针中。
4.2磁拉脱法永磁体的磁通密度和永磁体与可磁化母材之间的吸引力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这样,吸引力是对感兴趣的涂层厚度的直接测量。
使用磁力拉拔法的仪器至少包括三个单元:—永磁体;—具有持续增大的拉脱力的拉脱装置;—涂层厚度的显示或刻度,由拉脱力计算得出。
拉脱力可以由不同类型的弹簧或电磁装置产生。
一些仪器能够补偿重力的影响,并允许在所有位置进行测量。
所有其他仪器只能在制造商指定的位置使用。
测量位置应清洁,无液体或糊状涂层。
永磁体应无颗粒。
静电充电会对永磁体或测量系统产生额外的力,因此应避免静电充电,或在测量前将静电放电。
图1显示了一个磁性拉脱规。
图示1贱金属2涂层3磁铁4比例尺5弹簧图1—磁性拉脱规4.3磁感应原理当铁心插入线圈或当铁质物体(如板)接近线圈时,线圈的电感应率发生变化。
ASTM D751-2006涂层织物标准测试法(中文版)1.范围1.1 本测试法适用于防水、雨用的橡胶涂层织物和类似产品的测试。
1.2范围内的各种测试方法如下所示:1.3以下为测试方法:测试方法部分尺寸与质量7-10断裂强力11抓样法(方法A)12-15条样法(方法B)16伸长17顶破强力18-21抗穿刺性22-25撕破强力26落锤法(方法A)27舌形试样撕破强力法(方法B) 28-31梯形撕破32-35耐水压36马伦式法(方法A)37-40水柱法(方法B)41-44粘合涂层45-48涂层强度49-53抗粘性涂层撕破法54-58低温弯曲测试59低温冲击测试60低温防爆裂能力61-65缝合强力66-71加速热老化(烘箱法)72-79定负荷接缝强力80-83高温抗粘滞性能84-88耐压89-93涂层布厚度94-981.1标准中值使用SI单位制,括号内的值仅做参考。
2.引用标准2.1ASTM标准D573 橡胶测试法——空气灶中的老化D1349 橡胶惯例——标准温度测试D1424 落锤式织物撕破强力测试仪的织物撕破强力测试法D2136 涂层橡胶的测试方法——低温弯曲法D2137 橡胶特性的测试方法——可挠性聚合物和涂层织物的脆变点D4483 在橡胶与炭黑工业标准测试法中的精确度的操作3.意义与用途3.1涂层织物和使用涂层织物生产的橡胶制品是商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应该使用适当的方法来确定这些商品的质量,这些测试方法必须具有测试产品的能力。
4.标准大气4.1预调——涂层织物的测试环境如果没有记载,则应该满足4.2或4.3所规定的条件,或者是按照买方与供应商之间达成的协议。
当涂层织物在热的环境中测试时,对环境的要求如4.3记载。
4.2环境温度——测试涂层织物的标准条件应满足织物吸湿平衡的标准大气,其环境相对湿度为50±5%,温度为23±2℃。
4.3热环境——测试涂层织物的标准条件应满足织物吸湿平衡的标准大气,其环境相对湿度为65±5%,温度为27±2℃。
锌镍合⾦涂护层表⾯要求中⽂版以前的版本TL244:1987-10,1992-02,1993-11,1995-12,2002-05,2004-12,2006-08,2007-02更改相对于TL244:2007-02版本,已作了如下更改:(1)补充了热处理后零件的抗拉强度≤1200Mpa部分;(2)添加了Ofl-r647和Ofl-r648两种涂覆⽅法;(3)原表2中关于含铬的表⾯保护类型已删除;(4)添加了图1和图2;(5)添加了PV1209,PV1200和PV1210三种测试依据;(6)镀层表⾯形态的要求有所添加;(7)镍的上限值有所改变;(8)原第4条关于镀层厚度的测量的内容加⼊到3.9部分;(9)原3.11部分的要求有所改变;(10)参考标准有更新;(11)标准重组。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抗拉强度为Rm≤1000Mpa(按VW13750的特征字母r)的铁材料和钢制件上的电解分析和⽆铬含量(VI)后处理的锌/镍合⾦涂覆层的要求。
此外还定义了抗拉强度值⼤于1000Mpa时的应⽤极限。
本标准定义了合⾦涂覆不适⽤于Rm>1200Mp和表⾯硬度>370HV的钢制件。
⽽且适⽤于抗拉强度值在1000Mpa和1200Mpa 之间的钢制件时,必须按DIN EN ISO 4042做热处理。
这些当做坚固防护层(稳定等级为6)的涂覆层,亦特别适⽤于除了腐蚀负荷增加和温度负荷增加⾄150℃(例如:发动机室和刹车系统)之外的部件以及螺栓拧紧系统。
银⾊涂覆层(例如:Ofl-r642,Ofl-r643,Ofl-r645和Ofl-r647)特别适⽤于导线连接(接地线连接)。
这些涂覆层特别适⽤于内部传动的紧固原件,以避免附加的施加作⽤。
另外,鉴于其电化相容性,这些涂覆层尤其适⽤于与铝材料的连接(但不适⽤于与镁材料直接连接)。
Ofl-r647和Ofl-r648特别适⽤于表⾯处理后会发⽣塑性变形的从动元件。
(如管道系统、拉钉、拉帽、打螺栓)2.标识参见VW13750,第2章节。
DIN 50979金属镀层.附加无铬Cr(VI)处理的铁或钢表面锌和锌合金静电镀层国家标准DIN 50979-2008标准标准委员会:材料测试(NMP)的范围依据DIN目录内容页码前言 (3)1.应用领域 (3)2.引用的规范文件 (3)3.标准内容 (4)3.1. 电镀层 (4)3.2. 钝化膜的形成 (4)3.3. 封闭后处理 (4)3.4. 特殊情况(功能性要求表面) (5)3.5. 具体的实例 (5)4.需求数据 (5)5.具体材料 (6)6.涂层方法/涂覆工艺 (6)6.1. 锌或锌合金的预处理和表面电镀 (6)6.2. 后处理 (6)6.2.1. 钝化效果 (6)6.2.2. 封闭 (7)6.3. 滚镀/挂镀(零件处理) (7)6.3.1. 零件滚镀处理 (7)6.3.2. 零件挂镀处理 (7)6.4. 氢脆 (7)6.4.1. 基本原理 (7)6.4.2. 方法 (8)6.4.2.1. 材料强度<1000N/mm² (8)6.4.2.2. 材料强度≥1000N/mm² (8)7.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9)7.1. 涂层厚度 (9)7.2. 涂层吸附性 (9)7.3. 无六价铬要求 (10)7.4. 抗腐蚀盐务测试 (10)7.4.1. 基本要求 (10)7.4.2. 锌或锌合金钝化涂层最小抗腐蚀能力 (10)8. 实验报告 (12)8.1. 一般资料 (12)8.2. 抗拉伸强度≥1000 N/mm²的材料表面涂层的特殊要求 (12)8.3. 检验结果 (12)参考资料 (13)前言本文件被DIN NA 062-01-76 AA“电镀层”的标准委员会制定,主要用于盐务测试(NMP-Normenausschuss Materialprüfung)标准。
1.应用领域本标准适用于在铁的材料表面电镀和无六价铬的锌电镀以及锌合金涂层,其中锌合金的涂层包含镍或铁(锌/镍,锌/铁)以及其他合金成分。
MSC.1/Circ.1198附件2所有类型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草案)1 目的为实施MSC.[…(82)]通过的SOLAS第II-1/3-2条,本标准规定了对第II-1/3-2条所述日期或以后签订合同、安放龙骨或交船的不小于500总吨的所有类型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船长不小于150m的散货船双舷侧处所*内保护涂层的技术要求。
2 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压载舱为A.798 (19) 和A.744(18) 决议所定义的那些压载舱;2.2 露点为空气被所含潮气饱和时的温度;2.3 DFT为干膜厚度;2.4 灰尘为呈现在准备涂漆表面上的松散的颗粒性物质,是由于喷射清理或其他表面处理工艺产生的,或由于环境作用产生的;2.5边缘打磨系指二次表面处理前对边缘的处理;2.6 “良好”状况系指A.744 (18) 决议定义的有少量点锈的状况;2.7 硬涂层系指在固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涂层或非化学变化、在空气中干燥的涂层。
硬涂层可用于维护目的,类型可以是无机的也可以是有机的;2.8 NDFT为名义干膜厚度。
90/10规则意指所有测量点的90%测量结果应大于或等于NDFT,余下10%测量结果均应不小于0.9×NDFT;2.9 底漆系指车间底漆涂装后在船厂涂装的涂层系统的第一道涂层;2.10 车间底漆系指预先涂在钢板表面的底漆,通常在自动化车间喷涂(在涂层系统第一道涂层之前);2.11 预涂系指对关键区域边缘、焊缝、不易喷涂区域等位置的预先涂刷,以保证良好的涂料附着力和恰当的涂层厚度;*本标准仅适用于钢质的所有类型船舶专用压载水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
2.12 目标使用寿命为涂层系统设计寿命的目标值,以年计;2.13 技术规格书为涂料生产商的产品规格书,包含与涂层及其涂装有关的详细技术性说明和资料。
3 通则3.1 涂层系统达到其目标使用寿命的能力取决于涂层系统的类型,钢材处理,涂装和涂层检查及维护。
所有这些方面对涂层系统的优良性能都有影响。
3.2 表面处理和涂装过程的检查应该由船东,船厂和涂料生产商达成一致,并提交给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认可的组织审查。
应报告这些检查的明确证据并包括在涂层技术文件中(CTF)(见第3.4段)。
3.3 关于第4节所列的标准,应考虑下列因素:.1 为了防止涂层系统过早破坏和/或老化,船厂有必要在涂装作业中严格执行涂装规范、程序、各种不同的步骤(包括,但不限于表面准备);.2 在船舶设计阶段可采取措施以提高涂层的性能,如减少挖孔、采用圆顺的外形、避免复杂的几何结构,保证结构形状使工具容易进入,方便涂装部位的清洁、排水和干燥;.3 本文件规定的涂层性能标准是基于制造商、船厂和船舶作业者的经验;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合适的涂层系统,只要证明该涂层的性能至少不低于本标准规定的性能。
替代涂层系统的验收标准见第8节。
3.4 涂层技术文件3.4.1 用于船舶海水压载舱和双舷侧处所的涂层体系规范、船厂和船东的涂装工作记录、涂层系统选择的详细标准、工作规范、检查、维护和修补均应形成文件记入“涂层技术文件”,涂层技术文件应由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认可的组织审查。
3.4.2 新造阶段涂层技术文件至少应包括与本标准相关的下列项目,并在新船建造阶段由船厂提交:.1 符合证明或型式认可证书的副本;.2 技术规格书副本,包括:- 产品名称,识别标记和/或编号;- 涂层系统的材料,成份和组成,涂层颜色;- 最小和最大干膜厚度;- 涂装的方式,工具和/或机械;- 涂装前的表面状况(除锈等级,清洁度、粗糙度等);和- 环境限制条件(温度和湿度);.3 船厂的涂装作业工作记录,包括:-每个舱室涂装的真实空间和面积(平方米计);-涂装的涂层系统;- 涂装的时间、厚度、道数,等等;- 涂装时的周围环境条件;和- 表面处理的方式;.4 船舶建造期间涂层系统的检查和修补程序;.5 涂层检查人员签署的涂装日志—声明涂层依照规范涂装,已得到涂料供应商代表的认可,并详细说明与规范的差异(检查日志和不符合报告格式见附录2);.6 船厂核实过的检查报告,包括:- 检查完成日期;- 检查结果;- 备注(如有时);和- 检查人员签名.7 营运期内涂层系统的保养和修补程序。
3.4.3 维护、修补和局部重涂应按照涂层维护和修补指南*中有关章节要求将维护、修补和局部重涂事项记录在涂层技术文件中。
3.4.4 重涂如果全面重涂,应将第3.4.2段规定的条目记录在涂层技术文件中。
3.4.5 涂层技术文件在船舶寿命期内应保存在船上并及时补充有关材料。
3.5 健康和安全船厂负责执行国家标准,确保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减少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4 涂层标准4.1 性能标准本标准基于这样的规范和要求,即为使涂层达到15年的目标使用寿命,这是从最初的涂装开始,涂层系统维持“良好”状态的持续时间。
涂层的实际使用寿命是变化的,取决于很多的变化因素,包括在使用中遇到的真实条件。
*将由本组织制定的指南4.2 标准适用范围所有类型船舶的专用海水压载舱和船长不小于150m散货船的双舷侧处所内的保护涂层应至少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3 特别适用4.3.1 本标准覆盖了船体钢结构保护涂层的要求。
注意到一些其他独立舾装件安装在涂有防腐涂料的舱内。
4.3.2 建议在尽可能地范围内,对永久性检验通道部分,如扶手,独立平台,梯子等非结构整体部分,应用本标准。
对非船体结构整体部分的构件,也可以使用其他防腐等效方法,只要这些方法对周围结构的保护涂层性能没有影响。
和船体结构成为一体的通道,如作为步道的纵向加强肋、纵梁等,应完全符合本标准。
4.3.3 建议管子、测量装置等支撑件参照第4.3.2段所述对非结构整体构件的要求涂装。
4.4 涂层的基本要求4.4.1 表1中列出了所有类型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船长不小于150m的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在建造时的涂装要求,作为满足第 4.1段所规定的性能标准的要求。
4.4.2 涂料生产商应提供满足表1所列要求的保护涂层系统的规范。
4.4.3 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认可的组织应核实技术规格书和保护涂层的符合证明或型式认可证书。
4.4.4 船厂应依据核实的技术规格书和工厂自己查证的涂装程序涂装保护涂层。
表 1 –所有类型船舶的压载舱和船长不小于150m的散货船双舷侧处所涂层系统的基本要求5 涂层系统认可涂层系统合格预试验(表 1.1.c)的结果应以文件记录。
如结果令人满意,应由独立于涂料生产商的第三方签发一份符合证明或型式认可证书。
6 涂层检查要求6.1 通则6.1.1 为保证符合本标准,下列事项应由具有NACE II级、FROSIO 红级资格或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认可的组织承认的同等资格的涂层检查人员完成。
6.1.2 涂装检查人员应检查整个涂装过程的表面处理和涂装施工,作为最低要求,应至少进行第6.2节中的检查项目,保证符合本标准。
检查重点应放在表面处理和涂装施工各阶段的起始,因为不恰当的工作在以后的涂装过程中很难纠正。
应采用非破坏性的方法检查代表性结构件的涂层厚度。
检查人员应证实所进行的全部测量过程是恰当的。
6.1.3 应由检查人员记录检查的结果,并应放入CTF中(参考附录2 - 检查日志和不合报告的样本)。
7 验证要求在审核执行本性能标准船舶的涂层技术文件之前,应由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认可的组织进行下列各项工作:.1 核查技术规格书和符合证明或型式认可证书符合本涂层性能标准;.2 核查代表性包装桶上的涂料标识与技术规格书和符合证明或型式认可证书标识的涂料一致;.3 按第6.1.1段的资质标准核查检查员的资质;.4 核查检查员关于表面处理和涂层的涂装报告,表明符合涂料商的技术规格书和符合证明或型式认可证书一致;和.5 监督涂层检查要求的执行。
8 替代系统8.1 所有根据本标准表1涂装的非环氧基涂层系统都定义为替代系统。
8.2 本性能标准是基于公认的和常用的涂层系统。
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证明具有等效性能的可供选择的系统,如非环氧基的体系。
8.3 接受其他涂层系统将需要有材料证明其耐腐蚀性能至少与本标准要求相当。
8.4 文件证明材料应至少包括涂层系统相当于符合第4节涂层标准的令人满意的性能,目标使用寿命为15年,或者经实际场地暴露试验5年后涂层状况不低于“良好”或者通过实验室试验。
实验室的试验应按照本标准附录1规定的试验程序进行。
附录1所有类型船舶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用涂层合格性试验程序1 范围本程序提供了本标准第5 和8.3段所涉及的试验程序的详细步骤。
2 定义涂层规范系指涂层系统的规范,包括涂层系统类型、钢板处理、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环境条件、涂装程序、验收标准和检查。
3 试验涂层规范应该通过下列试验加以验证。
试验程序应遵守本附录的附1(模拟压载舱状况试验)和附2(冷凝舱试验):.1 附1和附2适用于专用海水压载舱的保护涂层。
.2 附2适用于船长150m及以上散货船的双舷侧处所(非专用海水压载舱)的保护涂层。
附1 模拟压载舱状况试验1试验条件模拟压载舱状况的试验应满足下列各项条件:.1试验期为180天。
.25块试验样板。
.3每块样板尺寸200mm × 400mm × 3mm 。
其中的两块样板(样板3#和4#)在背面焊U 型条,U 型条距一条短边120mm ,距长边各80mm 。
样板应按照性能标准的表1的2和3处理,涂层系统的涂装按照表1.1.d 和 1.1.e.条进行。
车间底漆露天老化至少2月并用低压水清洗或其他温和的方法清洁。
不用扫掠式喷射或高压水清洗,或其他去除底漆的方法。
老化方法和程度应考虑底漆是目标寿命15年的系统的基础。
为了鼓励创新,替代的处理方法、涂层系统和干膜厚度经明确说明后可以采用(图左侧文字说明:仅在U 型条外侧焊接)。
.4 试验样板的背面应适当涂装,避免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5模拟压载舱的真实状况,一个试验循环为二个星期装载天然或人工海水,一个星期空载。
海水温度保持在大约35℃。
.6样板1:模拟上甲板的状况,50℃加热12小时,20℃冷却12小时。
试验样板周期性的用天然或人工海水泼溅,模拟船前后颠簸和摇摆的运动。
泼溅间隔为3秒或更短,板上有划破涂层至底材的、有一定长度的横向划线。
.7样板2: 固定锌牺牲阳极以评估阴极保护效果。
试验样板上距离阳极100mm 处开有直径8mm 的圆形人工漏涂孔,以评估阴极保护的效果。
试验样板循环浸泡在天然或人工海水中。
.8样板3:背面冷却,形成一个温度梯度,以模拟一个压载翼舱的冷却舱壁;天然或人工海水泼溅,模拟船前后颠簸和摇摆的运动。
温度梯度大约为20℃,泼溅间隔为3秒或更短。
板上有划破涂层至底材的、有一定长度的横向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