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41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意识概述☐意识的不同角度的理解•一种觉知(一种觉察);•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对身心系统管理);•一种心理状态(无意识和意识)。
☐无意识的概念•不曾察觉的心理活动。
•弗洛伊德却认为是受压抑的观念、愿望等等。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的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盲视(脑损伤造成)睡眠☐睡眠解释:灵魂离开;生理状态☐睡眠不同阶段:EEG模式☐睡眠功能:休息;避免伤害。
☐失眠:入睡困难,睡眠不好。
梦弗洛伊德观点: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分析梦可以发现精神病人的问题。
心理学观点: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梦是对随机脑活动的注解。
认知观点:是对个体经验的重编码。
催眠催眠状态:不能独立思考,受催眠师的指使和引导,似乎是睡着了,但是脑电波与清醒状态相同。
容易被催眠者的特征:常白日梦;想象力丰富;容易沉浸当前情景;依赖性强;深信催眠;有经验分离的经历。
催眠的解释:社会认知和角色扮演;意识功能分离(监督和执行功能的分离)催眠的应用:治疗、侦破等。
第三节注意概述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指向性:选择、维持(方向特征)●集中性:抑制其它,聚集于特定对象(强度特征)☐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本身不是活动进行的过程。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进行时的意识状态,它伴随一定的外部表现,但有时也有假象的产生外部表现☐定向性反应☐无关行为停止☐生理变化:血液和呼吸☐假象问题:不完全对应生理机制☐觉醒机制与有机体觉醒有关的生理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是网状结构的功能。
二是神经介质和觉醒因子的作用。
神经介质有儿茶酚胺和乙烯胆碱。
☐大脑皮层的作用海马等是精确行为的重要神经结构。
额叶在调节和计划行为上有重要作用。
定向性反应无关行为停止生理变化:血液和呼吸假象问题:不完全对应作用选择功能(基本功能)维持功能整合功能调节功能启动效应--前注意的作用种类☐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其本质是内部言语形式实现的对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五章意识和注意一、睡眠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比较低的脑电波。
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时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
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Δ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
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5、快速眼动睡眠: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Δ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
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有梦境。
二、梦的功能解释1、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然为梦是潜意思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路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及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2、生理学的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3、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
三、注意的认知理论1、过滤器理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是,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
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分耳实验否认)2、衰减理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丧失。
3、后期选择理论:所有输入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4、多阶段选择理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本理论的两个假设是:A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B: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第四节意识和注意第一单元意识(一)意识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如看到美丽的风景,听到优美的音乐),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如觉得舒服,感到饥饿、疲劳);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和欲望),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它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
例如,人们可以有选择的注意,以适应感觉通道的容量;可以利用过去的经验对现在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解释,从而指导我们的行为等等。
意识的形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因为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
而且一般的意识形态也会转化为其他的形态,如睡眠和梦等。
(二)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如自动化了的行为就常常不在意识的控制下进行;有时没有注意到某种外界的刺激,但它却对人发生了影响,也就是既可以有无意识的行为,也可以有对刺激的无意识。
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一)睡眠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长期以来人们就注意对睡眠的研究。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用脑电波的变化作为观察脑的活动的客观指标,获得了重要的成果。
脑电波的变化有如下的规律:在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1卜30赫兹,波幅较小的p波;在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8—13 赫兹,波幅稍大的。
波;在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更低、波幅更高的厶波。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一阶段里,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这一阶段大约持续10分钟;第二阶段是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
在这一阶段里,个体很难被叫醒,这一阶段大约持续20分钟;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厶波,这一阶段大约持续40分钟;当大多数脑电波呈现厶波时,睡眠就进入到了第四个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这一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