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知识图
- 格式:docx
- 大小:59.28 KB
- 文档页数:7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绪论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
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肛门便秘性性格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出现性格角色分化(恋母情结、恋父情结)4、潜伏期(6岁-12岁)玩伴为同性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两性期6、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正常人,认为人有无限的潜能。
机能系统学说鲁利亚提出,认为大脑皮层定位是动态的、系统的机能定位说。
脑的一定部位损伤,不是导致某一孤立的心理机能丧失,而是导致一系列心理过程的障碍。
分为三个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任何一种心理活动是三个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的结果,既分工又合作。
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调节激活和维持觉醒状态的激活系统。
定位在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
保持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
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定位在皮层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下组织。
作用是接受刺激,对它们进行加工,储存。
行为调节系统。
定位在大脑皮层前部,主要是前额叶。
负责编制行为的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色觉理论:三色说:(托马斯.杨)人的视网膜中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
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红、绿、蓝)。
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的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
1856年,赫尔姆霍茨放弃了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波长敏感的看法,认为每种感受器都对各种波长的光有反应。
但是不同颜色的感受器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性不同。
不足:它不能解释红绿色盲。
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了四色说——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
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在网膜水平,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视觉系统更高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明视觉暗视觉感受器锥体细胞杆体细胞视网膜位置集中在中央凹网膜边缘功能上的亮度水平白天日光黑夜光线最敏感的波峰 555nm 507nm颜色视觉有无暗适应快,约5分钟慢,约30分钟空间分辨高敏度,光感受性低低敏度,光感受性高视觉中的时空因素视觉中的时间因素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现象称为视觉掩蔽。
心理学重点知识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心理咨询师课程知识要点普通心理学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知识点:心理学概述要点: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识记)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
(领会)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识记)知识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要点:1.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识记)2.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领会)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知识点:心理学概述要点: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识记)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
(领会)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识记)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教程第2-3页)知识点:人的心理的本质要点1. 心理是脑的功能。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领会)2.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领会)3. 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领会)4. 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领会)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教程第4-5页)知识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要点: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识记)知识点:学派的纷争(识记)要点: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人:冯特、铁钦纳2.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华生3.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魏特海墨等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詹姆士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弗洛伊德知识点: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领会)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教程第6-8页)知识点: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应用)要点1.客观性原则2.辨证发展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知识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法4.实验法第 2 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教程第8-12页)知识点:神经元及其功能(识记)要点: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
《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张智勇2000年9月第1章心理学的性质01.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心理”有不同的界定。
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1879年德国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02. 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03.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
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界限。
04. 范式,是科学界广泛用来了解经验领域的一种宽泛系统的理论假设。
心理学缺乏统一的范式,但有学派思想或观点。
心理学的观点和范式一样,包括理论假设、一致的比喻、认可的观察方法。
05. 20世纪初,第一个心理学派,结构主义起源于德国,兴起于美国。
起代表人物是E. B. Titchener(1867-1927)。
W. James(1842-1910)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心理学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
结构主义受德国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功能主义则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有关。
06. J. B. Watson代表了行为主义的发展。
行为主义集中关注环境事件(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B. F. Skinner指出,所有行为都可以理解为习得反应,行为因其后果而得到选择。
行为主义将人比为具有心灵黑箱子的机器,必须用实验室实验获得资料。
07. 心理动力学观点源于S. Freud,其主要目标是解释意义,其中很多是无意识的内容。
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
冰山结构体现了人格构成,将心理比作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战斗。
08. 认知观点关注人们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方式。
信息加工指从环境中得到输入,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输出。
认知观点将心理比作配有软件的电脑。
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09. 人本主义心理学号称“第三势力”,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应是了解人性潜能,追求自我实现。
第2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01. 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实验研究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描述研究基本停留在描述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