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法测定酶转化液中L_丝氨酸含量_冯志彬
- 格式:pdf
- 大小:579.11 KB
- 文档页数: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12注射液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秦立;陈诗慧;范亚刚【期刊名称】《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6【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for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12 injection by UV. Methods The model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by UV was established. The uncertainty sources had been analyzed. Each active component of uncertainty was calculated,and the extended uncertainty was obtained. Results The extended uncertainty for the UV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12 was1.0%,the result of content d etermination was(98. 4±1. 0)%,k=2. Conclusion The main sources of uncertainty were analyzed,which provided a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of this method.%目的:分析UV 法测定维生素B12注射液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
方法建立UV法测定含量的数学模型,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对各分量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合成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给出扩展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结果 UV法测定维生素B12注射液含量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为1.0%,测量结果表示为(98.4±1.0)%,k=2。
・科研交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菌丝体发酵液中多糖的含量王 旭 邸 峰 周富荣(北京市药品检验所 北京 100035) 灵芝菌丝体发酵液为灵芝液的半成品,多糖为其中的有效成分。
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很多,经典法为苯酚-硫酸、蒽酮-硫酸显色的方法,其原理均为糖类遇硫酸脱水形成糠醛衍生物,与苯酚或蒽酮缩合形成有色物质进行测定。
成份利用糖类被硫酸氧化脱水生成的糠醛衍生物在紫外区有一定特征吸收的性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灵芝菌丝体发酵液中多糖的含量。
本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
1 仪器、药品与试剂紫外分光光度计 日立U2000;电动离心沉淀机 0~4000转。
样品由北京扬格保健品厂提供;对照品:无水葡萄糖,分析纯;硫酸,优级纯北京化工厂;其他试剂均系分析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图1 紫外吸收图2.1 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取样品2ml ,置离心管中,加无水乙醇8m l,静置后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加80%乙醇洗涤后,离心,取沉淀物适量与无水葡萄糖对照品适量,加硫酸置60℃水浴中加热2h ,放冷,以相应试剂为空白,在700~200nm 的波长处扫描测定吸收度,结果均在257和318nm 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选择在257nm 处测定,见图1。
2.2 测定条件的确定2.2.1 提取条件的选择[1] 选用80%乙醇使多糖沉淀,经检查第二次洗涤液中糖反应呈阴性,故采用80%乙醇洗涤一次。
2.2.2 显色条件的确定 选用硫酸显色法,测定温度为60℃。
取灵芝菌丝体发酵液,加4倍量无水乙醇,静置,离心,取沉淀适量,加硫酸混匀,在60℃水浴中加热,定时取样,在257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另取无水葡萄糖对照品适量,加硫酸同法显色测定,结果样品与对照品在2h 内反应完全,故选择显色加热时间为2h 。
2.2.3 稳定性实验 取无水葡萄糖对照品,显色后定时测定吸收度,结果在2h 内吸收度无变化,见下表。
测定时间(h)00.512吸收度0.7890.7870.7870.7882.2.4 干扰物质的测定 据文献[3]记载,80%乙醇沉淀物中伴有蛋白沉淀,蛋白与硫酸显色后在257nm 有吸收,故测定其中蛋白的干扰。
在医学实验中,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ST)活力是一项常见的实验项目。
AST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的酶,其活力的变化与肝脏疾病、心肌梗塞等疾病有关,因此对其活力的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AST活力的方法,其原理简单、灵敏度高,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教学和临床实验中。
本文将介绍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教学方法及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1. 原理概述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的原理是通过测定NADH在340nm处的吸光度变化来间接测定AST的活力。
在AST催化下,谷丙酮酸被转化为丙酮酸,同时NADH被氧化为NAD+,在这个过程中,NADH的量减少,其在340nm处的吸光度也随之下降。
通过测定NADH在340nm处的吸光度变化可以间接测定AST的活力。
2. 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将待测血清标本离心沉淀,取清澈液体作为实验样品。
(2)反应体系配置:在离心管中依次加入0.1mol/L磷酸缓冲液、0.1mol/L谷氨酰胺、0.005mol/L的NADH和待测血清标本,将混合液置于37℃水浴中预温。
(3)光度计调零:将光度计调零,设置吸光度波长为340nm。
(4)反应开始:向预温的混合液中加入谷丙酮酸,开始计时测定吸光(5)记录数据:间隔一定时间(例如30秒)记录一次吸光度值,直至吸光度不再发生变化。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在实验前,对分光光度法的原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NADH在340nm处的吸光度变化与AST活力的关系,以及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操作:老师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示,展示如何配置反应体系、如何操作光度计、如何记录数据等。
3. 学生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实验任务,注意安全操作,并及时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的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AST活力的实验,可以得到待测血清样本在一定时间内NADH在340nm处的吸光度值变化曲线。
中 国 药 科 大 学 学 报Journa 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2000,31(2):135~138酶法合成L-丝氨酸及反应液中氨基酸的分离孙 进 吴梧桐 吴 震1 高剑光1(中国药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南京210009)摘 要 含g ly A的基因工程菌所表达的SHM T可催化甲醛和甘氨酸特异地合成L-丝氨酸。
对酶法合成的部分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根据甲醛滴定的原理,确定了通过检测p H变化控制甲醛流加速度的方案,最终的反应液中L-丝氨酸浓度达0.2mo l/L。
反应结束后的酶反应液中同时含有甘氨酸和丝氨酸,利用国产717树脂获得较为理想的分离效果,丝氨酸的收率达77%,高效液相分析表明其中不含甘氨酸等杂质。
关键词 酶法合成;L-丝氨酸;甲醛;717树脂;分离 L-丝氨酸(L-Ser)在医药、化工、化妆品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它的生产方法有丝胶水解法、前体发酵法、化学合成法和酶法。
其中酶法系利用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erine hydrom ethyltransferase, SHM T,EC.2.1.2.1)催化甲醛和甘氨酸(Gly)可逆地合成L-Ser,反应过程中SHM T需PLP和四氢叶酸(T HFA)作为其辅因子。
由于主要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并可合成高浓度的产物,因此该法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L-丝氨酸生产方法。
本文利用自行构建的含gly A的基因工程菌所表达的SHM T,对酶法合成L-丝氨酸的反应条件作了进一步优化。
反应结束后的酶反应液中含有甘氨酸和L-丝氨酸,由于这两种氨基酸等电点相近(pI G ly= 5.96, pI Ser= 5.69)、溶解度在L-丝氨酸稳定的温度范围内相差不大,所以两者的分离较一般的两种中性氨基酸分离要困难得多[1],我们利用国产717树脂研究了分离条件。
1 材 料1.1 菌种和培养基含g ly A的基因工程菌,中国药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构建[2];LB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