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0 KB
- 文档页数:15
初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第1题: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酷__肖__(xiāo)__炫__耀(xuào)__朔__风(shuó)遗__撼__(hàn) B .__膝__盖(qī)长__嘘__短叹(xū)两__栖__(qī)__诘__问(jié) C .分__泌__(mì)__翘__首(qiáo)湖__泊__(pō)__怂__恿(sǒng) D .__憎__恶(zèng)张__皇__失措(huáng) 荒__谬__(miù)__厄__耗(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准拼音,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A .__炫__耀(xuàn)__朔__风(shuò)B .__膝__盖(xī)D .__憎__恶(zēng)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
第2题: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们初三的学生正处于中考的最后冲刺阶段,真是__行百里者半九十__啊,我们有信心坚持到最后胜利! B .今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令电视观众__触目伤怀__、感动不已。
C .李明激动地说:“不是我__妄自菲薄__,你们能做的,我也能!” D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__不求甚解__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应该换成“狂妄自大”之类的。
不求甚解:常指学习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2022届九年级下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题带答案和解析(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选择题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咫尺(zhǐ)悖谬未雨绸缪(miù)毋庸赘言B. 熟稔(rěn)擅自呱呱坠地(guā)不可思意C. 请帖(tiē)箱箧义愤填膺(yīng)按步就班D. 角色(jué)撺掇不知所措(cuò)无动于衷【答案】D【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
A项“未雨绸缪”读作“móu”;B项“呱呱坠地”读作“gū”,“不可思意”写作“不可思议”;C项“请帖”读作“请帖”,“按步就班”写作“按部就班”。
选择题(题文)(18届贵州遵义市桐梓县中考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路人横穿马路,眼看就要与车相撞,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
车上乘客目睹了这一扣人心弦的一幕。
B. 我站在畦间的沟里四望,嫩绿的叶子齐整地一顺偃在畦上,好似一幅图案画,心中顿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
C. 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D. 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A项“扣人心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用法不当;C项“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用法错误;D项“耿耿于怀”意思是不能忘怀,牵萦于心,用在句中不恰当。
选择题(18届贵州遵义市桐梓县中考模拟文化积累——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古诗名句默写。
①,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②,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望月有感》)③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论语》十二章“,”的感叹中;它在晏殊《浣溪沙》“,”的惋惜与欣慰中;它在王湾《次北固山下》对“,”新旧交替的感悟中;它也在李煜《虞美人》“,”对人生短暂的叹惋中。
二、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 5.0分)2.写出下面这两副对联所写的人物(1)过江东,渡海探周郎,幸恩共砚同窗,大被联床,喜留学友;还汉北,偷书呈孟德,误中阴谋诡计,粗心上当,错斩将军。
()(2)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 2.0分)3.下列划线的文言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其两膝相比者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比肩接踵B. 益慕圣贤之道香远益清精益求精C. 不足为外人道也兵甲已足何足挂齿D. 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鲜为人知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4.在台北的姑妈给小林邮寄了一本《中华活用大辞典》,小林非常喜欢并把它带到了学校。
同学小树看后觉得和大家平时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各有优劣。
请根据图片,帮他俩设计一段话向班上其他同学介绍两种典籍编排体制(格式)的区别,以增进同学们的了解并能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工具用书。
要求:1.内容准确,至少阐述两本典籍各自的3个优点。
2.条理清晰。
3.字数在150左右。
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8分)五、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5.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生活需要一种诗意,阅读文学作品,就是创造qǐ()丽的诗意生活。
当你的指尖划过它时,它在你的耳畔沙沙低语,流淌进你的心田,驱除你的烦zào(),丰盈你的生命,震撼你的灵魂。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一段长途bá()涉的旅程,阅读的快乐,无关身份、地位、金钱,关乎灵魂。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2-2023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实在不能嗔(zhēn)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dàn)不经。
B.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mài)幽悄(qiāo),意味应是深长的。
C.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sù)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nì)迹。
D.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rǒnɡ)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mù)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B.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即,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C.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地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溶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D.我不敢冒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们不停不歇,一反既往地保持着速度,疾驰向前,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
B.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C.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
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D.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前后,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B.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而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初三中考第二次模拟联考语文试卷学校姓名准考证号一、基础·运用(共20分)1.下列诗句与清明时节无关的是(2分)A.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C.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D.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2.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2分)A.陆游《游山西村》唐代B.陶渊明《饮酒》东晋C.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英国D.吴敬梓《儒林外史》清代3.阅读语段,完成(1)-(4)题,共8分。
微雕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通常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
众所周知的王叔远的“核舟”就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
明清以来,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这方寸之中,用铁笔题书作画,寄托情趣。
以后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边,以极细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诗词作为边款。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先进科学仪器在微雕领域的运用,微雕艺术便成为一种甲的崭新艺术。
微雕作品雕刻技艺高超,手法jīng zhàn,就连水鸟身上的羽毛以及马头上的嘴、鼻和眼睛都雕刻得非常精细,各个乙,令人拍案叫绝。
(1)根据文中注音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用正楷填写汉字。
(2分)(2)加点字注音和画线字笔顺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镂.(lóu)刻“片”字的第二笔是横B. 镂.(lòu)刻“片”字的第二笔是竖C. 镂.(lòu)刻“片”字的第二笔是横D. 镂.(lóu)刻“片”字的第二笔是竖(3)下列词语中的“绝”字与语段中“拍案叫绝”中的“绝”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赞不绝口B. 绝处逢生C. 巧妙绝伦D.滔滔不绝(4)根据语意,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出两个,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正确的一组是(2分)备选词语:甲:①别具一格②别具匠心乙:③栩栩如生④惟妙惟肖A. ①和③B. ①和④C. ②和③D. ②和④4.学校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并为抗日英烈们献上一幅挽联。
语文参考答案1.(8分)①不义而富且贵②天涯若比邻③荡胸生曾云④俭以养德⑤箫鼓追随春社近⑥人有悲欢离合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3分)①讴②祥③砥3.(3分)A4.(3分)B5.(3分)D6.(2分)B7.(1)(4分)宋江:谦恭,知礼、得体;李逵:简单、直爽,口无遮拦。
(2)(2分)为后文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做了铺垫。
8.(2分)C 9.(2分)A10.(4分)①陈.:同“阵”,此处作动词用,排阵(写出通假词即对)........................②即.:如果③会.:适逢,正赶上④怪.:对……感到奇怪........11.(4分)(1)那些敌人认为我们会逃跑,我们现在都解下马鞍表明不逃跑,来坚定他们认为我们是诱敌的想法。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也一定根据事情来处理。
12.(1)(3分)以“凉风”开头,自然引出对李白的怀念,“凉风”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悲苦的感情基调。
(2)(3分)表达了诗人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它的悲惨遭遇愤懑不平。
13.(3分)比喻论证法,把“富贵温柔”比作“一把无形利剑”,形象生动的论述了富贵温柔对人的危害,从反面有力的证明论点。
14.(3分)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
15.(3分)人生需要磨难16.(3分)①刘老汉第一次贴广告(刘老汉贴广告替儿子担责)②刘老汉儿子贴广告针锋相对(刘老汉儿子贴广告否认有错)③刘老汉再贴广告(刘老汉再贴广告贴儿子担责并断绝父子关系)17.(3分)以广告形式的普通平凡反衬广告内容的动人心弦。
18.(3分)“我”是文中的线索人物,“我”的见闻是整个故事发展的明线。
19.(6分)①运用对比手法,以儿子反衬父亲,使父亲形象更鲜明;②通过三个情节波折来塑造刘老汉形象;③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刘老汉形象;④以“我”的见闻为明线,刘家父子的冲突为暗线,双线交织,巧妙构思,表现人物形象。
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3题。
2.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6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默写(1)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2)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3)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4)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时,小明被抗日军民不畏生死、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二)(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
使.国工④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选自《郁离子》,有删改) 【注释】①斫:欧断。
①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①太常:祭祀礼乐的官署。
①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
①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
2.【甲】文选自《________》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及.其家穿井()(2)使.国工视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九年级下册语文模拟二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词语中,哪个词语的拼音标注有误?A. 奋发(fèn fā)B. 纠缠(jiū chán)C. 精湛(jīng zhàn)D. 沮丧(jǔ sàng)2. 下列句子中,哪个句子的语法结构有误?A. 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
B. 我昨天买了一本书。
C. 她穿着一件红色的裙子。
D. 他们正在教室里学习。
3. 下列词语中,哪个词语的词性标注有误?A. 快乐(形容词)B. 跑步(动词)C. 书桌(名词)D. 孩子(动词)4. 下列句子中,哪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A. “你好,老师。
”他说。
B. 我们需要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C. 这本书的作者是谁?D. 她喜欢唱歌,跳舞。
5. 下列句子中,哪个句子的语序有误?A. 我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B. 他每天早上跑步锻炼身体。
C. 她穿着一件红色的裙子很漂亮。
D. 他们正在教室里学习英语。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拼音标注“沮丧(jǔ sàng)”是正确的。
()2. “他们正在教室里学习。
”这个句子的语法结构是正确的。
()3. “孩子”这个词语的词性是动词。
()4. “这本书的作者是谁?”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是正确的。
()5. “她穿着一件红色的裙子很漂亮。
”这个句子的语序是正确的。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___(fèn fā)”表示精神振作,情绪高昂。
2. “我昨天买了一___(本)书。
”3. “她穿着一件___(红色)的裙子。
”4. “他们正在教室里___(学习)英语。
”5. “我们___(需要)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解释一下“语法结构”是什么?2. 请简要解释一下“词性”是什么?3. 请简要解释一下“标点符号”的作用是什么?4. 请简要解释一下“语序”是什么?5. 请简要解释一下“拼音标注”是什么?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正确的语法结构改写句子:“他们正在教室里学习。
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最近,们都在认真复习语文,针对性地去做语文试卷,准备接下来的第二次模拟考试。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以及详细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阡(qiān)陌岌取头晕目眩(xuàn) 郑重其事B.彷(páng)徨拘谨亘(gén)古未有再接再厉C.亢(kàng)奋葱茏相得益彰(zhāng) 不记其数D.归咎(jiù) 斑斓随声附和(hè) 虎视眈眈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
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蒲、采百草等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
B.夏天的凤凰古城,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C.京剧“国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弘,深受戏迷和中老年朋友的喜。
D.经过专家们评议,使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瓷摘得头筹,成为盐城的“民间国宝”。
4.将下列几个句子组和成段,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2分)①孩童时期就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
②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③比如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就与其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⑤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练习(日期:2024.3.25)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6分)1.班级举办“承文明,树理想”主题活动,根据情境完成任务。
生命是一条湍急的河流,在短暂的流逝中我们曾遇到过大坝,遇到过泥沙,抑或是暴风骤雨……这些困难与障碍、磨lì与痛楚,。
可是,当我们勇敢地面对时,就会发现,那些曾经的磨难会让我们生命的长河流得更宽、更远,更加清澈。
当一个人被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所驱动时,就能初心不改、善始善终;就能无惧风险、迎难而上;就能心无旁骛、不懈进取。
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是基于信仰的一种人格底蕴和境界追求,表现为把理想变为现实并追求崇高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高扬理想主义的精神旗帜,树立远大理想、高远追求,努力学习,持之以恒,不断锐意进取,担当起时代fù予的使命和重任。
(1)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注音。
(4分)磨lì()fù()予底蕴()持之以恒()(2)下面短语的结构类型与“远大理想”相同的一项()(3分)A.改革开放B.热爱祖国C.更加坚强D.初心不改(3)选出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3分)A.或许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B.或许会成为我们心中的暗礁C.或许会成为我们路上的阻碍D.或许会成为我们身体的牢笼(4)对文段画线句进行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文在整理诗包,请你协助他完成。
(8分)主题诗文名句作者及出处思乡怀人(1)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3)________《次北固山下》边塞军旅(4)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山水田园(5)________,猛浪若奔。
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积累与应用(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按捺.(nà)星宿.(xiù)街头巷.尾(hàng)蓬荜.生辉(bì)B.颀.长(qí)字帖.(tiè)呱.呱坠地(gū)大有裨.益(bì)C.聒.噪(guō)附和.(hè)忍俊不禁.(jīn)麻痹.大意(pí)D.热衷.(chōng)累.赘 (léi)煞.费苦心(shà)刚愎.自用(f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威慑蜂涌顶礼膜拜战战兢兢B.绚烂奇崛伶牙利齿水泄不通C.紧俏婉转争奇斗妍冥思苦想D.琅琅熟稔龙盘虎踞出奇致胜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以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为原形..的同名电影,讴歌了焦裕禄一心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公仆精神。
B.在绵阳科技城举办的成果展示会上,我国自己生产的高科技产品洋洋大观....,摆满展厅引来各国专家驻足。
C.桥梁专家茅以升多年来苦心孤诣....地进行科普创作,在科学知识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一座宝贵的“科普之桥”。
D.尽管文艺界对汪国真的诗歌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唤起了一代代年轻人对于诗歌和生活的激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小学安全教育能否深入人心,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关键在于每个学生要树立起尊重生命的意识。
B.全国第八届特奥会的参赛队员,除四川本省的84名运动运动员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177名运动员也参与了奖牌角逐。
C.由于当今日本青年基本上对动漫、明星、腐文、萌元素等更有兴趣,使日本民间出现了对历史反思相当冷淡的现象。
D.《大国崛起》本着“为国人打开视野、为人类共同进步提供思考”的创作宗旨,引导人们以开放的心态汲取历史的智慧。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7题(共9分,每小题3分)说到光伏发电,人们往往会想到的是那些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年轻的朋友们也许会联想到美国电影《变形金刚》中那些具有‚超能力‛的‚汽车人‛所配备的能量块。
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伏效应就是太阳光射在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使其能量达到最佳转换的效果。
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业内称之为光伏产业。
光伏效应的重要条件就是离不开太阳能资源,而太阳能资源则具有永不枯竭的优势。
光伏发电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光伏发电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发展较快。
自1969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的比例在欧美国家逐渐提高,太阳能光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和独立式发电应用系统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在很多大中型城市、甚至一些偏远地区,太阳能路灯的使用已经很普及,还有住宅区的照明、机场照明、医院照明、公交站牌指示灯等,都可以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只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光能直接转换成了电能,多余的电量被储存在蓄电池里,待需要时再释放出来。
在特殊天气和自然灾害来临时,光伏发电的独特优势更是显现无遗。
由于各个组成部分相对密闭,且在生产时大都进行了抗强风、暴雨、地震、雪压等极端恶劣天气的试验,在面对灾害时,光伏独立发电产品往往能够平安度过。
当传统电力系统无法供电时,这些太阳能发电设备却可以迅速恢复供电,成为救命的能源。
实践证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非常适合在偏远山区或牧区应用。
其既可以为农牧民提供家庭用电,又可以驱动水泵灌溉农田。
这些地方光照强、遮挡少、太阳能资源丰富,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中国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太阳能资源大国,具备了广泛应用光伏发电技术的地理条件。
我国的光照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1平方公里可安装100兆瓦光伏阵列,每年可发电1.5亿度。
我国有荒漠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如果开发利用1% 的荒漠,就可以发出相当于2003年全国一年的用电量。
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能源。
值得欣慰的是,为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近年内出台了一些关于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其中《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已公布实施,2013年更是加快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和相关基础能力建设的步伐。
体现了国家政策对正在起步阶段的光伏发电技术的扶持和鼓励。
【链接材料】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部件是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
其特点( ) 是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不污染环境、能独立发电又能并网运行,受到各国企业组织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5.下列是为第一段横线处补写的句子。
最能够使文意完整,贯通的一项是A.光伏发电是能形成产业规模的B.光伏发电是光伏效应的一种应用C.光伏发电的原理是很容易理解的D.光伏发电是光伏效应的另一种说法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含链接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A.光伏发电系统属于新兴的能源产业。
有传统的煤电水电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受到很多国家高度重视B.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应用广泛。
所以城市住宅区、机场、医院的照明都可以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
C.我国荒漠面积非常广阔,太阳能资源丰富,这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地理条件和基础能源。
D.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构成。
拥有抵御灾害的能力,被称为救命能源。
E.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十分成熟,可靠性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7.下列为本文所拟的标题,恰当的一项是()A.光伏发电纵横谈 B.后来居上的光伏发电C.光伏发电与太阳能 D.光伏发电在中国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0题(共9分,每小题3分)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大铁椎传(节选)魏禧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
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
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
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
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
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
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10.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但他不羡慕荣华利禄。
他喜欢读书,每当领会了书中的内容时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B. 《五柳先生传》写法另具一格,着重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及精神气质,语言洗练,内容看看似平淡,却蕴意深刻。
C. 《大铁椎传》中,作者通过大铁椎的肖像、语言等的描写,刻画出一位个性鲜明的奇人形象,给人一种神秘的之感。
D. 两篇行文不为所动开头都提到了“不知何许人”,主要原因是作者对传主的身世一无所知,便只好从侧面的角度写人叙事。
语文试题答题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四、文言文翻译,探究感悟,诗词鉴赏与默写。
(共20分)11. 用现代韩语翻译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共4分)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⑵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12. 用“/”为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短句,只能断6处。
(3分)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13.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共5分)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⑴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之景.并概括诗人的情感。
(2分)⑵“扬子江”“杨柳春”“扬花”中同音字的重复.有什么样的效果?(3分)14.默写出下列古诗文的空缺部分。
(共8分,1-5每小题1分,6小题3分)⑴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⑵,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⑶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⑷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面自己虽辞官还乡仍心系国事的诗句是:。
⑸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济世安民,希望人人有住所的千古名句:⑹乡愁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
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诗是:;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离散中亲人的美好祝愿:。
五、阅读与理解,完成15---22题(共23分)(一)(12分)燃烧的木棉花杨春山①在滇西北的高山峡谷里,从罅隙中穿透过来的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带来远方的热烈气息。
而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
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
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
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
木棉花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树和木棉树的称谓。
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
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
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
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
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
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
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
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