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抑制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3
酶的抑制作用分析酶是生物体内极其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它们在细胞代谢、物质转化、能量传递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酶的活性并非总是不受限制的,存在着多种因素可以对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对于维持细胞内的代谢平衡、调节生理过程以及应对外界环境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酶的抑制作用可以分为不可逆抑制和可逆抑制两大类。
不可逆抑制是指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导致酶的活性丧失,且这种抑制作用无法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如透析、超滤等去除。
常见的不可逆抑制剂包括有机磷化合物、重金属离子等。
有机磷化合物能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羟基结合,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积累,引起中毒症状。
重金属离子如汞、铅等能与酶分子中的巯基结合,从而使酶失活。
可逆抑制则相对较为温和,抑制剂与酶非共价结合,通过物理方法可以将抑制剂除去,使酶的活性得以恢复。
可逆抑制又可进一步分为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和反竞争性抑制三种类型。
竞争性抑制是指抑制剂和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当抑制剂与酶结合后,底物就无法再与酶结合,从而降低了反应速度。
这种抑制作用的特点是,增加底物浓度可以减弱抑制剂的抑制作用。
例如,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就属于竞争性抑制。
丙二酸与琥珀酸结构相似,都能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丙二酸不能被酶催化反应。
当增加琥珀酸的浓度时,它与酶结合的机会增加,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丙二酸的抑制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中,抑制剂结合在酶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形成的酶抑制剂复合物(EI)不能进一步释放出产物。
抑制剂的存在不会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但会降低酶的催化活性。
磺胺类药物就是通过非竞争性抑制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来发挥抗菌作用的。
反竞争性抑制则是抑制剂仅与酶底物复合物(ES)结合,降低形成产物的量。
这种抑制作用在实际中相对较少见。
酶的抑制作用在医学、农业和工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许多药物就是通过抑制特定酶的活性来发挥治疗作用的。
酶的抑制作用分析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高效催化剂,能够显著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然而,酶的活性并非总是处于不受约束的状态,其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抑制。
酶的抑制作用在生物化学、药理学、毒理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酶的抑制作用可以分为不可逆抑制和可逆抑制两大类。
不可逆抑制是指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导致酶的活性永久性丧失。
这种抑制作用非常强烈,一旦发生,通常难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恢复酶的活性。
例如,有机磷农药就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抑制剂,它们能够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羟基结合,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积累,引起中毒症状。
可逆抑制则相对较为温和,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通过非共价键,如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等,并且这种结合是可逆的。
可逆抑制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和反竞争性抑制三种类型。
竞争性抑制是指抑制剂和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当抑制剂与酶结合后,底物就无法再与酶结合,从而抑制了酶的催化作用。
但如果增加底物的浓度,底物与抑制剂竞争酶活性中心的机会增加,就可以减弱甚至解除抑制剂的抑制作用。
例如,磺胺类药物就是通过竞争性抑制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中,抑制剂结合的部位并非酶的活性中心,而是在活性中心之外的某个部位。
抑制剂的结合会导致酶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降低酶的催化活性。
即使增加底物的浓度,也无法解除这种抑制作用。
反竞争性抑制则是抑制剂仅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从而降低了反应的中间产物量,进而抑制了酶的活性。
酶的抑制作用在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医学领域,通过研究酶的抑制作用,可以开发出各种有效的药物。
例如,降脂药他汀类药物能够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农业生产中,利用酶的抑制作用可以开发出高效的农药。
例如,针对昆虫体内某些关键酶的抑制剂,可以在不影响环境和其他生物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
实验2 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竞争性抑制的观察(一)原理琥珀酸脱氢酶是三羧酸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的酶,测定细胞中有无这种酶可以初步鉴定三羧酸循环途径是否存在。
琥珀酸脱氢酶可使其底物脱氢,产生的氢可通过一系列传递体最后递给氧而生成水。
在缺氧的情况下,若有适当的受氢体也可显示出脱氢酶的作用。
如心肌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在缺氧的情况下,可使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脱下之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
这样,便可以显示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
琥珀酸+ 甲烯蓝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 甲烯白无氧条件丙二酸的化学结构与琥珀酸相似,它能与琥珀酸竞争而和琥珀酸脱氢酶结合。
若琥珀酸脱氢酶已与丙二酸结合,则不能再催化琥珀酸脱氢,这种现象称为竞争性抑制。
如相对地增加琥珀酸的浓度,则可减轻丙二酸的抑制作用。
(二)试剂1.1.5%琥珀酸钠溶液:称取琥珀酸钠1.5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如无琥珀酸钠可用琥珀酸配成水溶液后,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7~8。
2.1%丙二酸钠溶液:称取丙二酸钠1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3.0.02%甲烯蓝溶液。
4.1/15mol/LNa2HPO4溶液:取Na2HPO4 · 2H2O 11.8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 000ml。
5.液体石蜡。
(三)操作1.猪心脏制备液:称取新鲜猪心1.5~2.0g放组织捣碎机中,加入等体积的石英砂及1/15mol/LNa2HPO4溶液3~4ml,捣碎成浆,再加入6~7ml1/15mol/LNa2HPO4溶液,放置1小时,不时摇动,离心取上清液备用。
2.取4支试管,编号并按下表操作:试管心脏制备液 1.5%琥珀酸钠溶液1%丙二酸钠溶液蒸馏水0.02%甲烯蓝溶液(滴)(滴)(滴)(滴)(滴)1 5 5 -10 22 5 5 -10 2(先煮沸)3 5 5 5 5 24 5 10 5 5 23.各管溶液混匀后,每管各加液体石蜡一薄层(约5~10滴)。
酶的抑制作用分析酶作为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对于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酶的活性会受到抑制,这种抑制作用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
深入理解酶的抑制作用对于生物学、医学、化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酶的抑制作用可以分为不可逆抑制和可逆抑制两大类。
不可逆抑制是指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或活性部位发生共价结合,导致酶永久性地失去活性。
这种抑制作用通常是强烈而持久的,一旦发生,很难通过简单的方法恢复酶的活性。
例如,有机磷农药就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抑制剂。
它们能够与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中心结合,使该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
乙酰胆碱在体内积累,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中毒症状。
相比之下,可逆抑制则相对温和,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除抑制,恢复酶的活性。
可逆抑制又可细分为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和反竞争性抑制三种类型。
竞争性抑制是指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由于抑制剂和底物在结构上相似,它们都能与酶结合,但抑制剂与酶结合后,酶就无法再与底物结合,从而降低了酶促反应的速率。
举个例子,磺胺类药物就是通过竞争性抑制叶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叶酸对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磺胺类药物的竞争抑制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的代谢过程。
非竞争性抑制则有所不同,抑制剂结合的部位不是酶的活性中心,而是酶的另一个部位。
抑制剂的结合导致酶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降低了酶对底物的催化能力。
例如,某些重金属离子如汞离子、铅离子等,可以与酶分子中的巯基结合,改变酶的构象,引起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则是抑制剂仅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降低了形成产物的量,从而抑制了反应的进行。
酶的抑制作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调节意义。
例如,在代谢途径中,通过对关键酶的抑制,可以有效地控制代谢的速度和方向,使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代谢保持平衡。
在医学领域,酶的抑制作用也为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许多药物就是通过抑制特定的酶来发挥治疗作用的。
实验十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竞争性抑制一、实验目的1、掌握竞争性抑制概念及作用机理。
2、了解在无氧情况下观察脱氢酶作用的简单方法。
二、实验原理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肝脏等组织中琥珀酸脱氨酸,能使琥珀酸脱氢而成延胡索酸,脱下氢可使甲烯蓝退色,还原为甲稀白。
反应如下:草酸、丙二酸等在结构上与琥珀酸相似,可与琥珀酸竞争与琥珀酸脱氢酸的活性中心结合。
若酶已与丙二酸等结合,则不能再与琥珀酸结合而使之脱氢,产生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取决于琥珀酸与抑制剂在反应体系中浓度的相对比例,所以这种抑制是竞争性抑制。
本实验通过观察在由不同浓度的琥珀酸与丙二酸组成的反应体系中使等量甲稀蓝退色反应时间,从而验证丙二酸对琥珀酸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这样,便可以显示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1、仪器:恒温水浴锅,研钵或组织匀浆机2、材料和试剂(1)新鲜兔肝(2) 0、10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0、1mol/L NaH2PO419 ml 加0、1mol/LNa2HPO481ml。
(3)0、093 mol/L琥珀酸钠溶液:取琥珀酸钠1、5g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4)0、10 mol/L丙二酸钠溶液:取丙二酸钠1、5g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5)0、02%甲稀蓝溶液。
(6)液体石蜡。
四、实验操作新鲜兔肝立即剪碎,放于组织匀浆机中研碎,加入pH7、4的0、10 mol/L磷酸盐缓冲液,制备成200 g/L的肝匀浆液备用。
取五支试管分别编号,按下表配制反应体系:试剂管号0、093 mol/l琥珀酸钠0、10 mol/l丙二酸钠0、10mol/l(pH7、4)磷酸缓冲液肝匀浆液0、02%甲烯蓝11ml2ml1ml3滴21、5ml0、5ml1ml1ml3滴31ml1ml2ml3滴42ml1ml1ml3滴51ml1ml1ml1ml3滴将各管溶液混匀后加一薄层液体石蜡后静置(此时不可摇动!),观察各管中的颜色变化,并记录各管颜色完全变化的时间。
实验十六: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实验名称】: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09救援一班第三大组李岚宇2009222336室温:25℃(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2、观察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二)实验原理:化学结构与酶作用的底物结构相似的物质,可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丧失,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
琥珀酸脱氢酶是机体内参与三羧酸循环的一种重要的脱氢酶,其辅基为FAD,如心肌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在缺氧的情况下,可使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脱下之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
这样,便可以显示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
丙二酸的化学结构与琥珀酸相似,它能与琥珀酸竞争而和琥珀酸脱氢酶结合。
若琥珀酸脱氢酶已与丙二酸结合,则不能再催化琥珀酸脱氢,这种现象称为竞争性抑制。
如相对地增加琥珀酸的浓度,则可减轻丙二酸的抑制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器材大白鼠、手术剪、镊子、磁盘、匀浆器、量筒、烧杯、纱布、滤纸、试管及试管架、恒温水箱、电热水浴锅2试剂0.2mol/L琥珀酸溶液、0.02mol/L琥珀酸溶液、0.2mol/L丙二酸溶液、0.02mol/L 丙二酸溶液、1/15mol/L磷酸缓冲液、0.02%甲烯蓝、液体石蜡。
(四)实验步骤:1、酶提取液的制备:去大白鼠的肝脏、心脏、肾脏,用冷水洗3次,加入1/15mol/L磷酸缓冲液pH 在7.4。
在匀浆器中进行匀浆,然后用纱布过滤,用干净的烧杯收集过滤的备用。
2、取试管6支,编号,在按图步骤操作,酶提取液(ml)磷酸缓冲液(ml)0.2mol/L琥珀酸(滴)0.02mol/L琥珀酸(滴)0.2mol/L丙二酸溶液(滴)0.02mol/L丙二酸溶液(滴)蒸馏水(滴)甲烯蓝(滴)褪色时间(分钟)试管1 2 - 8 - - - 8 3 3分33秒试管2 2 - 8 - - 8 - 3 5分30秒试管3 2 - 8 - 8 - - 3 6分04秒试管4 2 - - 8 8 - - 3 7分28秒试管5 - 2 8 - - - 8 3 无限大试管6 2 - 8 - - - 8 3 无限大试管6,在酶提取液先在100℃的水浴加热煮沸5min。
酶抑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酶抑制技术的原理酶抑制技术是通过特定的物质或方法,干扰酶的正常活性和功能,从而达到控制酶的作用。
酶是生物体内参与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它能够加速物质转换的速率。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过高或过低的酶活性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因此,研究和开发酶抑制技术成为了重要的课题之一。
酶抑制技术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1 竞争性酶抑制竞争性酶抑制是指通过模拟底物与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一种结构类似的物质引入到反应体系中,从而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位点,阻断底物与酶之间的结合。
这样一来,底物无法与酶发生反应,从而抑制了酶的催化作用。
1.2 非竞争性酶抑制非竞争性酶抑制是指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位点不同,并且不同于底物的结构。
这种抑制剂结合到酶的其他位点上,导致酶构象的改变,从而使得底物不能结合到酶上,或者降低了酶的催化活性。
1.3 反向酶抑制反向酶抑制是指某些物质可以与酶的反应产物结合,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复合物,阻断了酶与底物之间的正常反应路径。
这种抑制方式通常通过改变酶的构象或降低酶的催化活性来实现。
2. 酶抑制技术的应用酶抑制技术在医药、农业和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1 药物研发酶抑制技术在药物研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抑制特定酶的活性,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从而开发出新的药物治疗方式。
例如,针对癌症细胞的治疗药物就常常通过抑制癌细胞特定酶的活性来实现。
2.2 农业应用酶抑制技术在农业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抑制植物生长中的特定酶的活性,可以改变植物的生长模式和营养分配,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酶抑制技术还可以用于控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降低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
2.3 生命科学研究酶抑制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抑制特定酶的活性,可以研究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从而深入了解生物化学反应的原理。
此外,酶抑制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药物和毒物对酶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化合物的作用机制。
实验八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目的】验证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原理】琥珀酸在琥珀酸脱氢酶催化下脱氢生成延胡索酸,脱下的氢被受氢体接受。
本实验用亚甲蓝(MB )作为受氢体,亚甲蓝接受琥珀酸脱下的氢由蓝色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MBH 2)。
丙二酸与琥珀酸分子结构相似,能竞争性抑制琥珀酸脱氢酶。
通过观察亚甲蓝颜色消退的程度,可以判断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程度。
COOHCH CH +MBCOOH CH 2CH 2+MBH 2琥珀酸亚甲蓝(蓝色)延胡索酸还原性亚甲蓝(无色)琥珀酸脱氢酶【器材】试管及试管架、滴管、剪刀、研钵或20ml 匀浆器、电热恒温水浴箱。
【试剂】1. 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取0.1mol/L Na 2HPO 4溶液19ml 和0.1mol/L NaH 2PO 4溶液81ml 混合即可。
2. 1.5% 琥珀酸钠溶液 3. 1% 丙二酸钠溶液 4. 0.02% 亚甲蓝溶液 5.液状石蜡 【操作】1. 取新鲜动物肌肉或肝5g 左右,放入研钵,用剪刀将组织剪碎,然后加入10ml 在冰箱中保存的PH7.4的磷酸缓冲液充分研磨均匀(或在匀浆器内进行匀浆,制备成20%匀浆液)。
2. 取4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表3-11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加入物(滴) 1 2 3 4 匀浆10 10 -101.5%琥珀酸钠溶10 10 10 20液1%丙二酸钠溶液-10 10 10 蒸馏水20 10 20 -0.02%亚甲蓝溶液10 10 10 103. 各管混匀后,各加少量液状石蜡覆盖在液体上,置37℃水浴中保温,随时观察各管颜色变化,并记录各管亚甲蓝褪色时间。
【结果及分析】比较各管亚甲蓝褪色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思考题】1. 什么是竞争性抑制作用,与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何不同。
2. 为什么要用石蜡油隔绝空气来进行实验?。
酶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不同因素对酶的影响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甲)指导老师:成绩:实验名称:酶的基本性质实验——底物专一性剂、激活剂和抑制、最适温度实验类型:分离鉴定实验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讨论、心得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Ⅰ.酶的基本性质——底物专一性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酶的专一性。
2. 掌握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 学会排除干扰因素,设计酶学实验。
二、实验基本原理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酶蛋白结构决定了酶的功能——酶的高效性,酶催化的反应(酶促反应)要比相应的没有催化剂的反应快103-1017 倍。
酶催化作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底物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对某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无催化反应。
根据各种酶对底物的选择程度不同,它们的专一性可以分为下列几种:1.相对专一性一种酶能够催化一类具有相同化学键或基团的物质进行某种类型的反应。
2.绝对专一性:有些酶对底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种底物,而不作用于任何其他物质。
如脲酶只能催化尿素进行水解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氨。
如麦芽糖酶只作用于麦芽糖而不作用其它双糖,淀粉酶只作用于淀粉,而不作用于纤维素。
3.立体异构专一性有些酶只有作用于底物的立体异构物中的一种,而对另一种则全无作用。
如酵母中的糖酶类只作用于D-型糖而不能作用于L-型的糖。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蔗糖水解反应的催化作用来观察酶的专一性。
采用Benedict 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Benedict试剂是碱性硫酸铜溶液,具有一定的氧化能力,能与还原性糖的半缩醛羟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Na2CO3+ 2H2O2NaOH + H2CO3 CuSO4+2+ Na2SO4 还原糖(—CHO or —C=O)+ 2Cu(OH)2 Cu2O(砖红色或黄色) + 2H2与Benedict试剂无呈色反应。
α-淀粉酶抑制剂的制备及检测α-淀粉酶抑制剂的制备及检测Pr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Alpha-amylase InhibitorJIA Guang-feng1, 2(1.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Xi’an, *****, China;2.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Xi’an *****, China)Abstract: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alpha-amylase inhibitor from natural plant and microorganism which has hypoglycemic activity was detailed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And main test methods of this inhibitor were detailedly summarized.Key words:alpha-amylase inhibitor; preparation; determination α-淀粉酶抑制剂是一种糖苷水解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肠道内唾液及胰淀粉酶的活性,阻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水解和消化,减少糖分的摄取,降低血糖和血脂含量水平。
人食用后不产生高血糖,从而胰岛素分泌减少,脂肪合成降低,体重减轻。
目前在医药和上具有广泛的用途,临床医学上用于防治糖尿病、高血糖、高脂血等症。
上α-淀粉酶抑制剂基因可作为抗虫基因,改良植物抗虫性,或者制成生物农药。
但目前研究多集中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等。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都在逐年增加。
(六)酶的抑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理解两大类抑制反应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并掌握可逆抑制反应确定的原
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根据抑制剂与酶结合的特点可分为不可逆抑制和可逆抑制二种类型,其中可
逆抑制有可分为三种类型: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和反竞争性抑制。
(1)竞争性抑制类型:
酶不能同时与底物和抑制剂结合。动力学特征为:表观米氏常数Km'增加,
Vmax'不变。(Ki为抑制剂常数,[I]为抑制剂浓度)。
][)][1(][SKIKSVvimm
)][1('immKIKK
(2)非竞争性抑制类型:
抑制剂、底物能同时与酶结合,但此复合物不能进一步分解为产物,Km ’不
变,Vmax’下降。
])[)(][1(][SKKISVvmim imKIVV][1'
(3)反竞争性抑制类型:
抑制剂必须在酶和底物结合后方能与酶形成复合物,但此物不能分解为产物。
Km'、Vmax' 都发生变化。
])[][1(][SKIKSVvimm
i
m
K
IVV][
1'
)][1('immKIKK
对于有抑制剂存在的酶促反应,也可采用1/v~1/[S]作图法,求出Km'、Ki、
Vmax',并利用各种可逆抑制类型的动力学特点判断抑制类型。
三、实验材料
1、试剂:
(1)0.05mol/L柠檬酸缓冲液;
(2)酸性磷酸酯酶原酶液:原酶液用0.05mol/l柠檬酸缓冲液稀释25倍左右,
使测定的第五管A405,在0.6-0.7之间;
(3)1.2 mmol/L NPP;
(4)0.3 mol/L NaOH;
(5)10mmol/LKH2PO4
(6)3mmol/LNaF
2、仪器与玻璃器皿:
(1)恒温水浴槽;
(2)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3)试管、刻度吸管。
四、方法步骤
按表中由上至下操作:
取20支试管按下表编号,1-5号为各不相同底物浓度的样品空白管。各空白
管在加入NPP和缓冲液后,先加NaOH,后加酶液。其余各按下表操作。以1-5
管中相应的底物浓度做空白,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测A405。
表二
管
号
试剂
(mL)
1 2 3 4 5 6 7 8 9 10
KH2PO4 NaF
1.2 mmol/L NPP 0.2 0.4 0.6 0.8 1.0 0.2 0.4 0.6 0.8 1.0
10mmol/L KH2PO4 0.3 0.3 0.3 0.3 0.3 - - - - -
3m mol/L NaF - - - - - 0.3 0.3 0.3 0.3 0.3
0.05mol/L柠檬酸缓冲液 1.5 1.3 1.1 0.9 0.7 1.5 1.3 1.1 0.9 0.7
稀释酶液
35℃保温2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35℃精确反应15min
0.3 mol/L NaOH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A405
总结:KH2PO4为竞争性抑制剂Km’增大Vmax’不变,则 Km’
=1.0,Km=0.286 Vmax’=Vmax=4*10-4,Ki=0.4。
NaF为反竞争性抑制剂, Km’增大, Vmax’增大,则 Km’=0.714,
Km=0.286 Vmax’=10-3 ,Vmax=4*10-4, Ki=-0.5.说明 NaF对反应有
促进作用,或者由于绘制曲线造成的误差,使抑制剂的效果不明显甚
至变成激活剂。但从酶活力测定A405来看,NaF反应测得的 A405的
确比无 NaF时的 A405值大,可能绘制回归曲线时,应该画非竞争性
抑制类型。但是
NaF的1/V值都在无抑制剂的下方,说明不可能为非竞争性抑制类型。
总之, NaF的类型存在争议,应多次测定并且用SPSS软件精确分析
其回归方程后,才能确定其类型。
图9 酶的抑制
0
0.5
1
1.5
2
2.5
3
3.5
051015
1/[s]
1
/
v
*
1
0
4
系列1
系列2
系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