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勘测规范JTGC勘误
- 格式:docx
- 大小:25.62 KB
- 文档页数:3
P201,细集料堆积密度,容量筒容积校正,温度为25±5℃,改为“20±5℃”;P203,公式3-41下面第三行,“10g±0.1g”改为“10g±0.01g”;P204,13行,再补加2min亚甲蓝……,改为“2mL”;P222,表4-9,极重,特重交通基层的软石含量I、II类为“≤3%,基层粉尘含量“重中轻”交通I、II类“≤2%;P222页,倒数第三行,就是4.粗集料下面那句话“用作被稳定材料的粗集料”有问题——(不采纳,原规范如此)P227,表4-17,条件,里面的“=”全更为“≥”;P227,表4-16,从左数第四栏中表示范围的数字做个小的调整,即将现有范围的数字都由目前的“由小到大”;改为“由大到小”,如第四栏的第六行中原“68~86”改为“86~68”,同理其他行也如此。
这样就可以和表中其他表达规律保持一致了。
P228,公式4-2,将等号“=”改为“≥”;P232,表4-22,频度是(每2000平方米一次)?——(不采纳,原规范如此)P233,“试剂”1mol/L盐酸标准溶液,而规程上为0.5mol/L的配量,是否正确?——(不采纳,读者将另一个试验“石灰有效氧化钙测定方法”搞混了,那个试验用到的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是0.5mol/L)P245,第四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圆柱形),本节多处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材料的要求改成与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中粒材料的要求相同,而把中粒材料的要求改成与粗粒材料相同,例如试模和试件尺寸、风干含水率测定试样质量、试件质量的精确程度、试件高度误差范围等,看教材时注意甄别,考试以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为准;——(不采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于2015年颁布,其中取消了φ50mm×50mm小试件相关内容,因此为了与细则的一致性以及实际工作的可行性,教材中有关试验内容与方法,如试件的制作、养生与无侧限抗压强度测定等,对《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中有关小试件的条款做了了调整与变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勘测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Reconnaissance SurveyJTJ061-99关于发布《公路勘测规范》的通知交公路发[1999]269号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市交通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工程局,重庆市交通局,部属公路设计、施工、科研、监督、监理单位,公路院校:现批准发布《公路勘测规范》(编号JTJ061-99),作为行业标准,自1999年12月1日起施行。
1985年发布的《公路路线勘测规范》(JTJ061-85)以及1991年发布的《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1985年发布的《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中有关勘测的内容同时废止。
《公路勘测规范》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以便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99年6月4日1 总则1.0.1 为统一公路勘测的技术要求、精度和作业方法,提高公路勘测水平和质量,适应公路工程建设需要,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项目,以及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等独立建设项目的勘测。
1.0.3公路勘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4公路勘测应按《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所规定的设计阶段进行相应的勘测工作,本规范按初测、定测及一次定测编制。
1.0.5各设计阶段,当需对路线、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等进行方案比较时,应对各方案进行同深度的勘测与调查。
1.0.6公路勘测作业方法除应使用本规范规定的各种方法外,亦可运用高新技术采用符合本规范精度规定的其它勘测方法,不断提高公路勘测质量与水平。
1.0.7本规范的测量精度以中误差为衡量指标,极限误差为中误差的两倍。
1.0.8公路勘测工作,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勘误发布日期:2011-11-221.表6.4.1粗集料技术指标2. 第6.15.6条(42页第2行):“……,其压碎指标尚应不大于10%;”其中的“10%”修改为“18%”。
3. 表7.8.5-1 “其他锚具”一栏中,“钢绞线束”与“钢丝束”之间应采用横线隔开。
4. 表7.9.3 第一栏:删除水胶比的单位“%”;表7.9.3最后一栏的内容:全部删除。
5. 第21.5.1条第2款:“……,槽间距宜为20m,……。
”其中的“20m”应改为“20mm”。
6. 附录C4 图C4中的符号:应将原符号a1、a2、a3按从左至右的顺序改为a2、a3、a1,与1、2、3的编号相对应。
定额系列图书勘误表发布日期:2012-2-21概预算定额需勘误的内容本勘误表经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授权发布一、预算定额3.1-2-4定额表中的竖线上下应对齐。
P524.1-3-6定额表中的竖线上下应对齐。
P666.2-2-10定额中基价按下表修改。
Ⅰ.特粗式P147单位:1000 路面实体Ⅱ.粗粒式P149单位:1000 路面实体Ⅲ.中粒式P151单位:1000 路面实体Ⅳ.细粒式P152单位:1000 路面实体7.3-1-21定额中第3个子目的序号5的数量将“10.100”改为“0.01”。
P2328.3-4-5定额工程内容第2段的“拼装检查”改为“拆装检查”;定额表头中的“拼装检查”改为“拆装检查”。
P258 P25910.4-2-11定额表头中第9个子目将“20以内”改为“25以内”。
P317 P31811.4-4-8定额表中Ⅱ.钢护筒的单位应为“单位:1t” P43512.4-5-2定额第7个子目的基价将“2072”改为“1992”。
P44113.4-7-17定额表头中第5个子目将“安装临时支座”改为“安拆临时支座”。
P55315.4-10-12定额中序号5整行调整为序号3、序号3整行调整为序号4、序号4整行调整为序号5。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堪误
1、
2、表6.4.1粗集料技术指标
3、第6.14.2条第3款:“……,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25mm,……;配制C80及以上等级混凝土时,最大粒径不
宜大于20mm。
”其中的“25mm”修改为“26.5mm”,“20mm”
修改为“19mm”。
4、第6.15.6条 42页第2行:“……,其压碎指标尚应不大
于10%;”其中的“10%”修改为“18%”。
42页第5行:“……。
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 (大体积混凝土除外),……”,其中的“25mm”修改为“26.5mm”。
5、表6.15.9-2:集料最大粒径(mm)一栏中,“10、15、25、
40依次修改为9.5、16.0、26.5、37.5。
6、表7.8.5-1 “其他锚具”一栏中,“钢绞线束”与“钢丝
束”之间应采用横线隔开。
7、表7.9.3 第一栏:删除水胶比的单位“%”;
表7.9.3 最后一栏的内容:全部删除。
8、第21.5.1条第2款:“……,槽间距宜为20m,……。
”
其中的“20m”应改为“20mm”。
9、附录C4图C4中的符号:应将原符号a1、a2、a3按从左至右
的顺序改为a2、a3、a1,与1、2、3的编号对应。
修订编制组
2011-10-17。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理解和应用一、修订工作概况1、本规范的历史沿革第一版是在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 064-86) 以及《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 062-91)、《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 063-85) 中有关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行业技术进展和工程实践经验,依据当时公路设计和建设的需要,制定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共八个单位16人参编。
交通部工程管理司于1993年7月9~10日在成都主持召开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修订大纲审查会,《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初稿)讨论会于1994年6月17~11日在西安召开。
交通部1998 年12 月23 日交公路发(1998)805 号“关于发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颁布,自1999 年5 月1 日起施行。
2、“98规范”执行情况:公路工程作为一种线状工程,穿越不同地形地质单元,遇到的岩土类型复杂多样,又涉及路基、桥梁、隧道以及站所建筑等多种工程类型,内容繁杂。
相关联的技术标准陆续修订,还有“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因此,98规范在使用中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土的“统一分类”方案和《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分类方案如何理解和协调?一些量化规定如何理解执行?特殊性岩土的种类还不全面;一些勘察、测试方法的逐渐普遍应用,原来比较粗略的规定需要明确;目前工程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着重强调,等等。
我们陆续收到一些意见和建议,有的是工作中新出现的问题,“98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有的是对规范的理解问题;还有相关技术进步了,原来还不明确的问题有了结果,都需要对98规范进行修编。
3、本次修订情况交通部交公路发[2006]439号“关于下达2006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安排的2006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修订工作,8个单位17个人参编。
(勘误时间:2016.7.7)试验检测考试用书——《道路工程》勘误一(作者核实版,随后将发布勘误二)特别说明:下面勘误,有的下面特意有一个“作者回复”,这是作者特意补充。
其他没有回复的,即作者认可该修改。
P29,第3行,“……均不得小于0.85f r”改为“……均不得小于0.80f r”;(依据规范最新重印版)P31,式1-25,,与之间增加“/ ”,即/;P32,表1-7,最下方一行,“路基”改为“路基、柔性基层”;P53,表1-42,倒数第6行,厚度合格值对应的“15% H”应为“-15% H”;P57,表1-46,项次一列中“7”后面增加一个“△”符号;P76,式1-38下方一行,“式中:RQI……”改为“式中:IRI……”;P95,式2-28下方第一行,“计算至0.01”改为“计算至0.001”;P100,图2-7左上三角图中,“h1”和“h2”应交换位置;P114,表2-8中,“0.67<Dr≥0.33”、“0.33<Dr≥0.20”,应分别修改为:“0.67>Dr≥0.33”、“0.33>Dr≥0.20”;P117,式2-62“h p=29.6-1.22w L-0.017w L2-0.0000744w L2”改为“h p=29.6-1.22w L+0.017w L2-0.0000744w L3”;P126,倒数第13行,“轻型击实(内径100mm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重型击实(内径152mm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40mm的土”,——改为“内径100mm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内径152mm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40mm的土”;P127,表2-14,类别“Ⅰ.1”、“Ⅰ.2”、“Ⅱ.1”、“Ⅱ.2”分别修改为:“Ⅰ-1”、“Ⅰ-2”、“Ⅱ-1”、“Ⅱ-2”;将Ⅱ-2所对应层数“5”改为“3”。
P156,倒数第14行,“最大干密度(kg/m3),计算至0.1”改为“最大干密度(g/cm3),计算至0.001”;——作者回复:“最大干密度(kg/m3),计算至0.1”引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中的T0132-1993 振动台法中的式(T0132-5),没有错误。
试验检测考试用书——《道路工程》勘误(作者核实版)(勘误时间:2016.7.7)教材中所有集料试验的烘箱温度均为110℃±5℃,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中为105℃±5℃,据了解,这是参考了正在编写的新集料试验规程而写的,考试仍以现行标准的105℃±5℃为准。
P29,第3行,“……均不得小于0.85f r”改为“……均不得小于0.80f r”;(依据规范最新重印版)P31,式1-25,,与之间增加“/”;P32,表1-7,最下方一行,“路基”改为“路基、柔性基层”;P53,表1-42,倒数第6行,厚度合格值对应的“15% H”应为“-15%H”;P57,表1-46,项次一列中“7”后面增加一个“△”符号;P76,式1-38下方一行,“式中:RQI……”改为“式中:IRI……”;P95,式2-28下方第一行,“计算至0.01”改为“计算至0.001”;P100,图2-7左上三角图中,“h1”和“h2”应交换位置;P114,表2-8中,“0.67<Dr≥0.33”、“0.33<Dr≥0.20”,应分别修改为:“0.67>Dr≥0.33”、“0.33>Dr≥0.20”;P117,式2-62“h p=29.6-1.22w L-0.017w L2-0.0000744w L2”改为“h p=29.6-1.22w L+0.017w L2-0.0000744w L3”;P126,倒数第13行,“轻型击实(内径100mm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重型击实(内径152mm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40mm的土”,——改为“内径100mm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内径152mm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40mm的土”;P127,表2-14,类别“Ⅰ.1”、“Ⅰ.2”、“Ⅱ.1”、“Ⅱ.2”分别修改为:“Ⅰ-1”、“Ⅰ-2”、“Ⅱ-1”、“Ⅱ-2”;将Ⅱ-2所对应层数“5”改为“3”。
路线设计规范第一版印刷后发现的几处问题1.P70页条文第11.3.7条第1款
“1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出入口除高速公路匝道外,应设置在主线行车道的右侧。
” 修改为:
“1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出入口除高速匝道外,应设置在主线行车道的右侧。
”
2.P146页条文说明第7.9.6条第三段
“目标(或障碍物)的位置应取路面两侧对应的车道边缘线”
修改为:
“目标(或障碍物)的位置应取平曲线内侧车道(未加宽前)的车道中心线”。
3.P173页条文说明第10.5.3条第一段
“……适用于等宽变速车道设计,且已经包括了渐变段长度。
”
修改为:
“……适用于等宽变速车道设计,且未包括渐变段长度。
”
4.P189页条文说明第13.3.2条第三段
“应注意表11.3.2中,最小圆曲线半径在设计速度…….”
修改为:
“应注意表13.3.2中,最小圆曲线半径在设计速度…….”
5.P117页条文说明第7.3.2条第一段
“……系在超高最大值为8%时经计算调整的取值。
”
修改为:
“……系在采用对应最大超高时经计算调整后的取值。
”
修订组2018.2.9。
公路隧道施工测量误差及精度保证措施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相关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社会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建设与完善,公路隧道工程作为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实际的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和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提高对测量误差的重视程度,结合工程设计标准和要求制定满足施工精度的基本措施。
本文主要对公路隧道施工测量误差及精度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提出了具体的保证措施,从而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用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测量误差;精度保证;措施引言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之下,科学技术水平亦不断增长,公路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扩大。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要,人们对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实际施工作业对于测量误差和精度控制工作有着非常高的重视与关注。
测量误差较大并且精度不达标都会直接影响到隧道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
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对其采取相应的变形监测和精度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1工程概况通港大道项目沿线共设两处隧道,均为穿越山岭的矿山法隧道,南段1#隧道右线起讫里程桩号为 YK1+700~YK3+020,长约1320m,左线起讫里程桩号为ZK1+682-ZK2+970,长约1288m。
隧道按照单洞四车道规模建设,标准段建筑限界宽度为17.0m=0.75m(检修道)+0.5m(侧向宽度)+2×3.5m(车行道宽度)+2×3.75m(车行道宽度)+0.5m(侧向宽度)+0.75m(检修道);限界高度为5.0m。
隧道内轮廓采用三心圆,拱部半径为10.0m,边墙半径为5.8m,仰拱半径为22m,隅角半径1.5m。
隧道最大净宽18.762m,隧道最大净高11.542m;隧道洞口均采用削竹式洞门。
2公路隧道工程测量误差和精度要求在当前的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提高对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测量工作的重视程度,借助先进测量仪器和设备做好监控量测工作,及时掌握围岩及支护的动态,及时反馈监控信息,能有效指导施工,确保精度能够达到工程设计标准和要求。
交通部新颁公路工程概、预算定额勘误表(一)(本勘误表经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授权发布)北京中交京纬公路造价技术有限公司说明: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2-2007)(上、下册)及《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B06-01-2007)(上、下册)经我公司核对,发现部分章节存在错误,特发此定额勘误表(一)给与更正。
本勘误表(一)分《公路工程概算定额》及《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两部分。
2、本勘误表(一)著作权归主编单位所有,如须转载,请注明出处。
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经本公司核对后,如定额有其他错误,本公司将在网站上陆续公布,敬请关注。
4、本勘误表经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授权发布。
二00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一、预算定额21-1-19P433、1-2-4定额表中的竖线上下应对齐。
P524、1-3-6定额表中的竖线上下应对齐。
P665、2-2-8定额表n .基层或联结层中的竖线应按下表修改。
P142n、粗粒式P149单位:路依山.中粒式P1517、 3-1-21定额中第3个子目的序号5的数量将“10.100 ”改为“ 0.01 ”。
P2328、 3-4-5定额工程内容第2段的“拼装检查”改为“拆装检查”;定额表头中的“拼装 检查”改为“拆装检查”。
P258 P2599、 3-4-6定额表中竖线错位,按下表修改。
P2604-2-11定额表头中第9个子目将“ 20以内”改为“ 25以内”。
P317 P3184-4-8定额表中.钢护筒的单位应为“单位 :1t ” P4354-5-2定额第7个子目的基价将“ 2072 ”改为“ 1992”。
P441 4-7-17定额表头中第5个子目将“安装临时支座”改为“安 拆临时支座”。
P5534-7-30定额表头中第17〜21子目按下表修改。
P597 P59815、 4-10-12定额中序号5整行调整为序号 3、序号3整行调整为序号 4、序号4整行 调整为序号5。
公路勘测规范J T G C勘
误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公路勘测规范J T G-C10-2007勘误
发布日期:2012-6-1
P23之4款“…...离方位线的距离应大于60mm……”,改为
“…...离方位线的距离应大于45mm……”
P33“……三、四级公路应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宜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改为“……三、四级公路宜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应进行
高程控制测量。
”
P60“表中的“高架桥”是指跨越建筑物群、地质不良地段等小跨
径简单结构的旱地桥梁。
……”,改为“表中的“高架桥”是指
跨越建筑物群、地质不良地段等小跨径、简单结构、桥梁总长大
于等于1000m的旱地桥梁。
……”。
公路勘测细则JTG-T_C10—2007勘误
发布日期:2012-6-1
P6表“公路测量符号和图式”中,水准点符号改为“”。
P13之8款2)②,“投影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者1980年西安坐标系……”,改为“投影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者1980西安坐标系……”
之1款,公式“">”,改为
“">”
P22 之4款3),公式">”,改为
“">”
P45之7款“…...离方位线的距离应大于60mm……”,改为“…...离方位线的距离应大于45mm……”
P64“……二级以下公路应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宜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改为“……三、四级公路宜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应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