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9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是公路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于2014年底正式发布实施。
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涵盖了公路工程的各个环节,旨在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持久性。
同时,该标准也注重注重环保和节能等因素,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公路建设的要求。
在勘察方面,标准要求进行详细的地质和水文勘察,制定合理的勘察方法和测试标准,以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和设计参数。
在设计方面,标准要求根据勘察结果,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包括公路线形、桥梁隧道、边坡支护等方面的设计。
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公路的运输功能、道路安全、经济性和环保性等因素。
在施工方面,标准要求严格控制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施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通过施工工艺和方法的选择,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最小化。
标准还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
此外,标准还要求施工单位遵守相关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标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作业人员安全。
在质量控制方面,标准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组织、质量检查和测试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并具有可追溯性。
标准还要求建立质量控制和验收文件,对施工过程和成果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后续的维修和管理。
除了上述主要内容,标准还对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其他技术问题进行了规范,如路基、路面、交通安全设施等。
这些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公路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促进公路交通的发展。
总之,《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对公路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要求,旨在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可靠和持久性。
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公路交通的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和便利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勘测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Reconnaissance SurveyJTJ061-99关于发布《公路勘测规范》的通知交公路发[1999]269号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市交通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工程局,重庆市交通局,部属公路设计、施工、科研、监督、监理单位,公路院校:现批准发布《公路勘测规范》(编号JTJ061-99),作为行业标准,自1999年12月1日起施行。
1985年发布的《公路路线勘测规范》(JTJ061-85)以及1991年发布的《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1985年发布的《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中有关勘测的内容同时废止。
《公路勘测规范》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以便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99年6月4日1 总则1.0.1 为统一公路勘测的技术要求、精度和作业方法,提高公路勘测水平和质量,适应公路工程建设需要,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项目,以及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等独立建设项目的勘测。
1.0.3公路勘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4公路勘测应按《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所规定的设计阶段进行相应的勘测工作,本规范按初测、定测及一次定测编制。
1.0.5各设计阶段,当需对路线、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等进行方案比较时,应对各方案进行同深度的勘测与调查。
1.0.6公路勘测作业方法除应使用本规范规定的各种方法外,亦可运用高新技术采用符合本规范精度规定的其它勘测方法,不断提高公路勘测质量与水平。
1.0.7本规范的测量精度以中误差为衡量指标,极限误差为中误差的两倍。
1.0.8公路勘测工作,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是指对公路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和研究的科学活动,其规范性要求在于能够获取准确、全面、可靠的地质资料,为公路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对于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规范进行了详细介绍。
一、地质勘察范围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包括下述范围的内容:1.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岩石力学性质、断层、滑坡、地下水位和水文地质条件等。
2. 地貌:包括地表地形、河流、湖泊、沉积物和植被等。
3. 地质灾害:包括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震和地下水涌出等地质灾害。
4. 地下水:包括地下水位、水质、补给量和流动情况等。
二、地质勘察方法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包括:1. 文献调查:查阅有关地质资料和地质灾害的历史记录,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地质背景和问题。
2. 实地勘察:包括地质剖面、钻孔、地球物理勘察等,要求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
3. 室内实验: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岩土力学试验、水文试验等室内实验,获取地质信息和参数。
4.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对地质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三、地质报告编写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编写详细的地质报告,包括下述内容:1. 勘察范围:对勘察的地理范围进行说明,包括地貌、水系、地下水等情况。
2. 勘察方法:对使用的各种勘察方法进行说明,包括文献调查、实地勘察、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等。
3. 地质资料:对勘察获得的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包括地质剖面、钻孔数据、实验结果等。
4. 辅助资料:对地质和地质灾害的历史记录、气象数据等进行整理和分析。
5. 地质评价:对公路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地质灾害、地下水位变化和地质背景。
6. 建议措施:针对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包括加固措施和灾害防治措施等。
7. 结论:对地质勘察结果进行总结,给出关于公路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的评述。
四、质量控制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包括:1. 严格执行勘察范围和方法的要求,对公路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项目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高本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水平,确保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使本项目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始终处在可控状态,结合《广东省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管理规程》,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工程地质勘察管理的总体思路:在工作小组的统一管理下,设计单位承担本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并提供合格的产品,对建设单位负责;建设单位对工程地质勘察实施全过程监管。
第三条工程地质勘察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满足各设计阶段需要的勘察技术要求,统一勘察标准,根据技术要求和设计进度计划编制勘察大纲、与技术管理细则,控制勘察作业的各个环节,逐项评审、验收勘察成果,提交适用于各设计阶段的勘察报告,提供配合设计的后续服务。
第二章勘察范围第四条本项目地质勘察范围包括:两阶段设计的工程地质调绘、勘探(包括钻探、槽探、坑探、钎探、物探等)、原位测试、室内试验、专题研究、资料分析整理、评价及报告编制等系列工作。
第三章勘察进度管理第六条工程地质勘察进度安排应与各设计阶段进度安排相协调,保证提交地质勘察成果的时间能满足各设计阶段的时间要求。
第七条设计单位应统筹安排各阶段设计和各阶段勘察进度的时间接口,提出工作流程,报建设单位批准。
第八条建设单位可根据勘察进度安排,提出勘察现场监督、技术管理和成果初审的时间安排。
第九条设计单位在勘察进场之前,完成人员、设备的准备、组织等工作,完成勘察进场相关手续的办理,将结果上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审查批准后发出进场指令。
第十条当各阶段设计进度计划调整时,为满足调整后的设计需要,地质勘察进度计划应做相应调整。
第十一条为满足各设计阶段进度需要,在设计单位内部可对勘察进度提出调整要求,自行处理设计进度和勘察进度的接口问题,并建立记录,交建设单位备查。
第十二条设计单位一般提前 3 天向建设单位申报需批准的事项。
137138第四章勘察质量管理第十三条质量管理包括初勘和详勘阶段外业工作质量和内业工作质量管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XX)篇一:路基等地勘要求地勘要求参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xx),建议:一、路线:1、对全线进行工程地质调绘或调查,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时可进行地质调查。
地质调绘应沿路线及其两侧的带状范围进行,调绘宽度沿路线左右两侧的距离不小于200m;调绘比例尺为1:2000.。
2、对路线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进行说明,并对地下水及河水进行有关检测,是否对混凝土具有腐蚀性,进行有关分析评价3、提供1:2000~1:10000的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工程地质纵断面图,相关调查和试验数据附表及照片。
二、高填方:1、ak7+370~412,bk9+370~478,bk9+621~700三段为本项目的高填方路堤;2、在路线工程调绘上查明高填方的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地貌类型、地形的起伏变化及横向坡度,岩层结构及相关特性,基岩的埋深及起伏变化情况,地基岩土的地基承载力,地表水的分布及水质,地质稳定性。
3、每段高路堤横向勘探断面的数量不得少于1条,每个断面的钻孔或挖探数量(建议采用挖槽法)不得少于1个,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原位测试。
地质条件复杂时应增加勘探断面。
4、对高填方路段工程地质进行说明,对工程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评估高路堤产生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及地基失效导致路堤产生滑动的可能性。
5、出图1:2000工程地质平面图及工程地质纵断面图,1:100~1:400的工程地质横断面图,1:50~1:200的挖探柱状图,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水质分析资料,附图、表及照片。
三、深路堑(深挖方):1、ak4+335~400(最大挖深31.2m),bk9+760~820(最大挖深21.8m),bk13+555~620(最大挖深20.6m)三段为本项目涉及的深路堑。
2、在路线工程地质调绘上查明深挖路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查明地貌类型、地形的起伏变化及横向坡度、斜坡的自然稳定状况;斜坡上覆盖层厚度、土质类型、结构、含水状态和密实度;覆盖层与基层接触面的形态特征及起伏变化情况;岩层结构及相关特性岩层层理、节理、断层、软弱夹层等结构面的产状、规模及其倾向路基的情况;地下水的位置、流量及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xx));地表水的分布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路堑的稳定性。
初勘详勘勘探工作量布置规定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适用于我院承担的公路工程地质初勘、详勘工作,望承担各项目的单位遵照执行。
1、初勘1.1 一般路基勘探工作沿路线进行,选择在地形特征点处,一般布设勘探点的间距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异,控制性勘探点平均间距一般为200m~500m,孔深:细粒土不小于4m,粗粒土不小于2m。
辅助性勘探点的布设与深度可视地形、地质情况确定。
1.2 高路堤⑴控制横断面在路段纵向一般每隔200m设1个,地层变化不大时,可以每500m设1个,或每个工段不得少于2个。
⑵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不得少于2个。
⑶勘探深度对小于2m~4m的覆盖层应达到基岩面,对于深厚土层应不小于路堤高度并穿过软土层。
⑷高填路段及地质构造处,视需要可采用少量钻孔。
1.3 陡坡路堤⑴控制横断面在路段纵向一般每隔200m设1个,地层变化不大时,可以每500m设1个,但每个工段不得少于2个。
⑵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不得少于2个。
⑶勘探深度一般应达到基岩,较厚土层可按照高填路堤规定办理。
⑷为查明陡坡路堤的地层结构,必要时可采用少量技术性钻孔。
1.4 深路堑⑴控制横断面在路线纵向一般每隔100m设1个,根据地层变化可以加密到50m或放宽到200m设1个,或每个工段不少于2个。
⑵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不得少于2个。
⑶当所采用的方法未判明路堑边坡稳定性问题时,应适当增设控制性钻孔。
孔深达到软弱结构面以下或应达到路基设计标高以下3m~5m,以判明为止。
1.5 支挡工程⑴在设置支挡工程的轴线上选定控制性横断面,间距每30m~50m设1个,但每处不得少于2个。
⑵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不得少于2个。
公路勘察规范公路勘察规范是指在进行公路工程勘察时,所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下面是公路勘察规范的一些内容,约1000字。
1. 勘察目的和任务公路勘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质、水文、地形、气候、交通等基本情况,为公路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勘察的任务包括地质调查、水文勘测、地形测量和交通调查等。
2. 勘察前准备勘察前应对勘察区域的文献资料进行调研,了解基本情况和勘察历史。
同时,要对勘察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勘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公路勘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对勘察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石性质、断裂带等。
通过采集岩石样本和土壤样本进行实验分析,得出勘察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地质条件。
4. 水文勘测水文勘测是公路勘察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要对勘察区域的水文特征进行了解,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以及降水量等。
通过进行水文测量和样本采集,得出勘察区域的水文条件,为公路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
5.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公路勘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要对勘察区域的地形和地貌进行详细测量,包括地面高程、山脉河流、水体等。
通过使用遥感技术和测量仪器,得出勘察区域的地形特征和地貌特征,为公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6. 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是公路勘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要对勘察区域的交通情况进行了解,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水路等。
通过对交通流量、交通速度和交通密度等进行测量和观察,得出勘察区域的交通情况,为公路工程的设计和规划提供可靠的参考。
7. 勘察报告勘察结束后,要根据勘察数据和现场勘察的结果编写勘察报告。
勘察报告应包括勘察目的、勘察范围、勘察方法、勘察结果等内容,对勘察区域的地质、水文、地形、交通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同时,还要提出勘察区域的适宜设计方案和建设方案。
以上是关于公路勘察规范的一些内容。
公路勘察是公路工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进行了详细细致的勘察工作,才能为公路设计和建设提供充分的依据和保障。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理解和应用崔建恒2011.1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理解和应用 (2 / 13)11.1 修订工作概况本规范的历史沿革第一版是在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 064-86) 以及《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 062-91)、《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 063-85) 中有关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行业技术进展和工程实践经验,依据当时公路设计和建设的需要,制定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共八个单位16人参编。
交通部工程管理司于1993年7月9,10日在成都主持召开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修订大纲审查会,《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初稿)讨论会于1994年6月17,11日在西安召开。
交通部1998 年12 月23 日交公路发(1998)805 号“关于发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颁布,自1999 年5 月1 日起施行。
1.2 “98规范”执行情况:公路工程作为一种线状工程,穿越不同地形地质单元,遇到的岩土类型复杂多样,又涉及路基、桥梁、隧道以及站所建筑等多种工程类型,内容繁杂。
相关联的技术标准陆续修订,还有“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因此,98规范在使用中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土的“统一分类”方案和《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分类方案如何理解和协调,一些《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理解和应用 (3 / 13)量化规定如何理解执行,特殊性岩土的种类还不全面;一些勘察、测试方法的逐渐普遍应用,原来比较粗略的规定需要明确;目前工程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着重强调,等等。
我们陆续收到一些意见和建议,有的是工作中新出现的问题,“98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有的是对规范的理解问题;还有相关技术进步了,原来还不明确的问题有了结果,都需要对98规范进行修编。
1.3 本次修订情况交通部交公路发[2006]439号“关于下达2006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安排的2006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修订工作,8个单位17个人参编。
参编单位和人员进行了料调整。
2009年7月23,24日,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在西安主持召开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送审稿)审查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代表共20人参加了会议。
2009年12月16—17日,受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委托,人民交通出版社在合肥组织召开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总校会; 2010年8月20—23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第二次总校会。
交通运输部2011年第74号“关于公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公告”颁布,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理解和应用 (4 / 13)22.1 基本构架和修订的主要内容基本架构98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概括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全部内容,改变了以往按专业或按专题分编标准的情况。
同时,增加了可行性研究阶段公路地质勘察的要求。
在初步工程地质勘察和详细工程地质勘察中,考虑了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的不同要求。
在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的章节内,部分条款区别了路基、桥基和隧道场地不同的工程地质勘察要求。
“98规范”共分九章、八个附录和条文说明附件,根据公路勘察设计程序,对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共性的部分,专列了一章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要求;对新建公路的地质勘察,由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初步工程地质勘察、详细工程地质勘察等三章组成;对改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单列了一章;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分章编列了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土。
修订后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延续了98规范的基本架构,分为9章和11个附录。
2.2 修订内容与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理解和应用 (5 / 13)2.2.1 对岩土分类进行了修订:主要明确了作为材料用土的“公路土”分类(偏重于工程水稳性能的考虑)和“地基土”分类。
其实,隧道围岩分级也是一种分类方案。
这样公路工程就有三个岩土分类方案,分别适用于材料用土、地基土和隧道围岩。
2.2.2 增加了编制勘察大纲和岩土参数分析的规定:98规范对于勘察方案的规定体现在总则中。
但是,勘察工作最普遍的偏差是重钻探、轻调绘,勘察工作目的性、针对性不强。
为了增强勘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增加了编制勘察大纲的明确规定。
岩土参数分析的规定,是为了减少主观盲目地提交“经验指标”,提倡采用客观的测试试验指标而增加的。
2.2.3 增补了圆锥动力触探修正的规定:近年来,山区共建设中大量的遇到碎石土,取样试验困难,圆锥动力初探几乎成了唯一的测试方法。
2.2.4 增加了花岗岩残积土、填土、红粘土的勘察内容:由于粗粒花岗岩很容易风化称为砂土状,不仅厚度大,而且强度差异明显,比较特殊的工程性质,有必要做出专门规定;填土和红粘土勘察也是对98规范的补充。
2.2.5 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修订;加强了各阶段及各类构筑物的勘察深度要求:主要是针对是实际工作和《地勘报告》中普遍存在的偏差的强调性规定。
2.2.6 修订了环境介质对混凝土腐蚀的评价标准;2.2.7 补充了岩质边坡岩体结构类型的划分标准:目前,公路可以跨江过海、穿山越岭,桥梁隧道建设技术取得很大进步,而边坡已经成为公路工程的短板。
许多山区公路建设项目因为边坡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理解和应用 (6 / 13)题造成投资控制困难,还留下诸多安全隐患。
为了加强边坡勘察和稳定分析,特别增加了研制边坡岩体结构分类标准。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理解和应用 (7 / 13)33.1 规范条文的理解和运用规范的地位和作用《楚辞?离骚》规:规矩。
圆曰规,方曰矩。
——范:模具。
模型为实体,模范为限界。
这两者分别是对物、料的约束器具,合用为“规范”,拓展成为对思维和行为的约束。
对于某一工程作业或者行为进行定性的信息规定。
主要是因为无法精准定量而形成的标准,所以,被称为规范。
请注意“无法精准定量”~规范是一个规定和限制,也就是一个起码的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尺度。
规范的表达方式:用地质勘探专业的表述,与公路工程主体有距离。
规范是用来限定和指导地勘工作的法规文件,不是用来划分责任的。
铸造的工件没有超出模范,但不一定就是合格产品(不饱满)。
3.2 勘察的目的和要求任何工程建设都要查明:场地稳定性、地基承载能力、建设适宜性。
目的和要求是勘察工作的基本规定,具体的量化要求必须服从这个前提。
第三章“技术要求”第3.1.1条关于“勘察工作程序”的规定,以及各章节中都规定了“为编制设计文件(研究报告)提供工程地《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理解和应用 (8 / 13)质资料。
重要的是要知道各阶段设计需要了解哪些资料。
3.3 勘察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第一章“总则”第1.0.5条关于“勘察阶段”的划分可行性研究阶段:为路线走廊选择提供依据,注重地质条件的地域性特点,控制方案的重点工程要明确场地条件。
初步设计阶段:路线方案比选,工程地质选线(在地质图上选线);工程方案设计以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依据。
施工图设计阶段: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查明具体工程部位的岩土参数。
施工阶段勘察:由于地质勘察工作具有间接推断的成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正。
一般以随施工开挖揭露验证为主。
复杂条件下,根据需要参照“技术设计阶段”安排针对性勘察工作。
3.4 勘察方案第三章“技术要求”第三节“勘察大纲”的规定了勘察工作的组织和策划问题。
各章节都有应做哪些工作,取得哪些资料。
这里要清楚各阶段设计工作需要掌握什么资料,如何使用这些资料,然后才是怎么策划勘察工作。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理解和应用 (9 / 13)3.4.1 地质勘察与工程设计衔接的条件:划出存在问题的范围;查明问题的性质和危害;给出工程设计需要的参数。
3.4.2 基本要求:建立参照标准;推断与验证;有效的勘察方法。
3.4.3 勘察方法的选择与组合:对照性、相辅性、展开性、替代性、立体性3.4.4 科学合理的工作顺序《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理解和应用 (10 / 13)4 边坡问题坡: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
人工边坡、自然边坡、斜坡、滑坡。
边坡:工程近旁的斜坡。
挖方边坡、填方边坡、斜坡地基、桥位岸坡、隧道洞口边仰坡、场地边坡。
4.1 边坡的概念4.1.1 边坡环境:临空面、张剪性破坏、环境因素变化大4.1.2 边坡变形破坏的方式:拉张蠕变、剪切滑动、弯曲倾倒、溃错4.1.3 边坡破坏分类——以工程加固为目的4.1.4 边坡破坏模式的识别和预测4.1.5 边坡稳定分析方法:过程机制分析、工程地质类比、数值计算和模拟4.2 边坡勘察4.2.1 边坡勘察的基本任务:确定边坡变形的范围、查明边坡的内部结构和变形破坏边界面的空间形态、提供破坏边界面岩土强度参数、掌握影响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的地下水活动情况。
4.2.2 边坡勘察的基本要求:查明边坡所在地段的地貌形态、坡体岩土结构和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判断边坡失稳破坏的可能性及其破坏类型,取得边坡加固方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理解和应用 (11 / 13)设计和工程结构设计计算所需的资料和参数。
4.2.3 边坡勘察的内容和方法:把钻孔放到地质环境中分析。
在通过工程地质调绘,掌握边坡所在地段的地貌特征、地质构造格局、地层层序、特殊性岩土和软弱夹层的位置、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和范围的基础上,进行勘探和试验工作。
4.2.4 调查和测绘4.2.4.1 调绘的范围: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的范围内容和精度应满足边坡稳定性分析和加固方案设计的需要,一般是在宏观判断基础上预计,在工作过程中确定的。
4.2.4.2 调绘的内容:微地貌形态(原始坡度、形状、台坎、沟槽等)、地表覆盖及露头(地层分布及其产状、岩土类型、结构面产状及其频度、工程性质)、地质构造(褶皱的方位、断裂的性质及其范围和产状、不同岩土的接触关系)、变形迹象(裂缝的性质和产状、错坎的高度、沟槽的成因等等)、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来源和排泄情况、地下水出露的位置和流量及其季节性变化情况)。
4.2.4.3 调绘的精度:以能够反映基本内容(微地貌形态、岩土种类和分布范围、主要变形《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理解和应用 (12 / 13)迹象及其方位)、能够布置加固工程为度,一般采用1/500,1/1000及其相应的调查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