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培训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67
4 地震法勘探(震探)1)测线与测点的布置原则(1)测线应沿桥轴线及其两侧布置,一般不应少于3条;其相互间距和长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定,一般间距陆上为20m~30m,水上为50m~100m;测线长度比规定的勘探范围应大于4个正常检波点。
(2)测线应垂直于构造线走向,当岩层倾角过大或有旁侧波影响时,可布置斜交线。
(3)震探点排列应尽量布置成直线,有困难时可布置成折线,但其折角不宜大于5°,且将折点布置成炮点。
同一排列的震探点应布置在地形起伏不大、地表介质均一的地段上,并应与钻孔、电探点、岩石露头等资料紧密配合。
2)精度要求在较好的条件下,地震界面深度的定量平均相对误差应小于±10%;条件较差时,应小于±20%;确定埋藏地质体平面位置的误差为1~2检波距。
5 声波探测1)测段或测点布置原则(1)测段或测点应根据任务书要求布置在表面平坦且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发射点和接受点,根据探测项目的需要,可选在地面或岩体表面,也可选在1~2个钻孔中。
(2)孔间测试时要求孔向平行,如不平行,应准确地实测各孔:方位、倾角、孔口距及孔口连接线方位、高差等。
(3)为工程地质分类和评价,声测孔一般可布成直角线;孔距;一般小于10m,孔深视岩体情况而定。
(4)测定动、静弹性模量对比试验的测孔布置,应考虑便于测:试静弹模面上各种不同方向的岩体波速。
测孔数目、孔距、孔深视;现场情况而定。
2)精度要求(1)时距曲线图,一般应以1∶10和1cm代表50m/s的比例尺绘制。
(2)纵波或横波速度沿测线或孔深变化的曲线图,一般应以1∶20和1cm代表500m/s或1000m/s的比例尺绘制。
(3)振幅沿测线或孔深变化的曲线图比例尺,应根据振幅衰减程度选定。
(4)弹性模量,应根据实测的纵、横波速进行计算;但当横波资料不可靠时,可采用岩块测纵、横波速求泊松比值。
表5.3.4 桥位钻孔数量与深度表②河床中钻孔深度系以河床面高程控制,河岩处孔深应按地面确定;③表列孔深,当地基承载力小时取大值,大时取小值。
地质勘测目录1有关规定1.1 岩土分类的规定.......................................1.2 岩芯保管的规定.......................................1.3 照片的规定...........................................1.4 原始资料的规定.......................................1.5 规范标准的规定....................................... 2初步工程地质勘察...........................................2.1 工程地质调绘.........................................2.2 工程地质勘探.........................................2.3 测试.................................................2.4 初勘资料整理.........................................3 详细工程地质勘察 ..........................................3.1 工程地质调绘.........................................3.2 工程地质勘探.........................................3.3 测试.................................................3.4 详勘资料整理.........................................4 质量管理制度...........................................4.1 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保证体系及监督审核制度 ..................4.2 工程质量监理制度.....................................4.3 质量事故处理.........................................4.4 工程地质勘查资料验收.................................1有关规定1.1 岩土分类的规定1.1.1 桥涵地基、支挡构造物地基、填土路堤地基及隧道地基土的工程性质分类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附录一的规定执行。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理解和应用一、修订工作概况1、本规范的历史沿革第一版是在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 064-86) 以及《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 062-91)、《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 063-85) 中有关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行业技术进展和工程实践经验,依据当时公路设计和建设的需要,制定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共八个单位16人参编。
交通部工程管理司于1993年7月9~10日在成都主持召开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修订大纲审查会,《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初稿)讨论会于1994年6月17~11日在西安召开。
交通部1998 年12 月23 日交公路发(1998)805 号“关于发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颁布,自1999 年5 月1 日起施行。
2、“98规范”执行情况:公路工程作为一种线状工程,穿越不同地形地质单元,遇到的岩土类型复杂多样,又涉及路基、桥梁、隧道以及站所建筑等多种工程类型,内容繁杂。
相关联的技术标准陆续修订,还有“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因此,98规范在使用中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土的“统一分类”方案和《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分类方案如何理解和协调?一些量化规定如何理解执行?特殊性岩土的种类还不全面;一些勘察、测试方法的逐渐普遍应用,原来比较粗略的规定需要明确;目前工程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着重强调,等等。
我们陆续收到一些意见和建议,有的是工作中新出现的问题,“98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有的是对规范的理解问题;还有相关技术进步了,原来还不明确的问题有了结果,都需要对98规范进行修编。
3、本次修订情况交通部交公路发[2006]439号“关于下达2006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安排的2006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修订工作,8个单位17个人参编。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理解和应用崔建恒2011.121修订工作概况1.1本规范的历史沿革第一版是在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064-86)以及《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 中有关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行业技术进展和工程实践经验,依据当时公路设计和建设的需要,制定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共八个单位16人参编。
交通部工程管理司于1993年7月9~10日在成都主持召开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修订大纲审查会,《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初稿)讨论会于1994年6月17~11日在西安召开。
交通部1998年12月23日交公路发(1998)805号“关于发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颁布,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1.2“98规范”执行情况:公路工程作为一种线状工程,穿越不同地形地质单元,遇到的岩土类型复杂多样,又涉及路基、桥梁、隧道以及站所建筑等多种工程类型,内容繁杂。
相关联的技术标准陆续修订,还有“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因此,98规范在使用中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土的“统一分类”方案和《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分类方案如何理解和协调?一些量化规定如何理解执行?特殊性岩土的种类还不全面;一些勘察、测试方法的逐渐普遍应用,原来比较粗略的规定需要明确;目前工程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着重强调,等等。
我们陆续收到一些意见和建议,有的是工作中新出现的问题,“98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有的是对规范的理解问题;还有相关技术进步了,原来还不明确的问题有了结果,都需要对98规范进行修编。
1.3本次修订情况交通部交公路发[2006]439号“关于下达2006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安排的2006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修订工作,8个单位17个人参编。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是指对公路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和研究的科学活动,其规范性要求在于能够获取准确、全面、可靠的地质资料,为公路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对于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规范进行了详细介绍。
一、地质勘察范围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包括下述范围的内容:1.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岩石力学性质、断层、滑坡、地下水位和水文地质条件等。
2. 地貌:包括地表地形、河流、湖泊、沉积物和植被等。
3. 地质灾害:包括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震和地下水涌出等地质灾害。
4. 地下水:包括地下水位、水质、补给量和流动情况等。
二、地质勘察方法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包括:1. 文献调查:查阅有关地质资料和地质灾害的历史记录,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地质背景和问题。
2. 实地勘察:包括地质剖面、钻孔、地球物理勘察等,要求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
3. 室内实验: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岩土力学试验、水文试验等室内实验,获取地质信息和参数。
4.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对地质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三、地质报告编写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编写详细的地质报告,包括下述内容:1. 勘察范围:对勘察的地理范围进行说明,包括地貌、水系、地下水等情况。
2. 勘察方法:对使用的各种勘察方法进行说明,包括文献调查、实地勘察、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等。
3. 地质资料:对勘察获得的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包括地质剖面、钻孔数据、实验结果等。
4. 辅助资料:对地质和地质灾害的历史记录、气象数据等进行整理和分析。
5. 地质评价:对公路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地质灾害、地下水位变化和地质背景。
6. 建议措施:针对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包括加固措施和灾害防治措施等。
7. 结论:对地质勘察结果进行总结,给出关于公路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的评述。
四、质量控制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包括:1. 严格执行勘察范围和方法的要求,对公路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XX)篇一:路基等地勘要求地勘要求参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xx),建议:一、路线:1、对全线进行工程地质调绘或调查,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时可进行地质调查。
地质调绘应沿路线及其两侧的带状范围进行,调绘宽度沿路线左右两侧的距离不小于200m;调绘比例尺为1:2000.。
2、对路线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进行说明,并对地下水及河水进行有关检测,是否对混凝土具有腐蚀性,进行有关分析评价3、提供1:2000~1:10000的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工程地质纵断面图,相关调查和试验数据附表及照片。
二、高填方:1、ak7+370~412,bk9+370~478,bk9+621~700三段为本项目的高填方路堤;2、在路线工程调绘上查明高填方的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地貌类型、地形的起伏变化及横向坡度,岩层结构及相关特性,基岩的埋深及起伏变化情况,地基岩土的地基承载力,地表水的分布及水质,地质稳定性。
3、每段高路堤横向勘探断面的数量不得少于1条,每个断面的钻孔或挖探数量(建议采用挖槽法)不得少于1个,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原位测试。
地质条件复杂时应增加勘探断面。
4、对高填方路段工程地质进行说明,对工程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评估高路堤产生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及地基失效导致路堤产生滑动的可能性。
5、出图1:2000工程地质平面图及工程地质纵断面图,1:100~1:400的工程地质横断面图,1:50~1:200的挖探柱状图,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水质分析资料,附图、表及照片。
三、深路堑(深挖方):1、ak4+335~400(最大挖深31.2m),bk9+760~820(最大挖深21.8m),bk13+555~620(最大挖深20.6m)三段为本项目涉及的深路堑。
2、在路线工程地质调绘上查明深挖路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查明地貌类型、地形的起伏变化及横向坡度、斜坡的自然稳定状况;斜坡上覆盖层厚度、土质类型、结构、含水状态和密实度;覆盖层与基层接触面的形态特征及起伏变化情况;岩层结构及相关特性岩层层理、节理、断层、软弱夹层等结构面的产状、规模及其倾向路基的情况;地下水的位置、流量及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xx));地表水的分布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路堑的稳定性。
1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本章要点公路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主要内容、方法与报告编制。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公路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
10.1概述10.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任务和阶段划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就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的理论和各种技术手段,实地调查、研究公路要穿越地带的工程地质条件。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公路选线、测设、施工和使用提供经济合理而又正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包括以下几项:1.查明公路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如地形与地貌、地层与岩性、地质构造等情况;2.在路线基本走向范围内,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优选路线方案,并对各路段可能布线的区间进行初勘;3.对定线后的各路段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定性和定量评价;4.配合路线测设、施工,根据不同路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对路基、桥涵、挡防等工程建筑物类型、结构以及施工方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5.对不良地质的路段进行开挖、切坡施工时和工程兴建后所要发生的变化,制订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工程地质勘察应分阶段进行,常用的设计阶段与步骤有: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
不同的测设阶段,对工程地质勘测工作有不同的要求,在广度、深度和重点等方面面是有差别的。
其中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场地方案确定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
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要工程,还应进行施工勘察;对面积不大,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场地或有建筑经验的地区,可简化勘察阶段。
10.1.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一、新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一)新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1.路线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查明与路线方案及路线布设有关的地质问题。
选择地质条件相对良好的路线方案,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重点调查对路线方案与路线布设起控制作用的地质问题,确定路线的合理布设。
2.路基、路面工程地质勘察亦称沿线地质土质调查。
4 地震法勘探(震探)1)测线与测点的布置原则(1)测线应沿桥轴线及其两侧布置,一般不应少于3条;其相互间距和长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定,一般间距陆上为20m~30m,水上为50m~100m;测线长度比规定的勘探范围应大于4个正常检波点。
(2)测线应垂直于构造线走向,当岩层倾角过大或有旁侧波影响时,可布置斜交线。
(3)震探点排列应尽量布置成直线,有困难时可布置成折线,但其折角不宜大于5°,且将折点布置成炮点。
同一排列的震探点应布置在地形起伏不大、地表介质均一的地段上,并应与钻孔、电探点、岩石露头等资料紧密配合。
2)精度要求在较好的条件下,地震界面深度的定量平均相对误差应小于±10%;条件较差时,应小于±20%;确定埋藏地质体平面位置的误差为1~2检波距。
5 声波探测1)测段或测点布置原则(1)测段或测点应根据任务书要求布置在表面平坦且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发射点和接受点,根据探测项目的需要,可选在地面或岩体表面,也可选在1~2个钻孔中。
(2)孔间测试时要求孔向平行,如不平行,应准确地实测各孔:方位、倾角、孔口距及孔口连接线方位、高差等。
(3)为工程地质分类和评价,声测孔一般可布成直角线;孔距;一般小于10m,孔深视岩体情况而定。
(4)测定动、静弹性模量对比试验的测孔布置,应考虑便于测:试静弹模面上各种不同方向的岩体波速。
测孔数目、孔距、孔深视;现场情况而定。
2)精度要求(1)时距曲线图,一般应以1∶10和1cm代表50m/s的比例尺绘制。
(2)纵波或横波速度沿测线或孔深变化的曲线图,一般应以1∶20和1cm代表500m/s或1000m/s的比例尺绘制。
(3)振幅沿测线或孔深变化的曲线图比例尺,应根据振幅衰减程度选定。
(4)弹性模量,应根据实测的纵、横波速进行计算;但当横波资料不可靠时,可采用岩块测纵、横波速求泊松比值。
表5.3.4 桥位钻孔数量与深度表②河床中钻孔深度系以河床面高程控制,河岩处孔深应按地面确定;③表列孔深,当地基承载力小时取大值,大时取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