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十二章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 格式:ppt
- 大小:423.50 KB
- 文档页数:10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概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项旨在保障环境和资源的法律法规。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国家对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法律责任追究。
本文将重点探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以及其相关内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类别1.行政责任2.刑事责任3.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于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为,设有一系列行政处罚措施。
行政责任通常由环保部门执法机关或者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对于不同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措施会有不同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封停设备或者停产整顿•违法所得的没收和销毁•吊销企业的营业执照刑事责任对于严重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也设有相应的刑事责任规定。
刑事责任通常由法院进行审判,并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予以判决。
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拘役•有期徒刑•罚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于不同的刑事违法行为有不同的处罚幅度,具体的处罚内容将根据具体的法律法规进行裁定。
民事责任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也设有一些规定用于约束侵害环境与资源的行为,对于此类行为的受害方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民事责任通常指的是受害方可以向侵害方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民事责任按照侵权行为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返还原物•补偿损失•恢复原状•其他民事赔偿民事责任的追究一般需要通过诉讼程序进行,受害方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适用原则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法律责任的适用有以下原则:1.举证责任原则: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无需举证,由检察机关和法院进行举证。
而在民事责任的适用中,原则上由受害方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2.追诉期限原则: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行为的追诉期限通常为15年,而对于民事责任的追究,通常追诉期限较短,一般为2年。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十二章环境行政法律责任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概述•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种类和形式•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适用与执行•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案例分析01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概述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是指环境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或者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定义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是一种行政责任,具有行政法上的责任属性,主要涉及环境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政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行政制裁和救济措施。
特点定义和特点1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历史与发展23环境行政法律责任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西方国家,当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政府开始通过行政手段来保护环境。
起源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环境法律的完善,环境行政法律责任逐渐成为各国环境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国际上,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重视行政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强调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管职责。
国际趋势意义环境行政法律责任对于保护环境、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用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作用主要包括:规范环境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防止和纠正违法行政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意义与作用02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违反环境行政法律责任通常是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引起的。
这些法律法规可能涉及污染控制、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
行政处罚的适用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如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等。
行为违法性自然人作为环境污染行为的主体,可能承担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这包括个人、家庭、社区等。
自然人法人作为环境污染行为的主体,也可能承担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环境法律责任引言概述: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环境法律,以规范和约束环境行为。
环境法律责任是指违反环境法律规定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和责任。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环境法律责任的内容和要点。
一、环境法律责任的种类1.1 刑事责任:对于严重违反环境法律规定的行为,如非法排放污染物、非法破坏生态环境等,将追究刑事责任,依法惩罚犯罪份子。
1.2 行政责任:对于违反环境法律规定的行为,如未经许可排放污染物、违规处置危(wei)险废物等,相关部门将对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等。
1.3 民事责任:对于环境伤害行为,如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污染物泄漏导致他人财产损失等,受害人可以向侵权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二、环境法律责任的主体2.1 企业责任: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方,对于违反环境法律规定的行为,企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等。
2.2 政府责任:政府是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方,应加强环境监管,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罚,并加大环境管理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2.3 个人责任:个人作为环境法律责任的主体之一,应自觉遵守环境法律规定,不得随意破坏环境,如乱扔垃圾、非法捕捞等行为都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环境法律责任的追溯时效3.1 刑事责任时效:刑事责任的追溯时效普通为15年,即自犯罪行为发生之日起,15年内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3.2 行政责任时效:行政责任的追溯时效普通为5年,即自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可以追究行政责任。
3.3 民事责任时效:民事责任的追溯时效普通为2年,即自伤害事实发生之日起,2年内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四、环境法律责任的证据要求4.1 刑事责任证据要求:追究刑事责任需要确凿的证据,包括现场勘查记录、取证材料、鉴定报告等,确保犯罪事实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4.2 行政责任证据要求:追究行政责任需要充分的证据支持,包括现场检查记录、取证材料、证人证言等,确保违法事实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政责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是法律责任制度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具体体现,是指实施了违反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为、造成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的主体,依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应当承担责任。
·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违法是指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侵害行政管理关系、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政责任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主体在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法律规范时应当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处罚(一)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处罚的概念与种类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处罚是指由法律授权的环保部门和其他行使环境与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权的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行政处罚法律规定的程序,对违反规定但又未构成犯罪的行为人给予的行政制裁。
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般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产整顿、责令停产、停业、关闭、暂扣、吊销许可证或者其他具有许可性质的证件,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行政拘留七种。
罚款是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处罚最常用的处罚方式。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处罚的实施1、实施主体责令停产、停业、关闭的处罚只能由各级人民政府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只能由公安机关作出,其他的行政处罚由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机关根据各自的权限范围具体实施。
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处罚时,应当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范围内,综合考虑以下情节:违法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程度及社会影响;当事人的过错程度;违法行为的具体方式或者手段;违反行为的具体对象;当事人是初犯还是再犯;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的态度和采取的改正措施及效果。
2、实施程序简易程序适用于违法事实确凿、情节轻微并有法定依据,对功名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可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场合;一般程序适用于简易程序以外的其他行政处罚场合;听证程序适用于责令停产、停业、关闭、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者较大数额的罚款或没收等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场合。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简介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对违法行为者所进行的法律制裁和责任追究。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目的是维护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公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在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范围内,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违法行为的种类和性质,并明确了行政机关的执法权力和责任。
本文将介绍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基本概念、法律基础和责任追究机制,以及目前的挑战和趋势。
基本概念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是指国家依法追究环境违法行为者或单位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民事赔偿、刑事追究等。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是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违法行为者实施惩戒和补偿的重要手段。
法律基础我国的环境行政法律责任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行政处罚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环境违法行为的种类和性质,规定了行政机关的执法权限和责任,确保了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有效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对象,并规定了环境管理的基本要求和行政执法的基本程序。
根据该法,行政机关有权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行政处罚法》是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的基本法律,规定了行政处罚的类型和程序,明确了环境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
根据该法,行政机关可以对环境违法行为者采取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限制或暂停行政许可等行政处罚措施。
责任追究机制在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套完整的责任追究机制。
这一机制主要包括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现和认定、行政处罚的决定和执行、民事赔偿的诉讼和执行、刑事追究的立案和审判等环节。
违法行为的发现和认定环境保护部门或其他行政机关通过巡查、监测、举报等方式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并进行相关调查和取证。
根据调查结果,行政机关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认定,并依法决定是否进行行政处罚。
第十一单元2学时主要知识点:行政责任特征、分类、构成要件和追究原则、环境行政制裁教学手段:讲解板书具体内容: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概述一、意义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特点第二节行政责任一、环境行政违法行为概述(一)环境行政违法行为的概念是指环境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法律所保护的环境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二)环境行政违法的1、环境行政违法的主体是环境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环境行政违法是违反环境行政法律规范,侵害法律保护的环境行政关系的行为。
3、环境行政违法是一种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4、环境行政违法的后果是承担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三)环境行政违法的分类1、根据环境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分为:环境行政主体违法与环境行政相对人违法。
环境行政主体违反环境行政法律规范,称为环境违法行政。
违法行政可以细分为国家行政机关违法行政、公务员的违法行政和被授权的组织的违法行政。
2、根据方式和状态的不同分为:作为环境行政违法和不作为环境行政违法。
作为环境行政违法是指环境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履行法律规范或环境行政行为规定的不作为义务。
不作为环境行政违法是指环境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履行环境行政法律规范或环境行政行为所规定的作为义务。
3、根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分为:实质性环境行政违法和形式性环境行政违法。
实质性环境行政违法,又称实体上的环境行政违法,是指环境行政主体的行为在内容上违反了环境行政法律规范的实质性要件。
形式性环境行政违法,又称程序上的环境行政违法,是指环境行政主体的行为在形式上违反了环境行政法律规范形式性要件。
二、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特征、构成要件和追究原则(一)环境行政责任的特征1、主体方面的特征。
即环境行政责任的主体是环境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它包括环境行政主体和环境行政相对人。
2、客体方面的特征。
即环境行政责任是针对环境行政违法行为而发生的。
3.内容方面的特征。
环境法律责任一、引言环境法律责任是指对环境污染、破坏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和责任承担。
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纷纷制定了环境法律法规,以保护和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法律责任的定义、种类、适用范围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
二、环境法律责任的定义环境法律责任是指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下,对环境污染、破坏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和责任承担。
环境法律责任的主体可以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
环境法律责任是一种法律约束力,违反环境法律责任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
三、环境法律责任的种类1. 行政责任: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责任。
行政责任通常包括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措施,目的是惩罚违法行为、恢复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2. 民事责任:指因环境污染、破坏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而承担的赔偿责任。
民事责任通常包括赔偿损失、恢复环境等,目的是使受害人得到合理的补偿,并促使环境污染者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3. 刑事责任:指环境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
刑事责任通常包括罚金、拘役、有期徒刑等,目的是惩罚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四、环境法律责任的适用范围环境法律责任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污染责任:指对污染环境的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例如,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
2. 生态破坏责任:指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例如,非法砍伐森林、破坏湿地等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
3. 自然资源保护责任:指对自然资源保护不力或滥用自然资源的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例如,非法采矿、滥捕滥猎等对自然资源造成损害的行为。
五、环境法律责任的法律制度为了保护环境和维护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环境法律法规,并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制度,以确保环境法律责任的执行和落实。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法律制度:1. 环境保护法:是各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目标和措施,明确了环境法律责任的主体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