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乌江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保护对策研究(1)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6
乌江航运调研报告乌江航运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乌江位于中国贵州省,是中国重要的水运交通通道之一。
乌江航运对于贵州省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乌江航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次调研报告对乌江航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我们对乌江航运的基本情况、运输状况、运营模式、市场竞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三、乌江航运的基本情况乌江是中国重要的内河水运通道之一,全长1300公里,流经贵州省12个市州。
乌江航运起点为贵阳市,终点为毕节市。
乌江航运最大的水位落差为500米以上,航道长度为960公里,其余部分由山间涧溪组成。
四、乌江航运的运输状况乌江航运主要用于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
货物运输包括矿石、煤炭、建材、农产品等多个品种。
旅客运输主要是游船和旅游船。
目前,乌江航运运输能力较弱,主要瓶颈是航道狭窄,航道淤积严重,没有较好的保护区域,导致航运安全问题突出。
此外,船只设备老化、航道维护不及时等问题也限制了乌江航运的发展。
五、乌江航运的运营模式乌江航运的运营模式主要是通过航运公司提供的航班服务。
乌江航运公司是贵州省政府设立的负责乌江航运的国有企业,负责乌江的航道维护、监督管理、运输服务等工作。
此外,乌江航运还有一些民营航运公司提供航班服务。
六、市场竞争情况目前,乌江航运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流需求的增加,乌江航运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同时,由于乌江航运的不足,一些周边地区的内河航运也在积极发展。
七、乌江航运的发展机遇尽管乌江航运面临一些困难,但也有很多机遇和潜力。
首先,随着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为乌江航运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国家也提出了一系列扶持内河航运的政策,对乌江航运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建议为了促进乌江航运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大对乌江航运的投资,改善航道条件,提升航运能力;2. 加强船只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提高航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3. 提高航运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推动航运市场的竞争和发展;4.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建立良好的互联互通机制,促进内河航运的综合发展。
乌江调研报告乌江是中国的一条重要江河,位于贵州、云南和四川三省区,全长1160公里。
乌江流域地势复杂,地理条件艰苦,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开发区域。
以下是针对乌江流域的调研报告:一、自然环境1. 乌江流域位于贵州、云南和四川三省区,地势复杂,地理条件艰苦。
河流长达1160公里,流域面积广阔。
2. 乌江流域气候多样,由于地形起伏较大,气温也有较大的差异。
山区气候寒冷多雨,平原地带气候温暖湿润。
3. 乌江河水资源丰富,年均径流量大约为115亿立方米。
但由于地理条件复杂,河水持续性、稳定性较差。
二、经济发展1. 乌江流域地处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具备丰富的资源潜力和发展空间。
2. 农业是乌江流域的主要经济活动,以种植水稻、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为主。
同时,畜牧业、林业也有一定发展。
3. 工业方面,乌江流域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锰矿等资源,有一定的矿产开发和加工生产。
此外,乌江流域还有一些工厂和工业园区。
4. 乌江流域的旅游业也有一定的潜力,以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为主要吸引点。
三、社会发展与民生问题1. 乌江流域的基础设施相对较落后,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不便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2. 教育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乡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医疗条件不足,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3. 由于地理条件复杂,乌江流域地震、山体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一定的灾害风险。
四、生态环境保护1. 乌江流域地区存在一些环境问题,包括水污染、土地退化、森林砍伐等,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乌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弱,一些地方的开发行为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存在较大的隐患。
五、发展机遇与挑战1. 乌江流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潜力,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当地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
2. 乌江流域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包括交通、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3. 加强乌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乌江流域面临的主要任务。
乌江调研报告
《乌江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21年10月
调研地点:贵州省
调研对象:乌江流域相关部门和村民
一、背景
乌江是贵州省的一条重要河流,其流域面积广阔,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解乌江流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
二、生态环境
乌江流域地理环境复杂,水资源丰富,但也存在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调研发现,部分地区存在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问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
三、农村发展
调研发现,乌江流域的一些农村地区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
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四、水利工程
乌江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较为发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水利工程存在管理不善、设施老化等情况,需要加强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社会服务
在乌江流域的一些偏远地区,社会服务设施不完善,人们的生活便利性较低。
需要加强对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六、发展规划
调研报告指出,乌江流域应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可行的发展规划,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发展、水利工程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为乌江流域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结论
《乌江调研报告》对乌江流域进行了全面的调研,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和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真研究报告内容,提高对乌江流域的发展重视程度,推动乌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贵阳市猫跳河流域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发布时间:2021-09-15T08:17:24.79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6期作者:黄文达1, 2,饶伟民1, 2,肖许沐1, 2,王贤平1, 2 [导读] 猫跳河流域作为长江支流一脉,属于乌江水系,也是国内最早完成梯级开发的河流。
1.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102.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生态工程中心,广东广州 510610摘要: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鱼类资源丰富,为国内的渔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其中贵阳市猫跳河流域作为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交错地带,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记录在案的鱼类高达6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占据44种。
近些年来由于水污染、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建设等,造成当地河流中鱼类生活环境恶化,鱼类资源锐减。
本文结合猫跳河流域当前的鱼类资源现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保护鱼类资源的有效措施,意在保障河流资源与鱼类资源和谐发展。
关键词:猫跳河流域;鱼类资源;保护对策一、猫跳河流域环境概况猫跳河流域作为长江支流一脉,属于乌江水系,也是国内最早完成梯级开发的河流。
在1958-1981年期间,为了满足电力负荷增长需求,对流域进行综合利用与开发,形成发电为主、灌溉为辅的梯级开发模式[1]。
整体流域为六级开发,后期建立电站与水库。
尽管最早完成梯级开发,但是经过十年的治理,猫跳河流域依旧存在严重的生态恶化趋势。
长期污染积累,缺乏合理的治理手段,导致治理工作不但未能解决问题,反而加重了污染趋势。
水体中逐渐呈现富营养化,连续多年出现蓝藻事故,对周边人们用水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由于猫跳河流域周边汇集许多企业,如建设化工、能源、农业、果蔬等基地。
该部分企业发展产生的工业废水、养殖废水、化肥农药等对河流造成污染[2]。
致使水质逐渐恶化,造成鱼类资源减少,对生态安全造成威胁。
二、猫跳河鱼类资源调查分析(一)鱼类资源调查方法为了充分掌握贵阳市猫跳河流域现阶段的鱼类资源现状,于2019年开始对贵阳市境内涉及到的的猫跳河流域进行采样调查,其中包含了猫跳河干流、暗流河、修文河、猫洞河、麦架河,以及三条支流(后六河、麻线河、乐平河)[3]。
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报告篇一:纳雍县兴坝田煤矿水资源论证报告(送审稿) 纳雍县兴坝田煤矿(整合)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送审稿)贵州东方世纪有限公司二○○九年五月工程名称:纳雍县兴坝田煤矿(整合)阶段:专题报告资质证书:水论证乙字第批准:审定:审查:项目负责人:校核:编写:郭应杰主要工作人员:郭应杰编制单位:贵州东方世纪有限公司单位地址:贵阳市宝山南路27号目录1 总论................................................. .. (1)项目来源 (1)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1)编制依据 (2)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5)工作等级 (7)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7)水平年 (8)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8)2 建设项目概况................................................. .. (9)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9)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9)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10)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14)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 (16)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18)区域概况 (18)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23)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5)4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 .. 27取水合理性分析 (27)用水合理性分析 (28)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31)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31)5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 . (33)水源论证方案 (33)地表取水水源论证 (33)矿坑涌水源论证 (44)6 取水的影响分析 ................................................ .. (53)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53)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53)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54)结论 (54)7 退水的影响分析 ................................................ .. (55)退水系统及组成 (55)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56)退水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 (56)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 (58)入河排污口(退水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59)8 水资源保护措施 ................................................ .. (60)工程措施 (60)非工程措施 (61)9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建议 (63)补偿原则 (63)补偿方案建议 (63)10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 65 取用水的合理性 .................................. 65 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66)取用水对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67)退水影响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68)取水方案 (69)退水方案 (69)建议 (70)附件一:委托书 (71)篇二:水资源实训报告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清水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报告清水江,从黔南都匀流入,至麻江瓮城河渡口上游公里海拔米处入黔东南州境。
贵阳南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进一步规划分析贵阳南部片区处于处在“南延、东扩”,该区将新建高校聚集区、小孟工业园区、龙洞堡东城新区,加上南环沿线发展,必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增大对水资源的需求,现有供水系统不能保障南部片区的持续发展。
加上处于长江、珠江分水岭地带,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不丰,如何统筹解决南部片区供水安全,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本文主要阐述了贵阳南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进一步规划。
标签:贵阳南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规划1、区域概况贵阳市南部片区涉及花溪、小河、南明3个区,共18个乡镇办,分属花溪片区、小河片区、二戈寨片区、龙洞堡片区。
南部片区供水涉及面积约为698.12km2,水资源量为3.82亿m3;过境面积为502km2,过境水为2.75亿m3,合计水量为6.57亿m3。
区域内现状用水1.66亿m3,约占整个区域水资源量的25.3%。
其中,南部片区涉及长江流域面积为776km2,水资源量为4.11亿m3,该区现状用水1.56亿m3,约占区域水资源量的38%;南部片区涉及珠江流域面积为424km2,水资源量为2.46亿m3,该区现状用水0.1亿m3,约占区域水资源量的4.1%。
2009年,贵阳市南部片区总人口52.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2.95万人(考虑5%流动人口),农村人口19.41万人,城镇化率为62.9%。
2、贵阳南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现状条件下,南部片区主要供给有:花溪水厂、南郊水厂、中曹水厂、河滨水厂(已关停)。
花溪水厂水源为花溪水库,设计供水规模为5万t/d,现状供水量2.6万t/d,花溪区内另有自备水源,取水量为1430万m3/a;中曹水厂水源为花溪水库、松柏山水库,设计供水规模为15万t/d,现状供水量为12万t/d;南郊水厂水源为阿哈水库,设计供水规模为20万t/d,现实际供水量13万t/d。
另区域内有若干引、提、蓄水工程,工程功能多为灌溉,供水情况见下表:故南部片区现全年用水1.6614亿m3,其中城市供水12722万m3/a,灌溉供水0.3893亿m3(日变化系数取1.1),现状水平年松柏山、花溪水库仍有1628万m3/a余水的供水潜力。
贵州水资源状况及节水灌溉措施
贵州省位于中国南部,因其地势复杂,山区和丘陵地带占据省域面积的90%以上,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加之气候干旱,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利用压力较大。
目前,贵州省采取了一系列的节水灌溉措施,包括:
1.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提高灌溉效率。
2. 加强水资源保护,开展水资源监测和评价,建立水资源保护制度。
3. 开展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建设,促进节水意识的普及和推广。
4. 建立水权交易市场,推动水资源市场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控,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水资源监管和调度。
通过综合采取上述措施,贵州省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也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贵州省水电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汤向华【摘要】贵州水能资源极其丰富,统计数据显示,贵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近1600亿千瓦时,居全国第6位,平均每平方公里106千瓦,是全国的1.5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电东送、黔电送粤工程的启动,贵州水电迎来了开发热潮,超过30万千瓦的大型水电已开发完成,中小型水电开发方兴未艾.本文对全省水能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贵州省电力外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期刊名称】《贵州电力技术》【年(卷),期】2017(020)006【总页数】4页(P85-88)【关键词】水能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电力外送;问题对策【作者】汤向华【作者单位】贵阳高科科技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73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腹地,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偏僻的地理位置、落后的社会经济,使得贵州经济的发展与西南周边省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在发展上长期处于相对“洼地”。
西部大开发如雨露滋润着华夏大地,贵州紧紧抓住这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贵州水电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迎来了开发热潮,达到了繁盛时期。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侧阶梯状大斜坡地带,突起于四川盆地与广西丘陵之间,位于长江和珠江的上游,为两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
贵州全省河流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长江水系流域面积115 747 km2,包括乌江水系、洞庭湖(沅江)水系、牛栏江和横江水系、赤水河和綦江水系。
珠江水系流域面积60 420 km2,包括北盘江水系、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及柳江水系。
贵州水能资源极其丰富,统计数据显示,贵州水力资源蕴藏量1 874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量1 640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平均每平方公里106千瓦,是全国的1.5倍,主要集中在乌江干流及其支流南盘江、北盘江、清水江、赤水河。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是乌江的主要支流,也是本区域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思南段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威胁。
本文将就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水质状况思南段水质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工业废水排放思南段流域的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水、重金属等污染物,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也大量排放到了思南段,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物质等,使得水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的发展也间接导致了水质的恶化,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指的是农田中化肥、农药等物质通过径流和冲刷直接排放到思南段中,对水质造成了污染。
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思南段水质的恶化,已经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需求。
二、主要污染物1. 有机物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油脂、蛋白质、糖类等,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下降,影响水质的生态环境。
2. 营养物质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中的氨氮、总磷、总氮等营养物质过多,使得水体出现富营养化问题,对水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3. 重金属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镉、铬、铅、汞等,这些重金属对水体具有严重的毒性,影响水生物的生存和生长。
4. 其他还有农药、化肥残留等污染物也对水质造成了影响。
思南段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威胁,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营养物质、重金属等。
为了保护思南段水质,净化水环境,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废水排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强农田面源污染治理等。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可以改善思南段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乌江梯级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方案研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安全调度变得尤为重要。
乌江梯级水库位于中国贵州省,是该地区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为了更好地满足乌江下游的用水需求、保障农田灌溉和水电发电,乌江梯级水库的联合优化调度方案被提出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乌江梯级水库概述乌江梯级水库由一系列多个水库组成,其中包括乌江源水库、寨黎水库、黄果树水库、云雾山水库等。
这些水库相互之间通过调度水位,实现联合调度。
乌江梯级水库集水面积广阔,水库容积大,有较好的水能调配能力。
二、优化调度原则乌江梯级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方案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考虑上下游水库的水文情况,确保流域内各个水库的运行安全;2. 平衡上下游的洪水调度,避免洪水灾害的发生;3. 尽量满足下游农田灌溉和城市生活用水的需求;4. 充分利用水库的水能,提高水电发电效益。
三、优化调度模型针对乌江梯级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方案的制定,可以采用优化调度模型。
该模型基于水文数据、水库特性和目标函数,通过数学方法计算最优的调度方案。
常见的优化调度模型有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和遗传算法等。
四、调度方案分析通过应用优化调度模型,可以得到多种调度方案,并进行方案之间的比较和分析。
在考虑乌江梯级水库的调度方案时,应综合考虑下游农田灌溉、城市用水和水电发电等因素。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确定最优的调度方案。
五、调度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估将制定好的调度方案实施于乌江梯级水库,通过实际调度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调度方案,以适应变化的情况和需求。
同时,应考虑调度方案对水库周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优化调度的挑战与展望乌江梯级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方案的制定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水文数据的获取与精度、调度方案的实施问题等。
未来,可以结合先进的水文模型、水情预报和智能技术,进一步改进调度方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库的调度能力。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前言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及趋势。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核心指标从从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贵州省水资源情况价值信息,帮助机构和个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第一节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概况 (1)第二节贵州省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一、贵州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三、贵州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四、贵州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贵州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贵州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一、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11)一、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11)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指标分析 (15)一、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 (15)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 (15)三、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占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比重统计 (15)四、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第六节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19)一、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19)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19)三、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比重统计 (19)四、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0)五、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0)六、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1)七、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1)八、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22)图表目录表1: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贵州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3)表4:贵州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表 (3)表5:贵州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贵州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贵州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占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比重统计表..15 表29: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6: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19)表37: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20)表38: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21)表40: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22)第一节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概况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统计表第二节贵州省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一、贵州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2:贵州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3: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三、贵州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分析表4:贵州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表四、贵州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5:贵州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表五、贵州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6:贵州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7: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表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8: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贵州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9:贵州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三节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一、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10: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表11: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三、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表12: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四、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13: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五、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14: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15: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七、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16: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17: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四节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指标分析一、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18: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表19: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三、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表20: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四、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21: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五、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22: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23: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七、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24: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25:贵州省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五节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指标分析一、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表26: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表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表27: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表三、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占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比重统计分析表28: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占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比重统计表指标数量(亿立方米)占总值比重四、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29: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表五、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30: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31: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表七、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32: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33:贵州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六节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指标分析一、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34: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35: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三、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表36: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四、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37: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五、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38: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表39: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年份指标数量(立方米/人)七、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40: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41:贵州省人均水资源量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2018 -7.51% -4.95%。
乌江(含官成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告乌江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贵州、湖南、广西三个省份。
其中,官成水库是乌江的一座重要水库,位于贵州省贞丰县官厅镇官塘村。
针对乌江岸线保护与利用的问题,制定一份规划报告是必要的。
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乌江岸线的现状和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利用策略,以促进乌江岸线可持续发展。
一、乌江岸线现状分析1. 岸线资源丰富:乌江岸线沿岸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生态资源和文化遗产,如乌江大峡谷、大瀑布群、古镇等,具有极高的旅游和观光价值。
2. 岸线受到破坏: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乌江岸线存在环境污染、岩体滑坡、土地沉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岸线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二、岸线保护目标1. 保护自然生态:坚持生态优先,加强河流水质监测,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和污染行为,保护乌江的水环境和生态系统。
2. 保护文化遗产:加强对古镇、古建筑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使其成为保护传统文化、吸引游客的重要地方。
3. 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对岸线的监测和预警,确保岸线安全,防止破坏性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岸线利用策略1. 旅游开发:充分利用乌江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开展生态游、文化游等多样化的旅游项目,提升岸线的吸引力和经济效益。
2. 环境修复:加大投入,对受损岸线进行环境修复,包括河道整治、植被恢复、岸线石化工程等,恢复乌江岸线的生态功能。
3. 生态农业发展:将乌江岸线空闲土地用于特色果品种植、有机农业等项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岸线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四、岸线管理体制创新1. 建立岸线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机制,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统一规划和管理的工作体系。
2. 完善岸线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力边界,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管理效能和工作效率。
3. 加强舆情监测和公众参与,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提高岸线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乌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在保护自然生态、弘扬文化遗产、开展旅游开发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岔河流域生态现状及污染防治的探索摘要三岔河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长江一级支流乌江的正源,发源于贵州省西部乌蒙山脉东麓威宁县盐仓镇。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沿岸工业企业对河流的污染日趋加重,直接影响到了流域内的生态环境。
经过多年的污染防治工作,对污染源的防治方法已经成熟,但作为流域整体防治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笔者针对三岔河流域污染特征,对流域性的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与同仁共同商榷,以期找到三岔河流域污染防治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流域污染防治探索Abstract:The Sancha river, a branc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Guizhou Province. The Sancha river is the source of Wujiang river and originates from Yancang town of Weining county, which is in the west of Guizhou Province and east of the Wumeng mountains.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the coastal many small scale factories include family firms were put into production and caused ser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is basin. Many measures have been done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ertain progresses have been achieved. However,f urther investigation is still needed.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 in this area, ried to find out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region’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 in an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ways.Keywords:BasinPollutionPreventionInvestigation三岔河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4°18′~106°18′,北纬26°10′~27°00′,是长江一级支流乌江的正源,发源于贵州省西部乌蒙山脉东麓威宁县盐仓镇,由花渔洞、黑鱼洞、石缸洞三股地下涌水形成,流经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安顺市所辖的威宁、钟山、水城、纳雍、六枝、普定、平坝、织金、清镇等县(市)区,于清镇市化层基处与乌江北源六冲河汇合后为鸭池河进入乌江,河流全长325.6 km,流域面积7 264 km2,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丘原过渡地带,由西向东逐渐倾斜,呈现北西高、东南低走势,河流源头自河口,自然落差1397.91 m,平均比降4.29‰。
实施乌江防洪提升工程方案一、乌江防洪现状乌江流域的地质条件复杂,同时受地表水、地下水和地质活动的影响。
河流治理和水土保持方面的管理工作薄弱,不仅导致了乌江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加剧,同时也造成了在一定条件下洪水频发的情况。
同时,乌江流域水库建设不足,地方政府的防洪投入偏低,对于洪水的预警与应急处置的保障力量不足,社会管理体制和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是乌江防洪的一大难题。
二、乌江防洪提升工程的必要性作为乌江流域重要的支流之一,乌江的防洪提升工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提升乌江防洪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洪水对乌江流域的危害和损失,减少洪灾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的影响。
其次,乌江防洪提升工程的建设,对于乌江流域的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及河流整治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最后,乌江防洪提升工程的建设,是西南重要的综合性工程,对于推动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西南地区的整体防洪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与推动意义。
三、乌江防洪提升工程的规划与设计1、水库工程乌江防洪提升工程中,水库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乌江流域地处山地区域,地形起伏,水雨集中,很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为了提高乌江流域的防洪能力,需要新增修建多座水库,可以通过调蓄洪水的方式,缓解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提高整体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2、河道整治工程乌江上游河道复杂多变,且在雨季常出现严重淤积,河道断面的不对称、横坡的忽大忽小、弯道转折多等现象十分突出。
为了提升乌江的防洪能力,需要对乌江上游的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其沟水功能,减少洪水冲击力,增加洪水淹没面积。
3、防洪堤防工程在河道的修复整治过程中,需要修建并加固防洪堤防工程,提高堤防的高度和稳定性,确保其在洪水来临时,能够有效的阻挡洪水冲击,保护下游乌江流域地区的农田和村庄。
4、防洪排涝工程乌江流域地处西南山地,地势复杂,大部分山区地势较高,易发洪涝。
为了改善乌江流域的排涝能力,需要对乌江流域进行排涝工程的建设和改善,通过修建排涝渠道,提高排涝设施的排涝能力,可以有效的降低山区洪涝灾害的发生。
1 / 1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乌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
(2015—2020年)》的批复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黔府函[2015]193号
【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5.08.21
【实施日期】2015.08.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乌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2015-2020年)》的批复
(黔府函〔2015〕193号)
省环境保护厅:
你厅《关于报请批准实施〈贵州省乌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2015-2020年)〉和〈贵州省清水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2015-2020年)〉的请示》(黔环呈〔2015〕110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贵州省乌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乌江规划》),由你厅自行印发并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乌江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保护对策研究摘要:乌江是中国长江上游南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河流。
乌江河流的长度为1037公里。
河流沿岸为重庆、贵州、湖北3省56个县市,流域面积为87920平方公里。
乌江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与乌江流域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有关联,对乌江流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有深远意义。
乌江水清澈,人民才能喜乐安康。
山水圣地的贵州也将迈入生态发展的大门,将生态文明践行到底。
关键词乌江;水资源;利用;保护第一章绪论一.课题背景乌江最开始从威宁县流出,东南蜿蜒流向贵州北部。
乌江流域中874公里属于贵州。
乌江呈羽毛式分布,面积达到110000平方公里。
乌江是是中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
乌江区域储藏着很多矿产资源,有超过39亿吨煤储量,在中国南方排名靠前。
钾,铝锰,磷,石灰石资源量在中国其他矿产资源排位中位列前三甲。
旅游资源丰富,乌江流域常被称为"乌江天险","乌江画廊"。
有"乌江画廊"之称的旅游区已在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高效利用和保护乌江流域的水资源是我们的探索目标。
二.研究意义乌江沿岸大片区域依旧属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区,工业经济滞后,技术含量低,资源浪费问题比较突出。
起初的不当发展对生态环境很不利,,流域生态环境压力巨大。
水资源是一种生态上的天然优势。
我们保护及合理开发水资源目的是造福乌江流域的人民。
三.研究现状乌江的保护和管理,是贵州省近年来关于生态问题的重大决议。
贵州政府提倡"铁腕治污"和"多彩贵州,拒绝污染",出台了"贵州乌江流域水污染出台调控总体规划"和"水环境保护规划"。
贵州乌江流域制定了污染联防联控措施,协同环保法律流域规划和管理,有效推进生态文明的工作流程,以改革为着眼点,挽救乌江的生态环境。
贵州省摆在眼前的重大任务就是提高污水以及垃圾处理水平,提升乌江流域的管理和调控水平。
目前虽已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治理乌江流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出现了磷指数超标;污水残留,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大,基层环境监测监管不力和执法不严等问题。
第二章乌江流域概述一 .自然环境(一)地理位置乌江流域总面积8.8万平方千米。
乌江流域位于北纬26°7′至109°22′之间,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河流路径呈狭长弧形带状,西南至东北长度大概为650公里,南北宽度为100至360公里,表现为一个由西向东变化显著的大斜坡。
(二)水文地质乌江流域有着高原、山原、山地、丘陵、坝子及岩溶平原等多种地貌。
在各种地貌中,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各种溶斗、洼地、槽谷、溶洞、地下河随处可见,形成了风光绮丽,形态万千的自然景观,如芙蓉洞、织金洞等。
从地貌类型看,乌江流域情况十分复杂,除某些平坝及河谷较为平缓外,大部分是丘陵山地,喀斯特地区,其自然景观堪称丰富多彩,五色缤纷。
二.社会经济乌江流域自然环境不好,交通运输不方便,曾经是被历史遗忘的角落。
但是乌江区域也有自身的资源优势,宜实施名牌战略。
比如矿业牌,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控制污染物排放,开发矿产资源。
比如电力牌,合理开发水利水电,维护生态平衡。
比如旅游牌,倡导绿色旅游开发,打造环保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基地。
乌江流域上游,水能丰富,是以发展水电事业最能发挥效益。
中下游地区地势矮而且平坦、河湖遍布、江面宽阔、同时水深,而且水流缓和,最宜发展淡水养殖和内河航运事业。
畅通航运,实现交通立体化;环保建设多发力,以确保乌江流域的绿色发展。
集中中坚力量,克服这两大难题,就可以联动建材机械,电子工业,黑色冶金行业的发展,使资源实力转变为经济发展闪光点。
乌江的社会经济也会迈入一个崭新的台阶。
第三章.乌江流域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生态环境问题(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乌江超过总磷含量流域水资源。
乌江岸旁至少50至60家磷酸盐企业,这些企业都是污染的始作俑者。
尽管当地政府关闭整顿磷酸盐企业,但污染依旧肆虐。
乌江渡发电厂排污口几乎没有鱼类生存。
乌江的污染日益严重,也造成饮用水所需地遵义市的饮水安全问题。
遵义是贵州排名第二的城市,中心城区地形是一个山间溶蚀的坝子,土壤水分涵养功能差,很难具备条件建立大型水库,导致该地区的严重缺水。
水库旁水资源短缺和乌江的地理位置,使遵义市委,市政府打算引入乌江水。
但乌江污染恶化使这个用水计划被搁置。
(二)利用中缺乏监管和处理在发展的浪潮声中,政府缺少规划环评步骤、没有认真构建环境资源约束机制,同时颁布实行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机制。
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盲目自信,对乌江流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认识不到位。
大而化之认为乌江流域生态环境整体堪称良好,不需要担忧环保问题。
某些地方工作人员将发展与保护视为矛盾的对立面,片面看待,缺少全局观,促使保护力度跟不上环境破坏的速度。
没有在头脑中形成保护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三)过度开发旅游景点乌江区域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在发展旅游业上有不容置疑的明显优势。
乌江流经县境包括黔南,安顺,毕节等。
这些县城因乌江水之福,5A级景区错落分布在境内。
这些年来乌江区域旅游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015年乌江流域旅游总收入350亿人民币,乡村特色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59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59亿。
贵州旅游产业明显集中在乌江流域的核心区域。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旅游景点过度开发会超过生态环境的承受力。
沿岸经济发展不能忽视生态红线。
我们需要把在乌江生态功能保护摆在第一。
要按照国家土地空间发展的战略,思考"主体功能区",建立绿色环保乌江,生态文明先行区,构建 "保护区-缓冲-核心实验区"的生态发展格局,即环保的三层体系是重点,建立严格的禁令生态监控系统是辅助;鼓励开发沿岸在缓冲区发展其他绿色产业的旅游项目。
最后,建设生态乌江国家公园。
按照国家公园建设的有关规定,在乌江旅游保护区的核心部位开设沿生态乌江国家公园。
按照国家公园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国家的管理,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确保乌江流域山明水秀。
做大做强乌江国家生态公园旅游形象品牌。
国家生态公园旅游号召力一旦形成,将具备很大的国家和国际吸引力。
(四)区域经济基础薄弱乌江流域大片分布在云贵高原东部的贵州省。
它是一个自然风光神奇,人文景观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大省,是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
然而这对它的经济发展贡献不大。
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让贵州与沿海或者沿江领域相比有着巨大的发展劣势。
贵州在农业发展上有自己的打开方式,但仍然没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农业在贵州省的发展首要问题便是田地,完全依靠梯田和改造田,实现农业发展领域的转换还是蛮难做到的。
贵州遭受太多的不稳定因素。
比如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多重因素制约了农业发展。
当然,这是在不利条件下的农业发展的一个方面,但足以看出对农业发展不足的现实,贵州成为农业大省任重而道远。
或者,尽管许多北部省份的天气条件比贵州差得多,但贵州是很难达到这样的地理条件发展农业的。
对于行业的发展,贵州也是问题突出,处在相对不利的位置。
其他的不说,对于交通条件明显证明了,它不够形成产业区,或大或小工业区的构成,必须依靠交通便利。
工业原料和出口工业产品的来往交通。
这样的涌入保证是能够维持工业区的活力,生产活动的稳定流。
在这方面,贵州省政府传递信号,对于大型工业处于劣势的发展,贵州交通不便,承认差距。
贵州处于劣势的经济发展,即使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它的高理想的短暂时间内的经济复苏是必然忽视环境和文化保护的重要性,盲目的和不合理的排放量是由工业废水和工业布局造成的。
这是可能的后果,例如一个自然景观和贵州经验人文景观的污染。
所以,贵州积极发展大数据高新科技行业,争取占领西部科技发展高地。
(五)流域水资源污染严重2019年以前,乌江流域磷污染问题突出。
乌江治理工作十分艰巨,生态环境难题要下大力气整治,。
调查表明,磷化工企业在贵州乌江流域的污水污染是问题的主要来源。
瓮安和乌江流域河对面磷矿资源最丰富,最集中,是化学品制造磷的最大基地,总磷超标。
治理两条河的难度不小。
近年来,贵州省,更通过关闭磷酸盐企业。
硬化路面,截水沟的建设,使用无人驾驶飞机磷发现废水渗透点,从源头治理排放问题。
鼓励多建设污水处理厂,发挥协同作用。
到2019年乌江河流和河流瓮安总磷含量标准,实现标准ⅲ水质稳定,水质测评表现较好。
二.原因分析(一)自然原因乌江沿岸环境脆弱,不利于发展工业、农业。
乌江沿岸喀斯特地貌显著,地表土层薄,生态蓄水差。
如果遭受生态破坏,在短期内将是毁灭性打击。
而且当地石漠化倾向严重,环境承载能力太弱。
所以区域发展地位需要调整。
贵州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典型区域,岩溶裸露面积占比大。
过量地农业生产、放牧或破坏性人类活动,将会对贵州部分区域造成严重的石漠化威胁。
而岩石的风化和水解是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其他比如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面遍布水葫芦则是附属自然原因。
(二)人为原因首先,乌江流域工业污染。
乌江化工企业的磷矿开采,造成大量工业废水,工业污水的排放。
政府部门虽努力控制工业污染,但是力度不够,收效甚微。
乌江流域长期处于煤炭废弃物处理不达标或直接排放的威胁之下。
贵州乌江流域磷矿石,碳,锌,汞的超标造成生态破坏,而且欠下的生态账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补偿。
其次,乌江流域农业污染。
农业,比如水产养殖,产生了农业化肥,农药等农业丢弃物,造成养殖水面污染。
例如,乌江区域有大规模的历史悠久的网箱养殖。
但是易造成水质严重富营养化,促使乌江有的区域水质总磷量高。
此外,还有乌江流域的生活污染。
国内的污染,包括城市生活垃圾,污水等市政固体废物等。
随着城镇化如火如荼地开展,超多的化学垃圾和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使得水源地的水土安全受到威胁。
很多乌江沿岸企业污水处理效果不达标,径直将污水排入河水里面。
很多生活垃圾处理不当,造成地表污染,影响水源和空气质量。
现如今治理乌江区域生活污染已势在必行。
第四章乌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对策的建议一.完善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体制机制贵州省开展加强乌江流域区域治理计划,战略分为三年行动。
贵州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红线的重大任务便是乌江流域的污染治理。
贵州党员干部和相关部门将治理乌江作为贵州省排名第一的环保计划、绿色计划、生态规划,与贵州人共同期盼乌江区域的美好崭新的未来。
将乌江流域如期打造为生态和绿色发展的试验田,期待贵州省生态先行、绿色发展、同步小康的共同实现。
坚定问题指向,加强执法监管。
处理乌江流域污水直排、私占乱建、私人围圈地块,乱堵河道、擅自胡乱采挖矿山、不合理倾倒污水等情况,制定"河长制"和日常监管机制,将突出问题放在台面上,及时督查立即纠正、即刻改正、立即处理,马上行动,并定时开展检查,常常"回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