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安福武功山家森林公园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6.53 MB
- 文档页数:35
武功山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武功山位于中国江西省赣州市,是中国的著名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道教圣地之一。
武功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而闻名于世。
为了进一步提升武功山的知名度和吸引更多的游客,我们制定了以下策划方案。
二、项目目标该策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推广,提高武功山的知名度,并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武功山旅游。
具体目标如下: 1. 增加武功山的旅游知名度。
2. 提升武功山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
3. 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武功山旅游,增加旅游收入。
4. 保护武功山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三、策划方案1. 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我们计划提升武功山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包括以下措施: - 建设更多的停车场和公共厕所,方便游客的停车和洗手。
- 安装导览牌和指引标识,提供清晰的导航信息。
- 增加旅游巴士和缆车等交通工具的数量,方便游客的出行。
- 增加餐饮和住宿设施,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2. 开展宣传活动为了提高武功山的知名度,我们计划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包括以下措施: - 在各大旅游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发布宣传信息,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
- 制作宣传册和海报,发放给旅行社和游客,增加武功山的曝光度。
- 举办武功山旅游推介会,邀请旅行社和媒体参与,推广武功山的旅游资源。
- 和其他旅游景区合作,举办旅游联合推广活动,互相促进。
3. 优化游览线路和体验项目为了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我们计划优化武功山的游览线路和体验项目,包括以下措施: - 定期维护和改善登山步道,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 增加观光点和景点,丰富游客的观光选择。
- 举办传统文化和历史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武功山的文化背景。
- 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项目,如划船、登山、观光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为了保护武功山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我们计划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包括以下措施: - 强化垃圾分类和清理工作,保持武功山的环境整洁。
武功山的概括介绍
武功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中西部,居罗霄山脉北支,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地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吉安市安福县、宜春市袁州区,主脉绵延120余千米,总面积约970平方千米。
武功山围绕金顶已设立“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面积约378.3平方千米)、“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260平方千米)、“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136平方千米)。
武功山主峰白鹤峰(金顶)海拔1918.3米。
自汉晋起,武功山被道佛两家择为修身养性之洞天福地,明朝时香火达到鼎盛时期,山南山北建进了庵、堂、寺、观达100多处。
自唐宋以来,诸多仰慕其名而登山游赏吟诗作赋的名人学士络绎不绝。
武功山有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中国青少年户外体育运动营地等。
2009年,武功山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
江西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江西省乡村森林公园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林业局•【公布日期】2022.08.31•【字号】赣林规〔2022〕9号•【施行日期】2022.09.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森林资源正文江西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江西省乡村森林公园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县(区)林业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经研究,现将《江西省乡村森林公园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1.江西省乡村森林公园项目申报书2.江西省乡村森林公园项目申报评分标准3.江西乡村森林公园Logo标识4.江西省乡村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工作推进跟踪问效表5.江西省乡村森林公园项目建设绩效评价表江西省林业局2022年8月31日江西省乡村森林公园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项目申报入库第三章项目实施管理第四章资金筹措与使用第五章绩效评价第六章公示命名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赣府厅发﹝2022﹞21号)精神,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幸福江西”“美丽江西”建设,在总结全省乡村森林公园建设试点工作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乡村森林公园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使用省级林业补助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居民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户外游憩空间的项目。
第三条项目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风景资源质量、推动乡村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赏景、移步闻香、记住乡愁”的乡村公共游憩场所,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丰富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
安福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规划期限 1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第四章城镇体系规划 3第五章城市发展目标及规划策略 7第六章城市性质和规模7第七章城市总体布局7第八章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9第九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1第十章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13第十一章旧城改造规划14第十二章城市市政设施规划15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16第十四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17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城郊统筹发展规划18第十六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19第十七章城市远景发展规划25第十八章城市“五线”控制规划 26第十九章城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 26第二十章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26第二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27第二十二章附则2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安福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安福县城市总体规划是安福县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文件,在规划区内所进行建设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三条本文本与国家、江西省及吉安市的其它相关法律、规章配套实施,共同对安福县的规划和建设进行管理和指导。
第四条安福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凡因城市建设需要编制的各项专业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五条本文本制定、修改的程序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县城总体规划与本条例一经批准,即行生效,修改需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六条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及现状基础资料汇编四部分,规划图纸与规划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规划期限第七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确定与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制定周期一致。
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1年以后第八条规划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规章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标准强制性条文》⑸《城市规划编制办法》⑹《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⑻《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⑼《吉安市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⑽《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⑾《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⑿《安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⒀《吉安市土地利用规划》第九条规划原则1、规划从安福县在吉安市域、全省范围所处的实际地位出发,充分考虑到安福县城中心城区及城镇体系发展的可能性,合理确定城市的空间发展形态。
目录第一章总则 ........................................................................................................................ - 1 -第1条. 规划目的 (1)第2条. 规划依据 (1)第3条. 规划指导思想 (2)第4条. 规划原则 (2)第5条. 规划期限 (3)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和性质......................................................................................... - 3 -第6条. 风景名胜区范围 (3)第7条. 核心景区范围 (3)第8条. 外围保护地带 (4)第9条. 风景名胜区性质 (4)第三章风景名胜资源评价................................................................................................. - 4 -第10条. 资源类型 (4)第11条. 景点评价 (4)第12条. 风景特色 (5)第13条. 资源特征 (5)第14条. 总体评价 (6)第四章规划目标、容量与规模......................................................................................... - 6 -第15条. 规划目标 (6)第16条. 环境容量 (7)第17条. 发展规模 (8)第五章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 9 -第18条. 功能分区 (9)第19条. 空间结构 (9)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 10 -第20条. 分级保护规划 (10)第21条. 专项保护规划 (11)第22条.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6)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 17 -第23条. 景区规划 (17)第24条. 景点规划 (19)第25条. 游憩活动 (19)第26条. 游览组织规划 (20)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 22 -第27条. 瀑布景观规划 (22)第28条. 地质景观规划 (22)第29条. 史迹景观规划 (23)第30条. 植被景观规划 (23)第九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24 -第32条. 服务设施规模预测 (24)第33条. 旅游服务设施分级标准 (24)第34条. 旅游服务设施布局 (24)第35条. 游娱文体设施规划 (25)第36条. 标识系统规划 (26)第37条. 旅游设施建设控制 (26)第十章居民社会调控与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 - 27 -第38条. 农村居民点调控 (27)第39条. 农村居民点建设要求 (27)第40条. 经济发展的引导方向 (28)第41条. 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28)第十一章道路交通规划 ................................................................................................... - 28 -第42条. 对外交通规划 (28)第43条. 风景名胜区门户规划 (29)第44条. 旅游交通换乘体系规划 (29)第45条. 道路规划 (29)第46条. 游步道规划 (31)第47条. 交通设施规划 (31)第48条. 交通组织规划 (32)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 - 32 -第49条. 给水工程规划 (32)第50条. 排水工程规划 (33)第51条. 供电工程规划 (34)第52条. 通信工程规划 (34)第53条.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35)第十三章安全防灾规划 ................................................................................................... - 36 -第54条. 防洪规划 (36)第55条. 消防规划 (36)第56条.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37)第57条. 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37)第58条. 突发事件应急体制 (37)第十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 - 38 -第59条. 规划用地平衡表.. (38)第十五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 39 -第60条. 环境质量标准与评价指标 (39)第61条. 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39)第62条.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0)第63条.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40)第64条.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40)第65条. 规划方案的综合评述 (40)第十六章分期发展规划 ................................................................................................... - 41 -第66条. 项目汇总及控制规划 (41)第67条. 发展分期及重点 (46)第69条. 需编制下层规划的区域目录 (47)第十七章实施规划保障措施 ........................................................................................... - 48 -第70条. 完善管理体制 (48)第71条. 协调相关保护地关系 (49)第72条. 规范经营行为 (49)第73条. 加强风景名胜区门票管理 (49)第74条.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50)第75条. 加强能力建设 (50)第十八章附则................................................................................................................... - 50 -第76条. 成果组成 (50)第77条. 强制条文 (50)第78条. 实施日期 (50)第79条. 规划修改 (50)第80条. 解释权 (50)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确保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在完整保存、世代传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特编制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 (以下简称本规划)。
武功山攻略一、概述武功山旅游资源分布面广,按地域划分可分为三大片游览区:萍乡市境内的武功山北麓游览区,安福县境内的南麓游览区,以及宜春市境内的东麓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游览区。
北麓游览区位于萍乡市芦溪县东南边境,由正县级建制的派出机构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管理。
规划面积160平方公里,规划景点200余处,整个风景区分为白鹤峰金顶观光休闲区、羊狮幕观光游览区、九龙山宗教文化区、发云界游憩娱乐区、大王庙原始生态区五个核心景区。
景区整体“山景雄秀、瀑布独特、草甸奇观、生态优良、天象称奇、人文荟萃”,自然形成了“峰、洞、瀑、石、云、松、寺”齐备的山色风光。
主游览区按地形又可分为麻田、万华(万龙山、华云)两大游览区域。
当前以麻田游览区旅游景点最为集中,开发基础较好,公路已延伸到山麓并设有登山缆车。
武功山有4个登山口1.正门游客服务中心(徒步到达山顶白鹤峰需要5个小时左右,徒步登山口入口旁边是缆车乘坐处,如果乘坐缆车,可以选择坐一段,或者坐二段,到达山顶乘坐2段缆车加上中间一点徒步的路段一个多小时左右登顶,运动量不大,适合老人孩子,后面会有缆车的路线介绍)路上有商店,能买补给。
以下三个登山口不需要门票3.东江村沈子村和东江村都是野路,不需要门票,徒步登顶白鹤峰需要7到8个小时左右,路不太好走,建议2人结伴,路上很少有商店建议提前购买东西,这两天条都是泥巴路,建议晴天走,雨天走正门。
4.龙山村龙山村到达山顶白鹤峰需要13个小时左右,路上有住宿点,有商店。
根据自己的体力选择合适的住宿点,基本上每隔一个小时就有一个。
以上四条路都是到达山顶白鹤峰金顶二、路线上下山大概有七八条户外路线,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正穿或者反穿1.正穿(1)第一天:沈子村-金顶第二天:金顶-发云界第三天:发云界-明月山)(2)第一天:沈子村——金顶(住宿)第二天:金顶——绝望坡——好汉坡(露营)第三天:好汉坡——明月山(坐索道下去)(1)精华路线推荐第一天:萍乡——龙山村——发云界住发云界(快点的走5个小时,慢点走大概7个小时)第二天:发云界——金顶住金顶(快点的走8个小时,走走拍拍走大概11个小时)第三天:金顶-景区下山返程(2)两天一夜的经典反穿路线:第一天:龙山村——发云界——风车口——千丈岩——好汉坡第二天:好汉坡——绝望坡——吊马庄——金顶——下山第一天的时间预计7-8小时,第二天到金顶差不多5小时,下山坐索道两个小时;(3)如果时间比较充裕的话,我建议三天两夜反穿:第一天:龙山村——发云界(住宿)第二天:发云界——风车口——千丈岩——好汉坡——绝望坡(住宿)第三天:绝望坡——吊马庄——金顶——下山3.路线时间(1)2条小路(7.5 h全程徒步无索道)不要门票从沈子村或者东江村,大概7个多小时左右到金顶,都是野路,不太好走,从沈子村或者东江村,大概7个多小时左右到金顶,都是野路,不建议一个人独自走野路,建议早点出发,下雨天不要从野路上山。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及对策一、规划设计方案1.生态保护区域规划-确定核心保护区,划定生态功能分区-充分保护生态系统,禁止采伐和破坏动植物栖息地-建设生态恢复区,进行植被恢复和湿地修复工程2.游览区域规划-合理划分游览路线,确保安全和流畅-建设观景台和游步道,提供不同角度的景观观赏3.交通规划-配置停车场和公共交通站点,方便游客进出-限制机动车辆通行,鼓励步行和自行车等非机动交通工具4.设施规划-建设休息区和餐饮区,提供游客休息和就餐场所-建造儿童游乐区,满足家庭游客的需求-设置公共厕所,并保持清洁卫生5.活动规划-定期举办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组织生态科普讲座和实地考察活动,提高游客参与度-吸引专业摄影师和艺术家,举办摄影展和艺术展览二、对策1.生态保护对策-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倡导绿色出行和绿色生活方式-严禁非法捕猎和偷猎行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2.游览安全对策-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牌,引导游客安全游览-增加安全巡逻员和急救站点,及时响应紧急情况-对游客进行安全教育,提醒他们注意自身安全和环境保护3.交通疏导对策-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和停车设施,鼓励游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制定交通限行政策,限制私家车辆通行-引导游客选择健康出行方式,鼓励步行和骑行等非机动交通工具4.设施提升对策-加强对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持设施的正常使用-不定期进行设施更新和升级,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建立管理机构和服务团队,提供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5.活动创新对策-与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士合作,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吸引不同层次的游客参与-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上是针对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及对策的简要阐述。
在实际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地理、社会、经济等因素,以及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实现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目标。
一、地理位置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公园)位于安福县西北部,以武功山脉为主线,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4º04′~114º28′,北纬27º16′~27 º34′。
范围涉及武功山林场、坳上林场、大布乡、章庄乡、泰山乡、社上水库,总面积为25 467hm2,中心景区面积为16 500 hm2。
公园北起章庄乡三江村至大布乡柿木村,南至岩头陂电站和大布乡芦台村,东迄章庄乡三江村和沪水河岩头陂电站,西达大布乡柿木村、安萍县界至明月山。
二、地质地貌公园地处武功山脉,属中、低山地,丘陵区,西北高东南低。
地层发育较好,出露的有上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四系,其地质结构也各具特色,形成了时间上的一系列断陷盆地和断裂隆起,折皱较微弱,由于境内岩浆活动较为频繁,主要为加里东期与燕山期,这样就形成武功山区的大面积的混合(介于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岩石)。
公园内土壤主要以红壤、黄壤、黄棕壤、草甸土等为主。
公园境内山峦起伏,山体较为密集,坡度较大,一般20~40℃,有些局部陡峭至90℃左右,最高峰金顶海拔1918.3m,武功山群峰海拔都在1000m以上。
三、气象水文安福县内大小河流纵横,流域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泸水河、陈山河、同江等,但对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影响最大的是泸水河,也是境内最大的河流,为赣江水系的二级支流之一,发源于武功山泸潇山麓,由西向东贯穿县境中部,流经大布、钱山、洋溪、严田等乡镇,进入吉安、注入赣江。
其主干流在县境内长125km,天然落差594m。
因此公园拥有众多的溪流、瀑布景观和沿途两岸风景秀丽、九曲十八湾的壮丽景观。
同时,位于武功山脚下的腾龙湖水库是江西省大型水库之一,集水面积42 700hm2,水面面积达1150hm2,蓄水量达1.74亿m3。
是开展水上娱乐活动的理想场所。
公园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干湿明显,四季分明,冬夏季时间较长,春秋季时间较短,无霜期较长的特点,但是,因受季风影响而造成降水和温度变化幅度大。
武功山旅游开发建议书
尊敬的领导:
我是某某某,对武功山的旅游开发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
在此,我向您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武功山的旅游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首先,作为中国道教名山之一,武功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我们建议在旅游开发中充分挖掘武功山的道教文化和历史价值。
可以建设道教文化主题公园,展示武功山的历史渊源、宗教仪式和传统节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其次,武功山的自然风光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我们建议在旅游开发中注重保护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
可以开发一些生态游、徒步游等环保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保护自然环境,体验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此外,武功山还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可以开发一些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产品,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同时也丰富
游客的体验内容。
另外,为了提升武功山的旅游品质,我们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提高游客的舒适度和便利度。
同时,加强对导游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最后,我们建议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打造更完善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形成区域联动的旅游格局,提升整个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总之,武功山作为中国的名山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潜力。
我们相信,通过合理的开发和规划,武功山将能够成为一处集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谢谢您的阅读和关注,期待您的回复!
此致
敬礼。
森林公园规划策划方案1. 引言森林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休闲场所和生态保护区之一,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规划森林公园时,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景观设计、公共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提出一个森林公园规划策划方案,旨在打造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满足市民需求的森林公园。
2. 规划目标本次森林公园规划的目标如下:•打造生态保护区:通过合理规划公园的植被和水域,保护并增加生物多样性,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提供休闲和娱乐设施:设置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户外运动设施、演出场地、游乐场等,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提供健康活动场所:规划散步路径、健身角落、瑜伽区等,为市民提供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的场所。
•强调环境教育和科普:设置生态教育中心、信息展示牌等,开展环境教育和科普活动,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考虑可持续发展:推行绿色建筑、节能措施、水资源回收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城市。
3. 规划范围森林公园的规划范围包括xxxx区域,总面积为xxxx平方米。
根据该区域的地形、气候条件、周边环境等情况,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4. 规划内容4.1 绿化植被规划森林公园的绿化植被规划要兼顾生态保护和景观美化。
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布局合理的花坛和绿化带。
在保持原生植被的基础上,适当引入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形成四季有花开的景观。
同时,在公园内设置湖泊和河流,增加湿地生态系统,提供栖息地给水生动植物。
4.2 公共设施规划森林公园应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以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规划中应包括以下设施:•停车场:设计足够的停车位,方便市民停放私家车辆。
•休息区:设置遮阳棚、长椅等,供市民休息。
•化粪池和垃圾桶:设置充足的化粪池和垃圾桶,并进行定期清理,保持公园的卫生。
•儿童游乐场:根据儿童年龄段划分,设置适合不同年龄的游乐设施。
•餐饮设施:规划适量的餐饮场所,提供简餐和饮品,满足市民的就餐需求。
江西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吉安武功山景区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10.20•【字号】吉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施行日期】2022.01.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景区管理正文吉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江西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吉安武功山景区条例》已由吉安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于2021年9月4日通过,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9月29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吉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10月20日江西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吉安武功山景区条例(2021年9月4日吉安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2021年9月29日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管理第三章保护与利用第四章协同与合作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江西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吉安武功山景区(以下简称吉安武功山景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吉安武功山景区的规划与管理、保护与利用、协同与合作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吉安武功山景区的具体范围、界线坐标和功能分区,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
第三条吉安武功山景区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等活动,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和区域协同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协调吉安武功山景区保护工作,制定和实施有关推进吉安武功山景区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的政策措施。
第五条安福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安福武功山管委会)是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吉安武功山景区内主要履行以下职责:(一)宣传、贯彻有关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二)参与编制、组织实施武功山风景名胜区规划;(三)制定、实施吉安武功山景区的具体保护和管理制度;(四)调查、鉴定和登记吉安武功山景区内的景观、资源,建立相关档案,并对环境进行监测;(五)开展生态保护、文明旅游、科普教育等宣传活动;(六)规范、监督吉安武功山景区内的生产、建设、旅游、经营等活动;(七)负责吉安武功山景区内有关单位的相关协调工作;(八)管理吉安武功山景区内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设施,改善服务条件;(九)依法查处吉安武功山景区内破坏景观、资源、环境和公共设施的违法行为;(十)履行市人民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渴望与日俱增。
森林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不仅能够提供清新的空气、优美的景观,还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场所。
本规划设计方案旨在打造一个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游憩为一体的森林公园,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需求。
二、基地现状分析(一)地理位置公园选址位于城市郊区,交通便利,周边有多个居民区和学校。
(二)地形地貌基地地势起伏较大,有山地、丘陵、山谷等多种地形,最高点海拔_____米,最低点海拔_____米。
(三)植被状况现有的植被以次生林为主,树种包括松树、柏树、杨树等,部分区域存在植被稀疏的情况。
(四)水文条件有一条小溪流经基地,水质清澈,但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
(五)周边环境周边有农田和村庄,存在一定的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
三、规划设计目标(一)生态保护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保护和恢复公园内的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二)科普教育设置科普展示区和教育设施,向游客普及生态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三)休闲游憩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游憩设施和活动,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四)可持续发展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四、功能分区(一)生态保护区位于公园的核心区域,包括原始森林、珍稀植物栖息地等,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游客进入,仅允许科研人员进行监测和研究。
(二)科普教育区设置生态展览馆、科普长廊、自然课堂等设施,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展示等形式,向游客普及生态知识。
(三)森林漫步区铺设蜿蜒曲折的林间步道,让游客在漫步中欣赏森林风光,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四)休闲娱乐区设置儿童游乐设施、草坪广场、野餐区等,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五)水上活动区利用公园内的小溪,开展划船、垂钓等水上活动。
(六)运动健身区建设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步道等运动设施,满足游客的运动需求。
武功山项目策划书3篇篇一《武功山项目策划书》一、项目背景武功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中西部,是一座知名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其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高山草甸、奇峰怪石、飞泉流瀑等,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武功山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项目目标1. 将武功山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
3.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三、项目内容1.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道路系统,包括登山步道、栈道等,确保游客通行安全、便捷。
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咨询、售票、休息等功能。
增加停车场数量,满足游客停车需求。
改善景区内的环境卫生设施,加强垃圾清理和污水处理。
2. 旅游产品开发推出特色登山线路,如观日出、云海之旅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开发户外运动项目,如徒步、骑行、滑翔伞等,打造户外运动基地。
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如武功山帐篷节、音乐节等,丰富游客体验。
结合当地文化,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如民俗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
3. 营销推广制定营销策略,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利用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平台进行宣传,吸引游客关注。
与旅行社、旅游电商等合作,拓展客源市场。
举办旅游推介会,向外界展示武功山的魅力。
4. 服务质量提升加强景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建立游客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游客问题。
完善景区标识系统,为游客提供清晰的指引。
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定制旅游线路、导游服务等。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完成项目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调研、方案设计等。
2. 第二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2]):启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工作。
3. 第三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3]):进行营销推广和服务质量提升工作。
4. 第四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4]):对项目进行评估和优化,持续改进。
五、项目预算1.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X]万元2. 旅游产品开发:[X]万元3. 营销推广:[X]万元4. 服务质量提升:[X]万元5. 其他费用:[X]万元总预算:[X]万元六、项目效益分析1. 经济效益预计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增加游客数量[X]万人,实现旅游收入[X]万元。
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福武功山杨思慕景区开发建设协调会议纪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9.03•【字号】吉府办字[2013]269号•【施行日期】2013.09.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福武功山杨思慕景区开发建设协调会议纪要的通知(吉府办字〔2013〕269号)安福武功山旅游管委会,安福县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安福武功山杨思慕景区开发建设协调会议纪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3年9月3日安福武功山杨思慕景区开发建设协调会议纪要8月23日上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庐琦在安福县主持召开武功山杨思慕景区开发建设协调会议,市政府副市长王大胜出席了会议。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丁桂生,市旅游局局长邹家洪,市林业局局长黄春,市环保局局长李金荣,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党委书记、副局长金江平,市发改委纪检组长龚敏秋,市国土资源局总规划师戴冬根,安福县委书记陈军民,安福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发芽,安福县委常委、武功山管委会主任黄晓斌,安福县副县长周健平,武功山管委会副主任胡桂华以及安福县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安福对杨思慕景区开发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并就景区开发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现将会议确定的有关事项纪要如下:一、会议认为,武功山景区开发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和安福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山一江”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决战景区、旅游兴县”目标,找准重点、克服困难、全力以赴、真抓实干,景区开发建设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武功山景区开发建设有成效、有变化、有亮点、有游客。
二、会议明确:(一)关于景区建设用地指标问题。
一方面由市发改委大力支持武功山管委会通过包装、申报项目争取列入省重点调度项目,配套指标由市政府协调解决;另一方面由市国土局先行解决30亩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启动文家游客中心项目建设。
1.1 工程概况安福县自古被誉为“赣中福地”。
它地处江西省吉安市西部,毗邻革命圣地井冈山,国土面积2800平方公里,人口近40万。
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樟树之乡、陈山红心杉原产地、全国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
武功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中西部,属罗霄山脉北支,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4°10′-11 4°17′和北纬27°25′-27°35′之间,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自江西萍乡市芦溪县、吉安市安福县,宜春市袁州区,绵延120余千米,总面积约970平方千米,是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等。
本项目区域位于吉安市安福县泰山乡文家村,西部紧邻武功山景区,是福安县通往武功山景区的东部门户入口,距离安福县中心区约45公里,距离金顶景区约8公里,距离羊狮幕景区约3公里,距武功湖约10公里。
本项目南临暖水路,东至万里路,西至规划路,北至金顶大道。
规划用地总面积约3. 5公顷。
本次道路设计范围为游客接待中心内部行车通道及停车位,其中小客车行车通道面积约6436m2,大客车行车通道面积约5320m2;小客车停车位240个,大客车停车位64个。
本场地放样:坐标系统采用西安1980坐标,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场地边线确定:周边道路人行道外侧加宽1m为场地顶边线。
1.2 执行的标准、规范本次施工图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如下:(1)《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13]57号);(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5)《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7)《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8)《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9)《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江西安福武功山家森林公园规划————————————————————————————————作者:————————————————————————————————日期:一、地理位置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公园)位于安福县西北部,以武功山脉为主线,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4º04′~114º28′,北纬27º16′~27 º34′。
范围涉及武功山林场、坳上林场、大布乡、章庄乡、泰山乡、社上水库,总面积为25 467hm2,中心景区面积为16 500 hm2。
公园北起章庄乡三江村至大布乡柿木村,南至岩头陂电站和大布乡芦台村,东迄章庄乡三江村和沪水河岩头陂电站,西达大布乡柿木村、安萍县界至明月山。
二、地质地貌公园地处武功山脉,属中、低山地,丘陵区,西北高东南低。
地层发育较好,出露的有上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四系,其地质结构也各具特色,形成了时间上的一系列断陷盆地和断裂隆起,折皱较微弱,由于境内岩浆活动较为频繁,主要为加里东期与燕山期,这样就形成武功山区的大面积的混合(介于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岩石)。
公园内土壤主要以红壤、黄壤、黄棕壤、草甸土等为主。
公园境内山峦起伏,山体较为密集,坡度较大,一般20~40℃,有些局部陡峭至90℃左右,最高峰金顶海拔1918.3m,武功山群峰海拔都在1000m以上。
三、气象水文安福县内大小河流纵横,流域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泸水河、陈山河、同江等,但对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影响最大的是泸水河,也是境内最大的河流,为赣江水系的二级支流之一,发源于武功山泸潇山麓,由西向东贯穿县境中部,流经大布、钱山、洋溪、严田等乡镇,进入吉安、注入赣江。
其主干流在县境内长125km,天然落差594m。
因此公园拥有众多的溪流、瀑布景观和沿途两岸风景秀丽、九曲十八湾的壮丽景观。
同时,位于武功山脚下的腾龙湖水库是江西省大型水库之一,集水面积42 700hm2,水面面积达1150hm2,蓄水量达1.74亿m3。
是开展水上娱乐活动的理想场所。
公园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干湿明显,四季分明,冬夏季时间较长,春秋季时间较短,无霜期较长的特点,但是,因受季风影响而造成降水和温度变化幅度大。
由于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地处安福县境内的地势较高的西北部,山顶与山麓温度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17.6 ℃,最冷月平均气温5.7℃,极端低温-8.3℃,最热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温度达40.0℃,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雨量1543.1mm。
年平均日照时间数为1612.3h。
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山麓四季分明,冬长夏短,轻寒微暖,特别适合于避暑休闲、观光和游憩。
四、生态环境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由于森林覆盖率大,周边污染轻,自然净化的条件优越。
因此,该地的环境质量优良,大部分地域青山苍翠,绿水常流,草木繁茂,空气清新,自然环境宁静而幽雅。
1、大气质量森林公园内无工矿企业,仅有几家采矿场,大气质量普遍良好。
据检测,公园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要求。
2、水体质量公园内有一个水库,许多溪流,无工业污染源,污染主要为居民生活污水及农田灌溉排水。
水库水符合国家GHZB1-1999Ⅱ类水标准,许多溪流水符合国家GHZB1-1999Ⅰ类水标准。
3、声环境质量公园内除少量机动车噪音外,基本没有其他噪声污染,声环境质量符合要求。
武功山原名兹山,据明《武功山志》、《天下名山志》、《安福县志》记载:东汉葛玄,东晋葛洪先后来此修身炼丹,因名葛仙峰。
晋武氏夫妇远来修炼于此,以武公名山。
陈武帝霸先兴兵讨侯景之乱,楚人欧阳颐出军赴义,望峰遥祷,梦仙助颐拥骑前驱,乱平,颟以此告帝。
武帝受梁禅即帝位之后,更名为武功山。
后人又立庙其上,奉祀葛玄,庵曰“葛仙庵”,亦有人以其乘白鹤飘然而去,名曰“白鹤峰”。
自晋起,武功山主要为道佛两家修真养性之地。
五代时,释门弟子又纷至沓来,在九龙、明月、三天门一带兴寺建刹。
尤自宋信国公文天祥书赠“葛仙观”巨匾后,名震千里,香火不断,古迹频增,山色增艳。
至明朝,由于洪武帝朱元璋提倡信教,使武功山香火旺盛达到鼎盛时期,山南山北建起之庵、堂、寺、观达三十多所,吸引无数善男信女到此顶礼膜拜,大量的文人墨客慕名来此吟诗作赋,给武功山增添了无限风雅。
当时,每年来自萍乡、安福、莲花,吉安、泰和、宜春,樟树、万载、分宜以及湖南的攸县、醴陵、长沙,株洲等地的男女信士和游客不少于四、五千人之多,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解放初期,在剿匪反霸运动中,武功山曾视为潜藏匪特的巢穴,为保境安民,严禁善男信女上山朝谒,不许群众上山玩赏,特别是经过几次联防剿匪,破除封建迷信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不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地理条第二节历史沿革少名胜古迹也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
因而,登山道路也曾被破坏不堪,荆棘丛生,荒草萋萋,成了无人问津、冷落萧条的“禁区”。
1958年,随着“大炼钢铁”的开始,这里又曾一时成了“薪炭”基地,人群蜂拥而至,山上山下,人流不断,刀斧不停,满山遍岭炭窑林立,烟雾冲天,不几时,满山的古树、丛林又遭到了一次较大的破坏。
1961年,为了加强武功山森林资源的管理,第一次由市动员城市知识青年36名,选派干部建立了“国营万龙山垦殖场”。
一方面加强森林营造管理,一方面进行钨矿开采。
1964年,为了进一步搞清山林权属和森林资源,市政府林业部门会同山地业主进行了多次踏山看界。
并会同宜春、萍乡等县组织了联合调查组,前后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实地调查,确定了山界。
后来省政府为了统一开发经营武功山,决定成立了“江西省国营武功山垦殖场”,直属省农林垦殖厅管辖。
作出了统一规划,并将萍乡所辖明月山近七千亩和南坪近四万亩的山林划入了省武垦经营范围。
1981年随着山林权的下放,由于宣传不深,工作不细,群众对党的政策不放心所引起的乱砍滥伐歪风,使武功山森林又遭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
一些稀有珍贵的银杏、黄杉、台湾松,铁杉、夜光树等都连片的砍伐殆尽。
1984年,在党中央提出重视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精神指引下,萍乡市麻田乡政府提出了开发武功山旅游区,振兴山区经济的报告,得到了萍乡市、区领导的重视,批准成立了“麻田乡政府开发武功山旅游区筹备处”,组成了专业班子,依靠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六万余元,市城建局拨款一万余元,在半年的时间内恢复修建了脚、中、顶三个古老的寺庙,整修了上山道路,修饰了部分名胜古迹,增设了旅游服务部,饭店、流动摄影服务部,小卖亭等服务设施,采取强硬的封山育林措施。
从当年秋季伊始,又迎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二万五千多人次,比1982年增加了五倍,1985年激增到五万四千多人次,重现了武功山的生机和活力。
但是,由于武功山地处4县交界地带,各县民间都在武功山一带从事旅游活动,没有统一规划和管理,从而造成武功山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2001年,经安福县人民政府申请,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武功山由安福县统一开发管理,于是,安福县将原武功山林场、坳上林场、大布乡、章庄乡、泰山、社上水库合并成立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为25 467hm2。
森林公园所在的安福县于2200年前的战国末期建县,全县总面积2 793.15km2,其中山地面积占72%。
据2000年人工普查资料,全县总人口为37.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万人,人口密度133人/ km2。
2000年全县GDP为15.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 187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2 137元。
安福县属革命老区,由于大多地方为山区,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县域内部基础设施较差,县域经济条件较差,因此,全县上下都盼望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能纳入国家森林公园的行列,并以此为契机,帮助革命老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
一、植物资源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群落外貌终年常绿,结构复杂,植被类型及其植物区系的亚热带性质均较强。
但由于人们长期频繁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大部分消失殆尽,仅在低山沟谷中留有小面积较好的林段。
植被的组成种类成分较为复杂,区系多样。
据调查,公园内共有维管植物127科,503属,1603种(包括引种栽培且生长较好的种类,但基本不包括农作物)。
其中:蕨类植物37科,71属,102种;裸子植物8科,22属,44种;被子植物82科,410属,1457种。
在植物区划中,以井岗山为界,井岗山以南为华南植物区,以北为华东植物区。
武功山邻近井岗山北侧,华东植物区和华南植物区的交界处,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可以认为武功山脉是江西境内华东植物区系和华南植物区系的分界线。
武功山特有树种有4种:武功汝蕨(Rumohra wukungrnsis)、全缘红山茶(Camellia subintegra)、安福槭(Acer shangazeenese var. anfuense)、武功冬青(Ilex wugonshanensis)等。
这几个种特产武功山,并且主要在安福县境内。
同时,森林公园不但森林茂密,而且大树古木众多。
这在我国东部开发较早的中亚热带地区是罕见的。
这些大树古木的存在,一方面说明该处森林起源年代久远,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同时这里历史上庙宇较多,我国宗教文化注重森林的保护。
森林公园内众多的名木古树的存在,说明当地劳动人民具有很强的生态保护意识。
同时,武功山有极为丰富且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植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其中药用植物450~500种,花卉观赏植物300~400种,盆景植物50多种,野生水果200多种,野生蔬菜40~50种,另外还有丰富的淀粉植物、油脂植物、珍贵用材树种等。
二、动物资源武功山由于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因此为森林野生动物的生长繁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堪称“天然动物园”。
据动物资源考查组实地考察和有关研究考察资料,在森林公园范围内栖息生存的野生动物有249种,隶属4纲30目75科。
其中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分别有2目7科25种、2目10科39种、18目40科139种和8目18科46种。
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势,占总物种数的59.61%,而古北界种类占9.41%,广布种占23.32%。
两栖纲和爬行纲的东洋界种类分别占92.31%和78.57%。
整个动物区系表现为以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物种及东洋界华中区物种为主、南北成分混杂的区系特征。
其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第三节社会经济第四节森林资源及野生动植物现原亚区。
公园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6种,其中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云豹、金钱豹和华南虎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草鸮、领鸺鹠、领角鸮、红角鸮、斑头鸺鹠、雕鸮、短耳鸮、鸢、凤头鹃隼、赤腹鹰、松雀鹰、普通鵟、红隼、灰背隼、游隼、勺鸡、白鹇、穿山甲、青鼬、獐、大灵猫、小灵猫、鬣羚和虎纹蛙等31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