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炎症 -1

  • 格式:ppt
  • 大小:5.16 MB
  • 文档页数:10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炎症的结局
1. 完全恢复:病原被消灭,病理产物 被消除通过原有组织的再生使损伤完全 修复,局部结构,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2. 不完全恢复:病原被消灭,病理产 物基本上也被消除,由于损伤较大,异 物较坚硬主要通过肉芽组织增生使损伤 修复使局部形成疤痕。
炎症 inflammation
1 本章重点:炎症概念;炎症部位的基本 病理变化;炎症常见渗出的白细胞;炎症 类型。 2 本章难点:炎症部位的基本病理变化; 炎症介质。
第一节 炎症概述
一、炎症的概念: 指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损伤作用所 产生的一种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二、炎症的原因和影响炎症的因素 (一)原因(致炎因素) 1.生物性因素:各种细菌,病毒,霉菌,支 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 2.某些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物质。 3.某些病理产物:组织崩解产物,血栓。代 谢产物(尿酸,尿素)等。 4.免疫功能紊乱:在某些免疫病时出现免疫 复合物沉积后,其部位发生炎症,如过敏 机体发生过敏性炎症。
A.中性粒细胞:炎症时中性粒细胞最早渗出。特 征直径10~12um,核杆状,成熟后2~5叶,浆里 有噬天青颗粒(溶酶体),还有许多酶,溶菌素, 能分解坏死产物杀灭细菌,运动活跃,吞噬能力 较强,常见于急性炎症的早期或化脓性炎症时。 B.嗜酸性粒细胞:直径12~17 um,胞核常常分 叶状,一般两叶,胞浆里有大量嗜酸性颗粒。 HE染色时呈红色,这些颗粒也是溶酶体,含有 许多酶(脂酶,过氧化物酶等),能够吞噬一些 免疫复合物,消化脂肪和坏死产物,还有杀菌作 用。运动能力偌。常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反应。


4.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机能加强。 5. 血清急性期反应物形成 C—反应蛋白, 血清淀粉样物质A(SAA)纤维蛋白原, α1—抗糜蛋白酶,铜蓝蛋白(CP)和运 铁蛋白(Tr)等增多。 6. 食欲降低,精神不振。
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物质 A(SAA)纤维蛋白原,α1—抗 糜蛋白酶,铜蓝蛋白(CP)和 运铁蛋白(Tr)等增多。 6. 食欲降低,精神不振。
原因: A..支配血管的神经麻痹 B.由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液体成分渗 出,血液粘稠,影响流入速度 C.渗出的液体会压迫小静脉,使液体回流 发生障碍
D.由于局部毛细血管壁内皮细胞变性肿大, 使血管内粗糙,管腔狭窄,增加血流的阻 力。 E.在炎灶酸性环境中,小动脉,微静脉,后 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明显松弛,而 微动脉平滑肌对酸性环境有耐受性,故不 扩张血液在毛细血管内滞留。
2.血液液体成分的渗出 (1)渗出过程和渗出液的特点 渗出时首先液体渗出,随后白蛋白血管壁 的损伤程度严重时球蛋白,再严重时纤维 蛋白原渗出,纤维蛋白原在组织凝血酶的 作用下可以变成纤维蛋白(纤维素)。
渗出液特点:含蛋白比较高,一般4%以 上,比重比较大,一般1.018以上,而且 渗出液中常常有白细胞或脱落细胞碎片, 容易凝固,呈一种胶胨样,与非炎症的漏 出液不同。
组织损伤时一般炎症的中心最明显,由于 组织损伤时中心部位明显代谢障碍,周围 代谢升高,升高后需氧量增多。局部氧气 的供应不足,因此物质代谢中间产物增多 (乳酸,酮体,蛋白胨,蛋白示等)酸性 升高,其中氢离子,钾离子浓度升高,同 时代谢中间产物存在而局部渗透压升高引 起水肿,炎性水肿。
这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变质的过程中由 于细胞崩解释放出许多炎症介质。对炎症 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F.浆细胞:常见于慢性炎症。椭圆形,直径 8~18 um,核呈圆形,常常偏于细胞一侧, 核染色质深呈团块状,辐射状(车轮状) 排列,胞浆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可以 合成免疫球蛋白。
炎症细胞
末梢白细胞数目的改变
(4)游出白细胞的作用
主要是吞噬作用。 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统称为吞噬细胞。 吞噬过程可分为黏附、摄入和消化等三个 阶段。 A.黏附:炎灶部位细菌首先C3b,IgG结合, 然后吞噬细胞借助于细胞膜上的IgGFc端 受体和C3b受体,黏附细菌。
3)白细胞产物:主要来自中粒和单核细胞 活性氧代谢产物:如超氧负离子、过氧 化 氢、羟自由基。 作用:增强放大炎症,损伤组织
(4) 细胞因子:由各种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 蛋白质和多肽统称为细胞因子,其中能激 活的白细胞运动并对白细胞有趋化作用的 细胞因子,又叫化学因子或趋化因子 细胞因子主要来自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也 来自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根据 其功能和作用的靶细胞分五大类
(二)渗出(血管反应)
炎灶部位的血液循环障碍,血液液体成分 的渗出和白细胞的渗出。 1.血液循环障碍:炎灶表现为血液循环的 一系列变化。在致炎因素和炎症介质作用 下首先出现小动脉痉挛(炎灶内儿茶酚胺 的含量比正常时升高,故局部肾上腺素能 神经纤维兴奋。
。 由于缩血管神经兴奋而引起的),局部血 量减少,颜色苍白,这过程很短只几秒随 后小动脉扩张,流入血量增多,局部发红, 出现动脉性充血(炎性充血)。 其发生机理:神经反射作用和体液因素作 用 ,持续几个小时。再后多么系性充血持 续时间长后出现静脉性充血,血流变慢, 出现淤滞状态。
(3)渗出液的意义和作用:
①可以稀释毒素 ②渗出液里常常含有抗体,杀灭病原起积 极作用 ③渗出的纤维素可以交织成网,阻止病原 和病理产物 ④促进吞噬 渗出液过多压迫发炎组织影响功能。
3.白细胞渗出
在炎症过程中血液中的多种血液成分渗出。 白细胞由血管内渗出血管外的过程称为游 出。游出的白细胞叫炎症细胞。 白细胞游出到达组织间隙的状态叫做炎症 浸润。
来源:细胞源性和体液源性
炎症介质的来源和主要作用
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
(1)血管活性胺:组织胺和五羟色胺 作用:细动脉扩张;细静脉的通透性增 高;对嗜酸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
(2)花生的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和白三烯 作用:血管通透性升高;重要的细胞趋 化 因子;发热和疼痛
B.摄入:细菌黏附吞噬细胞表面后,吞噬细 胞膜流动性发生改变伸出伪足,将细菌包 围起来并摄入。 C.消化: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后其内形成吞 噬溶酶体并杀伤和降解细菌。
吞噬过程
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吞噬作用:白细胞游出并抵 达炎症病灶,吞噬 病原体和组织碎片的过程。 为炎症防御反应的最重要过 程。 主要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和巨噬细胞

(二)影响炎症的因素 1 致炎因素; 2机体因素; 3 环境条件
三、炎症介质
概念:炎症介质是指一组在致炎因子作用
下,由局部组织或血浆释放的参与炎症反 应并有致炎作用的化学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具有促进血管扩张、通透性升高、 白细胞渗出及吞噬等功能,在炎症的发生 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白细胞由血管内到血管外的过程也可 分为三个步骤。
①边移:白细胞从轴流进入边流,滚动并 靠近血管壁的现象叫边移。边移是由选择 素介导下炎症时IL—1,IL—6,TNF,刺 激血管内皮细胞上E—选择素,并通过相 应配体之间作用完成。 ②贴壁: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紧密 贴附称为贴壁。
这是由整合素介导下白细胞翻滚中产生的 信号激活整合素。其阻止白细胞翻滚。 ③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发炎组织的 过程称为游出。游出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还 不清楚。
(2)白细胞游出后向炎灶移动 机理
①电荷差:炎灶区氢离子浓度高,白细胞 带“—”电。 ②白细胞表面张力改变,白细胞向着炎灶 出现许多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炎性介质可 以使白细胞向炎灶移动,使白细胞向炎灶 移动的炎症介质等化学刺激物统称为趋化 因子。
白细胞渗透游出过程
(3)炎症时常见渗出的白细胞
嗜 中 性
嗜 酸 性
淋 巴
嗜碱性

单 核
淋 巴 母
巨 噬


血液白细胞均能渗出
(1)白细胞游出的过程:
随着炎灶部位血流变慢,白细胞由轴流到 达边流逐渐贴壁,并内皮细胞间隙部位伸 出伪足逐渐增大,穿过毛细血管壁,再通 过阿米巴运动游向炎灶部位。 这过程需要2~12分钟。游出后白细胞没有 任何损伤。
五、炎症时全身反应




功能 障碍



1. 发热:体温升高,一定限度内可以 加强吞噬能力和防御功能。 2. 白细胞增多:机体某一部位急性化 脓性炎症时血液里中性粒细胞增多。寄生 虫病或过敏时嗜酸性细胞增多。病毒性炎 症时淋巴细胞增多。 3. 造血功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增强, 淋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增多,使机体免 疫功能加强。 。
C.嗜碱性粒细胞:直径10~12 um,核呈S形,胞 浆丰富,内含嗜碱性颗粒。见于I型过敏反应时。 D.单核细胞:直径15~25 um,核呈椭圆形或肾形, 胞浆大,溶酶体丰富。吞噬能力和运动能力都很 强,常见于急性炎症的后期,机体内坏死产物, 异物较多时见于过敏或病毒病。单核细胞吞噬异 物、病毒后转变成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在异物作 用下变成异物性多核巨细胞(胞体巨大,核椭圆 形或整圆形,排列不规则);巨噬细胞在特殊病 因作用下(结核杆菌)变成上皮样细胞(吞噬能 力较强),进一步核分裂转变成多核巨细胞(核 马蹄形排列,又称郎罕氏细胞,对特殊病原体有 强大的吞噬作用)。
Baidu Nhomakorabea
吞噬过程示意图
(三)增生(细胞增生) proliferation
细胞增生变化炎症开始就存在。 一般炎症早期组织损伤,血管反应明显, 细胞增生微弱。少数炎症早期增生为主。
如急性肾小球性肾炎时炎症早期看到肾小 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毛细血管间质系膜 细胞出现明显的增生,使肾小球体积增大。 随着病因不同,病程,部位不同,增生 在不同时期也出现不同细胞的增生,初期 增生的细胞主要是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 如组织细胞,网状细胞,巨噬细胞,血管 外膜细胞等。可以吞噬,消除病原和病理 产物。 随后肉芽组织增生(成纤维细胞,血管 内皮细胞),最后上皮细胞或各实质器官 的实质细胞增生。
3) 凝血系统:
纤维蛋白多肽:增加血管通透性;
白细胞趋化因子;
X因子: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白细胞渗出
四、炎症部位的基本病理过程
(一)变质 (组织损伤:物质代谢障碍引起局部组织, 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 变质性变化是指炎灶的组织损伤(细胞变 性,组织坏死)。变质可以由于致炎因素 直接作用(致炎因素干扰破坏细胞代谢造 成的)而引起,也可以致炎因素致局部血 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组织损伤。
(2)液体渗出的机理
致炎因素和炎症介质作用下主要通过以下 三方面的过程。 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A.内皮细胞收缩间隙扩大。 B.内皮细胞吞饮能力加强。 C.内皮细胞变性,通透性升高。 D.粘合质损伤,脱落消失。 E.基低膜损伤。
②微循环血管内液体静压升高,血流变慢, 液体回流受阻。 ③组织渗透压升高,可以吸引血管中的水 分到达组织间隙。
郎汉斯巨细胞 Langhans giant cell
见于结核肉芽肿,位于干酪样坏死周围
杂乱型
异物巨细胞
规则型
花环 马蹄铁
郎汉斯巨细胞
多核巨细胞 multinuclear giant cell (模式图)
多个、几十个、上百个核,由上皮样细胞融合而成
见于异物肉芽肿,本例异物巨细胞内可见外科缝线
E.淋巴细胞:直径5~15um啮合圆形,某一 部位凹陷,胞浆较少,有噬天青颗粒。在 体内很复杂的细胞。 从功能上可分为T,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在抗原作用下变成致敏淋巴细胞, 此细胞分泌各种淋巴因子,参于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抗原作用下转变成浆细胞,浆细 胞产生抗体参于体液免疫。常见于病毒性 疾病,慢性炎症,迟发行变态反应过程中。
(5) 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增加血管通透 性 (6) 一氧化氮:血管扩张、组织损伤、与 活性氧代谢产物结合杀灭微生物 (7) 神经肽:如P物质能传导疼痛,增加血 管通透性
体液中的炎症介质
(1) 激肽系统:最终产物是缓激肽;作用: 扩 张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致痛作用
(2) 补体系统:补体多数以非激活状态存在, 在激活后才起作用;作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对白细胞趋化作用;抗病原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