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炎症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炎症

一、教学目的

1、详述炎症的概述、概念、原因

2、详述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的概念

3、详述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主要作用。

4、详述渗出性炎症的类型、病变和结局。增生性炎症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5、简述急性炎症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升高、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

6、简述急性炎症的经过和结局。急性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7、简述慢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炎症的概述、概念、原因

2、掌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的概念

3、掌握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主要作用。

4、掌握渗出性炎症的类型、病变和结局。增生性炎症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5、熟悉慢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6、了解急性炎症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升高、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

7、了解急性炎症的经过和结局。急性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三、教学内容

1、炎症的概述、概念、原因

2、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的概念

3、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主要作用。

4、渗出性炎症的类型、病变和结局。增生性炎症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5、慢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6、急性炎症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升高、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

7、急性炎症的经过和结局。急性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第一节概述

一、炎症的概念(inflammation)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主要特征和防御的中心环节。

炎症的意义:炎症是最常见的病理过程;炎症是最重要的保护性反应;炎症反应对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二、炎症的原因

凡是能引起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因素,都可以成为炎症的原因,即致炎因子。

1、生物性因子

①细菌—毒素,引起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②病菌——细胞内繁殖、细胞代谢及功能失常

可通过直接作用、间接作用或通过其抗原性诱发免疫反应导致炎症。

2、物理性因子(physical agents)

高温、烧伤(大面积烧伤、烧伤部位血管扩张、大量渗液、发红)

烫伤—水泡

紫外线—皮肤发热,发红,痛

3、化学性因子(chemical injuries)

外源性:强酸、强硷

内源性:胃酸过多,胆汁反流——胃炎

代谢产物(肾衰病人→尿素↑→胸腺炎)

4、坏死组织

新鲜梗死灶周边出现充血出血带。

5、变态反应(Immnological reaction)或异常免疫反应

举例:Ⅰ型变态反应:过敏性鼻炎、荨麻疹

Ⅱ、Ⅲ型变态反应:肾小球肾炎

自身免疫反应:溃疡性结肠炎、桥本氏病(淋巴性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alteration):炎症局部组织变性、坏死。包括实质和间质细胞。

实质细胞——水变性(肝细胞—急性肝炎)、脂变(心肌细胞—心肌炎)、干酪样坏死(TB)、液化性坏死(脑脓肿)、脂肪坏死(急性胰腺炎)间质——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

2、渗出(exudation):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血液成分(液体、蛋白质、血细胞)通过血管壁到达血管外(组织间隙、体腔、体表、粘膜表面)的过程。

“渗出是炎症的特征性变化”——白细胞、抗体输送到炎症灶,发挥防御作用。

3、增生(proliferation):炎症局部的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数量增多。

但某一种炎症性疾病的局部病变往往以其中一种病变为主。

一般而言,病变早期(急性炎症)往往以变质、渗出为主,如急性肝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后期(慢性炎症)多以增生为主,如慢性肝炎,慢性肉芽肿性炎。对机体而言,变质是一种损伤过程,渗出、增生是抗损伤过程

四、炎症的分类

根据临床病程分为:超急性炎症、急性炎症、慢性炎症、亚急性炎症

根据炎症的主要形态学变化分为:变质性炎、渗出性炎(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增生性炎(非特异性慢性炎、肉芽肿性炎)。

五、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一)局部表现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机制:红(rubor) 、热(calor)——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肿(tumor)——充血、渗出

痛(dolor)——渗出物压迫、炎症介质(PGE2、缓激肽)

功能障碍(loss of function)——因部位、炎症的性质、程度不同;肝功能、肺通气和换气(二)、(二)全身反应:发热、厌食、血沉增高、外周血WBC改变(增高,类白血病样反应)机制:IL-1、TNF—→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局部细胞PGE→发热—→ *诱导IL-6→肝细胞合成纤维蛋白原↑→RBC凝集→血沉↑—→ * WBC释放加速,不成熟杆状核N↑(核左移)/促进CSF产生→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增值↑→WBC↑不同病原菌感染引起不同类型的WBC增加:化脓性细菌——N↑;病毒感染——L↑;寄生虫、变态反应——E↑;*例外:伤寒杆菌、WBC↓,特别是N↓

第二节急性炎症

一、急性炎症的病理变化

(一)炎性充血:血管腔口径、血流速度的变化

1、正常血流状态:轴流——RBC、WBC;边流——血浆(阻止有形成分和血管壁接触)

2、血液动力学改变的顺序(过程)及机制过程机理

(1)细动脉痉孪(2)血管扩张,血流加速(3)血流速度减慢、血流停滞炎症介质:通透性↑→血浆外渗、血流浓缩、粘性↑

(二)炎性渗出(exudation)

“渗出是炎症的特征性变化”,其渗出过程涉及到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WBC的渗出及其吞噬活动。

血管通透性增加

1、内皮细胞收缩(最常见的原因)

2、内皮细胞直接损伤

3、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

4、穿胞作用增强

5、新生毛细血管通透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