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弱视检查和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28.75 MB
- 文档页数:21
斜视检查及矫治1. 斜视简介斜视是一种眼睛的运动协调异常,导致双眼无法同时凝视着同一点。
此病常由眼肌运动障碍或神经控制异常引起。
斜视可导致视觉功能障碍、深度知觉异常和视觉感知失调。
早期发现和治疗斜视对于预防长期视觉影响至关重要。
2. 斜视的分类斜视可根据眼睛的错位方向和特点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内斜视:眼球向鼻子方向倾斜,即呈内斜。
内斜视主要由内直肌功能异常引起。
•外斜视:眼球向外倾斜,即呈外斜。
外斜视主要由外直肌功能异常引起。
•垂直斜视:眼球在垂直方向上出现错位,即呈上斜或下斜。
生理上斜典型特点是斜视方向更倾向于水平,但因病情、肌肉力量等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复视型斜视:也称为复合性斜视,指出现眼球错位的同时伴随复视(即双重视觉)。
复视型斜视主要由眼球肌肉协调异常引起。
3. 斜视检查3.1. 详细病史询问对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询问是确诊斜视的重要步骤。
了解病程、发病方式、可能的诱因、症状特点等,有助于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3.2. 眼部检查•视力检查:通过视力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视力水平和双眼视力差异情况。
不同类型的斜视可能对视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眼球运动检查:通过观察患者双眼的运动情况,包括注视、无自主运动、快速注视切换等来评估是否存在眼球运动异常。
•眼位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眼位是否正常,即眼睛的位置是否居中,能否注视到同一点。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视觉检查,可以评估眼球内部的结构和组织是否存在异常。
这对于斜视的病因诊断非常重要,因为某些病因可能导致斜视。
•其他辅助检查:如电生理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斜视类型和病因。
4. 斜视的矫治斜视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恢复正常的眼球运动和协调,并尽量保持双眼的正常视觉发育。
斜视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非手术和手术矫治。
4.1. 非手术矫治•眼位训练:通过训练改善眼球运动协调和调节功能,提高斜视患者的眼球运动能力,达到保持双眼视觉一致的目的。
•弱视治疗:如果斜视导致了弱视,需要进行弱视治疗,包括眼镜矫正、弱视训练等。
斜弱视的诊疗流程
斜弱视,又称双眼异常视力,是指两眼视力正常时,一眼视力较弱,
两眼视力之比较小的情况。
斜弱视的诊疗流程需要经过下面几个步骤。
一、病情观察
1.问诊:家长应对孩子进行深入的访谈,包括孩子出现斜弱视的症状、历史、是否伴随头痛、头痛的频率及严重程度、是否出现眼睑震颤及其他
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家族及既往的视力史等。
2.体检:用眼镜检测斜弱视的病人的斜度值,诊断其双眼视力状态,
采用测视力仪对其双眼的视力进行评估,以获得双眼视力状况,包括眼睛
的强弱、远视力、近视力、散光等。
3.化验: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血色素、血清C反应蛋白、眼底肿瘤标记物等检查,以便确定病因,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病情处置
1.激光驱动偏转治疗:斜弱视病人可以进行激光驱动偏转治疗,通过
激光手术改变眼球的位置,调整眼球的偏转,改善眼球的位置,实现双眼
的调节,让双眼的视力更加协调。
2.目视训练:常见的斜视往往伴随着一眼的缺陷(如单眼失明、斜视等),此时需要通过特定的目视训练,让患者调整眼球的位置和协调双眼
的活动。
斜视的诊断标准
斜视的诊断标准
1、眼睛外观检查
观察眼睛偏斜的具体程度和方向,如果出现眼睑裂大、面部不对称、性的头部,可确定为斜视。
2、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查
利用仪器全面检查患者的视力和屈光度。
其中,临床上将眼球位置和运动异常引起的双眼视轴分离称为斜视。
斜视患者在外观上的变化,同时对视力有一定的影响,严重时也会发生弱视。
3、检查眼球的运动
主要观察6个主要运动方向,可以明确每条眼肌的功能是否出现异常。
4、遮盖试验
遮盖方法主要用于辨别患者注视33厘米和5米以外的目标事物时的眼位情况。
遮盖试验不仅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检测方法,还能正确定性地检测斜视。
检查眼睛时,医生首先询问患者,明确是否有这方面的病史,然后检查眼睛的外观,同时利用仪器全面检查患者的视力和屈光度,进行复盖试验等。
一般来说,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检查,医生可以诊断斜视。
1。
第四节斜视临床检查法一、一般检查一般检查包括询问病史、检查视力、验光和望诊。
(一)询问病史仔细了解病史对诊断斜视与弱视具有重要价值。
1.个人史及家族史了解有无斜视和弱视家族史、生产过程、个人其他疾病及外伤史等情况。
2.发病年龄发病的年龄对于预后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发病越早,对双眼视觉功能影响越明显。
3.发病的形式了解斜视是逐渐发生的,突然发生的,还是间歇出现的。
4.斜视的类型包括斜视的方向、斜视角是否随注视位置的变化而改变,斜视是单眼的还是双眼交替性的,斜视能否控制,有无代偿头位。
5.了解斜视与弱视的治疗史。
(二)视力检查根据年龄确定不同儿童视力检查方法(详见第三章)。
由于婴幼儿很难配合视力检查,所以检查时定性比定量更为重要,判断两只眼的视力是否存在差别比获得每眼的准确视力更有价值。
如果发现婴幼儿两眼视力存在差别,即提示可能存在弱视。
对隐性眼球震颤患者(双眼注视时无眼球震颤,遮盖一眼后出现眼球震颤)检查视力时,因遮盖一眼后可诱发眼球震颤,用常规方法遮盖一眼检查的视力低于生活视力,应尽量在不引起眼球震颤的情况下检查。
方法是:可在一眼前放置+5D球镜片,正球镜可以使视力表上的视标模糊,但不诱发眼球震颤(图17-7)。
另一种简易的方法是用一张长方形的硬卡片,其宽度刚好遮住视力表上的视标,放在距被遮眼33cm处,以不引起眼球震颤为准,测定另一眼的视力。
有代偿头位的眼球震颤患者检查视力时,应允许患者在其代偿头位上检查其最佳视力。
(三)屈光检查药物麻痹睫状肌后的屈光检查可以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
我国初诊儿童普遍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
近年来国外采用1%环戊通滴眼剂作为睫状肌麻痹剂,既可充分麻痹睫状肌,又能缩短散瞳持续时间。
(四)望诊望诊时先排除假性斜视,大度数的阳性Kappa角易误诊为外斜视,而阴性Kappa角和内眦赘皮(图17-8)易误诊为内斜视。
如果确定存在斜视,则进一步观察斜视是恒定性的还是间歇性的,是双眼交替的还是单侧的,斜视角是变化的还是稳定的。
随着双眼视觉问题的低龄化,其中近视低龄化问题更为凸显,近期数据显示中国近视人口比例为48.9%,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是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
中国学生的近视率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新加坡。
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建议儿童视觉干预时间需前推到3岁,即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这个阶段,伴随着儿童视觉发育的常见问题还有斜视、弱视。
2010年全国斜视弱视与儿童眼科年会对弱视给出定义: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或两行以上。
这一定义清晰地指导着眼视光医生日常临床工作对于弱视的诊断,避免了许多误判、错判的情况发生。
当然,如果确诊患者是弱视,就需要及时进行训练治疗、矫正。
屈光不正的矫正是大多数弱视患者接受治疗的第一步,而对弱视儿童患者进行屈光矫正,就需要熟悉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屈光状态、矫正视力和视功能情况,否则矫正处方将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如儿童的主观表达能力、儿童情绪波动、调节变化等因素产生的影响。
表1 儿童视觉发育中屈光参数的变化弱视患者伴随中心区视觉反应降低,调节力(调节幅度)降低,弱视程度越重,调节力(调节幅度)越差。
例如弱视眼矫正视力低于0.3,调节力只有1/2~1/3,部分弱视常规方法康复效果不明显或者无效时,即可采用调节训练来改善、提高矫正视力,达到治疗的效果,例如直线机、翻转拍的使用。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调节灵敏度的反应参数如表2所示:表2 儿童视觉发育中调节灵敏度的变化眼视光医生掌握了各年龄段儿童的眼睛状态后,处理弱视患者的治疗和矫正就变得有依有据、简单便捷,当然治疗和矫正的前提是规范和准确的临床检查,获取包括眼科疾病、屈光不正、双眼视觉等参数,以便为下一步的临床确诊、弱视类型以及治疗方案和步骤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持,这也是弱视儿童档案管理的开始。
弱视儿童的规范检查流程如下图所示:弱视儿童标准临床检查流程斜弱视临床检查解读俞志超2019·7·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103眼科医学1 弱视儿童标准临床检查流程1.1 眼科常规检查眼科常规检查是斜弱视患者临床检查的第一步,通过眼科常规检查排除眼前段的问题以及其他眼后段排除患者视力的器质性眼病,常用设备有裂隙灯和直接眼底镜。
斜视弱视学斜视的检查方法
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特征是眼球不同程度地朝向不同的方向,使得患者无法同时对准同一物体。
斜视对视力和眼睛的协调性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斜视的检查方法。
1. 视力检查:斜视患者可能存在屈光不正或弱视等问题,因此视力检查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视力表、自动折射仪等设备进行检查。
2. 眼位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和眼位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斜视。
常用的方法有盖眼法、交替覆盖法、斜视角度测量等。
3.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观察眼底,可以判断斜视是否伴随其他眼病,如黄斑变性、青光眼等。
4. 眼肌检查:通过电生理检查、电极检查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明确斜视的类型和病因。
5. 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斜视的原因和程度,为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以上是斜视的常见检查方法,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检查,以便及早治疗斜视病情。
- 1 -。
眼肌科诊疗常规屈光不正、弱视诊、疗常规:检查常规:1、病史:查明视力欠好的发生年龄,询问有无斜视、遮盖治疗及手术史。
一般检查:检查裸眼及矫正视力,14岁以下者应麻痹睫状肌验光,14岁以上者则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散瞳。
精查眼底、眼位检查。
2、初诊患儿无论视力如何均须行屈光常规(眼压、眼轴、角膜曲率)检查,对8岁以下视力差的首次就诊患儿建议用阿托品散瞳验光。
眼压检查建议对>4岁的患者进行。
3、弱视患儿建议2个月复诊一次,复诊时例行检查眼位并行屈光检查,常规每8-12个月换眼镜(屈光度与原镜度数相差小于1.0D时可暂不换镜)。
4、对弱视患儿存在视力差别者(视力表大于2行者)应行遮盖治疗。
根据年龄不同调整健眼的遮盖时间并进行相应的弱视训练。
5、电脑组合验光:根据验光结果:散光>2.00DC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近视>6.00DS行眼部B超检查6、诊断弱视标准:对弱视患者矫正视力<0.5(3—5岁);矫正视力<0.7 (>5岁),如常规的弱视治疗满6个月视力提高不明显者则选择行以下检查(只要患儿能够配合):间接检眼镜检查(或前置镜);黄斑OCT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VEP);眼底照相(后极部)7、根据复诊验光结果:进行配镜和弱视训练。
强调定期更换眼镜。
<2岁者3-6个月更换一次,3-10岁者则8-10个月更换一次,>10者则1年更换一次。
治疗常规(治疗年龄小于12岁):1、配戴正确的矫正眼镜。
2、遮盖加精细操作疗法:当两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时,须行健眼的遮盖治疗,即除睡眠外,全天对所谓“好眼”遮盖。
遮盖时间随年龄不同而延长:3岁儿童遮盖3天打开遮盖眼,双眼视物一天;4岁遮盖4天;5岁遮盖5天;6-8岁则遮盖6-7天,同时加穿珠子等精细操作。
一般来说,年龄超过12岁的患者治疗效果虽然很差,但有条件还是应该进行至少半年以上的严格的弱视治疗。
因为人类的视觉可塑性终生存在。
第八章弱丽见桷查雨Ⅱi全断第一节弱视发病机制与双眼视觉一、弱视概念弱视是视觉系统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阻碍与抑制而未能得到适宜的视性刺激引起的发育障碍与退化。
包括形觉、色觉、光觉及空间立体觉。
诊断标准中应当排除视觉中枢与传导径路中的其他病变,排除发育性与癔症性视力低下,排除体征尚未出现时疾病早期阶段的眼球本身病变。
基层普查与防治弱视时,由于条件有限不能确诊弱视时不必勉强确诊,可注明疑诊弱视或初步印象为弱视。
(一)弱视是视觉感受系统疾病视觉感受系统是能够完成视觉感受功能的器官联合体。
包括:视网膜、视神经、上丘、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层。
可分为中枢部与周围部。
资料表明:①在黑暗条件下饲养的猩猩,其视网膜神经细胞有形态的变化。
②存在于视网膜中心凹的X细胞,如对其不予以鲜明结像刺激时,则从细胞开始到外侧膝状体及视中枢将出现病理变化。
③猴弱视动物模型,从组织学证实了Hubel和Wiesle的观察,且发现剥夺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引起的视皮质和外侧膝状体组织学改变是一样的。
④对弱视病人的VEP观测印证了上述学者的动物实验。
用棋盘方格图形反转刺激弱视病人,弱视眼VEP值低于正常眼。
⑤用图形刺激时见到弱视眼VEP幅值降低。
⑥对斜视性弱视病人用闪光VEP、ERG同步记录发现,弱视眼VEP潜时延长,幅值低于正常眼。
⑦视网膜中心凹的X型神经节细胞与精细空间分辨力是高级视功能的基础。
X型神经节细胞的适宜刺激为周界清晰,聚焦准确的小视标。
斜视眼的X神经节细胞如果得不到足够的、聚焦清晰的刺激将影响其发育并产生精细空间分辨力障碍而成为弱视。
在猫斜视模型的外侧膝状体观察到,正常的外侧膝状体神经元依其电生理反应并可分为x型和Y型,斜视猫外侧膝状体中接受斜视眼视网膜x型细胞传人的神经元反应异常,人的弱视主要是中央视力降低。
由于斜视与屈光参差造成视网膜成像模糊,影响了x型细胞系统的功能而致弱视。
弱视是视觉系统的疾病,包括视网膜到视皮层的病变。
斜视的检查流程
步骤: 1.先遮盖一只眼几秒,迅速将遮盖板移到另一只眼,观察去遮盖眼的运动,交替遮双眼观察运动情况。
2.只要被遮眼在去遮盖时,眼球发生运动说明有斜视存在。
若没有运动,证明为正视眼。
3.根据运动的方向来判断斜视或隐斜的类型,若去遮盖眼由内向外运动,说明是内斜视或内隐斜。
而且被遮眼在遮盖时,眼位是在鼻侧。
4.如果去遮盖眼由内外向内运动,说明是外斜视或外隐斜。
而被遮眼在遮盖时,眼位在颞侧。
5.如果去遮盖的眼睛由上向下运动至正位,说明存有垂直斜视倾向,该眼为上斜视或上隐斜。
而被遮眼位在遮盖时,眼位在上面。
一般会右眼下移,左眼上移。
6。
如果去遮盖的眼睛由下向上运动至正位。
那说明该眼为下斜视或下隐斜。
而被遮眼位在遮盖时,眼位在下面。
一般会显示右眼上移,左眼下移。
可以有棱镜排镜来确定斜视度。
将棱镜安置于任意一只眼前并尽量贴近眼球,一边增加棱镜量重复交替遮盖,直至眼球不动。
斜视角检查法诊疗常规(一)角膜映光法:检查者手持电筒置患者约33厘米处,嘱患者注视灯光,如两眼光点位于角膜中央,则眼位正常,若斜眼光点位于瞳孔缘,则斜视角约为15,位于角膜缘时则为45,位于瞳孔缘与角膜缘中间者约为30。
(二)弧形视野计测量法:病人坐在视野计前,让斜眼正对视野中心,另眼注视正前方5米远目标(检查视远斜视角)或注视33厘米处视野计弓中心目标(检查视近眼斜视角)。
医生取一小灯光或烛光在视野计弧上往返移动,并使自己的眼、灯光及患者眼球保持在同一直线上观察,直至映光点恰好落在斜眼角膜中央,此时烛光在视野计上的所在度数即为斜视角度。
(三)三棱镜加遮盖试验测量法:将三棱镜置于患者斜眼前(内斜时底朝外,外斜时底朝内),并加遮盖物,嘱患者另眼注视6米处(检查视远斜视角)或33厘米目标检查视近斜视角',将遮盖物由斜眼移至注视眼,如斜眼仍有转动,则加大或减少三棱镜度数直至消除眼球运动为止,此时三棱镜度数即为斜视角度数。
(四)同视机测量法:视力0.1(包括矫正视力)以上的患者方能进行检查。
1.患者坐于同视机前,调整下颌及额部支架,调整双目镜筒位置及瞳孔距离。
2.以大象和笼子知觉画片为例。
将画片分别置于两镜筒中,笼子在注视眼侧,大象在斜眼侧,把注视眼筒固定于同视机刻度板之0处让患者自己推动斜视眼侧的镜筒摇把,自0度处作前后移动,使大象进入笼内中央,此时刻度板上所示度数即是主觉斜视角。
如在0前某度,则表示内斜视某度,在0后某度,则表示外斜视某度。
3.在测出主觉斜视角后交替熄灭镜筒灯光,并观察左右眼转换注视时是否有移动,如无移动,证明他觉斜视角等于主觉斜视角。
如有移动或光点不在角膜中央时,检查者应在边推动斜视眼侧镜筒摇把,一边交替熄灭灯光,直至光点落于瞳孔中央,且眼球不移动为止。
此时刻度盘上所示读数即为他觉斜视角。
第七章斜视检查和诊断斜视(strabismus)是一只眼睛固视某一目标时,另一只眼的视线偏离该目标(图7-1)。
不仅影响容貌,更会导致缺乏或丧失双眼视功能,丧失立体视。
眼外肌及其筋膜是启动和调节眼球运动的组织。
双眼眼外肌在中枢神经支配下协调一致的运动。
双眼运动失去平衡,出现斜视。
每只眼各有6条眼外肌,为不同神经分支支配,不同眼外肌的作用和病变时的临床表现差别很大。
眼外肌(extraocular muscle)包括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
提上睑肌也被划归眼外肌范畴。
总腱环(anulus tendineus communis, Zinn环)位于眶尖,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4条直肌起自总腱环。
上直肌及内直肌的起点靠近视神经管。
上斜肌也与总腱环相连。
上直肌(superior 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之上部,走向前上外侧,越过上斜肌腱的上方向前,止于距角膜缘后方7.7mm处巩膜上。
上直肌的走行方向与视轴呈23°夹角。
第一眼位时,上直肌的作用力有向上和向内侧两个分力使眼球上转、内转、内旋。
当眼球外转23°角度时,上直肌的轴向与视轴一致,上直肌水平分力为零,仅有上转作用,此时上转作用最明显。
当眼球内转67°时,上直肌轴向与视轴垂直,无上转作用,收缩时有内旋及内转作用。
下直肌(inferior 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的下部,向前下外侧方向走行。
与视轴呈23°夹角。
止于角膜缘后6.5mm处的巩膜。
第一眼位时其作用为下转、外旋和内转。
眼球外转23°时,下直肌轴向与视轴一致,下直肌仅有下转作用。
当眼球内转67°时,则无下转作用而仅有外旋和内转功能。
内直肌(medial 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内侧。
止于角膜缘后5.5mm处的巩膜。
内直肌只有使眼球内转功能。
外直肌(lateral 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的外侧部及蝶骨大翼眶面后端。
双眼视觉的检查方法双眼视觉检查是用于评估双眼协调功能和深度知觉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双眼进行一系列测试,可以帮助医生或眼科专家检测和诊断双眼视觉问题,如斜视、弱视、眼动协调问题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双眼视觉检查方法。
1.潜在性斜视检查:这是一种初步的检查方法,用于发现双眼之间存在的潜在性斜视问题。
医生会让患者注视一个目标物体,然后观察双眼是否能够保持注视在该物体上。
如果双眼不能同时凝视到目标上,那么可能存在斜视问题。
2.覆盖检查:这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双眼之间的视觉协调能力。
医生会要求患者注视一个目标物体,然后用一张卡片或手指遮住其中一个眼睛。
然后,医生会观察另一个眼睛是否能够保持注视在该目标上。
通过覆盖检查,医生可以检测到是否有一个眼睛更容易转向其他方向,这可能是斜视的表现。
3.儿童斜视测试:这是一种针对儿童的斜视检查方法。
医生会让儿童注视一个目标物体并保持凝视。
然后,医生会移动目标物体,观察儿童的眼睛是否能够同时跟随移动。
如果眼睛不能保持注视在目标物体上,那么可能存在斜视问题。
4.立体视觉测试:这种测试方法用于评估双眼的深度知觉能力。
常见的立体视觉测试有随机点立体视觉测试和立体图立体视觉测试。
在随机点立体视觉测试中,患者需要将通过特殊眼镜观察到的随机点图案中的立体图像分辨出来。
而在立体图立体视觉测试中,患者需要观察书本或电视屏幕上的立体图像,并识别出其中的深度信息。
5.色盲测试:色盲测试用于评估患者对颜色的识别能力。
常见的色盲测试有伊舍尔色盲测试和色覆盖测试。
在伊舍尔色盲测试中,患者需要辨认一系列填充了颜色的图案中的数字或形状。
而在色覆盖测试中,患者需要通过一个特殊的滤光片观察到的图案来判断其中的颜色。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双眼视觉检查方法,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评估双眼的协调功能和深度知觉能力,帮助医生或眼科专家进行诊断和治疗。
如果有双眼视觉问题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