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80
斜视检查第一节斜视的一般性检查适应症1.判断有否斜视。
2.明确隐形斜视或显性斜视。
3.鉴别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
4.明确斜视的方向。
5.判断交替性斜视与单侧性斜视。
6.进一步名确外斜视、内斜视的分类。
7.了解注视眼。
8.检查是否A-V征。
9.指导手术治疗。
禁忌症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询问病史,进行眼部常规检查。
2.进行知觉状态检查。
包括视力、屈光状态、注视性质、双眼视功能。
3.斜视定性检查。
有否斜视;真斜视、假斜视;隐形斜视、显性斜视;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斜视的方向:内斜、外斜、垂直斜(上斜、下斜);交替性斜视、单侧斜视;间歇性外斜、恒定性外斜;调节性内斜、部分调节性内斜、飞调节性内斜;注视眼;A-V征。
4.斜视定量检查。
参见下节。
5.眼球运动检查。
6.集合功能检查及调节性集合和调节性比率测定(AC/A),见附录。
注意事项1.详尽的病史询问对于正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2.斜视检查常需要多次的重复和全面分析,以最终得出正确结果。
3.儿童斜视与调节、融合关系密切,影响眼位的结果。
必须戴眼镜检查,比较裸眼及戴镜的的斜视度数的差别。
第二节隐形斜视检查适应症需要判断隐性斜视、显性斜视、间歇性斜视的患者。
禁忌症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遮盖试验法(1)交替遮盖法:先遮盖一只眼,迅速将遮眼板移到另外一只眼。
交替遮盖两只眼反复几次,如果两只眼均不动,说明是正位,没有斜视。
若出现眼动,根据方向判断是那种斜视。
(2)单眼遮盖检查(又称遮盖—去遮盖法):嘱患者注视前方33cm处的光点视标,遮盖一只眼破坏融合,观察未遮盖眼有没有运动及运动方向。
去遮盖后观察被遮盖眼的运动及方向,若去遮盖后被遮盖眼表现为偏斜或偏斜一段时间才回到正位则为间歇性斜视,若去遮盖后被遮盖眼马上回到正位则为隐性斜视。
然后再对另外一只眼进行检查。
(3)遮盖共同实验:又称间接遮盖法,主要用于婴幼儿的斜视和弱视的定性检查。
遮盖板离被遮眼距离要比上述方法远,置于眼与注视目标之间5~10cm处,检查者可以同时观察双眼的运动状态,判断是否斜视、弱视。
托灵顿检查斜视的使用方法斜视是指眼球不能同时聚焦于同一点,造成双眼视线不一致。
托灵顿检查斜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诊断和评估斜视的严重程度。
本文将介绍托灵顿检查斜视的使用方法。
一、什么是托灵顿检查斜视托灵顿检查斜视是一种通过观察双眼的位置和运动来判断斜视的严重程度的方法。
它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检查眼球的位置、检查眼球的运动、检查斜视的角度。
二、检查眼球的位置在托灵顿检查斜视时,眼科医生会观察双眼的位置。
他们会注意眼睛的位置是否对称,眼睑是否对称,眼球是否有明显的偏移。
通过观察眼球的位置,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斜视。
三、检查眼球的运动托灵顿检查斜视还需要检查眼球的运动。
医生会要求患者注视不同的方向,如上方、下方、左方和右方。
他们会观察眼球的运动是否协调,是否有明显的不协调现象。
通过观察眼球的运动,医生可以进一步评估斜视的严重程度。
四、检查斜视的角度托灵顿检查斜视的最后一步是测量斜视的角度。
医生会使用一种叫做斜视度数计的仪器来测量斜视的角度。
这个仪器可以精确地测量眼球偏离正常位置的程度。
医生会将仪器放在患者的眼睛前方,并让患者注视一个特定的点。
仪器会自动测量眼球的角度,并显示在屏幕上。
通过测量斜视的角度,医生可以判断斜视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托灵顿检查斜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托灵顿检查斜视前,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眼睛不要使用过度,尽量避免疲劳和过度用眼。
2.在进行检查前,应暂停佩戴隐形眼镜或眼镜。
3.如果患者有其他眼部疾病或健康问题,需要提前告知医生。
4.托灵顿检查斜视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患者需要耐心配合医生的指导。
六、托灵顿检查斜视的意义托灵顿检查斜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斜视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通过早期发现斜视,可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斜视对视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同时,托灵顿检查斜视还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斜视的病因和发展趋势,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七、总结托灵顿检查斜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斜视的严重程度。
第二部分检查法第一章斜视角检查第一节角膜映光法一、应用范围特别适用于单眼注视功能障碍而不能交替注视,或眼球运动受限的患者及不配合检查的婴幼儿。
二、检查目的判断被检者有无眼位偏斜。
三、检查依据根据光源在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判断有无眼位偏斜。
四、检查方法被检者背光而坐,检查者坐于被检者对面,手持笔试电筒与被检者视线水平,令被检者注视眼前笔试电筒光源,检查者在正前方观察光源在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判断有无眼位偏斜。
【斜视角估算】1.双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双眼正位;2.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另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缘,眼位偏斜150;3.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另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缘与角膜缘之间,眼位偏斜150~300;4.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另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角膜缘,眼位偏斜450。
Hirschberg角膜映光法反光点移位计算方法:在33cm处角膜曲面反光点移位1mm相当于70角。
【斜视性质判断】1.外斜视:偏斜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鼻侧;2.内斜视:偏斜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颞侧;3.下斜视:偏斜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上方;(一般规定某眼下斜视称另一眼上斜视)4.上斜视:偏斜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下方。
五、注意事项1.角膜映光法只能粗略地估计斜视角,在计算斜视手术量时应参考三棱镜测量的结果。
2.角膜映光法测定的斜视角包含有Kappa角,在诊断斜视与计算斜视手术量时应注意Kappa角的存在。
第二节视野计检查法一、应用范围各类斜视术前、术后斜视度的测定。
测定远距离斜视度的准确度高于Hirschberg角膜映光法。
二、检查目的测定斜视度。
三、仪器设备弧形视野计。
四、检查方法1.近距(33cm)检查:(1)被检者坐于弧形视野计前,下颌托置于视野弧中心,被检者下颌放于下颌托上,一眼注视视野弧中央的固视视标。
(2)检查者移动点光源,使其发光点位于另一眼角膜中央,此时点光源对应的视野计刻度为该眼的斜视度。
第二部分检查法第一章斜视角检查第一节角膜映光法一、应用范围特别适用于单眼注视功能障碍而不能交替注视,或眼球运动受限的患者及不配合检查的婴幼儿。
二、检查目的判断被检者有无眼位偏斜。
三、检查依据根据光源在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判断有无眼位偏斜。
四、检查方法被检者背光而坐,检查者坐于被检者对面,手持笔试电筒与被检者视线水平,令被检者注视眼前笔试电筒光源,检查者在正前方观察光源在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判断有无眼位偏斜。
【斜视角估算】1.双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双眼正位;2.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另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缘,眼位偏斜150;3.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另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缘与角膜缘之间,眼位偏斜150~300;4.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另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角膜缘,眼位偏斜450。
Hirschberg角膜映光法反光点移位计算方法:在33cm处角膜曲面反光点移位1mm相当于70角。
【斜视性质判断】1.外斜视:偏斜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鼻侧;2.内斜视:偏斜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颞侧;3.下斜视:偏斜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上方;(一般规定某眼下斜视称另一眼上斜视)4.上斜视:偏斜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下方。
五、注意事项1.角膜映光法只能粗略地估计斜视角,在计算斜视手术量时应参考三棱镜测量的结果。
2.角膜映光法测定的斜视角包含有Kappa角,在诊断斜视与计算斜视手术量时应注意Kappa角的存在。
第二节视野计检查法一、应用范围各类斜视术前、术后斜视度的测定。
测定远距离斜视度的准确度高于Hirschberg角膜映光法。
二、检查目的测定斜视度。
三、仪器设备弧形视野计。
四、检查方法1.近距(33cm)检查:(1)被检者坐于弧形视野计前,下颌托置于视野弧中心,被检者下颌放于下颌托上,一眼注视视野弧中央的固视视标。
(2)检查者移动点光源,使其发光点位于另一眼角膜中央,此时点光源对应的视野计刻度为该眼的斜视度。
斜视诊治指南斜视是导致儿童视觉发育障碍的常见眼病。
斜视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弱视及双眼单视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
早期治疗斜视可以在矫正眼位、恢复外观的基础上,促进视力发育和双眼视觉功能的建立。
为规范斜视的诊断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斜视的基本检查(一)询问病史询问斜视发生(发现)的时间及症状,询问母亲妊娠史、是否早产、难产、出生时缺氧史及出生体重。
是否存在相关诱因,如发热、外伤等疾病。
询问斜视为恒定性或间歇性,同时观察患儿是否有代偿头位、斜视出现在视近还是视远或远近均有、是单眼恒定性斜视或双眼交替性斜视。
询问既往治疗情况,是否做过弱视治疗,或集合训练等双眼视功能训练,是否配戴过眼镜,是否做过斜视矫正手术。
询问是否有斜视家族史,是否有甲状腺疾病、糖尿病、高度近视等病史。
(二)视力与屈光检查1.视力检查(1)分别查裸眼及矫正的远近视力。
远视力检查常用E 字视力表,对年幼儿童也可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
近视力检查多采用Jaeger 近视力表和标准近视力表。
(2 )对于眼球震颤患儿,检查时保持双眼同时睁开,雾视一眼(在该眼前多加+5.00Ds 球镜)以检测对侧眼视力,用此方法可检测出接近实际生活的视力。
另外,要查双眼视力,对伴有代偿头位的患儿应检查有头位偏斜时的视力。
2.屈光检查适当的睫状肌麻痹对于儿童进行准确的屈光检查是必须的。
常用的睫状肌麻痹剂有1% 的阿托品眼膏或凝胶和1% 环戊通滴眼液。
对于部分病例(例如屈光状态为远视和内斜视患儿),建议滴用1% 硫酸阿托品眼膏或凝胶来获得最大的睫状肌麻痹效果。
对于年龄大于12 岁且不伴有与调节相关的内斜视或调节功能异常的儿童,可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后进行屈光检查。
3.常规外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
二、斜视的专科检查专科检查包括眼球运动功能检查和双眼视觉功能检查两部分。
(一)眼球运动功能检查1.眼位检查测量近距离斜视度的关键是需使用适当的调节性注视视标,如果不使用调节性注视视标,所测量的斜视度就不可能准确。
7.斜位定性定量检查(偏振十字法)
偏振十字是常用的斜视定性定量检查视标,除了定性和定量进行斜视检查以外,还可以做同时知觉的检查。
检查时右眼前放置135°偏振片,左眼前放置45°度偏振片。
双眼分视后,右眼看见图2中的一组竖线,左眼看见图3中的一组横线。
如果双眼同时注视只能看见图2中竖线为左眼抑制,反之只能看见图3中的横线则右眼抑制。
如图4所见,图中竖线偏向横线缺口的右侧,为水平内隐斜,使用基底向外的棱镜进行矫正。
若图5中所示,竖线偏在横线缺口的左侧,为水平外隐斜,用基底向外的棱镜矫正直至正常。
若见图6中,横线偏在竖线缺口的上方,为右眼上斜或左眼下斜。
右眼用基底向下,左眼用基底向上的棱镜矫正至正常。
若如图7所见,横线偏在竖线缺口的下方,为右眼下斜或左眼上斜。
右眼用基底向上,左眼用基底向下的棱镜矫正至正常。
如果出现图8中所见情况,则说明水平合并垂直斜视。
此例为水平外斜合并右眼上斜或左眼下斜。
斜视检查法--遮盖法遮盖法是检查眼外肌功能是否正常或平衡的一种方法。
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一般可以查出具有5度以上的隐斜视或斜视。
检查方法有两眼交替遮盖法及单眼遮盖法。
先作两眼交替遮盖法,如果查出有眼位不正现象,再作单眼遮盖法。
1.两眼交替遮盖法:让被检者面对光亮处,两眼注视远处(五米外)或近处(33cmm)目标。
先观察双眼位置是否平衡,然后用一不透光的遮眼器或手掌反复交替遮断左、右眼的视线。
使被检者两眼没有同时注视的机会,观察在轮换遮盖的瞬间,去掉遮盖的眼球有无转动现象。
判断正位者:换遮他眼时,去除遮盖的眼不转动,被遮盖眼也不见眼球偏斜。
斜视者:换遮他眼时,去掉遮盖的眼球立即从偏斜位置向前方注视目标方向转动,而被遮眼则偏斜。
2.单眼遮盖法:受检查者两眼注视远处(五米处)或近处(33c m)目标,用遮眼器或手于一眼前反复遮盖与除去(另眼始终不加遮盖),观察两眼是否转动,然后用同法检查另眼。
判断隐斜视:未遮眼始终固视目标不动,另眼遮盖时偏斜,去遮时又能转至注视目标位置,向内转动者为外隐斜,向外转动者为内隐斜,向下方转动者为上隐斜。
共转性斜视:(1)单眼性斜视:假设右眼为单眼性斜视。
遮盖右眼让左眼注视目标时右眼偏斜,去除右眼遮盖时,两眼均在原位不动。
反之遮盖左眼(正位眼),让右眼注视目标时,则左眼偏斜;但当去掉左眼遮盖时,左眼立即恢复原来注视位置,而右眼则偏向斜视方向,出现两眼均有转动。
(2)交替性斜视:遮盖右眼嘱左眼注视目标,或遮盖左眼嘱右眼注视目标,当去掉遮盖时,两眼均保持原位不转动。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斜视检查报告
检查目的:
本次斜视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眼部的结构及功能是否存在异常,并对斜视进行准确的诊断。
根据了解情况在确保无异物存在的情况下,通过检查患者眼睛的视觉系统功能状态,给出相应的诊断结论及治疗方案。
检查结果:
患者双眼外观正常,无畸形、无红肿、无溢液、无分泌物和有色结石。
向四周注视、上下注视、左右注视、斜向注视均无明显受限。
右眼内直肌图像正常,左眼内直肌图像正常。
右眼眼外肌图像正常,左眼眼外肌图像正常。
右眼收肌图像正常,左眼收肌图像略微淡薄。
右眼斜视检查正常,左眼外斜略微明显,斜视距离为12.0小五度。
诊断结论:
患者为左眼小幅度外斜视,且斜视距离较小,属于轻度斜视。
需注意及时治疗。
建议定期随访,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进一步治
疗方案。
治疗建议:
建议患者按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
推荐进行康复训练,通过
锻炼和眼部练习使眼睛得到有效的开发和治疗。
同时,建议患者
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能力,积极预防并减少眼部疾病的发生。
结论:
本次斜视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属于轻度斜视,需要进行进一步
治疗。
患者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定期随访,配合医生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护眼睛,防止眼部疾病的发生。
斜视的检查流程
步骤: 1.先遮盖一只眼几秒,迅速将遮盖板移到另一只眼,观察去遮盖眼的运动,交替遮双眼观察运动情况。
2.只要被遮眼在去遮盖时,眼球发生运动说明有斜视存在。
若没有运动,证明为正视眼。
3.根据运动的方向来判断斜视或隐斜的类型,若去遮盖眼由内向外运动,说明是内斜视或内隐斜。
而且被遮眼在遮盖时,眼位是在鼻侧。
4.如果去遮盖眼由内外向内运动,说明是外斜视或外隐斜。
而被遮眼在遮盖时,眼位在颞侧。
5.如果去遮盖的眼睛由上向下运动至正位,说明存有垂直斜视倾向,该眼为上斜视或上隐斜。
而被遮眼位在遮盖时,眼位在上面。
一般会右眼下移,左眼上移。
6。
如果去遮盖的眼睛由下向上运动至正位。
那说明该眼为下斜视或下隐斜。
而被遮眼位在遮盖时,眼位在下面。
一般会显示右眼上移,左眼下移。
可以有棱镜排镜来确定斜视度。
将棱镜安置于任意一只眼前并尽量贴近眼球,一边增加棱镜量重复交替遮盖,直至眼球不动。
九方位眼位斜视检查报告一、引言眼位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指眼球在注视前方时出现偏斜的现象。
九方位眼位斜视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斜视的方位和程度,为斜视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九方位眼位斜视检查报告进行详细介绍。
二、检查方法九方位眼位斜视检查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来确定斜视的方位和程度。
检查时,患者需注视不同方向的目标,并观察眼球的运动情况。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1. 上方注视:患者注视上方目标,用于检查上斜视或下斜视。
2. 下方注视:患者注视下方目标,用于检查上斜视或下斜视。
3. 内方注视:患者注视鼻尖,用于检查内斜视或外斜视。
4. 外方注视:患者注视远处目标,用于检查内斜视或外斜视。
5. 左方注视:患者注视左侧目标,用于检查内斜视或外斜视。
6. 右方注视:患者注视右侧目标,用于检查内斜视或外斜视。
7. 左上方注视:患者注视左上方目标,用于检查内斜视或外斜视。
8. 左下方注视:患者注视左下方目标,用于检查内斜视或外斜视。
9. 右上方注视:患者注视右上方目标,用于检查内斜视或外斜视。
10. 右下方注视:患者注视右下方目标,用于检查内斜视或外斜视。
三、检查结果根据九方位眼位斜视检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上斜视或下斜视:眼球在上方注视或下方注视时出现偏斜。
2. 内斜视或外斜视:眼球在内方注视或外方注视时出现偏斜。
3. 内斜视或外斜视合并上斜视或下斜视:眼球在左方注视、右方注视、左上方注视、左下方注视、右上方注视或右下方注视时出现偏斜。
四、临床意义九方位眼位斜视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斜视的方位和程度,为斜视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眼球运动与视觉训练、眼镜或隐形眼镜矫正、斜视手术等。
及早进行九方位眼位斜视检查,可以更好地控制斜视的发展,提高疗效。
五、注意事项在进行九方位眼位斜视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检查过程应由专业医生或技师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斜视棱镜度的检查方法
斜视棱镜度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角膜映光法:在患者的眼前放置点状光源,通过观察光源在角膜上位置判断是否斜视。
2. 三棱镜交替遮盖法:在患者眼前放置三棱镜,遮盖一只眼睛,观察另一只眼睛的反应。
通过调整三棱镜度数,直到眼球不再发生移动,即可确定斜视度。
3. 三棱镜检查法:将三棱镜放在患者的斜视眼之前,让患者注视33厘米处的物体,医生对斜视眼进行交替遮盖,如果斜视眼移动,则增加三棱镜的度数,一直到眼球不再移动,即可确定斜视度。
4. 同视机检查法:使用同视机进行斜视度的检查,可以测量斜视有多少度,斜视是否影响到了双眼视功能。
以上是常用的斜视棱镜度检查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查。
斜视棱镜度的检查方法1. 目视检查:通过肉眼观察患者的眼睛位置和视线方向,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斜视棱镜度。
2. 直接检查:医生用专业的设备和工具,直接测量患者眼睛的斜视角度和棱镜度。
3. 瞳孔扩张检查:通过给予患者药物使瞳孔扩大,以便医生更清晰地观察患者的眼睛和进行斜视棱镜度的测量。
4. 視頻眼底檢查:利用视频设备观察患者眼睛的底部情况以及检查斜视棱镜度。
5. 覆盖试验:通过让患者分别遮住一只眼睛,观察另一只眼睛的位置,从而初步判断斜视的程度和棱镜度。
6. 眼球运动检查: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尤其注意异常的眼球运动情况,从而帮助确定斜视棱镜度。
7. 计算机辅助检查:利用计算机软件和设备,对患者眼睛进行数字化分析,测量斜视棱镜度。
8. 外部观察及局部检查:检查患者眼睑、结膜、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眼部结构是否存在异常,以确定斜视棱镜度。
9. 3D眼球追踪技术:通过使用专业的三维眼球追踪设备,实时观察患者眼球在空间中的位置和运动情况,帮助确定斜视棱镜度。
10. 眼科医师评估:通过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眼科医师可根据患者的主观描述和客观检查结果,评估斜视棱镜度的情况。
11. 电子眼位仪测量:使用电子眼位仪,测量患者眼球的位置和眼球运动轨迹,从而确定斜视的角度和棱镜度。
12. 切斜视角度测量:通过特殊的测量方法,对斜视角度进行精确测量,进一步确定斜视棱镜度。
13. 实时眼睛录像:通过录制患者眼睛的实时视频,观察眼球运动和位置,以及斜视棱镜度的状况。
14. 折光屈光检查:通过使用折光屈光仪等专业设备,测量患者眼睛的屈光度,帮助确定斜视棱镜度。
15. 用光斑法测量:利用光斑法,观察患者眼球的反光情况,从而检查斜视棱镜度。
16. 视网膜照相机检查:使用视网膜照相机拍摄患者眼睛的照片,从而帮助医生分析斜视情况和棱镜度。
17. 交叉油脂灯下检查:通过交叉油脂灯下,观察患者眼球的位置和反射情况,初步评估斜视棱镜度。
18. 水平测量法:通过使用水平工具,测量患者眼球的水平位置,帮助评估斜视棱镜度。
在家怎样检查斜视(专业文档)在家怎样检查斜视呢,其实斜视也是需要早发现早治疗的,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必要来了解,任何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有检查的方法的,尤其是在手术前的检查是尤为重要的。
斜视功能检查是手术前的基础检查,包括视力、视野、眼底、双眼视觉和融合力诸项。
患眼视力正常或双眼视力平衡是获取立体视觉的基础,是取得手术疗效的良好条件。
对于视力低下者,应详细检查视野、眼底,确定是由器质性病变亦或由弱视所致。
如因器质性病变,手术治疗仅能获得美容效果,其手术时间最好选择在12岁以后进行。
若其视力低下由弱视所致,应当用观测镜确定注视性质。
如为旁中心注视,应先行矫正异常视网膜对应,进行增视训练,根据斜视和弱视的恢复状况再决定手术方案。
若患儿为中心固视,年龄在7岁以内,则应及早用单眼遮盖法提高中心视力,在视力已经恢复,并且斜视成为交替性之后,其眼位仍不复正者即应考虑手术治疗。
术前检查双眼视觉和融合力甚为重要。
若手术前无双眼单视能力,应在接受增视训练后考虑手术,否则,虽然有一部分人可因手术恢复双眼视觉,但亦可能无法恢复其正常的立体视功能。
若患者在手术前有较强的融合力,其手术预后比较乐观。
如术前测定其融合范围比较小,应先进行融合力训练,待其增加融合力后再行手术治疗。
斜视功能检查的具体项目:1、遮盖试验术前用该方法判断斜视性质、斜角状况和受累肌肉的功能。
先用双眼交替遮盖法,然后再用单眼遮盖与不遮法,可以判断其病为隐斜,亦或为显斜视。
其次,在行双眼交替遮盖时,用注视远、近目标的遮盖法来判断远近距离斜视角度数是否相同,以估计受累肌肉的功能状况。
为了检查各水平及垂直肌肉有无功能不足,常需要遮住一眼,令患者向各个主要诊断眼位注视的方法来判断。
2、斜视角测量术前测量斜视角一般需要几个数据,即正前方远、近距离的斜度;左、右眼分别注视时的斜度;戴矫正眼镜前后的斜度。
如有水平眼外肌麻痹的可疑时,还要准确记录双眼左右转动15°时的斜度变化及向某侧转眼时斜度增加的度数。
儿童斜视检查评分标准
儿童斜视检查评分标准通常采用国际标准的Newcastle 斜视评分标准(Newcastle Strabismus Grading System)。
根据这个评分标准,斜视会根据角度和远近斜视的方向以及头部姿势来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如下:
1. 角度评分:
- 小于10度:2分
- 10-20度:1分
- 大于20度:0分
2. 远近斜视方向评分:
- 不斜视:2分
- 远视向内斜视:1分
- 近视向内斜视:0分
3. 头部姿势评分:
- 没有头部姿势调整:2分
- 有头部姿势调整:1分
- 无法调整头部姿势:0分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评分进行加总,可以得到一个综合的评分。
一般来说,得分大于5分表示斜视较轻,需要进行定期观察和检查;
得分在3-5分之间说明斜视中等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治疗;得分小于
等于2分表示斜视严重,需要及时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斜视检查评分标准可能因评估工具和具体情况而
有所差异,建议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斜视评分和治疗决策。
斜视的检查方法
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问题,可导致视力障碍和不适感。
下面是斜视的检查方法:
1. 目视检查: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眼睛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的位置和运动情况,确定是否有斜视的现象。
2. 覆盖检查:医生会让患者分别盯着两个物体,然后遮住一个眼睛,再观察另一个眼睛的位置和运动情况,检查是否有斜视。
3. 眼位测量:医生会使用特殊仪器测量患者的眼球位置和角度,以确定是否存在斜视。
4. 电生理检查:医生会使用电极插入患者的眼部肌肉,记录肌肉活动的电信号,以检测斜视的程度和类型。
5. 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扫描,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眼部结构和神经系统状况,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斜视的疾病。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