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一 扬州慢
- 格式:ppt
- 大小:449.50 KB
- 文档页数:1
高二选修语文扬州慢知识点高二选修语文《扬州慢》知识点《扬州慢》是中国作家汪国真的一篇诗作,以扬州慢节奏的生活为主题,描绘了扬州美丽的风景和它独特的悠闲生活态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扬州慢》的知识点。
一、题材背景《扬州慢》写作于20世纪80年代,取景于江苏扬州。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风景秀丽的旅游城市。
作家通过描绘扬州的风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繁忙都市生活的思考和向往。
二、意境描绘《扬州慢》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扬州的独特风景和悠闲生活态度。
诗中以“青楼”、“绿柳”、“芳草”等词语描绘扬州的美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三、修辞手法《扬州慢》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意更加深远。
比如“高车驷马”,以“高车”、“驷马”形容车马的快速行驶,通过对比突出了扬州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四、语言特色《扬州慢》运用了江南方言,使诗作更具地域特色。
例如,“丐者无衣”中的“丐者”代表乞丐,“无衣”表示衣不蔽体,通过方言的运用,使诗作更加贴近扬州当地的语言环境。
五、主题思想《扬州慢》通过对扬州慢节奏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繁忙都市生活的思考和向往。
作者借助扬州慢的生活方式,传达了对宁静、自然与精神寄托的追求,呼唤人们对于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内心的宁静。
六、艺术价值《扬州慢》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音韵优美的诗句,将自然风景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同时,作品对大众生活方式的思考也具有现实意义。
七、影响与传承《扬州慢》作为一篇经典之作,其影响深远。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化旅游,都受到了《扬州慢》的启发和影响。
作品中扬州的风景和慢生活的理念传递给了更多人,也使扬州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目的地之一。
以上是关于高二选修语文《扬州慢》的一些知识点介绍。
通过对《扬州慢》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世界的思考。
高二选修语文扬州慢课文注音扬州慢,是一篇经典的古文课文,也是高二选修语文中的一篇重要文章。
这篇课文描绘了扬州人的生活态度与风土人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扬州人悠闲自得、坦然从容的生活方式。
扬州慢的这种生活态度在整篇课文中贯穿始终,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
通过注音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与情感。
以下是对扬州慢课文进行的注音,以助于理解其中的意义。
扬州慢杨万里扬州慢,深院静,绿杨荫里白沙堤。
(yáng zhōu màn,shēn yuàn j ìng,lǜ yáng yìn lǐ bái shā dī。
)慢半分,多情只自怜。
(màn bàn fēn,duō qíng zhī zì lián。
) 弹尽浑欢难再继,宴罢酒醒江月残。
(tán jìn hún huān nán zài j ì,yàn bà jiǔ xǐng jiāng yuè cán。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好,只是花落人亦散。
(shì wèn juàn li án rén,què dào hǎi táng yī jiù hǎo,zhǐ shì huā luò rén yì s àn。
)这首《扬州慢》以扬州的美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安逸宁静的环境。
通过注音,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到扬州人的闲适生活。
扬州人以深院为家,享受着绿杨的遮荫和白沙堤的美景。
他们生活慢半分,悠闲自得,但同时也多情自怜。
课文中还提到了宴席的场景,暗示了快乐与浮华的一面。
然而,宴会结束后,人们酒醒时,江月已经残落。
高二选修一语文扬州慢课文及译文1.原文篇一淳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年年知为谁生?2.字词解释篇二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字,平韵。
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淳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今属*苏)。
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
戍角:*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
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
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淮左名都:指扬州。
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
名都,的都会。
解(xiè)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胡马窥*:指金兵侵略长*流域地区,洗劫扬州。
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
乔木:残存的古树。
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渐:向,到。
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杜郎:即杜牧。
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俊赏:俊逸清赏。
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豆蔻:形容少女美艳。
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3.注释篇三①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