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的主要服务功能 (1)
- 格式:ppt
- 大小:437.50 KB
- 文档页数:1
初中教案因特网服务教案对象:初中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让学生掌握因特网的主要服务功能;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因特网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1.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主要因特网服务功能。
教学难点:1. 因特网服务功能的实际应用;2. 正确使用因特网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计算机和投影仪;2. 因特网连接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如因特网的定义、发展历程等;2. 引导学生思考因特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因特网的基本作用(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因特网的基本作用,如信息获取、交流沟通、娱乐休闲等;2. 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因特网的作用。
三、介绍主要因特网服务功能(15分钟)1. 搜索引擎:介绍搜索引擎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百度、谷歌等;2. 电子邮件:介绍电子邮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网易邮箱、QQ邮箱等;3. 社交网络:介绍社交网络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微信、QQ等;4. 在线教育:介绍在线教育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网易公开课、腾讯课堂等;5. 娱乐休闲:介绍娱乐休闲服务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电影、音乐、游戏等。
四、实际操作演示(10分钟)1. 教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展示如何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等主要服务功能;2. 引导学生跟随教师操作,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五、学生自主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实践,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等主要服务功能;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讲解正确使用因特网的习惯和意识(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正确使用因特网的重要性,如保护个人隐私、防范网络病毒等;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因特网使用意识,如文明上网、拒绝不良信息等。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网络技术因特网基础知识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网络技术因特网基础知识,欢迎大家参考!因特网基础知识1、因特网主要作用:丰富的信息资源(www);便利的通信服务(E-MAIL);快捷的电子商务(中国最早的商务平台8488).2、因特网主干网:ANSNET,从网络设计者角度考虑是计算机互联网络的一个实例,从使用者角度考虑是信息资源网。
3、因特网主要组成部分:通信线路(主要有两类:有线线路和无线线路),路由器,服务器和客户机,信息资源4、TCP/IP协议就是将它们维系在一起的纽带,TCP/IP是一个协议集,它对因特网中主机的寻址方式,主机的命名机制,信息的传输规则,以及各种服务功能做了详细约定。
IP(通信规则)主要是负责为计算机之间传输的数据报寻址,并管理这些数据报的分片过程。
5、运行IP协议的网络层可以为其高层用户提供如下三种服务:1)不可靠的数据投递服务;2)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服务;3)尽最大努力投递服务。
6、IP地址与子网屏蔽码:(P113)(请补充相关考点)7、IP数据报的格式可以分为报头区和数据区两大部分,其中数据区包括高层需要传输的数据,报头区是为了正确传输高层数据而增加的控制信息。
8、因特网中,需要路由选择的设备一般采用表驱动的路由选择算法。
路由表有两种基本形式:1.静态路由表;2.动态路由表。
动态路由表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互相自动发送路由信息而动态建立的。
9、TCP为应用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是一个端到端的传输协议,因为它可以提供一条从一台主机的一个应用程序到远程主机的另一个应用程序的直接连接.(虚拟连接)10、端口就是TCP和UDP为了识别一个主机上的多个目标而设计的。
11、因特网的域名由TCP/IP协议集中的域名系统进行定义。
因特网中的这种命名结构只代表着一种逻辑的组织方法,并不代表实际的物理连接。
北师大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四册因特网简介教学目标:1.了解因特网的基本发展过程;2.了解因特网的主要服务功能;3.掌握拔号上网的操作方法;4.学会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
教学重点难点:因特网的服务功能方法:讲解与演示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因特网的出现,对于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等方面已发生了先前无法想象的变化,这节可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因特网的基本知识。
因特网(Internet)是迄今最大的全球性网络,也称为国际互联网。
因特网发展到目前,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板书〉一、因特网的发展⒈研究实验阶段,1968-1984。
⒉使用发展阶段,1984-1995。
⒊商业化阶段,1995以后。
我国于1994年4月成为第71个正式联入因特网的国家,在因特网上的最高域名为“cn”。
近年来更是发展迅猛。
随着因特网的不断普及,必将对我们的经济、文化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特网的巨大吸引力,来源于它的信息资源和高效服务。
下面介绍因特网的几大主要功能。
〈板书〉二、因特网的服务功能〈板书〉⒈电子邮件(E-mail)〈讲解〉现在,E-mail是一个很流行的词,它已经成了最为便捷的全球通信工具。
电子邮件是因特网最基本、最重要的服务功能,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方便、迅速而且经济的交换信息的手段,其业务量约占因特网总服务量的30%。
〈板书〉⒉文件传输〈讲解〉文件传输是指将一台计算机上的文件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且于计算机的位置无关。
它需要一个同意的文件传输协议,即我们上节课讲的FTP。
文件传输使得信息共享有了一种很好的实现方式。
〈板书〉⒊远程登陆〈讲解〉远程登陆(Telnet)允许将自己的本地计算机与远处的服务器进行连接,然后在本地计算机上发出字符命令送到远程的计算机上执行。
它使本地的计算机能作为远程的高性能计算机的终端进行工作,充分共享网络的硬件资源。
〈板书〉⒋电子公告牌系统(BBS)〈讲解〉BBS,Bulletin Board System。
第四章网络基础及因特网应用本章概述本章内容是全书的重点部分。
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本章内容就是完成以上任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学好本章内容,为学习第五章网页制作打好基础,对学习第六章程序设计设计初步也有很大帮助。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有: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广域网,网络硬件,网络软件,因特网,因特网的应用等。
本章的主要操作技能有:浏览信息,搜索信息,下载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管理电子邮件,邮件文件夹和通讯薄的管理,申请个人免费电子邮箱等。
在介绍因特网应用时,要突出因特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介绍网络应用软件时,要重点举一些国内优秀软件及开发者的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树立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信心。
对于学生比较喜欢的网上交流(如电子邮件和网上聊天等),一定要加强教育工作,使学生能遵守社会公德和操作规范,这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现代化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章教学要求与课时安排1.本章总的教学要求是(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因特网的发展概况以及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理解信息在因特网上的表现形式,信息在因特网上与计算机之间的传输形式以及信息在计算机上的存储形式。
(3)学会利用浏览器进行信息的浏览、搜索和下载,学会使用电子邮件的各种操作。
2.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节网络基础知识约 0.5课时第二节因特网简介约 0.5课时第三节因特网上的信息处理约4课时第四节电子邮件的应用约 3课时教材分析和教材教法第一节网络基础知识(一)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知识(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软件和硬件(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二)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有多种,本节采用的定义描述使学生都能理解,主要强调两点:一是网络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组合,二是需用网络软件来实现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