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的主要服务功能 (1)
- 格式:ppt
- 大小:437.50 KB
- 文档页数:1
初中教案因特网服务教案对象:初中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让学生掌握因特网的主要服务功能;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因特网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1.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主要因特网服务功能。
教学难点:1. 因特网服务功能的实际应用;2. 正确使用因特网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计算机和投影仪;2. 因特网连接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如因特网的定义、发展历程等;2. 引导学生思考因特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因特网的基本作用(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因特网的基本作用,如信息获取、交流沟通、娱乐休闲等;2. 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因特网的作用。
三、介绍主要因特网服务功能(15分钟)1. 搜索引擎:介绍搜索引擎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百度、谷歌等;2. 电子邮件:介绍电子邮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网易邮箱、QQ邮箱等;3. 社交网络:介绍社交网络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微信、QQ等;4. 在线教育:介绍在线教育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网易公开课、腾讯课堂等;5. 娱乐休闲:介绍娱乐休闲服务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电影、音乐、游戏等。
四、实际操作演示(10分钟)1. 教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展示如何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等主要服务功能;2. 引导学生跟随教师操作,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五、学生自主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实践,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等主要服务功能;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讲解正确使用因特网的习惯和意识(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正确使用因特网的重要性,如保护个人隐私、防范网络病毒等;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因特网使用意识,如文明上网、拒绝不良信息等。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网络技术因特网基础知识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网络技术因特网基础知识,欢迎大家参考!因特网基础知识1、因特网主要作用:丰富的信息资源(www);便利的通信服务(E-MAIL);快捷的电子商务(中国最早的商务平台8488).2、因特网主干网:ANSNET,从网络设计者角度考虑是计算机互联网络的一个实例,从使用者角度考虑是信息资源网。
3、因特网主要组成部分:通信线路(主要有两类:有线线路和无线线路),路由器,服务器和客户机,信息资源4、TCP/IP协议就是将它们维系在一起的纽带,TCP/IP是一个协议集,它对因特网中主机的寻址方式,主机的命名机制,信息的传输规则,以及各种服务功能做了详细约定。
IP(通信规则)主要是负责为计算机之间传输的数据报寻址,并管理这些数据报的分片过程。
5、运行IP协议的网络层可以为其高层用户提供如下三种服务:1)不可靠的数据投递服务;2)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服务;3)尽最大努力投递服务。
6、IP地址与子网屏蔽码:(P113)(请补充相关考点)7、IP数据报的格式可以分为报头区和数据区两大部分,其中数据区包括高层需要传输的数据,报头区是为了正确传输高层数据而增加的控制信息。
8、因特网中,需要路由选择的设备一般采用表驱动的路由选择算法。
路由表有两种基本形式:1.静态路由表;2.动态路由表。
动态路由表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互相自动发送路由信息而动态建立的。
9、TCP为应用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是一个端到端的传输协议,因为它可以提供一条从一台主机的一个应用程序到远程主机的另一个应用程序的直接连接.(虚拟连接)10、端口就是TCP和UDP为了识别一个主机上的多个目标而设计的。
11、因特网的域名由TCP/IP协议集中的域名系统进行定义。
因特网中的这种命名结构只代表着一种逻辑的组织方法,并不代表实际的物理连接。
北师大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四册因特网简介教学目标:1.了解因特网的基本发展过程;2.了解因特网的主要服务功能;3.掌握拔号上网的操作方法;4.学会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
教学重点难点:因特网的服务功能方法:讲解与演示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因特网的出现,对于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等方面已发生了先前无法想象的变化,这节可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因特网的基本知识。
因特网(Internet)是迄今最大的全球性网络,也称为国际互联网。
因特网发展到目前,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板书〉一、因特网的发展⒈研究实验阶段,1968-1984。
⒉使用发展阶段,1984-1995。
⒊商业化阶段,1995以后。
我国于1994年4月成为第71个正式联入因特网的国家,在因特网上的最高域名为“cn”。
近年来更是发展迅猛。
随着因特网的不断普及,必将对我们的经济、文化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特网的巨大吸引力,来源于它的信息资源和高效服务。
下面介绍因特网的几大主要功能。
〈板书〉二、因特网的服务功能〈板书〉⒈电子邮件(E-mail)〈讲解〉现在,E-mail是一个很流行的词,它已经成了最为便捷的全球通信工具。
电子邮件是因特网最基本、最重要的服务功能,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方便、迅速而且经济的交换信息的手段,其业务量约占因特网总服务量的30%。
〈板书〉⒉文件传输〈讲解〉文件传输是指将一台计算机上的文件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且于计算机的位置无关。
它需要一个同意的文件传输协议,即我们上节课讲的FTP。
文件传输使得信息共享有了一种很好的实现方式。
〈板书〉⒊远程登陆〈讲解〉远程登陆(Telnet)允许将自己的本地计算机与远处的服务器进行连接,然后在本地计算机上发出字符命令送到远程的计算机上执行。
它使本地的计算机能作为远程的高性能计算机的终端进行工作,充分共享网络的硬件资源。
〈板书〉⒋电子公告牌系统(BBS)〈讲解〉BBS,Bulletin Board System。
第四章网络基础及因特网应用本章概述本章内容是全书的重点部分。
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本章内容就是完成以上任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学好本章内容,为学习第五章网页制作打好基础,对学习第六章程序设计设计初步也有很大帮助。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有: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广域网,网络硬件,网络软件,因特网,因特网的应用等。
本章的主要操作技能有:浏览信息,搜索信息,下载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管理电子邮件,邮件文件夹和通讯薄的管理,申请个人免费电子邮箱等。
在介绍因特网应用时,要突出因特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介绍网络应用软件时,要重点举一些国内优秀软件及开发者的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树立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信心。
对于学生比较喜欢的网上交流(如电子邮件和网上聊天等),一定要加强教育工作,使学生能遵守社会公德和操作规范,这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现代化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章教学要求与课时安排1.本章总的教学要求是(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因特网的发展概况以及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理解信息在因特网上的表现形式,信息在因特网上与计算机之间的传输形式以及信息在计算机上的存储形式。
(3)学会利用浏览器进行信息的浏览、搜索和下载,学会使用电子邮件的各种操作。
2.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节网络基础知识约 0.5课时第二节因特网简介约 0.5课时第三节因特网上的信息处理约4课时第四节电子邮件的应用约 3课时教材分析和教材教法第一节网络基础知识(一)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知识(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软件和硬件(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二)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有多种,本节采用的定义描述使学生都能理解,主要强调两点:一是网络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组合,二是需用网络软件来实现资源共享。
因特网的基本功能因特网(Internet),是指全球范围的互连网络。
它由无数相互连接的网络构成,利用统一的因特网协议(IP)为信息交换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平台。
因特网具有多种基本功能,以下将详细介绍其主要功能。
首先,因特网的最基本功能是信息交流和传输。
通过因特网,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工具进行即时、低延迟的沟通。
无论是个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企业之间的合作、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换,都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高效、便捷的传输。
其次,因特网还是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源库。
通过搜索引擎,用户可以轻松获取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新闻、学术论文、电子书籍、视频等等。
因特网上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不断更新,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最新的资讯,满足各种需求。
除了信息交流和获取,因特网还提供了电子商务的平台。
通过因特网,人们可以在线购物、支付、订购服务等,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
同时,不少企业通过因特网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线上销售渠道、在线客服等服务,扩大了市场。
电子商务的兴起也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再者,因特网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交平台。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等,与朋友、家人、同事等保持联系,分享生活、观点以及各种信息。
社交媒体也成为人们表达声音、传播新闻和观点的重要渠道。
此外,因特网还提供了众多便利的在线服务。
包括在线学习平台、在线银行服务、在线预订等等。
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学习知识、管理财务、预订旅行等,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最后,因特网也为科学研究、政府管理、医疗卫生等领域提供了诸多便利。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文献检索、数据交换,加速科学研究的进程。
政府可以通过因特网建立电子政务平台,提供在线申请、缴费等服务。
医疗机构也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远程会诊、健康咨询等,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总之,因特网的基本功能极为丰富多样,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它是信息时代的基石,为人们提供了沟通交流、信息获取、商务交易、社交娱乐等各方面的便利。
因特⽹提供的服务WWW服务 万维⽹(World Wide Web,简称WWW)是Internet上集⽂本、声⾳、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于⼀⾝的全球信息资源⽹络,是Internet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浏览器(Browser)是⽤户通向WWW的桥梁和获取WWW信息的窗⼝,通过浏览器,⽤户可以在浩瀚的Internet海洋中漫游,搜索和浏览⾃⼰感兴趣的所有信息。
WWW的⽹页⽂件是超⽂件标记语⾔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编写,并在超⽂件传输协议HTTP(Hype Text Transmission Protocol)⽀持下运⾏的。
超⽂本中不仅含有⽂本信息,还包括图形、声⾳、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故超⽂本⼜称超媒体),更重要的是超⽂本中隐含着指向其它超⽂本的链接,这种链接称为超链(Hyper Links)。
利⽤超⽂本,⽤户能轻松地从⼀个⽹页链接到其它相关内容的⽹页上,⽽不必关⼼这些⽹页分散在何处的主机中。
HTML并不是⼀种⼀般意义上的程序设计语⾔,它将专⽤的标记嵌⼊⽂档中,对⼀段⽂本的语义进⾏描述,经解释后产⽣多媒体效果,并可提供⽂本的超链。
WWW浏览器是⼀个客户端的程序,其主要功能是使⽤户获取Internet上的各种资源。
常⽤的浏览器Microsoft的Internet Explorer(IE)和Netvigator/Communicator。
SUN公司也开发了⼀个⽤Java编写的浏览器HotJava。
Java是⼀种新型的、独⽴于各种操作系统和平台的动态解释性语⾔,Java使浏览器具有了动画效果,为连机⽤户提供了实时交互功能。
常⽤的浏览器均⽀持Java。
电⼦邮件服务 E-mail是Internet上使⽤最⼴泛的⼀种服务。
⽤户只要能与Internet连接,具有能收发电⼦邮件的程序及个⼈的E-mail地址,就可以与Internet上具有E-mail所有⽤户⽅便、快速、经济地交换电⼦邮件可以在两个⽤户间交换,也可以向多个⽤户发送同⼀封邮件,或将收到的邮件转发给其它⽤户。
第二章互联网的基本服务和功能一、电子邮件(E-m a i l)•因特网上最基本、最常用的服务•电子邮件在发送与接收过程中都要遵循SMTP、POP3等协议,这些协议确保了电子邮件在各种不同系统之间的传输。
其中,SMTP负责电子邮件的发送,而POP3则用于接收Internet上的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E-m a i l)•优势:•传输速度快•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功能强大,可以群发,可以发送图片和声音、视频文件•档案性更强,查阅更为方便电子邮件(E-m a i l)•不足之处:•写作草率,易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在表达情绪方面较差,人情味不够•垃圾邮件及病毒的传播二、在线聊天(Ch a t t i n g)•预定主题下的多人在线交流•以名人为中心的聊天•即时通讯工具(QQ\MSN\百度Hi)三、文件上传下载(F T P)是英文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缩写,是因特网上最早提供的服务之一,目的是提高文件的共享性。
简单的说,FTP就是完成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拷贝,从远程计算机拷贝文件至自己的计算机上,称之为“下载(download)”,若将文件从自己计算机中拷贝至远程计算机上,则称之为“上传(upload)”。
四、信息搜索•搜索引擎一般分为两类:•支持全文检索的搜索引擎•支持目录式分类结构的搜索引擎信息搜索••五、信息定制•主动选择的个性化新闻•信息的个人化接收•RSS信息定制:R S S技术•RSS为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聚合)的缩写,是某一站点用来和其它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
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新闻聚合工具软件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 输出的网站内容。
六、网上论坛(B B S)•BBS: 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简称,意即电子公告板,是Internet上最知名的服务之一,它提供了一块“公共”空间让所有用户读取其中信息,并发布自己的信息和参与讨论的观点。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信息获取是解决问题的起点1、定位信息需求(表现在:1、时间范围2、地域范围3、内容范围)2、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评价信息信息来源分类:文献型信息源:比如报纸、期刊、公文、报表、图书、辞典等口头型(个人)信息源:比如同学、朋友、父母、老师等电子型信息源:比如广播、电视、电话、因特网等实物型(现场)信息源:比如运动会、动物园、各类公共场所及事件发生现场等3、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比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检索法等等4、评价信息: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直接涉及到信息获取的效益。
依据是先前确定的信息需求。
5、因特网信息的查找:网络分类:按地域来划分为广域网和局域网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可分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在有线中,有用电话线、光纤、有线电视电缆,用电话线接入包括普通方式、ISDN(一线通)和ADSL(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所谓普通方式接入是指用户计算机通过调制解调器(modem)经电话线接入。
(1)因特网的服务功能与应用电子邮件:如电子邮件地址:***************,zxhyzzx代表用户名,@表示连接符,代表网络服务器的主机名文件传输:通过文件传输协议(FTP)实现不同计算机间不同操作系统间文件传输。
远程登录:通过远程登录协议(TELNET)将本台计算机作为远程计算机的终端工作,充分共享网络资源。
电子公告牌系统(BBS):主要进行信息的发布和讨论。
信息浏览与检索(WWW):浏览信息和检索信息电子商务(EC):通过网络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活动。
(2)因特网的通信协议TCP协议:数据传输控制协议,它规定如何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分组和在网上传播IP协议:网络互联协议,它规定因特网中计算机地址的统一表示方法,由四组数字组成,每组数字小于256,大于等于0,TCP/IP协议是因特网上最基本的通信协议,只要上因特网,都必须配置此协议。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以便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在网上传输。
因特网通信服务介绍因特网通信服务是一种通过因特网提供的各类工具和应用程序,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远程交流、信息传送和实时沟通的服务。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因特网进行通信,而因特网通信服务也随之不断更新。
首先,因特网通信服务包括电子邮箱服务。
通过电子邮箱,用户可以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实现跨越时空的即时通信。
电子邮件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用户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都可以自由地发送和接收邮件,方便快捷。
同时,电子邮箱还支持发送和接收附件,可以发送文档、图片、音频等各种文件,方便信息的传递和分享。
其次,因特网通信服务包括即时通讯服务。
即时通讯是指实时地通过因特网进行文本、语音和视频的即时交流。
著名的即时通讯工具包括QQ、微信、Skype等。
用户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与好友、家人、同事进行实时的聊天和交流,不管彼此身在何地。
即时通讯工具还支持语音和视频通话,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直接的面对面交流。
第三,因特网通信服务还包括社交媒体和网络论坛。
社交媒体是指通过网络构建社交关系和进行信息共享的平台,如微博、微信朋友圈、Facebook等。
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思想和感受。
同时,用户还可以关注公众号、参与讨论,获取各类信息和知识。
此外,因特网通信服务还包括网上电话服务和网络会议服务。
通过网上电话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因特网拨打国内外的电话,实现全球通话。
而通过网络会议服务,用户可以在不同地点的人同时在线上开会,进行远程协作和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因特网通信服务的优点是方便快捷、经济实惠、时效性强。
用户只需通过因特网连接设备,即可实现与全球各地的人进行通信,无需额外的费用。
与传统的通信方式相比,因特网通信服务的传输速度更快,时间间隔更短,可以实现即时的交流和信息共享。
然而,因特网通信服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网络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特网通信服务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如姓名、手机号码、邮箱等,这些信息可能会被恶意利用。
第三章因特网基本服务图3-1 因特网基本服务内容框架图前两章学习了计算机网络基础和因特网应用基础知识,本章主要学习因特网的四种基本服务,包括万维网、电子邮件、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以及网络的各种应用模式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方式。
二、教材分析、难点分析因特网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中出现过许多应用服务,按照这些服务出现的先后次序,大致是:Telnet(远程登录)、Email(电子邮件)、USEnet(新闻组)、FTP(文件传输)、Archie (文档检索)、W AIS(广域信息服务)、Gopher(信息查询)、WWW(万维网)等。
目前还在继续使用的主要服务种类有:Telnet、Email、FTP、WWW等服务。
USEnet则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在本章中,教材通过对这些服务原理的解释和具体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因特网至今还保留的几个基本应用服务,即WWW(万维网)、Email(电子邮件)、Telnet(远程登录)、FTP(文件传输)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本章最后还简单介绍了网络的几种应用模式。
本章包括“万维网”、“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网络应用模式”等五节。
越来越多的因特网应用服务基于“万维网”,了解“万维网”这一当前最广泛的因特网应用服务的原理,为学习其它因特网应用打下基础;“电子邮件”是拥有巨大数量基本用户的方便的信息交流方式,理解它的传输过程和原理以及客户端工具的使用,可更有效地应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是因特网上进行快速信息交流的手段,也是因特网的一种重要应用;“远程登录”则作为因特网上的远程操作和控制手段,是网络管理人员和具有这种需求的工作人员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应用手段。
通过网络几种应用模式的简单介绍,主要了解客户机/服务器和浏览器/服务器两种应用模式的特点与区别。
在学生活动方面,本章安排了“建立邮件账号、进行非文字信息邮件的收发”、“用浏览器访问FTP服务器”2个“实践体验”活动,加深学生对“电子邮件”传输原理和“文件传输”工作原理的理解以提高相关的使用因特网的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