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诊治策略..教学提纲
- 格式:pdf
- 大小:5.16 MB
- 文档页数:38
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治策略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作为糖尿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DKD 是目前欧洲和美国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原因,其在我国ESRD中所占比例逐年攀升,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积极防治DKD,减少其进展为ESRD意义深远。
疾病正名DKD取代DN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颁布的《肾脏病、透析临床实践指南(K/DOQI)》指出,既往临床常用的专业术语“糖尿病肾病(DN)”应被“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所取代,后者更准确,特指临床考虑由糖尿病引发的肾脏病变。
若病变经肾穿刺病理所证实,则称为糖尿病肾小球病变。
分期指标UAER与GFR共存临床上根据尿白蛋白排泌率(UAER)将DKD分为5期。
由于DKD属于慢性肾脏疾病(CKD)之一,KDOQI指南按肾小球滤过率(GFR)将其分为5期(表)。
表DKD的不同分期方法根据UAER的分期及注意事项●Ⅰ期:UAER正常,GFR升高;●Ⅱ期:间断性的UAER 20~200ug/min;●Ⅲ期:持续性的UAER 20~200ug/min;●Ⅳ期:UAE R>200ug/min,可伴有GFR下降;●Ⅴ期〔尿毒症期〕:GF R<15ml/〔min·1.73m2〕。
●前3期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呈阴性,仅能通过UAER检查发现异常。
自第Ⅳ期起,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呈阳性,称为临床期DKD。
●UAER测定结果受众多因素影响,包括运动、感染、发热、高血糖、高血压等。
3-6个月内重复检测2次UAER,2次均为阳性可诊断DKD,若1次阳性而1次阴性,应进行第3次检测。
K/DOQI指南依据GFR的慢性肾脏病分期●1期:肾损害,GFR正常或升高〔肾损害出现病理改变或损害指标,包括血、尿或影像学检查异常〕;●2期:肾损害伴GFR 60~89ml/〔min·1.73m2〕,●3期:GFR 30~59 ml/〔min·1.73m2〕,●4期:GFR 15~29 ml/〔min·1.73m2〕,●5期:GFR<15 ml/〔min·1.73m2〕,鉴别诊断DKD有别与糖尿病合并肾病糖尿病患者若存在大量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MAU)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Ⅰ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Ⅰ型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应考虑DKD。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原则为严格控制血糖,尽可能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和延缓发生糖尿病肾病;延缓肾功能减退的速率;透析治疗和肾移植。
1.严格控制血糖糖尿病早期,用胰岛素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严格控制糖尿病,使血糖保持基本正常,可以延缓甚至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增高的肾小球滤过率和改善微量白蛋白尿。
2.控制高血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会促进肾功能衰竭的发展。
有效的降压治疗可以减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速率,减少尿白蛋白排出量。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作为首选药物,常需要联合其他降压药。
其它降压药如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甲基多巴,可乐宁等。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3.限制蛋白质摄人适当减少饮食中蛋白质数量可以减低肾小球内压力,减轻高滤过和减少蛋白尿。
而给予患者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小球组织学病变,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者更应限制蛋白质的摄人,并应食用含必需氨基酸高的蛋白质。
4.透析治疗和肾移植换上糖尿病肾病病人一旦出现肾功能衰竭,就只能通过透析治疗和肾移植才能得救。
1.优质低蛋白饮食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质摄入量的多少,应参考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和内生酐清除率决定。
血肌酐水平越高,内生肌酐清除率越低,蛋白质摄入控制越严格。
应尽量减少植物蛋白的摄入量,这是因为植物蛋白含非必需氨基酸,是劣质蛋白,一般应少食豆制品,可适当限制主食,如白面、大米,因为主食也有一定量的植物蛋白,可适当补充牛奶、鸡蛋、鱼、瘦肉等动物蛋白,其中尤以牛奶、鸡蛋蛋白为宜。
2.饮食定时定量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一日三餐或四餐,三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
四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7,其余三餐各2/7。
3.限盐限水当患者出现水肿或高血压时,要限制食盐摄入量,每日不应超过3克,水正确的摄入量应该是前一日的排尿量加300毫升~500毫升,保持体重基本恒定。
此外,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还要高纤维素、低磷,适当补充钙剂、维生素。
糖尿病肾病教育讲稿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讲稿主要针对糖尿病肾病的教育进行讲解,涵盖教材第六章第二节《糖尿病肾病》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糖尿病肾病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糖尿病肾病的概念及其危害性;2. 使学生掌握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难点: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病理生理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解糖尿病肾病的案例,使学生了解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的关系及其危害性;2. 知识点讲解:详细讲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3. 病理生理分析:分析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病理生理变化;4.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题目,使学生掌握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方法;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关键信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糖尿病肾病的定义是什么?(2)简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3)糖尿病肾病有哪些临床表现?(4)如何诊断糖尿病肾病?(5)列举三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
2. 答案:(1)糖尿病肾病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
(2)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包括高血糖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肾小球硬化等。
(3)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蛋白尿、血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
(4)诊断糖尿病肾病主要依据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
(5)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包括控制血糖、血压,使用ACEI/ARB 类药物,以及肾脏替代治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了糖尿病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