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的发育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796.50 KB
- 文档页数:19
胚和胚乳的发育
(1)双子叶植物荠菜胚和胚乳的发育
步骤:取不同发育时期荠菜果的纵切片,找出典型的胚珠纵切图像,观察胚囊中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
荠菜幼胚:球形期。
球形胚及泡状细胞明显可见。
心形期:顶端生长停滞,两端生长造成,两个子叶原基构成心形,胚胎为两侧对称。
鱼雷期:子叶原基继续延伸,胚轴伸长,胚柄消失。
成熟期:形成U形的成熟胚。
荠菜老胚
(2)小麦胚及胚乳
小麦胚发育时,由于顶端仅一侧发育快,另一侧停滞,故形成了单子叶。
可以看到幼叶、胚根、胚轴、盾片(本质是发达的子叶),以及外胚叶、胚根鞘(双子叶植物无此结构)
此外,我们在观察制片时发现胚乳并不是一片,而是分成了两至三片。
这是由于小麦种子中央有沟,制作切片时,为了保证胚的完整性,可能通过沟,将两侧胚乳都切到。
(3 )玉米种子
可以看清幼叶、胚根、胚轴、子叶等结构。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荠菜胚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2. 培养观察植物胚发育的实验技能。
3. 深入理解植物胚胎学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1. 荠菜种子(成熟且饱满)2. 研究显微镜3. 显微镜载物台、盖玻片、镊子、滴管4. 清水、酒精、盐酸5. 纸巾、实验记录表三、实验方法1. 取一粒成熟且饱满的荠菜种子,用刀片将其切开,取出胚。
2. 将胚放置在载物台上,用盖玻片覆盖。
3. 在显微镜下观察胚的结构,包括胚芽、胚轴、子叶、胚乳等部分。
4. 观察胚的发育过程,记录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
5.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连续观察5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第一次观察观察结果显示,荠菜胚的胚芽位于胚的上端,呈淡绿色,胚轴较短,子叶较小,呈淡绿色,胚乳呈白色。
2. 第二次观察在第二次观察中,胚芽开始生长,长度增加,颜色逐渐变深。
胚轴继续增长,子叶开始展开。
胚乳逐渐减少,但仍然存在。
3. 第三次观察在第三次观察中,胚芽生长速度加快,长度明显增加,颜色加深。
胚轴继续增长,子叶展开面积增大。
胚乳继续减少。
4. 第四次观察在第四次观察中,胚芽生长速度减慢,但长度仍在增加。
胚轴增长速度减缓,子叶展开面积基本稳定。
胚乳几乎消失。
5. 第五次观察在第五次观察中,胚芽基本停止生长,长度达到最大值。
胚轴增长速度进一步减缓,子叶基本展开。
胚乳完全消失。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荠菜胚的发育过程。
从观察结果可以看出,荠菜胚在发育过程中,胚芽、胚轴、子叶和胚乳等部分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发育初期,胚芽、胚轴和子叶生长速度较快,胚乳逐渐减少。
随着发育的进行,胚芽、胚轴和子叶的生长速度逐渐减缓,直至基本停止生长,胚乳完全消失。
本次实验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植物胚胎学的基本知识,提高观察植物胚发育的实验技能。
同时,通过观察荠菜胚的发育过程,我们认识到植物胚的发育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涉及多个器官和组织的协同作用。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胚发育现象与理论相符,说明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荠菜人工栽培周年生产技术荠菜又称护生草,为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是山野菜的典型种类。
它营养丰富,药食兼用,人工栽培价值高,开发潜力大。
1生物学特性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枝,背单毛、分枝毛及星状毛。
基生叶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或羽状分裂,顶端裂片较大,卵形至长圆形;茎生叶狭披针形或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小,白色。
短角果扁平,先端微凹。
种子浅棕色。
花期4—6月,果期5—7月。
荠菜属耐寒性蔬菜,冷凉和晴朗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种子发芽适温为20~25 ℃,生长适温为12~20℃。
气温低于10℃,高于22 ℃,生长缓慢,温度高,品质差。
荠菜的耐寒力强,-5℃时植株不受害,可忍耐短时-7.5℃低温。
在2~5 ℃低温下,荠菜10~20天通过春化即抽墓开花,食用品质变差。
2栽培技术2.1 品种选择目前,生产上栽培的荠菜有板叶荠菜和花叶荠菜两个品种:1)板叶荠菜又叫大叶荠菜、粗叶头。
上海地方品种。
叶片大而较厚,叶长10 cm,宽2.5 cm,有18片叶左右,淡绿色,叶缘羽状缺刻,叶面稍具绒毛,遇低温后叶色转深。
耐寒也耐热,早熟,生长快,播后40天可收获,产量高,外观商品性好,但冬性弱,春栽易抽薹。
2)花叶荠菜又叫小叶荠菜、碎叶荠菜、散叶荠菜、碎叶头。
叶窄较短小,有20片叶左右,叶绿色,叶缘羽状深裂,叶面绒毛多,遇低温后叶色转深,并带紫色。
较耐热,耐旱,冬性强,抽薹迟,播后40天收获,适宜春栽。
2.2 种子处理春播用上年采收的种子直接播种即可。
而秋播用夏季采收的新种子必须进行人工处理,打破休眠方可。
打破休眠的办法:一是放冰箱,用3~4 ℃的低温处理8~10天(期间注意淘洗避免发霉);二是用生长激素如赤霉素处理打破休眠等。
2.3 选地播种1)选地和整地。
荠菜的适应性很强,除了利用整地成片种植外,也可利用田埂、风障后闲畦和地头种植。
如成片种植,秋播最好选用番茄、黄瓜为前茬的土地,春播以大蒜苗作前茬为宜,应避免连作。
荠菜的生长环境,外貌及吃法作文
我的家乡在金山,每当春风轻轻拂过,最早醒来的是荠菜,它匍匐在河边沟渠的坡地上。
长得虽很不起眼但我爱家乡的野荠菜。
每年清明前后,荠菜在其它的小草还未萌动的时候,就破土而出。
它的模样十分可爱。
仔细端详一下你会发现它整个身体塌地生长,小扁圆形状,叶片大而厚,开始的颜色是浅紫,后来是深绿,再后来就成了绿色。
叶子和鸡毛菜的叶子差不多,是一个小杆子撑在上面,叶子长在小杆的另一头,很小的,差不多是有一个水彩笔盖子那么大,周边还有一些小三角形镶着在外面。
每个棵荠菜都是有完整的十几片菜叶,中间有一个小小的.迷你“白菜”,像是爸爸搂着妈妈,妈妈抱着小宝贝一样。
煞是可爱!
我喜欢荠菜,不仅喜欢它旺盛的生命力,更喜欢它给人们带来的美食哦!荠菜可以和肉糜做成馅儿包进燃;也可以和断鲜片筑丝烧成并英冬英;还可以和肉丝互腐一起做成美味养菜重。
,我先说用界菜和肉糜包的馄饨吧!煮熟了那鲜美味儿令我回味无穷!我咬着荠菜香
脆的根,吃着十分香甜的荠菜叶,闻着满碗的荠菜味,心里别提有多甜蜜啦!
你们说,这样的“小可爱”,我怎么会不爱上它呢?。
1、简述双子叶植物茎次生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组织分化过程(包括维管形成层细胞的来源和组成,原始细胞的类型和增殖状况,原形成层、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结果是如何构成次生结构的)(8分)。
2、简述花药和花粉粒的发育过程(8分)。
3、简述双子叶植物荠菜的胚的发育过程(8分)。
4、请你谈谈当代植物学的发展趋势。
(6分)五、论述题(前三题每题8分,最后一题6分,四小题共30分)1、双子叶植物茎次生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组织分化过程(包括维管形成层细胞的来源和组成,原始细胞的类型和增殖状况,原形成层、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结果是如何构成次生结构的)。
A 维管形成层的来源和组成:维管形成层来源于原形成层细胞,由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构成,主要进行平周分裂,以增加细胞的层数,产生次生结构(2分)。
B纺锤状原始细胞的自身增殖方式有径向垂周分裂、侧向垂周分裂和拟横向分裂,纺锤状原始细胞转变为射线原始细胞的方式有顶端分割、整体转变、侧面侵入和衰退缩短(2分)。
C 维管形成层的活动结果:原形成层分化为维管柱,包括维管束、髓和髓射线,其中维管束包括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两者之间的维管形成层构成束中形成层,部分髓射线的薄壁细胞可形成束间形成层,它们构成的维管形成层切向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与次生木质部及维管射线共同构成次生结构(2分)。
D、茎表皮、皮层或次生韧皮部内的部分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可形成木栓形成层,它向外产生木栓,向内产生栓内层,共同构成次生结构周皮,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2分)。
2、花药和花粉粒的发育过程。
A 花芽中的雄蕊原基基部发育成花丝,顶部发育成花药原始体,原始体外一层发成原表皮,后成熟为表皮,中层发育成药隔和维管束,四角表皮内产生孢原细胞(2分)。
B 孢原细胞外壁形成初生壁细胞,进而发育成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2分)。
C 孢原细胞内壁产生造孢细胞,形成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四分体,分开后形成四个单核花粉粒,再通过不均等分裂,产生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即为成熟花粉粒(2分)。
荠菜简介 荠菜是⼗字花科荠菜属草本植物。
原产中国,⾃古以来就被采集作为蔬菜⾷⽤,是较受消费者欢迎的野菜品种。
该品种蔬菜营养价值⾼,每100g⾷⽤部分含有蛋⽩质5.3g,脂肪O.4g,糖类6g,粗纤维1.4g,胡萝⼘素3.2mg,维⽣素B10.14mg,维⽣素B20.19mg,维⽣素C 55mg,尼g酸0.7mg,钙420mg,磷73mg,铁6.3mg。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荠菜有利尿、⽌⾎、清热及明⽬的作⽤。
荠菜⽣长周期短,⼀次播种,多次采收,能周年⽣产与供应,是⼀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绿叶蔬菜。
上海郊区农民收集野⽣荠菜种⼦进⾏⼈⼯栽培,后经定向选择,培育出板叶芥菜和散叶荠菜两个栽培品种,成为当地的名特优蔬菜之⼀。
形态特征折叠编辑本段 荠菜的根系发达,主根⼊⼟较深,侧根分布浅⽽范围较宽。
基⽣叶丛⽣,塌地,开展度18cm左右。
叶⽚绿⾊,叶缘缺刻浅或深,⽻状浅裂或全裂。
叶⽚长10cm,宽2cm,叶⾯平滑,叶柄有冀。
开花时茎⾼20~50cm。
花⼩、⽩⾊。
短⾓果,扁平呈倒三⾓形,含多粒种⼦。
种⼦千粒重0.09g,⼗分细⼩。
种⼦⼲藏、寿命长。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折叠编辑本段 荠菜为耐寒蔬菜,喜冷凉⽓候。
种⼦发芽的最适温度为 20-25℃,营养⽣长的最适温度为12-20℃,幼苗或萌动的种⼦,在2~5℃下经10~20天使可通过春化阶段。
荠菜对光照要求不严,但在冷凉短⽇照条件下,营养⽣长好。
荠菜⼀般在4⽉份开花,5⽉份采收种⼦。
对⼟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肥沃疏松粘质壤⼟最好。
栽培技术要点折叠编辑本段1.整地折叠 荠菜种⼦细⼩,因此,要选择草少的地块.并要求整平、整细。
整地时还要做到深沟⾼畦,以便排灌。
畦宽⼀般 1.5m(连沟)左右,每两畦开⼀条深沟。
2.播种折叠 (1)播种期:春季栽培在2⽉下旬⾄4⽉下旬,夏季栽培在7 ⽉上旬⾄8⽉下旬,秋季栽培在9⽉上旬⾄10⽉上旬播种。
(2)播种量:每667平⽅⽶春播为0.75~1kg,夏播为2~2.5kg,秋播为1~1.5kg。
大学药用植物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1.[单选题]在荠菜胚发育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合子经减数分裂发育而来B)精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合子,合子不经休眠直接直接发育为胚C)由合子经过有丝分裂,经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最后发育成成熟胚D)胚发育过程中经历梨形胚阶段答案:C解析:2.[单选题]玉米叶干旱时卷曲是由于其上表皮具有( )。
A)泡状细胞B)通道细胞C)传递细胞D)表皮细胞答案:A解析:3.[单选题]小麦、玉米幼苗属子叶留土幼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迅速生长。
A)胚芽B)胚根C)上胚轴D)下胚轴答案:C解析:4.[单选题]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核内的主要变化不包括( )。
A)DNA复制B)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C)核仁解体D)核膜破裂答案:A解析:5.[单选题]虫媒花一般具有( )等特征。
A)花粉粒光滑而轻B)花辐射对称C)花大而艳丽D)常形成柔荑花序6.[单选题]苹果树茎的增粗生长主要是由于( )分裂活动的结果。
A)成熟组织B)顶端分生组织C)居间分生组织D)侧生分生组织答案:D解析:7.[单选题]果皮与种皮愈合不易分离的科是( )A)天南星科B)蔷薇科C)禾本科D)菊科答案:C解析:8.[单选题]完全花是指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的花。
下列植物的花属于完全花的是( )。
A)油菜B)百合C)南瓜D)杨树答案:A解析:9.[单选题]以下不属于裸子植物特征性的化学成分是( )A)生物碱类B)黄酮类C)多糖类D)挥发油类答案:C解析:10.[单选题]具缘纹孔常存在于下列哪种细胞壁中?A)导管B)薄壁细胞C)筛管D)分泌细胞答案:A11.[单选题]变种的拉丁缩写是A)sspB)cvC)fD)var答案:D解析:12.[单选题]组成花粉粒外壁的孢粉素是由( )合成的。
A)表皮B)绒毡层C)纤维层D)中层答案:B解析:13.[单选题]被子植物胚囊的发育中,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单倍性的大孢子,仅一个大孢子参与成熟胚囊的发育,这种胚囊发育类型在被子植物中最为普遍,即是( )。
荠菜 - 简介荠菜荠菜(学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又名 护生草 、地菜等,起源于欧洲,目前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
其拉丁种名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小盒子”、“牧人的钱包”,是形容它的蒴果形状像牧人的钱包。
英语名称就是“牧人的钱包”。
荠菜性喜温和,只要有足够的阳光,土壤不太干燥,荠菜都可以生长,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 地区,性喜温暖但耐寒力强。
野生于田野,也可人工栽培。
荠菜是一种相当小的植物,能够长到6到20厘米高。
主茎中分出细茎,叶为披针状,边缘有齿,春天开白色小花,总状花序,花瓣为4。
短角果是倒三角形,扁平,内含多数种子。
种子受潮后分泌出粘稠的分泌物,可以粘住虫子(但不会吸收虫子的养分)。
因此在水中可以消灭蚊子的孑孓,是一种有益的野草。
荠菜的种子、叶和根都可以食用。
荠菜还可以入药,用于止血。
不过怀有身孕或哺乳中的妇女忌食,有心肺疾病的患者在服用时亦应小心。
营养成分表热量(千卡)27蛋白质(克)2.9脂肪(克)0.4碳水化合物(克)4.7膳食纤维(克)1.7维生素A(微克)432胡萝卜素(微克)2590维生素B1(毫克)0.04维生素B2(毫克)0.15烟酸(毫克)0.6维生素C(毫克)43维生素E(毫克)1.01钙(毫克)294磷(毫克)81钾(毫克)280钠(毫克)31.6镁(毫克)37铁(毫克)5.4锌(毫克)0.68硒(微克)0.51铜(毫克)0.29锰(毫克)0.65 [1]荠菜 - 医书记载别名:荠(《别录》),护生草( 《本草纲目》 上品),芊菜、鸡心菜(《医林纂要》),净肠草(《植物名实图考》),菱角菜(《广州值物志》),地米菜、鸡脚菜(《贵州民间方药集》), 假水菜 (《陆川本草》),地地菜、烟盒草(《四川中药志》),上已菜、荠只菜、蒲蝇花(《闽东本草》),清明草,饭锹头草、香芹娘、香料娘、香田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枕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植豉菜(《广西中草药》)。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荠菜胚的发育过程。
2. 观察荠菜胚在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3. 掌握植物胚胎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植物胚是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在胚的发育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等结构。
本实验通过观察荠菜胚的发育过程,了解植物胚胎学的基本知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荠菜种子、解剖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酒精、蒸馏水、染色液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恒温培养箱、烘箱等。
四、实验步骤1. 种子处理:选取新鲜、饱满的荠菜种子,用70%的酒精消毒,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催芽。
2. 观察胚发育初期:待种子发芽后,选取具有胚的种子,用解剖镜观察胚的发育初期。
3. 制片:将发芽的荠菜种子放入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染色液,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胚的发育过程。
4. 观察胚发育过程:(1)观察受精卵:受精卵呈圆形,核质分明,细胞质均匀。
(2)观察原胚: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2个细胞,即原胚。
其中一个为基细胞,将来发育为胚柄;另一个为顶端细胞,将来发育为胚体。
(3)观察球形胚:原胚经过连续分裂,形成8个细胞的球形胚。
(4)观察心形胚:球形胚继续分裂,形成心形胚。
(5)观察子叶和胚芽:心形胚进一步发育,形成子叶和胚芽。
(6)观察胚轴和胚根:胚轴和胚根逐渐发育,形成完整的胚。
5. 记录观察结果:将观察到的胚发育过程和形态变化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6. 实验结束:将实验材料清理干净,关闭仪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受精卵发育成原胚,经过有丝分裂,形成2个细胞。
2. 原胚继续分裂,形成球形胚。
3. 球形胚发育成心形胚。
4. 心形胚进一步发育,形成子叶和胚芽。
5. 胚轴和胚根逐渐发育,形成完整的胚。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荠菜胚的发育过程,了解了植物胚胎学的基本知识。
在胚的发育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等结构。
荠菜成熟胚实验报告荠菜(Brassica juncea)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其胚实是荠菜种子的发育阶段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荠菜的胚实发育过程,本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荠菜胚实的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以及相关细胞活动等方面的变化,以期了解荠菜的胚实发育机制与原因。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荠菜种子、显微镜。
2. 实验方法:将一批荠菜种子分为不同的组别,分别埋入土壤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部分胚实样本。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摄影的方式,记录胚实的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和细胞活动的变化情况。
二、实验结果和讨论1. 荠菜胚实的外部形态变化:在荠菜种子开始发芽后的一段时间内,胚实的外部形态经历了明显的变化。
初期的胚实较小,呈白色,外表光滑,没有明显的皱纹。
随着发育的进行,胚实逐渐增大,颜色变为黄绿色,外表有了一些皱纹和纹路。
最终,在荠菜胚实发育成熟时,胚实呈现出深黄色至棕褐色,外表皱缩,纹路复杂。
2. 荠菜胚实的内部组织结构:对荠菜胚实进行切片观察后发现,在发育早期,胚实内部主要包括胚乳和胚轴。
胚乳是主要的储藏组织,富含淀粉、脂肪等营养物质。
胚轴是连接胚乳与胚尖的管状组织,内含维管束。
在胚实发育的过程中,胚乳的体积逐渐增大,脂肪粒和淀粉粒也随之增多。
最终,胚乳充实并填满整个胚实,成为荠菜胚实的主要组织结构。
3. 荠菜胚实的细胞活动:通过观察荠菜胚实的切片,可以看到其中的细胞活动。
在发育早期,胚轴表面的细胞分裂活跃,形成细胞层;同时,胚乳细胞也开始分裂,为胚乳的增加提供细胞原料。
随着胚实的发育,胚尖开始分化成茎、叶和根,而胚乳的细胞则不再分裂,开始进行伸长和扩张,从而使胚实逐渐增大。
三、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荠菜胚实的外部形态随着发育而变化,从小、光滑的白色胚实逐渐发展为大、颜色较深、皱缩的胚实。
2. 荠菜胚实的主要组织结构为胚乳和胚轴,胚乳是主要的储藏组织。
3. 荠菜胚实的发育过程中,胚轴和胚乳中的细胞活动是关键,其中细胞的分裂使胚轴和胚乳逐渐增长,细胞的伸长和扩张使胚实逐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