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36.38 KB
- 文档页数:2
一文教你学会看乳腺癌病理报告在乳腺癌的诊疗过程中,手术标本的病理报告一直是诊断的“金标准”,同时,也是后续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病理报告的书写有一定的规范性,因此在临床医生眼中,患者的情况在病理报告中“一目了然”。
但是,当患者拿到病理报告后,常常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该看哪些指标,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本文将通过介绍病理报告的组成部分和各项指标的含义,告诉大家如何抓住重点,快速看懂乳腺癌病理报告。
一、病理报告的内容包括哪些?通常一份完整的病理报告包括两个部分:石蜡病理和免疫组化。
石蜡病理主要描述病变的病理诊断,包括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等内容,了解疾病的肿瘤分期和进展程度。
免疫组化主要描述病变的分子病理,主要包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各种指标, 从而可以对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指导后续治疗。
因此,拿到病理报告后,需要分别从以上两个部分中提取重要的信息。
二、石蜡病理报告该看什么?1.看病理类型拿到病理报告后,首先应该注意到的是病理类型。
病理类型会告诉我们,病灶是原位癌还是浸润癌。
相对于浸润性癌,原位癌的预后较好,术后一般不需要进行化疗。
如果是浸润癌,又分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以及特殊类型浸润性癌,即除浸润性导管癌以外的其他类型,包括浸润性小叶癌,黏液性癌,小管癌,筛状癌,髓样癌,腺样囊性癌,大汗腺癌,化生性癌,微乳头状癌等等。
乳腺癌患者中其实80%都属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即浸润性导管癌。
通过病理类型,患者可以了解到自己是何种类型的乳腺癌。
2.看肿瘤大小肿瘤大小在病理报告中的描述比较直观,通常会以肿瘤大小3.5cm * 2cm * 1.3cm或切面大小2.7cm * 1.5cm或肿瘤最大径2.5cm等方式进行描述。
我们一般需要关注肿瘤的最大径长度。
肿瘤最大径越大,提示预后越差。
3.看组织学分级浸润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分为I级、II级、III级,分别代表高分化、中分化、高分化。
霍奇金淋巴瘤实验报告霍奇金淋巴瘤实验报告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是一种罕见的恶性淋巴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
本实验旨在探究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征、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
一、病理特征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瘤细胞的Reed-Sternberg细胞和炎症细胞浸润。
Reed-Sternberg细胞是巨大的、多核的B淋巴细胞,其形态特征为大而异形的核,富含嗜碱性的核仁。
炎症细胞浸润主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组成,形成病变组织的背景。
二、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持续性的淋巴结肿大、疲劳、发热、体重减轻等。
这些症状常常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确诊。
2.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评估病变范围和有无转移。
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常常伴有周围组织的受压或浸润。
3. 淋巴结活检:淋巴结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通过活检样本的组织学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存在Reed-Sternberg细胞和炎症细胞浸润,从而确诊霍奇金淋巴瘤。
三、治疗策略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
1. 化疗:化疗是霍奇金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ABVD(阿得利霉素、博莱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和BEACOPP(博莱霉素、依托泊苷、长春新碱、长春碱、长春新碱、硼替佐米、前列腺素E1)。
化疗的目标是消灭瘤细胞,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效果。
2. 放疗:放疗主要用于局部病变的治疗,如淋巴结区域的肿瘤。
放疗可以通过高能射线破坏瘤细胞的DNA,达到抑制瘤细胞生长的效果。
3. 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中显示出潜力。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瘤细胞的攻击能力。
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PD-1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
四、预后与复发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等因素密切相关。
手术记录:颈部淋巴结活检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患者,男性,45岁,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
术前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
术后诊断为颈部淋巴结活检术,病理诊断为淋巴结炎性增生。
手术方式: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在颈部分离三角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取一长约2厘米的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沿颈阔肌和颈筋膜之间分离,显露并切除肿大淋巴结。
送病理检查。
麻醉方式:
本例手术采用局部麻醉加监测表面麻醉。
先给患者注射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药,然后给患者表面麻醉药,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手术经过:
首先,医生在患者颈部取一长约2厘米的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然后用血管钳沿颈阔肌和颈筋膜之间分离,暴露出肿大淋巴结。
接着,医生仔细分离淋巴结周围的组织,避免损伤颈部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最后,将切除的淋巴结放入标本袋中,送病理检查。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术后3天换药一次,观察伤口情况;
3.术后7天拆线;
4.术后注意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5.定期复查颈部B超检查淋巴结情况;
6.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按照医生建议进行下一步治疗。
本例手术成功切除了颈部肿大淋巴结,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
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淋巴结炎性增生,按照医生建议进行下一步治疗。
灰区淋巴瘤2例【中图分类号】r7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67—01灰区淋巴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是一种特殊的淋巴瘤,在生物学行为上介于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与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之间。
其诊断依赖于病理学,主要特点为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介于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和原发纵膈的大b细胞淋巴瘤之间。
治疗按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1]。
现将诊治的2例灰区淋巴瘤报告如下:例1:马××,男,33岁,东乡族,既往有乙肝病史。
因“左颈部无痛性进行性肿物5月”收住院。
患者于入院前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黄豆大小包块,肿物缓慢增大,并出现多个肿物散在分布于左、右侧颈部及右侧腹股沟处,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抗感染治疗,疗效不佳。
5个月后为明确诊治来我院,行左侧颈部淋巴结活检术,病理结果提示:淋巴结炎,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以“左颈部肿物”收住颌面外科。
查体:左侧下颌角、颌下可触及4cm ×6cm×8cm多结节肿物,质中,边界清,活动差,左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右侧颌下区及右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可触及数枚大小不一的肿物,最大约2cm×3cm×1cm,最小约0.5cm×1cm×0.5cm,质软,边界清,活动度好,右侧腹股沟处可触及约2cm×3cm×1cm肿物,质软,边界清。
在全麻下行“颌下淋巴结切除活检术”,术后病理诊断示:(下颌三角区淋巴结)介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之间的不能分类的淋巴瘤(灰区淋巴瘤),受累及淋巴结大部分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改变(非gcb亚型),部分淋巴结呈霍奇金淋巴瘤改变。
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灰区ⅲ期a组。
转血液科行chop方案化疗。
例2:牟××,女,27岁,汉族,因“左颈部肿块进行性肿大23天”收住院。
患者于入院前23天无意中发现左颈部有一肿大包块,直径约3cm,无明显不适,就诊于解放军第一医院,行颈部淋巴结彩超检查示:左侧耳后皮下探及一大小为31mm×16mm低回声区,提示左耳后淋巴结肿大,给予抗炎治疗(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口服3天,包块未见缩小。
前哨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活检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活检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1年10月三年间收治的49例乳腺癌患者,在对患者开展乳腺癌手术治疗时,术中先进行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病理活检,若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则进一步开展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若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则进一步实施连续切片检查。
最终对冰冻切片检查前哨淋巴结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本组49例乳腺癌患者均顺利检出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00.0%,本组49例乳腺癌患者共计取出553枚淋巴结,其中前哨淋巴结共计取出141枚。
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前哨淋巴结有11例为阳性,另外38例为阴性,有3例首次前哨淋巴结阴性再次检测后诊断为阳性,也即是假阴性。
术中冰冻切片前哨淋巴结阳性率22.45%(11/49),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前哨淋巴结阳性率22.45%(11/49),术中冰冻切片对前哨淋巴结癌转移诊断的特异度为100.0%、灵敏度为100.0%。
术后38例阴性者经连续切片检查显示有6例出现程度较轻的前哨淋巴结转移,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34.69%(17/49)。
手术中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检测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4.71%(11/17)、特异度为100.00%(32/32)。
结论:前哨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活检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能有效减少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假阴性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并具有经济实惠、操作简单、特异度高等特点。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活检;乳腺癌手术治疗;临床价值临床对前哨淋巴结的定义是首先接受原发肿瘤淋巴回流的淋巴结,前哨淋巴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整个区域淋巴结的状态。
临床在开展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时候往往采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虽然能够高效的治疗疾病,病情得到控制,但是术后发生功能障碍、上肢水肿、疼痛的风险较高[1]。
淋巴活检报告
医院名称:XXX医院
病人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岁
门诊/住院号:XXXXXX
检验科室:XXX科
检查方法:淋巴活检
检查结果
经淋巴活检检查,病人淋巴组织存在以下异常表现:
1.淋巴组织结构紊乱,存在大量肿瘤细胞浸润,提示该病人可
能为淋巴瘤。
2.淋巴组织细胞增生,提示该病人可能为淋巴肉瘤。
3.淋巴组织出现明显的坏死或溶解的现象,提示该病人可能为
淋巴结核。
4.淋巴组织出现炎性反应,提示该病人可能存在感染性淋巴结炎。
5.淋巴组织正常,未见异常表现。
综上所述,病人淋巴活检结果提示可能存在淋巴瘤、淋巴肉瘤、淋巴结核或感染性淋巴结炎。
医院建议病人进一步接受相关检查
和治疗,以确定确切的病因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检验医师: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淋巴瘤病理报告淋巴瘤病理报告病理号:XXX姓名:XXX性别:男年龄:45岁病理诊断:左颈淋巴结活检标本:非何杰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报告:该标本呈灰白色,质地中等,直径1.5cm。
切面呈灰白色,质地均匀。
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密集,排列紧密。
肿瘤细胞大小不一,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分裂象明显。
胞质量较大,胞质浅染。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凡纳滨受体(CD20)、B细胞同源体(CD79a)和转录因子PAX-5。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胞浆呈阳性,肿瘤细胞表达粘蛋白类(MALDI-TOF)。
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讨论: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组织中。
根据细胞来源的不同,淋巴瘤可分为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占淋巴瘤的大部分。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肿瘤,常见于中年和老年人。
临床上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质地增硬、无痛,可累及多个淋巴结区域。
淋巴瘤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诊断,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用于鉴别诊断。
治疗方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常采用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替加环素等。
对于年轻患者,可考虑进行骨髓移植。
预后方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较差,但对于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的患者,预后有所改善。
总结:该病理报告显示左颈淋巴结活检标本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B细胞淋巴瘤占多数。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质地增硬。
治疗方面采用化疗联合放疗,预后相对较差。
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病理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袁士成1刘文科2张建筑1周文泉1温祥1(1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3)(2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建院,广东惠州516000)【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病理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16G或18G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对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颈部淋巴结组织肿大患者进行病理穿刺活检,比较超声穿刺与术后病理的诊断情况。
结果本组78例患者的穿刺取材满意度为97.4%,16G穿刺针和18G穿刺针活检者的取材满意度分别为98.1%和96.2%;超声穿刺确诊率的96.2%,与术后病理结果(10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病理穿刺活检操作简便、取材满意度及检测确诊率高,可作为颈部淋巴结病变诊断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肿大诊断穿刺活检超声DOI:10.19435/j.1672-1721.2018.10.064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发病原因较多,部分良恶性病变的临床表现相同,给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一定困扰[1]。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提高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率,但在鉴别良、恶性病变方面存在欠缺。
以往采用手术切除活检方法进行诊断,容易留下瘢痕,且具体操作存在较多局限[2]。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成为病理诊断的微创方法,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2016年1月—12月,我院在超声引导下对78例颈部淋巴结组织肿大患者进行病理穿刺活检,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行颈部淋巴结病理穿刺活检的患者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20岁~80岁,平均年龄(35.8±7.2)岁;病程3个月~1年,平均(0.9±0.4)年。
根据颈部淋巴结肿大程度,有52例选择16G穿刺针进行穿刺活检,有26例选择18G穿刺针进行穿刺活检。
皮肤淋巴检验报告引言皮肤淋巴检验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皮肤淋巴系统的功能和状况。
它通过观察皮肤上的淋巴结、淋巴管和淋巴细胞,可以提供关于淋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的重要信息。
本报告旨在介绍皮肤淋巴检验的基本原理、检测方法以及结果的解读。
方法皮肤淋巴检验通常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分析。
以下是具体的检验步骤:1.准备样本:首先需要准备一个皮肤淋巴的标本。
这可以通过切除皮肤组织或者采集淋巴液样本来获得。
2.固定和染色:标本被固定在玻璃片上,并且被染色。
染色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细胞和组织的对比度,便于观察。
3.显微镜观察:将标本放入显微镜下,使用不同倍数的镜头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细胞数量、形态和排列方式等特征,评估淋巴系统的状态。
4.数据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细胞和组织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比较不同细胞类型的比例和数量,判断淋巴系统是否正常。
结果解读根据皮肤淋巴检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1.淋巴结状态:淋巴结是淋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过滤淋巴液中的有害物质和保护机体的功能。
通过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细胞排列方式等特征,可以评估淋巴结的功能是否正常。
2.淋巴细胞分布:淋巴细胞是淋巴系统中的主要细胞类型,它们具有免疫功能。
通过观察淋巴细胞在皮肤中的分布情况,可以评估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应该均匀分布在皮肤中。
3.淋巴细胞数量和比例: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在皮肤中的数量和比例也是评估淋巴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比如,淋巴细胞的数量过多可能意味着免疫系统处于亢奋状态,而淋巴细胞比例的改变则可能暗示某些疾病的存在。
结论皮肤淋巴检验是一种无创、简单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关于淋巴系统功能和状况的重要信息。
通过观察淋巴结、淋巴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以及分析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可以评估免疫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检验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结果应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来综合评估。
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
病理学检查结果:
病变组织:淋巴结组织
病变类型:淋巴结转移癌
病变组织病理分级:Grade III
病变所侵及的组织:未侵及淋巴结周围的脂肪组织及血管组织活检部位:颈部淋巴结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查号:xxxxx
医师签名:xxxx
备注:
淋巴结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之一,常被许多疾病侵犯。
此次活检发现,该淋巴结为淋巴结转移癌,是一种以恶性肿瘤为特征的淋巴系统病。
病理分级为Grade III,属于较为严重的恶性病变。
需要进一步注重身体健康,积极治疗,尽快产生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