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招生《海洋生态学》考试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65.09 KB
- 文档页数:2
海洋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根据2006级海洋科学专业(海洋生物)培养计划和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海洋生态学实验是海洋科学专业的必修课,是从事海洋生态学及海洋生物学相关职业的基本能力的重要专业实验课。
海洋生态学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训练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掌握沿海常见浮游生物种类及生物量的估算,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海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等。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1.掌握浮游动植物的分类特征和种类鉴定方法,能正确地描述其形态学特征和结构特征。
2.掌握显微镜操作方法和技术,包括镜检、描述和生物绘图等技术。
掌握解剖镜操作方法和技术,包括解剖、镜检和生物绘图等技术。
3.掌握分光光度计操作技术,学会用叶绿素a法估算海域的初级生产力。
4.掌握索氏抽提技术,学会安装和使用索氏抽提器,并能熟练使用它抽提海洋微藻中的总脂肪。
5.掌握实验室内孵化和培养小型海洋动植物的能力,并能通过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培养及孵化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6.实验八为现场综合调查与观察实验,通过现场综合观察,了解潮间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特征,培养学生认识自然分析自然的能力。
7.海洋生态学实验为综合性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实验一天津海域常见浮游植物及生物量估算1.实验的基本内容(1)在显微镜下认识观察渤海湾天津海域常见浮游植物种类(2)熟悉掌握其形态学特征(3)掌握浮游植物的分类方法2.实验的基本要求(1)绘出生物图谱(2)估算海域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3.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和耗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胶头滴管、浮游植物样品等。
实验二天津海域常见浮游动物及生物量估算1.实验的基本内容(1)在解剖镜下认识观察渤海湾天津海域常见浮游动物种类(2)熟悉掌握其形态学特征(3)掌握浮游动物的分类方法2.实验的基本要求(1)绘出生物图谱(2)估算海域中浮游动物的生物量3.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和耗材解剖镜、解剖针、培养皿、镊子等。
天津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招生《自命题农学学科基础》考试大纲自命题农学学科基础复习大纲:1.生物化学复习提纲:①蛋白质、核酸的组成、各级结构、重要性质和功能;酶的特性、组成、酶促反应动力学、酶活力的概念与计算;辅酶与维生素的关系;生物氧化的主要方式,典型的呼吸链。
②糖代谢途径(EMP、TCA、HMP、糖异生过程、生理意义、能量代谢、相互关系及应用;甘油三脂的分解代谢(水解、甘油代谢、脂肪酸β-氧化和脂肪酸全合成途径过程、生理意义、能量代谢;氨基酸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核苷酸生物合成主要原料和合成途径特点。
③遗传物质传递的中心法则,蛋白质和核酸生物合成(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方式、过程要点和特点、参与合成的主要酶和因子的种类及作用。
④代谢的酶活调节---激活与反馈抑制(包括分支代谢的几种调节方式、酶量调节(包括酶调节合成的诱导与阻遏。
2植物生理学复习提纲①植物细胞生理:了解高等植物细胞的特点与主要结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第二信使②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细胞水势的组成、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与气孔蒸腾,根系吸水的方式③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理解营养离子跨膜运输的机理、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过程、特点以及根外营养的意义;营养物质在体内的运输方式;④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叶绿体的结构、光合色素的种类;光合作用过程以及能量吸收转变的情况;光合磷酸化过程;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熟悉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循环等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呼吸链的概念、组成、电子传递多条途径和末端氧化系统的多样性;了解氧化磷酸化、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代谢和呼吸代谢的调控;掌握测定呼吸速率的基本方法;种子、果实、块根、块茎等器官的呼吸特点和这些器官贮藏保鲜的关系⑤同化物的运输分配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两种运输系统即短距离运输系统和长距离运输系统;了解韧皮部运输的机理、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方式、运输的物质种类和方向;⑥植物的衰老与抗逆生理种子中贮藏物质的积累过程;熟悉果实的生长模式、果实成熟时的变化;熟悉植物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和引起衰老的原因、影响衰老的因素;逆境蛋白概念、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变化与代谢特点;了解渗透调节与抗逆性的关系、膜保护物质与自由基的平衡;了解低温和高温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抗寒和耐热的机理与途径;了解病虫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的抗病性和抗虫性。
2017年天津科技大学考研参考书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出版社版次作者261日语二外《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中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262德语二外《大学德语》(修订版第一册、第二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第二版张书良、赵仲263法语二外《新大学法语》(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二册(2003年6月出版);第三册(2004年4月出版)李志清主编361数学《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四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参考全国计算机统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大纲。
602分子生物学《现代分子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朱玉贤《分子生物学》南开大学出版社陈启民等《生物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核酸与蛋白质部分魏述众等603药物化学《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郑虎606化学海洋学《化学海洋学》《海洋化学》厦门大学出版社国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2004年10月郭锦宝张正斌608普通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王希成《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庾609专业理论《艺术设计概论》湖北美2002年第一版李砚祖术出版社《外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第二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王宏建《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王受之《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610英语语言基础《高级英语》(一、二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6月修订版张汉熙、王立礼711药物化学专业基础综合《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郑虎《有机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倪沛洲《生物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一版魏述众712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基础综合《微生物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一版路福平《生物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一版魏述众《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郑虎《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周德庆713食品营养与卫生专业综合《生物化学》中国轻工出版社第一版金凤燮《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沈同王镜岩《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或第五版武汉大学主编《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徐寿昌《微生物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1版路福平《食品化学》科学出版社谢笔钧801有机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徐寿昌802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天津大学出版社第一版肖衍繁李文斌803化工原理(含实验技《化工原理》天津大上下册(新版)姚玉英等术)学出版社804微生物学(三选一)《微生物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一版路福平《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沈萍《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周德庆805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中国轻工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一版魏述众金凤變《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一版于自然,黄熙泰806植物纤维化学植物纤维素化学轻工业出版社第三版杨淑蕙807无机化学《普通无机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版严宣申王长富808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物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金日光等809高分子材料《塑料材料》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1版许建南等810制革化学与工艺《制革化学与工艺学》轻工业出版社第一版成都科技大学、西北轻工业学院811环境工程学《环境工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四次印刷蒋展鹏812海洋生态学《海洋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沈国英施并章814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杨可桢程光蕴主编815材料力学(两选一)《材料力学(Ι)》高等教育出版第4版刘鸿文社《工程力学-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北京科技大学816热工基础《热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2版蒋汉文817工程流体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赵孝保,周欣818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康华光《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阎石819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第四版胡寿松820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彭虎821传感及检测技术《传感器》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三版强锡富《测控电路》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版张国雄822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四版费业泰823印刷色彩学《印刷色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刘武辉等824包装材料学《包装材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王建清825管理科学综合《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各版均可徐国华等《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各版均可钱颂迪主编826管理学《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各版均可徐国华等827计算机程序设计《C 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各版均可谭浩强828专业设计服装设计《时装结构设计原理与实例精解》《服饰形象设计原理与实例精解》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年11月2000年4月齐德金工业产品设计(含玩具设计)《产品创新设计与思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张琲《玩具与创新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张琲、王洪阁《工业产品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7月吴翔《公共设施与环境中国建2005年10月安秀艺术设计》筑工业出版社《玩具设计师》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马泽生、孙莉等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美]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视觉传达设计《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王受之著《艺术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李砚祖829艺术理论与专业设计《产品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一版张展、王虹《产品设计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一版李亦文《产品系统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3月吴翔《工业设计应用人类工程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2月周美玉830专业综合《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戴炜栋、何兆熊《新编英国文学选读》(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二版罗经国《美国文学作品选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汪冷《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冯庆华831自命题农学学科基础(含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以上为建议参考书,可《生物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魏述众根据考试要求选择相近参考书《生物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金凤燮。
006 海洋生命学院初试考试大纲338 生物化学一、考试性质《生物化学》是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需要学习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的基础。
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生物化学素养即对生化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二、考察目标1、要求学生在分子水平上掌握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糖、脂等)的组成、结构、性质、功能等内容。
2、要求学生掌握这类物质在体内的合成、降解、相互转化及调控等的代谢规律程度,及对这些代谢活动与各种重要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
3、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研究方法,学会综合运用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考试形式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结构:选择30%左右,名词解释15%左右,填空15%左右,判断15%左右,问答25%左右。
四、考试内容1、蛋白质化学:氨基酸、蛋白质的共价结构、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氨基酸及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2、酶化学:酶通论、酶促反应动力学、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维生素和辅酶3、核酸化学:重要核苷酸的结构和性质、核酸的一级、二级和高级结构及特征、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常见研究方法和原理4、代谢总论:基本概念、代谢的特点、新陈代谢研究方法5、糖类及糖代谢:糖类化学、糖酵解作用、柠檬酸循环、生物氧化、糖的其他代谢途径6、脂类与脂代谢:脂类化学、脂肪酸的分解代谢、脂类的生物合成7、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蛋白质的降解过程;氨基酸的脱氨基途径、尿素循环。
8、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核酸降解过程;嘌呤碱和嘧啶碱基降解过程;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合成与调节。
9、DNA的复制和修复:DNA的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的起点和方式、DNA的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质、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10、RNA的生物合成和加工:DNA指导下RNA合成、RNA的转录后加工、RNA指导下的RNA和DNA的合成11、蛋白质合成及转运:蛋白质合成的分子基础、蛋白质合成过程、蛋白质合成后修饰、加工和转运12、细胞代谢及基因表达调控:物质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物质代谢的特点、代谢调节。
《海洋生态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30242180适用专业:地理科学学时:48 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1.课程性质: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海洋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海洋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技术和方法,熟悉海洋生态学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2.教学目的:了解海洋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最新前沿领域和国内外的重要研究项目,具有应用海洋生态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第一章概论(3课时)掌握生态学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理解全球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了解海洋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动态。
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态学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第二节全球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第三节海洋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动态2.教学重点:生态学学科分类和研究意义3.教学难点:全球变化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的响应与反馈第二章生态系统概述(3课时)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生态系统的形成、进化和Gaia假说1.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形成、进化和Gaia假说2.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结构和功能3.教学难点:地球自我调节理论—Gaia假说第三章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3课时)1.掌握:海洋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1.教学内容:第一节海洋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第二节海洋生物的生态类群2.教学重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基本概念、海洋生物的三大生态类群3.教学难点:海洋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能流、物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四章海洋非生物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3课时)1.掌握海洋环境中光、温度、盐度、海流等主要生态因子的分布特征和生态作用1.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第二节海洋环境中光、温度、盐度、海流等主要生态因子的分布特征和生态作用2.教学重点:环境和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一般规律3.教学难点: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第五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3课时)掌握种群的概念和基本参数,理解种群的数量变动和生态对策1.教学内容: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和基本参数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动和生态对策2.教学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3.教学难点:繁殖策略的概念、r-对策和k-对策的概念及其生态特征,第六章海洋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3课时)掌握海洋生物群落种间食物关系,了解生态位理论1.教学内容:第一节海洋生物群落种间食物关系第二节生态位理论第三节共生关系2.教学重点:种间竞争的概念3.教学难点:高斯假说,理解高斯假说的两个例外。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生态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海洋生态学》考试是为招收海洋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海洋生态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海洋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海洋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技术和方法,熟悉海洋生态学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海洋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最新前沿领域和国内外的重要研究项目,具有应用海洋生态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点概论考试内容1.生态学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2.全球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3.海洋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动态考试要点1.了解生态学学科分类和研究意义2.了解全球变化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的响应与反馈3.熟悉并掌握当前海洋生态学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主要科学问题、重大研究计划等。
(一)生态系统概述考试内容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生态系统的形成、进化和Gaia假说考试要点1.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结构和功能2.了解地球自我调节理论—Gaia假说。
3.掌握生态系统中能流和物流的基本过程(二)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考试内容1.海洋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2.海洋生物的生态类群考试要点1.掌握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基本概念,例如:环境梯度(environment gradient),浮游生物(plankton)等等2.掌握海洋生物的三大生态类群3.掌握海洋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能流、物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海洋非生物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考试内容1.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2.海洋环境中光、温度、盐度、海流等主要生态因子的分布特征和生态作用考试要点1.掌握环境和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2.掌握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3.了解海洋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4.了解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考试内容1.种群的概念和基本参数2.种群的数量变动和生态对策考试要点1.掌握种群的概念及其涵义,例如:种群(population),集群现象(schooling),斑块分布(patchiess),种群调节(regulation of population)等等2.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3.了解种群数量变动的类型、原因及种群调节假说4.理解生活史的概念、繁殖与生殖的区别及繁殖的生态学意义5.掌握繁殖策略的概念、r-对策和k-对策的概念及其生态特征,了解目前提出的生态对策类型(五)海洋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考试内容1.海洋生物群落种间食物关系2.生态位理论3.共生关系考试要点1.掌握种间竞争的概念2.掌握高斯假说,理解高斯假说的两个例外。
海洋生态学教学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海洋生态学是生态学和海洋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强、研究与应用广、学科渗透大的前沿学科,在海洋人才培养中起具有重要作用。
其与海洋生物学、海水化学、海洋学、生理学、行为学和数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本课程对高年级海洋经济学专业学生开设,课程包括以生态系统生态学为中心,从海洋环境、海洋生物类群、种群、种间关系、群落以及海洋初级生产力、能量流动和生物地化循环等方面系统阐述海洋生态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并介绍了海洋生物资源管理、海洋污染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海洋生态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与生物的影响,能利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海洋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有关生态问题,并树立海洋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海洋生态的观念。
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高年级经济类专业学生通过海洋生态学来探讨和理解由实际问题所驱动的生态学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的发展途径。
课程内容的选取基于学生“掌握了高中生物学和大学海洋学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模块:生态学基础知识、海洋生态学总论、海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海洋面临的威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这四方面相互关联,能够涵括海洋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体现海洋生态学的基本特征。
生态学基础知识是生态学最经典和最基础的内容,课程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生物圈的形成与进化与Gaia假说以及生态系统服务。
海洋生态学总论是海洋生态学最经典和最基础的内容。
本模块以海洋生态系统学为中心,课程包括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海洋主要生态因子及其对生物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与动态以及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种间关系和生态演替、海洋初级生产力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及次级生产力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与生物地化循环。
海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是,主要内容是分别介绍浅海和深海各种生态系统类型的环境、生物组成特征以及相关的生态过程。
天津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招生《农业知识综合》考试大纲(一)食品卫生学1、食品的生物污染1.1食品的细菌污染食品细菌污染的途径食品细菌污染的种类食品细菌污染的危害食品细菌污染的检验和标准食品细菌污染的预防1.2食品的真菌污染食品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特点食品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状况和危害、黄曲霉毒素的性质及控制措施食品的其他真菌毒素污染:赭曲霉素、杂色曲霉毒素、伏马菌素、T2毒素、单端孢霉烯族类化合物、展青霉素、桔青霉素易污染的食品和控制措施1.3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发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卫生学意义及控制措施1.4食品的病毒污染食品中甲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疯牛病病毒污染的途径与控制措施1.5食品的寄生虫污染寄生虫的概念、危害方式以及绦虫(含幼虫)、蛔虫的感染途径、危害、预防措施2、食品的化学污染2.1食品农药残留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影响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2.2食品的重金属污染生物放大的概念和意义、食品中铅、砷、汞、镉污染的途径、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2.3食品的多环芳烃污染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2.4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污染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2.5食品中二噁英的污染食品中二噁英的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2.6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存在的问题及控制2.7食品包装材料的污染食品包装材料的污染、影响因素、预防控制措施3、食品安全性评价3.1基本概念毒性、剂量、剂量-反应关系、半数致死量、阈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ADI等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概念3.2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及判断标准4、食物中毒4.1食物中毒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类型4.2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变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原因食品、发生季节、预防措施4.3真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毒蕈、霉变甘蔗、霉变甘薯、赤霉病麦等真菌毒素中毒发生的季节、原因和预防措施4.4天然植物食物中毒四季豆、发芽马铃薯、毒蕈、鲜黄花菜、豆浆中毒的中毒物质、危害及其预防措施4.5天然动物食物中毒(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1概念1.1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概念1.2食源性疾病、污染物和食品安全危害分类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食品安全危害:生物危害、化学危害和物理危害。
天津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招生《海洋生态学》考试大纲复习大纲:
了解海洋生态学的概念和特点、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熟练掌握温度、光等的生态作用,掌握底质、海流、潮汐等与海洋生物的关系。
掌握种群的结构与数量变动、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和种群调节、种间关系,掌握海洋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类型,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途径及生态效率、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次级生产力。
重点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熟练掌握海洋新生产力的概念、研究方法等。
熟练掌握海洋生态系统中碳、氮、磷等物质的循环及转化过程。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发展与生态平衡、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意义。
了解水产农牧化、大海洋生态系统等海洋渔业资源的管理科学,掌握海洋污染、环境容量、赤潮等定义,了解海洋污染的分类、特点。
要求掌握:
围绕海洋生态系统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概论:全球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动态;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4)海洋非生物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
5)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
6)海洋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7)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生态演替;
8)海洋初级生产力;
9)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及其次级生产力;
10)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与生物地化循环;
11)海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12)海洋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
13)海洋污染和赤潮;
14)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推荐书目:
《海洋生态学》沈国英等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文章来源:文彦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