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外部性与产品垄断定价策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4.32 KB
- 文档页数:5
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企业多产品定价策略分析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厂商也在不断的扩大自己生产范围和产品种类。
厂商已经慢慢的从过去单产品生产,过渡到了多产品的生产。
面对多产品生产的环境,产品之间已经不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在生产上或需求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多产品厂商不应再沿用单产品的定价策略,而应进行多产品定价策略的思考。
另外,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的行业中,随着消费者对同种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增多,消费者获得的额外效用会随之增加。
而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会比较自己获得的效用和价格而进行购买决策。
网络外部性也就成为了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的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生产网络外部性产品的厂商来说,必须充分考虑到网络外部性对产品定价的影响。
本文基于网络外部性这一特征,站在厂商的角度,对垄断企业和寡头垄断企业多产品的定价策略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文对垄断企业和寡头垄断企业多产品单期销售,多产品多期销售等情形,分别分析了其价格竞争策略。
在每种情形下,本文均引入了各期独立定价策略作以对比分析,以便能突出多期联合定价的策略的特点。
本文建立完全信息静态和动态的模型,并运用逆向求解方法得出结果,再对结果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得出相应的定价策略。
本文共分五个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介绍网络外部性的相关理论和网络型企业现行定价策略简介。
第三章研究了具有网络外部特征的垄断企业单产品价格竞争策略。
本部分将对具有网络外部特征的垄断企业单产品价格竞争分为单周期和多周期两种情形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完全信息博弈模型,探讨企业在单产品单周期、单产品多周期不同情形下的价格竞争策略。
第四章:具有网络外部特征的寡头垄断企业多产品价格竞争策略的研究。
本部分将对具有网络外部特征的寡头垄断企业多产品价格竞分为单周期和多周期两种情形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完全信息博弈模型,探讨企业在单产品单周期、单产品多周期不同情形下的价格竞争策略。
网络环境下的定价策略研究共3篇网络环境下的定价策略研究1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身业务逐渐转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不同于传统实体店铺的零售模式,互联网平台的销售方式更加灵活,不仅仅依赖于实物的展示和销售,更加强调数字化、平台化、社交化等特性,拥有了更加强大的销售渠道和更加庞大的客户群体。
然而,在网络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定价难题与线下实体店有所不同。
本文将会分析市场环境下的定价策略研究。
一、互联网市场的特点和难点互联网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在互联网市场,消费主体多选择在移动端进行消费活动。
移动便携性高、便于随时随地安排时间,用户随时可以观察商品价格波动以及相关信息,使消费者有充分的设想,荟萃各种优惠活动,更容易发掘新产品、新商户,在信息的富裕中更容易完成成交。
但这种在虚拟社交平台上买卖的行为增加了商户竞争激烈的难度,因此企业面临着更加强大的市场压力,并面对更加复杂的定价难题。
二、利润分析的重要性在互联网平台中,产品的价格对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商家的利润和市场的竞争力都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因此,市场经营者需要进行定价策略的分析,以确保能够在市场中有更优的定价,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利润分析是定价策略的首要分析对象之一。
市场经营者在定价的同时需要深入了解市场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制造成本、竞争程度等因素进行全方位地考虑,制定更加合理的价格定位方案。
三、顾客价值的评估和定价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消费行为和企业的定价策略密切相关。
因此,消费者价值的评估也是定价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企业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购买力、消费心理和行为特点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消费者的基础价值以及消费者愿意为商品付出的最高价值。
企业在制定定价时要注意不降低商品的质量和信誉,同时确定合理的价格范围,使得销售价格与制造成本之间达到一个平衡,从而实现合理的利润水平。
垄断企业网络外部性产品定价策略的博弈分析摘要:垄断企业网络外部性产品定价策略的博弈分析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一个两期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设定,本文对生产和销售网络外部性产品的垄断企业采取先低后高定价策略的内在机理和福利效果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垄断企业;网络外部性;定价策略一、引言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消费者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司空见惯。
而且,这种相互影响往往还表现出所谓的“消费正外部性”,即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效用评价随着购买和使用该产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关于消费正外部性,它最早是由Jeffrey Rohlfs于1974年在对电信服务的研究中提出来的。
但是,在后来的研究中,许多经济学家如Michael Katz、Carl Shapiro、Nicholas Economides等则将消费正外部性概括为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ies)。
目前,学术界主要是从网络外部性的产生机理对其进行了分类。
具体而言,它被区分为两大类: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Michael. Katz和Carl .Shapiro,1985;Nicholas Economides,1996)。
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通讯网络模式”(Communication paradigm)相对应,是指由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系而产生的正外部性,其典型例子有传真机、电脑软件、E-mail、数据库、手机等产品的购买和使用。
显而易见,一个消费者从购买和使用一部手机中所得到的效用和拥有手机的消费者的人数成正比。
可以设想,若全世界只有某一个人持有一部手机,那么他从该手机所得到的效用将近似为零。
间接网络外部性与“硬件—软件模式”(Hardware-software paradigm)相对应,是指随着购买和使用某产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其互补产品的种类增多、供给量增加、价格降低等对该产品消费者产生的正外部性。
论文关键词:防降价均衡网络外部性用户规模论文摘要:防降价均衡模型放宽了Bertrand模型关于竞争对手不改变定价行动的假设.且更强调厂商在制定产品价格时对对手可能采取行动的反应,网络外部性存在的条件下厂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可以用防降价模型来解释。
本文通过引进初始网络规模这一重要参数对防降价均衡模型进行修改,研究了网络外部性条件下寡头垄断企业的定价与初始网络规模、消费者偏好以及厌恶成本之闽的关系,并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产量竞争和价格竞争是寡头垄断企业的主要竞争方式,但随着产品差别化程度的不断降低,竞争又主要体现在价格竞争方面.Bertrand模型针对产品价格竞争做了研究.但在存在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上.Nash—Bertrand均衡却不存在寡头企业的定价策略与网络外部性之问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在存在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上.寡头企业的定价与用户规模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应用防降价均衡模型对网络外部性下寡头企业的定价策略进行分析.试图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一、网络外部性、兼容与厌恶成本所谓网络外部性是指?肖费者消费一种产品的效用与其他消费者消费该产品的数量存在直接相关关系.如果该消费者的效用随消费同种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那么可称此种外部性为网络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分为正网络外部性和负网络外部性.本文仪研究正网络外部性下产品的定价) 公认的最早研究网络外部性的学者是 Rohlfs.他认为通信产品存在明显的消费外部性.进而可以引发正反馈效应.从而导致“赢者通吃”或“一者独大”的均衡结果 Katz和Shapiro(1985)正式将这种效应称为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自此.经济学者对网络外部性下的技术\产品竞争、兼容决策、锁定等经济问题开始了广泛研究。
网络外部性下的兼容产品与普通产品存在三个明显的区别。
第一,与消费普通产品不同.网络外部性下消费者使用产品获得的效用不仅取决于产品自身的价值.还受到其他消费者消费相似兼容产品数量的影响:第二.网络外部性下产品的差别不仅在于产品本身的性质受到消费者规模的影响.而且后者已经成为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之间差别的主要表现:第三.网络外部性下的兼容产品的价值不仅受到消费该产品数量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兼容产品的影响。
网络外部性条件下电子商务平台双边定价策略(一)摘要]文章分析了电子商务平台中的双边网络外部性,分析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双边客户召集阶段的不同定价策略,给出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稳定发展阶段的最优定价水平和最优网络规模,并据此得出了一些推论。
关键词]网络外部性;平台;定价平台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经济学概念,最早由它是一种现实或虚拟空间,这种空间以导致或促成双方或多方客户之间的交易为目的。
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不仅包括阿里巴巴、eBay这样的电子商务交易网站,还包括基于互联网的各种网络社区、电子留言系统、即时通讯系统、广告链系统等。
在当前的电子商务实践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作为一种促成双方或多方交易的产业组织形式,是由一方或多方提供技术和服务,按照一定的规则,形成导致和促成电子商务交易的现实和虚拟空间的总称。
当前,面对同一细分市场,往往存在着多个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他们之间存在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例如,面向中国大陆地区用户的CtoC电子商务网站,就有易趣、淘宝、拍拍等参与竞争,而51nb这样基于虚拟社区,更加深入细分市场的电子商务网站,既是上述网站的竞争者,又是某种程度上的合作者。
在这些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竞争和合作中,核心问题是平台的价值。
网络外部性理论是评价网络价值的有效方法。
网络外部性借用了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概念,将网络价值的评价从物理网络扩展到虚拟网络,它是指由消费或者使用活动产生的一种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是用户在消费或使用产品中得到的好处,而这个好处并不是由产品本身价值提供的,而是由于别的用户消费或使用同一产品而产生的。
即网络外部性是随着使用同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的变化,每个用户从消费或使用此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的变化。
基于网络外部性理论,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研究不仅包括平台的提供者,也包括通过平台集成的买方和卖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网络外部性条件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双边客户召集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
网络外部性在电信价格管制中的研究电信行业是传统的网络行业,网络的基本特征决定了电信服务具有很强的网络外部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信服务中网络外部性的概念,我们先对电信服务需求进行界定。
以电话为例,电信企业提供两种服务:首先电话公司提供连接服务,将用户连接到交换机上,使用户能够收到和接听呼叫;其次,连接完成后,电话公司通过一定的打包定价方式向用户销售呼叫服务。
网络外部性主要存在于第一阶段,即用户连接到电话网络的过程中。
网络外部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
电信服务中由于网络规模的扩大而使需求增加的正外部效应,即一个网络用户的需求量或者从消费中得到的收益是以网络的用户数为基础的。
就算资费水平不变,网络用户的增加也会引起电信服务需求的增加。
一网络外部性对于电信服务造成的价格扭曲外部性的本质在于社会净产值与私人净产值的不一致,反映在供给曲线、成本曲线上,也就是社会收益和私人收益,或者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成本的偏离。
两条曲线的不一致性,致使均衡位置发生分离。
外部性的意义在于,如果经济体中存在外部性,市场自发达到的均衡就不是帕累托最优,存在着改进的可能。
根据庇古的理论,在外部性存在的情况下,要使交易双方的福利最大化,必须满足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私人成本,要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则必须满足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
外部性的存在使得边际私人收益不等于边际社会成本,或者边际私人成本不等于边际社会收益。
因此,为了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就需要将外部性内部化。
在电信服务中,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存在,用户从网络中获得了额外的外部性价值,而这部分价值如果没有在资费体系中体现出来,则会导致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边际私人成本大于边际社会成本。
图一描述了市场均衡下的网络外部性效果。
由于正的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用网络的私人最佳使用人数小于社会最佳使用人数,因此为了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价格应该比相关的边际成本低。
而传统的定价方法只考虑电信企业的私人成本,没有考虑网络外部性对电信消费的价格影响。
电子商务中的网络外部性与市场竞争研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子商务已成为商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所带来的网络外部性对市场竞争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电子商务中网络外部性的概念、类型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并分析当前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一些典型案例。
一、网络外部性的概念与类型网络外部性是指网络中用户增加或减少对其他用户产生的影响。
其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传递和网络互动的方式,使得每个用户可以从其他用户中获益。
在电子商务中,网络外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正面网络外部性,也称为用户规模经济。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电子商务平台上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将更具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用户。
这种正反馈循环可以带来更多的用户参与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其次是负面网络外部性,也称为拥堵效应。
当网络使用的用户数量超过其容量上限时,网络速度和性能将受到限制,造成用户体验下降。
这种负面外部性可能导致用户流失和市场份额的减少。
最后是跨平台网络外部性,即在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的互动效应。
当用户在一个平台上购买了商品或服务后,他们可能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将其分享给其他人,从而影响其他平台的用户选择和市场竞争。
二、网络外部性对市场竞争的影响网络外部性对电子商务市场竞争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外部性可以加剧市场垄断。
当一个电子商务平台获得了大量用户和市场份额时,其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强,而其他竞争对手则难以与之竞争。
这种情况下,市场垄断可能形成,给用户带来较少的选择空间。
其次,网络外部性也可以促进市场竞争。
当用户数量相对均衡分布在多个平台上时,平台之间会为了吸引更多用户而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从而促进了市场竞争的发展。
此外,网络外部性还可能引发新的市场竞争策略。
为了增加用户数量和扩大市场份额,电子商务平台可能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降低价格、加大广告投入等。
这些竞争策略不仅直接影响了平台之间的竞争格局,还改变了整个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