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看一看(二)》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26 KB
- 文档页数:4
看一看(二)。
(教材第15~16页)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实物,感受两个物体或一组物体的位置关系,能从某个角度观察的结果,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3.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直观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课件、牙膏盒、杯子。
师: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生:三个面。
师: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结果一样吗?生: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
师:在以前观察物体获得的经验的基础上,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之前获得的经验,为学习新课作好铺垫。
】师:下面的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情境图一)学生可能会说:•第一幅图应该是淘气看到的,因为从淘气所坐的位置看,牙膏盒在杯子的左边,杯子在牙膏盒的右边。
•第二幅图应该是奇思看到的,因为奇思是站起来从高处往下看的,可以看到杯子口的正面。
师: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得对吗?生:杯子把牙膏盒都挡住了,应该是对的吧。
师:是这样吗?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看一看。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对于叙述正确完整、条理清楚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境会是哪幅图?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情境图二)生:可以先肯定的是,淘气看到的是笑笑的背部,这样就排除了第①幅图和第③幅图;然后我们可以假设自己就是淘气,那么从淘气的角度看笑笑的位置在桌子的右边,这样综合起来判断淘气看到的情境应该是第②幅图。
师:与同伴合作,模拟上面的情境做一做,看看你的判断对吗。
学生合作模拟情境,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看一看(二)》教案教学目标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片。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PPT展示)学生:想!老师:同学们听好指令,搭出淘气要求的形状。
首先横着放三个,然后在中间方块的上面放一个,之后把右边的方块拿去。
相互看看你搭的,搭对了吗?学生:我的搭对了。
学生:我的搭的好像不对,又好像是对的。
老师:其实你们都答对了,只是,把那个位置放得不一样,你水平放置,和桌子的边际平行。
学生:嗯,这样看着,像多了。
二、探索新知(一)操作活动——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拓展应用完成“练一练”的1~3题。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与目标《看一看(二)》是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数字0-99之间的认识和掌握。
通过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本次教学设计的目标如下: - 学生能够准确读出0-99之间的任意数字; - 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0-99之间的任意数字; -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字在加减法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数字的认读与书写; - 数字在加法中的运用; - 数字在减法中的运用。
2.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2.1 视频教学通过播放数学教学视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字的读音和书写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合作,利用同伴间的互帮互助,通过讨论、游戏等方式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2.3 教师示范教师通过黑板写数字,引导学生跟读、互动,巩固数字的读写能力,并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2.4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数字的认读与书写能力。
三、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1. 导入和激发兴趣(5分钟)•利用教具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字,让他们读出来;•教师播放数学教学视频,通过形象生动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数字认读与书写(1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写出一些数字,引导学生跟读;•学生观察数字的组成,分析规律,学习数字的书写方法。
3. 数字在加法中的运用(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加法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学生利用已学数字的知识,进行加法运算,然后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
4. 数字在减法中的运用(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减法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学生利用已学数字的知识,进行减法运算,然后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
看一看(二)(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学习目标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编写说明从观察一个物体到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并能正确判断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学生来说还是具有挑战性的,因此本课设计了两个情境:情境一主要是借助画面中的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引导学生从不同位置想象观察两个物体,探究两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情境二是从窗外远距离观察人物,再一次经历从相对位置观察的过程,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是不同的。
教科书让学生先通过想象或空间推理判断,然后实际进行观察验证,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看一看。
教科书呈现了杯子与牙膏盒的两幅直观图,让学生判断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观察、合情推理、模拟验证、有条理地思考等活动方式,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关系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主要是体会两个物体相互遮挡的关系。
教科书针对“笑笑能否看到牙膏盒”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下面呈现了两名学生对话交流的场景,目的是提示学生如何进行判断,可以想象推理或者模拟观察。
·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会是下面哪幅图?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再一次经历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及其相对位置是不同的。
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由于自己与“窗外”的淘气是面对面地观察屋内的情形,所以自己与淘气看到笑笑的哪一面以及笑笑与桌子的相对位置都恰好相反。
《看一看(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8页、29页“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实际观察中,描述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形状的显著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图上的物体,想象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具:自制课件、正方体教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一个正方体,指出它的正面、上面和右面。
二、参与活动,探究新知1、情境引入(出示课件)智慧老爷爷要带笑笑、淘气去数学王国玩一个智力大闯关的游戏。
如果能顺利闯关,可以得到数学国王颁发的王冠一顶。
2、组织活动,探究新知第一关:活动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课件)课本28页主题图。
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笑笑、淘气和机灵狗在观察一个物体。
他们分别是从什么位置进行观察的?所观察的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
淘气从物体的正面进行观察,笑笑从物体的侧面进行观察,机灵狗从上面进行观察。
他们看到分别是什么形状?自己照样子搭一个这样的物体,从笑笑、淘气、机灵狗的位置进行观察。
并和身边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小凡说:淘气看到的形状是三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笑笑看到是一个正方形。
机灵狗和淘气看到的一样。
小红说:淘气和机灵狗看到的是由三个正方形横着拼成的长方形。
连一连(教材28页)可以发现:这个物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一样。
(设计思考:让每一个学生经历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变大能力。
)第二关:活动2:搭一搭、看一看、画一画。
1、提出问题:用三个正方体还可以搭出什么形状的物体呢?提出要求:请你用3个小正方体搭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看一看所搭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看一看(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看一看(二)》教
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能辨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从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玩具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1、交流,同桌说一说。
2、全班汇报。
小明看到了车的警灯,小华在车的侧面、小亮在车的后面。
【设计意图: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二、探索新知
1、出示20页例题,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下面哪幅图?拿出
板书设计:
看一看(二)
正面侧面上面背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看一看(二)》教案教学目的:1. 经过观察实物,能区分从正面,正面,下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外形。
2.培育先生细心观察、比拟、概括和入手操作的才干,初步地提出效果处置效果的才干,培育先生的创新看法。
教学重点:1、识别复杂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外形。
2、从下面观察物体的外形。
教学预备:玩具车、实物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1、交流,同桌说一说。
2、全班汇报。
小明看到了车的警灯,小华在车的正面、小亮在车的前面。
【设计意图:惹起兴味从先生熟习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先生的积极性。
】二、探求新知1、出示20页例题,他们区分看到的是下面哪幅图?拿出玩具车,三人一组观察车的三个方向抽先生说自己从哪个方向看到了什么?思索:区分从车的下面,正面,前面观察生1:我从下面看到了警灯和车顶盖生2:我从正面看到了车门和轮胎生3:我从前面看到了车牌和尾灯2、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小汽车停止了观察,〔课件显示课本主题图〕小明小华小亮也在观察小汽车。
依据你的阅历,判别下面这些图区分是谁看到的。
3、处置效果完成例题4、经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外形能够是不一样的。
三、稳固新知1、出示图片,提问:从书包的正面面,会看到哪幅图?拿出书包观察正面做出选择,一定评价。
2、课本:练一练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效果吗?【设计意图:先生概括总结,既发扬先生的主体作用又反应了先生的学习效果。
教员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先生的思想。
】板书设计:看一看〔二〕正面正面下面反面。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看一看》优秀教案解析《看一看》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本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文字,帮助孩子们快速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那么,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呢?今天,本文将以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看一看》为例,详细解析一份优秀的数学课堂教案。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案编写的核心,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对于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看一看》来说,教学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认识数字1-100,并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2.鼓励学生发现数字规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3.帮助学生掌握减法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二、教学流程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明确的教学流程。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看一看》的教学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热身阶段:播放与本节课相关的数字游戏或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入阶段:通过教师演示,帮助学生认识数字1-100,并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3.学习阶段:通过观看图片、计算简单的减法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减法计算方法和数学知识。
4.拓展阶段: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5.总结阶段: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进行小结,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看一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形象化教学法:通过图片、图形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视的、触摸的事物,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2.操作性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和友谊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教学过程1.热身阶段:在课前准备时,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数字游戏或视频,如比大小游戏,让学生们预热,调动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看一看(二)》教案教学目的: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教学教具:
特殊长方形、房子模型、各个角度的长方形面图、电脑。
教学学具:
课桌、多个正方体、水彩笔和图画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我们到小白兔家玩,好吗?师出示课题。
二、建立模型。
1、认一认。
电脑出示房子模型,你们看前面是小白兔家,你们说出所看到的面的名称。
师贴上正面、上面和侧面。
2、看一看。
(实践活动)
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选一个位置来观察特殊长方体,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它的哪面;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
后汇报并在讲台上贴出所看到的位置。
师出示两面和三面的图
片。
)
生1:我站在前面看,只能看到长方体的前面和上面。
生2:我站在侧面看,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上面和右面。
生3:我站在这里(角儿)看,能看到长方体的前面、上面和左面。
生4:我蹲着看,只能看到长方体的后面。
生5:我拿起长方体就能看到它的下面。
……
师:你们观察得都很仔细,如果不停地换位置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生1:站在不同的地方看这张课桌,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师:太好了,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请你们再观察每个位置能看到课桌的几个面。
(学生活动)
生1:有的位置能看到一个面,有的位置能看到两个面。
生2:有的位置能看到三个面。
生3: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师用电脑出示各个角度的长方形面图。
3、师出示结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解释与应用。
我们一起看看淘气和笑笑在干什么,电脑出示书中练习题。
学生打开教科书第26和27页独立完成下面的3题。
1、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同学们在书上连线。
2、观察长方体,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О。
3、连一连,说一说。
电脑出示答案。
同桌互相检查。
以上3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操作活动。
1、拼积木游戏。
(4人小组活动)
这里是一个拼好的积木模型正面的形状,请你们用学具按照下面的要求拼一拼,看谁拼得对。
拼好后,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从上面看和从侧面看的形状。
(电脑出示答案)
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侧面看
通过逆向思维,使学生更加理解观察物体的含义。
画图可检查教学质量是否达标。
2、画房子。
师:小白兔想请大家帮忙重新粉刷房子的外墙,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师:同学们可自由上台把自己想粉刷的面画下来,可以画几个面。
画得好的,老师就放给大家看。
学生下位观察,先画完的,师选部分有创意和空间想象能力的优秀作品用实物投影仪投出来给学生看,激发其他学生的创意。
有些学生给屋顶的烟冲加了炊烟,有些学生在房子的前面画了花,有些学生在房子的后面画了瓜果…。
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看实物画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
布置作业:生活运用:画一幅《美丽的学校》。
要求画学校最美丽的两面或
三面。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两面和三面长方体的图
学生画积木和房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