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认识论1
- 格式:pdf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8
高二政治哲学认识论知识点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认识论是政治哲学模块中的一个重点内容,高二学生应该学好哪些相关知识点呢?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哲学认识论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哲学认识论知识点1.实践的特点:①客观物质性。
实践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
②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这一部分可纳入历史唯物主义。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实践的观点,包括上述1、2。
)3.真理: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与谬误:二者有原则性的界限,不能混淆。
相伴而行,犯错误是难免的;相比较而存在。
相互贯通,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通过纠正谬误、批判谬误而发展真理。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过程的特点:①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
②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上升性:认识不断发展、完善、深化。
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1、辨证否定观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高二政治哲学认识论知识点复习1实践及其特征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所构成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能动的活动,并且是同特定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2实践和认识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对象由实践的需要确定,认识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的课题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认识的工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
④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只能由实践的客观效果来检验。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另一方面,认识也影响实践。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要正确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习书本知识与在实践中成才的关系。
3现象和本质事物都有其现象和本质。
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现象是个别,本质是一般;现象是易逝的,本质是稳定的;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内在的。
现象和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和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必备条件。
认识事物的本质并不是认识运动的结束。
认识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向深度开掘,向广度扩展,不断向前推移。
上述认识论的原理和观点是相互联系的,认识论同唯物论、辩证法也是相互联系的。
5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即是改造自己的思想主要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人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高二政治相识论目标理解实践对相识起确定作用这条根本原理,并能通过列举事例说明,实践是相识的来源,是相识开展的的动力,是相识的目的,是检验相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技能目标造就学生理解问题的实力和逻辑是思维实力,特殊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实力。
情感目标结合实践是相识的来源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踊跃投身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是相识目的教学,造就好的学风,形成正确的学习看法。
教材分析本框的主题是讲解并描述实践对相识的作用。
围绕这个主题,本框共23个自然段分为六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第1段〕,引出本框主题。
其次层意思〔第2—8段〕,讲解并描述实践对相识起确定作用的第一点表现,即实践是相识的来源。
由于相识是适应实践的须要而产生的。
相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所以说实践是一切相识的源泉。
第三层意思〔第9—14段〕,讲解并描述实践对相识起确定作用的其次点表现,即实践是相识开展的根本动力。
第四层意思〔第15—18段〕,讲解并描述实践对相识起确定作用的第三点表现,即实践是相识的目的。
人类获得相识,学习学问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学问束之高阁,而是为了指导实践活动。
理解这个问题要留意区分两个“根本”。
即相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相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
第五层意思〔第19—22段〕,讲解并描述实践对相识起确定作用的第四点表现,即实践是检验相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教材通过打捞石兽的事例,说明只有社会实践才是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第六层意思〔第23段〕:本框题内容的小结。
依据以上层次要点的分析,综合出一个结论,即实践是相识的根底,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相识论的首要的和根本的观点。
教学重点实践是相识的来源和开展动力。
教学难点实践是检验相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教学方法发觉教学法,讲授法学法指导启发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结论教具学具书,黑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或教学步骤〕导入新课西红柿原产于美洲,但当地人始终疑心它有毒,取名狼桃而不敢吃。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考点1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
②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
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
②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③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决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又要受到人们已经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等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包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处理好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要按规律办事,首先要了解规律、懂得规律,还必须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具体地把握规律,这都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要按规律办事,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对规律的掌握程度。
只有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正确的发挥。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高中政治认识论
高中政治课程中的认识论主要关注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方式,以及对于知识和真理的获取问题。
以下是一些高中政治课程中可能涉及到的认识论内容:
1.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主要来源于通过感观经验所获得的观察和实验,而理性主义则强调人的理性思维和推理能力对于知识的重要性。
2. 主观与客观:探讨人类对于认识对象的主观意识和存在独立于人的客观实在之间的关系。
讨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影响。
3. 相对主义与客观真理:相对主义认为真理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普遍真理存在,而客观主义则认为存在客观的真理与价值。
4. 科学方法:介绍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假设、实验、推理等方法,以及验证和修正科学理论的过程。
5. 观念与现实的关系:讨论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是否受到个体的观念、意识形态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是否可以反过来作用于个体或社会。
6. 知识与信念的区分:介绍知识和信念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对于知识的评价标准和获取真知的要求。
7. 可能性与必然性:探讨人类对于未来的认识的局限和不确定性,以及决定论和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
这些认识论的概念和讨论将有助于学生理解人对于政治、社会和历史等领域的认识和分析过程,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形成独立、明晰和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高二政治认识论前言政治是一门关乎国家、社会与人民生活的学科,也是我们作为高中生应该学习和了解的内容之一。
政治认识论是研究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论体系的学科。
本文将从政治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高二学生对政治的认识和理解。
一、政治认识的重要性政治认识是人们对政治现象进行认识、反思和理解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政治学专业的学科,也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具有正确的政治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正确的政治认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政治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政治是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运行,都离不开政治。
正确的政治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政治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高二学生对政治的认识高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展阶段,对于政治的认识和理解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学校教育的引导下,高二学生逐渐学习到国家的政治体制、宪法和法律以及国内外的政治事件等基本知识。
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高二学生对政治的认识仍然相对浅薄。
对于政治的认识问题,高二学生常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惑与误解:1. 政治与职业有些高二学生对政治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政治只是一种职业选择,与个人无关。
实际上,政治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无论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还是作为一个从事政治工作的人,我们都无法避免与政治打交道。
因此,正确的认识是,政治是每个公民的一项义务和责任。
2. 政治与日常生活一些高二学生认为政治与日常生活无关,认为自己学习政治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实际上,政治渗透到我们的方方面面。
从我们的就业机会、社会福利、环境保护到公共安全,政治决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因此,学习政治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 政治与参与一些高二学生可能对政治持有冷漠和疏离的态度,认为自己无法参与政治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