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装点生活
- 格式:doc
- 大小:563.00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少年》同步练习卷(5)一、解答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根郑敏根从很远处伸来走过了几千年的地下通道当我想去除掉它好种上光辉的花朵我追踪着,挖掘着直到,猛抬头看见一棵美丽的大树我用带血的手指画着避邪的符号我知道我挖不了它它是我们的坟墓的母亲(1)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诗歌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
________②我想,灰惊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________③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唱歌。
________④大鹏鸟一下子就飞出了九万里。
________⑤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________3. 花丛觅诗。
(1)竹外_____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________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3)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________。
(王淇《春暮游小园》)(4)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________向日倾。
(司马光《客中初夏》)(5)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________。
(李白《与史郎中聆听黄鹤楼上吹笛》)4. 看拼音写词语。
5.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牙牙学语百折不回惹人讥笑千灾百难B.侵不安席炎黄子孙神州大地波涛起伏C.蜜罐温床魂牵梦萦可见一班比翼连翩D.苍苍茫茫巍峨俊拔水落石出狂风怒号6. 扩充词语。
7. 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8. 我会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在空中回旋地飞。
________②可怕的梦。
________③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________④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________⑤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论教养》(利哈乔夫)主备人课时审核人学生姓名班级谭月欢 1 杜伟群【学习任务】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重点)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难点)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重点)【课前预习】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恪.守()允诺.()汲.取()矫.揉造作()扭捏.()箴.言()嚼.()絮.絮叨叨()疲惫不堪.()尴.尬()大发雷霆.()涵.养()恕.我直言()自吹自擂.()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2.作者认为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哪里?3. 第⑤~⑩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层():第三部分():【助学资料】(1)作者简介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世界文学》2007年第三期。
谷羽译。
有删改。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是当代最卓越的学者,俄罗斯文化基金会主席,他的著作《善与美书简》中“书简”没有具体的收信人,而是面向所有读者。
首先是写给年轻人,学习怎么样生活,是他们所面临的课题。
《装点生活》教学案例与反思【教材分析】本课是苏少13册教材的第八课,是《花的变化》《图案之美》两课的深化,是本册学习的装饰图案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装饰图案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使用的物品,居住的环境处处都能够看到装饰或装饰图案。
它丰富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常见中的装饰图案,并尝试将图案有效应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
提高学生关注生活的兴趣和能力,富有创意的美化生活中的普通用具。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的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图案设计的基本知识、形式美法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课的学习将图案运用于立体的生活用品设计,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从平面的图案到立体的生活用品设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要从器形和纹样设计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理解生活用品的装饰、设计的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和巩固装饰图案的知识,学习运用装饰图案装点生活用品的设计方法。
2、学生尝试综合运用图案对于生活用品进行装饰美化。
关注器形与图案之间的有机组合,使其更丰富更具有审美趣味。
3、体验创作乐趣,感受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我们生活的意义。
热爱艺术,关注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生活用品设计中的装饰方法,并尝试自主设计。
难点:有创意的把装饰图案运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中,使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
【教学准备】课件、纸质杯盘、造型工具材料。
(师)纸质杯盘、剪切、印刻、上色工具等。
(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给出三组杯盘图片,请学生说一说:你比较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学生点评自己喜爱的杯盘设计,说明喜爱的理由。
教师归纳: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
你们的答案恰恰归纳了生活用品设计两大要素:器物造型的设计和器物外观的装饰纹样的设计。
在器形和外观纹饰设计上有所创新的杯盘设计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
装点生活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本册前两课内容的综合使用。
理解和理解生活中的装饰图案,是学习图案设计的重要环节。
生活中到处都存有装饰图案,在我们使用的物品上,居住的环境中处处可见,它丰富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装点生活”引导我们去发现生活中存有的美,本课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带着我们发现装饰图案在生活器物上与外观装饰上,建筑上与环境美化中的巧妙使用。
这些发现能够提升我们注重生活的兴趣,丰富我们设计应用的知识,增强我们美化生活的水平。
一、教学路径1. 欣赏——赏析装饰图案在产品、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的设计应用;感受装饰图案在丰富和美化人们的生活,增添生活情趣等方面的作用,理解人类如何通过装饰艺术表达审美意象和文化精神。
2. 学习——理解装饰艺术如何富有创意地美化身边的物品;如何使用装饰图案实行器形设计和外观美化;如何使用装饰图案实行建筑外部或内部的装饰等;学习中外不同的装饰风格;理解“实用与美观结合”的思想。
3. 创意——实行“头脑风暴”,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创意点,实行日常生活用品的美化创意。
4. 设计——使用前面所学习的装饰图案的知识、技巧,有创意地设计制作或装饰美化一件生活用品。
二、课时建议本课课时建议为一课时。
赏析在产品、建筑、环境中的装饰图案,学习装饰美化的作用、意义与方法、路径;理解不同的装饰风格;实践装饰设计的创意方法和制作技巧,体验、感受装饰艺术的美。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和理解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书籍、产品、包装,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的装饰图案;理解不同的装饰风格及其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借助常用物品的外形,富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应用其中,形成具有一定风格与主题的装饰作品。
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生活的作用与意义,实践如何借助装饰艺术去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装饰图案在产品、建筑、环境等领域的设计应用,对中外不同的装饰具风格有一定的理解。
别致的小花瓶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陶艺系列课程中的一课。
花瓶是用来盛放美丽植物的器皿。
各种造型别致的花瓶装点着居室,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反映出主人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为三个版面。
一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与对比,感受玻璃花瓶的晶莹剔透与陶艺花瓶的质朴简洁。
二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学习两种泥条成型法。
第一种由下而上整齐环绕盘筑。
第二种,借助其他物品,而泥条不规则的盘筑出花瓶的造型。
三主要展示一组学生作品。
《弯脖细口瓶》小作者可能是无意间偏移了瓶子重心,又有意识地找回重心而形成的弯脖子造型,作品的亮点在偶然间形成。
《水纹装饰罐》以泥条盘出漩涡形水纹,装饰排列在瓶壁上,形成点与线、曲与直的对比效果。
《鱼口瓶》以鱼的造型为创作灵感,从瓶的两侧分别用泥条盘出高低不同的双唇,造型质朴可爱。
二、说学生情况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通过《捏泥巴》《和妈妈在一起》等课程的学习,已经初步接触了陶艺,并掌握了简单的手捏成型法,以及揉、搓、压、刻等陶艺技法。
根据以上学生学习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综合创新教育基本理念根据,新课标准要求、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掌握泥条成型的方法和装饰手法,并制作出新颖美观的小花瓶。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欣赏、体会、探究的过程中,运用比较、交流、讨论等学习方法,用泥条成型的方法制作出造型别致的小花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创作中感悟陶艺作品的美感,体验泥塑制作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审美取向,能将所学用于美化生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观察法、欣赏法、体会法、探究法。
学法:比较法、交流法、讨论法。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大纲要求,本课教材特点,及本班学生的认知情况。
教学重点:学习泥条成型的方法,创造一个造型新颖美观的小花瓶。
教学难点:花瓶造型别致,装饰美观。
六、说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教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请你们先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再把它拿出来玩一玩。
装点生活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本册前两课内容的综合运用。
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装饰图案,是学习图案设计的重要环节。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装饰图案,在我们使用的物品上,居住的环境中处处可见,它丰富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装点生活”引导我们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本课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带领我们发现装饰图案在生活器物上与外观装饰上,建筑上与环境美化中的巧妙运用。
这些发现能够提高我们关注生活的兴趣,丰富我们设计应用的知识,增强我们美化生活的能力。
一、教学路径1. 欣赏——赏析装饰图案在产品、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的设计应用;感受装饰图案在丰富和美化人们的生活,增添生活情趣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人类如何通过装饰艺术表达审美意象和文化精神。
2. 学习——了解装饰艺术如何富有创意地美化身边的物品;如何运用装饰图案进行器形设计和外观美化;如何运用装饰图案进行建筑外部或内部的装饰等;学习中外不同的装饰风格;认识“实用与美观结合”的思想。
3. 创意——进行“头脑风暴”,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创意点,进行日常生活用品的美化创意。
4. 设计——运用前面所学习的装饰图案的知识、技巧,有创意地设计制作或装饰美化一件生活用品。
二、课时建议本课课时建议为一课时。
赏析在产品、建筑、环境中的装饰图案,学习装饰美化的作用、意义与方法、路径;了解不同的装饰风格;实践装饰设计的创意方法和制作技巧,体验、感受装饰艺术的美。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书籍、产品、包装,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的装饰图案;了解不同的装饰风格及其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借助常用物品的外形,富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应用其中,形成具有一定风格与主题的装饰作品。
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生活的作用与意义,实践如何借助装饰艺术去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产品、建筑、环境等领域的设计应用,对中外不同的装饰具风格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形成装饰图案的创意特色,表达生活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收集生活中各种运用装饰图案的设计案例、图片,图案绘制的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内容要点装饰与装饰图案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活动之一,是一种具有程式化特征的艺术形式;装饰中的图案艺术是一种为了达到某种装饰目的而进行的艺术设计,它包含了纹样、图形、色彩、空间、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综合状态。
装饰图案的设计:包括器物的器型设计,器物外观上的纹样设计、色彩设计等等。
装饰风格: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装饰图案具有很强的风格特色。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的装饰图案都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样式。
装饰图案的应用:装饰图案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书籍、工业产品、包装装潢、建筑、城乡环境、现代信息传媒等领域中,它丰富和装扮了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活的情趣,表达了人类的审美意向。
教学过程与方法本课是《花的变化》和《图案之美》教学内容的深化,是装饰图案的综合运用。
本课的落脚点在于如何运用装饰图案美化我们的生活,课程借助对经典案例的赏析,激发学生的创意热情,点燃学生的创意火花。
同时,本课也强调了实践的意义,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意实践和设计实践。
一、欣赏与发现欣赏中外各类器具用品的设计、优美环境中的装饰艺术;发现装饰图案在不同领域中的设计应用;了解古今中外不同的装饰风格,理解装饰图案是如何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表达生活的情趣和意义的。
二、分析与探讨1. 案例分析:图案纹样与生活物品的外形是怎样巧妙结合的?其创意特色是什么?2. 头脑风暴:运用前面所积累的知识、技巧,创意美化身边的物品。
3. 深化创意:形成主题与风格。
三、实践与创作选择某一生活用品,运用所学进行图案的装饰设计。
四、展示与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的展示、分析和评价。
五、课后拓展关注生活中广泛存在的装饰艺术,提高美化生活的意识和鉴赏、批评的能力。
教学评价建议1. 本课关注装饰图案的设计应用,和其不同的装饰风格。
同时,通过作品的赏析,深层次地理解装饰图案的文化意义及美化生活的价值。
评价的要点是引导学生关注图案纹样与器物、环境的关系。
2. 作业设计需要从熟悉的生活内容中寻找创意点,积极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案例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巩固装饰图案的知识,学习运用装饰图案的设计方法装点生活,实践自己的设计创意。
技能目标:选择生活中易得的物品,运用图案知识进行装饰美化,使其更丰富、更具有审美趣味。
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丰富和美化生活。
作用与意义:增添生活的情趣,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产品、建筑、环境等领域的设计应用,发现它不仅是一种平面的表现形式,也有立体或综合的表现形式。
通过图案设计的创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如何形成装饰图案的创意特色,表达生活的意义,引导学生在自然事物或情境中寻找到一个创意点,激发联想,产生创意。
三、寻找与发现1. 课前布置大家回去寻找生活中有装饰图案的物品。
2. 课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各自的物品,寻找各自物体上的装饰图案。
3. 师生一起观察物品上的装饰图案,说说它们的类型,装饰的手法,纹样的特点、风格等。
4. 发现装饰图案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四、尝试与交流1. 运用所学的图案知识,从易得的材料中进行设计实践。
如纸杯、纸盘、废旧包装等,尝试在上面进行装饰设计。
2. 交流各自的收获与问题。
3.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分析与探索1. 借助大师的作品,追索创意的源头,通过欣赏设计师的作品,探索器形与装饰图案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外不同的装饰设计风格。
2. 探索设计师的创意来源,如:大自然中的形式、色彩、肌理、构成等等。
设问:是什么激发了设计师的灵感?思考: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激发了设计师的灵感;一件件物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位,也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六、创意与实践1. 全班分组讨论,各自创意。
(1)选择什么样的日常用具进行美化;(2)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题材进行装饰;(3)纹样与装饰物品如何有机结合。
2. 根据各自的创意进行设计、制作实践。
七、展示与评析举行作品发布会,欣赏全班同学创作的设计作品,阐述各自的创意思路,师生评析、总结。
参考案例2一、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器形与图案的创意组合,使其更丰富、更具有审美趣味。
认知目标:学习和巩固装饰图案的知识,了解运用图案装点生活的方法与路径。
技能目标:选择生活中易得的物品,综合运用图案知识进行装饰美化。
创造目标:体验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我们生活的作用,借助装饰图案,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人类的审美意象。
二、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器形与图案有效的组合。
三、教学难点有创意的把装饰图案运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中。
四、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纸质杯盘、造型工具材料。
(学生)纸质杯盘、剪切工具、印刻工具等。
五、教学流程(一)趣味导入对比:一组有趣的杯盘设计,你比较喜欢哪个?为什么?观察图案纹样与器具形态的关系。
归纳:杯盘设计,包括器型设计和装饰纹样设计。
(二)器型——纹样连连看课件中分别给出杯、盘、碗、碟的器形和几组图案,请学生尝试把图案提取出来,用于自己选择的器形设计。
教师示范器形的设计制作。
(示范时请学生关注教师的造型方法)老师对器形是怎么设计的?鱼的图案给了老师灵感,将一个椭圆的盘子设计成鱼形的盘子。
老师在造型过程中用了什么方法?归纳:对纸材进行立体造型时常用的方法有剪、刻、切、卷、粘等,概括起来就是添加、削减、分割重组。
第一次作业: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对纸杯进行简单的器形设计。
(三)感受装饰之美图案常常带给生活用品的器形设计以灵感。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案运用实例,感受装饰之美。
(四)纹饰的设计与创意生活中从来不缺少装饰纹样,请你来找找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纹饰之美)。
归纳:装饰图案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如:器具、服装、建筑、环境艺术等等。
图案纹样丰富多彩,如:抽象图案与具象图案;植物花草图案与动物图案,传统图案与现代图案,等等。
欣赏与点评: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生活的器具和生活的环境,这些日常的用品和环境是人类的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它们不仅具有物质的功能,也具有精神上的功能。
装饰图案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审美满足,因为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图案纹样,传递和表达不同的审美追求,增添生活的情趣,创造生活的丰富性。
创意与设计的实践:尝试从图案提取纹饰,并用画、剪、贴、刻、印等方法纹饰设计一件器物。
(五)合作设计在第一次作业,即器形设计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尝试杯盘的图案装饰设计。
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展示、点评作业。
(六)总结艺术源于生活又装点着生活,装饰图案具体而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需要传承千百年来的图案设计文化,在生活多发现美,创造美,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相关链接1. 《装饰与文化》选自《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1年第02期,作者:刘文健)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文化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概念,它包括人类活动和产品的全部丰富性,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在文化的整体中,艺术是一个特殊的文化质,它与文化并非完全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是同形关系。
艺术总是借助自己的特殊形式昭示文化的魂灵——文化心理,充当文化复合结构的意识。
不管艺术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或者多么不同的风貌出现,其表现文化意识的职能是一致的。
所以特定的艺术总是特定的文化意识构建起来的文化心理结构自觉不自觉的外化。
装饰艺术以自己完整的物化形态和社会功能立足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文化的“符号”。
在人类历史中,不同风格的装饰艺术必然昭示出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及宗教等多重因素。
2. 《民间图案艺术运用》选自《图形创意设计》(广西美术出版社,作者:林燕宁)在世界的艺术长廊中,人们往往专注于其博大宏伟的传统艺术,而对于更广泛的民间、民俗艺术,关注的程度却略显不足。
当然这可能是出于对主流艺术的崇尚和追求,而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地区或民族的传统艺术,都会与其民间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许多国家的传统艺术形成的因素大都与民间艺术有关,并且有的传统艺术是与民间艺术融合发展而来的,如中国陶瓷品种中的青花纹样,日本浮世绘中的人物造型,西亚的伊斯兰艺术,非洲的木雕艺术等。
都包含了浓烈的民间、民俗特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民间、民俗艺术与传统艺术两者之间的个性与共性。
民间、民俗艺术与现代艺术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现代设计领域里,设计师们更是钟情于这一设计风格的运用与创意,因为设计师们从民间艺术作品中可以感悟出朴素、纯真的设计格调,这是其他设计形式所不能达到的。
国外民间、民俗作品在现代设计作品中的重新运用与定位,不但能丰富我们的设计理念与内容,更可贵的是它能使设计师们在其中更多、更好地借鉴世界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绝伦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