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装点生活
- 格式:doc
- 大小:563.00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少年》同步练习卷(5)一、解答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根郑敏根从很远处伸来走过了几千年的地下通道当我想去除掉它好种上光辉的花朵我追踪着,挖掘着直到,猛抬头看见一棵美丽的大树我用带血的手指画着避邪的符号我知道我挖不了它它是我们的坟墓的母亲(1)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诗歌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
________②我想,灰惊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________③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唱歌。
________④大鹏鸟一下子就飞出了九万里。
________⑤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________3. 花丛觅诗。
(1)竹外_____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________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3)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________。
(王淇《春暮游小园》)(4)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________向日倾。
(司马光《客中初夏》)(5)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________。
(李白《与史郎中聆听黄鹤楼上吹笛》)4. 看拼音写词语。
5.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牙牙学语百折不回惹人讥笑千灾百难B.侵不安席炎黄子孙神州大地波涛起伏C.蜜罐温床魂牵梦萦可见一班比翼连翩D.苍苍茫茫巍峨俊拔水落石出狂风怒号6. 扩充词语。
7. 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8. 我会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在空中回旋地飞。
________②可怕的梦。
________③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________④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________⑤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论教养》(利哈乔夫)主备人课时审核人学生姓名班级谭月欢 1 杜伟群【学习任务】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重点)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难点)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重点)【课前预习】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恪.守()允诺.()汲.取()矫.揉造作()扭捏.()箴.言()嚼.()絮.絮叨叨()疲惫不堪.()尴.尬()大发雷霆.()涵.养()恕.我直言()自吹自擂.()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2.作者认为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哪里?3. 第⑤~⑩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层():第三部分():【助学资料】(1)作者简介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世界文学》2007年第三期。
谷羽译。
有删改。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是当代最卓越的学者,俄罗斯文化基金会主席,他的著作《善与美书简》中“书简”没有具体的收信人,而是面向所有读者。
首先是写给年轻人,学习怎么样生活,是他们所面临的课题。
《装点生活》教学案例与反思【教材分析】本课是苏少13册教材的第八课,是《花的变化》《图案之美》两课的深化,是本册学习的装饰图案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装饰图案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使用的物品,居住的环境处处都能够看到装饰或装饰图案。
它丰富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常见中的装饰图案,并尝试将图案有效应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
提高学生关注生活的兴趣和能力,富有创意的美化生活中的普通用具。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的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图案设计的基本知识、形式美法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课的学习将图案运用于立体的生活用品设计,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从平面的图案到立体的生活用品设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要从器形和纹样设计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理解生活用品的装饰、设计的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和巩固装饰图案的知识,学习运用装饰图案装点生活用品的设计方法。
2、学生尝试综合运用图案对于生活用品进行装饰美化。
关注器形与图案之间的有机组合,使其更丰富更具有审美趣味。
3、体验创作乐趣,感受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我们生活的意义。
热爱艺术,关注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生活用品设计中的装饰方法,并尝试自主设计。
难点:有创意的把装饰图案运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中,使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
【教学准备】课件、纸质杯盘、造型工具材料。
(师)纸质杯盘、剪切、印刻、上色工具等。
(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给出三组杯盘图片,请学生说一说:你比较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学生点评自己喜爱的杯盘设计,说明喜爱的理由。
教师归纳: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
你们的答案恰恰归纳了生活用品设计两大要素:器物造型的设计和器物外观的装饰纹样的设计。
在器形和外观纹饰设计上有所创新的杯盘设计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
装点生活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本册前两课内容的综合使用。
理解和理解生活中的装饰图案,是学习图案设计的重要环节。
生活中到处都存有装饰图案,在我们使用的物品上,居住的环境中处处可见,它丰富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装点生活”引导我们去发现生活中存有的美,本课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带着我们发现装饰图案在生活器物上与外观装饰上,建筑上与环境美化中的巧妙使用。
这些发现能够提升我们注重生活的兴趣,丰富我们设计应用的知识,增强我们美化生活的水平。
一、教学路径1. 欣赏——赏析装饰图案在产品、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的设计应用;感受装饰图案在丰富和美化人们的生活,增添生活情趣等方面的作用,理解人类如何通过装饰艺术表达审美意象和文化精神。
2. 学习——理解装饰艺术如何富有创意地美化身边的物品;如何使用装饰图案实行器形设计和外观美化;如何使用装饰图案实行建筑外部或内部的装饰等;学习中外不同的装饰风格;理解“实用与美观结合”的思想。
3. 创意——实行“头脑风暴”,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创意点,实行日常生活用品的美化创意。
4. 设计——使用前面所学习的装饰图案的知识、技巧,有创意地设计制作或装饰美化一件生活用品。
二、课时建议本课课时建议为一课时。
赏析在产品、建筑、环境中的装饰图案,学习装饰美化的作用、意义与方法、路径;理解不同的装饰风格;实践装饰设计的创意方法和制作技巧,体验、感受装饰艺术的美。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和理解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书籍、产品、包装,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的装饰图案;理解不同的装饰风格及其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借助常用物品的外形,富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应用其中,形成具有一定风格与主题的装饰作品。
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生活的作用与意义,实践如何借助装饰艺术去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装饰图案在产品、建筑、环境等领域的设计应用,对中外不同的装饰具风格有一定的理解。
别致的小花瓶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陶艺系列课程中的一课。
花瓶是用来盛放美丽植物的器皿。
各种造型别致的花瓶装点着居室,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反映出主人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为三个版面。
一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与对比,感受玻璃花瓶的晶莹剔透与陶艺花瓶的质朴简洁。
二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学习两种泥条成型法。
第一种由下而上整齐环绕盘筑。
第二种,借助其他物品,而泥条不规则的盘筑出花瓶的造型。
三主要展示一组学生作品。
《弯脖细口瓶》小作者可能是无意间偏移了瓶子重心,又有意识地找回重心而形成的弯脖子造型,作品的亮点在偶然间形成。
《水纹装饰罐》以泥条盘出漩涡形水纹,装饰排列在瓶壁上,形成点与线、曲与直的对比效果。
《鱼口瓶》以鱼的造型为创作灵感,从瓶的两侧分别用泥条盘出高低不同的双唇,造型质朴可爱。
二、说学生情况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通过《捏泥巴》《和妈妈在一起》等课程的学习,已经初步接触了陶艺,并掌握了简单的手捏成型法,以及揉、搓、压、刻等陶艺技法。
根据以上学生学习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综合创新教育基本理念根据,新课标准要求、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掌握泥条成型的方法和装饰手法,并制作出新颖美观的小花瓶。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欣赏、体会、探究的过程中,运用比较、交流、讨论等学习方法,用泥条成型的方法制作出造型别致的小花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创作中感悟陶艺作品的美感,体验泥塑制作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审美取向,能将所学用于美化生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观察法、欣赏法、体会法、探究法。
学法:比较法、交流法、讨论法。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大纲要求,本课教材特点,及本班学生的认知情况。
教学重点:学习泥条成型的方法,创造一个造型新颖美观的小花瓶。
教学难点:花瓶造型别致,装饰美观。
六、说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教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请你们先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再把它拿出来玩一玩。
【导语】《论教养》⼀⽂通过列举众多“有教养”及“⽆教养”的现象,深⼊浅出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启发我们思考教养的真谛,⾃觉做⼀个有教养的⼈。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课《论教养》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读准字⾳,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观点和⽀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培养独⽴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
过程与⽅法 1.在快速⾼效的默读中,把握⽂章的结构,理解⽂章的思路,了解议论⽂中常⽤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法。
2.体会本⽂语⾔严谨平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活中的重⼤意义,⿎励学⽣争做⼀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的⼈。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紧扣中⼼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事实论证的⽅法。
2.理解观点和⽀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理解“发挥创造⼒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知识”这⼀句话的含意。
4.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具】 教学PPT,朗读⾳频 【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
2.互动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趣味导⼊ 同学们,⼀张⽩纸有四个⾓,假如你把它剪掉⼀个,它还有⼏个⾓?(3个、5个……这取决于剪的⽅法,可能是沿对⾓线剪,可能是只剪⼀个⼩⾓,也可能是弯曲着⼀个⾓剪……)可见,⽣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个,正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
”每⼀种事物从不同的⾓度去观察、思考,结论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思维。
今天我们⼀起来学习⼀篇讲述这个道理的课⽂——《谈创造性思维》。
⼆、知识卡⽚ 1.作者档案 罗迦·费·因格,1948年⽣,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当头棒喝》等著作。
“真正快乐的⼈们是⼉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部分⼈”是他的名⾔。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苏联]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了极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
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小桥流水人家》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引导村庄。
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天旱的时候,这条小溪就会干涸。
村民平时靠它来灌溉田园,清洗衣物,点缀风景。
有时,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里穿过。
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我的家离小桥很近,走路五六分钟就到了。
沿着溪岸向东行,还有一座长石桥,那是通到茶山去的。
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
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父亲的书房就在前面,我可以天天去玩。
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
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故乡所有的居民都姓谢。
村庄有大有小,大的有五六十户人家,小的只有三四家。
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美好的印像,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知识点1【好词】清澈见底随风飘动依依多情粼粼的波纹守望相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婀娜的舞姿【好句】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好段】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坳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1.中国画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三大画科。
2.中国花鸟画的概念:3.作品名:《芙蓉锦鸡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4.作品名:《写生珍禽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5.作品名:《双喜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6.作品名:《墨竹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7.作品名:《墨葡萄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8.作品名:《游鱼》(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9.作品名:《丛竹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10.作品名:《花卉册》(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11.作品名:《蟹篓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12.作品名:《松龄鹤寿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第二课熟悉的物品1.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2.“静物”的概念:3.能够识别钢笔、铅笔、炭笔和木炭条四种不同绘画工具的苹果画法。
4.构图知识:(1)每一个局部都可以入画,形成不同的构图。
(2)三角形构图,具有(3)其他构图方法有5.在静物组合摆放时要注意第三课情感的记录1.能够识别静物画不同的工具材料带来的不同表现效果,比如有素描、水彩、色粉、油画等。
(1)《静物》(水彩画)作者:(课本P12)(2)《桌子上的花》(色粉画)作者:(3)《静物》(水彩画)作者:(课本P14)(4)《插在玻璃中的白玫瑰》(水彩画)作者:(5)《花绘练习》(素描)作者:2.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和彩色铅笔淡淡的记下物体的色彩,是作品更自然、更富有表现力,这通常称为“淡彩画”。
根据步骤,感受淡彩画和谐自然的气息。
3.淡彩画绘画步骤:第四课人类的朋友1.作品欣赏:画家运用素描、水墨画等不同绘画形式,描绘出了动物千姿百态和性情。
(1)《归牧图》(水墨画)作者:(2)《猫》(素描)作者:(3)《羊》(素描)作者:(4)《牛》(素描)作者:(5)《虎》(水墨画)作者:2.临摹丢勒《兔子》的基本步骤是3.《昆虫记》的作者书中介绍了4.描绘动物还可以以寻访日记的方式探寻自然记录,用绘画和文字共同记录动物的一点一滴。
8.论教养教学过程教学反思8*论教养教养是什么?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
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标准。
“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
1.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一、新课导入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
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积累生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守(kè)箴.言(zhēn)自吹自擂.(léi)允.诺(yǔn) 妨碍.(ài)矫.揉造作(jiǎo)愚蠢.(chǔn)尴.尬(gān) 絮絮叨.叨(dāo)积淀.(diàn)谚.语(yàn)大发雷霆.(tíng)(2)解释下面的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矫,把弯的弄直。
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
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2.作者链接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8课装点生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少版七(上)设计空间(设计•应用)的第8课,题为《装点生活》。
课程主要介绍了装饰图案在产品、建筑和环境等领域的设计应用,并通过学习不同的装饰风格,培养学生对装饰图案的创意特色和生活意义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装饰图案在产品、建筑、环境等领域的设计应用。
2. 了解中外不同的装饰风格,并对其有一定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对装饰图案的创意特色和生活意义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装饰图案在不同领域的设计应用,以及不同装饰风格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对装饰图案的创意特色和生活意义的表达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设计空间和装饰图案可能还不太熟悉。
他们对不同的装饰风格可能也没有太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的练习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装饰图案的创意特色和生活意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教师出示一些装饰图案的图片,并提出问题。
-教师: “同学们,这些图案你们见过吗?你们认为这些图案在哪些领域中会被使用?为什么?”-学生: 举手回答,如“我见过这些图案在衣服上使用,它们可以让衣服更漂亮。
”或“我觉得这些图案可以用在建筑物的装饰上,让它们更有特色。
”步骤二:知识讲解1. 教师介绍装饰图案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教师: “装饰图案在产品设计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服装、陶瓷和家具等产品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图案装饰。
这些图案可以增添产品的美感,表达设计者的创意和生活的意义。
请看这些例子。
”-教师展示一些产品图片,如有图案装饰的衣服、陶瓷器皿和家具,并解释图案装饰的作用和设计意图。
2. 教师介绍装饰图案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教师: “装饰图案不仅可以用在产品设计上,还可以用在建筑设计中。
在建筑物的外墙、门窗和室内装饰等方面,图案装饰可以起到美化空间、营造氛围的作用。
装点生活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本册前两课内容的综合运用。
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装饰图案,是学习图案设计的重要环节。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装饰图案,在我们使用的物品上,居住的环境中处处可见,它丰富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装点生活”引导我们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本课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带领我们发现装饰图案在生活器物上与外观装饰上,建筑上与环境美化中的巧妙运用。
这些发现能够提高我们关注生活的兴趣,丰富我们设计应用的知识,增强我们美化生活的能力。
一、教学路径1. 欣赏——赏析装饰图案在产品、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的设计应用;感受装饰图案在丰富和美化人们的生活,增添生活情趣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人类如何通过装饰艺术表达审美意象和文化精神。
2. 学习——了解装饰艺术如何富有创意地美化身边的物品;如何运用装饰图案进行器形设计和外观美化;如何运用装饰图案进行建筑外部或内部的装饰等;学习中外不同的装饰风格;认识“实用与美观结合”的思想。
3. 创意——进行“头脑风暴”,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创意点,进行日常生活用品的美化创意。
4. 设计——运用前面所学习的装饰图案的知识、技巧,有创意地设计制作或装饰美化一件生活用品。
二、课时建议本课课时建议为一课时。
赏析在产品、建筑、环境中的装饰图案,学习装饰美化的作用、意义与方法、路径;了解不同的装饰风格;实践装饰设计的创意方法和制作技巧,体验、感受装饰艺术的美。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书籍、产品、包装,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的装饰图案;了解不同的装饰风格及其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借助常用物品的外形,富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应用其中,形成具有一定风格与主题的装饰作品。
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生活的作用与意义,实践如何借助装饰艺术去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产品、建筑、环境等领域的设计应用,对中外不同的装饰具风格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形成装饰图案的创意特色,表达生活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收集生活中各种运用装饰图案的设计案例、图片,图案绘制的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内容要点装饰与装饰图案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活动之一,是一种具有程式化特征的艺术形式;装饰中的图案艺术是一种为了达到某种装饰目的而进行的艺术设计,它包含了纹样、图形、色彩、空间、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综合状态。
装饰图案的设计:包括器物的器型设计,器物外观上的纹样设计、色彩设计等等。
装饰风格: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装饰图案具有很强的风格特色。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的装饰图案都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样式。
装饰图案的应用:装饰图案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书籍、工业产品、包装装潢、建筑、城乡环境、现代信息传媒等领域中,它丰富和装扮了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活的情趣,表达了人类的审美意向。
教学过程与方法本课是《花的变化》和《图案之美》教学内容的深化,是装饰图案的综合运用。
本课的落脚点在于如何运用装饰图案美化我们的生活,课程借助对经典案例的赏析,激发学生的创意热情,点燃学生的创意火花。
同时,本课也强调了实践的意义,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意实践和设计实践。
一、欣赏与发现欣赏中外各类器具用品的设计、优美环境中的装饰艺术;发现装饰图案在不同领域中的设计应用;了解古今中外不同的装饰风格,理解装饰图案是如何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表达生活的情趣和意义的。
二、分析与探讨1. 案例分析:图案纹样与生活物品的外形是怎样巧妙结合的?其创意特色是什么?2. 头脑风暴:运用前面所积累的知识、技巧,创意美化身边的物品。
3. 深化创意:形成主题与风格。
三、实践与创作选择某一生活用品,运用所学进行图案的装饰设计。
四、展示与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的展示、分析和评价。
五、课后拓展关注生活中广泛存在的装饰艺术,提高美化生活的意识和鉴赏、批评的能力。
教学评价建议1. 本课关注装饰图案的设计应用,和其不同的装饰风格。
同时,通过作品的赏析,深层次地理解装饰图案的文化意义及美化生活的价值。
评价的要点是引导学生关注图案纹样与器物、环境的关系。
2. 作业设计需要从熟悉的生活内容中寻找创意点,积极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案例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巩固装饰图案的知识,学习运用装饰图案的设计方法装点生活,实践自己的设计创意。
技能目标:选择生活中易得的物品,运用图案知识进行装饰美化,使其更丰富、更具有审美趣味。
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丰富和美化生活。
作用与意义:增添生活的情趣,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产品、建筑、环境等领域的设计应用,发现它不仅是一种平面的表现形式,也有立体或综合的表现形式。
通过图案设计的创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如何形成装饰图案的创意特色,表达生活的意义,引导学生在自然事物或情境中寻找到一个创意点,激发联想,产生创意。
三、寻找与发现1. 课前布置大家回去寻找生活中有装饰图案的物品。
2. 课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各自的物品,寻找各自物体上的装饰图案。
3. 师生一起观察物品上的装饰图案,说说它们的类型,装饰的手法,纹样的特点、风格等。
4. 发现装饰图案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四、尝试与交流1. 运用所学的图案知识,从易得的材料中进行设计实践。
如纸杯、纸盘、废旧包装等,尝试在上面进行装饰设计。
2. 交流各自的收获与问题。
3.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分析与探索1. 借助大师的作品,追索创意的源头,通过欣赏设计师的作品,探索器形与装饰图案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外不同的装饰设计风格。
2. 探索设计师的创意来源,如:大自然中的形式、色彩、肌理、构成等等。
设问:是什么激发了设计师的灵感?思考: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激发了设计师的灵感;一件件物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位,也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六、创意与实践1. 全班分组讨论,各自创意。
(1)选择什么样的日常用具进行美化;(2)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题材进行装饰;(3)纹样与装饰物品如何有机结合。
2. 根据各自的创意进行设计、制作实践。
七、展示与评析举行作品发布会,欣赏全班同学创作的设计作品,阐述各自的创意思路,师生评析、总结。
参考案例2一、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器形与图案的创意组合,使其更丰富、更具有审美趣味。
认知目标:学习和巩固装饰图案的知识,了解运用图案装点生活的方法与路径。
技能目标:选择生活中易得的物品,综合运用图案知识进行装饰美化。
创造目标:体验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我们生活的作用,借助装饰图案,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人类的审美意象。
二、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器形与图案有效的组合。
三、教学难点有创意的把装饰图案运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中。
四、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纸质杯盘、造型工具材料。
(学生)纸质杯盘、剪切工具、印刻工具等。
五、教学流程(一)趣味导入对比:一组有趣的杯盘设计,你比较喜欢哪个?为什么?观察图案纹样与器具形态的关系。
归纳:杯盘设计,包括器型设计和装饰纹样设计。
(二)器型——纹样连连看课件中分别给出杯、盘、碗、碟的器形和几组图案,请学生尝试把图案提取出来,用于自己选择的器形设计。
教师示范器形的设计制作。
(示范时请学生关注教师的造型方法)老师对器形是怎么设计的?鱼的图案给了老师灵感,将一个椭圆的盘子设计成鱼形的盘子。
老师在造型过程中用了什么方法?归纳:对纸材进行立体造型时常用的方法有剪、刻、切、卷、粘等,概括起来就是添加、削减、分割重组。
第一次作业: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对纸杯进行简单的器形设计。
(三)感受装饰之美图案常常带给生活用品的器形设计以灵感。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案运用实例,感受装饰之美。
(四)纹饰的设计与创意生活中从来不缺少装饰纹样,请你来找找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纹饰之美)。
归纳:装饰图案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如:器具、服装、建筑、环境艺术等等。
图案纹样丰富多彩,如:抽象图案与具象图案;植物花草图案与动物图案,传统图案与现代图案,等等。
欣赏与点评: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生活的器具和生活的环境,这些日常的用品和环境是人类的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它们不仅具有物质的功能,也具有精神上的功能。
装饰图案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审美满足,因为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图案纹样,传递和表达不同的审美追求,增添生活的情趣,创造生活的丰富性。
创意与设计的实践:尝试从图案提取纹饰,并用画、剪、贴、刻、印等方法纹饰设计一件器物。
(五)合作设计在第一次作业,即器形设计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尝试杯盘的图案装饰设计。
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展示、点评作业。
(六)总结艺术源于生活又装点着生活,装饰图案具体而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需要传承千百年来的图案设计文化,在生活多发现美,创造美,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相关链接1. 《装饰与文化》选自《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1年第02期,作者:刘文健)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文化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概念,它包括人类活动和产品的全部丰富性,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在文化的整体中,艺术是一个特殊的文化质,它与文化并非完全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是同形关系。
艺术总是借助自己的特殊形式昭示文化的魂灵——文化心理,充当文化复合结构的意识。
不管艺术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或者多么不同的风貌出现,其表现文化意识的职能是一致的。
所以特定的艺术总是特定的文化意识构建起来的文化心理结构自觉不自觉的外化。
装饰艺术以自己完整的物化形态和社会功能立足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文化的“符号”。
在人类历史中,不同风格的装饰艺术必然昭示出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及宗教等多重因素。
2. 《民间图案艺术运用》选自《图形创意设计》(广西美术出版社,作者:林燕宁)在世界的艺术长廊中,人们往往专注于其博大宏伟的传统艺术,而对于更广泛的民间、民俗艺术,关注的程度却略显不足。
当然这可能是出于对主流艺术的崇尚和追求,而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地区或民族的传统艺术,都会与其民间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许多国家的传统艺术形成的因素大都与民间艺术有关,并且有的传统艺术是与民间艺术融合发展而来的,如中国陶瓷品种中的青花纹样,日本浮世绘中的人物造型,西亚的伊斯兰艺术,非洲的木雕艺术等。
都包含了浓烈的民间、民俗特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民间、民俗艺术与传统艺术两者之间的个性与共性。
民间、民俗艺术与现代艺术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现代设计领域里,设计师们更是钟情于这一设计风格的运用与创意,因为设计师们从民间艺术作品中可以感悟出朴素、纯真的设计格调,这是其他设计形式所不能达到的。
国外民间、民俗作品在现代设计作品中的重新运用与定位,不但能丰富我们的设计理念与内容,更可贵的是它能使设计师们在其中更多、更好地借鉴世界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绝伦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