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2
中国教师报“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自主体验式导学案姓名学校日期:【研修专题】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和使用【研修目标】1、认识导学案在高效课堂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2、明确导学案设计与使用的原则和策略;3、在课堂体验中真切感悟高效课堂的魅力。
【研修流程】定向导学·互动展示研修流程自研自探环节互动合作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随堂笔记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程序·任务·时间展示方案主题·形式·时间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认知导学案概念与内涵内容:了解导学案概念、内涵,比较分析,形成正确的导学观。
●自研材料一,标注关键词,力争对导学案有整体性认识。
●联系教学实践,思考:高效课堂下的导学案有何价值?●研读铜都学道,分析它有何特色?1、“小对子”:对子之间交流导学案,互相给予“星级”及文字评价,选择自己最需要的与伙伴分享,作面对面的交流。
2、“互助组”:就下面问题在小组发表自己的看法:怎样的导学案才能真正发挥“学”的功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3、“共同体”组长带领组员明确展示任务、展示方案,做好展示前分工、组内预展示。
时间:30分钟展示单元一:“概念内涵”全解读预案:1、黑板呈现“关键点”。
2、组代表作精要阐述,诠释导学案的概念与内涵。
3、发动全班性互动参与评析铜都学道的优与劣。
展示单元二:“行动策略”真体验预案:1、黑板呈现三大核心策略的关键内容。
2、诠释“编制流程”;解读“基本要求”;结合铜都学道案例呈现“行动原则”。
3、针对目前导学案设计的核心疑难进行互动释疑解惑。
展示单元三:“使用规范”化我用预案:根据规范能编写出易记的“顺口溜”、“打油诗”等。
时间:50分钟一:导学案的概念和内涵二:导学案设计行动策略我的思考:三:导学案使用我想给的补充:等级评定:★领会导学案设计的行动策略内容:全面理解导学案设计行动研究,能领会其核心的策略。
第19课雁群翔归生态焕彩——《大雁归来》导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默读把握文章基本内容,自主进行圈点勾画、作摘录、写批注。
2.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
【重点难点】1.运用默读把握文章基本内容,自主进行圈点勾画、作摘录、写批注。
(重点)2.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难点)3.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
(难点)【任务群】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大雁习性品格任务三: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任务四:再读课文·理解作者观点【学习过程】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共存于地球家园,命运息息相关。
为了增强同学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动物的爱护意识,提升同学们的生态文明素养,我校决定开展“与动物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系列主题阅读活动。
活动第三站是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请你参与完成相应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雾霭.()缄.默()迁徙.()赌.注()沼.泽()瞄.准()盘旋.()喧.嚷()邀.请()凋.零()枯燥.()弥.漫()目空一切偷偷摸摸水洼.()香蒲.()狩.猎()蹼.鸡()环颈雉.()沙锥.鸟()2.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闭口不说话。
()(2)大声地叫或说。
()(3)单调,没有趣味。
()(4)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5)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
()3.根据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
本文选自其代表作《》。
[课中学习任务]★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大雁习性品格1.本文是一篇自然随笔,也是一篇科学观察笔记,文章记录了每年大雁北归的过程。
请默读课文,看作者记录了大雁的哪些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9.2《提高防护能力》同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提高防护能力的重要性。
2.理解提高防护能力的方法。
3.了解自然灾害来临前的征兆,提高自身对危险的预判能力,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重点】:提高防护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
【难点】:将所学的防护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预习导学(一)知识梳理1.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重要性、意义)?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我们要掌握有效的__________________,拥有科学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能力,__________________的生命,__________________的生命。
2.如何提高防护能力?①提高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②提高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③学习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识与技能。
(二)预习反馈列出预习中的问题清单或列出困惑、读不懂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提高防护能力的意义2024年6月11日,叶厶源放学回家,进入电梯后按下了11楼按钮,电梯到9楼后突然无楼层指示,并开始“下滑”,最后停在底楼负3楼。
面对这种情况,他先按紧急呼叫铃,然后按了每个楼层按钮,迅速拉住扶手、紧靠轿厢壁、蹲下身体降低重心,减少受伤的风险,最终平安走出电梯。
走出电梯之后,叶厶源还主动提醒其他的电梯乘客注意安全。
提问:1.请你说说男孩是如何进行“教科书式”自救的?2.为什么我们要掌握这些自救方法?探究二自觉提高防护能力(一)某地突降特大暴雨,一条隧道出口堵了上百辆车。
车主们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当雨水开始灌进隧道时,堵在尾部的小侯最早意识到了危险。
他知道当水位上涨到一定程度,人会被困在车里,有生命危险。
时间紧迫,看着如瀑布般灌进隧道的雨水,他不停拍打车门劝人们弃车逃生。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一、教材信息
•课程名称:一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最新部编人教版
•学习内容:上册
二、导学目的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三、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上册语文教材的内容。
2.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和成绩。
四、教学内容
第一课:《我会读》
•学习目标:能正确朗读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认识字词语。
•学习难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我认识》
•学习目标:能认识生字“人”、“子”、“天”、“地”等。
•学习重点:认识生字。
•学习难点:掌握不熟悉的生字读音。
第三课:《我写字》
•学习目标:能正确书写生字“人”、“子”、“天”、“地”等。
•学习重点:正确笔顺和结构。
•学习难点:正确书写生字的笔画。
……
五、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提前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2.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3.完成课后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学习评价
1.课堂表现: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
2.作业表现:按时完成作业并认真批改。
3.测验成绩:定期进行测验,评定学习效果。
七、教学后记
上述为一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的内容要点,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果,加油!。
中学“导学案”实施细则引言概述:中学“导学案”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旨在匡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
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编制的一份详细的学习指导案。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学“导学案”的实施细则。
一、导学目标的设定1.1明确学习目标:导学案的第一步是明确学习目标,即教师希翼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达到的具体目标。
这些目标应当与教学大纲和学科要求相一致,明确而具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1.2分解学习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将目标进一步分解为几个小目标,每一个小目标对应导学案中的一个学习任务。
这样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1.3设定评价标准:在设定学习目标的同时,教师还应当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以便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评价标准应当明确、客观,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学习内容的选择2.1根据教材内容:导学案的学习内容应当与教材内容相一致,但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和粘贴。
教师应当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
2.2结合学科特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和方法,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应当结合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
例如,在数学学科中,可以采用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量和解决;在语文学科中,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3关注学生兴趣: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学习内容。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学习任务的设计3.1合理安排学习步骤:导学案中的学习任务应当按照一定的学习步骤进行安排,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
这样能够匡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2提供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如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互联网资源等。
《沙漏》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沙漏》,学生能够理解作品的主题、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沙漏》,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2. 准备课堂所需的教学材料,包括文本、幻灯片等。
二、导入1. 通过引入引语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性。
2.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猜测《沙漏》的主题是什么。
三、阅读理解1. 分段阅读《沙漏》,指导学生理解每一段的内容和意义。
2. 提醒学生注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让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引导他们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四、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就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主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作者为什么选择《沙漏》作为作品的标题?”3. 帮助学生总结故事中的主题,并探讨作者想要传达的意义。
五、写作练习1. 让学生以《沙漏》为题材,自由发挥进行创作,可以是故事延续、人物设定或主题拓展等。
2. 检查学生的写作,帮助他们提升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技巧。
六、课堂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沙漏》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2. 鼓励学生思考时间和生命的意义,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七、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完成针对《沙漏》的阅读笔记,并对作品进行个人感悟。
2. 鼓励学生进行延伸阅读,了解更多与时间有关的文学作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沙漏》,并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一、课前导入在开始学习《沙漏》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和背景知识。
《沙漏》是著名作家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揭示社会黑暗和探索人性问题而著称。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西方国家的公主和一个东方国家的王子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社会等级和国家之间的差距。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篇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目录绪言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课题1 空气(2)课题2 氧气(1)课题2 氧气(2)课题3 制取氧气(1)课题3 制取氧气(2)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3 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题2 元素*课题3离子*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1)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2)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2)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和热量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附:带”*”号的有课件绪言学习目标: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铁:Fe 水:H2O 过氧化氢:H2O2学习研讨:1.什么是化学?【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金典导学案(xué àn)答案教学(jiāo xué)目标一、知识(zhī shi)目标1、掌握(zhǎngwò)本篇小说中出现的重要字词;熟悉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
2、切实(qiè shí)把握小说的内容与题旨。
3、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对刻画人物而言)。
二、能力和方法目标:通过对本篇小说中场景描写的揣摩和体会:1、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即通过三幕连续的特定场景的描写,衬托主人公郎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为塑造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效劳;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了解场景描写在本篇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情感目标:了解雨果对革命和人道主义所做的思考。
一、稳固复习:1、作者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你能写出他的哪些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2、文学知识:《九三年》简介《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后一部小说,出版于1874年,以共和国军队平息旺代叛乱为中心事件,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的塑造,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代,纷繁复杂的阶级斗争极为剧烈。
法国封建王朝被推翻后,保王党在法国的布列塔尼地区和旺代地区率领十万农民发动叛乱,前侯爵朗特纳克成为叛乱的首领,企图占据一个海边据点引英国军队登岸。
国民公会派遣教士出身的西姆尔丹作为共和国政府代表前往旺代的一支平叛部队督战。
这支共和国军队的年轻司令郭文是被作者赋予美好理想的人道主义者,他是朗特纳克的侄孙。
共和国军队与叛乱的农民军发生数次激战,后来,朗特纳克被围困,他以被他劫走的三个小孩做人质,要求换取自由,被郭文断然拒绝。
金牌导学案九年级语文全一册题目:金牌导学案九年级语文全一册导学案一:《春》——读懂这首诗《春》是中国现代诗人鲁迅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本文将从诗歌的内容、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首先,我们来看看《春》的内容。
整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诗人通过对春天的各种事物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场景,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百卉千葩寻春痕,碧云天外又天边”等。
这些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也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其次,我们来分析《春》的语言特点。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形象化的词语,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春风”、“绿”和“江南岸”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百卉千葩寻春痕”中的“百卉”和“千葩”则形象地表达了春天花朵繁盛的景象。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百卉千葩寻春痕,碧云天外又天边”,通过对春天和云彩的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美好和辽阔。
最后,我们来探讨《春》中的情感表达。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中的春天被赋予了积极向上的意义,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春》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诗歌作品,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希望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妙,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导学案二:《我的祖国》——理解祖国的伟大《我的祖国》是一首经典的诗歌作品,是中国近代文学巨匠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歌通过对祖国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本文将从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和文学技巧等方面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祖国的伟大和诗人的情感。
高效课堂导学案格式一、导学案概要导学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教学辅助材料,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本导学案以高效课堂为主题,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导学案结构1. 课程主题:明确每节课的主题,突出教学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学习重点。
2. 学习目标:列出本课的具体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方向。
3. 预习导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案例,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4. 学习内容:详细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掌握知识。
5. 学习过程: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6. 课堂反馈:设计能够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问题或任务,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任务,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三、导学案编写要点1. 简明扼要:导学案中的内容要言之有物,精炼明了,避免内容冗长,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
2.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结构合理,环环相扣,确保学生能够系统性地学习。
3. 多样性:导学案应包含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清晰明了:导学案中的说明文字要简洁清晰,避免模糊的表达,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5. 实际操作: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结合具体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导学案示例课程主题: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践学习目标:1. 了解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高效课堂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
3.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预习导入:请学生思考,在他们心目中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如何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学习内容:1. 高效课堂的特点和重要性。
2. 高效课堂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
9.1 压强
第1课时 认识压强
1.知道什么是压力,画压力的示意图;
2.理解什么是压强和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掌握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会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会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强
二、新课自学
压力和压力示意图
●自主预习
1.力是 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2.力的作用效果是: 和 。
3.压力:
(1)定义:在物理上,把 叫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 ,作用点在 。
(2)压力并不一定由重力产生,只有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才等于重力。
●教师点拨
指出下列各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F 压与物块重力G 物之间的大小关系.
F 压
G 物 F 压=G 物 F 压=F+G 物
F 压=
G 物-F F 压=F-G 物 F 压=F
画出下面支持面受到的压力示意图.
●教师点拨
1.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施力者是挤压受力物的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者是地球,重力和由重力引起的压力不是作用于同一物体的力.
2.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水平方向垂直向下).
3.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面上,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压强和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阅读课本第29、30页,完成下列填空:
1.压力的作用效果是 。
2.压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不仅跟 有关,还应该跟 有关。
3.在物理学中 叫做压强。
计算公式为: 。
由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成 。
4.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常用单位还有 、 。
1 Pa= N/m 2,1kPa= Pa ,1MPa= Pa ,1 N/m 2表示 。
●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压力
B.压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C.压力和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有的压力是由重力产生的
D.压力与重力无关、
2请在图中画出木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3请在图中画出木块受到的重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4请在图中画出悬挂在墙壁上的铁球对竖直墙壁的压力。
5
(1)甲图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海绵上;
(2)乙图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
(3)丙图把小桌翻过来,在其上放一个砝码。
①观察三次实验时 被压下的深浅,以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
②比较乙、丙, 一定时,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③比较甲、乙,在受力面积相同时, ,作用效果越明显.
④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和有 关.
⑤在这个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是: 6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立方体的重力为8×103N ,底面积为0.4m 2,它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Pa ,若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Pa 。
7.质量为100kg ,底面积为2m 2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 ,若把木箱放在面积为1 m 2的桌面上,桌面全部被箱子盖住,桌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 。
8在进行“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张丹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比较A 、B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比较B 、C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第1题
第2题 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