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46.91 KB
- 文档页数:18
班级:姓名:学号:组别:编者:张胜华《阁夜》导学案预习案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登高》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 ____。
2.杜甫在《旅夜书怀》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3.诸葛武侯祠内有一联:“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频,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鹤,杜少陵沥心呕血,有由来哉。
”里面暗含杜甫《蜀相》的两句诗,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阁夜》课后诵读提示诵读,达到背诵。
5.参照注释翻译《阁夜》:探究案1.《阁夜》首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结合“岁暮”“催”“天涯”“寒”等词语揣摩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一联的诗眼是什么?起到了何种作用?3.颔联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放在一起,二者为什么能浑然融为一体?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颈联“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运用了什么写法,作者情感如何?5.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6.从诗作内容与诗人感情出发简析这首诗。
训练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雪霁.(jì)侪.辈(qí) 天涯.(yá) 悬崖.(yá) B.渔樵.(qiáo) 挣.脱(zhènɡ) 寂寥.(liáo) 创.伤(chuānɡ) C.朔.漠(shuò) 回溯.(sù) 攻讦.(jié) 囹圄.(wǔ)D.泾.渭分明(jìnɡ) 发酵.(xiào) 信笺.(jiān) 角.色(jué) 2.下列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一、知人论世(一)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二)知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整体感知1.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2.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
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导学案答案1、指导阅读《旅夜书怀》:在我们读第一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时,语调很缓慢,哪怕重音放在“独”上,依然读起来只有淡淡的忧伤,当读到第二句的时候,“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时,眼前出现一望无际的平野还有波光粼粼的东流江水,语调低沉而雄浑,这时的杜甫已经感受到自己的孤寂无助,凄苦茫然的漂泊之伤痛,在紧接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中杜甫的愤激不平呼之欲出,可是杜甫最后只是无可奈何不无感伤说了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那份呼之欲出的愤激之言就这样硬生生的堵在喉颈。
情感表达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第五题和第六题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第55页。
七、潮湿的岸边没有来路也没有去路,只有瘦弱的草孤零零地在无边的风中摇摆不定,水边的草注定纤细单薄。
那只破旧的小船还有那根高傲的桅杆静寂地躺在月色中,守候着漫漫长夜。
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在天与地相接的地方,几颗星辰垂挂着,皎洁的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一江的波光粼粼铺向远方,江天一色。
八、抒发了诗人孤苦无依,茫然凄苦的感情。
“天地一沙鸥”借沙鸥来自况,抒发自己心中那种渺小,孤寂,迷惘之情。
九、“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垂”字让人觉得星辰好像垂挂在天地相接的地方,眼前的平野辽阔无边,这个“涌”字可见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江面上波光粼粼,一直伸向远方,江天一色,天地相接,这样的画面呈现雄浑开阔的意境。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坼”描写洞庭湖的千层巨浪冲裂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显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描写洞庭湖主宰着天地万物的沉浮,显示洞庭湖的壮阔。
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
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教学重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复习导入:背诵学习过的杜甫《登高》(必修三)一诗,说说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意象:急风、、哀猿、清渚、、归鸟、、长江意境:。
情感:。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了解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三、朗读背诵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2、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3、学生朗读背诵。
集体齐读,再学生个人朗读,试背。
四、初知意象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意象:——感受:意象:——感受:意象:——感受: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的第一、二句是句,雄厚有力,开门见山地直说过去只是,今天终于登楼了。
提问: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面对的祖国,自己,国家,可谓,实为之感。
《登岳阳楼》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背诵本诗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二、学法指导学习古诗的方法: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三、整体感悟:1.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有《杜工部集》。
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
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贼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
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
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8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古体诗、律诗创作见长,风格“沉郁顿挫”。
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因此被后人公认为“”。
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诗人被尊称为“_______”。
杜甫有“三吏”“三别”传世,其中“三吏”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
这一年,诗人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天涯漂泊;这一年,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国家处于多事之秋。
《登岳阳楼》教案《旅夜书怀》教案第一章:《登岳阳楼》诗文解析1.1 诗歌背景介绍了解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及其创作风格。
1.2 诗文逐句解析解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等。
探讨诗句中的意境与哲理。
1.3 诗歌主题探讨分析诗中的主题思想,如登高远望所带来的感悟、对家国命运的忧虑等。
1.4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中的韵律、节奏、声律等特点。
探讨诗人如何运用字词、句式等表达情感。
第二章:《旅夜书怀》诗文解析2.1 诗歌背景介绍了解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及其创作风格。
2.2 诗文逐句解析解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等。
探讨诗句中的意境与哲理。
2.3 诗歌主题探讨分析诗中的主题思想,如旅途中的孤独与感慨、对家国命运的忧虑等。
2.4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中的韵律、节奏、声律等特点。
探讨诗人如何运用字词、句式等表达情感。
第三章:对比分析3.1 两首诗的异同点从诗歌主题、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对比。
3.2 诗人创作风格比较分析两首诗中所体现的杜甫的创作风格。
3.3 教学实践:学生小组讨论、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发现。
邀请学生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对比分析成果。
第四章:诗歌鉴赏与创作4.1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如关注意象、理解情感等。
4.2 诗歌创作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尝试运用所学的手法和技巧。
4.3 学生诗歌展示与评价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两首诗的主题、艺术手法等。
5.2 拓展学习建议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其创作特点。
5.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杜甫诗歌的短文、创作一首古体诗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6.2 课堂讲解与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等,进行深入解读。
《登岳阳楼》导学案2,教案设计课题古诗二首·登岳阳楼课型欣赏课时1学习目标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学习古诗的方法: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
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
知识构建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相关链接1.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2.写洞庭湖的佳句(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3.岳阳楼的名联:(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知识预习说出诗句大意: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2.把握意向,体悟《登岳阳楼》中蕴含的情感3.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技巧学习过程:一.因声求气,吟咏声韵(读准字音,找准句读,注意语速语气,在诵读的过程中初步体悟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感)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者在《登岳阳楼》中抒发了什么感情?答: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深入探究《登岳阳楼》中蕴含的情感)杜甫(公元712-770) 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忧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1.读书漫游(712-745)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
开元19年,20岁的杜甫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
再漫游齐赵。
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此时的杜甫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
代表作:《望岳》。
2.困守长安(746-755)穷困中见民间疾苦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应试,落选。
最后通过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得到一个看守兵器的小官。
不久父亲去世,此后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43岁时幼子饿死。
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让杜甫诗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
3.陷贼与为官(756-759)国破家亡中的现实主义。
4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后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47岁丢官入蜀。
建下一所草堂,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
但山河破碎,风雨飘零,好友李白、高适相继离世,杜甫对于现实的思考愈发沉郁。
代表作:《春望》.“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愈发深邃,诗风愈发沉郁。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1.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一、预习(一)走进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大李杜”。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梳理基础知识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东南坼()戎()马乾()坤邠()州凭轩()鳌()迥()危樯()官应()老病休催短景()雪霁()渔樵()寂寥()夔( )州崔旰()2.注音组词坼()戎()鳌()迥()儒()拆()戍()鳖()扃()孺()墙()瓯()募()霄()憔()樯()鸥()暮()宵()樵()3.解释字词吴楚东南坼坼:乾坤日月浮乾坤:老病有孤舟有:亲朋无一字字:危樯独夜舟危:名岂文章著岂:官应老病休应:岁暮阴阳催晚景岁暮:阴阳:景:雪霁寒宵霁:人事音书漫寂寥漫:4.名句填空吴楚东南坼,,老病有孤舟。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1. 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一、预习(一)走进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的阶段。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梳理基础知识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东南坼()戎()马乾()坤邠()州凭轩 ( )鳌迥()危檣() 官应() 老病休催短景()雪霁(渔樵()寂寥() 夔()州崔旰()2.注音组词坼() 戎( ) 鳌( ) 迥( ) 儒(拆() 戍( ) 鳖( ) 扃( ) 孺(墙() 瓯( )募( ) 霄( )惟1八、()))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李杜/大李杜”。
存诗1400多首, 与李白并称3.解释字词吴楚东南坼亲朋无一字官应老病休雪霁寒宵坼:乾坤日月浮乾坤: 老病有孤舟有:字:危檣独夜舟危:名岂文章著岂:应:岁暮阴阳催晚景岁暮:阴阳:景霁:人事音书漫寂寥漫:4.名句填空吴楚东南坼,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雁引愁心去,天上接行杯。
今上岳阳楼。
细草微风岸, 星垂平野阔,岁暮阴阳催短景, 。
五更鼓角声悲壮,野哭千家闻战伐, 。
卧龙跃马终黄土,5.用自己的语言把全诗描述一遍,力争押韵。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望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春日忆李白》 《前出塞九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望》 《春望》 《江南逢李龟年》 《小寒食舟中作》 《登高》 《登高》 《登高》《咏怀古迹五首》 《咏怀古迹五首》 《秋兴八首》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绝句四首(其三)》 《绝句二首(其一)》《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戏为六绝句》《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
《客至》 。
《江村》《月夜忆舍弟》 。
《天末怀李白》 。
《曲江对酒》 。
《曲江二首》 。
《曲江二首》《阁夜》 6.杜甫名句填空1会当凌绝顶, 2、 读书破万卷, 3、 清新庾开府,4、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
5、 朱门九肉臭,6、 感时花溅泪,7、 烽火连三月,8、 正是江南好风景,9、 娟娟戏蝶过闲幔, 10、 风急天高猿啸哀, 11、 无边落木萧萧下, 12、 万里悲秋常作客,。
13、 一去紫台连朔漠, 14、 画图省识春风面,。
15、 丛菊两开他日泪, 16、 丹青不知老将至,。
17、 两个黄鹂鸣翠柳,。
18、 迟日江山丽, 19、 新松恨不高千尺, 20、 尔曹身与名俱灭, 21、 留连戏蝶时时舞, 22、 细雨鱼儿出, 23、 花径不曾缘客扫, 24、 自去自来梁上燕, 25、 露从今夜白, 26、 文章憎命达, 27、 桃花细逐扬花落, 28、 一片花飞减却春, 29、 穿花峡蝶深深见,”首联用了什么手法? 昔闻”和 今上”两相对照,包含了怎景象:炼字:3.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旅夜书怀》部分(一)解题① 从 旅”中,你能读出什么? 明确: ② 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诗句: ③ 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 诗句:(二)整体感知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二。
感知文本 《登岳阳楼》部分手法:情感: 作用: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哪两个字用得好?仁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样的感慨?有何作用? ”,诗的意境由开阔突然转为狭窄,联系尾联和作者当时的处境,(三)质疑讨论1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颈联如何理解?3、赏析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赏析。
孤雁不饮啄, 望尽似犹见,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的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赏析第二 联或第四联。
(四)拓展延伸阅读这首诗, 回答下面的问题。
孤雁杜甫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阁夜》部分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交代了什么要素?流露了什么情感?作用是什么? 要素: 情感: 作用: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感觉:情感:内容: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用意:(提示步骤:明确手法,具体说明,用意)三.课堂欣赏1、 3、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了什么?4、(一)写洞庭湖的佳句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 中流没太阳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岳阳楼的名联:1.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 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2•上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下联: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上联:洞庭西下八百里;下联:淮海南来第一楼。
4•上联:四面河山归眼底;下联:万家忧乐到心头。
5•上联: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下联: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三)仿照上述对联,自选事物,情感,拟写三副对联。
对联:四•课堂练习(一)基础题1.下列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干坼g a n ch e戎马r o ng m a 涕泗d i si 沙鸥sh a OU6. 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危檣独夜舟 译:船帆升起,夜晚行船非常危险。
B.名岂文章著 译: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二显赫呢。
B. 轩窗 xu a n chu a ng 乾坤 qi a n k unw u iqim g 地迥 d 1 t o g C.分0州 b 1 n zh o u 短景du a n y i ng 渔樵 y u qi o a 寂寥ji lio mD.天涯 ti a y a雪霁XU e q 1 夷歌yi慰藉wei j i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景动摇 B.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廖。
C.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 亲朋无一信,老病有孤舟。
3.下面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字:文字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划分C.细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
危:危险D.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应:应该4. 下面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风景 B.天涯霜雪霁寒霄 霁:雪止C.人事音书漫寂寥漫:白白地D.夷歌数处起渔樵起:唱起5. 下列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天涯霜雪霁寒霄 译:漫天霜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B.三峡星河影动摇 译:侧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C.岁暮阴阳催短景 译:岁末,阴阳变化无常,美丽的风景短暂。
D.夷歌数处起渔樵译: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民歌。
C.吴楚东南坼 译:吴楚两地以洞庭湖水划分疆域。
D.乾坤日夜浮 译: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二)文句赏析 7.下列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名句,先写湖东与南吴楚两地地势如裂,然后写日月星辰 日夜浮动在湖水面上,意境壮阔,气势极大。
B.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只听说洞庭湖水,到了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楼,这是沉 郁之感。
C.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与诗的开头照应,诗人往日远大抱负全成了泡影,天下兵荒马 乱,因而只有老泪纵横了。
D.全诗已经清醒婉丽,纤柔细腻,历来为人称道,这与诗人一纵一收的笔法有关,更与诗人 的思想感情有关》 8.下列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图景,岁暮时节,冬日傍晚,刚 刚放晴的太阳好像被催促着似的, 的寒夜,无边无际的霜雪漫延到天边, 匆匆收敛了最后一抹余晖, 夜晚来临。
这是一个霜雪初晴 银白色的雪光发出阵阵寒意。
B.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悲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穿越寂静的山谷在夜中回荡, 句从视觉上写,后句从听觉上写,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使西阁的夜显得惊心动魄。
是千古名句,首先在于气象雄浑。
五更时分,军营里 峡江中星空倒影随着波浪动荡摇摆。
前C.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两句是作者面对种种家国的苦难而无能为力, 了自我慰藉之语。
以此作D.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战争消息传来,他曾在夜晚听到千家万户的哭声,曾 经听到许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百姓的歌声和渔樵们的歌声都是乱世的音响。
9.下列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细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这两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 船在月夜里孤独的停泊着。
B.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涛,大江东流去。
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
C.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有点名声,那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到应该因为年老 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语,立意至为含蓄。
D.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然独行,像一只沙鸥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作者以沙鸥 自况,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美好愿望的乐观追求。
10 ..对《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 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 昔闻”为 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作者胸 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