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 格式:ppt
- 大小:6.00 MB
- 文档页数:37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材分析】本课教材通过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从两个角度突出体现了“血肉筑长城”这一主题:一、中国军人在战场上英勇献身,用中国军人的血肉之躯筑成抵御外来侵略的长城;二、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战场,国共两党联合抗战,用中华民族的血肉之脉筑成抵御外来侵略的长城。
中共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光明前途,召开了“七大”,会议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情况下,美、苏、中联合对日打击,迫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知识梳理】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三次重要战役(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物资。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日军分两路进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同日军展开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3)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3、中共七大(1)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2)背景:抗战胜利前夕。
(3)内容:①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4)历史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抗日战争的胜利(1)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在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01知识管理知识点1全民坚持抗战日本改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进行,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国民政府抗战:公开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
中共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并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运动,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中国全民抗战:枣宜会战中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将军血洒疆场;青年学生、广大妇女、工厂工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等以各种形式支持抗战。
日本侵略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知识点2中共七大召开:年4月,在召开。
内容: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意义:为争取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知识点3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发起的取得一系列胜利;先后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政府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毛泽东发表《》的声明。
日本的投降: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回到祖国怀抱。
知识点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胜利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历史意义:它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对世界战争的胜利、维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得到提高。
1.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