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复习特训
- 格式:docx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14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开始于( )A.东北地区B.平津地区C.淞沪地区D.西北地区2.下列两幅图片描述的是()A.卢沟桥事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大捷D.百团大战3.专题课复习上,周老师让学生将某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标注在数轴上,以便更系统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结合小明同学设计的图示,可以判断该课的主题是( )A.近代化探索B.国共两次合作C.国共十年对峙D.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4.“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请判断这是什么战役()A.卢沟桥战役B.平型关战役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5.临沂市某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举行“l919~1949年历史图片展”。
小军找到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B.十年对峙烽火绵延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6.“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
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 1927年后的国内形势B.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形势C.七七事变后的国内形势D.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7.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A. 1945年8月15日B.1945年9月2日C. 1945年9月9日D. 1945年10月25日8.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②促成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抗战③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④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共同作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绝妙之桥”、“独一无二”。
1937年,这座桥却被战火笼罩,宣告一个新的抗战时代的到来,这座桥是()A.赵州桥B.卢沟桥C.泸定桥D.金水桥10.1938年,朱德在某战役后向参战指战员训话时说:“这是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你们敢打必胜的信心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打破了所谓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八年级上册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历史完成日期课型复习课题第六单元复习主备人使用日期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近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使学生牢记日本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产生对侵略者的憎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全民族团结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本单元用三课的篇幅来介绍抗日战争这一重大体裁,比较简略,如何将单个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脉络是个难点。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分组讨论法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出示复习目标(1分钟):明确复习范围,点明复习重难点,指出本课复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生:回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内容,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复习范围。
第二步:复习导入(1分钟)抗日战争概述: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人个人修订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体例胜利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这14年间的抗战历史。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三、单元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知道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日本侵华的暴行及抗日战争胜利等史事,但对这些史事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存在时序不明、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等问题。
本单元重在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了解日本的侵华罪行,深刻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四、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
2.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等重要史事及其历史意义。
3.知道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不怕牺牲的精神。
4.了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基本史事,知道抗日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情况,理解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对抗战的重要历史意义。
精选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巩固辅导第二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毛泽东曾写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平津战役D、辽沈战役【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①八一三事变②百团大战③《联合国家宣言》发表④斯大林格勒战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④①③②【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百团大战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B、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C、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D、八路军出动整整一百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攻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破袭战,给日军以极大震撼。
日军把这场战役称为“挖心战”。
这场战役主要发生在( )A、陕北B、东北C、华北D、长江以南【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松沪会战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太原会战【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1940年秋,百团大战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材料分析题】合作与冲突、战争与和平是人类历史的常态,追求合作与和平是人类的美好愿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它的成立为国民大革命奠定基础,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它”指什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抗战时期为保卫北平、天津而牺牲的国民党29军副军长是谁?八路军在华北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二战前夕,西方大国以图自保,推行“牺牲弱小,纵容侵略”的政策。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 单元地位《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这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这部侵略与反抗史中最悲壮激烈、荡气回肠的部分,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
2.单元主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日本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联系现实,认识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定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言行的危险。
学习本单元,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
3.单元结构本单元共有五课,分别是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就是1931—1945年的14年抗战时期的历史。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伴随着日军侵略的加剧,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在处理西安事变的关键时刻予以贯彻,为国共两党结束内战,走向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在此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大规模阻击日军,以巨大的牺牲连续进行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主战场。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积极开展对日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继而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开辟了敌后战场。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
(2)结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一二·九运动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划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幅员。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高呼口号,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西安事变(1)发生: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结果: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影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根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七七事变(1)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向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炮轰宛平城,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影响:中华全民族抗战开始。
5.第二次国共合作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说明抗战立场。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成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6.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淞沪会战爆发。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7.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时间:90分,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与汉奸。
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苦难十四年”开始于()A.日军攻陷旅顺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西安事变2.右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
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
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
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A.局部抗战阶段B.全面抗战阶段C局部反攻阶段D.大反攻阶段3.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标语有关的事件是A一二・九运动爆发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卢沟桥事变爆发D.台儿庄战役胜利4. 1936年12月发表的《张、杨对时局宣言》中说:“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这句话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A.阴谋夺权B.加入中国共产党C.投靠日本D.逼蒋抗日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
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B.十年内战基本结束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D.中国开始局部抗战6.“晚清衰,民国乱,列强践踏毁家园。
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
”“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指的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 D 八一三事变7.卢沟桥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C.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9 “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团结。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第九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发生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
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井冈山会师②南昌起义③西安事变④重庆谈判A、③①②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①是多方面协商的结果②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③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④有利于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到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
其“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七七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台儿庄战役【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B、日军突袭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多长时间( )A、七年B、八年C、十年D、十四年【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和这首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南京大屠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36年12月26日蒋介石平安抵达洛阳后,《大公报》称:“全国民众听到这个喜讯,都欢喜得几乎要发疯了。
昨天晚间,全国自都市到城关,自成人以致儿童,都热烈庆祝,欢声彻夜,这种情形,真是揭开了历史的新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必背问答题(2)日本侵华的目的是灭亡整个中国,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3)中国共产党作出让步表达出与国民党合作的诚意。
(4)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5)国民党内部的抵抗派要求联合共产党抗日救国。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再到七七事变,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1)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政策:反蒋抗日。
主要原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2) 西安事变发生时的政策:逼蒋抗日。
主要原因:日本不断加紧侵略步伐;全民族革命力量的推动;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大部分都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3)七七事变发生后的政策:联蒋抗日。
主要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民政府开始坚决抵抗日军侵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南京大屠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1)日本发动的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野蛮的侵略行径。
(2)我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确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3)我们要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防止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复活,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铭记历史,和耻而后勇,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1.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有何意义?答: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同时,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2.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答:(1)客观原因:敌强我弱。
日本作为帝国主义强国,制定了长时期的侵华策略。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基础闯关★★知识点一:台儿庄战役1.台儿庄战役所属的战区司令长官是()A.林彪 B.左权 C.李宗仁 D.张自忠【答案】A【解析】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故选A。
2.抗战期间,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其中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战是()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万家岭大捷 D.百团大战【答案】C【解析】1938年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歼灭日军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故选C。
3.臧克家曾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成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这里指的是()A.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答案】B【解析】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歼灭日军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B符合题意。
故选B。
4.图是小李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
据此可知其学习的内容是()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保卫大武汉 D.第三次长沙会战【答案】B【解析】仔细观察小李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
据此可知其学习的内容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歼灭日军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故选B。
5.对发生在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描述正确的是()A.指挥者是蒋介石B.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C.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D.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答案】D【解析】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歼灭日军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 1931年9月18日,日本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制造柳条湖事件,突袭北大营,炮轰沈阳结果:东三省沦陷,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在长春建立满洲国)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3)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1931-1945)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1.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国民政府政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2.一二九运动过程: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但是遭到镇压。
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爱国救亡运动 影响:①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②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④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中国共产党的救亡主张1935年8月,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原因:①日军侵略东北、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的危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③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劝蒋无效(直接原因)④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心⑤学生运动的推动2.过程1936年12月12日,为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结果: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联蒋抗日。
并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席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九一八事变;日本扶持伪满洲国;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日筹划华北五省自治;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西安事变的经过和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分析问题的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中国人民开场了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培养学生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次日日军攻占沈阳,并相继占领东北三省。
随后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华北之大,已经方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西安事变为什么会发生?意义何在?本课我们来学习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二)、讲授新课一:九一八事变1、背景:东方会议是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总方针而召开的重要会议。
在日本侵华史上,东方会议是一次决定“国策〞的重要会议。
?对华政策纲领?勾画出田中内阁企图攫取“满蒙〞和武力侵华的“积极政策〞的根本轮廓,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决定攫取整个东北,加快实现大陆政策。
“满蒙特殊论〞那么成为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的理论根据。
东方会议预示着一系列重大的武力侵华行动即将展开。
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2、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诬蔑中国军队破坏,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柳条湖事件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