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2020-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_3寒潮学案中图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21.99 KB
- 文档页数:16
2017-2018版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3 寒潮学案中图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版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3 寒潮学案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版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3 寒潮学案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寒潮课程标准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学习目标1.知道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
2。
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3.列举寒潮的危害,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4。
掌握防御寒潮的措施。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阅读教材P90~P9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填写下列知识。
1.寒潮的含义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寒潮的标准类型标准中国气象局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C以下的就称为寒潮广西壮族自治区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6°C或以上,或过程降温(一般为3天内降温)在10°C或以上,且最低气温北部地区降至4°C或以下,南部地区降至8°C或以下的均称为寒潮3.冬半年强冷气团从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移动形成寒潮。
【思考感悟】联系第二章内容,寒潮常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提示寒潮即强冷空气过境,常形成冷锋。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寒潮教案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寒潮〔教案〕恩施市第一中学:陈慧兰一教学目的:依据课程规范要求:以某种自然灾祸为例,简述其发作的主要缘由及危害。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1. 知识与技艺目的:经过阅读资料,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规范,并解释寒潮规范因地而异的缘由,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2. 进程与方法目的:经过运用已有的天文知识和相关地图,剖析寒潮的途径、源地和构成缘由,学会迷信推理方法,培营养析判别才干;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效果,培育与人交流、交往协作的才干,培育自动探求的兴味、才干和肉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树立先生的减灾、防灾看法,以及正确看待自然灾祸的发作,经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天文事物的思想习气。
二教材及学情剖析1.教材剖析:教材共有〝探求〞、〝寒潮及其发作的缘由〞〝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活动〞、〝阅读〞、〝案例研讨〞六局部外容,其中寒潮发作的缘由,寒潮的危害和预防是重点,经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剖析其他自然灾祸发作的缘由及其危害,并可以针对不同的灾祸,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是难点,〝探求〞中的素材让先生真实感受寒潮及寒潮形成的危害。
〝阅读〞侵入我国的寒潮途径是剖析寒潮成因及影响范围的必要素材。
〝案例研讨〞寒潮的〝功〞与〝过〞可让先生育成辩证评价天文事物的思想习气。
2.学情剖析:先生已具有的锋面知识和在初中学习过中国区域天文等外容,为本节学习奠定了基础。
另外先生对寒潮天气也有一定的理性看法,结合先生实践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可激起先生探求兴味,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寒潮发作的缘由,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经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剖析其它自然灾祸发作的缘由及其危害,并能针对不同的灾祸,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想象:1.采用启示式引导先生探求寒潮的成因,采用分组讨论探求寒潮的危害和进攻,让先生在学习进程中学会发现效果、剖析效果并处置效果,充沛发扬先生的自动性、积极性,培育先生自动探求的兴味,激起探求的勇气并构成探求才干。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3 寒潮教案中图版必修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3 寒潮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3 寒潮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寒潮。
第三节寒潮问题导学主题寒潮活动与探究材料:2012年12月20日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2月20日14时至22日14时,西北地区大部、内蒙古、华北大部、东北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6~8 ℃,其中,新疆东北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中东部及山西北部、河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10~12 ℃,局地可达14 ℃;上述大部地区将先后出现4~6级偏北风,新疆山口地区风力可达7~9级,局地10~11级。
(1)寒潮是怎样形成的?(2)寒潮有哪些天气表现?(3)寒潮有何危害?(4)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5)西藏为何基本不受寒潮影响?(6)如何防治寒潮?1.寒潮发生的原因2.寒潮的危害当堂检测1.下列对寒潮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般都在冬半年形成B.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剧烈降温C.空气密度大,含水汽多D.快行冷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2.关于寒潮发生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高纬度的强冷空气向低纬运动即形成寒潮B.低纬度的强冷空气向高纬运动即形成寒潮C.陆地的大陆气团向海洋运动即形成寒潮D.海洋的海洋气团向陆地运动即形成寒潮3.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在()。
A.夏秋季节 B.春冬季节C.夏冬季节 D.春秋季节4.“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反映出的寒潮的益处是()。
A.促进高低纬度地区热量交换B.缓解冬季旱情,提高土壤肥力C.加速矿物质分解,保持土壤肥力D.利于越冬作物快速生长5.关于寒潮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使交通受阻,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B.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冬季危害最大C.青藏高原最先受到影响且危害最大D.南方远离寒潮源地,不会受到影响参考答案【问题导学】主题活动与探究:(1)提示:在冬半年,高纬度地区的干冷空气堆积形成了密度较大的冷气团,当这些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就要从源地向低纬度地区流动,当很强的冷气团从高纬向低纬快速移动时,就形成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
第三节 寒潮 学习目标 运用实例说明寒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了解寒潮的防治措施。
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1.概念:冬半年①__________入侵造成的强烈降温现象,并伴有②__________________等天气。
2.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③________,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④__________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在⑤__________即为寒潮。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各地寒潮标准⑥________。
3.成因:冬半年强冷气团从⑦______地区向⑧______地区移动形成。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多发季节:我国寒潮多发生在⑨__________。
2.危害⎩⎪⎨⎪⎧ 急剧降温使农作物遭受⑩等冻害⑪等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大风造成海上⑫ 等事故3.防治措施⎩⎪⎨⎪⎧ 发布⑬ 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⑭ 海上船只⑮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2011年4月2日,新疆气象台发布“寒潮预报”。
4月3日~6日,一股强冷空气席卷全疆。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寒潮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冬季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B .寒潮影响的范围小C .寒潮能够引发多种灾害D .寒潮影响范围在陆地2.我国寒潮标准不一致的原因是( )A .寒潮源地不同B .产生寒潮的天气系统不同C .国家缺乏统一管理D .南北气候差异大3.2010年我国北方新年后的首次寒潮天气,暴雪严寒致新疆、内蒙古近90万人受灾。
造成此次强降雪的天气系统属于下图中的( )考查点2 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右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4~6题。
4.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A.台风、洪涝B.寒潮、沙尘暴C.沙尘暴、台风D.干旱、洪涝5.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为盆地B.受盛行西风影响小C.距离海洋较远D.纬度较低6.预防该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A.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B.提前撤离C.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D.发展耐旱作物方法技巧练方法一图解法记忆寒潮的形成过程1.关于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在冬季出现B.属于一种冷锋的天气C.影响的范围不大,但可能导致多种灾害同时发生D.在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方法技巧北半球冬半年高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小昼短夜长―→地面冰雪反射太阳光线的能力强气温低――→空气堆积形成密度较大的强冷气团――→快速从高纬向低纬地区流动寒潮方法二歌决法记忆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2.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第三节 寒潮[学习目标] 1.了解寒潮的概念及寒潮发生的原因。
2.理解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概念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标准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即为寒潮。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各地寒潮标准不一样。
3.成因冬半年强冷气团从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移动形成。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多发季节:我国寒潮多发生在冬春两季。
2.危害3.影响范围我国受影响范围很大,从北到南,会影响几个甚至十几个省区,而且伴随多种并发灾害。
4.防治措施⎩⎪⎨⎪⎧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海上船只及时回港思考1.寒潮一定会带来雨雪天气吗?答案寒潮发生时,能否降下雨雪,关键要看暖气团中的水汽含量,若水汽充沛,则会产生雨雪天气;若暖气团非常干燥,则不会形成雨雪,会产生大风、冻害,甚至沙尘天气。
2.同一强度的寒潮在不同地区造成的危害是否相等?答案不相等。
同一强度的寒潮灾害虽然产生的自然异变相同,但由于寒潮灾害发生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不同,即承灾体的密度不同,因此灾害产生的危害并不相同。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抗灾能力弱的地区,危害更大。
探究点寒潮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防灾、减灾已成为人们研究的主要课题。
(1)侵入我国的寒潮有几条路径?简述寒潮发生的原因。
(2)据图分析寒潮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哪些地区受寒潮影响小,或不受寒潮影响,为什么?(3)寒潮会给人类经济活动带来什么影响?答案(1)侵入我国的寒潮绝大多数源自北冰洋的深厚寒冷空气,其路径主要有北(东路)、西北(中路)、西(西路)三条。
高纬度因为接受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干冷空气堆积形成密度大的冷气团;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程度,当强冷空气从高纬向低纬移动时,就形成了寒潮。
第三讲 寒潮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一、寒潮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1)发生时间:冬春季节。
(2)发生: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剧烈降温,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3)成因:冬半年,高纬度地区因气温很低形成的密度较大的冷气团从源地向低纬度移动形成。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1)寒潮的危害(2)寒潮的防御措施: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人们可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做好防寒准备,海上船只及时回港等。
二、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水资源的组成及其特征(1)组成⎩⎪⎨⎪⎧狭义:淡水资源易开发利用的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2)分布:①特点:明显的地域差异。
②成因: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不均匀。
③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④大洲差异: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
(3)特征:补给的循环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2.古老文明的诞生与水资源(1)古老文明的分布特征:四大文明古国分别位于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黄河流域的冲积平原上。
(2)大河文明的形成原因: ①河流提供水源。
②河流的冲积作用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耕。
③河流提供便利的水运。
3.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水资源(1)水与人体: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人对饮用水还有质的要求。
(2)水与生产活动:①农业:用水最大部门,水受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
②工业:冷却用水、空调用水、产品用水是工业用水的主要类型;水受污染会损坏设备;另外水还是影响厂址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3)水与交通:投入少、运费低、污染小等优点。
(4)水与能源:最清洁的重要能源之一。
[名师注解]【注】寒潮天气实质上是发生在冬半年的快行冷锋。
对于我国北方地区来说,只有冷空气迅速南下,24小时之内降温10 ℃以上,且最低气温处于0 ℃以下才称为寒潮。
【联1】寒潮的“功”与“过”寒潮产生时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具体如下所示。
第三节寒潮点拨(一)教材第90页学习指南1.寒潮是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
2.寒潮带来降温、大风、雨雪或冰冻天气。
大雪、冰冻等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大风造成海上翻船事故;寒潮对农业易造成作物冻害。
3.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作好应对措施。
(二)教材第90页探索思考1.从文字叙述和图示看,寒潮源于西西伯利亚,途经准噶尔盆地的西部山地缺口侵入北疆,然后向南疆地区蔓延。
2.寒潮天气会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冰雹等天气。
3.寒潮天气带来的灾害主要是:风灾、雪灾、冻灾以及由风灾引起的火灾。
(三)教材第92~93页“案例研究”寒潮的“功”与“过”:大风、剧烈降温、暴雪造成的破坏是其“过”;大风是资源,剧烈降温能冻死害虫,“瑞雪兆丰年”,等等,这些是其“功”。
(四)教材第93页复习题1.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有三个源地:①从北方来的寒潮,起源于亚洲北部的北冰洋,经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蒙古径直南下,也称东路寒潮;②从西北来的寒潮,起源于新地岛附近的北冰洋,从我国新疆入境,又称中路寒潮;③从西方来的寒潮,起源于欧洲北面的北冰洋,穿越欧洲大陆,然后东侵入我国,又称西路寒潮。
2.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强冷空气长途跋涉,到了南方后强度明显减弱,一路上气团会发生变性,气温逐渐升高,因而南方地区难以达到规定的寒潮标准。
因此,各地的标准不一样。
3.干旱、洪涝、台风、冰雹等都属于气象灾害。
[学业达标]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危害极大。
据此回答1~2题。
1.寒潮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是( )A.风害B.沙尘暴C.雨雪D.冻害解析: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冻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
答案:D2.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发生在( )A.夏季和秋季B.冬季和秋季C.冬季和春季D.秋季和初春解析:寒潮是我国冬半年常出现的气象灾害,就对农作物影响而言,危害最大的季节应在秋末和初春,因为隆冬季节我国北方很少有农作物生长,所以寒潮造成的损失很小。
第三节寒潮教学参考一、课标导航1.运用图表资料,掌握寒潮的概念、标准及其发生原因,理解发生寒潮的原因,分析寒潮的成因。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寒潮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寒潮的“功”与“过”,让学生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兴趣,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指要探索案例,感性认识:结合图示和文字材料,感知寒潮现象,领略寒潮危害,熟悉寒潮路径。
明确概念,分析标准:联系反气旋系统的概念、气流、天气,掌握寒潮的概念;结合我国国土广大、区域差异显著的实际,分析寒潮的标准。
体验危害,参与防治:从寒潮引发的恶劣天气入手,了解寒潮对交通、通信、工农业的危害;从监测、预报的角度分析,了解防治、抵御寒潮的措施。
温故知新新知预习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1.寒潮是______________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______________,并伴有大风、冻害、______________等天气。
2.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因此各地寒潮标准不一样。
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气温在______________小时内下降______________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______________以下就称为寒潮。
3.冬半年,高纬度地区形成______________,然后向较______________纬度流动,称为冷空气的活动,当很强的冷空气团从______________移动时,就形成一次寒潮天气过程。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寒潮带来的危害有:大雪、冰冻等使______________,电信、电力中断;大风造成海上______________事故;急剧降温使______________遭受霜冻、冰冻等冻害。
春季寒潮易冻伤作物______________,秋季寒潮常影响作物______________,冬季寒潮危害______________作物。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3节寒潮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1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我国的两个寒潮高峰期,发生在( )A.春初、秋末B.冬季、春季D.秋末、冬初C.秋季、冬季【解析】我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9月到次年5月,秋末和春初是高峰期。
【答案】A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
从形成过程看,寒潮是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减弱—再增强的过程。
据此回答2~3题。
2.寒潮暴发最有利的条件是( )A.强大的气压梯度B.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C.单一广阔的陆地表面D.广阔的高纬度洋面3.寒潮若在春秋季暴发,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①大风降温天气②扬沙、沙尘暴天气③暴雨洪涝天气④干旱天气B.②③A.①②D.①③C.③④【解析】第2题,A、B选项都有利于冷空气的活动,但一般寒潮的暴发更与大气环流形势的变化有联系,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更有利于寒潮的暴发。
而C、D选项只是有利于冷空气的聚集,不一定是暴发寒潮。
第3题,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暴发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而春秋季的华北地区,由于空气干燥,降水很少,又有沙源,往往产生沙尘天气,不可能产生暴雨现象,干旱是由于降水少,用水量大造成的,不是寒潮产生的。
【答案】2。
B 3。
A4.春季寒潮可能影响到的农业生产活动有( )①山东半岛的水果生产②华北地区冬小麦的播种③江淮地区早稻的种植④海南岛的橡胶生产⑤渭河平原小麦的生长B.①②⑤A.①②④D.①③⑤C.③④⑤ 【解析】华北地区冬小麦播种在秋初。
海南岛纬度低,几乎不受寒潮影响。
【答案】D 5.“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反映出的寒潮益处是( )【导学号:32980147】A.高低纬热量交换B.缓解冬季旱情C.抑制有机质分解,保持肥力D.保持物种的繁茂【解析】寒潮有过也有功,冬季寒潮带来的大雪可以为越冬作物提供水源,缓解冬季的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