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O基础(中国语)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86
一、语音的性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概念: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们通过语音形式感知语言,理解语言的内容。
语音的自然属性:(1、语音的发生2、语音的辨识)语音的辨识:音高、音强、音长、音色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即频率高低)决定的。
2、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音体振幅的大小决定的。
3、音长:是声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决定的。
4、音色,指不同声音相互区别的个性色彩。
在人类语音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共鸣器是咽腔、口腔和鼻腔。
发音器官各个部位的名称:上唇、下唇、鼻孔、上齿、舌尖、下齿、舌头、齿龈、鼻腔、硬腭、口腔、舌面、舌根、软腭、小舌、咽腔、会厌、甲状软骨、气管、环状软骨、声带、咽壁、食道语音的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二、语音单位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从听和说两方面可以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语素:是对音节的构成要素进一步切分的结果,是从音色角度划分的最小语音单位。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形成的音素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形成的音素音位:是一种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声母:指一个音节开头的辅音。
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音。
声调:旨贯穿于音节的具有辨义作用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调子。
三、记音符号汉语拼音方案、国际音标一、声母的性质1辅音声母和零声母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共有22个辅音,其中21个可以作声母,一个只作韵尾,n既可以作声母也可以作韵尾。
以元音开头的音节称为“零声母音节”2普通话辅音声母的本音和呼读音。
所谓“本音”,是辅音的实际音值。
3辅音的发音条件。
(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发音部位:是辅音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
发音方法:主要指辅音发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二、声母的分类声母按发音部位分类。
(可分为三大类七小类:1、唇音2、舌尖音3、舌面音)声母按发音方法分类。
韵母的性质韵母的构成。
元音的发音条件。
语言接触与欧化语法摘要:晚清西学东渐带来的异质语言接触,引起汉语的欧化。
在“五四”之前,来华传教士的翻译、出版、教育等活动,已经对汉语的面貌产生影响。
来华西人所用的白话,是一种不用典、接近口语、掺杂浅近文言,又有外来语法的特殊语体,在翻译文本和汉语教材中都有具体体现。
由近代中西语言接触,可以细致探讨欧化语法带来的晚清语言革新,进而深化对新文学语言的研究。
同时,利用西人文献时,还应注意区分欧化语法、“洋泾浜”式语病和汉语口语中的地道用法。
关键词:传教士;语言接触;欧化语法一、欧化的界定和语言基础“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是语言学以及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课题”{1},在清代以来的中西交流中,语言接触对汉语产生的外来影响,不仅表现在新词语的增加,也表现在语法的欧化。
历史上,处于强势位置的印欧语对汉语的影响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作为语言接触前沿的汉语教材和汉译《圣经》、小说等跨语际实践的早期成果,也记录了欧化语法的发展。
王力先生提出:“文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一桩大事。
”{2}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中国现代语法》各有《欧化的语法》专章,分别从复音词、连结成分、记号等方面探讨印欧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随后,重点讨论欧化语法的研究著作还有美国学者Cornelius C. Kubler “A study of Europeanized grammar in modern written Chinese”(1985)、谢耀基《现代汉语欧化语法概论》(1990)、贺阳《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2008)、朱一凡《翻译与现代汉语的变迁(1905-1936)》(2011)、崔山佳《汉语欧化语法现象专题研究》(2013)等;最新问世的袁进主编《新文学的先驱――欧化白话文在近代的发生、演变和影响》(2014)则致力于从文学角度研究欧化白话。
“欧化”的概念,张星R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界定为:但凡欧洲人所创造,直接或间接传来,使中国人学之,除旧布新,在将来历史上留有纪念痕迹者,皆谓之欧化。
潮州话基础教学来源:| 作者:可乐| 2007-08-01 | 收藏推荐投稿分类潮州话是七大汉语方言之一的闽南语之分支。
正如其他汉语方言,潮州话究竟是语言或是方言,至今仍未有定论。
然而,纯粹以语言学角度而言,潮州话以至整个闽南语可看作是独立的语言,因为它们与其他方言不能互相理解。
根据Glossika[2],潮州话与厦门方言互通程度为50.4%,与普通话为46.1%,与粤语则为43.5%。
但是,潮州话却能与一些闽南语的次方言互通,尤其是漳州和泉州的闽台片,可能是因为位于邻近地区。
潮州话和闽台片相交融的地区,方言兼具两者发音特色,如福建的诏安等。
而且,潮州话也有多个种类,潮汕地区居民和海外侨民都操不同的潮州话,其语音有显著差别。
潮州话与闽台片的闽南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相互之间差别仍旧十分明显。
其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对应,语音语调上则差异明显,纵然如此,彼此还算能基本沟通,潮闽人都能快速融入对方的语系里。
根据相似程度,潮州话大致可分为三类:潮州类,包括汕头市(澄海、南澳)、潮州市(饶平)、揭阳市(揭西)。
潮普类,包括汕头潮阳、揭阳普宁和惠来。
陆海丰类,包括汕尾市(陆丰和海丰)。
按照江河流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韩江流域语调;练江流域语调;榕江流域语调;陆海丰区域语调。
历史和地理现代潮州话源自古闽南语。
潮汕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
9至15世纪期间,为了逃避战乱,一些闽人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向南迁徙到广东东部,即今潮汕地区。
移民原因很可能是福建人口过剩。
由于地理隔绝,潮州话便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方言。
潮州话的使用地区包括潮州和汕头,也就是其名称的由来;其他地区包括揭阳、潮阳、普宁、潮安、饶平、惠来、澄海、南澳、陆丰、海丰、汕尾、惠东和揭西。
客家话地区大埔和丰顺都有说潮州话的居民。
而饶平、陆丰、海丰等主要潮州话分布区,也有说客家话的居民。
18至20世纪期间,潮汕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
报告03-德国风电功率预测简介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华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吉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中国,电网调度部门主要负责电力系统的调频、调峰以及安排发电计划和备用容量等业务。
对于风电穿透率高的电力系统,准确预测风电输出功率不仅有助于调度部门提前调整调度计划,从而有效减轻风电对电网的影响,而且还可减少备用容量安排,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因此,风电功率预测在电网调度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节风电功率预测的意义风电功率预测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电大规模利用的必要条件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是发电与用电必须实时平衡,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风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这就给电网调度、调峰、安全等带来一系列问题,准确的风电功率预测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法。
根据风电功率预测结果及时掌握风电出力变化规律,从而可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控性。
(2) 优化电网运行成本传统的发电计划基于电源的可控性和负荷的可预测性,这样制定和实施发电计划才有可靠的保证。
随着风电的大规模开发,风电在电源中比例明显增加。
如果不能提供风电功率预测,风电作为电源其出力的波动性会使发电计划难于制定,电网调度部门还必须预留与风电容量相当的备用容量进行调峰。
目前,以利用风电功率预测技术为基础的系统调度管理是最为有效、经济的的解决办法,根据风电功率预测结果优化常规机组出力,可以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3) 满足风电并网技术标准发展要求在即将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中,提出风电场需要具备风电功率预测等功能。
风电功率预测系统使风电场可以向电网公司提供准确的日前发电曲线,这使得调度部门可有效利用风电资源,提高风电发电上网小时数。
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电网公司会优先购买预测准确的风电场电量,限制预测不准的风电场电量或采取处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