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管理 赢在清晨
- 格式:ppt
- 大小:10.54 MB
- 文档页数:39
高血压知识讲座内容【四篇】培训就是培训+培训,通过培训和培训,使学员掌握一定的技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血压知识讲座内容的文章4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高血压知识讲座内容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脑梗塞病人一般会经过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三个阶段,多数病人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综合性防治都是在家中进行,如果能够坚持有效的药物治疗、坚持饮食调节、坚持肢体功能等康复训练,控制好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是能够达到有效改善症状并不再复发的康复治疗目的的。
脑梗塞病人有效的康复保健治疗应该包括以下几点: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
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禁食肥肉、内脏、鱼卵、奶油等胆固醇高的食物;可多选择脂肪含量较少的鱼肉、去皮鸡肉等;全蛋每周可吃1—2个。
奶类及其制品、五谷根茎类、肉鱼豆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等六大类食物,宜多样摄取,才能充分的获得各种营养素。
锻炼:应进行适当适量的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不宜做剧烈运动,跑步、登山均不可取,可进行散步、柔软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但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不可过量以不过度疲劳为度。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增加循环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均有益处,是防治脑梗塞、脑栓塞、脑梗塞的积极措施。
用药:脑梗塞的病理基础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在血栓消退后脑动脉硬化并未消退,脑梗塞仍然可能重新形成,因此不能中断具有溶栓化瘀、降脂抗凝功效的脑梗塞治疗药物。
测量高血压温馨提示语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压,保障身体健康,我们需要定期测量血压。
下面是关于测量高血压的温馨提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定时测量血压,掌握身体状况。
高血压患者要每天定时测量血压,合理记录血压值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
在测量血压时,应使用标准的血压计,并遵循正确的测量步骤。
保持坐姿,松开袖口,让手臂放松,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
3. 注意测量时段和环境。
测量血压应选择在平静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等因素的干扰。
最好在早晨起床后、午饭前或晚饭后的一小时内测量。
4.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每次测量血压后,应至少间隔5分钟再次测量,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血压值。
5. 注意血压的波动。
血压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体位、饮食等。
因此,应注意观察血压值的波动情况,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和治疗方案。
6. 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定期向医生报告自己的血压情况,及时咨询和处理血压异常情况。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
7. 饮食健康,控制盐摄入。
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应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
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均衡饮食,控制体重。
8. 合理安排生活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9. 戒烟限酒,避免过度消费咖啡因。
烟草和酒精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应尽量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的摄入。
10. 积极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情绪波动会导致血压的波动,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压力。
以上就是测量高血压的温馨提示,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及时咨询医生。
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高血压培训大会院长总结发言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尊敬的各位院长、专家、同仁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个高血压培训大会上与大家共同探讨高血压防治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作为本次大会的院长,谨代表全体工作人员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参会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感谢大家抽出宝贵的时间参加本次会议,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这一全球性健康难题。
高血压,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人群健康的一大隐患。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超过30%,并且还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高血压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加强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提升预防和治疗水平,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本次培训大会上,我们将聚焦于高血压的防治工作,积极探讨最新的临床治疗方案和实践经验,以期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和服务。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肩负着维护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我们应该保持谦逊之心,虚心向专家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预防高血压方面,我们要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科学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此外,定期体检也是非常重要的,及早发现高血压的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综合施策,全面管理。
总的来说,高血压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只要我们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大众的健康意识,就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次大会能够为广大高血压患者和从业人员带来更多的收获和启发,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打赢防治高血压的这场战役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们的到来,祝愿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第二篇示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XX医院的院长,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总结一下这次关于高血压的培训大会。
管控高血压风险从清晨开始作者:史楠来源:《百姓生活》2016年第04期全国29位高血压专家制订的《清晨血压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指导建议》,于2015年正式发布。
这是我国首个关于清晨血压管理的专家建议。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对《建议》的解读是,“血压管理已从传统的关注血压的‘量’,逐渐转变成关注降压的‘质’。
清晨血压,是进入血压管理时代的标记。
”优先推荐家庭监测清晨血压《建议》明确指出,清晨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有关,清晨血压对心脑血管事件有预测价值。
血压在24小时之内是不断变化的,清晨通常是一天之中血压水平最高的时段。
研究显示,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在清晨时段的发生率最高。
《建议》提出,清晨血压的定义,是指清晨醒后1小时内、服药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压测量结果,或动态血压记录的起床后2小时或早晨6:00~10:00间血压。
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清晨血压是管控全天24小时血压的风向标。
由于家庭血压监测可以经常甚至每天进行,家庭血压监测获得了《建议》的优先推荐,成为观察降压治疗过程中血压控制情况的最佳方法。
《建议》给出的家庭血压测量方法:(1)应在起床后0.5~1.0小时内进行,通常在6:00~10:00之间;(2)应尽可能在服药前、早饭前测量血压;(3)测压前应排空膀胱,并尽可能采取坐位。
《建议》明确了清晨血压的正常值,当家庭血压监测或动态血压监测清晨血压≥135/85mmHg、诊室血压≥140mmHg,即为清晨高血压。
清晨高血压治疗方案的四个原则目前,临床上有很多推荐一天服一次的降压药物,但事实上有些药物,其实难以达到“可持续24小时控制血压”。
《建议》提出清晨高血压治疗方案的四项原则:(1)使用半衰期24小时及以上、真正长效每日1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2)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使用,并能控制每一个24小时血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对于单纯清晨高血压患者,可以调整服药时间;(4)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的,并且可真正长期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
高血压管理,从清晨血压开始!
转载医师报
清晨6:00-10:00通常是一天中血压水平最高的时段,同时也是血压变化最大、中风和冠心病发生风险最高的时段。
然而,却最易被人忽视。
6月9日,我国首个“6-10清晨血压日”在京启动,并发布2014年年度主题:“高血压管理,从清晨血压开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表示,高血压患者24h血压不断变化,早上6:00~10:00达到一天内最高水平,生活方式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的根本。
治疗上,应选用能覆盖24h的长效药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新春教授强调:“清晨是撬动血压管理的杠杆点。
清晨时段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最高,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生率。
把清晨血压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对于提高高血压整体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呼吁,应加强公众对6点至10点清晨血压的关注和重视,医患携手共同科学测量和管理清晨血压,从而降低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事件。
如何科学地测量清晨血压?
需要把握“三个要”:要在清晨服药之前测量;要在起床后1小时内、排空膀胱后测量;要在早餐前坐位测量。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还需注意,为了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除了监测坐位清晨血压外,还要注意测量站立时的血压。
血压管理赢在清晨血压管理赢在清晨健康报 2015-11-11 20:27由中国医师协会发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欧洲心血管学会(ESC)联合提供学术支持的“中欧心血管学院项目—中欧血压学院” 日前在北京全面启动。
中欧血压学院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担任中方院长,意大利费拉拉大学Roberto Ferrari教授担任欧方院长,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平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勇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牟建军教授等知名专家组成学院教委会。
中欧心血管学院—血压学院宗旨是搭建面向各层级心血管医生的终身学习平台,提升心血管专科医师能力,以及提高我国高血压管理理论和实践水平,最终提高我国的血压控制水平、早日迎接中国心血管死亡率拐点的到来。
从有效监测清晨血压做起我国是一个高血压大国,高血压防治工作面临很多困难。
高血压不仅发病率高,且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制订更加有针对性的高血压控制策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欧血压学院中方院长孙宁玲教授介绍,高血压疾病的一个特点是患者的24小时血压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早上6点~10点,血压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到较高水平,绝大多数人会达到一天内的最高水平。
而恰巧清晨,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
猝死、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发病高峰均在觉醒前后4小时~6小时内。
缺血性脑卒中在清晨时段的发生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心血管死亡风险在早7点~9点间比其他的时段增加70%。
“遗憾的是,清晨血压升高虽然是促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然而却最易被人们所忽视。
目前,即使在诊室血压得到控制的患者中,也有60%的患者清晨血压并未得到控制。
”孙宁玲说。
“清晨服药前血压是血压管理的抓手。
”孙宁玲强调,清晨时段的血压异常升高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把清晨血压作为一个切入点,对于提高高血压整体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一、高血压病概述高血压病(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
亦即收缩压在 141-159mmHg (18。
9—21。
2kPa)之间,舒张压在 91—94mmHg(12.1-12。
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 90mmHg(12。
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分类类别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 1 级高血压(“轻度“) 2 级高血压(“中度”) 3 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收缩压(mmHg) 〈120 120~129 130~139 ≥140 140 ~159 160 ~179 ≥180 ≥160 舒张压(mmHg ) <80 80~84 85~89 ≥90 90~99 100 ~109 ≥110 〈90二、中医药防治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药 1、肝阳上亢型表现:头痛、头晕、头胀,目赤口苦,烦躁易怒,有时失眠,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数或弦滑。
方药:天麻钩藤饮龙胆泄肝汤 2、阴虚阳亢型表现:眩晕,头痛,头重脚轻,耳鸣健忘,五心燥热,心悸失眠,舌质红,苔薄白,脉象弦细而数。
方药: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汤加减。
此型多见于高血压第二期代偿阶段。
3、阴阳两虚型表现:头昏眼花,耳鸣心悸,腰酸腿软,步态不稳,口干咽燥,畏寒肢冷,失眠多梦,夜间多尿,阳痿滑精。
舌质淡或红苔薄白,脉象弦细. 方药:金贵肾气丸加减。
此型多见于高血压第二期失代偿阶段。
4、风痰痹阻型表现:手足麻木,拘急,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甚至半身不遂.苔白腻,脉象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