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假慈善,骗老人钱——浙江破获两起案值上千万元销售假冒保健品案
- 格式:pdf
- 大小:119.28 KB
- 文档页数:2
老年人常见诈骗案例分享一、保健品骗局诈骗分子打着免费赠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专门租用场地向老年人宣传公司的〃保健产品〃,夸大产品的功效诱惑老年人从而实施诈骗。
风险提示:天上不会掉馅饼,这种骗局就是抓住了贪小便宜的老年人心理,借此诱导老年人花天价购买毫无作用的保健品。
同时,也有一些因疾病困扰的老年人会特别〃迷信〃各种”神奇〃的疗法,以求保长寿体健。
殊不知,这样正好进入了不法分子设计的圈套。
因此,面对保健品诈骗时,我们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如果患有疾病,要主动到医院就医。
保健品不能治愈疾病,相反,伪劣的保健品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贻误治疗良机。
二、中奖骗局诈骗分子总是以各种〃年会〃、〃公司周年庆典〃、〃特殊会员〃等方式,想方设法让老年人相信自己是中奖〃幸运者〃,或者以免费送老年人礼物,让老年人交个人所得税等理由,拨打老年人的电话或发送短信。
风险提示:老年人应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信陌生人的可疑电话、短信;不要随意泄露家庭成员的身份信息,更不要贪图不劳之利。
三、〃温情〃骗局诈骗分子以空巢老人为目标,在老年人面前装儿子、装孙子,〃关心〃、〃照顾〃老年人,通过〃陪伴〃赢取信任,实施犯罪行为,诈骗财物。
风险提示:老年人要树立防范意识,遇事多找子女商量,不要轻信别人的话。
更为重要的是,子女要多关心老人,不要给骗子打亲情牌的机会,让老年人精神世界充实起来,不再被骗子的甜言蜜语哄得心甘情愿地把钱掏出去。
四.〃缴纳养老金〃骗局诈骗分子假借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名义,一次性收取未参保人员数万不等的金额,谎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养老退休金。
风险提示:建议老年人多关注一些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以及社会新闻。
子女要多与家中的老年人交流、沟通,了解他们最近的生活状况。
许多案例中,骗子通常会让老年人向家人隐瞒情况,如若发现老年人被骗,应立刻耐心劝导,及时止损,并立即报警。
最高人民法院重点打击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2.08.24•【分类】其他正文最高人民法院重点打击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目录1.肖开俊、陈荣集资诈骗案——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2.鲁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3.徐正等人诈骗案——以销售“养老产品”为名实施诈骗犯罪4.沈移平集资诈骗、顾乃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以宣称“以房养老”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5.李晓雷诈骗案——以代办“养老保险”为名实施诈骗犯罪6.李建涛诈骗案——以开展“养老帮扶”为名实施诈骗犯罪案例一肖开俊、陈荣集资诈骗案——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一、基本案情被告人肖开俊,男,汉族,1981年11月1日出生。
被告人陈荣,男,汉族,1971年1月6日出生。
2016年6月,被告人肖开俊、陈荣与蔡新(已判刑)共谋以开展养老服务之名实施非法集资,先后成立自贡益寿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四川归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并在自贡市、内江市、攀枝花市等地设立分公司或营业网点。
三人明知公司无融资资质,“养老基地”不可能建成使用,仍安排融资团队以养老服务名义,采取打电话、发传单、推介会、口口相传等方式,辅以发礼品、参观“养老基地”等手段,在自贡市等地公开集资,承诺支付每月1%-3%的固定收益、享有养老基地优先居住权和折扣及期满后返还本金,与集资参与人签订《预存消费协议》《预存合同》等,收取预存消费款,共吸收189名老年人562万余元。
融资团队从集资款中提成45%-50%,其余除用于公司运转外,被肖开俊、陈荣和蔡新等人分赃。
二、裁判结果本案由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人民法院一审,四川省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
法院认为,被告人肖开俊、陈荣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集资诈骗罪。
肖开俊、陈荣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养生品骗老人套路的案例
嘿,咱今天来说说那些养生品骗老人的套路,这可真不是闹着玩的啊!就说我认识的李大爷吧,本来身体还算硬朗,天天乐呵呵地去公园遛弯。
有一天,突然有一伙人打着免费体检的幌子,把李大爷他们这些老人召集起来了。
这不是赤裸裸的陷阱吗?
他们那嘴啊,跟抹了蜜似的,一口一个大爷大妈叫得亲热极了。
“大爷,您看看我们这仪器,可先进了,可以测您身体的各种问题呢!”这不就是哄人的鬼话嘛!李大爷他们一听,哎呀,免费的呀,那就测测呗。
结果一测,就开始吓唬人了,说什么李大爷这有毛病那有问题。
你说气人不气人!然后呢,就开始推销他们所谓的神奇养生品。
“这养生品可厉害了,吃了啥病都能好!”真当老人们傻呀?这不就是骗钱吗!李大爷差点就信了,还好他最后给儿子打了个电话。
他儿子一听,就知道不对劲,赶紧让李大爷别买。
还有王奶奶,被那些人忽悠着买了一大堆所谓的养生枕头。
“这枕头能改善睡眠,能治疗颈椎病!”我就想问,一个枕头真有这么神?王奶奶用了一阵,啥效果也没有,钱倒是花了不少,真是让人心疼啊!那些骗子不就看准了老人们关心健康,又容易相信人的特点吗?
咱可得提醒家里的老人,别轻易上这种当啊!养生品要是这么神,那还要医院干啥?他们那些套路,就跟那猎人挖的陷阱似的,一不小心就掉进去了。
咱得让老人学会分辨,别被那些花言巧语给骗了。
不能让那些骗子轻轻松松就把老人的血汗钱骗走,一定要提高警惕啊!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以赠送老花镜为饵诱骗老年人买保健品骗术表面上看可能对一些人来说似乎只是一种手法,但在背后却是一种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被骗子利用各种诡计骗得目瞪口呆,其中就有老年人经常成为骗子的“目标”。
近年来,以赠送老花镜为饵,诱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成为了一种常见的骗术,这篇文章将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
骗子通常会选择老花镜作为赠品。
老花镜是一种用于矫正视力问题的辅助工具,而且老年人对于视力问题有着特殊的需求。
骗子利用老花镜的特殊需求,会给老年人一种“病急乱投医”的感觉,让他们误以为这个老花镜是一种可以保护视力、改善眼睛问题的“奇效药”。
然后,骗子会以老花镜为诱饵,引老年人参加一些所谓的保健品推销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骗子通常会夸大保健品的功效和效果,给老年人一种误以为这些产品能够解决他们的眼睛问题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错觉。
骗子往往通过演讲和宣传来将老年人的关注点从老花镜转移到保健品上,让老年人产生购买保健品的欲望。
骗子会以各种手法来引导老年人购买保健品。
他们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向老年人展示现场亲自示范产品的效果,或者也可能会以“特价”、“限时抢购”等方式来制造一种紧迫感。
骗子还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赠品、礼物来诱使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让老年人误以为自己是“赚到了”。
老年人本身也需要加强自己的科技知识和信息意识。
通过了解、学习和咨询专业医生或者相关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并正确判断和购买保健品。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骗子的花言巧语,避免落入骗子的圈套。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骗子们一直在改变手法,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利用老年人。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注这个问题,与骗子斗争。
保护老年人的权益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社会共同的责任。
只有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阻止这些不道德的行为,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以赠送老花镜为饵诱骗老年人买保健品【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以赠送老花镜为饵诱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犯罪现象日益严重。
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辨别能力下降、易信任他人等特点,实施诈骗行为。
他们通过赠送老花镜吸引老年人进店,再利用各种手段推销昂贵保健品,盈利丰厚。
老年人一旦上当受骗,不仅损失财产,还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为应对这一现象,社会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防范意识,加强监管力度,打击违法行为。
政府应出台更加完善的保护老年人的法律法规,加强司法力度,严惩犯罪分子。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老年人的权益,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照顾,共同承担起保护老年人权益的责任。
重视老年人保护问题,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关键词:老花镜、老年人、骗局、保健品、犯罪、盈利、后果、社会应对、保护法律、老年人权益、关爱、责任。
1. 引言1.1 犯罪现象的背景老年人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因其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弱,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盯上的对象。
近年来,以赠送老花镜为饵诱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犯罪现象逐渐增多,给老年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
这些不法分子通常会在老年人经常出没的地方,如公园、菜市场、小区门口等地点,以免费赠送老花镜或者其他小礼品的方式吸引老年人的注意。
一旦老年人接受了这些礼品,不法分子就会借机推销所谓的保健品,声称可以帮助老年人改善健康状况,延缓衰老。
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较弱,往往容易被这些华丽的承诺所欺骗,不慎购买了昂贵的保健品,导致财产损失。
这种骗局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创。
老年人购买了无效的保健品后,除了无益于健康,还可能给自己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甚至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
对于社会而言,这种不法行为破坏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老年人保护的意识和措施,遏制这种危害行为的蔓延。
1.2 老年人容易受骗的原因老年人容易受骗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浙江省某市保健品虚假宣传行政公益诉讼案文章属性•【案由】工商裁判规则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建议,督促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推动保健品领域乱象整治,保护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病人的人身健康和经济利益。
正文浙江省某市保健品虚假宣传行政公益诉讼案基本案情2019年初,某市益健堂、苗家养生堂等商户通过悬挂广告牌、口头推销、组织老人会销、举办答谢会等方式,高价兜售“高电位能置养生仪”、“康汇牌维固胶囊”、“按摩凳”和羊奶粉等保健产品,同时违规使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抗肿瘤癌症”等疾病治疗用语,夸大产品功能、虚构使用效果,虚假宣传误导和欺骗消费者,市场监管部门未能有效查处,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案件办理情况2019年初,该市检察机关接到群众对保健品市场乱象的举报投诉线索达50余条。
检察机关据此部署专项行动,对本市范围内的保健品市场违法问题进行摸排,开展暗访调查39次,网上取证117条,询问案件相关人员64人次,收集物证、书证和视听音频资料108份,基本掌握了辖区内保健品领域存在的主要违法情况。
结合调查情况,检察机关向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依法对该市益健堂、苗家养生堂、恒念保健品商行保健品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组织对检察建议涉及的违法经营单位进行重点检查,共立案30余件,罚没款54万余元,并联合公安、乡镇(街道)等查处关停涉及保健品传销的黑窝点5个,移送公安机关立案4件刑拘7人,有效整治了当地保健品市场乱象。
典型意义《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保护人民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保健品市场乱象突出,“骗老坑老”“骗病坑病”等时有发生,侵害消费者健康安全和经济权益。
会销电器会销处罚相关案例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保健品虚假宣传多以老年会销为主要形式,夸大产品性能和保健效果误导消费者高价消费……近日,缙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查处一起保健品商行涉嫌虚假宣传案,涉案当事人被罚80万元。
2018年12月,缙云县市场监管局接到群众实名举报,称缙云县某保健品商行以虚假、夸大的手法向消费者宣传自己销售的床垫及若干种类的保健食品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并提供了部分消费者在会销现场宣传使用产品效果的视频。
接到举报后,该局稽查大队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向局领导汇报,并前往丽水市市场监管局稽查支队进行案情汇报。
综合讨论后,鉴于举报者提供的证据材料相对单薄,建议先不予立案。
同时,执法人员从外围对老年消费者积极开展调查取证。
通过侧面走访调查,执法人员充分掌握了涉案当事人以免费发放礼品,吸引老年顾客,通过登记信息,掌握顾客病史,然后以老年会销为主要形式、讲师讲课为主要手段、视频PPT为主要载体,借用案例、顾客分享、组团旅游考察等进行产品介绍达到销售目的,形式固定,周期简短。
并重点针对涉案当事人在介绍产品时的宣传用语进行收集取证,执法人员前后共随机走访了15名消费者,各个参与调查的消费者所反映当事人的宣传手法、宣传用语大体一致、基本相同。
2019年5月31日上午,缙云县市场监管局再次接到群众举报,称当天下午涉案当事人会在五云街道独峰路某酒店内进行老年会销活动。
接到举报后,局稽查大队执法人员随即召开紧急会议,精密制定现场突击计划,明确人员现场任务分工,同时找到一名参会老年人在会议现场进行全程录音。
在会销活动的尾声,执法人员联合街道派出所民警火线突击,里应外合,将会销活动组织者、现场讲师,及讲师使用的U盘、电脑一并带回,连夜进行询问调查。
在大量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面前,涉案当事人作为会销的组织者百口莫辩,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
经查实,2018年4月至今涉案当事人共6次在丽水辖区内组织举办老年会销活动。
以赠送老花镜为饵诱骗老年人买保健品骗术是一种卑劣的行为,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欺骗更加令人不齿。
近年来,有一种以赠送老花镜为饵诱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骗局广泛流行,给许多老年人带来了财产损失和身体健康的风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种骗局的运作方式、危害以及如何保护老年人免受此类骗局的侵害。
这种骗局的运作方式通常是通过电话或者上门推销的方式进行。
骗子会以一种友好和热情的态度接触老年人,并声称可以免费赠送一副高质量的老花镜。
一些老年人由于视力问题可能对老花镜有需求,因此这种饵很容易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
但实际上,这只是骗子为了获取老年人的信任并引诱他们购买保健品而使用的手段。
一旦老年人接受了老花镜的赠送,骗子就开始推销所谓的保健品。
他们会声称这些保健品可以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延长寿命,提高免疫力等等。
为了让老年人相信自己的说法,骗子通常会编造一些虚假的证据,比如伪造医疗专家的推荐信或者利用假的医学研究来证明其保健品的功效。
一些老年人由于对自己的健康状态不够了解,或者处于弱势位置,很容易相信这些虚假宣传。
一旦老年人被骗子诱导购买了保健品,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
这些保健品往往是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检验和验证的,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骗子通常会高价销售这些保健品,获取高额利润,给老年人带来经济上的负担。
一些老年人由于财产老化或者退休后的经济状况不佳,因此很容易受到这种诈骗的影响。
为了保护老年人免受此类骗局的侵害,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加强对老年人的法律保护和教育,提高老年人识别和应对骗局的能力。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大对老年人权益的维护力度,严厉打击这种利用老年人的骗术。
老年人自己也应该增强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警惕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
我们也可以通过加强骗局的曝光来降低老年人受骗的概率。
媒体和社交平台应该加大对此类骗局的报道,提高公众的警觉性。
亲朋好友也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和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和阻止他们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