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30-腱反射-脑电图-反射弧-迷路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22
腱反射_百科腱反射,又称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牵张反射的一种(另一种为肌紧张)。
腱反射的传入纤维直径较粗(12至20微米),传导速度较快(90m/s以上)。
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反射的潜伏期很短(约0.7ms)。
例如膝反射,叩击膝关节下的股四头肌肌腱,股四头肌即发生一次收缩。
腱反射是体内唯一的单突触反射。
基本信息中文名:腱反射外文名:tendon jerk其他译名:深反射传入直径:12-20微米传导速度:大于90m/s实质:单突触反射命名肌牵张反射常依照所测试的肌肉命名,常见的肌牵张反射有:反射名称周围神经脊髓水平肱桡肌桡神经C5-C6二头肌肌皮神经C5-C6三头肌桡神经 C7-C8四头肌(髌)股神经L2-L4Achilles(踝)坐骨神经S1检查方法近远端骨的肌腱位置上,用叩诊锤快速叩诊引出反射。
(1)肱二头肌腱反射【临床表现】检查者用拇指按拄肘关节稍上方的肱二头肌肌腱,叩击检查者之拇指,出现前臂屈曲。
【意义】如反射亢进、减低或消失均为病理性改变。
(2)肱三头肌腱反射【临床表现】仰卧位是此反射检查的最佳办法: 肘关节稍呈直角屈角,前臂在肋弓外与体轴呈直角,上臂靠近胸廓的上外缘,检查者握住上臂,叩击肱三头肌稍上方(鹰嘴上方1.5~2厘米处),反应为前臂伸直。
另一种方法是患者处展上臂,并曲肘关节,用叩诊锤叩击三头肌肌腱,检查者以左手握住检查者的手,被检查者放松,引起前臂伸直。
【意义】此反射属于生理反射,如亢进或减低、消失为异常。
(3)桡骨膜反射【临床表现】检查时肌肉放松,患者的肘关节应屈成直角或略呈钝角,手的位置应介于旋前及旋后之间,检查者的左手托住被检查者的右手,叩诊锤叩击桡骨茎突,其反应为肽关节弯曲、旋前和手指屈曲。
【意义】肱桡肌、三头肌、旋前肌、二头肌损伤出现此反射减弱或消失。
(4)霍夫曼氏征【临床表现】检查者以右手的食指、中指夹持患者的中指末节使其腕关节背屈,其余各指处于自然放松屈曲状态。
反射及反射发育的评定时间:2021.03.02 创作:欧阳数基础知识反射的定义:反射式是神经活动的表现,是机体感受刺激引起的不随意运动的定型反应。
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
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出现异常。
反射的分类1、按生理功能分类:防御反射摄食反射姿势反射2、按感受器分类:外感受性反射内感受器反射3、按反射的发育分类:脊髓水平反射脑干水平皮质水平一、概述1、反射的定义:正常情况下,胎儿在母亲妊娠的后期、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段时间的里会陆续出现一些脊髓、脑干以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
该类反射与人体的运动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故又将此类发射称为发育性反射。
反射与反应的分类根据反射发育的水平,将发射分为脊髓水平的反射、脑干水平的反射、中脑水平及大脑皮层水平的反射。
1、脊髓水平的反射:一般在妊娠28周~出生后2个月内出现并存在,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张反射、交叉性伸展、莫勒反射、抓握反射等;2、脑干水平的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出现并维持到出生后4个月能够,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阳性支持反射、阴性支持反射等;3、中脑水平的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或出生后4~6个月出现并维持终生,包括各种调整反应;4、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在出生后4个月~21个月出现并终生存在。
包括保护性伸展反应和各种平衡反应。
评定目的1、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反射发育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成熟迟滞。
2、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状况;成年人在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原始的反射形式又复出现,如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出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及联合反应等。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出现发育“倒退”,上述原始反射由于脑损伤导致脱抑制而被释放出来。
3、为制订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评定的方法A、脊髓水平的反射:是运动反射1、屈肌收缩反射(flexor withdrawal):检查体位:仰卧位,头中立位,双下肢伸展。
图说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感觉、反射回顾)图说 |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感觉、反射回顾)2015-01-28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反射检查 反射检查包括深反射、浅反射、阵挛、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征等.反射的检查比较客观,较少受到意识活动的影响,但检查时患者应保持安静和松弛状态.检查时应注意反射的改变程度和两侧是否对称,后者尤为重要.根据反射的改变可分为亢进、活跃(或增强)、正常、减弱和消失.★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角膜等引起肌肉快速收缩反应.★深反射为肌腱和关节反射. 1.肱二头肌反射:由C5-6支配,经肌皮神经传导. 2.肱三头肌反射:由C6-7支配,经桡神经传导. 3.桡骨膜反射:由C5-6支配.经桡神经传导. 4.膝反射:由L2-4支配,经股神经传导. 5.踝反射:由S1支配,经胫神经传导. 6.阵挛:是腱反射高度亢进表现,见于锥体束损害. 7.Hoffmann征:即霍夫曼氏征,由C7-T1支配,经正中神经传导.阳性反应为拇指屈曲内收和其他各指屈曲. 如左下图: 8.Rossolimo征:由L5-S1支配,经胫神经传导.(如右上图).以往该征与Hoffmann征被列人病理反射,实际上是牵张反射,阳性可视为腱反射亢进表现.见于锥体束损害.也见于腱反射活跃的正常人. ★病理反射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应。
1.巴宾斯基征(Babinski征):是经典的病理反射,提示锥体束受损.检查方法同跖反射,阳性反应为蹲趾背屈,可伴其他足耻扇形展开,又称伸性跖反射.如右下图: 2.巴宾斯基等位征:阳性反应均为踇趾背屈,其病理意义同Babinski征.包括:①Chaddock征:即夏达克氏征,由外踝下方向前划至足背外侧;②Oppenheim征:即奥本海姆氏征,用拇指和示指沿胫骨前缘自上向下用力下滑;③Schaeffer征:用手挤压跟腱;④Gordon征:即戈登氏征,用手挤压腓肠肌;⑤Gonda征:用力下压第4、5足趾,数分钟后突然放松;⑥Pussep征:轻划足背外侧缘. 3.强握反射:指检查者用手指触摸患者手掌时被强直性握住的一种反射.新生儿为正常反射.成人见于对侧额叶运动前区病变. 4.脊髓自主反射:脊髓横贯性病变时.针刺病变平面以下皮肤引起单侧或双侧髋、膝、踝部屈曲(三短反射)和Babinski征阳性.若双侧屈曲并伴腹肌收缩、膀胱及直肠排空,以及病变以下竖毛、出汗、皮肤发红等.称总体反射.脑膜刺激征检查 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Kerning征和Brudzinski征等,颈上节段的脊神经根受刺激引起颈强直.腰骶节段脊神经根受刺激,则出现Kerning征和Brudzinski征.脑膜刺激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炎、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等,深昏迷时脑膜刺激征可消失.检查方法包括: 1.屈颈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托患者枕部并使其头部前屈而表现不同程度的颈强.被动屈颈受限.称颈强直.但需排除颈椎病.正常人屈颈时下颏可触及胸骨柄,部分老年人和肥胖者除外. 2.克尼格征(Kerning征):患者仰卧,下肢于髋、膝关节处屈曲成直角.检查者于膝关节处试行伸直小腿,如伸直受限并出现疼痛.大、小腿间夹角<135°,为Kerning征阳性.如颈强(+)而Kerning征(-),称颈强-Kerning征分离.见于后颅窝占位性病变和小脑扁桃体疝等. 3.布鲁津斯基征(Brudzinki征):患者仰卧屈颈时出现双侧髋、膝部屈曲;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位.检查者使该侧下肢向腹部屈曲,对侧下肢亦发生屈曲(下肢征).均为Brudzinki征(+).服务医生,期待支持《医学界》为旗下超14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如果您的文章被发布在《医学界》平台上,且未能联系到您本人,请与我们的小编联系:****************.cn。
神经反射检查-全身体格检查1.浅反射刺激皮肤或黏膜引起的反应。
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等。
腹壁反射:检查时嘱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以使腹壁放松,然后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
正常在受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
上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7~8节病损,中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9~10节病损,下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11~12节病损。
双侧上、中、下三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或急腹症患者。
肥胖者、老年人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2.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
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
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多系器质性病变,如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脑或脊髓的急性损伤;骨关节病和肌营养不良。
(1)肱二头肌反射(c5-6):被检查者屈肘,前臂稍内旋。
检查者左手托起被检查者肘部,以左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拇指。
观察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前臂屈曲动作。
(2)肱三头肌反射(triceps)(颈6-7-8)copyright zhikaoy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的肘部,嘱病人肘部屈曲,然后以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直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
(3)桡反射(radial periosteal)(颈5-6)医师以左手轻托患者的前臂于半旋前位,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然后以叩诊锤轻叩桡骨茎突,便发生前臂屈曲和旋后的运动。
有时检查者可以左手握住患者两手各指,两前臂屈曲120度,然后叩击两侧的桡骨茎突。
(4)跟腱反射(s1-2):被检查者仰卧,下肢屈曲,大腿稍外展外旋,检查者用左手握住足趾使踝部稍背屈,叩击跟腱。
观察腓肠肌收缩引起的足背屈。
(5)膝反射(l2-4):膝关节自然弯曲,用叩诊锤叩击髌骨和胫骨粗隆之间的股四头肌腱附着点。
观察股四头肌收缩引起膝关节背伸。
深反射亢进常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之表现。
异常亢进的腱反射常同时合并持久性的阵挛。
神经系统常规检查方法协和学院:王海涛角膜反射被检查者向内上方注视,医师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缘轻触病人的角膜。
正常时,被检者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
同时和刺激无关的另一只眼睛也会同时产生反应,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角膜反射检查法角膜反射图解详细介绍其反射弧在于桥脑,输入纤维为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之分支鼻睫神经,传出神经为面神经颧支。
刺激—侧角膜→对侧出现眼睑闭合反应→间接角膜反射。
反射弧:三叉神经眼支→脑桥→面神经核 ----眼轮匝肌作出反应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皆消失→见于患侧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 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角膜反射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病人。
角膜反射消失常见情况角膜反射消失常见有以下三种情况:①反射弧传入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眼支的病变,除了面部该支的分布区有感觉障碍外,同时伴有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角膜反射减弱常见的原因是三叉神经第一支损害的早期症状,随着病变的发展,而终至角膜反射消失。
②角膜反射的传出神经病变:角膜反射的传出神经为面神经,当周缘性面神经病变时,角膜受到刺激后不能闭目,出现此种现象从广义来看,也属角膜反射消失。
③一侧大脑半球病变:可表现对侧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有人认为,在顶叶有角膜反射中枢,或许可以得以解释。
如果双侧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时,说明大脑两侧有广泛性损害,侵犯了角膜反射的脑内反射弧。
肱二头肌反射肱二头肌反射 : 肱二头肌反射为上肢深反射的一种,系肱二头肌受突然牵引后所发生的急速收缩反应。
其反射中心为颈5~6节,传导神经为肌皮神经。
检查方法:患者前臂略旋前,肘部屈曲90°,检查者将左手拇指放在其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该拇指,反射作用为肱二头肌收缩。
【意义】如反射亢进、减低或消失均为病理性改变。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前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左拇指指甲,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
什么是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又称前庭脊髓反射,由于头部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中耳迷路感受器受到刺激,经延髓前庭核、前庭脊髓束传到脊髓束,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发生变化的反射,又称躯干四肢紧张性迷路反射。
紧张性迷路反射此反射的主要特点:仰卧位时伸肌张力增高,俯卧位时屈肌张力增高。
检查方法:1)仰卧位时,使头轻度背屈,因肌张力增高,而出现四肢伸展,自然仰卧位时小儿四肢伸展,也是受此反射的影响(图1-15)。
2)俯卧位时,使小儿头前屈,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出现四肢屈曲为阳性,自然俯卧位时小儿四肢屈曲,也是受此反射的影响。
此反射生后出现,1~2个月最明显,3~4个月逐渐消失。
如果反射不消失,运动与姿势必然出现异常,是形成脑瘫异常姿势的重要原因,若严重时,在仰卧位出现角弓反张。
【相关阅读】紧张性迷路反射:是由头部位置的改变诱发出来的。
该反射来源于内耳迷路器官,整合于脑干水平。
仰卧时,全身伸肌张力增高。
头向后仰,脊柱伸直,肩后缩,四肢以伸肌模式伸展。
俯卧时,全身屈肌张力增高。
该反射对偏瘫患者的病理性影响如下:1.患者仰卧,腿伸肌痉挛加重。
头向后压向支持面,整个患侧后缩。
肩胛的前伸有阻力。
2.长期仰卧的患者,下肢伸肌张力明显增高,在上肢,肩胛骨的后缩尤其明显。
3.当患者试图翻身时,由于头后伸增加的伸肌张力妨碍了翻身运动。
因为他不能使肩或下肢向前以便开始翻身,因而转身非常困难甚至不能完成。
假如翻身时屈头,屈曲的增强妨碍了他转向俯卧位。
下肢和手臂的屈曲也像躯干一样妨碍翻身。
4.患者长期坐轮椅,躯干屈曲,颈必须后伸以便能向前看。
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引起伸髋,致使他在轮椅的座位上向前滑。
膝伸,足被推向前而离开足踏板,以致最终可能滑下轮椅,或在轮椅上呈不对称的半卧位。
5.当患者在没有充分准备或适当张力的情况下试图站立时,他伸颈以便努力站立起来。
发生于腿上的全伸模式,像肩后缩一样把他推向后面。
伸直的膝不能前移过足,而足跖屈肌的收缩也阻止了必要的踝背屈。
反射弧中断诊断详述*导读:反射弧中断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正常人深反射也可亢进,老年人跟腱反射可消失,故反射的不对称比增强或或消失更有意义。
反射检查比较客观,但仍须病人合作,肢体放松,保持对称和适当位置。
叩诊锤叩击力量要均匀适当。
检查时可用与患者谈话或嘱患者阅读,咳嗽或两手勾住用力牵拉等方法,使其精神放松,以利反射的引出。
1.肱二头肌腱反射(颈5-6,肌皮神经):前臂半屈,叩击置于二头肌腱上的拇指,引起前臂屈曲,同时感到二头肌腱收缩。
2.肱三头肌腱反射(颈6-7,桡神经):前臂半屈并旋前,托住肘部,叩击鹰咀突上方三头肌腱,引起前臂伸展。
3.桡骨膜反射(颈5-8,桡神经):前臂半屈,叩击桡骨茎突,引起前臂屈曲、旋前和手指屈曲。
4.膝腱反射(腰2-4,股神经):坐位,两小腿自然悬垂或足着地;或仰卧,膝稍屈,以手托腘窝,叩击髌骨下缘股四头肌肌腱,引起小腿伸直。
5.跟腱反射(骶1-2,胫神经):仰卧,膝半屈,两腿分开,以手轻板其足使稍背屈,叩击跟腱引起足庶曲。
足疗,是一种非药物疗法,通过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调整人体生理机能,提高免疫系统功能,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有五种方法:1.握拳食指法采用握拳,中指、无名指、小指紧扣掌心,食指第1、2指关节弯曲扣紧,并使屈曲的食指与掌指面略保持垂直状态,拇指弯曲后顶在食指末节处。
着力点:食指近端指间关节顶点。
适用:肾上腺、肾、膀胱、额窦、垂体、头部(大脑)、甲状旁腺、斜方肌、肺及支气管、心、脾、胃、胰腺、十二指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肛门、肝、胆囊、盲肠及阑尾、回盲瓣、升结肠、腹腔神经丛、生殖腺(睾丸或卵巢)、小肠、肘、膝、肩、喉与气管及食管、内耳迷路、肋骨、鼻、眼、耳、失眠点等反射区。
2.拇指点按法伸直拇指,其他四指弯曲后紧贴于拇指掌面,用拇指指端或指腹垂直用力点按于施术区域上。
着力点:拇指指端、指腹或桡侧偏峰。
适用:喉与气管及食管、内耳迷路、颈椎、心(轻手法)、下身淋巴腺、上身淋巴腺、上臂、肋骨、扁桃体、胸部淋巴腺、心痛点、头痛点、落枕点、腰腿点、消渴点、便秘点等反射区。
一、实训背景在临床医学中,腱反射是神经系统功能检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神经系统特别是脊髓反射弧的功能状态。
为了更好地掌握腱反射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腱反射实训。
二、实训目的1. 掌握腱反射的检查方法。
2. 了解腱反射的临床意义。
3. 培养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
三、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四、实训地点XX医学院临床技能实训中心五、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1)腱反射的定义及分类腱反射是指肌肉受到快速牵拉时产生的迅速而有力的收缩反应。
根据反射弧的不同,腱反射可分为浅反射和深反射。
(2)腱反射的生理机制腱反射的生理机制是反射弧的兴奋传导。
当肌肉受到快速牵拉时,感受器受到刺激,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形成反射弧,产生相应的运动反应。
(3)腱反射的临床意义腱反射是神经系统功能检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有助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损伤、肿瘤等。
2. 实训操作(1)肱二头肌反射检查者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的肘部,使上臂与地面平行,用右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叩击拇指,观察被检查者肘关节屈曲的反应。
(2)肱三头肌反射检查者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的肘部,使上臂与地面平行,用右手拇指置于肱三头肌腱上,叩击拇指,观察被检查者肘关节伸直的反应。
(3)膝腱反射检查者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的膝关节,使小腿与地面平行,用右手拇指置于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上,叩击拇指,观察被检查者小腿屈曲的反应。
(4)跟腱反射检查者用左手握住被检查者的足跟,使足部背屈,用右手拇指置于跟腱上,叩击拇指,观察被检查者足部跖屈的反应。
3. 实训讨论在实训过程中,同学们针对腱反射的检查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分享了各自的体会和经验。
六、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腱反射的检查方法,提高了临床操作技能。
2. 我们了解到腱反射的临床意义,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