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卵巢癌、卵管癌和腹膜癌的FIGO分期(2014)

卵巢癌、卵管癌和腹膜癌的FIGO分期(2014)

卵巢癌、卵管癌和腹膜癌的FIGO分期(2014)
卵巢癌、卵管癌和腹膜癌的FIGO分期(2014)

卵巢癌、卵管癌和腹膜癌的FIGO分期(2014)

1973年FIGO首次发布卵巢癌、卵管癌和腹膜癌的分期,1988年有过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三个版本。

卵巢癌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包括数种临床和病理特点迥异的肿瘤。大约90%为恶性上皮性癌(carcinomas)。根据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分析,至少有5种主要类型:高级别浆液性癌(70%),内膜样癌(10%),透明细胞癌(10%),粘液性癌(3%)和低级别浆液性癌(不足5%)。上述类型占据约98%的卵巢癌类型。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未成熟畸胎瘤)约占3%,恶性潜能的性索间质肿瘤(主要是颗粒细胞瘤)约占1-2%。

原发性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比较罕见,和HGSC有很多相似的临床及形态特点,且主要发生在BRCA1/2遗传变异的女性中。大量证据发现这些肿瘤主要为卵管起源。而散发的HGSC则有多种来源可能。既往“苗勒氏管新生化生(mullerian neometaplasia)”的概念得到更多证据支持。而绝大部分ECs和CCCs则可能来源于内异症。

新的FIGO分期在2012年10月12日提交至FIGO执行委员会,2周后通过。表1至表3是建议的具体分期系统。准确的组织病理诊断对于卵巢癌成功分类及治疗至关重要,不同组织学类型对治疗的反应是不同的。FIGO委员会选择的这种分类系统,将所有肿瘤类型共享的最相关的预后因素考虑在内。但是,在诊断和分期的时候,仍应清楚说明具体卵巢癌的组织类型。目前达成一致的组织学类型包括:

1.上皮性癌(按频率顺序排列):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内膜样癌(EC),

透明细胞癌(CCC),粘液性癌(MC),低级别浆液性癌(LGSC)。注:移行细

胞癌目前认为是HGSC的一种变异形态;恶性Brenner瘤则被认为是极端罕见的

低级别癌。

2.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未成熟畸胎瘤)。

3.恶性潜能的性索间质肿瘤(主要是颗粒细胞瘤,以及含有异源性肉瘤成分的

Sertoli-Leydig细胞瘤)。

作者最后说:分期如水(Stag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fluid),世界越来越小,更多的研究组织应该一起为更加准确的预后系统而努力奋斗。

表1. 2014年FIGO有关卵巢癌、输卵管癌和腹膜癌的分期系统及相应的TNM。

注1:包括肿瘤蔓延至肝脏和脾脏包膜,但不包括脏器实质的受累。

注2:脏器实质转移属于IVB期。

表2. 卵巢癌、输卵管癌和腹膜癌的分组。

注:1.如有可能就应该标注原发部位。有些情况下可能无法明确说明原发部位,即“未明确部位的(undesignated)”。

2.应该记录组织学类型。

3.分期包括对III期的修订。分配至IIIA1期的情况基于肿瘤播散至腹膜后淋巴结但没有

腹腔内播散,因为对这些患者的分析发现她们的生存显著优于那些有腹腔内转移的情况。

4.腹膜后淋巴结的受累必须通过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

5.从大网膜转移至脾脏或肝脏的情况(IIIC期)应该和那些脾脏或肝脏实质孤立转移的

情况(IVB期)相鉴别。

表3. 对分期改变的解释。

2018NCCN卵巢癌指南解读

2018NCCN卵巢癌指南解读 一、2018年指南(第二版)与临床处理密切相关的主要更新 (一)手术治疗原则更新 1. 大多数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微创手术也可用于在选择的患者进行手术分期和减瘤术,用于评估是否能够进行满意的减瘤术,评估复发病灶能否切除等,但必须由有经验的妇科肿瘤医生施行; 2. 儿童/年轻患者的手术原则与成人有所不同,保留生育功能者需进行全面的分期手术,但儿童期和青春期的早期生殖细胞肿瘤可不切除淋巴结; 3. 交界性肿瘤是否切除淋巴结不影响总生存率,但大网膜仍需切除并进行腹膜多点活检; 4. 复发患者二次减瘤术需满足下列条件:化疗结束一年以上、孤立病灶可以完整切除、无腹水。 (二)化疗原则和方案更新 1. 对化疗方案进行重新排序和归类为“腹腔化疗/静脉化疗方案”和“静脉化疗方案”; 2. 腹腔化疗方案中紫杉醇静脉点滴的用法可选择超过3小时或24小时静滴;3小时输注方案更方便、更容易耐受且毒性较少,但目前没有证据证实它跟24小时输注方案疗效相当。 3. 新辅助化疗可以考虑用静脉化疗方案; 4. 儿童/年轻患者的IA期和IB期未成熟畸胎瘤、IA期胚胎性肿瘤或IA期卵黄囊瘤可考虑观察或化疗; 5. 静脉或腹腔化疗并不能使低度恶性潜能肿瘤(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获益。 二、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手术原则 (一)总原则 1.选择下腹正中直切口,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有助于选择手术方案; 2.有经验的手术医生可以选择微创手术方式完成手术分期和肿瘤切除,微创手术方式有助于评估初治和复发病人能否达到最大程度减瘤术; 3. 手术医生必须在手术记录详细记录初发和复发病灶累及的范围; 4.推荐由妇科肿瘤医生完成手术。 (二)初治浸润性上皮性卵巢癌局限于卵巢或盆腔的手术步骤 1.进入腹腔后,抽吸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

卵巢癌病例分期临床指南

注1:包括肿瘤蔓延至肝脏和脾脏包膜,但不包括脏器实质的受累。注2:脏器实质转移属于IVB期。 表1.卵巢癌、卵管癌和腹膜癌的FIGO分期(2014) 《2014 NCCN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二版)》。 一、2014年指南(第二版)与临床处理密切相关的主要更新 (一)手术治疗原则更新

1.大多数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微创手术也可用于在选择的患者进行手术分期和减瘤术,用于评估是否能够进行满意的减瘤术,评估复发病灶能否切除等,但必须由有经验的妇科肿瘤医生施行; 2.儿童/年轻患者的手术原则与成人有所不同,保留生育功能者需进行全面的分期手术,但儿童期和青春期的早期生殖细胞肿瘤可不切除淋巴结; 3.交界性肿瘤是否切除淋巴结不影响总生存率,但大网膜仍需切除并进行腹膜多点活检; 4.复发患者二次减瘤术需满足下列条件:化疗结束一年以上、孤立病灶可以完整切除、无腹水。 (二)化疗原则和方案更新 1.对化疗方案进行重新排序和归类为“腹腔化疗/静脉化疗方案”和“静脉化疗方案”; 2.腹腔化疗方案中紫杉醇静脉点滴的用法可选择超过3小时或24小时静滴;3小时输注方案更方便、更容易耐受且毒性较少,但目前没有证据证实它跟24小时输注方案疗效相当。 3.新辅助化疗可以考虑用静脉化疗方案; 4.儿童/年轻患者的IA期和IB期未成熟畸胎瘤、IA期胚胎性肿瘤或IA期卵黄囊瘤可考虑观察或化疗;

5.静脉或腹腔化疗并不能使低度恶性潜能肿瘤(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获益。 二、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手术原则 (一)总原则 1.选择下腹正中直切口,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有助于选择手术方案; 2.有经验的手术医生可以选择微创手术方式完成手术分期和肿瘤切除,微创手术方式有助于评估初治和复发病人能否达到最大程度减瘤术; 3.手术医生必须在手术记录详细记录初发和复发病灶累及的范围; 4.推荐由妇科肿瘤医生完成手术。 (二)初治浸润性上皮性卵巢癌局限于卵巢或盆腔的手术步骤 1.进入腹腔后,抽吸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 2.对腹膜表面进行全面诊视,可能潜在转移的腹膜组织或粘连组织都要切除或病理活检;如果没有可疑病灶,则需进行腹膜随机活检并至少包括双侧盆腔、双侧结肠旁沟、膈下(也可使用细胞刮片进行膈下细胞学取样和病理学检查); 3.切除子宫和双附件,手术过程必须尽力完整切除肿瘤并避免肿瘤破裂; 4.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在符合适应症的前提下可考虑行单侧附件切除术;5.切除大网膜;

卵巢癌、卵管癌和腹膜癌的FIGO分期(2014)

卵巢癌、卵管癌和腹膜癌的FIGO分期(2014) 1973年FIGO首次发布卵巢癌、卵管癌和腹膜癌的分期,1988年有过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三个版本。 卵巢癌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包括数种临床和病理特点迥异的肿瘤。大约90%为恶性上皮性癌(carcinomas)。根据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分析,至少有5种主要类型:高级别浆液性癌(70%),内膜样癌(10%),透明细胞癌(10%),粘液性癌(3%)和低级别浆液性癌(不足5%)。上述类型占据约98%的卵巢癌类型。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未成熟畸胎瘤)约占3%,恶性潜能的性索间质肿瘤(主要是颗粒细胞瘤)约占1-2%。 原发性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比较罕见,和HGSC有很多相似的临床及形态特点,且主要发生在BRCA1/2遗传变异的女性中。大量证据发现这些肿瘤主要为卵管起源。而散发的HGSC则有多种来源可能。既往“苗勒氏管新生化生(mullerian neometaplasia)”的概念得到更多证据支持。而绝大部分ECs和CCCs则可能来源于内异症。 新的FIGO分期在2012年10月12日提交至FIGO执行委员会,2周后通过。表1至表3是建议的具体分期系统。准确的组织病理诊断对于卵巢癌成功分类及治疗至关重要,不同组织学类型对治疗的反应是不同的。FIGO委员会选择的这种分类系统,将所有肿瘤类型共享的最相关的预后因素考虑在内。但是,在诊断和分期的时候,仍应清楚说明具体卵巢癌的组织类型。目前达成一致的组织学类型包括: 1.上皮性癌(按频率顺序排列):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内膜样癌(EC), 透明细胞癌(CCC),粘液性癌(MC),低级别浆液性癌(LGSC)。注:移行细 胞癌目前认为是HGSC的一种变异形态;恶性Brenner瘤则被认为是极端罕见的 低级别癌。 2.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未成熟畸胎瘤)。 3.恶性潜能的性索间质肿瘤(主要是颗粒细胞瘤,以及含有异源性肉瘤成分的 Sertoli-Leydig细胞瘤)。 作者最后说:分期如水(Stag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fluid),世界越来越小,更多的研究组织应该一起为更加准确的预后系统而努力奋斗。

卵巢癌分期

FIGO IGCS 妇科恶性肿瘤分期及临床实践指南之七:卵巢癌 (2006-10-11 19:21:44) 转载 分类:卵巢肿瘤及卵巢疾病 标签: 健康 卵巢癌 腹膜 ca125 美国 卵巢癌 6.1 分期 6.1.1 卵巢癌部位 6.1.1.1 原发部位卵巢是一对实性的卵圆形器官,直径2-4cm,由腹膜与阔韧带相连接,通过骨盆漏斗韧带与骨盆外侧壁相连。 6.1.1.2. 淋巴引流淋巴引流是通过子宫—卵巢,骨盆漏斗韧带和圆韧带淋巴干和髂外的一分支引流到如下区域淋巴结:髂外、髂总、髂内、骶骨外侧和主动脉旁淋巴结,偶尔会引流入腹股沟淋巴结。

6.1.1.3. 转移部位腹膜,包括网膜和盆腔、腹腔脏器是常见的转移部位,也包括横隔和肝表面。胸膜受累也很常见。其他腹膜外和胸膜外部位转移比较少见,但可以发生。 6.1.2. 分期原则虽然CT扫描可以大致明确腹腔内疾病的播散范围,但是卵巢癌应该采用手术分期。应该有明确的组织学证据。肿瘤切除前手术所见决定疾病的分期和预后。胸部X 线检查可以发现胸膜转移。由于肺外转移和腹膜外转移比较少见,因此,除非有症状,否则不要求行其他影像学检查。虽然血清CA125水平对肿瘤分期没有帮助,但可以帮助观察肿瘤对化疗的反应。 6.1.2.1. 手术分期评估如果手术前怀疑为恶性,剖腹探查应该采用直切口。充分的分期应该包括以下:l 仔细评估观察全部腹膜表面l 腹腔冲洗4个部位:横隔,左侧腹部,右侧腹部,盆腔l 结肠下网膜切除l 选择性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l 活检和/或切除任何可疑病变、包块和粘连部位l 正常腹膜处随机盲检,包括右半横隔下面,膀胱反折,道格拉斯陷凹,左侧、右侧结肠旁隐窝,两侧盆壁l 全子宫切除,两侧输卵管卵巢切除l 粘液性肿瘤行阑尾切除 6.1.2.2 术后处理—病理分期上述活检结果是分期的基础。然而,任何其他可疑部位,例如胸膜渗出,其他少见而明显的累及部位如肺外转移,胸膜和腹膜转移,都应该取活检。 6.1.2.3 FIGO分期最常采用的分期系统是1988年修订的FIGO分期标准。它主要是根据前述的手术探查而制定。全面的FIGO分期见表1。当然,同时采用UICC 的TMN分类也有帮助(见表2)。 表1 卵巢癌分期

最新-NCCN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

《2015 NCCN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 美国肿瘤综合协作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布了《2015 NCCN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现对新版指南进行简要解读 一、2015 年指南(第一版)与临床处理密切相关的主要更新 (一)化疗方案更新 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卵巢癌患者越来越多。老年患者全身个器官机能的减退,并发症多,对常规的化疗方案、耐受性较差。以前NCCN曾推荐卡铂单药化疗方案,一般采用AUC 5计算用药剂量。AUC考虑了老年患者的肾功能状态,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新版指南对老年人和一般状态不良患者,推荐了一个新的低剂量周疗联合用药化疗方案:紫杉醇60 mg/m2 >1小时+卡铂AUC2>30 min,每周1次,共18周。这为临床针对之类患者的化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以我们的临床经验来判断,低剂量周疗联合用药化疗方案的血液学毒性应该比卡铂单药方案更低,更安全。 2. 低度恶性潜能肿瘤复发或者持续性手术后残留,以前推荐考虑化疗或观察,新版指南推荐以铂类为主的化疗(2A类)。 (二)手术治疗方法更新 1. 近日,美国影星朱莉安杰利娜因查出BRCA1基因突变而行了预防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可以预料今后临床上预防性附件切除的病例会越来越多。正当临床医师困惑于这种手术和一般的附件切除术是否相同的时候,新版指南适时推荐了针对BRCA/HBOC综合症患者的降低卵巢癌风险的附件切除术操作程序。 2. 强调选用腹腔镜的手术过程中,当腹腔镜不能达到满意减灭时,必须中转及时开腹; 3. 强调手术记录应该详细记录有关情况; 4. 对于的II,III,IV期有残留病灶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以前推荐可行3-6化疗后进行间歇性减瘤术,新版指南推荐首选3疗程。 (三)手术治疗总原则更新 大多数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微创手术也可用于经选择的患者,进行手术分期和减瘤术,用于评估是否能够进行满意的减瘤术,评估复发病灶能否切除等,但必须由有经验的妇科肿瘤医生施行; 儿童/ 年轻患者的手术原则与成人有所不同,保留生育功能者需进行全面的分期手术,但儿童期和青春期的早期生殖细胞肿瘤可不切除淋巴结; 交界性肿瘤是否切除淋巴结不影响总生存率,但大网膜仍需切除并进行腹膜多点活检; 复发患者二次减瘤术需满足下列条件:化疗结束一年以上、孤立病灶可以完整切除、无腹水。 二、上皮性卵巢癌/ 输卵管癌/ 原发性腹膜癌手术原则 (一)总原则 下腹正中直切口的开腹手术可用于全面分期手术、初始减瘤术和间歇性减瘤术或二次减瘤术。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有助于选择手术方案。 在经选择的患者,有经验的手术医生可以选择腹腔镜完成手术分期和减瘤术。 如果腹腔镜减瘤术不理想,必须中转开腹。 腹腔镜有助于评估初治和复发病人能否达到最大程度减瘤术;如果经评估不能达到满意的减瘤术,可以考虑新辅助化疗。 推荐由妇科肿瘤医生完成手术。 手术医生必须书写详细的手术记录。 (二)初治浸润性上皮性卵巢癌局限于卵巢或盆腔的手术步骤 1. 进入腹腔后,抽吸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 2. 对腹膜表面进行全面诊视,可能潜在转移的腹膜组织或粘连组织都要切除或病理活检;如果没有可疑病灶,则需进行腹膜随机活检并至少包括双侧盆腔、双侧结肠旁沟、膈下(也可使用细胞刮片进行膈下细胞学

卵巢癌分期手术范围如何控制

卵巢癌分期手术范围如何控制 不管是什么样的癌症,在提起的时候,人们都会感觉到很可怕的,现在的科技是很发达的,使用靶向药物可以治疗癌症。一般的卵巢癌患者在发现的时候,都是中期或者晚期,治疗效果非常不好,在病发的时候,患者是非常痛苦的,那么大家知道卵巢癌分期手术范围如何控制吗? 卵巢癌分期手术范围如何控制 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卵巢肿瘤局限于一侧,任何分级的I期患者,可以保留生育功能。但除保留健侧附件和子宫外,其他手术范围必须符合全面分期手术要求,称为保留生育功能的分期手术。 对初次手术分期不全面的患者,应该在化疗开始前再次进行全面分期手术,以达到全面分期的目的,称为再分期手术。按照NCCN指南,IA和IB期高、中分化的早期卵巢癌可以仅进行观察,不必化疗;有研究报道,肉眼看似为I期的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率高达25%-30%。再分期手术,一方面有可能使那些真正早期病人免除不必要的化疗。 卵巢癌的危害有哪些 1、流产或早产:卵巢肿瘤较大时,因为其挤压子宫及胎儿并导致胎位异常,结果可导致流产或早产。 2、异常分娩:当卵巢肿瘤较大时,可挤压并导致胎位异常,影响正常分娩。另外,肿瘤蒂过长时,肿瘤有可能坠入子宫直肠窝内形成嵌顿,结果阻碍胎儿出生,导致难产。 3、不孕:有报道显示卵巢癌的患者不孕的几率可高达百分之四十,因为卵巢癌会影响卵巢功能,肿瘤较大时压迫输卵管造成输卵管不通等情况,都会影响受孕。 卵巢癌在手术治疗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小心。卵巢癌分期手术范围如何控制,患者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间,如果不知道,可以去咨询一下医生的建议,患者在手术以后,一定要卧床休息一下,当然也需要多吃些营养的物质,让伤口更快的恢复。

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标准化分期

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标准化分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朱颖 一、子宫正常解剖及影像表现 (一)子宫正常解剖及影像表现 子宫正常解剖是带状分层,在 T2 影像学表现也是一个清晰的带状解剖结构。如 PPT2 图示:一般宫腔在正常状态下是闭合的,最内层蓝色线条勾勒出的是子宫内膜层,均匀明亮的高信号,并且它的厚度随着生理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它在组织学上对应的是子宫内膜。在子宫内膜外面是结合带,这一部分内肌层在组织学上是比较致密的平滑肌纤维,在 T2 表现特征性的低信号,结构比较清晰(绿色线条)。外肌层的平滑肌组织相对比较疏松,在 T2 上表现中等信号,不均匀,随着生理周期变化而变化。 (二)正常子宫 MR 表现 正常子宫 MR 表现除了随着生理周期变化而变化,还会随着年龄发生改变,绝经后的子宫相对于育龄期的子宫,如 PPT3 图示:它的体积变小,宫颈相对固定,变化不大,宫体变化比较大,所以宫体和宫颈的比例相对减小,绝经后内膜变薄,结合带变模糊。 子宫在 MR 上也可见带状解剖结构,子宫内膜层低强化。在动态早期,内膜和肌层的交界处,可见有均匀明亮的线样高强化,称为内膜下强化。通过内膜下强化可观察肿瘤是否侵入到肌层,在动态增强的早期和中期,它的强化是不同步、不均匀,中间结合带和外肌层强化不一致,到了延迟期之后,内肌层和外肌层的强化基本一致。 二、 MR 扫描 进行 MR 扫描之前患者的准备,经期不宜行 MR 检查,一般内膜癌发生年龄比较晚;禁食 6 小时;使用肠蠕动抑制剂,减少盆腔伪影,有利于对子宫和盆腔结构的观察;膀胱尽量保持在半充盈的状态。 (一) MR 序列 - 基本序列

矢状位显示子宫分带解剖结构及肿瘤浸润深度,是子宫内膜癌最经典的一个方向。斜轴位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斜冠状位显示子宫分带解剖结构及肿瘤浸润深度;显示淋巴结。 1. 斜轴位 vs. 轴位 如 PPT7 图示,矢状位定位,红色线标志的地方垂直于宫腔。右图是斜轴位,宫腔局部的横截面,有利于评价肿瘤的浸润深度,也可见盆腔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如 PPT8 图示,矢状位定位,右图相对于子宫结构是斜轴位,可以更清楚得观察盆腔解剖 / 淋巴结。 2. 斜轴位和斜冠状位 当定位斜冠状和斜轴位时 , 要求平行于宫体的斜冠状(绿线)和垂直于宫体的斜轴位(红线)。斜轴位和斜冠状位:个体化定位。矢状位:显示子宫分带解剖结构及肿瘤浸润深度。斜轴位: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斜冠状位:显示子宫分带解剖结构及肿瘤浸润深度;显示淋巴结。 (二) MR 序列 - 3D T2WI 如 PPT10 图示,矢状位 T2 图像,由于有过剖宫产史,产生粘连,所以它的形状比较迂曲,如果斜轴位定位,需要在各个方向如右侧所标进行垂直于子宫宫体和宫颈纯轴位扫描,增加扫描时间。3D T2WI 做一个薄层图像之后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平面重组,既可以扫除纯轴位的图像,也可以任一方向重建斜轴位和斜冠状,有利于病变细节的观察,现在比较推荐用 3D T2WI 一站式代替三个方向的 T2 序列。 (三) MR 序列 - 矢状位 DCE MR 的基本序列,除 T2 之外,还有矢状位增强扫描,动态矢状位的增强扫描至少做满 2-3min 比较好,因为肌层一般到 3min 时延迟强化比较均匀,适合子宫内膜癌和肿瘤的对比。弥散一般选择做高b 值,同时可以腹盆腔同时扫描,对于淋巴结转移和腹膜转移进行有效的解除。如 PPT12 图是矢状位动态增强序列,最右图是延迟期子宫肌层强化均匀,这时和肿瘤达到最好对比的时效。 (四) MR 序列 -DWI 弥散序列,肿瘤在弥散上表现显著高信号,有利于病灶清除。如 PPT13 图示,肿瘤长在左侧的宫角上,弥散是一个显著的高信号。 T2 肿瘤和正常内膜对比,弥散不显著,弥散除了病灶检出之外,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一)简介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首位,死亡率居第二位。多见于老年妇女,高发年龄50~60岁,年轻患者有增多趋势。由于人类寿命延长和肥胖人群增多,近二十年间内膜癌发病率仍稳定居高不下,而死亡率却明显上升。死亡率的上升除与老年、肥胖、内科并发症多等相关外,与晚期病例,高危组织类型增多,及一些患者未能受到适宜诊治相关。目前对两种类型内膜癌的病理及基础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临床手术、化疗、激素治疗亦积累了更多资料,临床研究更加深入;对年轻早期患者的保守治疗亦作了一定探索。但在治疗中对术前影像学评估价值,术中肉眼及病理冷冻切片检查对肌层受累程度的判断准确性,淋巴结清扫范围等均尚存争议。为进一步改善预后,妇科肿瘤医师应进一步识别、区分高危内膜癌患者,进行适宜治疗,以期降低死亡率,达到最佳疗效。 (二)诊断 1.病史子宫内膜癌多见于绝经后妇女(70%),围绝经期20%~25%,<40岁约5%,发病与肥胖、雌激素持续增高、遗传等因素相关,病史中应重视以下高危因素: (1)肥胖、无排卵性不孕、不育、延迟绝经(52岁以后绝经)。 (2)与垂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糖尿病、高血压。 (3)与雌激素增高有关的妇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瘤、子宫内膜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史和子宫肌瘤有不规则出血者。

(4)有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史者,特别是无孕激素对抗雌激素替代治疗(ERT),或长期应用

他莫昔芬(Tamoxifen)患者。 (5)有癌家族史、多发癌及重复癌倾向者(乳腺癌、卵巢癌等),LynchⅡ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样结肠直肠癌(HNPCC)患者其内膜癌发病危险为40%~60%等。 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密切随访,若有月经过多、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出现应行分段诊刮,明确诊断。LynchⅡ综合征者亦可在完成生育任务后行预防性子宫切除术。 2.症状 (1)阴道出血:①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为绝经后妇女,90%以上有阴道出血症状,绝经时间愈长出现阴道出血者,发生内膜癌的几率愈高。②围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约20%的内膜癌患者为围绝经期妇女,以围绝经期月经紊乱及血量增多为主要表现。③40岁以下妇女月经紊乱或经量增多者,近年来年轻患者已有增多趋势(5%~10%),多为肥胖、不孕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2)阴道不正常排液:可为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 (3)下腹疼痛及其他症状:下腹疼痛可由宫腔积脓或积液引起,晚期则因癌肿扩散导致消瘦、下肢疼痛及贫血等。 应重视阴道出血、排液等症状。有以上症状妇女均应考虑有无内膜癌可能性,并应及时进行妇科及其他相关检查。 3.检查 (1)全面查体:注意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及肺部疾病。 (2)妇科检查:排除阴道、宫颈病变出血及炎性感染引起的排液。早期盆腔检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定义 有子宫内膜发生的原发性上皮性恶性肿瘤,通常伴有腺体分化、具有浸润子宫肌壁及远处扩散的潜能。 组织类型 子宫内膜样癌 伴鳞状分化型 绒毛腺型 分泌型 绒毛细胞型 粘液腺癌 浆液性腺癌 透明细胞癌 混合性腺癌 鳞状细胞癌 移行细胞癌 小细胞癌 未分化癌 病因及发病机制 雌激素依赖性的(80%-85%): ?无抵抗的雌激素长期刺激 ?多囊卵巢综合征 ?正常情况下发生在围绝经期无排卵周期 ?老年女性无抵抗的雌激素替代疗法 非雌激素依赖性的(15%-20%): ?基因突变多发生在年龄较大者

子宫内膜癌分化 Ⅰ型 Ⅰ型宫内膜(子宫内膜样癌及粘液腺癌)分级 1级 非鳞化,非桑葚化生的肿瘤实性成分≤5% 2级 非鳞化,非桑葚化生的肿瘤实性成分6%~50% 3级 非鳞化,非桑葚化生的肿瘤实性成分>50% 注:在分级时要除外鳞状/桑葚化生。出现奇异型非典型核,肿瘤分级应该提高一级(即:从1级到2级或从2级到3级)也有可能表明是Ⅱ型子宫内膜癌分化。 分化程度 镜下特点 高分化(1级) 腺管排列拥挤、紊乱,细胞轻度异型,结构貌似增生的内膜腺体 中分化(2级) 腺体排列不规则,排列紊乱,细胞向腺腔生长可形成乳头或筛状结构,并见实性癌灶,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易见 低分化(3级) 癌细胞分化差,很少形成腺样结构,多呈实体片状排列,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 FIGO(2009年)子宫内膜癌分期 分期肿瘤范围 Ⅰ期肿瘤局限于宫体 ⅠA 肿瘤浸润深度肌层<1/2 ⅠB 肿瘤浸润深度肌层≥1/2 Ⅱ期* 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 Ⅲ期肿瘤局限和(或)区域扩散 ⅢA 肿瘤侵犯浆膜层和(或)附件 ⅢB 阴道和(或)宫旁受累 ⅢC 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ⅢC1 盆腔淋巴结转移 ⅢC2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 Ⅳ期肿瘤侵犯膀胱和(或)直肠 ⅣA 肿瘤浸润膀胱粘膜和(或)直肠粘膜,和(或)远处转移 ⅣB 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其他淋巴结和(或)腹股沟淋巴结 转移 子宫内膜癌治疗 Ⅰ期、Ⅱ期手术 Ⅲ期、Ⅳ期放疗、化疗 Ⅰ期患者 年龄<40岁,有生育要求可保守治疗,(持续性孕激素治疗) 宫颈粘膜受侵者保守治疗是否可行? 年龄≥40,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 Ⅰ期患者出现以下情况 ●Ⅱ型或鳞状细胞癌或分化Ⅲ级 ●侵犯肌层大于1/2 ●肿瘤直径>2cm 行子宫双附件切除+双侧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取样术 Ⅱ期患者 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双侧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

NCCN 卵巢癌指南(2015.1 最新版)

NCCN 卵巢癌指南(2015.1 最新版)来源:丁香园作者:月下荷花 要点更新 1. II、III、IV期病人完成了初始全部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后可考虑加入第二辅助治疗,帕唑帕尼作为IIB类推荐。 2. 手术原则中加入了妇科医生在手术记录中应记录的内容。 3. BRAC/HOBC综合征采用降低风险的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方案(RRSO)。 4. 加入如下方案,主要适用于老人或是PS评分差患者:紫杉醇60mg/m2静滴超过1小时,卡铂AUC2静滴超过30分钟,每周一次共18周(I类)。 5. 治疗药物反应中将使用抗组胺药改为使用H1阻滞剂抗组胺药。 6. 复发疾病优选治疗中加入奥拉帕尼。 7. 少见卵巢癌病理类型中BEP方案可用于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 概述 卵巢恶性肿瘤包括几种组学类型,上皮型卵巢癌约占90%的恶性卵巢肿瘤,NCCN指南中讨论了上皮型卵巢癌和少见组织学类型,后者包括卵巢低恶性潜能肿瘤(LMP)、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癌肉瘤(卵巢恶性混合性苗勒氏瘤[MMMTs])和恶性性索-基质肿瘤。 NCCN指南中还讨论了输卵管癌和原发腹膜癌,这二种肿瘤较少见,治疗与上皮型卵巢癌相似,但少见组织学类型卵巢癌治疗与卵巢癌不完全相同。 卵巢癌是美国妇科肿瘤的首要死亡原因,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只有不足40%的卵巢癌女性可以治愈。卵巢癌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60-70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中位诊断年龄63岁,70%诊断时为进展期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已鉴定了卵巢癌的危险因素。怀孕和第一次生产≤25岁、使用口服避孕药和母乳喂养可以减少30%-60%风险;从未生育过、>35岁怀孕和第一次生产则增加卵巢癌风险。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一)简介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首位,死亡率居第二位。多见于老年妇女,高发年龄50~60 岁,年轻患者有增多趋势。由于人类寿命延长和肥胖人群增多,近二十年间内膜癌发病率仍稳定居高不下,而死亡率却明显上升。死亡率的上升除与老年、肥胖、内科并发症多等相关外,与晚期病例,高危组织类型增多,及一些患者未能受到适宜诊治相关。目前对两种类型内膜癌的病理及基础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临床手术、化疗、激素治疗亦积累了更多资料,临床研究更加深入;对年轻早期患者的保守治疗亦作了一定探索。但在治疗中对术前影像学评估价值,术中肉眼及病理冷冻切片检查对肌层受累程度的判断准确性,淋巴结清扫范围等均尚存争议。为进一步改善预后,妇科肿瘤医师应进一步识别、区分高危内膜癌患者,进行适宜治疗,以期降低死亡率,达到最佳疗效。 (二)诊断 1.病史子宫内膜癌多见于绝经后妇女(70%),围绝经期20%~25%,<40 岁约5%,发病与肥胖、雌激素持续增高、遗传等因素相关,病史中应重视以下高危因素:(1)肥胖、无排卵性不孕、不育、延迟绝经(52 岁以后绝经)。 (2)与垂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糖尿病、高血压。 (3)与雌激素增高有关的妇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瘤、子宫内膜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史和子宫肌瘤有不规则出血者。 4)有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史者,特别是无孕激素对抗雌激素替代治疗(ERT),或长期应用他莫昔芬(Tamoxifen )患者。 (5)有癌家族史、多发癌及重复癌倾向者(乳腺癌、卵巢癌等),LynchⅡ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样结肠直肠癌(HNPC)C患者其内膜癌发病危险为40%~60%等。 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密切随访,若有月经过多、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出现应行分段诊刮,明确诊断。LynchⅡ综合征者亦可在完成生育任务后行预防性子宫切除术。 2.症状 (1)阴道出血:①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子

卵巢癌分期及治疗

一、卵巢癌的第一期:病变局限于卵巢 临床报道,对已有广泛转移的卵巢癌晚期患者,在获得准确的卵巢癌分期基础上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或大块切除术辅以化疗仍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a期:病变局限于一侧卵巢,包膜完整,表面无肿瘤,无腹水; b期:病变局限于双侧卵巢,包膜完整,表面无肿瘤,无腹水; c期:Ⅰa或Ⅰb期病变已穿出卵巢表面,或包膜破裂,或在腹水中或腹腔洗液中找到恶性细胞。 二、卵巢癌分期的第二期:病变累及一侧或双侧卵巢,伴盆腔转移 临床手术对卵巢癌分期的准确性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腹盆腔CT扫描可弥补手术分期的不足,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可达到70%~90%。 a期:病变扩展或转移至子宫或输卵管; b期:病变扩展至其他盆腔组织; c期:Ⅱa或Ⅱb期病变,肿瘤穿出卵巢表面;或包膜破裂;或在腹水或腹腔洗液中找到恶性细胞。 三、卵巢癌的第三期 病变累及一侧或双侧卵巢,伴盆腔以外种植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时的卵巢癌分期: a期:病变大体所见局限于盆腔,淋巴结阴性,但镜下腹腔腹膜面有种植瘤; b期:腹腔腹膜种植瘤直径<2cm,淋巴结阴性; c期:腹腔腹膜种植瘤直径≥2cm,或伴有腹膜后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四、卵巢癌分期的第四期:远处转移 腹水存在时需找到恶性细胞; 肝转移(累及肝实质)。 四、卵巢癌分期的治疗 所有的卵巢癌病人都应进行尽可能彻底的手术切除,这一点至关重要。不同卵巢癌分期治疗的主要区别在于术后是否应用化疗。如病人确实应身体状况很差而不能耐受手术,可先用3到6个疗程的化疗,如身体状况有好转,再进行手术。 1、IA和IB期,高分化卵巢癌(组织分级1级):手术切除后不需要做化疗。 2、IA和IB期,中或低分化卵巢癌(组织分级2或3级),或IC和II期:手术后是否应做化疗尚无定论,大多数专家建议用3到6个疗程的化疗,具体的化疗方案和以下用于III期的首选化疗方案一样。 3、III期卵巢癌 此期卵巢癌手术切除后应做化疗。 4、IV期卵巢癌:此期卵巢癌尽管有远处转移,但如病人身体状况允许,还是应做尽可能彻底的手术切除。术后化疗可用以上III期和以下复发性卵巢癌的方案。 5、复发性卵巢癌:卵巢癌通常被诊断时已较为晚期,手术加化疗只能治愈少数病人,大多数卵巢癌将复发。复发性卵巢癌的主要治疗为化疗。在考虑复发性卵巢癌的化疗时,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卵巢癌分期化疗后多长时间才复发。 1)如卵巢癌在首期化疗后至少6个月以后才发生腹腔内局部复发,可考虑再次作手术进行尽可能彻底的切除。这些卵巢癌可再用首期化疗方案,如病人不能再用紫杉醇,最新的临床研究显示,卡铂加吉西他滨的效果比单独卡铂要好。等这些化疗失效后,再用以下介绍的二线化疗方案。 2)如卵巢癌在首期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这些卵巢癌对首期化疗方案已不再敏

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标准化分期

子宫内膜癌得影像学诊断与标准化分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朱颖 一、子宫正常解剖及影像表现 (一)子宫正常解剖及影像表现 子宫正常解剖就是带状分层,在 T2 影像学表现也就是一个清晰得带状解剖结构。如 2 图示: 一般宫腔在正常状态下就是闭合得,最内层蓝色线条勾勒出得就是子宫内膜层,均匀明亮得高信号,并且它得厚度随着生理周期得变化而变化,它在组织学上对应得就是子宫内膜。在子宫内膜外面就是结合带,这一部分内肌层在组织学上就是比较致密得平滑肌纤维,在 T2 表现特征性得低信号,结构比较清晰(绿色线条)。外肌层得平滑肌组织相对比较疏松,在 T2 上表现中等信号,不均匀,随着生理周期变化而变化。 (二)正常子宫 MR 表现 正常子宫 MR 表现除了随着生理周期变化而变化,还会随着年龄发生改变,绝经后得子宫相对于育龄期得子宫,如 3 图示:它得体积变小,宫颈相对固定,变化不大,宫体变化比较大,所以宫体与宫颈得比例相对减小,绝经后内膜变薄,结合带变模糊。 子宫在 MR 上也可见带状解剖结构,子宫内膜层低强化。在动态早期,内膜与肌层得交界处,可见有均匀明亮得线样高强化,称为内膜下强化。通过内膜下强化可观察肿瘤就是否侵入到肌层,在动态增强得早期与中期,它得强化就是不同步、不均匀,中间结合带与外肌层强化不一致,到了延迟期之后, 内肌层与外肌层得强化基本一致。 二、 MR 扫描 进行 MR 扫描之前患者得准备,经期不宜行 MR 检查,一般内膜癌发生年龄比较晚;禁食 6 小时;使用肠蠕动抑制剂,减少盆腔伪影,有利于对子宫与盆腔结构得观察;膀胱尽量保持在半充盈得状态。 (一) MR 序列 - 基本序列 矢状位显示子宫分带解剖结构及肿瘤浸润深度,就是子宫内膜癌最经典得一个方向。斜轴位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斜冠状位显示子宫分带解剖结构及肿瘤浸润深度;显示淋巴结。

卵巢癌分期

卵巢癌、卵管癌和腹膜癌的FIGO分期(2014)分享|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4日点击数:3141 次字体:小大 1973年FIGO首次发布卵巢癌、卵管癌和腹膜癌的分期,1988年有过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三个版本。 卵巢癌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包括数种临床和病理特点迥异的肿瘤。大约90%为恶性上皮性癌(carcinomas)。根据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分析,至少有5种主要类型:高级别浆液性癌(70%),内膜样癌(10%),透明细胞癌(10%),粘液性癌(3%)和低级别浆液性癌(不足5%)。上述类型占据约98%的卵巢癌类型。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未成熟畸胎瘤)约占3%,恶性潜能的性索间质肿瘤(主要是颗粒细胞瘤)约占1-2%。 原发性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比较罕见,和HGSC有很多相似的临床及形态特点,且主要发生在BRCA1/2遗传变异的女性中。大量证据发现这些肿瘤主要为卵管起源。而散发的HGSC则有多种来源可能。既往“苗勒氏管新生化生(mullerianneometaplasia)”的概念得到更多证据支持。而绝大部分ECs和CCCs则可能来源于内异症。 新的FIGO分期在2012年10月12日提交至FIGO执行委员会,2周后通过。表1至表3是建议的具体分期系统。准确的组织病理诊断对于卵巢癌成功分类及治疗至关重要,不同组织学类型对治疗的反应是不同的。FIGO委员会选择的这种分类系统,将所有肿瘤类型共享的最相关的预后因素考虑在内。但是,在诊断和分期的时候,仍应清楚说明具体卵巢癌的组织类型。目前达成一致的组织学类型包括: 1.上皮性癌(按频率顺序排列):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内膜样癌(EC),透明细胞癌 (CCC),粘液性癌(MC),低级别浆液性癌(LGSC)。注:移行细胞癌目前认为是HGSC 的一种变异形态;恶性Brenner瘤则被认为是极端罕见的低级别癌。 2.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未成熟畸胎瘤)。 3.恶性潜能的性索间质肿瘤(主要是颗粒细胞瘤,以及含有异源性肉瘤成分的 Sertoli-Leydig细胞瘤)。 作者最后说:分期如水(Stag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fluid),世界越来越小,更多的研究组织应该一起为更加准确的预后系统而努力奋斗。

2014卵巢癌病例分期、临床指南

2014卵巢癌病例分期、临床指南

I 肿瘤局限于卵巢或 T1 输卵管 IA 肿瘤局限于一侧卵 T1a 巢(未累及包膜)或 一侧输卵管,卵巢或 输卵管表面没有肿 瘤,腹水或腹腔冲洗 液中没有恶性细胞 T1b IB 肿瘤局限于双侧卵 巢(未累及包膜)或 双侧输卵管,卵巢或 输卵管表面没有肿 瘤,腹水或腹腔冲洗 液中没有恶性细胞 IC 肿瘤局限于一侧或 T1c 双侧卵巢或输卵管, 有如下情况之一:IC1 术中手术导致肿瘤 破裂 IC2 术前肿瘤包膜破裂, 或者卵巢或输卵管

表面出现肿瘤 IC3 腹水或腹腔冲洗液 中出现恶性细胞 T2 II 肿瘤累及一侧或双 侧卵巢或输卵管,伴 有盆腔蔓延(在骨盆 缘以下)或腹膜癌 (Tp) T2a IIA 肿瘤蔓延至和(或) 种植于子宫和(或) 输卵管和(或)卵巢 T2b IIB 肿瘤蔓延至盆腔的 其他腹膜内组织 T3 III 肿瘤累及一侧或双 侧卵巢或输卵管,或 原发性腹膜癌,伴有 细胞学或组织学确 认的盆腔外腹膜播 散,和(或)转移至 腹膜后淋巴结 IIIA 转移至腹膜后淋巴T1,T2,T3aN1

结,伴有或不伴有骨 盆外腹膜的微小转 移 IIIA1 仅有腹膜后淋巴结 阳性(细胞学或组织 学确认) T3a/T3aN1 IIIA1(i) 转移灶最大直径≤ 10 mm(注意是肿瘤 直径而非淋巴结直 径) T3a/T3aN1 IIIA1(ii) 转移灶最大直径>10 mm T3b/T3bN1 IIIA2 骨盆外(骨盆缘之 上)累及腹膜的微小 转移,伴有或不伴有 腹膜后淋巴结阳性 T3c/T3cN1 IIIB 骨盆缘外累及腹膜 的大块转移,最大直 径≤2 cm,伴有或不 伴有腹膜后淋巴结 阳性任何T,任何N

2014FIGO外阴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分期指南

FIGO GUIDELINES FIGO staging for carcinoma of the vulva,cervix,and corpus uteri FIGO Committee on Gynecologic Oncology 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125(2014)97– 98 Table 1 Cancer of the vulva. FIGO Stage Description I Tumor con ?ned to the vulva IA Lesions ≤2cm in size,con ?ned to the vulva or perineum and with stromal invasion ≤1.0mm a ,no nodal metastasis IB Lesions N 2cm in size or with stromal invasion N 1.0mm a ,con ?ned to the vulva or perineum,with negative nodes II Tumor of any size with extension to adjacent perineal structures (lower third of urethra,lower third of vagina,anus)with negative nodes III Tumor of any size with or without extension to adjacent perineal structures (lower third of urethra,lower third of vagina,anus)with positive inguinofemoral nodes IIIA (i)With 1lymph node metastasis (≥5mm),or (ii)With 1–2lymph node metastasis(es)(b 5mm)IIIB (i)With 2or more lymph node metastases (≥5m),or (ii)With 3or more lymph node metastases (b 5mm)IIIC With positive nodes with extracapsular spread.IV Tumor invades other regional (upper 2/3urethra,upper 2/3vagina),or distant structures IVA Tumor invades any of the following: (i)upper urethral and/or vaginal mucosa,bladder mucosa,rectal mucosa,or ?xed to pelvic bone,or (ii)?xed or ulcerated inguinofemoral lymph nodes IVB Any distant metastasis including pelvic lymph nodes a The depth of invasion is de ?ned as the measurement of the tumor from the epithelial –stromal junction of the adjacent most super ?cial dermal papilla to the deepest point of invasion.Table 2 Cancer of the cervix uteri. Stage Description I The carcinoma is strictly con ?ned to the cervix (extension to the uterine corpus should be disregarded).IA Invasive cancer identi ?ed only microscopically.(All gross lesions even with super ?cial invasion are Stage IB cancers.)Invasion is limited to measured stromal invasion with a maximum depth of 5mm a and no wider than 7mm. IA1Measured invasion of stroma ≤3mm in depth and ≤7mm width. IA2Measured invasion of stroma N 3mm and b 5mm in depth and ≤7mm width. IB Clinical lesions con ?ned to the cervix,or preclinical lesions greater than stage IA. IB1Clinical lesions no greater than 4cm in size. IB2Clinical lesions N 4cm in size. II The carcinoma extends beyond the uterus,but has not extended onto the pelvic wall or to the lower third of vagina. IIA Involvement of up to the upper 2/3of the vagina.No obvious parametrial involvement. IIA1Clinically visible lesion ≤4cm IIA2Clinically visible lesion N 4cm IIB Obvious parametrial involvement but not onto the pelvic sidewall. III The carcinoma has extended onto the pelvic sidewall.On rectal examination,there is no cancer free space between the tumor and pelvic sidewall.The tumor involves the lower third of the vagina.All cases of hydronephrosis or non-functioning kidney should be included unless they are known to be due to other causes. IIIA Involvement of the lower vagina but no extension onto pelvic sidewall. IIIB Extension onto the pelvic sidewall,or hydronephrosis/non-functioning kidney. IV The carcinoma has extended beyond the true pelvis or has clinically involved the mucosa of the bladder and/or rectum. IVA Spread to adjacent pelvic organs. IVB Spread to distant organs. a The depth of invasion should not be more than 5mm taken from the base of the epithelium,either surface of glandular,from which it originates.Vascular space invasion should not alter the staging.1 Committee members:H.Belhadj (Switzerland),J.Berek (USA),A.Bermudez (Argentina),N.Bhatla (India),J.Cain (USA),L.Denny (Chair;South Africa),K.Fujiwara (Japan),N.Hacker (Australia),E.?vall-Lundqvist (Sweden),D.Mutch (USA),F.Odicino (Italy),S.Pecorelli (Italy),J.Prat (Spain),M.Quinn (Co-chair;Australia),M.A-F.Seoud (Lebanon),S.K.Shrivastava (India).https://www.doczj.com/doc/1115651916.html,/10.1016/j.ijgo.2014.02.003 0020-7292/?2014Published by Elsevier Ireland Ltd.on behalf of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Contents lists available at ScienceDire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j o u r n a l h o m e p a g e :w w w.e l s e vi e r.c o m/l o c a t e /i j g 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