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微课.doc
- 格式:doc
- 大小:18.01 KB
- 文档页数:1
一年级下《静夜思》微课【微课大赛】教材分析《静夜思》是“诗仙”李白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首五言诗,语言浅显却情感真挚,成功地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1.从思维能力的培养看《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出了宁静的月夜,如霜的月光无声地拨动着诗人的心弦。
“月儿圆,人团圆”,此时此刻诗人见景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朗读诗句想象画面,结合诗人的有关资料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初步获得情感的体验。
从而对“思”字留下丰富的想象:思念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思念家乡的一幕幕往事……2.从识字写字习惯培养看《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在本课生字学习中,学生要认识“思、夜”等9个生字,会写“思、前、低、光”等5个汉字,包括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
“光”字的笔画、笔顺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古人创造这个字,上面是一把燃烧的大火,下面是面朝右跪着的人,表示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汉字经过漫长的演变,变成了现在的“光”。
由小篆演变成楷体字,“火”演变成“”,笔顺是:竖、点、撇,“人”演变成“儿”。
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汉字的演变中,感受汉字文化历史的悠久,按照笔顺规则写好汉字。
学情分析1.学生的兴趣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熟读成诵。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只会模仿大人的读音,并不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入学后,学生学习了《古朗月行》《赠汪伦》等多首古诗,对诗人李白有了初步了解,知道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是“诗仙”,李白的诗歌夸张豪放。
有的同学还能够背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诗。
2.识字写字中的难点本课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前、低、光”等5个汉字。
一年级下《静夜思》微课【微课大赛】教材分析《静夜思》是“诗仙”李白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首五言诗,语言浅显却情感真挚,成功地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1.从思维能力的培养看《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出了宁静的月夜,如霜的月光无声地拨动着诗人的心弦。
“月儿圆,人团圆”,此时此刻诗人见景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朗读诗句想象画面,结合诗人的有关资料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初步获得情感的体验。
从而对“思”字留下丰富的想象:思念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思念家乡的一幕幕往事……2.从识字写字习惯培养看《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在本课生字学习中,学生要认识“思、夜”等9个生字,会写“思、前、低、光”等5个汉字,包括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
“光”字的笔画、笔顺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古人创造这个字,上面是一把燃烧的大火,下面是面朝右跪着的人,表示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汉字经过漫长的演变,变成了现在的“光”。
由小篆演变成楷体字,“火”演变成“”,笔顺是:竖、点、撇,“人”演变成“儿”。
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汉字的演变中,感受汉字文化历史的悠久,按照笔顺规则写好汉字。
学情分析1.学生的兴趣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熟读成诵。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只会模仿大人的读音,并不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入学后,学生学习了《古朗月行》《赠汪伦》等多首古诗,对诗人李白有了初步了解,知道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是“诗仙”,李白的诗歌夸张豪放。
有的同学还能够背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诗。
2.识字写字中的难点本课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前、低、光”等5个汉字。
一年级下《静夜思》微课【微课大赛】教材分析《静夜思》是“诗仙”李白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首五言诗,语言浅显却情感真挚,成功地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1.从思维能力的培养看《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出了宁静的月夜,如霜的月光无声地拨动着诗人的心弦。
“月儿圆,人团圆”,此时此刻诗人见景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朗读诗句想象画面,结合诗人的有关资料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初步获得情感的体验。
从而对“思”字留下丰富的想象:思念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思念家乡的一幕幕往事……2.从识字写字习惯培养看《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在本课生字学习中,学生要认识“思、夜”等9个生字,会写“思、前、低、光”等5个汉字,包括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
“光”字的笔画、笔顺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古人创造这个字,上面是一把燃烧的大火,下面是面朝右跪着的人,表示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汉字经过漫长的演变,变成了现在的“光”。
由小篆演变成楷体字,“火”演变成“”,笔顺是:竖、点、撇,“人”演变成“儿”。
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汉字的演变中,感受汉字文化历史的悠久,按照笔顺规则写好汉字。
学情分析1.学生的兴趣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熟读成诵。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只会模仿大人的读音,并不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入学后,学生学习了《古朗月行》《赠汪伦》等多首古诗,对诗人李白有了初步了解,知道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是“诗仙”,李白的诗歌夸张豪放。
有的同学还能够背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诗。
2.识字写字中的难点本课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前、低、光”等5个汉字。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微课
[单元一 ]《四季》 [单元一 ][第 2 课 ]《姓氏歌》 [单元一 ][第
3课]《小青蛙》 [单元一 ][第 4 课 ]《猜字谜》 [单元一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一 +快乐读书吧》 [单元二 ][第 1 课 ]《吃水不忘挖井人》 [单元二 ][第 2 课 ]《我多想去看看》 [单元二 ][第 3 课 ]
《一个接一个》 [单元二 ][第 4 课 ]《四个太阳》 [单元二 ]《语文园地二》 [单元三 ][第 5 课 ]《小公鸡和小鸭子》 [单元三 ][第
7课]《怎么都快乐》 [单元三 ][第 6 课 ]《树和喜鹊》 [单元三 ]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三》 [单元四 ][第 8 课 ]《静夜思》 [单元四][第 9 课]《夜色》 [单元四 ][第 10 课]《端午粽》 [单元四 ][第11课]《彩虹》 [单元五 ][识字 5]《动物儿歌》 [单元五 ][识字
6]《古对今》 [单元五 ][识字 7]《操场上》 [单元五 ][识字 8]《人之初》[单元六 ][课文第 12 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 [单元六 ][课文第 13 课]《荷叶圆圆》 [单元六 ][课文第 14 课 ]《要下雨了》[单元
六 ]《语文园地六》 [单元七 ][课文 15]《文具的家》 [单元
七][课文16]《一分钟》[单元七][课文17]《动物王国开大会》[单元七][课文18] 《小猴子下山》[单元七]《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语文园地七》 [单元八 ][课文 19] 《棉花姑娘》 [单元
八][课文 20] 《咕咚》 [单元八 ][课文 21] 《小壁虎借尾巴》 [单元八 ]《语文园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