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69.65 KB
- 文档页数:4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与PtfV1、Macruz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周红;刘培中;罗玉英 【摘 要】目的:研究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心电图PtfV1、Macruz指数等变化与超声多普勒参数的相关性,通过心电图变化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早期筛选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对照观察8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与80例正常人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变化,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PtfV1、Macruz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acruz指数≥1.6者占72.5%,PtfV1≤-0.04 mm·s者占80.0%;对照组Macruz指数≥1.6者占20.0%,PtfV1≤-0.04 mm·s者占28.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E/A~<1、LA≥30 mm、A波≥30 cm/s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HF患者多伴有心电图Macruz指数、PtfV1异常.心电图Macruz指数、PtfV1异常与超声多普勒二尖瓣血流E峰、二尖瓣血流A峰、肺静脉血流A波、左房直径、E/A比值具有良的好相关性,对早期诊断、筛查DHF患者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0(007)025 【总页数】3页(P13-14,17) 【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PtfV1;Macruz指数 【作 者】周红;刘培中;罗玉英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东珠海,519015;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东珠海,519015;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广东珠海,519015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541.6+1
目前早期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心脏超声及有创性的心导管检查,大部分患者没有条件或不愿行上述检查,给早期筛选带来不便。本研究通过观察心电图的改变,发现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并与超声多普勒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相比较,观察两者的相关性,为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筛选与发现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符合标准的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内三科2008年6月~2010年3月收治住院的80例DHF患者及8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DHF诊断标准采用2007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标准[1],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符合下列条件可作出诊断:①有典型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②LVEF正常(>45%),左心腔大小正常;③超声心动图有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证据;④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瓣膜疾病,并可排除心包疾病、肥厚型心肌病或限制型(浸润性)心肌病等。纳入标准:符合DHF诊断标准,心功能Ⅱ~Ⅳ级,心电图窦性心律。排除标准:伴有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患者。观察组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42~84岁,平均(56.5±8.2)岁;对照组 80 例,男 46 例,女 34 例;年龄 41~85 岁,平均(57.6±8.4)岁。以上两组临床资料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分组 采用前瞻性试验性设计方案,遵循对照的原则,分为A组(观察组),为80例DHF患者;B组(对照组),为8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例数之比为1∶1。 1.2.2 临床评价 常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检查心电图及胸部正侧位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心力衰竭程度的评价。 1.2.3 超声心动图 应用美国ACUSON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常规测量左室内径(LV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取左室长轴切面,在2a区的M型超声图像上测算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取心尖四腔心切面,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二尖瓣尖部,测6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PFV)、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PFV)、舒张早晚期流速峰值比(E/A)、舒张早期减速度(DC)及肺静脉血流图分析:S波、D波和A波。 1.2.4 心电图 采用日本FCP-2201型自动分析心电图仪,同日记录12导联常规心电图(纸速25 mm/s,电压定标10 mm=1 mV),挑选连续5个心动周期,PtfV1≤-0.04 mm·s为异常;Ⅱ导联P波时限/P-R段,其比值即为Macruz指数,≥1.6为异常。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资料及相关检测数据均使用Excel软件录入计算机。数据经整理后用SPSS 11.5软件进行相关分析、t检验、F检验,属性统计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心电图Macruz指数、PtfV1与超声多普勒参数的关系 观察组Macruz指数、PtfV1、二尖瓣血流A峰、肺静脉血流A波、左房直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二尖瓣血流E峰、E/A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间EF值、S波、D 波、S/D 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2。 表1 两组间心电图Macruz指数与超声多普勒参数的关系(x±s)EF:左室收缩分数;E: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A: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S波:肺静脉血流S波流速峰值;D波:肺静脉血流D波流速峰值;A波:肺静脉血流A波流速峰值;LA:左心房直径。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组别 n P/P-R EF E(cm/s) A(cm/s) E/A S波(cm/s) D波(cm/s) A波(cm/s) LA(mm) S/D观察组对照组80 80 2.2±0.7▲1.5±0.4 0.69±0.25 0.70±0.21 66.4±8.6*81.8±9.2 85.6±9.7*59.3±8.5 0.76±0.21*1.43±0.35 61.3±8.7 58.2±7.9 40.3±6.7 44.4±7.1 35.3±5.8▲26.4±5.2 33.6±6.4▲27.3±5.8 1.52±0.46 1.31±0.33 表2 两组间心电图PtfV1(x±s)与对照组比较,*P<0.01组别 n PtfV1观察组对照组80 80 0.040±0.010*0.020±0.004 2.2 两组间异常心电图Macruz指数、PtfV1与超声多普勒参数的比较 观察组Macruz指数≥1.6者占72.5%,对照组Macruz指数≥1.6者占2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 PtfV1≤-0.04 mm·s者占 80.0%,对照组 PtfV1≤-0.04 mm·s者占28.8%,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 E/A<1、LA>30 mm、A 波>30 cm/s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异常Macruz指数、PtfV1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心电图异常Macruz指数、PtfV1对DHF患者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见表3。 表3 两组间异常心电图Macruz指数、PtfV1与超声多普勒参数的比较观察组对照组χ2值P值组别 n PtfV1≤-0.04 mm·s 80 80 68 23 51.60<0.01 P/P-R≥1.6 58 16 44.35<0.01 E/A≤1 76 28 63.30<0.01 LA≥30 mm 64 35 22.28<0.01 A波≥30 cm/s 56 14 44.80<0.01 3 讨论 1984年,Dougherty等[2]首次提出DHF的概念,20多年来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和DHF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欧洲心脏病协会1998年制订原发性DHF的诊断标准[3],心导管介入术作为诊断DHF的“金标准”,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表现仍是临床诊断DHF的主要手段。 Macruz指数、PtfV1是反映左房的重要指标,多数认为其异常与左心房容积和压力负荷过度增加有关,少数则认为左心房退行性纤维化或房间束供血不足引起左心房传导延迟是P波变化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左室舒张期充盈受限,左房血流流入受阻,使左房压力负荷增大,左房代偿性收缩增强,心电活动增强,收缩时间延长,最终使心电图Macruz指数、PtfV1出现异常,通过检测反映左房异常的心电图Macruz指数、PtfV1,间接反映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有研究认为,P/P-R>1.6提示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其特异性及准确性与E/A<1无显著差别,且敏感性比后者高,若P/P-R>2.0,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诊断基本可以确定[4-5]。王亚非等[6]对5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证明P/P-R段比值与左室舒张功能参数关系密切,可靠性较好。周长钰等[7-9]研究发现,PtfV1值可作为左心结构形态,尤其是左心房内径的判定指标,PtfV1值负值增大可作为判断左心室舒张期负荷增重、早期诊断左心室功能障碍的辅助指标[10-12]。本研究显示,心电图Macruz指数、PtfV1与超声多普勒二尖瓣血流E峰、二尖瓣血流A峰、肺静脉血流A波、左房直径、E/A比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诊断、筛查DHF患者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通过心电图这一简单有效的检查方式,对于早期筛查发现DHF患者的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在目前心导管有创检查“金标准”未普及的情况下,应用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的无创检查可提高诊断DHF的准确性,便于基层医院应用,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2]Dougherty AH,Naacarelli GV,Gray EL,et al.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with normal systolic function[J].Am JCardiol,1984,54:778. [3]Europen Study on Diastolic Heat Failure.How to diagnose diastolic heart failure[J].Eur Heart J,1998,19(7):990-1003. [4]时翠华.心电图P/P-R段与二尖瓣频谱E/A左室舒张功能比较与探讨[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1,10(2):93-94. [5]倪华,陈清枝,李东野,等.Tei指数联合Macruz指数检测冠心病左室功能的相关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2):1371-1373. [6]王亚非,刘圣义,公维云.冠心病P/P-R段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J].心脏杂志,2002,14(3):217-218,220. [7]周长钰,李金香,郑成环,等.PtfV1改变与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关系[J].心电学杂志,1999,18(2):67-69. [8]罗素群,刘江泽,刘树均.PTFV1的临床意义[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8,17(4):316-317. [9]周爱云,骆永芳,余健彬.实时三维与M-型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非同步性的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6):10-14. [10]潘慧,陈艳清,徐兵,等.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J].中国保健营养:下半
塞,导致呼吸暂停低通气的发生。
肥胖伴O SA H S与肥胖不伴O SA H S者行气道M R I检查¨J,均有上气道横截面积的缩小,但以肥胖伴O SA H S者缩小更明显,说明上气道的这种结构改变对O SA H S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另外,肥胖者睡眠状态下的呼吸功能下降,肺泡通气量不足,体内二氧化碳增加。
对缺氧不敏感,呼吸中枢通气驱动力下降,加重O S A H S。
同时中心型肥胖者腹内压增加,膈肌向头侧移位,肺活量、呼气量、肺总量和氧分压明显降低,卧位时加重气道重量负荷,在睡眠期间也容易产生气道阻塞。
目前O SA H S的治疗包括减肥、药物、手术及无创气道正压通气、口腔矫正等。
药物由于不良反应大且疗效差,临床已很少使用,手术及无创气道正压通气、佩戴口腔矫正器等均有其优缺点,而减肥却是简单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本组研究表明,体重指数与O SA H S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体重指数越大,病情越严重。
不少文献报道体重显著减轻后,患者的A H I减小,可产生积极的效果,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45综合征治疗的重要手段"J。
同时B M I可作为临床估计病情轻重程度及治疗后评价疗效的指标。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阻寒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
25(4):195-198.[2]黄席珍.睡眠呼吸暂停诊治进展与国内16年来的经验[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8):463-465.[3]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32-836.[4]沈巨信,余月芳,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体重指数与颈围测量的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04。
7(16):165.1166.[s]牛红丽,吴纪珍,马利军.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严鼋程度与体重指数的关系[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1):16.17.(收稿日期:2010一09—22)(本文编辑:方华玲)脑钠肽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陈文王又平王相智【摘要】目的测定血浆脑钠肤(B N P)浓度并结合超声多普勒心动图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诊断1. 引言1.1 心力衰竭概述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其特点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心力衰竭可以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其中收缩性心力衰竭通常指心脏无法将足够量的血液从心脏泵出,导致心脏负荷过重。
而舒张性心力衰竭则是心脏在舒张期无法充分舒张,从而导致心腔容积增加,心脏扩大。
心力衰竭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造成心力衰竭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
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植入心脏起搏器或心律转复除颤器,以及心脏移植等。
尽管目前已有多种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但心力衰竭仍然是一种临床挑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1.2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介绍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是心力衰竭的一种类型。
它是指心脏收缩功能正常但舒张功能受损,导致心室充盈受限,最终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而引起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是心脏每次搏动中射出的血液占心室内总血液的百分比,正常人射血分数为55%以上,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通常在55%以下。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通常发生在老年人和女性多于男性的人群中,其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因素。
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悸等症状。
诊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通常通过心脏超声、心电图、心脏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段。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手术治疗等综合措施。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至关重要。
2. 正文2.1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进而引起症状和体征的出现。
这种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可以导致左心室肥厚和扩张,造成心肌肥厚和纤维化,从而影响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地菊平肝胶囊治疗高血压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王建萍;牛天福;祁慧霞;耿强;杨小燕;李娟;郭建丽;曲润波【摘要】目的观察地菊平肝胶囊治疗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菊平肝胶囊治疗,对照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加用地菊平肝胶囊模拟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B型尿钠肽(BNP)、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E/A、等容舒张时间(IRT)、E峰减速时间(DCTe)、E峰加速时间(ACTe)、6 min步行试验、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除腰膝酸软外其他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A、E/A、IRT、LAD、ACTe、DCTe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A、DCTe下降明显(P<0.05),E/A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治疗组BNP浓度、生活质量量表评分、6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菊平肝胶囊治疗高血压并舒张性心力衰竭,可以显著改善病人左心室舒张功能,从而减轻病人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8(016)007【总页数】4页(P914-917)【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舒张性心力衰竭;地菊平肝胶囊;B型尿钠肽;E峰减速时间;6 min步行试验【作者】王建萍;牛天福;祁慧霞;耿强;杨小燕;李娟;郭建丽;曲润波【作者单位】山西省中医院,太原030012;山西省中医院,太原030012;山西省中医院,太原030012;山西省中医院,太原030012;山西省中医院,太原030012;山西省中医院,太原030012;山西省中医院,太原030012;山西省中医院,太原0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R289.5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是指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或轻度降低(LVEF≥45%)的心脏舒张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1],约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40%。
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2-0123-02作者简介:吐尔逊江阿不力米提(1985-),男,维吾尔族,甘肃兰州人,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摘要】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病因及诊治。
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持续2~4周的治疗后,26例效果显著,占54.16%;19例效果一般,占39.58%;仅3例无效,占6.25%,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3.75%(45/48)。
结论:治疗导致dhf的危险因素或原发病,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延缓dhf进展是极为重要。
【关键词】诊治;舒张性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在临床上属于一类综合疾病,其发生时的心室收缩功能处于正常状态。
由于心室松弛性、顺应性降低而导致心室充盈量变小以及充盈压增大,最终造成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dhf常常出现在收缩性心力衰竭前期,属于临床上的独立疾病,在心力衰竭病人中占据的比例达35%。
现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48例,均为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
男29例,女19例,年例49~79岁,平均64.3±3.7岁。
其中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23例,冠心病16例,瓣膜病4例,糖尿病心肌病3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
按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30例,ⅲ级15例,ⅳ级3例。
1.2 诊断标准:采用1998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制订的dhf诊疗标准,即同时满足以下3点:①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或体征;②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微减低;lvef≥45%;③有左室松弛、充盈、舒张期扩张度降低,或僵硬度异常的证据1]1.3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得病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这样对于血糖、血压等可及时控制,能防止左室肥厚等异常问题。
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一、D HF的病因及病理生理1.DHF的病因DHF常见于老年人(≥65岁)、绝经后女性、肥胖(BMI>30 kg/m2)、高血压、心房颤动(房颤)、糖尿病、微血管性心肌缺血等危险因素。
DHF常见疾病:特异性心肌疾病包括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炎和慢性炎症性心肌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非浸润和浸润性心肌病、特发性或获得性心内膜心肌纤维化、沉积性疾病、肌营养不良心肌病早期;罕见病因包括药物或重金属中毒性心肌病、放射性心肌损害、代谢性疾病。
有研究显示,超过90%的心衰患者存在与LVEF 无关的舒张功能障碍。
2.DHF的病理生理DHF以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为特征,表现为舒张末压容积曲线向上和向左的移动。
传统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发生机制包括细胞内钙调控异常、β肾上腺素能受体脱敏、肌联蛋白的功能和结构异常、由于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相关通路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紊乱引起心肌间质纤维化加剧。
肺动脉高压合并HFpEF患者血浆C端前内皮素-1(CT-proET-1)和中段前肾上腺髓质素(MR-proADM)水平升高,展现了内皮素和肾上腺髓质素激活的神经激素通路。
神经激素系统的激活在DHF发病机制中发挥部分作用。
DHF患者微血管功能障碍表现为冠状动脉(冠脉)血流储备异常,心室-动脉僵硬度是DHF 病理生理的重要部分,心室僵硬表现为低收缩和低搏出量,可以理解为能源利用效率低下[20]。
动脉僵硬增加心脏后负荷和减少舒张期冠脉血流灌注,有效的动脉弹性(Ea)反映动脉僵硬度,二尖瓣E/e′比率反映心室僵硬度。
老年DHF患者随着年龄增加,生理储备能力减少。
左心房扩大是左心室充盈压缓慢增加的标志,升高的左心室舒张末压导致左心房压增加、肺静脉压和肺动脉压增加,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定义为平均肺动脉压≥25 mmHg(1 mmHg=0.133 kPa)和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15 mmHg,大约30%的DHF患者会有肺动脉高压。
论著Ptfv1在舒张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研究田秀青,梁江久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资助(2008GG30002033)作者单位:250014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通讯作者:梁江久,250014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千佛山医院;E -m ail:buz h ang1949@126 co m摘要! 目的 探讨Ptfv1终末电势在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选取128例的门诊就诊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超声多普勒检查分为无心力衰竭组、可疑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及舒张性并收缩性心力衰竭组。
可疑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再以血浆B 型钠尿肽(BNP)cut-off 值62pg/m l 为标准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
Ptf v1∀-0 03mm s 为阳性。
结果 心力衰竭(包括舒张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心力衰竭)组Ptfv1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心力衰竭组(P <0 05);可疑舒张性心力衰竭中BNP>62pg/m l 组的Ptfv1阳性率明显高于B NP<62pg/m l 组(P <0 05)。
结论 以Ptfv1∀-0 03mm s 为阳性标准,心电图Ptfv1是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的、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
关键词! Ptfv1;舒张性心力衰竭;B 型钠尿肽中图分类号!R 541 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971(2010)10-1410-02C li nical Value of Ptfv 1i nD i astoli cH eart Fa ilure TIAN X iu -qin g,LIANG Ji ang -jiu .Shandong P rov i nce QianfoshanH os pit al ,Ji nan 250014,ChinaAbstract ! Objecti ve To eval uate the cli n ical val ue of Ptfv1i n the diagnosis of chron ic diast oli c heart fail ure .M eth ods To sel ect cli n i calm ateri als of t he 128out-patient cli n ic patients i ncl ud i ng the e1ectrocard i ogra m,UCG and p l as m a B -type natri uretic peptide (BNP)i nfor mati on .Thosem ateri alsw ere d i vi ded i nto the foll ow i ng groups :the non-myocardial-fail ure group ,suspecti ng of diastoli c heart failure group ,chron i c diastoli c heart failure group and chron i c d iastolic and systolic heartfail ure group .Accordi ng BNP cut-off 62pg/m l suspecti ng of d i astolic heart failure group w ere divi ded again i nto t w o group .W hen t he Ptf v1is l ow er than -0 03mm s ,t he resu lt is considered as them ascu li ne .R es ults The Ptfv1m ascu li ne of chron icheart fail ure group i ncl ud i ng d iastolic and systoli c heart failure pati ents appears h i gher t han the one of non-m yocard i al-fail ure group (P <0 05).The Ptfv1mascu li ne ratio i n exceed BNP 62pg/m l group appears higher than t hat of i n less BNP 62pg/m l group (P <0 05).Conclusi on The Ptfv1m ascu line (Ptfv1-0 03mm s)is thought as an m i portant val uable criterion i n the d i agnosis on chron ic d i astolic heart fail ure .Key w ords ! Ptf v1;D i astolic heart failure ;B-t ype natriuretic pepti de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一组以具有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射血分数正常而舒张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