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大成智慧学教育理念设计培养方案培育创新人才最新教育文档

用大成智慧学教育理念设计培养方案培育创新人才最新教育文档

用大成智慧学教育理念设计培养方案培育创新人才最新教育文档
用大成智慧学教育理念设计培养方案培育创新人才最新教育文档

用“大成智慧学”教育理念设计培养方案培育创新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于2007年招收第一届钱学森实验班。创办钱学森实验班是为了遵循当代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集大成,得智慧”的教育理念,探索一种新的办学思想和培养国家科技杰出人才的新模式,研究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希望从实验班走出去的学生在几十年后能有像钱学森那样的伟大科学家脱颖而出,屹立在世界东方。

一、创办钱学森实验班的教育理念

1、大成智慧学教育理念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交大校友钱学森学长提出“人类知识有一个科学技术的体系,这是系统化了的知识……”。钱老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有11个部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行为科学、思维科学、军事科学、建筑科学、地理科学、文艺理论。每一个部门又有三个层次(文艺理论除外):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这11个部门通过对应的11座哲学桥梁:自然辩证法、唯物史观、数学哲学、系统论、人学、天人观、认识论、军事哲学、建筑哲学、地理哲学、美学,将科学提升到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随着历史的进展,这11个科学技术部门也会与时俱进发生变化,有些部门也许重新

整合,还会有新的部门产生,人类的知识体系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适应和改造,以及对社会的认识、适应和提升而不断变化。

钱学森提出的知识体系体现了其“集大成,得智慧”的教育理念。大成智慧的核心就是要打通各行各业各学科的界限,使整个知识体系涉及的各科学技术部门之间相互渗透、学科交融、互补促进、改革创新。体现在高等教育,就是要构建学科交叉、基础宽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培养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系统集成能力,能够系统、综合地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只是考虑局部最优。学科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

“大成智慧学”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加入现代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人为本,人一机结合,可以迅速有效地集古今中外有关信息、知识、智慧之大成,系统设计,团队协作,科学而创造性地去解决各种复杂性问题。这是大成智慧教育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产生1+1>2的教学效果。

2、新的“通才”教育观

钱老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通才”。通才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科学家应该学点艺术,艺术家也应该学点科学”,在人才培养中“不但要理工结合,要理工加社会科学”,“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

辨别能力”,否则就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个部分组成:核心知识、辅助性知识和常识性知识。即知识结构应该是专博相济、专深博广的统一,钱老称其为“博的基础上的专,和专的引导下的博,博与专要相互配合”。

本科四年,时间有限,知识无限。因此,首先要解决“通”到什么程度?什么是最根本的基础?最根本的基础应该是支撑多

门学科的知识,掌握了它,就能起到触类旁通、继续拓展的作用,这也是核心知识。其次,要解决如何通过教学过程发掘学生潜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这需要仔细研究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案等。再次,要解决如何教导学生首先学会做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将体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活动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钱学森实验班培养方案要点

1.实验班培养模式

钱学森实验班的学生来自工科各专业,实行六年学制:三年通识教育,一年专业教育,两年研究生教育。通识教育期间不分专业,独立设班,以集中授课为主,选修为辅。实验班引入竞争机制:淘汰制与分流制,如果学生没有达到学校要求,或自愿四年本科毕业,不再继续深造,学生可以在前四个学期中的任一学期转出钱学森实验班,进入专业普通班学习,四年本科毕业。其

余学生四年本科毕业后直接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

总学分170+8,其中核心知识100学分(约占总学分59%),其中实践性环节学时不少于总学时25%,是学生必修或限选课程。辅助性知识32学分(19%),以社会科学、人文艺术为主,是学生必修或限选课程。常识性知识约9学分(5%),以讲座、选修课形式进行。集中实践及专业选修29(17%),进行专业教育。课外8学分,开展一、二年级暑期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

2.实验班培养目标

钱学森实验班将按照钱老的“大成智慧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将构建体现学科交叉、基础宽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加强基础,重视实践,淡化专业、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现代技术辅助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系统集成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守诚信和团队精神,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各行各业起引领作用,知识面宽、基础扎实、有思想、有品位、守诚信,团结协作的学科拔尖人才。

3.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和设置课程

应该说,自从1998年拓宽专业口径、调整专业设置的十年以来,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已经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宽,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科交叉。但总体还是以专业培养的主线进行教学活动。钱学森实验班真正淡化专业,按钱老提出的科学技术部门,

依托西安交大优势学科,以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为主,按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三个层次构建体系框架,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课程设置按照核心知识、辅助性知识、常识性知识。其中,核心知识由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构成,是学生今后在学科领域发展所应具备的核心知识,是本科必修课程。辅助知识由社会科学、人文艺术构成,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并重。它与核心知识形成唇齿相依,桴鼓相应,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品格,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的思想、人格、气质和修养。常识知识由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其他部门构成,以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为目的,以讲座为主,课程为辅,动态进行。

课程设置遵循以下原则:(1)基础科学理论扎实,培养理论分析和逻辑思维的能力;(2)技术科学交叉宽厚,为系统综合处理问题打下坚实基础;(3)工程科学展现高新,实现“博的基础上的专”;(4)综合教育方式多样,养成良好品格,发展兴趣爱好,拓展知识空间,积极探索创新。

三、人才培养改革的几点思考

课程设置不在于名,在于课程体系;课程学时不在于多,在于课程内容;课程考核不在于频,在于反映能力。因此,降低学时,改进教学与考核方法,改进学习方式等是开办实验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钱学森实验班设立专项经费,以立项的形式支持教师进行教改,每学期立项,一年结题,学生参与项目验收,效果

良好。

1.人脑与电脑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科学技术发展至今,只发挥大脑作用已经落后了,钱学森实验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学生作业、课堂研讨、课外实践等教育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和利用计算机、网络、各类软件的作用,变单一渠道为多种途径传授知识和获取知识,使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享受信息时代带给人类的好处,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

如大学物理课程,特聘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李元杰教授,将传统教学与数字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自己编程,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过去用手工无法解决的一些物理问题,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到物理现象和过程,而且可以非常方便地举一反三,甚至可以实现学生的假设和猜想。我们将学生带有创意的作业整理成册,并在全校作了展示。

如工程制图课程,要求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综合作业:①根据装配图了解机构的作用和功能→对零件3D建模→模拟机构的装拆过程→用动画表示机构的工作原理→画出机构主要零件的

零件图→对机构提出改进意见;②根据需求和功能构思设计机构→画出装配图→对零件3D建模→模拟机构的装拆过程→用动画表示机构的工作原理→画出机构主要零件的零件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完成上述①和②中的一个任务,提交训练成果,写出研究报告,并制作PPT参加课程答辩。虽然学生花了大量的课外

时间来完成作业,但收获很大。

这些课程的教改无疑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团队精神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希望学生在多元文化、多样性思维方式的启迪下,具备更宽的视野,超常规想象和典雅的品味,今后在本学科发展中能够脱颖而出。钱学森实验班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经典著作导读”、“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艺术思维与方法”和“艺术欣赏与创作”等必修课。如,“艺术思维与方法”课程是由音乐、陶艺、建筑、书法、艺术设计等学科方向教师组成的教学组承担,从介绍这些门类的表观入手,启迪学生建立与工科严密逻辑思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这门课结束后,学生可以任选两个方向进行“艺术欣赏与创作”活动。虽然没有专业基础,但工科的学生对陶艺、建筑、音乐等方面的创作格外有兴趣,在没有专业训练的前提下,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可以发掘他们艺术的潜能和艺术创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专门举办了一次课程成果汇报会,学生们的精彩汇报赢得了阵阵掌声。

3.改革学生的考核方式,加大平时综合考核

采取综合性实验、大作业、小型课题等多种形式考核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严格平时考核纪律,加大平时考核成绩比例,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

兴趣。考核课堂内容的同时加考核大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多查阅资料,有些作业(课题)必须通过查阅参考资料才能完成,有些作业(课题)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有些作业(课题)需要拓展知识才能完成等,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理论力学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45%和55%。平时成绩中常规的作业与实验所占比例为15%,课外研究课题占30%。课外研究课题分为三大类12个题目,第一类为解析性题目,学生必须通过查阅资料、自学、推演方能得到结果;第二类要借助计算机技术,通过对理论的理解和编程解决一个工程问题:第三类是选做综合性实验。学生自由结组,每组至少选择4个题目。教师跟踪过程的始终,完全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考核方式既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4.课外8学分

课外8学分是专门为学生第二课堂设置的学分,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其中竞技类竞赛2学分,社会实践4学分,其他活动2学分。鼓励学生参加竞技类竞赛,竞赛获奖得2学分,参赛未获奖得1学分,重在参与。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早地认识社会、感恩社会,明确学习动机,在实践中克服不良习惯、增强自主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在暑期进行,从第一学期开始,学生通过电话、网络、亲友等各种方式,投递简历,联系单位。暑期实践一个月左右,开

学后由学校组织答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表达、实践等多方面能力的锻炼,(2007级钱学森实验班暑期社会实践感文集)反映了学生在各方面的收获:“一个月是漫长的,苦吃了不少,但它是有价值的,锻炼了我的意志力,懂得了每一行都有自己的艰辛”(劳动锻炼意志);“进入工厂,发现自己还处于初级阶段,知道了工程技术中对掌握知识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要想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需要强大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作为后盾”(明确学习目的);“我虽然是大学生,学历比较高,但是车间里每个人都是我的师傅,都比我有能耐,要尊敬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他们才会在我有问题的时候帮助我,以后到社会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懂得尊敬他人);“暑期实践让我接触到了一个从未踏足的领域,原来工人是这个样子,原来钱财如此来之不易,原来竞争与合作是这样完美地配合,原来汗水也可以让人如此感动,我懂得了尊重工人,懂得了父母工作的艰辛”(感恩父母和社会);“6周的实践很快过去,这的确是人生中一次难得的经历,很多学得的东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许会用不上,但那种感受却不会忘记,每位师傅都值得尊敬,每项工作都需要认真对待”……

本文主要论述了对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学森“大成智慧学”教育理念的理解和研究,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实验班培养模式几个重要要素的设计思想,并给出了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实例,实践表明这种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钱学森实验班已经招收两届学生,很多课题还在探索实践中,但我们坚信,坚持按钱老提出的教育理念办学,五年、十年、二十年后必定会显示其优势,展现其人才的卓越性。

心得体会 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学忠县精神 议创新教育 要当一名好教师却是不易的,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同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 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把课堂氛围的死气沉沉,营造生动活泼的;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略孩子的全面发展,这就要老师解放思想。 二、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 (2)有较高的治理艺术.治理包括两方面:班级的治理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往”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

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 以上三点体会是我在学习《创新与创新教育》这本书时得来的。我天天都在想,我们的教育是在不断创新中得以发展的,我身为一名老师更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往创新,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进步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育要创新,生活要更新,我要加倍地往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把它们运用到实践中来,让自己的学习风气、敬业精神感染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xx年,给力之年,必须给力!必须创新!【篇二】创新教育心得体会教育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动物的生存与人的生活都是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生活是一种不断地创造新的意义和价值的高级生命活动。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 陈昌贵,翁丽霞1 (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为了服务于知识文化和政治经济等多个目的,高等学校在知识普遍性的内在动力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外在动力的推动下,其内部国际性特质通过各要素的活动显现出来的过程。高等教育国际化不等于全球化,更不是高等教育/全盘西化0。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的作用。转变观念、建立机制、进入过程和改善条件是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全球化;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203(2008)06-0077-06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CH EN Chang-g ui,WENG L-i x ia (I ns titute of Ed ucational Research,Sun Yat-sen Univer sity,Guangz hou510275,China) Abstract:Inter 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 eans propelled by po litics,eco nom y, culture and univer sality o f know ledg e,international specialties of higher educatio n institutes appear through activ ities.Inter nationalization of hig her education is not equal to g lobaliza-tion,even not the inclination o f w esternizing the w hole Chinese culture.Internatio nalizatio n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special effects on cultivating o f inno vative talents.Changing ideas, constructing system,entering process and improving condition are important for speeding up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 f hig h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internatio nalizatio n o f higher education;glo balizatio n;cultiv 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0的伟大战略目标,认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国的高等教育理所应当为此做出重要的贡献,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人才。怎样才能有效地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索。本文拟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角度,对其在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特殊作用和怎样发挥这些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 77 # 2008年6月 第29卷第6期 高等教育研究 Jour nal of H ig her Education Jun.,2008 V ol.29N o.6 1收稿日期:2008-02-16 作者简介:陈昌贵(1949-),男,瑶族,湖南江华人,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翁丽霞(1975-),女,福建蒲田人,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大成智慧产业园设计总说明

大成智慧产业园设计总说明 ●建筑部分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大成智慧产业园 2. 建设地点:安溪县龙门镇 3. 建设规模:总用地面积为36566.07M2,建筑占地面积1462 4.00M2,计容总建筑面积74367.00M2,总建筑面积为74892.00M2,本工程共有三栋5层的1#厂房、2#厂房、3#厂房,一栋6层的综合楼、一栋1层的传达室及一栋地下1层水泵房组成。 4. 建筑使用性质、标准:本地块建设性质为工业用地。 二、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用地范围示意图及规划指标和要求。 2.国家和地方有关的规范、规定。 3.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三、设计原则 3.1经济性 建筑体量简洁、平面规整、结构合理、功能实用、造型大方;利于施工,缩短周期,节省造价,投资经济。 3.2舒适性 规划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自然生态,人车分流,宜于管理; 四、建筑设计 1. 用地分析 A.总体布局 在满足退线、消防、间距等规划要求下,本工程共有三栋5层的1#厂房、2#厂房、3#厂房,一栋6层的综合楼、一栋1层的传达室及一栋地下1层水泵房组成。本工程设置2个出入口,主出入口设置在地块东面的创业路,次出入口设置在地块北面的智造南路。

C.绿化环境布置 基地内结合单体建筑的四周、道路路网边缘布置有绿化带,在满足各项使用要求下取得最大的绿化面积,追求各层次的绿化。 2. 平面设计 2.1建筑平面设计简单、实用、好用、不花哨。结构布置规整,易施工,周期短,投资省。 2.2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动静分明、自然通风,实用的布局。 2.3本工程1#厂房设置3部3吨货梯及3部楼梯,1#厂房生产类别为丙二类。2#、3#厂房个设置2部3吨货梯及2部楼梯,2#、3#厂房生产类 别为丙二类。综合楼设置2部1吨客梯及2部楼梯。 2.4本工程1#、2#、3#厂房的活载按500KG计算。 3. 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讲究合理的定位,强调单体的形象简洁大方、虚实对比、光影效果,追求群体建筑的宏伟、壮观及韵律感,以现代实用的手法诠释全新的现代建筑。 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36566.07M2 建筑占地面积:14624.00M2 1#厂房:5840.00M2 2#厂房:3875.00M2 3#厂房:3875.00M2 综合楼:1007.00M2 传达室:27.00M2 计容总建筑面积:74367.00M2 1#厂房:29452.00M2 2#厂房:19537.00M2 3#厂房:19537.00M2 综合楼:5814.00M2 传达室:27.00M2 总建筑地面积:74892.00M2 1#厂房:29452.00M2 2#厂房:19537.00M2 3#厂房:19537.00M2 综合楼:5814.00M2 传达室:27.00M2 水泵房:525.00M2 生产服务设施用房占地率:2.75% 生产服务设施用房总建筑面积占总计容积率:7.82% 建筑系数: 40.29% 建筑密度:39.99% 容积率: 2.03 绿地率:20% 停车位:287位

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杨现民)

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杨现民 一、智慧教育概念产生与发展 智慧是教育永恒的追求,智慧发展是当代教育变革的一种基本价值走向,人类对智慧教育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智慧教育思想最早由哲学家提出并阐述,哲学视角下智慧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唤醒、发展人类“智慧”。印度著名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其专著《一生的学习》中从智慧的高度解读了教育,认为真正的教育要帮助人们认识自我、消除恐惧、唤醒智慧[1]。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提出儿童智慧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主题是生活,教育的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智慧[2]。随后,智慧教育受到国内外教育学家、心理学 家和科学家的关注。加拿大“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马克斯?范梅南(Mallen)[3],提出了以儿童发展为取向的智慧教育学理念,指出教育者应该为儿童创造一种充满关爱的学校环境,要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要关心儿童的存在和成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智慧平衡理论[4],倡导为智慧而教,认为教育应教会学生智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平衡人际内、人际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利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总结其一生的道德、学问和事业,提出了大成智慧学。“大成智慧”之说与以往关于智慧或思维学说之不同,主要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式,集古今中外有关经验、知识、智慧之大成[5]。“大成智慧”的特点是沉浸在广阔的信息空间里所形成的网络智慧(Wisdomincyberspace),是在知识爆炸、信息如潮的时代里所需要的新型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大成智慧学指导下的智慧教育内涵包括:打通学科界限,重视通才培养;掌握人类知识体系;实现人机结合,优势互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6]。大成智慧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大批顶尖的创新型人才,服务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对教育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学者靖国平[7]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智慧教育是以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他提出了广义智慧教育的概念,对智慧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扩展。广义智慧教育是一种更为全面、丰富、多元、综合的智慧教育,它主要包含着三个既相互区分又彼此联系的方面:即理性(求知求真)智慧的教育、价值(求善求美)智慧的教育和实践(求实求行)智慧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旨趣在于促使受教育者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智慧本质,成长为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统一体。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泛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广。智慧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特征,教育技术领域研究者纷纷从信息化视角对智慧教育概念进行了阐述。祝智庭教授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文章中分析了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LearningEnvironments),运用智慧

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信息素质”是由美国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的,他的解释是“人们利用多种信息工具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在一个报告中认为,信息素质能够使人们知道何时需要信息、需要何种信息并能够有效地利用所需信息。我个人对信息素质的理解是:一个人对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判断以及信息的评价和利用能力,它标志着信息专业知识能力水平,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 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在学习中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其内容主要由信息意识教育、信息道德与信息法规教育、信息能力教育等组成。其中,信息意识教育主要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或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教育要求人们防止信息垃圾与信息污染,不借助网络进行人身攻击,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隐私权等违法犯罪活动;信息能力教育由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等组成。现代信息社会,信息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在信息社会生存、学习、发展的重要能力与基本素质。 那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首先,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的基础。据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统计,美国大学毕业的科技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只有12.5H是在大学阶段获取得的,而87.5H则来自于工作实践。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很强的信息素质,要求他们具有掌握信息获取的能力,大学生只有通过信息素质教育,才能够主动地去获取各种信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创新型人才要想在信息时代生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选择与吸收能力。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很多高校对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如文献检索课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可是在部分高校这门课程只是公共选修课,有些院校甚至根本没有开设这门课。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具备起码的信息素质,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上的缺憾。其实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都感受到了教育的时滞性与社会需求的多变性、书本知识的陈旧性与生活的现实性所带来的压力,怎样把无穷的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地融会到已有的知识框架中,创造出新知识,在这当中信息素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必须改革相应的课程设置,重视对现代信息资源的介绍与利用,明确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我们的主要任务。大学教育的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阶段要设置不同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使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获取、评价和存储利用等能力。

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图书文献共享、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信息化环境下科学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推动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创新拔尖学生培养模式。推动学科工具和平台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创新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模式,鼓励东西部高校共建共享优质教学和科研资源。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升。建设知识开放共享环境,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共享科技教育资源,推动高校知识创新。构建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

推进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学文献共享,支持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协同创新。不断提高教师、科研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研的能力,推动高校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机制,完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体系,引领信息时代科技创新。增强高校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能力。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依托信息技术,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学科教育、科普教育和人文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构建高校网上虚拟社区,广泛进行思想与文化交流,创新、发展先进文化。开发国际汉语教学和文化宣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持中文教育国际化及跨文化教育交流,推动网络孔子学院建设,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摘编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20-2020年)》)

系统科学与思维科学交叉发展的硕果――大成智慧工程

2002年5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5期 文章编号:100026788(2002)0520008204 系统科学与思维科学交叉发展的硕果——大成智慧工程 戴汝为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100080) 摘要: 扼要地介绍钱学森院士倡导的思维科学与系统科学的一些观点;并从系统的角度阐述了思 维科学与系统科学的交叉发展以及大成智慧工程(m etasynthetic engineering)的形成Λ 关键词: 形象思维;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大成智慧工程 中图分类号: N94 文献标识码: A α A R esu lt of System Sciences and N oetic Sciences C ro ss D evelopm en t-M etasyn thetic Engineering DA I R u2w ei (In stitu te of A u tom ati on,Ch inese A cadem y of Sciences,Beijing100080,Ch ina) Abstract: Several view s of system sciences and noetic sciences given by academ ician qian are b riefly in troduced.Besides,from the po in t of view of system,the fo rm ati on of m etasyn thetic engineering by system sciences and noetic science cro ss developm en t is also described in th is article. Key words: th ink ing in i m agery;m etasyn thesis from qualitative to quan titative;hall fo r w o rk shop of m etasyn thetic engineering;m etasyn thetic engineering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近20多年来,对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整合,作出了重要的贡献Λ钱学森对应用力学,火箭技术以及“两弹一星”等方面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但他近些年来在现代科学方面的贡献了解的人可能并不多Λ他曾经担任过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第二届的理事长,历时20年之久Λ他对系统科学与思维科学都有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对系统科学与思维科学交叉发展与整合所做出的贡献,形成了大成智慧工程(m etasyn thetic engineering). 在国务院、中央军委于1991年10月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大会上,他讲过一段话:“我认为今天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而且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整个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Λ我们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科学体系,而且运用这个科学体系去解决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Λ并讲:“我在今后的余生中就想促进这件事情”Λ实际上,钱学森所说建立一个科学体系的工作他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Λ钱学森于80年代在中央党校讲课时,首次把原来人们心目中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门,扩展到八大部门Λ加上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和文艺理论,形成了一个体系Λ过了几年又加上地理科学、行为科学Λ1996年6月又提出建筑科学的设想,在这个过程中曾与建筑专家及城市规划专家谈过Λ总 α收稿日期:2002204204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9990581) 作者简介:戴汝为,男,中科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从事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复杂系统的研究.

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

谈创新性教育 一、创新教育--时代对教育的必然选择 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别无选择地进入了一个充满挑战、充满竞争同时又充满机遇的新时代。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指出:"当令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基于这一基本认识,江泽民同志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特殊的使命。"这实际上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内涵与取向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调整。 2000年1月,国务院转批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划》,明确提出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以培养造就一批高水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2000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创新精神、进创新教育实践,已成为当代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责无旁贷的新使命。 我国的教育曾经历过两次重要的大调整。一次是进入封建社后,为适应当时社会需要而形成的以科举考试为基本形式,以经史之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另一次是近代以后形成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大大加强了现代科学知识内容的"新式教育"--学科教育。今天,我们实际上正面临着第三次教育大调整。因为植根于农业经济社会、后来在工业经济社会日趋成熟的当代教育,已难以适应即将到来的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社会。中华民族能否在21世纪实现强国梦,首先取决于我们的教育能否根本上作出变革从而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也取决于我们的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出大批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 事实上,如何根据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作出积极的调整,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共同性的问题。1999年,世界银行发表了《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其主题就是:"有利于发展的知识"。(Knowlege forDevelopment)这份报告呼吁各国利用知识积累的增长来实现增加财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并充分肯定了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知识战略。该报告着重强调,知识经济的出现,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新机遇,发展中国家需要形成一个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知识更快地生产、传播与使用,当然,关键的问题是形成有效使用知识的能力,跻身全球知识经济的分工体系。而正是在这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应该而且必须把握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履行其特殊的历史责任,在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以及竞争力方面,在国家形成有效使用知识的能力方面,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从而为我国在21世纪更有力地脐身全球知识经济分工体系作出贡献。--以上是我们对创新教育必要性的一点认识。 二、浙江省推进创新教育的认识框架与研究方案

创新案例专题讲座71分卷

创新案例专题讲座 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网络经济环境下,社会各行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许多新难题,()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A) 本土化的咨询服务理论 (B) 规模化的咨询服务组织 (C) 职业性的思维能力 (D) 高度的职业责任心 [分值: 2. 下列关于创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与创造相比,创意更强调技术与 手段创新 (B) 从专业分工的精英创意转向全面发展的创意 (C) 从以生产为中心的创意转向生活方式主导的创意 (D) 从理性的机械工程行为转向演进的生物进化行为 [分值: 3. 近年来,企业总部的迁移战略引发出“总部经济”现象,这一现象的基础经济含义在于:()

(A) 通过组织和功能分离实现成本的最小化 (B) 提高总部的应变能力 (C) 适应多元文化融合的趋势 (D) 选择政府服务质量更高地区域 [分值:4.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 问题更重要。”这句话是指() (A) 创新过程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B) 发现问题本身具有独立的价值 (C) 发现问题后要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D) 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是紧密联系的 [分值:5. 项目管理是一种以()为对象的系统集成管理方法。 (A) 成果 (B) 技术 (C) 人员 (D) 项目

[分值: 6. 在把注意力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过程中,()既 是注意力的主要拥有者,也是注意力价值的交 换者。 (A) 企业 (B) 政府 (C) 媒体 (D) 消费者 [分值: 7. TRIZ发现存在于问题后面的固有矛盾,如果要 改进系统的某一部分属性,其他的某些属性就 会恶化,这种问题就是:() (A) 技术冲突 (B) 问题冲突 (C) 系统冲突 (D) 制度冲突 [分值: 8.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是在校企联合办学的 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与()模式紧密联系,

常州创新案例专题讲座考试试卷(九)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于1985年由 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于()年正式启动。 (A) 2001 (B) 2000 (C) 1985 (D) 1990 [分值:1.0] 2.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 (A) 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 (B) 能够进行语言通话 (C) 多了数据传输功能 (D) 能够自由移动上网 [分值:1.0] 3. 下列不属于胡适从中国传统旧学中发现的科学精神和传统 的是:() (A) 民主主义 (B) 理智主义 (C) 自由主义 (D) 人本主义 [分值:1.0]

(A) 张钰哲 (B) 熊十力 (C) 钱学森 (D) 高锟 [分值:1.0] 5. 发散式思维和收敛式思维的区分是()的观点。 (A) (英)贝弗里奇 (B) (美)库恩 (C) (美)劳丹 (D) (美)熊彼特 [分值:1.0] 6. 通用电气公司的实践证明,()是通向学习型文化和自我 实现的关键一步。 (A) 自主管理 (B) 扁平式结构 (C) 无边界行为 (D) 兼学别样 [分值:1.0] 7. 被赫休巴赫称为“物理化学界的莫扎特”的是() (A) 李远志 (B) 李政道

(C) 朱棣文 (D) 杨振宁 [分值:1.0] 8. 在会议期间不允许批评别人提出的设想是智力激励法哪一 方面的原则要求?() (A) 自由畅想 (B) 延迟判断 (C) 以量求质 (D) 综合集成 [分值:1.0] 9. 有无智慧,智慧品位的高低,主要通过()来衡量。 (A) 学问 (B) 事功 (C) 道德 (D) 思维质量 [分值:1.0] 10. 王国维关于()的美学研究具有创发性,为中国现代美学 的产生开了先河 (A) 《西游记》 (B) 《红楼梦》 (C) 《水浒传》 (D) 《封神榜》 [分值:1.0]

用大成智慧学教育理念设计培养方案培育创新人才最新教育文档

用“大成智慧学”教育理念设计培养方案培育创新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于2007年招收第一届钱学森实验班。创办钱学森实验班是为了遵循当代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集大成,得智慧”的教育理念,探索一种新的办学思想和培养国家科技杰出人才的新模式,研究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希望从实验班走出去的学生在几十年后能有像钱学森那样的伟大科学家脱颖而出,屹立在世界东方。 一、创办钱学森实验班的教育理念 1、大成智慧学教育理念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交大校友钱学森学长提出“人类知识有一个科学技术的体系,这是系统化了的知识……”。钱老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有11个部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行为科学、思维科学、军事科学、建筑科学、地理科学、文艺理论。每一个部门又有三个层次(文艺理论除外):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这11个部门通过对应的11座哲学桥梁:自然辩证法、唯物史观、数学哲学、系统论、人学、天人观、认识论、军事哲学、建筑哲学、地理哲学、美学,将科学提升到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随着历史的进展,这11个科学技术部门也会与时俱进发生变化,有些部门也许重新

整合,还会有新的部门产生,人类的知识体系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适应和改造,以及对社会的认识、适应和提升而不断变化。 钱学森提出的知识体系体现了其“集大成,得智慧”的教育理念。大成智慧的核心就是要打通各行各业各学科的界限,使整个知识体系涉及的各科学技术部门之间相互渗透、学科交融、互补促进、改革创新。体现在高等教育,就是要构建学科交叉、基础宽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培养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系统集成能力,能够系统、综合地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只是考虑局部最优。学科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 “大成智慧学”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加入现代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人为本,人一机结合,可以迅速有效地集古今中外有关信息、知识、智慧之大成,系统设计,团队协作,科学而创造性地去解决各种复杂性问题。这是大成智慧教育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产生1+1>2的教学效果。 2、新的“通才”教育观 钱老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通才”。通才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科学家应该学点艺术,艺术家也应该学点科学”,在人才培养中“不但要理工结合,要理工加社会科学”,“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

关于创新教育的一点感悟和思考

关于创新教育的一点感悟和思考 在经过单位对创新教育的解读报告会后,我谈谈感触相对深的两点,即“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重点我认为放在“育”上更为契合,先有教而后育,教并不是死板教条,人类发展至今,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会使用工具创造文明,文明的延续依靠语言,我们传播的唯一性是诉说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教”,因为我们的延续,后代得以依托语言创造出许多没有的东西,这是除智人外的生物做不到的,这无疑揭橥了“育”的意义。 人类的历史是在不断的创造更新,而且是反复更新交叠,螺旋式上升,在这个庞大的发展规律中存在着千千万万的以个体为单位的创新工兵,眼下这个三年行动就是其中一份子。 基本原则是任何事物的法则,创新教育也一定有,抛开一尘不变的内容,我格外的注意到了第四点,即“课堂内外联动、线上线下链接,让创新教育时时处处泛在、学习时空重构”。现在我们讲大数据时代,作为培养这个时代的工程师的学校,我们必然是要和时代环境密切联系,旧时讲生活本身是本书,他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校里校外都是学习的场所,可能现在多了沉浸式体验,我们得走出去。毕竟灵感不只是在学校里。 第二个是重点任务里第二条第五点,即“职业教育:显一技之能、重工匠精神鼓励创新创业”。我们的教育中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投入社会建设,献出自己的力量,只不过大家的形式不同,有些人作为员工,有些作为老板,有些二合一身份,自从人类社会建立以来大家就没有停下来“叮叮叮”的脚步,我们可以和熟人或者陌生人一起通过某种契约同为了人类的延续建设着,我们从小在学校学习了知识,修炼了技能,最后在社会大舞台彰显自己的风采,人类文明光靠延续是不能走出今天这样的灿烂多彩,几个大的时代革命无一不是重要的转折点,而转折的动力正来自创造,所以说创新从来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如果将来不能在社会上立足这就是不存在的,既然立足你就要拿出立足的本事,这就是说我们的教育不能纸上谈兵,一定要投身于应用当中,说到这还不是特别重要。现在讲究高效率,我认为效率从根本上讲就是因材施教,鼓励激发学生的天赋,一旦一个人的潜能被挖掘见天日,之后便会开始高效运行他的一生。 虽然是三年行动计划,但是绝不单单是停留在数字上,我其实非常高兴看到并且参与到我们黄浦区教育局的这个计划当中,比起拟定,我更喜欢富有挑战的行动。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向全国发出了在15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号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教育无疑承担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奠基的重大历史使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基为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开辟了素质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创新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当中使用最广泛的词汇之一。 第一节: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 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是两个出现频率很高、联系比较密切、正在现代教育话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新概念。科学地界定两者的内涵、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完善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的内涵 在我国,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思潮是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以后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给大家以极大的鼓舞和启发,“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创新教育定义不下百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把创新教育定义为,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另一类则把创新教育定义为,是相对于接受教育、守成教育或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新型教育。我认为对创新教育的定义,既要考虑创新教育的历史和已经形成的规约,又要考虑到创新教育已有的升华和将来的发展。我们认为,从广义上说,创新教育就是为了使人能够创新而进行的教育。凡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教育。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创新教育是指把壮大生命提高人的创新性当作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并在全部教育教学过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创新素质-最新范文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创新素质 摘要高校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根本在于教师要有创新素质。在分析创新教育对教师创新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创新素质的几个培养途径。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是否具有迅速学习掌握知识的本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实施创新教育来实现。创新教育就是指以现代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创新学理论,以创造性思维为桥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教师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教师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进行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素质是高校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1创新教育对教师创新素质的要求 1.1观念创新 更新观念是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创新是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已由封闭式教育转型为开放式教育,继承式教育转型为创新教育,职前教育转型为终身教育,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型为个性化教育。强调多元、崇尚差异、重视平等、推崇创造的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之主导。高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树立现代的教学理念。 1.1.1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个性 以人为本,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应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并把这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教育的本质是服务”,适应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是创造性发展的依据,没有个性难以培养创造性。因此,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个性发展,强调个性教育。这种人性化的教育服务,就要改变过去那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从学生差异入手,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1.1.2创新教育观念 所谓创新教育,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必须从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创新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

智慧教育的含义和内涵

智慧教育的内涵 欢迎关注教育技术读研笔记的博客,期待和您交流!概述 (1)智慧的含义具有以下几个观点: 在中文语境中,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英文语境中,智慧是用Wisdom一词表示,剑桥词典对智慧的解释是:“利用知识经验作出好的/善的决策和判断的能力”( Ability to Use You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o Make Good Decisions and Judgments)。 学者祝智庭认为,智慧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智慧的精神内核是伦理道德和价值认同,智慧强调文化、认知、体验、行为的圆融统整。 霍华德·加德纳在《多元智能》提及智能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 (2)狭义的智慧教育与广义的智慧教育 我国学者靖国平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智慧教育是以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广义智慧教育是一种更为全面、丰富、多元、综合的智慧教育,它主要包含着三个既相互区分又彼此联系的方面:即理性(求知求真)智慧的教育、价值(求善求美)智慧的教育和实践(求实求行)智慧的教育。 (3)Smart Education 如IBM智慧地球(2009)对智慧教育的描述:灵活交互的学习环境(SMART IS Flexible learning in an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通过教育网站访问世界一流的数字资源的课堂(SMART IS Accessing world class digital content via online education sites);使教师管理者能够、发展高价值的数字教学资源共享(SMART IS Sharing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across Australia and the world)。 从目前国际上用词习惯来看,Smart Education主要是指技术支持的智慧教育(Education for Wisdom with Technology) ,Smart一词首次被解释为“智能型,并具有独立工作的技术设备”。虑及国际用词习惯,用Smart来代替Wise/Wisdom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在小学的重要性(完整版)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在小学的重要性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黄金发展阶段,都说活到老,学到老,所以从小能让孩子建立良好学习氛围,学习习惯,要胜过各种高昂的补课班。人才成就未来,教育成就梦想。能够培养出创新人才,要从小树人。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策划者,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走回课堂,参与课堂。在参与的基础上,才能总结,创新。 素质教育创新 小学阶段教育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它是一项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基础教育,具有引导的作用,是儿童多元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的重中之重。参加小学教育,已有16个年头,一直在班主任的岗位上,接触到的都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孩子们个个天生好奇心强,实际操作的欲望强烈,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必须首先从儿童的认知特点抓起。小学阶段可以说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有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才会让小学的教育厚积薄发。小学教育如何改革,已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小学基础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只有把学问做真,教学做实,不要跟风,流于形式,才能把教育的整体素质提高,只有儿童的素质整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才能结合孩子年龄、生理特点,进行创新。找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对于保证人才的培养,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使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从教育的本质、功能、机制去认真分析,可以看出,教育改革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它必须适合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及发展速度和价值观念,从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未来社会的客观需要。因此,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就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和趋势。素质教育与创新,息息相关。如果全民的素质不能全面提升,那么所谓创新只能是空谈。创新在小学教学中,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毕竟知识的吸取方式较单一。对知识的整合、归类,还是有一定困难,因此,不要把创新流于形式,要落于实处,扎实到教育中去。跟风似的创新,

以科技创新教育为主线,构建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申报材料 《以科技创新教育为主线,构建“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科学总结 成果完成人:黄伟雄古广灵X玉华潘厚辉关俭科 成果申报单位:XX科学技术学院 二○○九年四月十日

以科技创新教育为主线,构建“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成果研究的背景、意义和思路 1.成果研究背景 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部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振兴计划》,建设创新型社会,全开展实施创新教育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2005年科技创新大会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本成果完成者均为从事高等教育15年以上的人员,深感我国普通高校缺乏创新和动手能力培养,于2002年结合实际提出了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突破口的教育改革研究,得到了省级教改立项支持,05年党中央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更是对研究的巨大鼓励。 2.成果研究的意义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而高校承担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大历史责任。构建创新型社会,全面开展实施创新教育已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因为这是一个造福子孙万代的意义重大的工程。然而,目前我国大学教育的特点是普遍重视知识和理论的传输,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缺乏创新教育;正因为这种教育方式的现实缺陷,导致不少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感到动手能力不足、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缺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