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祝智庭_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8.37 MB
- 文档页数:11
学习分析学:智慧教育的科学力量作者:祝智庭沈德梅来源:《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第05期[摘要] 学习分析学(Learning Analytics,简称LA)被认为是自学习管理系统(LMS)问世以来,教育技术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LA的核心是收集、汇总、分析和呈现学习者及其相关的数据,并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成效为终极目标。
文章探讨了LA 的定义、缘起、设计框架和模型等。
尽管LA 尚处于初始阶段,然而它为改进教学和干预学生学习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也成为智慧教育的重要支柱。
[关键词] 学习分析学;智慧教育;设计框架;学习分析系统[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作者简介] 祝智庭(1949—),男,浙江衢州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理论、系统架构与技术标准、教师专业发展、技术文化等方面研究。
E-mail:ztzhu@。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智慧教育成为信息化教育应用的一个新范式。
[1]智慧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特性(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的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塑造和选择,以最终实现对人类的共善(对个人、他人、社会的助益)。
智慧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学习是一个充满张力而又平衡的过程,揭示了“教育要为学习者的智慧发展服务”的深刻内涵。
智慧学习环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基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如能力、风格、偏好、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诊断、学习建议和学习服务;并记录学习历史数据,便于数据挖掘和深入分析,数据结果用于评估学术过程、预测未来表现和发现潜在问题。
因此学习数据分析成为智慧学习不可或缺的条件。
学习分析学(Learning Analytics,简称LA)涉及科技和社会学科的多个学术领域,包括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学习科学、机器学习、统计学,以及“大数据”。
[2][3]LA的定义随着相关研究的进展而演变,尽管研究方向不尽相同,大部分学者认同如下定义:“学习分析学是使用智能数据、学习者数据,以及分析模型来发现信息和社会性联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学习预测和提供建议。
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祝智庭1,贺斌2(1.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06;2.江苏教育学院南通分院,江苏南通226100)[摘要]智慧教育是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知识爆炸的产物,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新诉求。
它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学习为根本基石、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
智慧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智慧;智慧教育;智慧学习;教育信息化;新境界[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作者简介]祝智庭(1949—),男,浙江衢州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视理论、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设研究。
E-mail:ztzhu@。
[文章编号]1003-1553(引言目前,“智慧教育”的声音渐近渐响。
从文献资料检索来看,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名企IBM给予较高关注,国内的相关研究机构、学术报告和宣传媒体不时出现类似概念。
然而,不少的智慧教育概念多出于企业炒作,国际学界鲜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对智慧教育的追本探源和系统梳理遂成为本文研究的重要动因之一。
我国教育信息化正由初步应用融合阶段向着全面融合创新阶段过渡,无论从国家地区的宏观层面、学校组织中观层面,还是学习者个体层面来看,教育信息化都是一个平衡多方关系、创新应用发展、追求卓越智慧的过程。
智慧教育是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知识爆炸的产物,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
本文拟对智慧教育、智慧环境、智慧学习的基本关系进行梳理,并提出智慧教育的理解图式。
分析认为,智慧教育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本基石。
一、智慧与智慧教育1.什么是智慧与智慧教育在中文语境中,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英文语境中,智慧是用Wisdom[2]一词表示,剑桥在线词典对智慧的解释是:“利用知识经验作出好的/善的决策和判断的能力”(Ability to Use You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o Make Good Decisions and Judgments)。
智慧教育精解信息化:⼈人类的第⼆二次进化为何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促变作⽤用远⼩小于其他领域?信息技术其他领域V S 教育领域提供便便利利复杂系统c o m p l e x s y s t e m ?ICT EducationOther fields c o n v e n i e n c e 在教育以外的服务领域,信息技术带来的便便利利性产⽣生了了直接价值, ⽽而便便利利性并⾮非教育的核⼼心价值国际观察信息技术促变教育的“慢性”特征(G. Fischer & S. Konomi, 2007)变⾰革压⼒力力新⽅方法新结构、新空间新养能个⼈人掌控⼒力力创建能⼒力力他⼭山之⽯石闸北北⼋八中刘京海海校⻓长的“信条”:2012年年我62岁时,启动“应⽤用移动互联新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成功”的研究项⽬目,近六年年来我们秉承“看清⽅方向找准突破⼝口做实操作点”的思路路,⻅见⼭山开路路遇⽔水架桥,⽆无惧成败,决⼼心淌出⼀一条拥抱新技术深化课改的新路路径,让计算机做它能做的事,让教师做他能的事,软件⼯工程师和教师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受到绝⼤大多数家⻓长、教师、学⽣生欢迎,我们正在不不断解决问题,虽然我们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互联移动新技术的初步效果,⺒巳让我们认识到教师是聪明的,校⻓长也要做⼀一个聪明的校⻓长,校⻓长的聪明在于帮助教师解决改⾰革实践中的问题,⽤用教师的经验解决教师的问题,校⻓长和教师不不会发明伟⼤大的理理论,但我们应该可以把我信奉的理理论和技术变为学校改⾰革的实践。
教育信息化要“信”字当先(来源:2018年年1⽉月24⽇日刘京海海访谈录)问题驱动、理理念引领是信息技术促变教育的双驱动⼒力力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态势图技术⼒力力量量资本⼒力力量量问题驱动(实⽤用主义)理理念引领(理理想主义)翻转课堂MOOCs思想⼒力力量量独家⻅见解创客教育智慧教育。
附件2主讲人及课程内容简介1、数字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课程简介:数字时代的智慧教育是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知识爆炸的产物,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新诉求。
它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学习为根本基石、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
智慧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主讲人简介:祝智庭,毕业于华东师大数学系,80年代初投入教育技术领域,1996年从荷兰Twente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大学终身教授和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被聘任**大学、**大学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担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暨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组组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CNU联系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信息化项目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国项目专家组组长以及四家国际学刊编委;主要从事教育技术理论、网络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设研究。
2、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资源设计课程简介:该讲座将重点以各类新型教学资源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结合典型案例帮助教师掌握各类新型教学资源(如MOOC、微课程等)的教学设计方法、应用策略及原则。
主讲人简介:刘名卓,教育技术学理学博士,副教授,现为**大学开放教育学院资源建设部主任,英国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ing Technology编委。
研究方向为:网络教育、数字化教学设计及教育软件可用性测试。
3、案例分享:开放大学移动学习活动设计课程简介:课程分享内容以实际课程《运营管理》为例,从基于活动理论角度出发,分析阐释移动学习活动设计的方法,《运营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将资源投入转化为有形的实物产品或无形的服务产品。
智慧教育的内涵欢迎关注教育技术读研笔记的博客,期待和您交流!/u/19851097751.概述(1)智慧的含义具有以下几个观点:在中文语境中,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英文语境中,智慧是用Wisdom一词表示,剑桥词典对智慧的解释是:“利用知识经验作出好的/善的决策和判断的能力”( Ability to Use You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o Make Good Decisions and Judgments)。
学者祝智庭认为,智慧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智慧的精神内核是伦理道德和价值认同,智慧强调文化、认知、体验、行为的圆融统整。
霍华德·加德纳在《多元智能》提及智能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
(2)狭义的智慧教育与广义的智慧教育我国学者靖国平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智慧教育是以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广义智慧教育是一种更为全面、丰富、多元、综合的智慧教育,它主要包含着三个既相互区分又彼此联系的方面:即理性(求知求真)智慧的教育、价值(求善求美)智慧的教育和实践(求实求行)智慧的教育。
(3)Smart Education如IBM智慧地球(2009)Smarter Planet POV - Education对智慧教育的描述:灵活交互的学习环境(SMART IS Flexible learning in an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通过教育网站访问世界一流的数字资源的课堂(SMART IS Accessing world class digital content via online education sites);使教师管理者能够、发展高价值的数字教学资源共享(SMART IS Sharing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across Australia and the world)。
祝智庭:将来的学习是人与人之间连通,人与机器连通,最后走向全球脑在昨天的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祝智庭教授发表了专家报告。
以下为祝智庭教授发言的实录,略有删节。
-------------✄-----------关于智慧教育的来源,首先追溯到钱学森提出的“大成智慧”的理念。
网络信息空间中的智慧,跟我们用信息化促进智慧教育非常有关联。
到了2008年的时候,IBM提出智慧星球,后来有了智慧医疗等等,自然也会有智慧教育。
IBM曾经对智慧教育做了一个描述,当然是它的一家之言,但有几点比较有共识的。
第一点,要用技术创造一种环境,叫做技术丰富的环境,使得学生沉浸在这个环境当中。
第二点是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
但是,这里我们碰到一个问题,现在讲的智慧教育比较多的是智能教育。
另外我们在教育当中喜欢讲多元职能,这是哈佛大学的教授提出来的。
我们知道从数据、信息、知识一直上升到智慧,其实跟情景性相关。
情景性越强越往智慧方向发展。
我们知道在网络上有一句话“内容为王”,最近几年出现了出现了另外一句话,“情景为上帝”。
当我们讲到智慧的时候,离不开情景的,离开了情景,智慧无从谈起。
智慧是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讲到智慧教育,就要涉及到这三者,我把它看作是道法术之间的关系。
因此,可以粗略的看出道法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教育是离不开道法术的。
如果我们现在需要智慧学习的话,我们找找“愚笨教育”的现象,比如说凡是造成学生高负担低成效的教育是愚笨的教育。
我找到了很多例子,凡是以书本知识为上,忽视实践能力发展的教育是愚笨教育;凡是抹杀个人特性,拒绝因材施教的教育是愚笨教育。
我们自己一不小心就会犯愚笨教育的错误。
经过一些研究,2012年开始关注智慧教育,做了比较多的研究,因此我给它下了这么一个初步的定义,一个要用先进信息技术构件智能化环境,让师生够实践灵巧的教与学的方法,为学习者提供最适宜的个性教学。
智慧教育之“智慧”解读教育信息化的概念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旨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处于从初步应用融合阶段迈向全面融合创新过度阶段,无论从国家地区的宏观层面、学校组织的中观层面,还是学习者个体层面来看,教育信息化都是一个平衡多方关系、创新应用发展、追求卓越智慧的过程。
因此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
智慧教育则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但何为智慧教育?智慧教育中的“智慧”又该作何理解?现今仍存在很多看法和理解。
一般认为,智慧教育一词来自于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
钱老眼中的“大成智慧”是指导人们如何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
我国已故哲学家冯契教授在《智慧说》中解释道:“智,法用也;慧,明道也。
天下智者莫出法用,天下慧根尽在道中。
智者明法,慧者通道。
道生法,慧生智。
慧足千百智,道足万法生。
智慧,道法也。
”这里的智慧具有明道通法之意,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领域,智慧一词从语境和理解两个维度,经历了从数据(Data)到信息(Information)、再到知识(Knowledge)和智慧(Wisdom)的过程。
过去人们更多关注数据和信息,强调对经验的理解;未来人们更多关注知识和信息,强调对新鲜事物的探究。
从理解的维度看。
研究、吸收、操作、互动和反思是人类认识知识的五个阶段过程,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是数据挖掘的过程。
从语境的维度看,数据强调对某些“部分”的收集,信息强调若干“部分”的联结,知识强调一个“整体”的形成,智慧则强调多个“整体”之间的联结。
(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一词在“理解”和“语境”维度上的关系在英文语境中,关于智慧一词的英文表述有三种:Smart、Intelligence、Wisdom。
而祝智庭教授则将Smart译为机智,Intelligent译为智能,Wisdom译为智慧。
他认为的智慧教育是将机智(Smart)、智能(Intelligent)、智慧(Wisdom)融于一体(如图2所示),认为智慧教育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成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从而培养具有良好价值取向、较强行动能力、较好思维品质,较深创造潜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