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历史真相
- 格式:doc
- 大小:318.00 KB
- 文档页数:7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庚子赔款中的留学生庚子赔款为什么会被退还
导语: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的北方如火如荼,清政府与众列强开战,但是不幸战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1901年辛丑年,清政府与众列强签
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的北方如火如荼,清政府与众列强开战,但是不幸战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1901年辛丑年,清政府与众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向列强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这笔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留学生说的是利用庚子赔款退款向外国派遣留学生的事情,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庚子赔款清政府向众列强赔付了大量的白银,这笔赔款的数额远远的超出了各个列强在中国所遭受到的损失,于是经过交涉,众列强同意退还一部分赔款,众列强规定这笔赔款应该优先用在中国向各个国家派遣留学生方面。
因为众列强认为谁控制了中国的精神,谁就可以真正的控制中国的商业以及其他各个方面。
所以诸列强都积极的吸取中国的留学生到自己的国家内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也包括人文科学方面的专业。
而这些留学生的费用就从庚子赔款退款中支付,因此这些留学生就是庚子赔款留学生。
庚子赔款留学生的主要留学国家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这些留学生在各个国家的很多学科内学习,回国之后这批留学生成为了各个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庚子赔款留学生的成绩卓然,在后来的几十年间这些留学生成了中国学术界最闪亮的明星,比如大学问家胡适、后来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等都是庚子赔款留学生。
庚子赔款留学生影响了中国的各个领域,他们的言传身教,又深深地影响了后来者。
庚子赔款为什么会被退还
庚子赔款是指的清政府与众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对诸
生活常识分享。
庚子赔款的历史故事发生时间: 1901年1925年所属年代: 清代发生地点: 上海北京中国清政府偿付八国联军侵华的赔款。
庚子年(1900)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与德﹑法﹑俄﹑英﹑美﹑日等11国驻华公使,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
其中第六款规定,赔偿各国关平银4.5亿两,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0两,以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通商口岸的常关也归海关管理。
这项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各国的分配率以俄国最多,计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余都不足1%。
还本付息定在上海办理,先由汇丰﹑德华﹑道胜﹑汇理﹑正金五银行经收。
次年美国花旗银行在上海设行,参加组成银行委员会,所收本息摊交各国所定银行。
清政府以关税收入仅能抵偿旧借外债,为筹还赔款计,将年额2121万余两摊派各省﹑关,从而引起田赋﹑丁漕﹑粮捐﹑契税﹑当税﹑盐斤加价﹑关税﹑厘金﹑统税和各种苛捐杂税的不断增加。
在偿还该赔款时银价跌落,各国坚持按应还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到1905年,镑亏积欠120万英镑(合银800万两)。
4月26日清政府为支付这项差额,向汇丰银行借款100万英镑,年息5厘,20年还清,本息合计1525000镑。
以关税及山西省烟酒税厘金作抵,债票按97%在伦敦发行,市价99%~103%。
这项借款实际是庚子赔款的追加负担。
1909年起,美国将所摊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1924年6月退回余款本利1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
1917年12月起,大部庚款缓付5年,德奥部分因战败取消,和俄国缓付部分,都拨作国内公债基金。
1924年5月底苏联政府声明放弃俄国部分庚款,于清偿所担保债务后,完全充作提倡中国教育款项。
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并订立协议,充作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或充作外国银行营业费用和发行内债基金之用。
内容摘要:庚子赔款体现的中美外交关系。
摘要:由于义和团运动引起八国联军的武力干涉,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
然而后来在1908年7月11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中国政府正式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这笔钱款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
这一行为可以说是当时中美外交上的大事件。
本文试从庚子赔款出发,探讨当时的中美外交关系。
庚子赔款体现的中美外交关系。
摘要:由于义和团运动引起八国联军的武力干涉,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
然而后来在1908年7月11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中国政府正式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这笔钱款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
这一行为可以说是当时中美外交上的大事件。
本文试从庚子赔款出发,探讨当时的中美外交关系。
一:中美庚子赔款退还事件始末《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向西方八国共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美国应得到其中的3200多万两,折合美金2400多万元,由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和美国方面进行交涉,探讨赔款使用黄金还是白银。
在交谈中,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及庚子赔款实属过多。
这使得梁诚改变了谈判的方向,转向争取削减赔款。
海约翰本人也认为应该削减赔款。
1906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校长詹姆斯、美国公理会教士明恩溥分别致信总统罗斯福,敦促美国政府利用退款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和发展在华教会学校。
罗斯福表示赞同。
[1]于是,在中方的努力争取和美方的积极回应下,削减赔款事宜达成了。
但是这笔赔款的使用是有限制的。
按照美国的要求,清政府决定自1909年始,每年派遣100名学生赴美留学,从第五年起,每年至少派遣50名学生赴美留学,直到1940年退款用完为止。
为此,清政府于1909年设立游美学务处和游美肄业馆,1910年游美肄业馆改为清华学堂。
该校全部由美国按照1908年决议退还的款项维持,退款分为留美经费和学校经费两部分。
美国怎样退还庚子赔款助华兴教改革开放到二零一二年,国人出洋留学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了。
我知道的最早的留学始于一九七八年。
当时,七七级高考后,教育部在几个重点大学内选拔了一些本科生,每个系一、二个人,和欧美进行学生交流。
我的熟人中有几个是这样来美国的,他们都很出色。
教育部还从一九七八年第一届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挑选出了一些优秀的,作为公费留学生。
我有好几个亲戚是这样来美留学。
后来,有了在职人员出国留学,必须工作五年、或缴还培养费的政策。
于是,出国留学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我自己就是这样来美国的。
水煮百年到了美国之后,才知道中国第一代留美学生,是由广东的美国教会选送来美的。
中国最好的大学——清华大学的前身,是用美国退还给中国的庚子赔款办的留美预备学校。
美国为中美人才交流做过很多事情。
其实,美国为中国现代化所做的事情,远远不止人才交流。
限于篇幅,本文把重点放在庚子赔款这件事上。
一九零零年六月十日,俄、英、日、美、德、法、意、奥八国,为镇压义和团保护其驻京使团,组成八国联军。
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EdwardSeymour)率领,从天津进军北京。
八月十四日,联军占领北京。
慈禧下令剿灭义和团,同时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与八国谈判。
八月二十四日,慈禧发布上谕,要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便宜行事”,尽快与八国谈判,达成“和局”。
谈判从一九零零年十月到第二年九月,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过去的中外条约,都是在列强与清政府之间谈判而成的。
《辛丑条约》的谈判则是在列强之间进行。
李鸿章等人根本没有谈判的机会,清政府被列强任意宰割,只有在列强达成协议后照章执行的份。
但是,作为列强之一的美国,不但没有对清政府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反倒为了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作出了很大努力。
谈判前,光绪皇帝就和美国总统有书信往来,请美国替中国说话。
谈判期间,美国一直强调要“保持中国的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反对扩大惩罚清朝官员,呼吁减少赔款。
美国成了《辛丑条约》谈判中,中国利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
一塌糊涂 BBS -- 文章阅读 [讨论区: civic_life]-------------------------------------------------------------------------------- [转寄][转贴][本讨论区][回复文章][回信给作者][同主题阅读] [从这里展开] 发信人: 李卫公 (闭关修炼ing), 信区: civic_life标题: 列强退还的庚子赔款及用途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Sun Sep 28 08:21:49 2003), 本站()列强退还的庚子赔款及用途佚名1900年,中国的庚子义和团运动引致八国联军武力干涉。
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全权代表奕匡力和李鸿章与11国代表,在最后协定书上签字,签下了将中华民族推入苦难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第六款议定,清政府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八国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国”的军费、损失费等款项本息合计982238150两白银,由1902年起至1940年止,分39年还清,以海关、常关及盐政各进款作抵押,按照条约所列办法及汇率,折合各国货币偿付,是为“庚子赔款”。
其中俄国以出兵满洲,需费最多,故所得额最大,为1亿3037多万两。
中国当时的人口大约45000多万人,庚子赔款每个中国人被摊派大约一两银子。
庚子赔款,超过以前所有赔款之总和,至此,中国财政、经济全面破产。
近代中国向帝国主义国家总共支付的战争“赔款”为16亿多两白银。
在所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中,日本掠夺中国的财产最多。
1901年签定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向西方八国共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美国应得到其中的3200多万两,折合美金2400多万元。
1906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白宫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建议,用清朝政府的“庚子赔款”在中国兴学和资助中国学生来美国留学。
在明恩溥等人推动之下,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出赞助中国教育的谘文,1908年5月25日由国会通过。
关于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几个问题崔志海内容提要 1909年的美国第一次退款兴学,是近代中美关系史和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就退款的过程来看,此次退款主要不是清朝驻美公使梁诚运动的结果,也非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结果,而是因为美国政府从赔款一开始就有退还的打算。
将赔款用于兴学主要也是出于美方的意图,而非出于梁诚的倡议和清政府的自愿;其中,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起了重要作用。
美国将退款用于兴学,一方面固然是从美国的长远利益出发,但同时在客观上促进了当时中国的改革和进步。
因此,这是一件对中美两国都有利的事情,值得重新评价。
关键词 庚子赔款 庚款兴学 美国 清政府1909年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以此作为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之用,史称“庚款兴学”。
庚款兴学既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有关论著均有论述。
但对于美国为什么要退还部分庚款,它是如何被提出来的,退还的部分庚款又是如何与兴学联系在一起的,以及退还部分庚款的金额是如何确定的,谁在退还部分庚款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以及如何评价等问题,学术界迄今仍有一些不同看法,甚至似是而非的观点。
①有鉴于此,笔者根据美方档案资料,同时结合已公布的部分中方档案,就上述问题做一考辨。
(一)对于美国政府为什么要退还部分庚款,1907年6月15日美国国务卿罗脱(Elihu Root )第一次将这一决定正式通知中国驻美公使梁诚时是这样解释的:“从赔款一开始本政府就有此意向,即在适当的时候,当所有的申诉均已提出,所有的开支均尽可能查清之后,原来估计的数字以及赔款支付总数应予修正,并作为与中国真诚友好的一个证明,自愿免除超出中国应向美国国家和公民赔偿之外的那一部分赔款的法律义务。
”②由于没有具体细节,大多数学者对罗脱所说美国政府从赔款一开始就有退还部分庚款的意向,不是没有予以注意,便是持怀疑态度,认为美国政府主动退还部分庚子赔款是“不确切的”、“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美国政府退关于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几个问题①②“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Chinese Minister ”,J une 15,1907,Papers Relati ng to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 nited S tates ,1907(Washington :G 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10),p.174.按:有关学者对美国退还庚子赔款所持的不同观点将在文内的注释中逐一注出,此不赘述。
课时提升作业(五)(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南通模拟)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战争起因2.(2013·宿迁一模)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3.《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
这说明( )A.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B.闭关锁国政策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C.清政府对条约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4.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
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5.《字林沪报》是中国近代有较大影响力的报刊之一。
有人在这份报刊上查阅到这样一段文字:“高丽之乱国固非自今日始矣。
光绪八年壬午岁,大院君之变,则日本暗主其谋。
光绪十年甲申岁,金玉均之叛,则日本明助其力。
若今东学党之事,不过乱民匪党,癣疥之疾,而竟兵连祸结,若临大敌者,此中未必无人焉”。
浅谈“庚子赔款”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赔款由来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达到高潮,大清帝国和国际列强开战,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紫禁城皇宫。
1901年9月,中国和11个国家达成了屈辱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战争损失费”4亿5千万两白银,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为9亿8千万两白银,史称“庚子赔款”。
2、退款始末一直以来,众多中国外交人士(非主要掌权者,其中有一位当时的驻美大使)经常在向美国政府抗议,说美国政府报出的“庚子赔款”数额远远多出实际的“损失”!虽然他们再抗议也不过是蚍蜉撼树,但美国却趁此机会来了个软硬兼施,即:把“庚子赔款”多出的部分退还给中国,但要为中国做主规定这些钱的用处——只能用来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3、主要影响美国利用“庚子赔款”为中国培养留学生,从消极方面说,是输出本国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文化侵略;但从积极方面说,却是推动中国科技文化的进步,改变落后面貌。
从消极意义上讲,进入20世纪后,新崛起的美国清醒地意识到,传统的通过军事殖民的办法已经没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传统列强基本上已经瓜分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地盘,强取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国家的利益,等于是树立了敌人,有损美国的利益,而文化输出、价值观输出则更容易培养出有利于美国的群体及其政府代言人。
所以,他们才会在这个时候扮演一个好人,这样,既能在国际上树立美国为落后国家培养青年一代的“帮贫扶弱”的国际正面形象,又可以培养出一批将来能够用来控制中国人的精神领袖。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因此,他敦促美国政府采取措施,通过吸引中国留学生来造就一批为美国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新的领袖。
庚子赔款与退款兴学述论该事件发生在清朝(1901年),由于该年为庚子年,故称庚子赔款,其大致情况如下。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与德,法,俄,英,美,日等11国驻华公使,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
其中第六款规定赔款各国关平银4.5亿两,年息4厘。
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0两,以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这项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第二年美国开始在中国设银行,还参加组成委员会。
清政府为了偿还赔款,摊派到全国各省。
从而引起田赋,丁漕,粮捐契税,当税,盐斤加价,关税,厘金,统税和各种苛捐杂税都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更加苦不堪言。
1909年美国以赔款过多为由开始退款,至1924年6月退回本利合计1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
以后各国均效仿美国,退回赔款余额。
1911年初,利用退款而为赴美留学而建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正式成立。
清亡后仍然延续利用赔款选拔学生。
1924年通过美国国会议定,将剩余的赔款用于成立“中国基金会”,由10名中国人和5名美国人组成托管董事会。
其中大部分以奖学金形式发放。
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一事件呢?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多方面看。
庚子赔款使中国更加薄弱,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受到严重创伤,因此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首先,清政府委曲求全,对帝国主义一再退让,使帝国主义更加肆无忌惮!他们还不要脸的组成了联盟,来欺负中国!而清政府腐败无知,妄自尊大。
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在《辛丑条约》签订前夕,甚至表示要量中华之国力,结与国之欢心。
而且清政府还同意了《辛丑条约》中最无理的一条: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他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即行革职,永不录用”。
这不等于把自己卖了还帮别人数钱吗?!可见清政府为了自己的统治,真是不惜一切代价啊!再看帝国主义国家,他们把中国当成一块肥肉,都争先恐后地抢!他们毫无人性可言,无耻!就退款兴学来说,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Moment留学史话701901年,辛丑年。
这一年的9月,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订《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即《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需拿出4.5亿两白银赔偿各国,赔款以4%年利息计算,分39年还清。
因1900年是农历庚子年,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
这项无理而屈辱的赔款,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更为沉重的负担。
为筹措赔款,清政府向国内人民施压,年赔款均分摊入省,各省分摊入州县,州县再分派税务于各色人等,其结果是当时国民的田赋、丁漕、契税﹑厘金、统税等愈发沉重,中国民众无论男女长幼,都承受着庚子赔款之苦。
在债务偿付的过程中,这项巨额赔款在不经意之中成为了促成一些人命运变化的推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转折点。
赔款后期,由于各种原因,列强开始向中国退还一定款项,并要求将这笔钱用于中国教育事业,美国便是其中最显著的代表。
于是,自1909年起,中国陆续、分批向美国派出留学生,这便是历史上的“庚款留学生”。
回看他们远渡重洋的身影,百年前中国苦涩命运与留学生们的特殊机遇相互映照,那段历史的一个侧面被生动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中国的苦涩命运1900年,世界上只剩中国和墨西哥两个国家还将白银作为法定货币,英美等大国都已放弃银本位制度,改用金本位制度。
白银的使用量大幅减少,导致了1873年到1900年期间,白银价格大幅下跌,跌至从前的一半左右,且在《辛丑条约》签订后下跌势头依然不减。
而条约所定4.5亿两赔款数额本已含有水分,并非各国实际花费,赔款时各国还要求以记者_张影 编辑_刘薇禛平 设计_张禹庚子赔款与游美学务处百年前的公派留学生们“庚款留学生”的留学生涯中,隐藏着近代中国的影子。
71“应还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即将白银以下跌前汇率折算成金子付给,此举导致清廷债务进一步增加,赔款数额也水涨船高。
在4.5亿两的赔款中,美国所获数额占比为7.32%,合计近3300万两白银,以当时汇率计算,约合2400多万美元(不包括利息),美国采取了另一种形式发挥这笔款项的作用。
关于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几个问题崔志海2013-06-03 10:50:00 来源:《近代史研究》2004年01期内容提要:1909年的美国第一次退款兴学,是近代中美关系史和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就退款的过程来看,此次退款主要不是清朝驻美公使梁诚运动的结果,也非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结果,而是因为美国政府从赔款一开始就有退还的打算。
将赔款用于兴学主要也是出于美方的意图,而非出于梁诚的倡议和清政府的自愿;其中,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起了重要作用。
美国将退款用于兴学,一方面固然是从美国的长远利益出发,但同时在客观上促进了当时中国的改革和进步。
因此,这是一件对中美两国都有利的事情,值得重新评价。
关键词:庚子赔款庚款兴学美国清政府作者简介:崔志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1909年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以此作为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之用,史称“庚款兴学”。
庚款兴学既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有关论著均有论述。
但对于美国为什么要退还部分庚款,它是如何被提出来的,退还的部分庚款又是如何与兴学联系在一起的,以及退还部分庚款的金额是如何确定的,谁在退还部分庚款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以及如何评价等问题,学术界迄今仍有一些不同看法,甚至似是而非的观点。
(注:按:有关学者对美国退还庚子赔款所持的不同观点将在文内的注释中逐一注出,此不赘述。
迄今中国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几乎无出王树槐的《庚子赔款》(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年版)之右。
李守郡的论文《试论美国第一次退还庚子赔款》(《历史档案》1987年第3期)也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国外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则以美国学者韩德的《美国退还庚款的再评价》一文最为详尽,见Michael H.Hunt,"The American Remissionof Boxer Indemnity:A Reappraisal",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31,Issue3(May,1972),pp.539-559。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记(李敖为什么说谎)作者:胡适辛丑和约,美国以海陆军费及商人损失不赀,遂索赔款约数二十五兆美金,合中国银三十四兆两有奇。
是年四月,各国摊派赔款总数四百五十兆两,美国分得三十二兆九十三万两有奇,合美金二十四兆四十四万元有奇,议定分四十年付清,年息四厘。
事定,美国政府下令,凡美国教会教士商人等,于庚子拳匪之乱,受有损失者,或死者之家属,皆得于此项赔款内,领取赔偿抚恤之费。
令下,计来领偿金者,共得二百三十余人,共发给美金一兆九十九元有奇。
加入陆军用费七兆十八万零,及海军用费二兆四十八万零,共计美国于庚子一役,所受损失之确数,为美金十一兆六十五万有奇。
而于所得赔款二十四兆四十四万之内,减去此数,盖尚余十二兆七十余万金为浮数云。
西历千九百零七年十二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君咨文议院,中有一节论赔款善后事宜,其言曰:当日政府之初意,本欲俟各种损失清偿之后,即以盈余之数交还中国,以为友谊之证,云云。
是为美国退还赔款之议之肇端。
罗氏又云:此邦(美国)宜竭力助中国之教育发达,使此地大人众之帝国,能振拔以适于今日之竞争世界,即如招致中国学生来此邦留学高等教育,亦达此目的之一法也。
据此则赔款遣学生,其议实创自罗氏也。
明年正月,议会通过议案如下:大总统得有全权,斟酌减损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与中国所订拳乱赔款二十四兆四十四万七百七十八元九角一分之债券,须使此项赔款之总数,不得过一十一兆六十五万五千四百九十二元六角九分(此即美国损失实数),期所余之数,大总统斟酌行之。
是时十二月二十八日,以国务卿鲁特(Elihu Root)之进言,总统罗期福下令曰:(上略)准此则美国政府除确实费用及一切损失赔偿一十一兆六十五万元零之外,所余十二兆余美金,实为浮数,受之有惭德,应以之退还中国,以全友谊。
惟中国自一九零一年七月一日至一九零九年正月一日,共已付若千金,于此一十一兆六十五万元之数,尚不足九兆六十四万元有奇,其自一九零九年正月一日以后,于中国每年分付之赔款内,留其若干份以凑足此九兆余元之数,而分其若干份,以归还中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慈禧千方百计讨好老罗斯福换回千万庚子赔款导语:美国前总统罗斯福1908年签署法案,退还了庚子赔款一千多万美元,退还的赔款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官派留美学生,由此也诞生了中国第一代留学生。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1908年签署法案,退还了庚子赔款一千多万美元,退还的赔款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官派留美学生,由此也诞生了中国第一代留学生。
庚子赔款的退还,与慈禧的外交努力分不开。
慈禧向各国领袖赠照片八国联军侵华以后,慈禧太后历尽艰难才回到北京。
此时,她对西方国家的重视程度大大加深。
有人建议她让西方国家通过她的画像来认识她自己,从而改变外界把她当成一个落后、守旧、凶恶的老太婆的看法。
慈禧太后接受了这个建议,而且她对自己的相貌很自信,认为自己的肖像画远不如相片真实,所以就向各国驻京公使和各国领袖送去了自己的照片。
美国使馆也获赠了两张慈禧太后的大幅照片,其中一张特意送给了罗斯福。
慈禧对自己的相貌很有自信罗斯福不仅通过照片一睹了慈禧真面目,他还见过慈禧的“芳容”。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召开世界博览会,中国参展物品中有一件特殊的展品,那就是由美国女画家凯瑟琳·卡尔所绘的慈禧太后的画像。
画像宽6英尺,长10英尺,上有题款,框架配有精雕的图案。
在画像中,慈禧身穿冬季朝袍,披一件珠翠披肩,头上珠宝饰物,雍容华贵。
在博览会上,很多人争相一睹中国神秘太后的真实风采。
博览会后,清朝特使特意把画像作为中国政府的礼物送给了罗斯福。
慈禧的好意让美国总统很震惊,罗斯福特意在白宫举行了庄重的仪式接受了画像,后来还把这幅慈禧太后的画像交由美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生活常识分享。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历史真相作者:王小石来源:新浪微博微博暗流涌动着亲美的舆论势力,泛滥的“美国主动退还庚子赔款”段子便是明证之一。
这些异口同声的段子可以从近期一直追溯到2010年。
大意千篇一律:1.八国联军中唯独美国没作恶。
2.庚子赔款美国主动退回半数,用以援建清华大学提升中国教育。
以此推论中国应该向美国感恩戴德,而非心怀敌意。
这种论调不仅公知、营销账号们反复炒作,连一些传统媒体官方微博都参与进来。
例如南风窗的一条微博【苦难的B面】。
南风窗微博【苦难的B面】借美国退还庚子赔款鼓吹亲美论调“美国退还庚子赔款”这一结果虽然泛滥于微博,但是传播者们却往往对此中细节以及原因语焉不详。
因为若较真讲述退款来龙去脉的历史细节,美国就不那么伟大了,且有阴谋的意味,这当然不是亲美的传播者们乐见的。
当然,更可能是他们的金主严令禁止。
在2011年9月4日我发表微博【普世精英为道义,还是利益?】公开茅于轼、张维迎、于建嵘、贺卫方等公知头面人物都由福特基金会资助后,薛蛮子便突然跳出来暴喝:“至于中国共产党开国元勋都多年为苏俄赞助。
他们的子女都是苏联留学生。
当今我国省级部级以及更高领导的子女留学外洋拿奖学金的应是历史之最,小石头儿:您这一石想激起千层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您是意欲何为?”其后便出现一批公知异口同声地以“清华是美国拿庚子赔款援建”作论据来批驳我。
如今,是该还原美国为何退还部分庚子赔款援建清华的历史真相了!一、八国联军中美国人的罪行若想搞清楚庚子赔款的来龙去脉,就一定要提及八国联军侵华的暴行。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剿灭排外义和团名义采取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八国联合军队。
前期由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率领,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有所增加。
此事件最后以大清王朝战败,联军占领首都北京。
联军总部“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使北京陷于空前的痛苦之中,这是中国首都数百年来首次为外国占领军洗劫。
清廷政府逃往陕西西安,谈和后清朝被迫签订丧权辱国《辛丑条约》赔付白银4.5亿为终。
史称庚子赔款。
在网络搜索“八国联军”相关资料,联军的杀戮奸淫及掠夺财宝的暴行不亚于侵华日军的南京大屠杀,却绝少能看到其中美国人所犯暴行的资料。
常见的描述如下:德国侵略军奉命“在作战中,只要碰着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幼,一概格杀勿论。
”法国军队路遇一队中国人,竟用机枪把人群逼进一条死胡同连续扫射15分钟,不留一人。
日军抓捕中国人,施以各种酷刑,试验一颗子弹能穿几个人,或者故意向身体乱射,让人身中数弹才痛苦地死去。
德军、日军、法军和俄军组成的联军讨伐队最为凶残,在北京郊区血洗无数村镇,将男子一律虐杀,妇女先辱后杀,手段及其残忍。
无辜的老人被洋兵当作刺杀活靶,被开膛的儿童的尸体随处可见,老弱妇孺甚至被投入水井和河中。
英法军队也毫不手软,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发泄兽性。
八国联军明信片。
死囚笼。
被关的死刑犯活不过三天,因为他们的双脚被腾空。
而一篇转载甚广署名常青的文章《话说1900年:八国联军中的美国军队》,更是援引美方资料“证实”美军在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不仅纪律严明自身无暴行,甚至还在自己管辖区域严格维护治安,保持安定,严禁任何人、任何方面的烧杀抢掠行径。
难道美国人真如亲美公知们所鼓吹的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毫无罪行吗?根据南北战争中林肯纵容北方军队大规模强奸南方妇女、二战美军猥亵强奸法国妇女更胜纳粹,以及在朝鲜战争、越战以及伊拉克战争中针对平民的杀戮和奸虐行径比比皆是,便可知这种鼓吹不可能属实。
入侵中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美国人当年绘制的油画,表现美军第十四步兵团的悠闲连队(Easy Company)正在于1900年8月14日攻打北京东便门。
8月14日凌晨,联军来到北京城外向北京发起总攻。
俄军攻东直门,日军攻朝阳门,美军攻东便门。
俄军与日军面对的城墙较高,且遭遇的抵抗较强,各自阵亡了约100人左右。
而美军进攻的东便门城墙较低,离清军的火力较远。
上午11时,美军决定用梯子从城墙角边爬上,第九步兵队一些人带着星条旗爬上城墙,是最先攻入外城的军队。
虽然美军先攻入北京外城,但被清兵的炮火压制,难以前进。
英军中午始达北京,攻广渠门,至下午2时许攻入。
晚上9时,俄、日军各自由东直、朝阳破门而入。
据记载说:“城破之日,洋人杀人无算。
”“但闻枪炮轰击声,妇幼呼救声,街上尸体枕籍。
”英国人记载说:“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任凭野狗去啃食躺着的尸体”。
8月16日,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全城。
西城由美军、法军、英军、意军占领,外城由英军、美军、德军占领,实行军事统治。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大肆屠杀,被捕的义和团威武不屈,视死如归。
北京被占领以后,八国联军统帅、德军元帅瓦德西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以后各国军队又抢劫多日。
日本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导说:“巍然之橹楼,为联军击碎烧弃,已失数百年来巍奂之美观,旧迹留者,仅一二耳。
城内外惨遭兵燹,街市毁失,十分二三。
居民四面逃遁,兄弟妻子离散,面目惨淡。
货财任人掠夺者有之,妇女任人凌辱者有之,不能自保。
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
将校卒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
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
”时人报道说,各国洋兵“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身跨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
卧房密室,无处不至,翻箱倒柜,无处不搜。
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谓之扰城。
稍有拦阻,即被戕害”。
“长老会美籍牧师也强占一座王府,除取得遭劫掠侥存的三千两白银外,还摆起跳蚤市场拍卖家具名瓷等物品,对友好的非议笑答曰:‘上帝的恩赐’”。
“无主之财”已成伪善者之口头禅,奉为金科玉律矣。
在剿灭义和团运动期间,另一位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也脱去道袍,背起步枪,亲自屠杀义和团。
后来他回美国时,特意背起那支屠杀过中国人民的步枪,骄傲地行走在美国的人流中。
说到底,基督就是一个征服神。
在八国联军屠杀、劫掠北京期间,丁韪良还亲自指挥和参与了抢劫。
他在《北京被围目击记》中写道:“惠志道牧师和怀丁牧师负责的教徒们继续要粮食,我为了他们的利益干了一点小小的抢劫。
美国公理会在一处王府驻扎,都春圃牧师发现该处和附近一带房屋里有大量的皮货、绸缎和其他值钱的东西。
他向军队和使馆做了广告,把这些物品搬出来公开拍卖。
…我很荣幸在他们蒙受责难中我也有份,我承认自己与他们一样有罪。
”如上,八国联军中的美国人并非毫无暴行,仅是善于狡辩掩盖自己的暴行。
美军掠夺到的大量银锭被运到在香港和上海的银行,卖给摩根大通的代理人,所得收益存放在美方金库中。
美国竟宣称暂时代中国保管,以防止其他联军掠夺走。
这真是足够无耻的借口!二、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来龙去脉1901年9月7日,清廷全权代表庆亲王奕劻(前右一)、李鸿章(前右二)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等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
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全权代表奕劻和李鸿章与11国代表签定了《辛丑条约》。
按照当时的国际规定,战败国要给战胜国陪偿战时的损失。
于是,《辛丑条约》第六款议定,清政府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八国以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国”的军费、损失费4亿5千万两白银,赔款的期限为1902年至1940年,年息4厘,本息合计为9亿8千万两,这就是“庚子赔款”。
因为1900年是中国农历的庚子年。
西方各国要求中国赔款的理由包括:1、支付出兵战费及利息;2、赔偿各国侨民、传教人员、商人及企业损失;3、赔偿各国教会损失;4、赔偿中国教民损失。
四亿五千万两的数目是以当时中国人口估算值(4.5亿)为基础,按每名中国人赔付一两的数目来确定的,带有羞辱性质。
美国应得的赔款是3200多万两,折合美金2400多万元。
1902年至1940年利息共约2891万美元,本息总共约5335万美元。
探讨美国为何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当时的中国驻美公使梁诚。
中国驻美公使梁诚。
梁诚生于1864年,1917年去世。
原名丕旭,字义哀,号震东,广州市海珠区黄埔村人。
出身富商家庭,自幼好学上进。
他在1875年为满12岁时,在家庭的资助下考取第4批留美学生,在黄埔村的码头登船,前往美国菲力学院就读。
1881年,他与其他留学生一起尚未毕业就被召回国。
起初在总理衙门做事,不久就随张荫恒公使赴美,后任使馆参赞。
从此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而当时正式大清国最腐朽孱弱的年代。
1901年,梁诚奉命作为醇亲王载沣为专使的首席随员赴德国"谢罪"。
当时德国要求我国专使行叩头礼,但梁诚不畏强权,断然拒绝这个无理要求,坚持行鞠躬礼。
辛丑条约签字数月后,1901年年末一则消息在纽约传播,消息称美国有意把1800万美元的赔款退还给中国。
1901年12月27日《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发布特讯澄清此事,特讯的标题是:「把1800万美元作为礼物送给中国,绝无此事;说美国确认700万美元赔款已是足额,纯属谣言」。
美国政府发言人首先辟谣,说那则消息是虚假的。
并声明,如果中国的赔款超出美国的实际损失,美国愿意退还溢款。
但是,美国提出的索赔是合理的,没有多要一分钱。
即,美国并无主动退还庚子赔款的打算。
1904年年底由于银价下跌,金价上升,一些列强国家觉得以银为准还款不划算,向中国政府提出以金为准来还款。
由于此前中国同美国签定了用银还款的协议,清政府于1904年11月30日给驻美公使梁诚发去电报,电文是:「各国赔款,不允还银。
惟美曾久照和约第六款甲字所定汇价办理,有康使照会及零票载明为据。
现与各国另议还金办法,康使颇有须一例均待之言。
……此事美政府既慨允于前,未必因各国办法不同,遽变宗旨。
希尊处向美政府声明,并译复。
外务部,敬。
」因中美时差,梁诚收到电报是美国时间11月30日上午。
外务部指示梁诚与美国交涉赔款用银问题。
12月1日梁诚会晤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海约翰说美国已经给驻中国公使康格发电,告诉他采取各国一律的政策。
由于有约在先,海约翰还是答应梁诚把此事向总统汇报,交内阁会议讨论。
12月5日上午梁再次会晤海约翰,询问总统意见,得知总统和各部官员都同意采取各国一律的办法。
梁诚为此向海约翰阐述了中国坚持用银的立场。
并说,中国的财政已经极为困难,为筹集赔款也是想尽了办法,全部用金还款,必须再增加税收。
发展下去,民众疾苦不堪,会更加仇恨洋人,甚至造成政局不稳,后果不堪设想。
海约翰深为梁诚坦诚的话语所感动,沉默多时,才说出了一个历史真相:庚款原本就索要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