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20世纪初庚款留学生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论庚子赔款留学教育的来龙去脉及其影响和评价学号: 06504008姓名:王焱根专业:历史学年级: 2006级 1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完成日期: 2010年 5月指导教师:邓玉娜摘要:庚款留学,渊源于1908年美国政府向中国清政府退还多余的庚子赔款,由此推动的留学浪潮从清末、北洋,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最后几年。
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庚款留学为中国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科技教育人才,奠定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但长期以来,对于庚子赔款留美教育活动的定性和评价争论不休,各种观点差若天渊。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庚子赔款留学教育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研究庚款兴学对近代中国的具体影响,做出相应的评价。
关键词:庚子赔款、教育、中国、美国、清政府这里还有英文摘要,请添加。
目录一、《辛丑条约》与“庚子赔款” (3)二、“庚子赔款”留学教育的孕育和诞生 (3)三、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决策的目的和初衷 (4)四、庚款留美的历史进程及庚款退赔使用情况 (5)五、利用庚款陆续创立的在华教会大学概况 (7)六、庚款留学对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影响 (8)七、友谊,还是侵略? (10)八、对庚款留学的定性和评价 (11)九、参考书目 (11)大题目还需斟酌,寻找更为准确的表述。
要么全部写成“庚子赔款”,前后要统一称谓。
一、《辛丑条约》与“庚子赔款”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第六款规定,赔偿俄、德、法、英、日、美、意、奥等8个交战国,以及比、荷、西、葡、瑞、挪等6个“受害国”军费、损失费等项,合计关平银4.5亿两,年息四厘,按条约所列办法及汇率折合各国货币,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0两,以关税、常关税、盐税作抵押。
“庚子赔款”各国分配率为:俄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l%、比1.89%,其余各国均不足1%。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
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人们对学习和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留学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思想启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在西方国家设立留学生,使得中国人有了接触和学习西方文化的机会。
这些留学生在西方国家接受了高等教育,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思想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们也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先驱者和改革者,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留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早期的留学生主要是官员和富商的子弟,他们在完成学业后回国担任重要职务,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学生的身份逐渐多样化,包括知识分子、商人、工人等各个领域的人才。
这些留学生在国外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的熏陶,他们不仅学习了西方的科技知识,还了解了西方的文化、教育、政治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留学教育的过程中,留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经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他们通过翻译、出版、组织学会等形式,将西方文化和思想引入中国社会,并积极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们的思想和成果在中国
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思想启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使得中国人有了接触和学习西方文化的机会,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留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庚款兴学的叙述
(原创版)
目录
1.庚款兴学的背景和原因
2.庚款兴学的实施过程和内容
3.庚款兴学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庚款兴学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一次重要的教育改革,它的实施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庚款兴学运动的背景和原因主要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有关。
首先,庚款兴学的背景和原因主要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有关。
19 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遭受到了
前所未有的冲击。
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提高国民素质,兴办教育成为了当时社会的共识。
此外,庚子赔款也给我国的财政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利用庚款兴学成为了当时政府的一个重要选择。
其次,庚款兴学的实施过程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包括设立新式学堂、改革课程体系、派遣留学生等。
这些政策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庚款兴学运动的内容涵盖了各个层次的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职业教育到特殊教育,都有所涉及。
此外,庚款兴学还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女性有机会接受教育。
最后,庚款兴学的影响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庚款兴学提高了我国国民的素质,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其次,庚款兴学推动了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使得我国的教育逐渐与世界接轨。
最后,庚款兴学促进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1页共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业题目:姓名:班级:学号:分数: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浅谈近代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摘要】:留学是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古代日本、朝鲜、琉球留学生负笈中国,还是近代中国留学生西赴欧美,东渡扶桑,均是中外教育交流史上的大事。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发端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兴盛于甲午战争至抗日战争之间,与整个中国近代史相始终,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影响深远。
【关键词】:近代教育、留学生、归国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重大时刻。
有志之士都在思索如何救国,抵抗外敌。
教育作为振兴民族的大业,如何改革教育,成为无数人考虑的问题。
中国的八股取士已经不能满足江山社稷的需要,而短时间内又不可能创造出来一种新的方法,所以向那些发达国家派遣留学生是眼下最明智的选择。
“师夷长技以制夷”渐渐付诸行动。
当然一项活动的开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付诸实践才是王道。
在留学生的问题上,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对中国近代留学生派遣做出了重大贡献。
由于中国长期封关锁国,风气未开,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仍以考科举、入仕途为唯一正途,对于进洋校、学西学都嗤之以鼻;且不少人认为美国是极荒凉野蛮的地方,视出国留学为畏途。
但是有着“中国留学生之父”之称的容闳,排除万难,为近代留学生教育,甚至是近代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批30人在上海招考时,未满定额,容闳不得已亲赴香港,在英政府所设的学校中,遴选数人,才得以补足。
1872年8月11日,经过学习准备的30名留美学生,由监督陈兰彬率领,从上海启航出洋。
在此后3年中,清政府又先后遣送了90名幼童赴美留学。
此即为清末幼童留美,也是中国首次有组织的留学活动的由来。
但是,天佑不测风云,幼童留美后,分散寄居于美国家庭中,入小学念书,并逐级升学。
外国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教育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与外国传教士的到来密切相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许多外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其中不少人投身于教育事业。
这些传教士以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理念,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外国传教士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体现在他们引进西方教育体系的过程中。
当时的中国在教育方面存在巨大的落后和腐败现象,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外国传教士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传教士们在中国建立了许多学校和学院,创办了西式学校和医学院,为中国年轻一代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外国传教士对中国教育的贡献还表现在他们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家和学者。
这些传教士担任学校的校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并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向中国教育界传递了西方的先进经验。
他们与中国学生和教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了中西方教育文化的融合。
有些传教士还在中国教育机构中担任高级职务,参与了课程编制、教材翻译和教育改革等工作,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外国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教育的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传教士们虽然带来了现代教育理念和知识,但其背后也伴随着宗教传播的目的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些传教士以传教为由进入中国教育领域,试图以教育为手段改变中国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
这引发了一些反对声音,认为外国传教士具有文化侵略的倾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此外,由于传教士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力较大,也引发了一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抗。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外国传教士的贡献。
他们带来了现代教育理念和知识,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而与此同时,传教士们的介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争议。
因此,在评价外国传教士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影响时,需要综合考虑他们的贡献与影响的两面性。
我们应该对外国传教士的教育事业给予肯定,同时也应该保留自主发展的空间,注重本土资源的培养与利用,促进中国教育的独立发展。
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学生的作用与影响研究近代化进程中,留学生作为重要的传播者和推动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从晚清开始,留学生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各种思想运动中,他们显示出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留学生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分别是外援、思想倡导和科技创新。
一、外援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学生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中国引入外援。
随着中国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引进外援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中国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缺少外援。
留学生为了打破中国的“科技困境”,积极出国寻找外援。
他们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引入国内,为中国进行技术转型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例如,在电力工业方面,留学生引进了美国的电力设备和建造技术。
在电力建设方面,留学生将欧美先进技术引进国内,通过建设大型水电工程,推动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在铁路建设方面,留学生引进了铁路技术,并打破了中国铁路的封锁。
这使得中国的交通瓶颈得到了缓解,带动了国家工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二、思想倡导留学生不仅仅为中国引进外援,还在文化和思想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们将国外先进思想的理念引进国内,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动力。
例如,王国维、梁启超、梅兰芳等留学生在文化领域表现出了突出的作用。
他们走到国外吸收现代文化精华,然后回到国内,推广“新文化运动”,倡导崇尚人性、自由平等、民主法治。
这一运动在“五四运动”中形成顶峰。
在其影响下,不仅文学艺术得以吸收西方文化创造独具中华特色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后来民主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历史基础。
三、科技创新留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成果。
他们在海外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训练,对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杨振宁、李政道等多位留学生在国外学习先进的物理学和数学知识,在回国后开展了科学研究工作,大大推动了中国现代物理学和数学的发展。
而徐特立、陈省身等大批留学生在化学和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让中国在相关学科领域取得很大进步,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发声立威奠定了基础。
对庚款兴学的叙述1. 庚款兴学的背景和意义庚款兴学是指庚子赔款用于兴办学校的一项重要举措。
庚子赔款是中国清朝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中的一项赔偿,由于清朝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支付了巨额赔款。
为了有效利用这笔赔款,清政府决定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兴办学校,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这一举措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庚款兴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从此进入了新阶段。
在此之前,中国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普及率低。
而通过利用庚子赔款兴办学校,可以提高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推动社会进步和现代化。
其次,庚款兴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建立更多的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人们得以接受更好的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这不仅对个人发展有益,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 庚款兴学的具体举措庚款兴学的具体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兴办新学校庚款兴学首要任务是兴办新学校。
清政府决定将一部分赔款用于新建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等。
这些新建的学校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推动教育事业的普及和发展。
2.2 提高教育资源配置除了兴办新学校外,庚款兴学还通过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来改善中国教育状况。
这包括增加教师队伍、改善教育设施、更新教材等方面。
通过提升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2.3 培养优秀人才庚款兴学还注重培养优秀人才。
通过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这样可以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4 推动教育改革庚款兴学也推动了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通过引进先进的西方教育理念和方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改革创新。
这些改革举措包括推行普及义务教育、实施综合评价制度、鼓励学校自治等。
这些改革不仅提高了教育质量,也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庚款兴学的叙述摘要:一、庚款兴学的背景与起源1.庚子赔款的产生2.退款兴学的倡议3.清政府的态度与举措二、庚款兴学的主要内容与实施1.庚款兴学的资金来源与分配2.庚款兴学的教育改革举措3.庚款兴学的主要成就与影响三、庚款兴学的意义与启示1.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2.培养新一代的知识分子3.对当今教育的启示正文:庚款兴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庚子赔款的产生。
庚子赔款是指1900 年庚子事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向各国支付的一笔巨额赔款。
这笔赔款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压力,也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抗议。
在此背景下,一批有远见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利用庚子赔款发展中国教育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
清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庚款兴学的资金,并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包括增设学堂、改革课程、聘请外国专家等。
庚款兴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民主思想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庚款兴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还在于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担当的新一代知识分子。
他们中间有很多人成为了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佼佼者,为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庚款兴学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教育是民族振兴的根本,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持和推动。
其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最后,教育应该面向世界,积极引进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庚款兴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随着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其中有许多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中国的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美国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主要从事宣传基督教的传教工作,但他们也将西方的教育理念引入中国。
这些传教士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基础教育的推广。
传教士在中国开办了许多学校,普及了基础教育。
这些学校不仅教授文化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人格素质。
大量的中国青年通过这些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为中国的近代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西方教育理念的传播。
传教士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入中国,跳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束缚。
他们提倡启蒙教育,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他们注重实践教学,提倡学以致用,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开辟了新的道路。
传教士还将西方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引入中国。
他们编写了一系列教材,如《传世词典》和《中国讲英文》等,这些教材填补了中国教育领域的空白,并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
传教士还将西方的教学方法引入中国,如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为中国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教士还通过创办高等教育机构,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他们开设了医学院、文理学院等,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
这些专业人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方面,他们的传教活动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这引起了中国一些人的反感。
他们将西方的教育理念强行引入中国,有时未能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点,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
美国传教士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层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近代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但他们的贡献不容忽视。
中国的近代教育在美国传教士的帮助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简析20世纪初庚款留学生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摘要:“庚款留学”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奇特的一幕,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庚款留学群体大都学有所成,回国后,他们中的许多人投身于教育事业,成为我国近代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
他们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影响巨大。
关键词:庚款留学教育影响
一、庚款留学生出现的历史背景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华。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加之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在内的十一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付各国战争赔款共计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达9.8亿两,因事发中国庚子年,史称“庚子赔款”。
1905年前后,针对美国19世纪末以来的排斥华工政策,中国沿海各地掀起了广泛的抵制美货运动,使美国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失,美国在华的长远利益受到损害。
1906年,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提醒美国的政府应当采用一种“从知识上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来控制中国的发展。
①1906年3月,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白宫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建议,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在中国兴学和资助中国学生来美国留学。
在明恩溥、詹姆士等人的推动之下,罗斯福总统的咨文中关于资助中国教育的内容出台。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从1909年起,将美国所得庚
子赔款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的方式还给中国政府,并和中国政府达成默契,以所退庚款发展留学教育,美国的这一举动后来被部分相关国家仿效,这就是所谓“庚款留学”或“庚款兴学”。
“庚款兴学”一方面表明美国想在政治上、经济上控制中国,但另一方面庚款留学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回国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二、庚款留学生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一)引进西方进步的教育理论,开展教育试验和改革。
庚款留学生在国外接受先进的教育,对欧美的先进教育耳濡目染,深感其优越性,回国后,他们一方面撰文介绍,一方面又大量翻译欧美先进的教育理论著作,使欧美流行的教育理论和学说为中国人所熟知和接受。
同时,他们邀请国外的大教育学家来中国讲学,杜威,孟禄,罗素等国际的教育家纷纷被邀来华,宣传先进教育理论。
作为杜威的弟子,胡适蒋梦麟,郭秉文,陶行知等人邀请杜威来华讲学,他的实验主义教育理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儿童是教育的重心,教学要从现实生活出发,被介绍过来。
于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便广泛地流行于中国教育界。
在教育实验和改革方面,1920年,廖世承与陈鹤琴在南京高师用心理测试考试学生;北京高师的张耀翔开设试验心理课程;陶行
知在南京高师试验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这些教育试验改革对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二)改革旧学制,建立新学制。
清末的葵卯学制和民国初期的壬子—葵丑学制相对于旧的科学制来说虽然有巨大的进步,但与国外先进的学制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五四”前后随着辛亥革命期间赴美的留学生特别是庚款留学生的陆续归国,中美教育界的联系已经非常密切,美国教育学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几乎同步涉及中国,庚款留学生在推动中国学制现代化的过程中做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首先他们在《新教育》、《教育杂志》等报刊杂志上宣传建立新学制的意义和具体的设想,如陶行知在《新教育》上发表文章说中国需要建立一个“适合国情、适合个性、适合事业学问需求”的学制;②廖世承建议对中学来讲,学制设置应该“采用能力分组办法,以学科为分班单位”来适应他们的个性发展。
在以廖世承为代表的庚款留学生的努力下,1922年,在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以庚款留学生为主的留学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制,中小学实行“六三三”三段,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这个新学制比较切合当时中国的教育实际,一直被沿用到解放前,这也是庚款留美学生努力的结果,对传统的封建教育体制做了实质性的改进。
(三)对我国早期科学教育的影响。
庚款留学生对我国近代教育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早期科学教育的进步发展。
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学堂正式成立,并于同年4月29日正式开学。
清华学堂是庚子退款资助的一所现代学校,也是我国现代早期科学教育的真正开端。
清华学堂采用现代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体现了浓厚的现代教育色彩,是现代科学教育的真正实践者,1911年颁发的清华学堂章程中规定的科目除国文和修身之外,大都是关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广阔的文化视野为目的,在清华学堂毕业,经严格的选拔后,赴美留学者大都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最终学有所成,成为中国早期的科技精英,而一些没有赴美留学者也经过较为系统的科学教育,成为当时少有的科学人才,这对于普及科学知识,唤醒国民科学意识功不可没。
总之,庚款留学生是我国早期科学教育的主要力量,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而且接受了系统的西方科学教育。
正是他们对科学的信仰和杰出的科学成就,推动了我国的早期科学教育,使我国早期的科学教育因此而初具规模,缩小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
2陈学恂等.中国近现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3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1.
4黄利群.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文集[m].白山出版社.2003.
5刘登阁、周云芳.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6黄新宪.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7黄知正.五四时期留美学生对科学的传播[j].近代史研
究.1989.
8李喜所.近代中国的留学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9程新国.庚款留学百年[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5.
10李华兴.民国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11吴宪.中国人留学史话[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2周棉主.留学生与中国社会的发展[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
注解:
《清华大学史料选编》(一).清华大学出版社[m].1991年.第72页
李兴华著.《民国教育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