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赔款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论四川筹集庚子赔款及其影响庚子赔款是指清朝因甲午战争失败而被迫签订的赔款协议。
根据庚子赔款协议,清朝需要支付各国共计4500万两白银作为战争赔偿金。
四川作为中国内地的一个主要财富区和重要文化中心,在庚子赔款的筹集和支付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四川筹集庚子赔款的影响角度来进行讨论。
四川作为当时官方指定的筹款地之一,筹集庚子赔款的任务重大。
四川地处西南边陲,与外国接壤,南京和天津等沿海地区相距较远,因此成为庚子赔款的主要筹集地之一。
为了筹集庚子赔款,四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征赋税、增加钻井、开放境外贸易等。
这些措施不仅对四川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还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庚子赔款的筹集过程使得四川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为了满足支付庚子赔款的需要,四川政府开拓了国际贸易,大量进出口商品。
这不仅带动了四川的经济发展,还促进了当地商人的壮大和中西文化的交流。
为了筹集赔款,四川政府也加强了税收征收,增加了赋税额度。
这一方面为庚子赔款的筹集提供了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对四川的农民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庚子赔款的筹集过程对四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筹集庚子赔款,四川政府不得不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通过筹款会、义捐和精简开支等方式进行筹集。
这种筹款方式大大调动了四川百姓的积极性和捐助意愿,从而形成了以庚子赔款筹集为标志的爱国慈善运动,使得爱国主义情操在四川得到了普及和传播。
庚子赔款的筹集也促使四川的官员和文人士人们更加关注国家的兴衰,使得他们更加重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
庚子赔款的筹集和支付使得四川与外国的联系更加紧密。
为了筹集赔款,四川政府不得不与各国驻华领事馆和商人进行层层协商和谈判,这使得四川与外国的交流更加频繁。
为了支付赔款,四川政府每年要将大量白银运往沿海地区。
这种运输往往需要通过船只,因此也加快了四川内地和沿海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内地的现代化进程。
四川在庚子赔款的筹集和支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有着深远的影响。
浅论四川筹集庚子赔款及其影响
庚子赔款是指清朝和列强签订的《辛丑和议》,并按照该条约规定从中国赔偿了4700万两白银给列强的事件。
四川筹集庚子赔款是指清朝政府为筹集庚子赔款而对四川进行征收和捐税的行为。
这一事件对于当时的四川和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庚子赔款的筹集导致了四川的社会动荡。
清朝政府为筹集赔款而对四川进行征收和捐税,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许多农民和商人纷纷反抗征税,甚至引发了四川的农民起义。
这些社会动荡不仅对四川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也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的稳定。
庚子赔款的筹集使得四川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清朝政府为筹集庚子赔款而加重了对四川的征收和捐税,导致了四川的商业和农业凋敝。
征收和捐税使得原本繁荣的商业活动受到了限制,许多商人面临着生存困难。
农民也因为负担沉重的税收而生活困苦,使得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
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四川的经济无法有效发展,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庚子赔款的筹集也对于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清朝政府为了筹集庚子赔款,采取了严厉的征收和捐税政策,这导致了人民对清朝政府的不满情绪上升。
四川的农民起义和社会不安定局势的出现,使得清朝政府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这一事件为之后的政治运动和革命活动奠定了基础,对清朝的衰落和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前两天是清华建校100周年庆典,清华诸多杰出校友纷纷返校参加校庆。
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庆典堪称继北大校庆以来之最,几乎大部分的中国精英都参加了这一盛会。
且不说清华现在怎样,她曾经的100年是中国翻天覆地的100年,诞生了中国各个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是中国走强独立富强的100年。
她培养了邓稼先、李政道、杨振宁、赵九章等一大批学者大师堪称中国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可我们有时又似乎在刻意地淡化这样一个事实:清华是美国人创办的。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由于历史原因,清政府在庚子赔款上多支付了美国人大概1000多万美金,此时的美国人拒不直接退回,而是强迫清政府用其建立新式学堂,这就是水木清华的诞生,她在当时又被称为国耻学校。
可是老美为什么要用这一大笔钱来为当时的积贫积弱的中国创办走向现代化的新式大学呢?大一思修课上老师讲到这点时我便不甚了解。
一些网友指出,“义和团运动后,美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武装的镇压并不能消除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反抗。
加以19世纪末期美国的排华浪潮,曾在中国人民当中引起强烈反响。
1905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反美爱国运动,上海等许多通商城市各阶层人民纷纷抵制美货,使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锐减,它在中国的市场受到沉重打击。
美帝妄图从精神上、文化上控制中国的发展。
”而新的清华学堂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留美学习,这样的经历无疑对当时的中国留学生产生亲美观念和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的洗脑。
从妖魔化美国的角度来讲,是的,在这个当时看来毫无直接经济利益的决策背后,必然隐藏更为隐蔽的政治目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是一个处于上升阶段的年轻帝国主义国家,他在中国乃至亚洲的影响力是十分有限的。
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掀起了一场留学日本、学习革新的热潮,大量中国留学生涌入岛国学习如何在20年之内富国强兵的秘密,相比较之下,美国在华的影响力急剧下降。
尊敬的庚子赔款奖学金评审委员会: 您好!我是XXX大学的在校学生,专业为XX。在此,我诚挚地向评审委员会申请庚子赔款奖学金,希望能够获得这份宝贵的资助。以下是我的申请理由和个人信息。
一、申请理由 1.学术表现优秀 自入学以来,我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学术成绩优异。在过去的学年里,我的综合素质测评位于班级前10%,专业课程成绩均在90分以上。我深知知识的力量,因此刻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研究兴趣浓厚 我对所学专业具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研究活动。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一项校级科研项目,负责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此外,我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了省级奖项。这些经历使我更加坚定了学术研究的道路。
3.国际视野 我认为,拥有国际视野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为此,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际交流活动,如短期留学、国际学术会议等。这些经历使我更加了解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拓宽了我的视野。
4.综合素质 在学术研究之余,我还热衷于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曾担任学校社团负责人,组织开展了多项公益活动。此外,我还获得了校级优秀团员、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二、家庭情况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均从事农业生产。虽然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但我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命运。因此,我倍加珍惜学习机会,力求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未来规划 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份经济资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如果能够获得这份奖学金,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在未来,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我真诚地希望能够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我相信,这份奖学金将助力我在学术道路上取得更高的成就,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学校:XXX大学 专业:XX 年级:XX 联系方式:XXX 申请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浅论四川筹集庚子赔款及其影响庚子赔款是指1895年严重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通过签订的《辛丑条约》,对中国进行赔偿的一种金融手段。
其中四川省作为清朝的一个省份,也受到了八国联军的严重破坏和掠夺,需要筹集庚子赔款进行重建。
本文将从四川省的角度,浅论筹集庚子赔款的过程和影响。
一、四川筹集庚子赔款的过程1. 政府捐赠为了筹集庚子赔款,四川省政府动员全省各级官员、军队、学校等单位积极捐款。
在清政府的授权下,四川督军王文采在成都举行募捐大会,共筹得银元419276.71两。
此外,四川每年向朝廷上缴的盐银中也有一部分被用于筹集庚子赔款。
2. 民间筹款除了政府募捐外,四川省政府还积极鼓励广大民众进行捐款。
在成都等地,不少富有的商贾和富裕家庭都纷纷捐出巨款以支持清政府筹集庚子赔款。
此外,在嘉定、犍为、温江、陝西等地,还有许多爱国志士自发成立各种救国会、赈灾会、护国会等,积极筹集庚子赔款。
3. 借款和外交途径在四川筹集庚子赔款的过程中,借款和外交途径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一方面,四川省政府向国内的各大财团和富豪借款,以补充庚子赔款的资金;另一方面,四川省政府还通过与英、美、法等国商贸交涉,争取这些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以减轻四川筹集庚子赔款的负担。
可以说,借款和外交途径对四川筹集庚子赔款的成功非常关键。
1. 经济影响庚子年间,四川省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和摧残,经济一蹶不振。
庚子赔款的筹集和使用,成为了推动四川省发展经济的重要契机。
在庚子赔款的支持下,四川省政府开展了农业、工业和商贸的重建工作,培育了新兴产业,推广了新式技术。
作为中国内地的一个重要省份,四川省为抗击外敌、振兴中华、发展自身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 社会影响庚子赔款的筹集和使用,对四川省的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庚子赔款的筹集过程,增强了人民的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
为了筹集巨额的赔款,四川人民不惜倾家荡产,披星戴月,表现出了极高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
庚款兴学名词解释333
庚款兴学,又称庚子赔款,是指清政府为结束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与西方列强于1901年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内容包括:清政府向各国赔偿军费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
加八个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等。
(一)庚款,又称庚子赔款或庚款补助金,由美国和英国用美元,法国用法郎,俄国用卢布在中国倡议设立的,并以庚子年为名。
(二)这笔钱被认为是由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恩赐”,因此也叫“庚子赔款”。
(三)作为一种政治性贷款,美英法俄德日6国共占去了4亿5千万两白银,其余没要回来。
(四)但从客观上讲,庚子赔款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起点。
- 1 -。
浅论四川筹集庚子赔款及其影响庚子赔款是指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被迫签订的赔款协议。
根据协议,清政府同意支付各国侵略者30亿两白银的赔款。
而四川筹集庚子赔款是指在四川地区通过各种方式向民众筹集赔款的活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筹集方式、社会影响等方面对四川筹集庚子赔款及其影响进行探讨。
要了解四川筹集庚子赔款的原因,我们需要回顾历史背景。
19世纪末,中国正处于危急时刻。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庚子赔款协议。
庚子赔款协议巨大的赔款数额对中国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由于清政府无力支付赔款,各地被迫通过筹集活动来凑足数额。
四川筹集庚子赔款的方式多种多样。
首先是捐献方式。
四川的富商大贾纷纷捐款,帮助政府筹集赔款。
其次是币税征收。
政府通过增加赋税、收取通行费等方式向民众征收赔款。
当时还有一种方式是以物换物。
即政府筹集物资,然后将物资出售来获得赔款。
政府还通过开办彩票等方式进行筹集。
四川筹集庚子赔款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这次赔款的筹集使得社会各阶层都参与到了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团结力。
在这过程中,人们对国家财政状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增加了对国家命运的参与感。
赔款占用了极大的财力,对四川社会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社会经济秩序受到破坏。
筹款活动也引发了社会上部分民众的不满情绪。
四川筹集庚子赔款还对四川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次筹款的过程中,包括四川各地的文人墨客在内的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纷纷撰写诗文进行宣传。
这些作品多以爱国、呼吁筹款为主题,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爱国热情。
一些民间的艺术表演如戏曲、杂技等也被用于筹集庚子赔款的宣传活动。
这些文化活动不仅拉近了人们与政府之间的距离,也对四川当地的艺术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川筹集庚子赔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这次筹款活动不仅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团结力,也给四川社会经济带来了冲击。
筹款活动还对四川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浅谈“庚子赔款”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赔款由来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达到高潮,大清帝国和国际列强开战,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紫禁城皇宫。
1901年9月,中国和11个国家达成了屈辱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战争损失费”4亿5千万两白银,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为9亿8千万两白银,史称“庚子赔款”。
2、退款始末一直以来,众多中国外交人士(非主要掌权者,其中有一位当时的驻美大使)经常在向美国政府抗议,说美国政府报出的“庚子赔款”数额远远多出实际的“损失”!虽然他们再抗议也不过是蚍蜉撼树,但美国却趁此机会来了个软硬兼施,即:把“庚子赔款”多出的部分退还给中国,但要为中国做主规定这些钱的用处——只能用来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3、主要影响美国利用“庚子赔款”为中国培养留学生,从消极方面说,是输出本国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文化侵略;但从积极方面说,却是推动中国科技文化的进步,改变落后面貌。
从消极意义上讲,进入20世纪后,新崛起的美国清醒地意识到,传统的通过军事殖民的办法已经没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传统列强基本上已经瓜分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地盘,强取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国家的利益,等于是树立了敌人,有损美国的利益,而文化输出、价值观输出则更容易培养出有利于美国的群体及其政府代言人。
所以,他们才会在这个时候扮演一个好人,这样,既能在国际上树立美国为落后国家培养青年一代的“帮贫扶弱”的国际正面形象,又可以培养出一批将来能够用来控制中国人的精神领袖。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因此,他敦促美国政府采取措施,通过吸引中国留学生来造就一批为美国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新的领袖。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等地区达到高潮,清政府对列强宣战,英、美、法、俄等八国组成的联军很快击溃了清政府的抵抗,1900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这场动荡也就被称作“庚子国变”。
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应支付的巨额赔款被称作“庚子赔款”(Boxer Indemnity)。
美国政府率先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
庚款留学是近代中外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令中西文化交流上升到一个新层次。
庚款留美与此前的留美幼童不同,庚款留学生很早就接受了较为系统的西式教育,其西学基础更加牢固。
留学生抵达美国后,大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庚款留学生回国后,运用所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教育、科技、商业、医疗等领域尤其有较大发展,社会风气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1900年为中国农历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最后签订“庚子赔款”,在当时驻美国公使梁诚斡旋下,美国决定将清廷尚未付清的一千多万赔款全数退回,清廷也提议以此款运用在送学生赴美进修。
美国国会通过归还庚款的议案后,清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组织学生赴美留学。
从1909年到1911年,游美学务处共组织三次考试,共选出180名学生赴美留学,这三批学生出国前通过了学务处的甄别考试,考试通过后直接派遣赴美,所以被称为“甄别生”。
派遣甄别生是幼童赴美之后又一次大型的官派留美教育活动。
这些甄别生大多从小在新式学堂学习,其籍贯主要为江苏、浙江、广东等南方省份,具备较佳的英文水平,代表人物主要有梅贻琦、胡适、赵元任、竺可桢等。
甄别生赴美后,多进入美国重点大学的工程技术专业学习,1909年的47名留学生中,学理工农医者达39人。
这既是受美国国内实用主义影响,也是中国国内科学实业救国思想的表现。
甄别生归国后主要从事教育、科学技术、经济等事业,在民国初年崭露头角,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积极典范。
庚款留学兴起后,为了扩大留学生规模,进一步提高留美学生的西学知识,1911年,游美学务处设立清华学堂作为留美预备学校,校址选在北京西郊清华园,辛亥革命后,改名为清华学校,曾作为第二批留美幼童之一的唐国安出任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校务和教学得到整顿,培训留美预备生的活动也逐渐展开。
赔款数额庚子赔款总额为关平银四亿五千万两,关平银为虚拟银两,每两37.7495克(后演变为37.913克)的足色纹银(含93.5374%纯银)。
约合当时的3.33亿美元、或7161万英镑、或6.3亿日元、或9.7亿卢布。
赔款年息为四十厘(4%),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计九亿八千二百二十三万八千一百五十两(982,238,150两)。
西方各国要求中国赔款的理由包括:1、支付出兵战费及利息;2、赔偿各国侨民、传教人员、商人及企业损失;3、赔偿各国教会损失;4、赔偿中国教民损失。
四亿五千万两的数目是以当时中国人口估算值(4.5亿)为基础,按每名中国人赔付一两的数目来确定的,带有羞辱性质。
这笔赔款被称为“大赔款”,此外还有17个省的中国地方官绅分别与各国领事、教士、教民协商议定了纹银22,272,708两的地方赔款[参1]。
其中5,386,000两归入大赔款。
地方赔款的实际支付额为纹银16,886,708两,被称为“小赔款”。
[注1][编辑] 赔款的分配在庚子赔款4.5亿两纹银的分配比例中,俄国所获最多,达2.84亿卢布(包括中东铁路损失7000万卢布、直接战费2亿卢布及利息1400万卢布,赔款衍生利息未计算在内),占庚子赔款总数的28.97%;其次为德国,占总数的20.02%;其他各国的分配比例为法国15.75%,英国11.25%,日本7.73%,美国7.32%,意大利7.32%,比利时1.89%,奥匈帝国0.89%,荷兰0.17%,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四国各占0.025%。
各国赔款分配比例,除考虑到出兵数量、战费支出多寡以及财产损失外,德国因其外交官克林德遇害故要求巨额赔偿。
法国为中国天主教会保护国,因此其所得赔款(主要为“小赔款”)中,有一部分用于修缮被毁教堂,以及支付给中国遇害天主教教民遗属,作为抚恤金。
[注2][编辑] 赔款的支付与使用1909年,在中国驻美国公使梁诚的多方游说下,美国决定减免其所得赔款的一部分,改用于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教育费用建立“留美预备学堂”(清华大学之肇始)。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记(李敖为什么说谎)作者:胡适辛丑和约,美国以海陆军费及商人损失不赀,遂索赔款约数二十五兆美金,合中国银三十四兆两有奇。
是年四月,各国摊派赔款总数四百五十兆两,美国分得三十二兆九十三万两有奇,合美金二十四兆四十四万元有奇,议定分四十年付清,年息四厘。
事定,美国政府下令,凡美国教会教士商人等,于庚子拳匪之乱,受有损失者,或死者之家属,皆得于此项赔款内,领取赔偿抚恤之费。
令下,计来领偿金者,共得二百三十余人,共发给美金一兆九十九元有奇。
加入陆军用费七兆十八万零,及海军用费二兆四十八万零,共计美国于庚子一役,所受损失之确数,为美金十一兆六十五万有奇。
而于所得赔款二十四兆四十四万之内,减去此数,盖尚余十二兆七十余万金为浮数云。
西历千九百零七年十二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君咨文议院,中有一节论赔款善后事宜,其言曰:当日政府之初意,本欲俟各种损失清偿之后,即以盈余之数交还中国,以为友谊之证,云云。
是为美国退还赔款之议之肇端。
罗氏又云:此邦(美国)宜竭力助中国之教育发达,使此地大人众之帝国,能振拔以适于今日之竞争世界,即如招致中国学生来此邦留学高等教育,亦达此目的之一法也。
据此则赔款遣学生,其议实创自罗氏也。
明年正月,议会通过议案如下:大总统得有全权,斟酌减损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与中国所订拳乱赔款二十四兆四十四万七百七十八元九角一分之债券,须使此项赔款之总数,不得过一十一兆六十五万五千四百九十二元六角九分(此即美国损失实数),期所余之数,大总统斟酌行之。
是时十二月二十八日,以国务卿鲁特(Elihu Root)之进言,总统罗期福下令曰:(上略)准此则美国政府除确实费用及一切损失赔偿一十一兆六十五万元零之外,所余十二兆余美金,实为浮数,受之有惭德,应以之退还中国,以全友谊。
惟中国自一九零一年七月一日至一九零九年正月一日,共已付若千金,于此一十一兆六十五万元之数,尚不足九兆六十四万元有奇,其自一九零九年正月一日以后,于中国每年分付之赔款内,留其若干份以凑足此九兆余元之数,而分其若干份,以归还中国。
庚子赔款近来读程新国先生著作《庚款留学百年》,对庚款的退还有了大致了解。
现做笔记,留日后再阅。
心得:1900年距今已经一百多年。
那个时候慈溪太后还在,她控制着朝政,疲惫且无能地应对着列强各国。
各地兴起的义和团组织成为中西文化冲突的参与者,他们拔电杆、拆铁轨,毁教堂,逢洋必反。
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一个非理性的时代,一个血腥的时代。
难以确却计数的中外人士都参与了这一事件。
这一年的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溪仓惶出逃,史称“庚子事变”。
这年后,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
清政府向参与战争的列强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9亿多两。
当我还在读中学时,第一次学到中国近代史看到这方面内容的时候,真是气愤至极点。
有时竟然不愿意看这部分的内容。
但是考试偏偏考什么时候签订了几个《条约》,《条约》的内容是什么,给中国社会造成了那些影响,基本上都归纳为清廷统治下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已经过去,一百年后的人们大部分是经历那场浩劫先人们的孙子或曾孙子辈。
对于“庚子赔款”等历史事件可以从多视觉去考察,得出更多的启示。
以美国为首,首先倡导在中国“退款助学”,随后其他国家效仿。
这也许是良心发现。
(以下内容以《庚款留学百年》程新国著,东方出版中心为准)一、11国获得的赔款份额及国内各省摊派的赔款额度1901年9月7日,奕劻和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德、俄、英、法、日、美、意等11国公使在《议和大纲》上签字,中国近代史上又一屈辱条约——《辛丑条约》随之订立。
为瓜分这笔本息9.822亿两白银赔款,11国列强争吵得面红耳赤,后来总算按所谓“受损多少”、“出力大小”列出清单,其比例为:俄国占28.97%,德国占20.15%,法国占15.75%,英国占11.24%,日本占7.73%,美国占7.31%,意大利占5.91%,比利时占1.88%,奥地利占0.83%,荷兰占0.17%,西班牙占0.03%,葡萄牙占0.02%,挪威与瑞典各占0.01%。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庚子赔款10亿两总数真相实际赔了多少?
导语:《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向英、法、美、日、意、奥、俄、德、比、荷、西等11个帝国主义国家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白银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向英、法、美、日、意、奥、俄、德、比、荷、西等11个帝国主义国家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白银九亿八千二百多万两。
再加上各省的地方赔款,总数在10亿两以上,这笔赔款称之为“庚子赔款“,后来由于形势的发展,经过延付、停付及退还,实际赔款并没有达到这个数目。
一、庚子赔款的延付和停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俄等协约国劝说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德作战,借此打击德国在远东的利益。
为此中国曾向各国提出缓付庚子赔款,希望延付10年,日、意、俄等国都表示同意。
1917年8月,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当年即停付德国之赔款。
1919年凡尔赛和约第128款规定德国放弃1917年3月14日以后的赔款,德国赔款即告终止。
奥匈帝国瓦解后,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于1919年和1920年放弃所占奥匈帝国赔款也至此结束。
俄国的庚子赔款,先后经过缓付、停付,最后声明放弃。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中国开始考虑停付俄国庚款。
1920年苏俄政府下令取消内外国债,冻结存款。
1924年中俄双方签订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苏俄政府表示抛弃俄国部分之庚子赔款,并声明该款所担保的各种优先债务清偿后,完全充作提倡中国教育款项之用。
至此,俄国赔款也告结束。
二、关于庚子赔款的退还
美国的退款。
最先和美国政府交涉退还赃款的是驻美公使梁诚。
他
生活常识分享。
洋务运动留美幼童詹天佑他是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等铁路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另有中国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小学课文、电影等以詹天佑为名。
近代史上,中国政府第二次有计划地大规模向海外派出留学生,是上世纪初的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
1900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北京爆发了“庚子之乱”。
当时,几十万号称“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入京围攻各国使馆。
不久,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慈禧太后弃都而逃。
1901年,李鸿章被迫与各国签订耻辱的《辛丑条约》,同意向十四国赔偿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庚子赔款”。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双方协议,创办清华学堂,并自1909年起,中国每年向美国派遣100名留学生。
这就是后来庚款留美学生的由来。
1909年、1910年和1911年,在北京三次从全国招考庚款留学生。
当时对考生的要求除了通晓国文、英文外,还须“身体强健,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
第一次招考是1909年8月举行的,630人应考。
先是初试,考国文、英文和本国史地,取68人;再复试,分别考物理、化学、博物、代数、几何、三角、外国历史和外国地理诸科。
连初试带复试,一共考了七八天。
最后一放榜,仅录取了47人。
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同年10月赴美,赴美时,另外加上了3名贵胄子弟,共50人。
他们所学专业大多是化工、机械、土木、冶金及农、商各科。
后来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就是其中之一。
1910年8月又举行了第二次招考。
考试仍分初试、复试。
初试先考国文、英文,其中国文试题古色古香,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而英文试题则颇为时髦:“借外债兴建国内铁路之利弊说”。
复试则考了西洋史、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几何和世界地理等科。
400多人应考,最后录取了70人。
1900年(庚子年),义和拳运动在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达到高潮,大清帝国和国际列强开战,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紫禁城皇宫。
*庚子赔款列强分摊*
1900年进入北京城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1901年(辛丑年)9月,中国和11个国家达成了屈辱的《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也就是中国史称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
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西方人称为“拳乱赔款”(Boxer Indemnity)。
美国政府在谈判时曾提议不要让中国赔款太多,但条件是各国都不得多要。
这一主张因遭到其他列强激烈反对而未能实现。
在签约后,美国所获赔款份额是
7.3%,排名第六。
美国官员明白,这笔赔款其实远远多出美国的实际损耗,包括远征军费和美国公民以及教会与公司在“拳乱”中的损失。
*美国退还多余赔款兴办教育*
《辛丑条约》中还有一项中国史学家不常提及但却对中国留下永久影响的条款,那就是:中国成立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一向以“天朝”自居并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中国,从此有了专门的外交部和职业外交官。
1904年,清朝驻美公使梁诚和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交涉庚子赔款事宜的时候,海约翰告诉他,美国得到的赔款过多了,梁诚立刻把此事汇报给了外务部。
海约翰和美国一些传教士和教育家支持退还多余赔款,但是不愿意让这笔钱由中国官员任意使用。
他们认为,如果美国帮助中国兴办现代教育并让中国学生来美留学,将会造就一批熟知美国价值观并和美国联系密切的人士,也就不会再次爆发“拳乱”了。
1907年12月,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正式请求国会批准把多余的庚子赔款退还中国,赞助中国教育事业。
1908年1月,国会通过决议,批准总统退款。
7月间,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W.W. Rockhill)奉国务卿鲁特(Elihu Root)指示,致函大清帝国总理外务部大臣庆亲王说,美国出于友好,已决定把“拳乱赔款”从当时的2400多万美元金币减少为1300多万美元,余额退还中国。
柔克义还写道,赔款额中还包括200万美元预备用来支付民间在法庭提出的索赔,如果这笔钱有剩余,也将归还帝国政府。
清朝外务部立即回函致谢,并表示中国政府注意到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愿意资助
中国学生的表态,“现已决意用此退还之赔款,每年派去学生若干人至贵国留学”。
*庚子赔款建立清华学堂*
1909年,中国首度利用退还的庚子赔款向美国派出了几十名留学生。
1911年(辛亥年),用于培养留美预备生的“清华学堂”在北京成立,这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这座学堂设立在原来的王府“清华园”。
园主人载濂郡王因为支持义和拳而在战败后遭革爵,庄园也被朝廷没收。
外务部选中了这块地方,用“拳乱赔款”建立学堂。
2002年,乔治.W.布什总统曾在北京清华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提问。
布什在演讲时说,这所著名大学是美国为了增进两国间的联系而帮助成立的。
*美国第二次退还赔款*
就在建立清华学堂的同一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取代了满清王朝。
民国政府继续按4%的年息向各国支付庚子赔款,而美国继续每年退款给中国,用于教育事业。
当代中国以及海外华人中的很多知名人士,包括教育家和科学家,当年都接受过庚子赔款的奖学金赞助。
1924年,美国政府又宣布第二次退还庚子赔款,把余下的所有赔款全数退还中国。
由于当时中国处在战乱时期,没有稳定的中央政权,美国政府委托由美中两国人士组成的“中华文化教育基金”(China Found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管理退款。
基金会用退还的赔款兴办文教事业,继续培养留学生并资助清华大学,还在1931年建立了当时远东最先进的图书馆之一“国立北平图书新馆”。
这是今天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分馆的前身。
*各国纷纷退还庚子赔款*
美国的退款、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时局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苏俄革命等)促使英法日意等国也陆续在1920年代同意把庚子赔款专用于在中国的文化教育等事业。
中国北洋政府在1921年和一战的战败国德国以及奥地利签署条约,废除德奥两国在华特权,包括索取庚子赔款的权利。
1924年,北洋政府和苏联签约,把俄罗斯的庚子赔款份额用于中国的教育事业。
到了1927年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庚子赔款都已用在中国项目了。
*中国二战期间废除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政府和美英等盟国在1943年签订新约,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中给予列强的一切特权包括受赔权利也予以终止,庚子赔款最终成为历史。
1949年,中国大陆政权易手,国民党退守台湾。
在台湾新竹成立的清华大学用的是源自庚子赔款的基金。
*京师大学堂建于庚子事变之前*
听众“林黛玉”问到“北京大学”和庚子赔款以及美国人的关系。
北京大学最早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这是中国国立最高学府,而且在义和团事件爆发前就成立了,和庚子赔款无关。
1898年(戊戌年),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宣布成立“京师大学堂”。
“戊戌变法”很快失败,但是这所采纳“西学”的学堂成为仅存的硕果。
清政府聘用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担任西学总教习。
1900年,受拳民进京的冲击,京师大学堂被迫停办,随后攻入北京的八国联军又把这里当作兵营。
清朝政府在1902年恢复办学。
另一所和北京大学有历史渊源的“燕京大学”成立于1919年,这是由美国和英国基督教会创建的,首任校长是出生在中国的美国传教士斯图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他在1946年被任命为美国驻中国大使。
这所教会大学的办校经费来自美国等地的捐助。
在1930年代,国民政府教育部曾拨款帮助过燕京大学,有些钱来自庚子赔款的退款,但只占学校经费的很小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