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授课地点——院内

一、选择题

1.古代教育起源于 B 。

A.与人类同步产生

B.生产劳动

C.生产关系

2.墨子的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是 A 。

A.科学技术教育 B.政治道德教育 C.生产劳动教育

3.“六艺”中除了《诗》、《书》、《礼》、《乐》和《春秋》外,还有 B 。A.《中庸》 B.《易》 C.《论语》

4.《学记》中提出了“预、时、孙、摩”的施教原则,其中,“孙”指的是 A 。A.循序渐进 B.及时施教 C.因材施教

5.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是 A 。

A.“性三品”

B.“性本恶”

C.“性本善”

6.洋务派在创办企业的同时,招聘外国教习,兴办外语学堂,当时也叫“方言教育”。在1862年创设了 B 。

A.上海广方言馆 B.京师同文馆 C.天津水师学堂

7.张之洞的教育代表作是 A 。

A.《劝学篇》 B.《大同书》C.《师说》

8.癸卯学制于 B 公布实行。

A.1903年 B.1904年 C.1905年

9.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代表作是 B 。

A.《颜氏家训》 B.《新教育大纲》 C.《家庭教育》

1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 C 改革北京大学时提出的办学方针。

A.陶行知 B.黄炎培 C.蔡元培

11.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 B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A.墨子 B.孔子 C.荀子

12.《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指的是 B 原则。

A.长善救失 B.教学相长 C.启发诱导

13.唐代采取了 A 的文教政策。

A.重振儒术兼重佛道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中体西用

14.韩愈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A 。

A.《师说》 B.《春秋繁露》 C.《劝学篇》

15.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是 B 。

A.中国教育会 B.中华教育会 C.全国教育联合会

16.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洋学堂,是 B 在北京创办的,隶属于总理衙门。

A.1861年

B.1862年

C.1864年

17.时务学堂的主持人是 C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梁启超

18.《大同书》的作者是 A 。

A.康有为

B.张之洞

C.梁启超

19.壬子癸丑学制于 C 公布实行。

A.1911年

B.1912年

C.1913年

20.陈鹤琴于 A 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鼓楼幼稚园。

A.1923年

B.1924年

C.1928年

二、填空题

1.《学记》来源于《礼记》一书。

2.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

3.认为“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的是荀子。

4.朱子读书法六条目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静虑、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5.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万木草堂的创始人是康有为。

7.中华职业教育社主要领导人是黄炎培。

8.抗战期间著名的干部学校是抗日军政大学、华北联合大学等。

9.实施“四大教育”问题上,晏阳初提出运用的三大方式是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

10.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三大主张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1.孔子认为,学生学习要做到学问结合、学思结合和学行结合。

12.《学记》中的“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指的是正课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

13.韩愈的代表作是《师说》。

14.我国封建社会的选士制度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直至清末的科举制。

15.朱熹的人性论将人的天赋秉性分为两方面,分别为天地之性、气质之性。

16.明朝科举考试采取的十分教条的形式的文体是八股文。

17.七七事变后,平津京沪等大片国土先后沦陷,国民党政府把一大批名牌大学内迁,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联合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联合成立西北联合大学。

18.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教育的三种形式是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儿童教育。19.晏阳初提出的乡村教育思想的四大内容是文艺教育、卫生教育、生计教育、公民教育。20.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三、名词解释

1.有教无类

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有教无类指学生不分种族,贫富贵贱,皆可入学读书。

2.科举制

所谓科举制,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取士制度。科举制创立于隋代,完备于唐代。到清末被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科举制使选士有了统一的标准和措施,这有利于全国思想的统一和学术的统一。

3.《劝学篇》

《劝学篇》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张之洞所作,1989年出版,系统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教育思想。《劝学篇》分内、外两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专讲“中学”,共9篇;“外篇务通,以开风气”,专讲“西学”,共15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4.中华教育会

中华教育会是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在1877年召开的第一次在华基督教传教大会上,各教派的传教士成立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它就是中华教育会的前身。1890年,第二次在华基督教传教士代表大会议决,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改为“中华教育会”,这个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形成,它从单纯的编辑出版教科书扩展为对整个在华基督教教育进行指导。“中华教育会”不仅是在华教会学校的全国性联合组织,而且是西方殖民政府的教育部。

5.苏维埃教育总方针

苏维埃教育总方针是党和苏维埃政府改造旧教育,建设革命教育的方针,是毛泽东在1934年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的。苏维埃教育的总方针:“在于用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劳苦大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的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6.《学记》

《学记》来源于《礼记》一书,堪称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1800多年。《学记》的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3世纪,据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篇幅虽短,内容却相当丰富、精辟和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文体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7.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对如何读书的体会,他对任何指导学生读书有丰富的经验。他的学生弟子汇集他的平日之训加以概括,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共六条:一曰循序渐进、二曰熟读精思,三曰虚心静虑,四曰切记体察,五曰著紧用力,六曰居敬持志。

8.退款兴学

美国国会在1908年通过一项“退还庚子赔款”的法案,要求利用这笔八国联军掠夺的赔款,诱使清朝政府选派留学生,并在北京开办一所学堂,名为“清华留美预备校”。法案通过后,立即照会清朝政府,要求从1909年开始,4年之内每年派100名学生赴美留学,从第5年起,每年不得少于50名,直到“赔款”退清为止。美国玩弄的这一“退款兴学”的新花招,形式上是帮助中国兴学,而实质是妄图培植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

9.中国科学社

中国科学社是新文化运动中研讨现代科学及科学教育的学术团体。1916年10月,由留美学生发起,在美国成立,任鸿隽任校长。1908年迁回国内,1928年定址于上海。该社成立之前,于1914年发行《科学》月刊,先行筹划立社,定其宗旨为“联络同志共图中国科学的发达。”该社除发行月刊外,还采译各国科学书籍,编定专门名词,设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所,组织科学讲演团,以科学方法解决科学上、实业上、教育上的各种问题。

10.梁漱溟

梁漱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新儒家代表者,乡村建设实验的重要领袖之一,也是山东邹平及河泽等实验县的实验设计师。梁漱溟把村学、乡学、乡农学作为乡村教育的组织形式。梁漱溟办的村学、乡学与一般学校不完全相同,是一个教育与政治、经济混为一体的“政教合一”、“以教统政”的机关和团体。

四、简答题

1.简述孔子的教学思想。

答:(1)教师如何教

①启发诱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住讲解问题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关键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②因材施教。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教学。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