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费城信息管理学基础课件1.引言
- 格式:ppt
- 大小:3.21 MB
- 文档页数:72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习题重点(精品课程)可以有很多方式的,没有固定答案,但实际工作中,要考虑实际来选择。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如OA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ERP系统等;二是利用网络平台,如局域网、门户网站、VPN网络;三是使用沟通交流平台,如BBS、电子邮件、新闻组等方式、企业qq、飞信、rss订阅等;四是将其编纂成内部刊物、出版物;五是其他方式,如利用宣传栏、宣传板宣传,甚至有的更强的在公司厕所也宣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一、教学目的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三、本章重点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三个层次,四个阶段)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重要概念】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简答】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1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数据+背景=信息数据是载荷或记录物理信息的物质符号。
信息+经验=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取决于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普遍性和客观性、广延性和无限性、共享性、时效性、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传递性分类:按性质划分: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传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源的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
以文献为主要载体,以公益性服务为主要目标技术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马费成_信息管理学基础一、信息的含义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
“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
“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
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
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
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
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
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1、信息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功效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 。
而把只是考虑此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此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把此中功效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
2、信息的特色:(1)信息存在的广泛性和客观性(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穷性(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达性(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7)信息的不行变换性和不行组合性(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3、信息链、数据、信息与知识由事实 -数据 -信息 -知识 -智能五个因素构成“信息链”。
“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照;“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照;“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汲取、提取和评论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4、信息流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以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络绎不绝的“流”,即信息流。
5、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的本质就是人类采纳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升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功效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6、信息管理的视角(1)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办理,使之有序化储存、便于迅速检索并传达给特定的利用者。
这向来是信息管理研究的要点和目标。
(2)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含信息家产、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色和运转模式,信息资源和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论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论等方面的问题。
信息经济学是该视角下信息管理与经济学相互交错的研究领域。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课程编号:0500823实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时数:54学分:3编写者:马费成宋恩梅课内实验(一)网络信息交流的工具与模式(3个学时)【实验目的】1、巩固第2章“信息交流”理论学习的内容,加深对信息交流一般模式的认识;2、了解网络环境下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工具、原理;3、能够结合网站实例,对相应的网络信息交流模式进行分析;4、引发学生对于信息交流模式的演变、传统信息交流与网络信息交流比较等问题的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实验内容】本实验课程为课内实验,时间为3学时。
首先简要回顾关于信息交流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具体网站实例对一些主要的网络交流工具进行介绍,包括博客(Blog)、播客(Podcasting)、交友网站、超文本协同式写作系统(Wiki)、六度分离实验(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等。
在介绍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各人的学生机与老师的讲解对网站进行同步浏览和了解,期间也通过随堂提问和讨论的形式来加强互动沟通。
最后,对本次实验课程的内容和效果进行小结。
【实验步骤】1、简要回顾先前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介绍本次实验课程的目的和内容。
2、网络信息交流模式和特点概述3、网络信息交流工具的介绍(1)博客(Blog)博客的兴起、发展与应用新浪网的博客频道浏览老徐的博客:/u/1190363061(2)播客(Podcasting)播客的由来与发展新浪博客专题频道:/zt/zhuanti.html【提问与讨论】播客与博客作为交流方式的比较(3)超文本协同式写作系统(Wiki)Wiki简介天下维客网站浏览:/wiki相关条目浏览,如流氓软件(4)交友网站微软windows live:/?mkt=zh-cn谷歌Orkut:Myspace交友网站:【提问与讨论】新型交友网站与先前的即时通讯工具(如QQ)的比较分析(如功能、版面等)(5)六度分离实验(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六度分离与小世界理论介绍:六度分离网络实验:/index/php【讨论】六度分离理论在网络中的适用性和可验证性4、实验小结(1)网络信息交流的一些特征: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交流的载体较之传统的交流载体有了很大的突破,方式上也更加多样化;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其交互性的显著特点为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更强的关联度,特别是在web2.0环境下,大家的参与程度得到极大的加强;一些相关的理论开始兴起并得到人们的关注,如六度分离、小世界、社会性软件SNS等;信息交流中的“信息栈”理论在网络背景下需要重新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网络交流中的直接交流(零栈交流)与间接交流(有栈交流)的界限逐渐模糊,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中介(代理)而言,网络中介的角色和定位也发生着改变。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资料见第二页封面第1页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完善中)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信息:是指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
2.强时效性:是指脱离母体的信息,因其不能在反应在母体新的运动状态和变化方式,它的效用会降低,乃至丧失。
3.信息资源:(广义)是指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各种信息及其相应的人才和技术,是与信息活动相关的资源的总称;(狭义)是指可供人类应用创造财富的各种信息。
4.信息管理:是指个人或社会组织对信息进行搜集、组织、分析、提供利用的活动。
5.用户信息需求的马太效应与罗宾汉效应:信息需求量较大的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信息需求量将愈来愈高于平均水平;信息需求量很小的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信息需求量则越来越低于平均水平,而大多数用户的信息需求量总是比较平衡的。
6.信息传递:是指通过一定的媒体使信息从时间或空间的一点向另一点移动的行为。
7.信息反馈:是指信息发送者把信息传递给信息接受者后,再将信息接收者所产生的反应或利用后的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发送者的信息传递发生影响的过程。
8.信息搜集:是指有关机构或个人,根据一定的目的,将系统内外各种形态的信息采出并汇集起来的过程。
9.信息组织:是指对所搜集到的信息按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有序化,然后进行重新组织与控制的活动。
10.信息提供:是指针对用户的特定需求为其提供可资利用的信息或信息获取与查询工具。
11.管理信息系统(MIS):是指在系统的思想上建立起来的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通讯设备为基础的传输工具,且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12.信息流通系统: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改变信息本身的结构和形态,只是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
13.信息储存与检索系统(IAS):简称信息存取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大量信息进行存储与检索的信息管理系统。
14.决策支持系统(DSS):是指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资料见第二页封面笔记第1章 信息与信息管理1、信息的含义、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和性质★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
而在通信领域,信息被看做有序程度(或组织程度)的度量和负熵,是用以不确定性的东西。
从本体论层次上来看,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方式。
即:“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
“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
“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
从认识论层次上来看,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即: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
在认识论层次上,没有主体就没有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
认识论层次和本体论层次信息概念比较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是同时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
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信息的特征和性质: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7.信息的不可变换型和不可组合性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2、社会信息化发展阶段、我国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① 建立并普及信息工业阶段② 建立与发展先进的通信系统阶段③ 企业信息化阶段④ 社会生活的全面信息化我国经济信息化:☆ 1993年底,我国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和决策机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在北京正式成立,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担任主席。
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课件(一)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课件教学内容•信息管理学概述•信息管理基本概念•信息管理的过程与方法•信息管理的技术与工具教学准备•课件: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电子版•讲义: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教师讲义•笔记: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补充笔记•PPT模板:课程设计所需的PPT模板•计算机及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PPT•白板及笔:备用教学目标•理解信息管理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了解信息管理的主要技术和工具•能够应用信息管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说明本课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信息管理学的概述、基本概念、过程与方法以及技术与工具。
采用简明扼要的方式,结合适当的图表和案例,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每个部分之后都设有小结和练习题,便于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1.信息管理学概述–信息管理学的定义–信息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信息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小结和练习题2.信息管理基本概念–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信息管理的目标与任务–信息管理的原则与规律–信息管理的条件与要素–小结和练习题3.信息管理的过程与方法–信息管理的过程–信息管理的方法–信息管理的步骤与流程–信息管理的常用工具–小结和练习题4.信息管理的技术与工具–信息管理的技术概述–信息管理的主要技术–信息管理的常用工具与软件–信息管理的新发展与趋势–小结和练习题课后反思本次课程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和充实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并且对信息管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课后练习题时,应该更加贴近实际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