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乡下孩子》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6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乡下孩子》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二年级语文《乡下孩子》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乡下孩子》教案1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观察图画,激趣引入1、出示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并引导学生用填空的形式说图意:( )的蝴蝶,( )的小鱼,( )白鹅,( )的公鸡,( )的猫咪,( )的小猪,( )的溪水,( )的野花。
说说这是什么地方?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直观形象的乡村画面给学生以视觉冲突,让学生感受到乡下孩子的生活环境是如此优美,生活是如此丰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诗歌,检查自读情况。
3、合作学习并交流:每一节诗歌写了乡下孩子的什么有趣事情?(设计意图: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进行想象,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三、创设意境,读中感悟1、导读第一小节。
师叙述:“我”是一个乡下孩子,你们觉得我漂亮吗?(学生观察画面后回答)“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特别喜欢我。
你们知道我在妈妈怀里,爸爸背上干什么吗?为什么说我是“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这一小节用了两个比喻。
把乡下孩子小时候在妈妈怀里“撒娇”“淘气”,在爸爸背上“顽皮”、“任性”的特点表现了出来。
学生体会后,心灵碰撞、感悟,要让他们读出那份愉悦之情。
)2、导读第二小节师叙述:“我”慢慢长大了,爸爸妈妈把我带到田野里,那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好玩的东西可多呢。
我很聪明,你们知道我在田野里玩什么呢?让学生边读边观察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乡下孩子的生活情境。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乡下孩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乡下孩子》这篇课文,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生词和短语的含义,掌握常用的汉字,并能够流利朗读课文。
2.语言技能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协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提高交际能力。
3.语言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乡土风情的特点,了解乡村文化的特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风情和乡村生活特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乡村生活中,并且能够感受到乡村文化的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欣赏有关乡村文化的短片或图片,引起学生注意,调动他们的兴趣,营造出乡村风情的氛围。
2. 学习更村文化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或采用多媒体辅助工具介绍乡村文化的一些知识,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于乡村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 听、说和读(1) 听让学生带着问题,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述有关乡村生活的内容,帮助他们理解课文,掌握生词和短语。
(2) 说教师通过提问以及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并帮助他们发现和改正语言使用中的错误。
(3) 读在学生听、说的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4. 写以《乡下孩子》中词语为素材,让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写作过程中帮助他们提高文字表达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5. 总结与评价通过学生小组展示、班级讨论、教师点评等形式,对本课学习所达到的目标进行评价,并针对不同程度的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综合评价。
四、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课程录音。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乡村文化和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偏差,同时在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乡下孩子》精品教案教学过程:一、引趣导入:1、出示课文录像: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看谁看得最仔细,最认真!等会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放录像,学生欣赏)。
2、交流:(农田、小河、五颜六色的野花、小朋友在采野花、喂猪、挖野菜)说得真好,说明小朋友看得很细心,那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感觉怎么样?(景色很美、小朋友很开心)3、是呀,我们乡下农村的景色是那么美,小动物是那么可爱,乡下的孩子们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乡下孩子的幸福生活(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二、初读(4)1、课前我请咱班的小朋友读了课文,现在我检查一下读的情况,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到32页,哪个小组想读一读?2、找读课文,3、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对整篇课文有什么感受?4、请同学说感受,整体感知课文。
(在乡下生活很快乐,很有趣|、、、、、、即可)三、研读课文过渡语:他们那么快乐,就让我们赶紧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幸福生活吧!(一)、学习第一节:(8--10)1、乡下孩子在他们的爸爸妈妈眼里是什么样的呢?(1)谁来读第1小节老师听出来了,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2、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小节,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完成这个填空:示:乡下孩子是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
3、你对你所填的这两个词组有神们感受么,请说一说。
(1)“欢唱的黄鹂”孩子的活泼可爱,黄鹂鸟无忧无虑,整天唱着快乐的歌,(2)小结:是啊,在妈妈怀里的孩子永远是最快乐的,就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黄鹂,成天乐呵呵地笑着(3)请你读出你的快乐。
(4)你的声音就像黄鹂一样动听,我感受到了你像黄鹂一样的可爱(5)野菊是什么样的呢?你能形容一下吗?(6)谁能来做一朵盛开的野菊,请你读出来。
(7)让爸爸背着的感觉是这样的呢,乡下的孩子真幸福啊,是爬在爸爸背上渐渐长大的。
(8)谁能来做一朵幸福的野菊花呢?请你来读一读。
乡下孩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在新社会,农村面貌起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儿童的生活富有情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农村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的。
板书课题:乡下孩子2、解释题意。
乡下孩子就是农村里的儿童,把农村里的儿童称作乡下孩子,是一般人的口头说法。
农村和城市环境不同,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的生活和见闻也不一样。
乡下孩子有什么特点,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说的内容。
二、初读1、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等会把你的感受告诉老师。
2、播放配乐朗读——生说自己的感受。
3、打开书自己大声地读读课文,你特别喜欢的那个小节多读几遍。
4、检查生字词;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生评价。
三、细读1、学习第一节:(1)乡下孩子在他们的爸爸妈妈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第1小节?(出示)老师听出来了,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2)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小节,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完成这个填空:示:乡下孩子是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
指名回答——齐说。
(3)小朋友,闭上眼睛(音乐起)此刻你就躺在妈妈的怀里,尽情享受着妈妈的慈爱,妈妈轻轻拍着你的背,给你讲故事,你悄悄给妈妈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给妈妈唱学过的歌儿…… (音乐停),小朋友,这时候你感觉怎么样啊?(学生说)是呀,在妈妈的怀里,孩子多像一只欢快的小黄鹂呀!(4)(音乐起)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趴在爸爸背上,爸爸带你来到田野里逮蚂蚱,捉蝴蝶,来到鱼塘边钓鱼,你感觉怎样?——学生说对呀,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呀,刚才老师还看到有的小朋友边想边露出了笑脸,多灿烂呀,真像那盛开的野菊花,美极了!(5)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次感受乡下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贴“幸福”)——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乡下孩子》教案Teaching plan of Chinese "country children" in Jiangsu Educati on Press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乡下孩子》教案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内容4.乡下孩子共几课时共3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妈、怀、唱、野、菊)生字,其中绿线格上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
教学资源描绘乡下优美自然风光以及乡下孩子生活的图片田字格生字卡片挂图预习设计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课文中圈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自学生字,把你记忆生字的好办法在明天的课上和大家交流。
3、根据笔顺表,书空生字。
4、标好小节号,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近课文 2分钟1、看图,说说农村风光。
2、齐读课题。
3、我想知道:他们做些什么?喜欢这种生活吗?第二板块预习展示 10分钟●预习作业1妈妈怀里欢唱野菊歌曲野菜肚皮馋坏了嘴巴编织含着撑圆小猪一串旷野●预习作业2课文朗读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5分钟1、自主学习。
2、展示。
(1)全诗共4小节,根据空行来分。
(2)乡下孩子幸福、快乐、自由、勤劳(3)欢唱编织……第四板块学习生字 13分钟1、读生字。
2、交流记忆方法及其书写注意点。
苏教版第三册《4、乡下孩子》课文原文
曾是妈妈怀里
欢唱的黄鹂,
曾是爸爸背上
盛开的野菊。
捉一只蝴蝶,
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含一片草叶,
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挖一篮野菜,
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逮一串小鱼,
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哦,
乡下孩子,
生在阳光下,
长在旷野里。
教材解读:
《乡下孩子》一课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
这首诗选材典型生动,语言简练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读来令人如沐阳光,如嗅青草野花气息,如闻童声笑语,悦目赏心。
全诗一共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生活的情景,“欢畅的黄鹂”比喻孩子的活泼欢乐;“盛开的野菊”比喻孩子漂亮可爱。
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捉蝴蝶、吹草叶欢快游戏的情景。
第三小节写挖野菜、逮小鱼等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乐趣。
最后一小节赞叹乡下孩子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无拘无束成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