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孩子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45.63 KB
- 文档页数:11
【写人】乡下孩子乡下孩子,那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一个朴实而纯真的群体,他们生活在美丽的乡村,朴实无华,勤劳善良。
他们的笑容天真纯洁,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对生活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向往。
与城市孩子相比,乡下孩子们或许缺乏一些物质的享受,但他们却拥有着更多自然的天赋和真诚的情感。
小时候,每逢夏日的下午,我总是跟随着奶奶一起去田野里摘菜。
每当我和奶奶走到麦田或者豆田的时候,总能看到一群乡下孩子在忙碌地采摘着庄稼。
他们或在田地里低头干活,或在林间草丛里嬉戏嬉闹,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纯净、天真,仿佛阳光般明媚。
在他们眼里,没有炎热和辛苦,只有对自然的热爱和真诚的童心。
乡下孩子们的生活可能并不富裕,但他们却拥有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们穿着古旧的衣服,赤着脚在泥土里奔跑,不像城市孩子那样拥有各种玩具和电子产品,但他们有着开阔的视野和纯真的心灵。
在乡下孩子们的心中,自然是他们最好的玩伴,农村是他们最好的游乐场,他们没有城市孩子的浮躁和功利,只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每当看到乡下孩子们劳作的背影,我都会感到一种敬佩和感动。
他们的父母或许是农民,每天辛勤劳作,维持着整个家庭的生计,而乡下孩子们虽然没有城市孩子的奢华生活,却也从小学会了生活的辛苦和付出。
看着他们在田野里劳作,我感到一种自己的渺小,也感到一种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
乡下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他们的心灵变得纯净而善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乡下孩子们或许缺少了城市孩子们所拥有的数码设备和各种奢侈品,但他们拥有的是一种纯真和天赋,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这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比拟的。
在他们的笑容里,弥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他们或许不懂得城市的繁华和喧嚣,但他们却懂得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在乡下孩子们的心中,或许没有太多的物质享受,但他们却拥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或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却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和坚强的意志去克服一切。
二年级语文课件:乡下孩子Page 3 / NUMS Pages 3二年级语文课件:《乡下的孩子》二年级语文课件篇一:《乡下的孩子》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观察图画,激趣引入1、出示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并引导学生用填空的形式说图意:()的蝴蝶,()的小鱼,()白鹅,()的公鸡,()的猫咪,()的小猪,()的溪水,()的野花。
说说这是什么地方?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直观形象的乡村画面给学生以视觉冲突,让学生感受到乡下孩子的生活环境是如此优美,生活是如此丰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诗歌,检查自读情况。
3、合作学习并交流:每一节诗歌写了乡下孩子的什么有趣事情?(设计意图: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进行想象,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三、创设意境,读中感悟1、导读第一小节。
师叙述:“我”是一个乡下孩子,你们觉得我漂亮吗?(学生观察画面后回答)“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特别喜欢我。
你们知道我在妈妈怀里,爸爸背上干什么吗?为什么说我是“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这一小节作者用了两个比喻。
把乡下孩子小时候在妈妈怀里“撒娇”“淘气”,在爸爸背上“顽皮”、“任性”的特点表现了出来。
学生体会后,心灵碰撞、感悟,要让他们读出那份愉悦之情。
)2、导读第二小节师叙述:“我”慢慢长大了,爸爸妈妈把我带到田野里,那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好玩的东西可多呢。
我很聪明,你们知道我在田野里玩什么呢?让学生边读边观察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乡下孩子的生活情境。
想象:“我”怎样捉蝴蝶,会编个什么样的故事?“我”选用什么样的草叶,会吹出什么动听的曲子?学生感悟后,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和背诵这一段。
乡下孩子简介乡下孩子,是指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儿童。
他们与城市孩子相比,成长环境、生活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本文将从教育、健康和生活等方面探讨乡下孩子的特点和问题。
教育教育资源不足乡下地区的学校通常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农村学校教师数量少且水平参差不齐,这影响了孩子们的受教育质量。
由于缺少足够的教辅材料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乡下孩子很难获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学业压力较小与城市孩子相比,乡下孩子通常面临的学业压力较小。
由于乡村教育的发展追赶较慢,很多农村学校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学生们的学习负担相对较轻。
这使得乡下孩子在学业上相对自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体育、艺术等课外活动。
健康饮食习惯不健康乡下孩子的饮食习惯通常相对不健康。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他们往往食物种类单一,缺乏营养均衡;同时,乡村环境的卫生状况较差,食品卫生难以得到保障。
这使得乡下孩子更容易面临饮食相关的健康问题,如肥胖、维生素缺乏等。
健康保障不足乡下地区医疗资源有限,乡下孩子的健康保障相对较差。
缺乏及时的医疗检查和治疗,使得一些疾病无法及时发现和控制。
此外,乡下孩子由于生活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获取医疗服务的成本相对较高,也使得他们的健康保障不足。
生活地域文化传承乡下孩子通常能够更好地接触和传承地域文化。
由于生活在乡村环境中,他们更接近自然,与农耕文化、传统节日等紧密联系。
这使得乡下孩子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家乡文化,对土地和农民有更深刻的认知。
缺乏城市机遇乡下孩子的生活机会和城市孩子相比较少。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乡下孩子较难接触到先进的科技和文化成果。
缺少城市的机遇和资源,乡下孩子的发展空间相对有限,这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好处不大。
结论乡下孩子与城市孩子在教育、健康和生活等方面存在差异。
尽管乡下孩子在教育方面面临一些困难,但他们在学业压力和地域文化传承方面有一些优势。
然而,在健康保障和生活机遇方面,乡下孩子相对较弱。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乡下孩子》课文内容
导读: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乡下孩子》课文内容,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曾是妈妈怀里
欢唱的黄鹂,
曾是爸爸背上
盛开的野菊。
捉一只蝴蝶,
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含一片草叶,
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挖一篮野菜,
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逮一串小鱼,
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哦,
乡下孩子,
生在阳光下,
长在旷野里。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乡下孩子》课文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乡下孩子》第一课时活动单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ɡài)意思。
活动方案:活动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几个生字的读音,用“”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组长指名朗读生字词,互相正音。
3.用铅笔描红、临写生字。
活动二:再读课文,把握(wò)大意。
1.组内按自然段轮读课文。
(组长确定朗读顺序,依次进行。
)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做好纠错和评点。
2.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情?3.组内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4.全班交流展示。
【检测反馈】1.组长报本课的生字新词,组员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
2、《习字册》描红。
《乡下孩子》第二课时活动单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了解乡下孩子生活的快乐,并通过朗读表达出快乐的情感。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背诵。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了解到的乡下孩子的快乐生活。
活动方案:活动一:检查生字1.2.看拼音写词语:mā mā huái lǐ huān chàng gù shi yě cài ()()()()()3.组内相互订正。
活动二:读课文,享受“乡下孩子的乐趣”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
2、乡下孩子的生活是那么幸福、快乐。
组内交流:你最喜欢他们的什么生活呢?3、全班交流展示。
[检测与反馈]1、做个小诗人捉几条小虫,,填饱了鸭肚;,喂饱了小羊,养肥了白兔;采一束野花,。
本文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歌。
全诗共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生活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生活的情景;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欢快游戏的情景;第三小节写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乐趣。
最后一小节是对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幸福成长的赞美。
第二、三小节是课文的重点,理解上的难点是语意上的省略与跳跃。
课文配有插图,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帮助他们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乡下孩子》第一课时活动单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ɡài)意思。
活动方案:活动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几个生字的读音,用“ ”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组长指名朗读生字词,互相正音。
3.用铅笔描红、临写生字。
活动二:再读课文,把握(wò)大意。
1.组内按自然段轮读课文。
(组长确定朗读顺序,依次进行。
)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做好纠错和评点。
2.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情?3.组内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4.全班交流展示。
检测反馈】1.组长报本课的生字新词,组员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2、《习字册》描红乡下孩子》第二课时 活动单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了解乡下孩子生活的快乐,并通过朗读表达出快乐的情感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背诵。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了解到的乡下孩子的快乐生活。
活动方案:活动一:检查生字 1.借助卡片,指名读,小组比赛2. 看拼音写词语:m ā m ā hu ái l ǐ ( )( )3.组内相互订正活动二:读课文,享受“乡下孩子的乐趣”1、学生自由读 2——4 自然段。
2、乡下孩子的生活是那么幸福、 快乐。
组内交流:你最喜欢他们的什么生活呢?3、全班交流展示。
[ 检测与反馈 ]ě c ài)1、做个小诗人捉几条小虫,,填饱了鸭肚;,喂饱了小羊,养肥了白兔;采一束野花,。
本文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歌。
全诗共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生活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生活的情景;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欢快游戏的情景;第三小节写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乐趣。
最后一小节是对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幸福成长的赞美。
第二、三小节是课文的重点,理解上的难点是语意上的省略与跳跃。
课文配有插图,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帮助他们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学生对诗歌很感兴趣,在上课前已有不少同学能熟练朗读这首诗歌。
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展开想象,在朗读、想象中体验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 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3—4)1.出示课文录像: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看谁看得最仔细,最认真!等会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放录像,学生欣赏)。
2.交流:(农田、小河、五颜六色的野花、小朋友在采野花、喂猪、挖野菜)说得真好,说明小朋友看得很细心,那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感觉怎么样?(景色很美、小朋友很开心)3.是呀,我们乡下农村的景色是那么美,小动物是那么可爱,乡下的孩子们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乡下孩子的幸福生活(贴课题)——指名读——齐读二、初读(4)1.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等会把你的感受告诉老师。
2.播放配乐朗读——生说自己的感受。
3.打开书自己大声地读读课文,你特别喜欢的那个小节多读几遍。
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生评价。
三、细读1.学习第一节:(10)(1)乡下孩子在他们的爸爸妈妈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第1 小节?(出示)老师听出来了,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2)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小节,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完成这个填空:示:乡下孩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回答——齐说。
(3)小朋友,闭上眼睛(音乐起)此刻你就躺在妈妈的怀里,尽情享受着妈妈的慈爱,妈妈轻轻拍着你的背,给你讲故事,你悄悄给妈妈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给妈妈唱学过的歌儿,,(音乐停),小朋友,这时候你感觉怎么样啊?(学生说)是呀,在妈妈的怀里,孩子多象一只欢快的小黄鹂呀!(4)(音乐起)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趴在爸爸背上,爸爸带你来到田野里逮蚂蚱,捉蝴蝶,来到鱼塘边钓鱼,你感觉怎样?——学生说对呀,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呀,刚才老师还看到有的小朋友边想边露出了笑脸,多灿烂呀,真象那盛开的野菊花,美极了!(5)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次感受乡下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贴“幸福”)——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2、3 节(15)(1)乡下孩子的生活可有趣啦!请小朋友自由读读2、3 小节,看看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2)指名一对小伙伴读(评价)——生回答,师相机画出。
(3)假如你是乡下孩子,在这些事中你最喜欢做什么?为什么?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还有谁也喜欢读的,一起读读。
(4)小朋友,(师指图)除了课文上的这些事,你还想做些什么呢?(采野花、拾稻穗、割青草、逮蚂蚱,, )(5)采了野花,拾了稻穗、割了青草有什么用呢?你能照着课文里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吗?出示:采一束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拾一把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割一篮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捉几只蚂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朋友看着图自己练练看,指名说。
(6)刚才我们是一句一句说的,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两三句吗?说的真好,相信小朋友会把第2、3小节读得更好,让大家仿佛看到乡下孩子们那有趣(贴)的生活——齐读。
3.学习第四小节(3)(1)听了小朋友刚才的朗读,老师真想马上到田野里听听小鸟的歌唱,闻闻花草的芳香,做一回乡下孩子,快乐地生活在大自然中。
你想吗?请读读最后一小节,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齐声有感情朗读第四小节。
(2)出示“旷野”词卡,师述:“旷野就是空旷的原野。
”指名读好词语。
(3)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繁华,但是这里有阳光,有旷野,孩子们多快乐呀。
谁再来读第四小节。
——男女生比赛读。
四、再读,背诵(4)1.乡下美,乡下的孩子更可爱,喜欢乡下吗?让我们一齐读儿歌,把你的喜爱读出来,加上动作试试,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我们就是乡下孩子,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2.这么美的儿歌能永远记在脑海里该多好啊!小朋友自己试着背背——指名背——齐背五、小结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乡下去游玩了一番,感受到那里的孩子们生活(贴)是多么幸福、有趣、快乐,真让人羡慕。
六、作业:建议小朋友利用节假日,去周围走一走,看一看,把你看到的有趣的事告诉大家。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偏旁,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现在谁来说说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呢?2.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1.分自然段逐段背诵。
2.情景引背——动作表演背诵。
3.同桌互背——齐背——指名背诵。
三、教学生字1.(出示词卡)打乱顺序读词。
2.自学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3.怎样才能把字写美观,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作指导。
野:里字旁,跟读两遍。
“里”作偏旁时,最后一横变为提。
嘴: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上方,右边的“此”、“角”都要写得扁一些,不能拉长。
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怀:左窄右宽,下部齐平。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写、临写。
5.反馈检查。
四、作业练习1.把句子补充完整。
(1)()的蓝天上飘着()白云。
(2)()的黄叶()地落下来。
2.照样子,填词一(只)蝴蝶(动听)的歌曲挖(野菜)一()小鱼()的阳光编()一()草叶()的野菊吹()一()大马()的笑容洗()五、补充读物太阳花有泥土,就把根扎。
小小嫩芽儿,经得起风吹雨打。
从来不娇生惯养,太阳越晒棵越壮。
天天醒得早,迎着太阳的笑脸儿开花。
1.谁已经和红色的字宝宝交上了朋友?向大家介绍你是怎么认识的?2.你能从儿歌中找一个字,想出它的双胞胎吗?3.给方框中的字宝宝开花。
4.读了这首儿歌,你还能想到哪儿有关花的儿歌、谜语、成语呢?花言巧语花团锦簇百花齐放花好月圆花容月貌5.作业:观察太阳花的样子,写一段话。
4、乡下孩子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8 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8 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 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体验、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验、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1 个新偏旁:里字旁,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1)先写“孩子”,问:大家看到这两个字,马上会想到这首诗歌写的是——(学生齐答:孩子。
)2)再写“乡下”,问:在孩子前面加上了“乡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写的不是城市中的小朋友,而是乡下,也就是农村的小朋友。
)2、学生齐读课题:4、乡下孩子。
3、过渡:乡下和城市的环境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乡下孩子和城市中的孩子的生活也是不同的,那么乡下孩子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认真学习课文,从课文中 来了解他们的生活吧!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画小节号,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 遍。
3、 检查自学效果。
( 1)出示下列词语,指名领读,正音后,开火车读,齐读。
怀里 欢唱 黄鹂 野菊 编织 动听 逮 歌曲 野菜 肚皮 谗嘴 旷野 一串 撑 ( 2)问:课文有几个小节?( 4 个小节)。
(3 )指名读课文的每个小节。
4、分小组比赛读课文。
教师评议后,选出朗读最佳 的小组。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练习读课文,要求:便读边想,课文的每个 小节说了什么? 指名回答:第一小节:爸爸、妈妈从小就很疼爱。
第二小节:编 故事、吹歌曲。
第三小节:挖野菜、逮小鱼。
第四小节:生活在阳光下、旷野里。
2、问: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主要讲了什么?3、问:你觉得乡下孩子的生活怎么样? 四、学习生字 1 、学生自学课后的笔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