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发展简史
- 格式:docx
- 大小:97.41 KB
- 文档页数:33
余热锅炉的发展和欧萨斯锅炉的特点一、余热锅炉的发展概述余热锅炉是指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热进行热能回收,经过一系列处理和传递,最终转换为可利用的热能设备。
余热锅炉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对环保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余热锅炉的发展历程:1.早期余热锅炉——蒸汽余热锅炉。
早期的余热锅炉主要是利用工业生产中排放的高温废气来加热水,使水变成蒸汽,进而驱动发电机或者进行其他的工业加工。
这种方式简单而实用,但是存在很大的不足,比如热能损失大,利用效率低等。
2.烟气余热锅炉的发展。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人们开始研究利用工业烟气中的余热进行能源回收。
这种烟气余热利用的技术成为了当时的余热锅炉的主流技术。
随着烟气余热锅炉技术不断的成熟,它的利用效率也不断提高。
3.废水余热锅炉的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但在工业生产中,用水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水。
针对这个问题,人们开始研究废水余热的利用。
废水余热锅炉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工业节水、节能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技术。
4.高效余热锅炉的发展。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人们开始研究高效、低能耗的余热锅炉技术,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现代余热锅炉。
这些现代余热锅炉不仅能够利用不同来源的余热,还能够将余热转换成电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能源的利用效率。
二、欧萨斯锅炉的特点欧萨斯锅炉是一种高效的余热锅炉,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能源的回收和利用,具有以下几点突出特点:1.欧萨斯锅炉采用有机废气燃烧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将有机废气完全燃烧掉,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欧萨斯锅炉的热效率很高,能够达到90%以上,这种高效率能够确保余热的大部分得到利用,为工业节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欧萨斯锅炉的操作简单、可靠,其自动控制系统能够自动监测、控制锅炉的运行状态,确保锅炉的安全、稳定性。
4.欧萨斯锅炉的体积相对较小,占用空间小,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为不同工业领域的用户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技术总结背景_锅炉技术总结范文一、锅炉技术发展历程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燃料加热水来获得热能。
到了14世纪,人们开始采用锅炉来加热水,但锅炉的形式和结构与现代锅炉有很大不同。
到了18世纪,James Watt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标志着锅炉技术开始向产生动力的方向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和天然气成为主要燃料,锅炉技术也随之发展。
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效、低污染的锅炉开始出现。
2000年以后,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和对新能源的需求增加,再生能源锅炉、燃气锅炉、燃油锅炉等新型锅炉不断涌现,锅炉技术结束了单一的燃煤时代。
二、锅炉技术的应用领域锅炉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化工、轻工、纺织、食品、造纸等行业。
其中,电力行业是锅炉技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目前,集中供热和分布式供热等用途也成为了锅炉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在我国,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国家政策,新型环保型锅炉、高效节能型锅炉等也在逐步普及。
1. 绿色、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的锅炉技术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该注重发展低排放的、高效的、零污染的绿色环保型锅炉,并在其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节能、高效节能减排是当前国家的重点政策,所以节能型、高效型的锅炉技术也将会更受关注。
未来的锅炉生产应注重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并采用新的节能减排技术。
3. 智能化、自动化智能化、自动化是未来锅炉技术的发展方向。
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对锅炉进行高效控制和管理,实现系统的自动调节,为锅炉操作提供更加精准的保障。
4. 多能互补、集成化采用多种能源进行锅炉能源互补,是未来锅炉技术的新趋势。
在锅炉能源互补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锅炉的集成化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的能源利用。
五、结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环保、节能、高效、智能等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此,在未来的锅炉生产中,应该注重发展绿色环保型、高效节能型、智能化、集成化的锅炉技术。
电站锅炉发展历程
电站锅炉作为发电厂的核心设备之一,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改进。
下面将简要介绍电站锅炉的发展历程:
1. 蒸汽动力机发展初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早的电站
锅炉采用扭转、蒸汽化和冷凝循环,使用燃煤作为燃料,用来产生蒸汽驱动发电厂的蒸汽动力机。
2. 水管锅炉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水管锅炉的出现使
得锅炉传热效率大幅提高。
这种锅炉采用多根水管,通过煤粉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来加热蒸汽。
水管锅炉具有结构紧凑、安全可靠的特点,成为制造大型电站锅炉的主流技术。
3. 超临界压力锅炉(20世纪中叶):为了提高锅炉效率和减
少燃料消耗,超临界压力锅炉应运而生。
超临界压力锅炉具有较高的蒸汽温度和压力,使得水和蒸汽的相界消失,减少受热面积,降低设备成本,并提高了发电厂的整体效率。
4. 回转流化床锅炉(20世纪后期):回转流化床锅炉是一种
新型的清洁燃烧技术。
它通过在锅炉中充分悬浮固体颗粒,使燃料与空气充分接触,达到高效燃烧和低排放的目的。
回转流化床锅炉能够灵活适应不同的燃料和负荷变化,具有环境友好和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5. 超超临界锅炉(21世纪初):为了进一步提高发电厂的效
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超超临界锅炉应运而生。
超超临界锅炉的蒸汽参数更高,可以进一步提高燃煤发电厂的热效率。
同时,
超超临界锅炉采用新型的材料和设计,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综上所述,电站锅炉经历了从简单的蒸汽动力机到高效、清洁的超超临界锅炉的发展历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站锅炉将继续演变和改进,以适应能源和环境的需求。
中国火力发电锅炉与汽轮机发展历史中国火力发电锅炉与汽轮机发展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
以下是其主要发展历程:1. 1920年代-1940年代: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引进和建设火力发电厂,其中大部分采用燃煤锅炉和蒸汽机。
这些设备往往是从国外引进,如英国、美国、德国等,以满足当时对电力的需求。
2. 1950年代-1960年代: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自主研发和生产火力发电设备。
中国成功研制出多种类型的燃煤锅炉和汽轮机,如C-75型和T-100型等。
这些设备主要被应用于国内的电力工业,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3. 1970年代-1980年代: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火力发电厂,并引进了一批新型的火力发电设备。
其中,最突出的是引进和消化吸收西德甲醇锅炉技术,成功生产出了冷加热面C型锅炉,大大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和烟尘排放水平。
4. 1990年代-2000年代:在这个时期,中国火力发电设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电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中国开始引进和采用更先进的火力发电技术,如超临界锅炉和超临界汽轮机。
这些设备具有更高的热效率和更低的燃煤排放,大大改善了火力发电的环境影响。
5. 2010年以后:随着清洁能源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中国的火力发电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中国开始加大对能源技术创新的力度,推动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和深度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的应用。
同时,逐渐引进和推广更清洁的能源替代品,如燃气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为火力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以上是中国火力发电锅炉与汽轮机发展的主要历史。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的火力发电行业将继续迎来更先进、更清洁的设备和技术。
锅炉发展史锅炉的发展锅炉的的发展分锅和炉两个方面。
18世纪上半叶,英国煤矿使用的蒸汽机,包括瓦特的初期蒸汽机在内,所用的蒸汽压力等于大气压力。
18世纪后半叶改用高于大气压力的蒸汽。
19世纪,常用的蒸汽压力提高到0.8兆帕左右。
与此相适应,最早的蒸汽锅炉是一个盛水的大直径圆筒形立式锅壳,后来改用卧式锅壳,在锅壳下方砖砌炉体中烧火。
随着锅炉越做越大,为了增加受热面积,在锅壳中加装火筒,在火筒前端烧火,烟气从火筒后面出来,通过砖砌的烟道排向烟囱并对锅壳的外部加热,称为火筒锅炉。
开始只装一只火筒,称为单火筒锅炉或康尼许锅炉,后来加到两个火筒,称为双火筒锅炉或兰开夏锅炉。
1830年左右,在掌握了优质钢管的生产和胀管技术之后出现了火管锅炉。
一些火管装在锅壳中,构成锅炉的主要受热面,火(烟气)在管内流过。
在锅壳的存水线以下装上尽量多的火管,称为卧式外燃回火管锅炉。
它的金属耗量较低,但需要很大的砌体。
19世纪中叶,出现了水管锅炉。
锅炉受热面是锅壳外的水管,取代了锅壳本身和锅壳内的火筒、火管。
锅炉的受热面积和蒸汽压力的增加不再受到锅壳直径的限制,有利于提高锅炉蒸发量和蒸汽压力。
这种锅炉中的圆筒形锅壳遂改名为锅筒,或称为汽包。
初期的水管锅炉只用直水管,直水管锅炉的压力和容量都受到限制。
二十世纪初期,汽轮机开始发展,它要求配以容量和蒸汽参数较高的锅炉。
直水管锅炉已不能满足要求。
随着制造工艺和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弯水管式锅炉。
开始是采用多锅筒式。
随着水冷壁、过热器和省煤器的应用,以及锅筒内部汽、水分离元件的改进,锅筒数目逐渐减少,既节约了金属,又有利于提高锅炉的压力、温度、容量和效率。
以前的火筒锅炉、火管锅炉和水管锅炉都属于自然循环锅炉,水汽在上升、下降管路中因受热情况不同,造成密度差而产生自然流动。
在发展自然循环锅炉的同时,从30年代开始应用直流锅炉,40年代开始应用辅助循环锅炉。
辅助循环锅炉又称强制循环锅炉,它是在自然循环锅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循环流化床的发展循环流化床是从流化床燃烧装置、快速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氢氧化铝焙烧反应器等一系列化工、燃烧装置中,经过50年的研制,开发出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
自1979年第一台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问世以来,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
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一直是技术成熟的标志。
目前国际著名的锅炉制造公司都无一例外地加入到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的行列中。
国际上,八十年代末完成了100Mwe等级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开发,九十年代后期完成了250Mwe等级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开发。
现在开始了更大容量(400~600MWe)、甚至超临界压力参数的超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在目前全世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开发热潮中,已经形成了几个技术流派,并且不同容量等级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200-300MWe等级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技术流派为:(1)鲁奇技术流派,代表为Stein公司和ABB-CE公司,特点为采用绝热旋风分离器带外置换热器的循环流化床技术;(2)奥斯龙技术流派,代表为FW公司,特点是采用绝热旋风分离器及炉内布置翼形或屏式受热面;(3)FW技术流派,特点是采用汽冷旋风分离器及紧凑式外置换热器,即带INTRIX 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100MWe等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除上述技术流派外,还有以美国FW公司为代表的紧凑式方形旋风分离循环流化床技术,以EVT为代表的采用绝热旋风分离器及炉内布置屏式受热面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
50Mwe及以下容量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除上述技术流派外,还有以德国Babcock 公司为代表的采用塔式布置中温旋风分离循环流化床技术,美国B&W公司采用两级分离的循环流化床技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世界上多台200MWe以上等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投入商业运行,如:1995年11月,采用德国鲁奇(Lurgi)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由法国通用电气阿尔斯通斯坦因工业公司(GASI)设计制造的法国普罗旺斯(Provence)电站250MWe循环流化床锅炉投入商业运行,普罗旺斯电站的成功投运成为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解决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过程中的很多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为大型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增强了信心。
我国电站锅炉发展历程我国电站锅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高效、安全、节能的发电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
下面将概述我国电站锅炉的主要发展历程。
在20世纪初,我国电力工业刚刚起步,电站锅炉主要是以煤为燃料的蒸汽锅炉。
当时的蒸汽锅炉使用燃煤锅炉燃烧原理,通过燃煤产生高温烟气和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
这种锅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但燃煤的燃烧效率较低,并且存在烟尘、硫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问题。
在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我国电力工业迅速发展,电站锅炉也随之应运而生了一些变化。
随着燃煤燃烧技术的不断改进,发电效率得到了提高。
同时,电站锅炉引入了水管式锅炉技术,将火管改为水管,使燃烧过程更加高效。
这种锅炉结构相对复杂,但具有较高的运行安全性和热交换效率。
进入20世纪60年代,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逐渐开发,燃气锅炉逐渐成为电站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
燃气锅炉采用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具有燃烧效率高、环保性好等优点。
从此,我国的电站锅炉由单一的煤燃料锅炉逐渐发展成为多种燃料共同使用,包括煤炭、油气、生物质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锅炉技术领域,高效节能是主要发展方向。
为了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我国电站锅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低排放、高效节能的新型锅炉。
这些新型锅炉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油蒸汽锅炉、燃气蒸汽锅炉等,减少了燃烧过程中的排污问题,提高了发电效率,并且具有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电站锅炉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不仅在锅炉设计、制造、运行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而且还在煤炭清洁利用、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未来,我国电站锅炉将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朝着更加清洁、节能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锅炉发展史锅炉的发展锅炉的的发展分锅和炉两个方面。
18世纪上半叶,英国煤矿使用的蒸汽机,包括瓦特的初期蒸汽机在内,所用的蒸汽压力等于大气压力。
18世纪后半叶改用高于大气压力的蒸汽。
19世纪,常用的蒸汽压力提高到0.8兆帕左右。
与此相适应,最早的蒸汽锅炉是一个盛水的大直径圆筒形立式锅壳,后来改用卧式锅壳,在锅壳下方砖砌炉体中烧火。
随着锅炉越做越大,为了增加受热面积,在锅壳中加装火筒,在火筒前端烧火,烟气从火筒后面出来,通过砖砌的烟道排向烟囱并对锅壳的外部加热,称为火筒锅炉。
开始只装一只火筒,称为单火筒锅炉或康尼许锅炉,后来加到两个火筒,称为双火筒锅炉或兰开夏锅炉。
1830年左右,在掌握了优质钢管的生产和胀管技术之后出现了火管锅炉。
一些火管装在锅壳中,构成锅炉的主要受热面,火(烟气)在管内流过。
在锅壳的存水线以下装上尽量多的火管,称为卧式外燃回火管锅炉。
它的金属耗量较低,但需要很大的砌体。
19世纪中叶,出现了水管锅炉。
锅炉受热面是锅壳外的水管,取代了锅壳本身和锅壳内的火筒、火管。
锅炉的受热面积和蒸汽压力的增加不再受到锅壳直径的限制,有利于提高锅炉蒸发量和蒸汽压力。
这种锅炉中的圆筒形锅壳遂改名为锅筒,或称为汽包。
初期的水管锅炉只用直水管,直水管锅炉的压力和容量都受到限制。
二十世纪初期,汽轮机开始发展,它要求配以容量和蒸汽参数较高的锅炉。
直水管锅炉已不能满足要求。
随着制造工艺和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弯水管式锅炉。
开始是采用多锅筒式。
随着水冷壁、过热器和省煤器的应用,以及锅筒内部汽、水分离元件的改进,锅筒数目逐渐减少,既节约了金属,又有利于提高锅炉的压力、温度、容量和效率。
以前的火筒锅炉、火管锅炉和水管锅炉都属于自然循环锅炉,水汽在上升、下降管路中因受热情况不同,造成密度差而产生自然流动。
在发展自然循环锅炉的同时,从30年代开始应用直流锅炉,40年代开始应用辅助循环锅炉。
辅助循环锅炉又称强制循环锅炉,它是在自然循环锅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电站锅炉发展历程简述电站锅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是电站锅炉发展的主要阶段:1. 蒸汽动力:第一台蒸汽锅炉于18世纪末出现,最初被用于驱动早期的蒸汽机。
这些锅炉一般采用直立式结构,燃烧煤作为燃料,通过烟囱排放废气。
蒸汽锅炉的出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2. 水管锅炉:19世纪初,发明了水管锅炉,它采用了水管设计,将水与烟气进行换热,提高了锅炉的效率。
这种设计还可以适应更高的压力,使得锅炉更加稳定和安全。
3. 拉马雷锅炉:19世纪中期,法国工程师拉马雷发明了一种新型锅炉。
该锅炉采用环保石油作为燃料,实现了高效燃烧,减少了废气排放。
拉马雷锅炉的出现标志着锅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环保性能的提升。
4. 超临界锅炉:20世纪初,超临界锅炉技术开始应用于电站锅炉。
超临界锅炉能够在高温和高压下运行,使得热效率更高,并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这种锅炉技术的应用使得发电效率和环境友好性大大提高。
5. 循环流化床锅炉:20世纪末,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该锅炉通过将燃料与煤粉混合,形成流化床,使燃烧更全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循环流化床锅炉还能够燃烧不同种类的燃料,提高了运行的灵活性。
6. 高效锅炉:近年来,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电站锅炉的研发重点逐渐转向高效低排放的方向。
通过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如燃烧循环冷却(CCC)和预混燃烧等,电站锅炉的热效率被进一步提高。
电站锅炉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的蒸汽动力到高效低排放的演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电站锅炉的技术将继续提升,为可持续能源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我国电站锅炉发展历程
中国电站锅炉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期发展阶段(1949年-1960年)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电站锅炉技术相对薄弱。
国内电力需求急剧增长,为满足发展需要,中国开始引进苏联的锅炉技术,并在国内建立了一些中小型电厂。
这些锅炉以燃煤为主要燃料,性能相对简单。
2. 提高锅炉燃烧效率的阶段(1961年-1980年)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重点解决锅炉燃料效率问题。
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推动了锅炉燃烧技术的改进。
特别是在燃煤锅炉上推广了燃烧器改造技术,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
并且,中国也开始自主研发自己的锅炉技术,为电站锅炉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3. 多燃料锅炉阶段(1981年-2000年)
面对日益严峻的煤炭供应压力,中国开始推广多燃料锅炉技术。
在锅炉燃烧过程中,加入了其他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颗粒、废物热值利用等。
这种技术改进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也减少了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4. 环保高效锅炉阶段(2001年至今)
进入21世纪,中国对电站锅炉要求更加严格,要求锅炉具
备低排放、高效能的特点。
在这一阶段,中国大力推广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技术,提高了电站锅炉的燃烧效率和发电效率。
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大了对锅炉排放控制的力度,要求锅炉在
燃烧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总体来说,中国电站锅炉的发展经历了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以及环保高效化的阶段。
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和创新,中国的电站锅炉得以逐步提高效率、降低排放,并为中国的电力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取暖锅炉发展历程
取暖锅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使用简单的火炉或炉子来进行取暖。
这些火炉或炉子是由石头或黏土制成的,并且燃料通常是木柴或煤炭。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取暖锅炉开始趋于多样化和普及化。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的安德鲁·斯密斯发明了一种名为“烟管锅炉”的新型锅炉。
这种锅炉具有烟气通道,能够将烟气
导入到烟囱,并且可以将余热回收用于取暖。
20世纪初,蒸汽锅炉开始流行起来。
蒸汽锅炉利用水在锅炉
内产生蒸汽,通过管道将蒸汽传输到取暖系统中供热。
这种锅炉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并且可以适用于大型建筑或厂房的取暖。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取暖锅炉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
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以及电锅炉等不同类型的锅炉出现了。
这些锅炉根据不同的燃料和工作原理,可以满足不同环境和需求下的取暖需求。
近年来,环保和节能成为取暖锅炉发展的重要方向。
传统的燃煤锅炉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天然气或清洁能源为燃料的锅炉。
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取暖锅炉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便捷化。
总的来说,取暖锅炉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的火炉到现代多种类型的锅炉的演变。
锅炉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使得取暖
锅炉在保障人们生活舒适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电站锅炉发展历程电站锅炉是电力工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它是将水加热转化为蒸汽,通过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产生电能的核心部件。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电站锅炉的发展历程。
电站锅炉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初期的电站锅炉主要采用火力发电方式,燃烧煤炭产生高温火焰,将水加热转化为蒸汽,以驱动涡轮发电机。
这种火力发电方式在当时被广泛应用,但存在效率低、污染排放大等问题。
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人们开始寻求更高效、更环保的发电方式。
于是,燃气发电方式逐渐兴起。
燃气发电以燃烧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为燃料,通过燃烧产生高温气流,加热水转化为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
相比于火力发电,燃气发电具有效率高、排放少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20世纪中叶,随着核能的应用,核电站锅炉开始逐渐发展。
核电站锅炉利用核反应堆中产生的高温热量,加热水生成蒸汽,进而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核电站锅炉具有发电效率高、排放零污染等优点,被视为一种清洁、安全的发电方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风能和太阳能被广泛利用并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发电方式。
在风能发电中,风轮通过风力驱动涡轮发电机进行发电;在太阳能发电中,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
这些新型的发电方式不仅效率高,而且环保无污染,因此备受关注。
总的来说,电站锅炉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火力发电、燃气发电,到核电站锅炉的发展,最近又有了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能源技术的发展,电站锅炉也将不断创新和进化,逐渐实现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变。
我国锅炉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发展为《中国电力》50 周年庆应约而作!2006.10.8 中国电力》周年庆应约而作!我国锅炉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我国锅炉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发展许传凯(西安热工研究院[摘要]不同时期锅炉技术发展特点和运行现状的分析表明:分级送风低NOX 燃烧技术和排烟脱硫脱硝装置将被普遍推广应用;对燃用 Vdaf>8%低挥发分煤的大容量锅炉,研究并采用带双进双出磨煤机半直吹制粉系统的墙式对冲和切圆燃烧锅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容量超临界锅炉的迅速发展使我国电站锅炉的技术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加强高等级耐热钢种的研发生产、制订大力鼓励采用国产材料和设备的政策是发展民族工业的根本。
[关键词]关键词]历史回顾1. 概述五十年来,我国电力工业飞速发展,近二十年的发展更可谓突飞猛进。
相应的电站锅炉不仅在数量上,技术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主力机组仅是小容量 120t/h~230t/h、低参数 3.83MPa/cm、450℃的自然循环煤粉锅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主力机组为高温高压(7.8MPa14.7MPa,535℃~540℃)的 125MW 和 200MW 再热机组,并建造了一些 1000t/h 的 UP 型直流锅炉,同时也引进了一些 300MW 和 500MW 的低循环倍率锅炉,在燃烧技术方面也发展了液态排渣炉和小型鼓泡流化床锅炉;1978 年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加快了设备和技术的引进,300M W~600MW 亚临界(~18MPa、540℃)控制循环锅炉机组逐渐成为主力,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年[1]; 进入本世纪后,随着高速的经济发展、节约能源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火电机组进入了向 1000MW、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参数发展的新时期,其发展速度之快和建设周期之短在世界上都是创记录的。
到目前为止,在建与订货的 1000MW、27.56MPa(26.25MPa)、605℃/603℃的机组达 18 台,正在计划筹建中的尚有十余台,其中有二个厂的机组在年底即将投产,同样参数运行现状 NOX 排放超临界周虹光 710032)的 600MW 超超临界机组也已有 8 台订货或在建,600MW、25.4MPa/571℃/5 69℃(541℃/569℃;545℃/545℃---)已投运和订货的超临界机组已有百余台,并在不断的增加中。
常压热水锅炉发展史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中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高温烟气等形式,通过锅炉转换向外界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载体。
锅的原义是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换热介质的容器,炉指燃料燃烧的场所,锅炉是由锅和炉两大部分组成的。
常压热水锅炉指的是在常压状态下经过将燃料燃烧放热使锅炉内水介质吸热升温的换热设备。
常压热水锅炉的发展史主要以燃料的特质进行推进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当时的经济、生产力、环保政策等密切相关。
常压热水锅炉的发展史分为:自然发展状态、初级环保状态、经济节能状态、中级环保状态、高级环保状态、节能减排状态。
自然发展状态,早期时常压热水锅炉的作用以满足最基本的供暖及热水需求而产生,燃料主要以煤为主,主要代表为CLSG燃煤直烧单炉排锅炉,换热部分有水管形式、水火管形式、烟管形式,基本为单回程,鲜有二回程锅炉。
优点:♦自然燃烧不耗电♦噪音小♦燃料选取方便、经济缺点:♦冒黑烟、排放污染物♦能耗大♦体积大,锅炉房建设成本高♦自然吸风高烟囱,烟囱不及时更换有倒塌伤人伤物的风险♦司炉工人工司煤、除灰、清渣,劳动强度大初级环保状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锅炉排放的要求自然提高,自然状态下发展的锅炉黑烟大,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直接的恶劣影响,锅炉行业顺需发展,出现了CLSS燃煤锅炉,此类锅炉以活动炉排、单回程为主,也有二回程及三回程锅炉。
优点:♦双炉膛反烧技术,不冒黑烟♦自然燃烧不耗电♦噪音小♦燃料选取方便、经济缺点:♦虽不冒黑烟但烟尘颗粒物超标♦能耗大,热效率低♦体积大,锅炉房建设成本高♦自然吸风高烟囱,烟囱不及时更换有倒塌伤人伤物的风险♦司炉工人工司煤、除灰、清渣,劳动强度大经济节能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与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以及行业内的竞争,节能也成为常压热水锅炉行业的一个大方向,出现的锅炉以三回程为主,有部分四回程锅炉,对烟气中的热量进一步的利用,热利用提高的同时也增大了锅炉内的阻力,需要使用外力来使烟气的流通顺畅,这样就使得引风机大量配套使用于常压热水锅炉。
锅炉的发展历程锅炉是将水或其他工质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产生蒸汽或热水的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暖气供应和发电等领域。
锅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
古代的锅炉最早出现在中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商代时期,中国已经使用了简单的锅炉。
这种锅炉一般由石头或陶罐制成,用燃烧木材或煤炭来加热水。
古代锅炉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进行饮用水的加热和蒸馏。
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更复杂的锅炉。
这些锅炉一般由铁制成,形状类似于现代的烟囱。
这些锅炉除了用于水加热外,还用于加热公共浴池和温泉。
在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锅炉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最早的工业锅炉是通过燃烧木材或煤炭来产生蒸汽,用于驱动蒸汽机和纺织机等工业设备。
这些锅炉在结构上更趋复杂,引入了高压蒸汽和蒸汽压力调节装置等新技术。
到了19世纪,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煤炭燃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先进的锅炉设计和燃烧技术使锅炉热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还降低了空气污染排放。
在这个时期,蒸汽机和锅炉成为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核心动力。
到了20世纪,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石油和天然气等新的燃料也被引入到锅炉领域。
这些燃料的燃烧更干净高效,使得锅炉性能进一步提高。
同时,新的锅炉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应用,如耐高温合金和焊接技术,使得锅炉更安全可靠。
如今,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新型的锅炉技术也不断涌现。
太阳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被应用到锅炉领域,为减少碳排放和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使得锅炉的运行更加方便和高效。
总的来说,锅炉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效到高效的过程。
千百年来,锅炉始终是人类工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设备,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相信锅炉的未来会更加智能、高效和环保。
锅炉发展简史一序论1、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高温烟气的热能等形式,而经过锅炉转换,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
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
2、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
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3、锅[guō]炉[lú]是由锅和炉组成的,上面的盛水部件为锅,下面的加热部分为炉,锅和炉的一体化设计称为锅炉。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所定义的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对外输出热能的设备。
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二锅炉分类1、锅炉按照功能分为开水锅炉、热水锅炉、蒸汽锅炉、导热油锅炉、热风锅炉等;2、2、按照燃料分为电加热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燃煤锅炉、沼气锅炉、太阳能锅炉等;3、其中开水锅炉分为KS-D电开水锅炉、KS-Y燃油开水锅炉、KS-Q燃气开水锅炉、KS-AII燃煤开水锅炉等;4、热水锅炉分为CLDZ(CWDZ)电热水锅炉、CLHS(CWNS)燃油热水锅炉、燃气热水锅炉、CLSG(CDZH)燃煤热水锅炉等;5、5、蒸汽锅炉分为LDR(WDR)电蒸汽锅炉、LHS(WNS)燃油蒸汽锅炉、燃气蒸汽锅炉、LSG、DZG、DZH、DZL燃煤蒸汽锅炉等。
6、由于工业锅炉结构形式很多,且参数各不相同,用途不一,所以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规则。
其分类方法是根据所需要求不同,分类情况就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锅炉发展简史一序论1、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高温烟气的热能等形式,而经过锅炉转换,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
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
2、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
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3、锅[guō]炉[lú]是由锅和炉组成的,上面的盛水部件为锅,下面的加热部分为炉,锅和炉的一体化设计称为锅炉。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所定义的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对外输出热能的设备。
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二锅炉分类1、锅炉按照功能分为开水锅炉、热水锅炉、蒸汽锅炉、导热油锅炉、热风锅炉等;2、2、按照燃料分为电加热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燃煤锅炉、沼气锅炉、太阳能锅炉等;3、其中开水锅炉分为KS-D电开水锅炉、KS-Y燃油开水锅炉、KS-Q燃气开水锅炉、KS-AII燃煤开水锅炉等;4、热水锅炉分为CLDZ(CWDZ)电热水锅炉、CLHS(CWNS)燃油热水锅炉、燃气热水锅炉、CLSG(CDZH)燃煤热水锅炉等;5、5、蒸汽锅炉分为LDR(WDR)电蒸汽锅炉、LHS(WNS)燃油蒸汽锅炉、燃气蒸汽锅炉、LSG、DZG、DZH、DZL燃煤蒸汽锅炉等。
6、由于工业锅炉结构形式很多,且参数各不相同,用途不一,所以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规则。
其分类方法是根据所需要求不同,分类情况就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按用途分类:工业锅炉:用于工业生产生活锅炉:用于采暖和热水供应火管(烟管)锅炉:一种管内走火或者走烟,管外是水的锅炉②按结构分类:水管:正好与上述相反的锅炉(目前使用的多数是水管锅炉)自然循环:依靠管内工质密度差提供水循环的动力③按工质循环原理分类:强制循环:除依靠工质密度差,主要依靠循环泵提供水循环的动力直流循环:循环动力和强制循环一样层燃锅炉(火床燃烧锅炉)④按燃烧方式分类:室燃炉、旋风炉、流化床炉常压锅炉(无压锅炉,就是在一个正常大气压下工作的锅炉)低压锅炉(压力小于等于2.5MPa)中压锅炉(压力小于等于3.9MPa)高压锅炉(压力小于等于10.0MPa)⑤按压力分类:超高压锅炉(压力小于等于14.0MPa)亚临界锅炉(压力介于17—18MPa)超临界锅炉(压力介于22--25MPa)三锅炉发展火力发电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电站锅炉作为火力电站的三大主机设备之一,伴随着我国火电行业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保节能成为中国电力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火电行业在“上大压小”的政策导向下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闭大批能效低、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国内火电设备的更新换代。
《2013-2017年中国锅炉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至2010年底,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的60%以上。
火电行业的“上大压小”也推动了电站锅炉向高参数、大容量方向发展。
此外,循环流化床、IGCC等清洁煤技术逐渐成熟,应用也日益广泛,从而推动了CFB锅炉与IGCC气化炉的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形成三大电站设备制造基地,上海电气、哈动力、东方电气三大集团各自独立形成大规模成套电站设备研发制造能力,是国内电站设备制造第一梯队;也是国内锅炉制造第一梯队。
单从产量上看,三大电站锅炉制造企业已经占据国内电站锅炉产品市场份额的60%。
四分类标准锅炉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按锅炉的用途分,也可以按锅炉的结构、燃料种类分,还可以按水循环形式、压力分类。
1、按锅炉用途分类锅炉可以作为热能动力锅炉和供热锅炉。
动力锅炉包括电站锅炉、船舶锅炉和机车锅炉等,相应用于发电、船舶动力和机车动力。
供热锅炉包括蒸汽锅炉、热水锅炉、热管锅炉、热风炉和载热体加热炉等,相应地得到蒸汽、热水。
热风和载热体等。
2、按锅炉本体结构分类按锅炉结构分,主要分为火管锅炉和水管锅炉。
火管锅炉包括立式锅炉和卧式锅炉,水管锅炉包括横水管锅炉和竖水管锅炉。
3、按锅炉用燃料种类分类按锅炉用燃料种类分类为燃煤锅炉、燃油锅炉和燃气锅炉以及燃煤锅炉的升级技术,油气炉的替代产品---煤粉锅炉,煤气双用锅炉等。
燃煤锅炉按燃烧方式可以分为层燃锅炉、室燃锅炉和沸腾锅炉。
4、按锅炉容量分类蒸发量小于20t/h的称为小型锅炉、蒸发量大于75t/h的称为大型锅炉,蒸发量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型锅炉。
5、按锅炉压力分类2.5MPa一下的锅炉称为低压锅炉,6.0MPa以上的称为高压锅炉,压力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压锅炉。
此外,还有超高压锅炉、亚临界锅炉和超临界锅炉。
6、按锅炉水循环形式分类按锅炉水循环形式可以分为自然循环锅炉和强制循环锅炉(包括直流锅炉)。
7、按装置形式分类可以分为快装锅炉、组装锅炉和散装锅炉。
此外,还有壁挂锅炉、真空锅炉和模块锅炉等形式。
五生物质锅炉生物质锅炉是锅炉的一个种类,就是以生物质能源做为燃料的锅炉叫生物质锅炉,分为生物质蒸汽锅炉、生物质热水锅炉、生物质热风炉、生物质导热油炉、立式生物质锅炉、卧式生物质锅炉等。
生物质锅炉的特点(1)锅炉采用最适合生物质燃料燃烧的燃烧设备----下饲进料。
锅炉在结构设计上,相对传统锅炉炉膛空间较大,同时布置非常合理的二次风,有利于生物质燃料燃烧时瞬间析出的大量挥发分充分燃烧。
控制系统采用高亮度、全中文显示,以名牌PLC控制系统为中央控制单元;以人机对话方式与锅炉用户交换信息,实现生物质颗粒锅炉全自动安全可靠运行。
生物质锅炉的最大特点是:节能、环保,且安装使用方便。
(2) 燃料供应锅炉的燃料是BMF燃料,燃料由输料机送入炉顶料仓,然后由螺旋给料机送入炉膛,均匀散落在炉排上。
(3) 燃烧过程燃料被螺旋给料机送入炉膛,在此处由于高温烟气和一次风的作用逐步预热,干燥、着火、燃烧,此过程中析出大量挥发分,燃烧剧烈。
产生的高温烟气冲刷锅炉的主要受热面后,进入锅炉尾部受热面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再进除尘器,最后经烟囱排入大气。
未气化的燃料边向炉排后部运动,直至燃尽,最后剩下的少量灰渣落入炉排后面的除渣口。
(4) 生物质锅炉的环保排放BMF燃烧产生的灰份约占燃料的1.5%左右,为方便排灰,锅炉的后部布置有螺旋出渣机,实现连续清灰。
锅炉尾部烟道布置有除尘器,保证烟尘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5)效率生物质锅炉的效率一般都在80%以上,锅炉型号大,燃烧的更充分,锅炉的效率也就更高。
最高的达到了88.3%,比燃煤锅炉平均效率水平高15%。
生物质锅炉的优势生物质锅炉需要绿色新能源,相比其它锅炉,生物质锅炉主要有以下四大优势:1. 一炉多用, 在供暖同时可做饭,烧水,沐浴。
2. 超强转化系统,启动传热温度低,传热速度快。
3、安装成本低,供暖安全:设备通用,不改变原有的取暖设备,管道、暖气片通用,利用水循环来达到供暖料来源广泛,永不枯竭,随处可取(如:谷壳、玉米秆、稻秆、麦)4、安全环保:工作压力小,没、炒菜、烧水、洗浴、取暖等,同时也适合烧锅炉、大棚加温、大面积供暖、中小饭店使用,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均可使用。
衡阳大成锅炉有限公司认为,未来生物质锅炉是锅炉行业的重大发展方向,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营的新型锅炉,将有效减低PM2.5的排放,减少雾霾的天气出现。
六燃气壁挂锅炉1)、外壳部份:燃气壁挂炉的外壳主要分为底壳和面壳两部分。
底壳主要是用于固定燃烧器、膨胀水箱、轮回水泵、燃气阀、三通阀、主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电控盒等部件组成,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在安装时作为与墙体连接的固定的支架。
而面壳的作用是防风、防尘、装饰美观和印贴各种功能标志。
2)、燃气锅炉电器控制部份:燃气壁挂炉的电器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用来控制、轮回水泵、风机、风压开关、燃气阀、轮回水流、地暖温度探测器等装置的运行。
七开水锅炉电热型1、电开水锅炉配置电脑式开水锅炉控制器,锅炉运行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人性化。
从10℃到100℃水温可以随意设置,锅炉既可供应开水又能提供热水,实现一机两用。
2、采用先进的陶瓷电加热管,外套优质无缝钢管,能够有效防止水垢干扰,使用寿命长。
吸热构造采用计算机优化设计,完全优化了受热面换热系数,热效率极高,达98%以上,大大降低电能损耗。
3、锅炉智能控制水温,锅炉把水烧开,加热自动停止;控制器屏幕大字体显示水温,外配玻璃管式水位计,炉水温度、锅炉水位明明白白。
4、锅炉按常压炉设计,炉体顶部设有通大气口,锅炉处于无压状态,毫无安全隐患。
用户可根据用水需求,自行设定开、关机时间,不但满足用户要求,而且节能降耗,降低使用费用。
5、锅炉自动补水,达到满水状态,补水自动停止,无须专人看守,省时、省事、省力、省工。
醇基燃料、燃油、燃气锅炉醇基燃料、燃油/燃气开水锅炉选用开水锅炉专用微电脑控制器,全中文大屏幕带背光液晶显示屏,显示功能强大,将锅炉的运行状态、电磁阀工作状态、燃烧器工作状态、炉水温度、水位状态、当前时间、报警信息记录等情况,清晰直观的显示出来。
控制器内置数字式电子时钟,可按用户要求,在一天内任意设定4个开、关机时间段,节省电损耗,降低锅炉使用费用。
可利用控制器键盘在待命状态下进行操作设置,包括当前时间、报警温度、水温上限温度、水温下限温度、电磁阀开启温度、电磁阀关闭温度、锅炉连续运行、锅炉定时运行等运行参数的设定。
并可查看、修改各种调节参数,实现人机对话,易学、易记,操作简单、方便。
通常操作人员只要按“启动”键开机,按“停止”键停机即可。
运行:1、醇基燃料、燃油(气)开水锅炉独立工作首次使用燃气开水锅炉,需要按住控制器的“手动启停”键强制给锅炉加水,水位达到极低安全水位时,锅炉自动停止补水,微电脑锅炉控制器经过设定,锅炉开始全自动工作,自动补水、自动加热,达到设定温度时,锅炉进入自动保温状态,开始连续供应开水给用户。
2、醇基燃料、燃油(气)开水锅炉连接保温水箱工作自来水先把锅炉蓄满,然后启动燃烧器开始加热,炉水达到设定温度(开水)后,控制锅炉进水的电磁阀打开,自来水从锅炉下部进入锅炉,从而把开水从锅炉上部的出水口推入保温水箱,保温水箱连接开水管道,满足集中型用水需求。
另外,保温水箱顶部装有水温控制探针,低于设定水位自动进行补水,达到设定水位自动停止补水,始终保持水箱内的开水满而不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