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热工学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建筑热工学第一章室内热环境基础第一节人与室内热环境1.人体热舒适的条件①∆q=0时,即人体处于热平衡状态。
②人体按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换热占总散热量的45%~50%;蒸发散热量占25%~30%。
2.室内最适宜的温度是20℃~24℃,相对湿度是50~60%,气流速度是0.1~0.3m/s。
第二节气候与建筑1.空气温度的观测室外气温通常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因此,测量空气温度必须避免太阳辐射的因素。
2.湿度变化一般是大陆大于海面,夏季大于冬季,晴天大于阴天。
3.风的形成地点和高度相同,气流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气压相同但高度不同,气流由高处流向低处。
4.风玫瑰5.我国的五个热工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6.低技派与高技派建筑师哈桑·法赛(干热)、查尔斯·柯里亚(湿热)、拉尔夫·厄斯金(高寒)诺曼·福斯特、迈克尔·霍普金斯、尼古拉斯·格雷姆肖、让·努维尔以及伦佐·皮亚诺、托马斯·赫尔佐格、杨经文第二章第一节传热基本方式1.传热基本方式导热、对流、辐射2.导热系数导热系数越小,说明材料越不易导热,热工性能越好。
通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3 W/(m·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3.辐射中所说的黑体、白体、透明体黑体(ρ=1 ),白体(γ=1 ),透明体(τ=1 )3.玻璃的温室效应:对于普通平板玻璃一般认为是透明材料,但它只对波长为2~2.5μm的可见光和近红外线有很高的透过率,而对波长为4μm以上的远红外辐射的透过率很低。
这样,在建筑中可以通过玻璃获取大量的太阳辐射,使室内构件吸收辐射而温度升高,但室内构件发射的远红外辐射不能通过玻璃再辐射出去,从而可以提高室内温度,这种现象称为玻璃的温室效应。
4.克希荷夫定律,普朗克定律物体辐射能力愈大,它对外来辐射的吸收能力也愈大;反之亦然。
第一章小结1、平衡状态2、状态参数及其性质(掌握压力表与真空度测量的使压力的差值)3、准平衡过程4、可逆过程5、热力过程6、功和热量(过程参数)7、热力循环(重点掌握正向循环的热效率计算)重点:例题1-3,图1-13,公式1-17第二章小结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就是能量守恒。
表明当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储存能系统储存的能量称为储存能,包括内部储存能和外部储存能。
(1)内部储存能——热力学能(2)外部储存能(3)系统的总储存能(简称总能)系统的总储存能为热力学能、宏观动能和重力位能的总和。
3、转移能——功量和热量功量和热量是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能量,其大小与系统的状态无关,而是与传递能量时所经历的具体过程有关。
所以功量和热量不是状态参数,而是与过程特征有关的过程量,称为转移能或迁移能。
4、闭口系能量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静止的)闭口系时的能量关系式即为闭口系能量方程。
其表达式有以下几种形式,它们的使用条件不同:=∆+Q U W(适用条件:任意工质、任意过程)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热力过程只能朝着能量品质不变(可逆过程)或能量品质降低的方向进行。
一切自发过程的能量品质总是降低的,因此可以自发进行,而自发过程的逆过程是能量品质升高的过程,不能自发进行,必须有一个能量品质降低的过程作为补偿条件才能进行,总效果是能量品质不变或降低。
6、卡诺循环、卡诺定理及其意义卡诺循环是为方便热力循环分析而提出的一种循环,实际上无法实现,但是利用卡诺循环分析得到的提高循环经济性的方法却具有普遍实用意义。
卡诺定理提供了两个热源间循环经济性的最高界限,给一切循环确定了一个判断其热、功转换完善程度的基础,因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而且利用卡诺定理可判断循环是否可以进行以及是否可逆。
掌握卡诺循环的热效率计算公式:211C T T η=-1:C η<η,则此热机不能实现2:C η>η则此热机可以实现5、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重点理解)重点:例题2-1,图2-11,公式2-28,例题2-4,习题2-2。
热工学传热学部分复习提纲“传热学部分”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传热学:研究在温差作用下热量传递规律的一门学科。
2.传热的基本方式:导热、对流与热辐射3.导热: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或同一物体不同温度的各部分之间,依靠物质的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引起的一种能量传递现象。
4.热对流:(对流)在有温差的条件下,伴随物体宏观移动发生的,因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应起的热量传递现象。
5.对流换热:工程上大量遇到的是流体流过一固体壁面时所发生的热交换过程。
6.热辐射:由于热的原因而发生的辐射。
7.辐射换热:物体辐射和吸收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的热量传递。
8.传热过程:由高温流体经固体壁传给低温流体的过程。
9.热阻叠加原理:传热过程的总热阻等于组成该过程的各串联环节中各部分分热阻之和。
10.传热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给定传热面积A传递的热量。
符号φ单位W11.热流通量:(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符号q 单位W/m212.傅里叶定律:热流密度与该时刻同一处的温度梯度成正比,而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13.导温系数:(热扩散系数)a=λ/cρ单位m2/s导温系数越大,则在线沟通的外部条件下,物体内部热量传播的速率就越高,物体内部各处的温差就越小。
14.流动边界层:(速度边界层)流速剧烈变化的薄层。
15.热边界层:(温度边界层)当流体与固面壁进行对流换热时,在紧贴壁面的一层流体中,流体的温度由壁面温度变化到主流温度,我们把温度剧烈变化的这一薄层成为热边界层。
16.凝结换热及其两种形式:蒸汽低于它的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冷壁面相接触时,放出汽化潜热而凝结成液体附着在冷壁面上。
①膜状凝结:润湿性液体的蒸气凝结时,在壁面上形成一层完整的液膜。
②珠状凝结:非润湿性液体的蒸气凝结时,在壁面上凝聚成一颗颗液珠。
珠状凝结表面传热系数是膜状凝结表面传热系数的十余倍,珠状凝结很不稳定。
17.辐射动平衡:若换热物体间的温度相同,他们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恰好相等,物体间辐射换热量等于零,但物体间的辐射吸收过程仍在进行。
工 热 复 习 提 纲 (第 3 稿)第一章1. 基本概念:热力系统、平衡状态、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等(掌握;书上相关黑体字描述) 2. 状态参数 (1) 压力p :①b gb v p p p p p p =+⎧⎨=-⎩要熟练掌握,记住其中Pb 可理解为压力表所处环境的压力!②计算气体状态时一定要用绝对压力!③压力单位 1mmHg =133.3Pa ,1mmH 2O =9.81Pa1atm=1.01325×105 Pa(2) 温度T: T(k)= 273.15 + t (℃) 熟练掌握9()32()5o t F t =+℃ 或记住:1atm 下,纯水凝固点32o F ,沸点212 oF(3) 比体积v Vm=(m 3/kg ) (4) 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的状态由两个相互独立的状态参数决定。
3. 可逆过程体积膨胀功:21W pdV =⎰4. 正向循环:(T-S 图或P-V 图上 顺时针)热能→机械能1221111net t w q q q q q q η-===-收益=代价 逆向循环:(逆时针)机械能→热能制冷系数 2212net q q w q q ε==- 热泵系数(供暖系数)1112'net q q w q q ε==-=这一组公式适用于任何工质任何循环,不论可逆不可逆补充:国际单位制(SI) :基本单位:m, kg, s, K, mol, A, cd(发光强度) 导出单位:1N=1 kg ·ms -2 1Pa=1N/m 2= 1 kg ·m -1s -2 1J=1N ·m =1 kg ·m 2s -21W=1J/s =1 kg ·m 2s -3第二章 热一定律1. 概念:热力学能(U ),焓(H ),膨胀功(W ),技术功(W t )热量(Q ),熵(S )2. 公式 熟练掌握:焓的定义:H U pV =+;h u pv =+闭口系能量方程Q U W q u w q du pdv δ=∆+⎧⎪=∆+⎨⎪=+⎩ 开口系能量方程t t Q H W q h w q dh vdp δ=∆+⎧⎪=∆+⎨⎪=-⎩☆☆☆(第一解析式)(第二解析式)膨胀功:21W pdV =⎰;技术功:21t w vdp =-⎰掌握:技术功的定义:22112211()2ti i t w w c g z w w w p v p v vdp ⎧=+∆+∆≈⎪⎨⎪=+-=-⎩⎰技术上可资利用的功212t i q h w h w c g z =∆+=∆++∆+∆3. 热量:Q dS T Q TdSδδ⎧=⎪⎨⎪=⎩ 可逆过程!!4. 典型过程:①绝热节流:0h ∆=,但不能说是等焓过程,因为绝热节流是典型的可逆过程 ②汽机、燃气透平:12i t w w h h h ==-∆=-③压气机:21c i t w w w h q h h q =-=-=∆-=-- 2121c c w h h w h h q=-⎧⎨=--⎩轴流式活塞式④喷管:22112201122h c h c h +=+= (滞止焓) 遇到单位时间流率、加热率之类的问题的两种分析思路:1.规定一个时间段(如1小时、1分钟等),然后在后面的计算中就计算这一个时间段内的能量传递情况,而不考虑时间因素;等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结果的基础上处以这个时间段即可获得最终结果。
热工复习提纲注意:(1)以下是老师上课提过的重点,大家务必记熟理解。
(2)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请把红色部分的题做了的同学拍照上传共享发群邮件(3) 填空题部分老师给的很有限,请大家把书上的概念好好看几遍,重点1-4、6章时间仓促,错漏之处敬请原谅。
请大家抓紧时间复习!考得好成绩!题型:填空40分问答五题40分计算分析20分分析题:(在第六章出)(课件ppt第20张开始课本P141-146)一.活塞式内燃机理想混合加热循环(特例: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各公式,图,以及(1)压缩比ε(2)绝热指数k (3)升压比λ(4)预胀比ρ如何影响循环热效率二.三种理想循环分析比较(1)进气状态、最高压力pmax、吸热量q1彼此相同(2)进气状态、最高压力pmax、最高温度Tmax彼此相同(3)进气状态、吸热量q1、压缩比ε彼此相同计算题:(在第二章出)老师上课讲的例题一.例6:有一闭口系统从状态 a 沿图中路径acb 变化到 b 时,吸热80 kJ,对外做功30 kJ。
试问:①系统从a 经d 到达b,若对外做功10 kJ,则吸热量为多少?②系统由b 经曲线所示过程返回a,若外界对系统做功20 kJ ,则吸热量为多少?③设Ua = 0,Ud = 40 kJ ,那么db、ad过程的吸热量各为多少?解:(1)根据能量方程有:Q = ΔU + WΔUab = Q – W = 80 – 30 = 50 (kJ)Qadb = ΔUab + Wadb = 50 + 10 = 60 (kJ)(2)ΔUba = –ΔUab = – 50 (kJ)Qba = ΔUba + Wba = – 50 – 20 = – 70 (kJ)(3)因为ΔUab = ΔUad + ΔUdb所以ΔUdb = ΔUab–ΔUad = 50 – 40 = 10 (kJ)MQdb =ΔUdb + Wdb = 10 + 0 = 10 (kJ)Qad = Qadb–Qdb = 60 – 10 = 50 (kJ)二.例7:如图所示,气缸内充有空气,活塞截面积为A=100cm2,活塞距底面高度为H=10cm,活塞及其上负载的总质量为m1=195kg,当地大气压力pb=102kPa,环境温度t0=27℃,气缸内气体此时恰好与外界处于热力平衡。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建筑中的传热现象heat transmitting phenomena in building(1)热量的传递称为热传递。
自然界中,只要存在温差就有传热现象,热能由温度较高部位传至温度较低部位。
(2)冬天:不论供暖房间还是非供暖房间,热流必然由室内流向室外夏天:白天由室外到室内。
夜间取决于室外温度。
第二节维护结构的传热基础知识basic knowledge of heat transmission for envelope structure(1)导热heat conducting物体中有温差时由于直接接触的物质质点做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传递过程。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存在。
导热现象: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处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
1)温度场、温度梯度和热流密度A.温度场temperature field:在某一时刻物体内个点的温度分布。
T=f(x,y,z,τ)B.稳定温度场steady-state conduction :温度分布不随时间变化C.不稳定温度场unsteady-state conduction:温度分布随时间变化(通常环境认定状态)D.等温面isothermal surface:温度场中同一时刻由相同温度各点相连形成的面。
E.温度梯度temperature gradient:温度差Δt与法线方向两等温面之间距离Δn的比值的极限。
2)傅里叶定律formula of thermal transmissionq=-λΔt/Δn (q——热流密度;λ——比例常数,材料导热系数)3)导热系数coefficient of thermal transmission λ= |q/(Δt/Δn)|W/(m·K)λ=λ0+bt (λ0——0度时的导热系数;b——常数)当温度梯度为1度/m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导热量。
导热系数越大材料导热能力越强。
热工学基础复习大纲第一篇工程热力学第一章工质及理想气体一、状态及状态参数识记:系统的状态。
状态参数。
理解: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只是状态的函数。
应用:基本状态参数:热力学温度、绝对压力和质量体积,它们的测量与单位。
二、理想气体及其状态方程式识记:理想气体的物理模型(假设)。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气体常数。
理解:气体量分别用1kg、mkg和nmol表示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
三、气体的比热容识记:质量热容、体积热容和摩尔热容,定压热容和定容热容。
比热容比。
理解:理想气体的比定压热容和比定热容只是温度的函数。
迈耶公式。
应用:利用热容计算热量。
用理想气体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计算真实比热容和平均比热容。
用比热容表计算热量。
理想气体定值比热容的使用。
四、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识记:理想气体热力学能、焓和熵变化量的计算式。
温熵图理解:过程中气体热力学能、焓和熵的变化量决定于过程的初状态和终状态。
理想气体热力学能和焓都只是温度的函数;熵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压力有关。
应用:理想气体热力学能、焓和熵变化量的计算。
在温熵图上表示热量。
五、混合气体识记:混合气体的热力性质取决于各组成气体的性质及成分。
混合气体成分表示法: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分数,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理解:处于平衡状态的理想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元气体互不影响,它们的行为像各自单独存在一样充满共同的体积。
分压力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系统及其分类识记:系统、边界与外界、工质。
理解:系统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能量交换与物质交换。
系统的分类:闭口系统与开口系统、绝热系统、孤立系统二、系统热力学能是系统状态是函数,热量和功是系统与外界之间传递的两种形式的能量。
识记:系统的内部储存能(热力学能)和外部储存能。
理解:系统的状态、过程和过程量在压容图上的图示。
应用:系统体积变化功的计算。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解析式识记: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解析式的各种书写形式。
第一章热力系统:工程热力学中选取一定的工质或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热力过程:系统由一状态到达另一个状态的变化过程热力循环:工质从某一初态出发,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状态变化,又回复到原来状态的全部过程。
准平衡过程:如果在热力过程中系统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接近平衡态的过程。
[实现条件:既要使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又要随时无限接近平衡态只有使过程进行的无限缓慢才有可能实现]可逆过程:如果系统完成某一过程后,在沿着原路径逆行而回到原来状态,外界也恢复到原来状态而没有引起其它任何变化的过程。
[实现条件:无势差损失、弥豫时间短、无耗散效应]课后思考题2、4、5、6;练习题3、4、7、8、9[必看P17]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在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互相转换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或:不花费能量就可产生功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
热力学能:不涉及化学能和原子能的物质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之间由于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位能之和。
比焓:令u+pv=h,由于u(系统内能)、p(压力)、v(体积)都是工质的状态参数,所以h 也一定是状态参数,称之为比焓.[压力一定的情况下,衡量一个系统的能量多少的指标]膨胀功:工质在体积膨胀时所作的功。
流动功:推动工质流动而作的功。
技术功:W t=1/2m△c f2(宏观动能)+mg△z(宏观位能)+W s (轴功)[c f:流速;△z:P21] [掌握]闭口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开口系统的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及其推导过程,并会用于简单热工设备的热力计算[P21、P22~P26]。
课后思考题1、2、4;练习题2、4、7、8[必看P29]计算题出自[掌握],结合图和公式,做题时要注明“初始条件”第三章理想气体的性质与热力过程①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R g T 、Pv=m R g T(m质量的理想气体)P:气体的绝对压力pa;v:气体的比体积m3/kg;V为质量为m的气体的体积m3; T:为气体的热力学温度K; R g为气体常数(数值只与气体的种类有关而与气体的状态无关)[P33]②理想气体热力学能、焓、熵的计算方法.[P40]③理想气体基本热力过程的过程方程式, 状态参数坐标图上的表示及状态参数的变化与过程中的功量、热量的计算方法。
热工基础总复习第一章1.系统:在工程热力学中,通常选取一定的工质或空间作为研究的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2.系统内部各处的宏观性质均匀一致、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3.状态参数:用于描述系统平衡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比体积等。
工程热力学中常用的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比热力学能、比焓、比熵等,其中可以直接测量的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4.可逆过程:如果系统完成了某一过程之后可以沿原路逆行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不给外界留下任何变化,这样的过程为可逆过程。
准平衡过程: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状态的过程。
可逆过程的条件:准平衡过程+无耗散效应。
5.绝对压力p、大气压力p b、表压力p e、真空度p v只有绝对压力p 才是状态参数第二章1.热力学能:不涉及化学变化和核反应时的物质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之间的位能之和(热能)。
热力学能符号:U,单位:J 或kJ 。
热力系统储存能=宏观动能、宏观位能+热力学能储存能:E,单位为J或kJ2.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就是热力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可表述为:a.在热能与其它形式能的互相转换过程中,能的总量始终不变。
b.不花费能量就可以产生功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
c.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 系统储存能量的变化3.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系统的质量始终保持恒定,也称为控制质量系统闭口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对于微元过程对于可逆过程对于单位质量工质对于单位质量工质的可逆过程4.开口系统稳定流动实现条件1)系统和外界交换的能量(功量和热量)与质量不随时间而变;2)进、出口截面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
开口系统的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对于单位质量工质:对于微元过程5.技术功:在工程热力学中,将工程技术上可以直接利用的动能差、位能差及轴功三项之和称为技术功,用W t 表示对于单位质量工质6.节流:流体在管道内流动,遇到突然变窄的断面,由于存在阻力使流体的压力降低的现象称为节流。
九年级热和能复习提纲最新九年级热和能复习提纲热和能是涉及了机械运动与公式计算的一个学问点,非常重要。
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学问,快来学习学习吧!最新九年级热和能复习提纲第十三章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章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集中: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集中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章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集中现象。
,集中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集中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章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猛烈。
二、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全部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2、一切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转变:(1)转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转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汲取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削减。
留意:物体内能转变,温度不肯定发生变化。
B、做功转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转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削减。
②做功转变内能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转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1、定义:肯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上升时汲取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上升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c=3、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 J/(kg℃)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力量的强弱。
《热工学基础》重修提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热工学基础》是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建筑水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全书包括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两部分内容,工程热力学主要介绍工质的热力性质、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过程、热力循环等内容,传热学主要介绍导热、对流、热辐射等基本传热知识以及稳定传热和换热器选择的内容。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工程热力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工质及其状态参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2)闭口系统能量方程,比热容的概念,理想气体热量的计算,理想气体的主要热力过程,卡诺循环与逆卡诺循环;(3)水蒸气的基本概念、水蒸气的产生过程、水蒸气的焓熵图及水蒸气的热力过程计算;(4)湿空气的状态参数、焓湿图的应用及湿空气的基本处理过程。
2、传热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2)导热的概念及傅里叶定律,通过平壁及圆筒壁的稳态导热;(3)对流换热的概念及牛顿冷却公式,强制对流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的特征;(4)热辐射的概念及基本定律,黑体、黑度、角系数等基本概念,气体辐射换热的特点;(5)复合换热的概念,通过平壁、圆筒壁的传热计算,传热的增强与削弱;(6)换热器的类型及特点,换热器的热力计算。
三、思考题:1、绝对压力、表压力、真空度三者之间有何关系?2、大气压下,蒸汽锅炉压力表读数MPa p g 23.3= ,则绝对压力为 ;大气压下,凝汽器真空表读数MPa H 095.0= ,则绝对压力为 。
(大气压MPa p b 1.0=)3、压力为0.5Mpa 、温度为170℃时氮气的比体积为_____________、密度为____________、千摩尔体积为_____________。
(已知氮气的气体常数为296.81J/kg ·K )4、准平衡过程和可逆过程有何区别和联系?5、4kg 气体在压力0.5Mpa 下定压膨胀,体积增大了0.12m3,同时吸热65kJ 。
求气体单位质量内能的变化。
建筑热工学1.室内热气候的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室内空气湿度室内空气气流状况(速度、密度、洁净度)壁面辐射温度2. 影响室内热气候的因素室外与室内的热湿作用;区域规划与建筑设计(选址、朝向、间距、环境的绿化、建筑的平剖面形式等)建筑构造与节点做法;材料的选用及其热物理性能;建筑设备措施等。
3. 冷热感的取决因素环境条件;自身条件(性别、年龄、种族、体型、健康状况运动状态和行为模式;衣着情况等。
4. 室外热气候构成要素一个地区的气候状况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建筑物密切相关的气候因素有:(五要素)① 太阳辐射;② 室外空气温度;③ 室外空气湿度;④ 风;⑤ 降水等。
5. 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因素A. 太阳高度角由于大气层对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的反射与吸收作用,因此在不同的太阳高度角下,光谱的成分不同。
太阳高度角愈高,紫外线及可见光成分就愈多,红外线成分则减少。
散射辐射强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云天的散射辐射照度较晴天大。
B. 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的影响随大气中的烟雾、灰尘、水汽及二氧化碳等造成的混浊状况而异。
城市上空的大气较农村混浊,透明度较差,因此城市区域的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比农村弱。
C. 海拔高度海拔愈高,太阳光线所透过的大气层愈薄,同时大气中的云量与尘埃也就愈少,所以在海拔高的地区,太阳直射辐射照度较大。
在海拔高的地方散射辐射照度低。
D. 纬度因为高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透过的大气层较厚,所以太阳直射辐射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6. 影响室外空气温度的因素:A.太阳辐射热量(决定性作用)空气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随地理纬度而产生的变化,都是由于太阳辐射热量的变化而引起的。
B.大气环流作用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的空气流动,都会使高、低温空气混合,从而减少地域间空气温度的差异。
C.下垫面状况草原、森林、水面、沙漠等不同的地面覆盖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及与空气的热交换状况各不相同,对空气温度的影响不同,因此各地温度也就有了差别。
热工基础复习资料(模版)第一篇:热工基础复习资料(模版)热工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压头、温度梯度、黑度、露点、压缩性、膨胀性、粘性、静压强、黑体、温度场、湿含量、辐射能力、有效辐射、灰体、煤的低热值、流速、空气过剩系数角系数流态二、填空:1、()称为液体的粘性。
2、平衡流体中某点静压强的方向()其作用面,其大小与()无关。
3、流体运动的两种状态是()和(),其判别式是(),判别标准是()。
4、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阻力损失有()和()。
5、流体最基本的特性是()。
6、服从()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型流体。
7、按流速和压强等物理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可把流体的运动分为()和()两类。
8、流体在外力作用下改变自身容积的特性,称为(),通常用()来表示流体这种性能。
9、()称为流体的密度。
气体的密度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式为()。
10、牛顿粘性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公式中的负号表示()。
11、静压强的国际单位为(),绝对压强与表压强的关系为()。
一封闭容器内盛有空气,测得容器内的绝对压强为5000Pa,则容器内的真空度为()。
12、流体在管内作层流流动时,流速在管道截面上按()分布,最大流速与平均速度的关系为()。
13、有一变截面的自来水管,已知直径d1=100毫米处的断面平均流速为w1=1米/秒,则直径d2=200毫米处的断面平均流速为(w2=)。
14、气体垂直流动的原则是()。
15、风机采用联合工作方式来增加流量时,若()应采用串联,若()应用并联。
16、叶轮是风机的主要工作部件,起着()的作用。
17、离心风机按叶片的安装角度的大小范围可分为()、()、()三种型式。
18、离心风机应当()闸门启动,因为()。
19、通风管道特性是指()。
20、H-Q曲线上相应于效率最高之点,称为风机或泵的()。
21、离心风机主要由()和()组成。
22、任何一系列几何相似的通风机的比转数都是一个(),并且其大小又综合地反映出该系列的通风机在最高效率点运行时的()、()、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热能工程学基础复习提纲——南京林业大学1.平衡状态。
2.状态参数:各状态参数的物理意义,温度的换算、压力的换算。
3.理解准平衡过程、容积变化功的计算公式、理解可逆过程、熵和热量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4.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表达式,理解自发过程,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指导意义。
5.理解比热的定义及如何利用比热计算热量。
6.理想气体的定义,理想气体的判断,气体常数,通用气体常数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标准状态的定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7.理想气体内能、焓的性质及计算(变化量)。
8.掌握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及简化形式。
9.理解饱和状态的概念,饱和状态下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10.掌握水蒸气定压形成过程的各个状态点的概念及相关知识(如:干度X),掌握水蒸气的简单计算,掌握水蒸气焓熵图的结构。
11.湿空气的定义,饱和湿空气,未饱和湿空气。
相对湿度的相关知识,理解湿空气含湿量、焓的计算公式(单位),掌握焓湿图的结构及使用,掌握露点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的相关知识(定义、关系及在焓湿图上的表示)。
12.熟悉湿空气基本热力过程(如:加热及加湿过程即干燥过程)及过程在焓湿图上的表示。
13.稳态导热的概念。
14.傅里叶定律,导热系数的相对大小。
15.平壁、圆筒壁稳态导热:热阻、热流密度、温度场的分布和计算。
16.对流换热:牛顿冷却公式,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
定性温度和定型尺寸。
17.边界层的概念。
18.准则数的物理意义。
流体强迫流过平板时和流体管内强迫对流换热的准则关系式,定性温度,定型尺寸的选取。
19.辐射换热:黑体、白体、透明体,注意与可见光的区别。
20.灰体定义,在什么范围物体可以看成是灰体。
21.辐射力的概念,维恩位移定律;史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克希荷夫定律。
22.物体间辐射换热:角系数,黑体辐射换热的计算;灰体辐射换热的计算。
23.肋壁换热:肋壁加在哪一侧。
24.换热器的传热计算: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顺流、逆流的差别。
➢构成室内热湿环境的因素包括: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辐射温度。
➢室内环境分类:1.舒适的——正常热平衡多靠空调;2.可忍受的——负热平衡(评价室内热环境的最低标准);3.不可忍受的;➢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约占总量25~30%,辐射散热约占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25%~30%。
➢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表现为:1.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2.城市风和紊流3.湿度和降水4.太阳辐射与日照➢城市气候成因:1.高密度的建(构)筑物改变了地表(下垫面)的性态。
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与资源消费结构。
➢由导热的机理我们知道,导热是一种微观运动现象。
但在宏观上它将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来,人们把这一规律称为傅立叶定律,因为它是由法国数学物理学家傅立叶于1822年最先发现并提出的。
傅立叶定律指出:均质物体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的大小成正比。
➢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时,在1h内通过1㎡面积所传导的传导的热量。
➢空气沿护围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既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空气分子与壁面之间的导热过程。
这种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称为表面的对流换热。
➢辐射传热的特点:1.发射体的热能变为电磁波辐射能,被辐射体又将所接收的辐射能转换成热能;2.不需要和其他物体直接接触,也不需要任何中间媒介;3.辐射传热是物体之间相互辐射的结果;➢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1.表面吸热(冬季室内温度高于墙面温度);2.结构本身传热;3.表面放热;➢室内外温度的计算模型:1.恒定的热作用2.周期热作用➢一维稳定传热的传热特征:1.通过平壁的热流强度q处处相等;2.同一材质的平壁内部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理解)P29静止的空气介质导热性甚小,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常利用封闭空期间层作为围护结构的保温层。
在空气间层中的传热过程,与固体材料不同。
热工学部分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热力系统:开口系、闭口系、绝热系、孤立系。
状态参数:p、v、T、u、h、s;过程量:q,w;可逆过程. p-v图,T-s图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方程式--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及其应用。
(计算与分析)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比热的性质,内能、焓、熵等状态参数的计算。
掌握理想气体的四个基本热力过程及多变过程的分析计算,并会使用p-v、T-s图进行定性分析。
理解正循环与逆循环及其经济性能指标、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制冷循环与逆卡诺循环。
掌握水蒸气这种常用工质的热力性质,会用水蒸气热力性质表进行工程计算。
掌握湿空气的特性参数及其计算、焓湿图及其应用。
掌握傅立叶定律和一维稳态导热问题的求解,了解非稳态导热问题和集总参数法。
平壁和圆筒壁的导热。
了解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边界层概念。
掌握流体受迫流动换热的计算和流体自由流动换热计算。
重点:常见的相关准则,受迫流动换热计算。
理解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和热辐射的基本定律,掌握辐射换热的基本计算方法。
基尔霍夫定律及灰体辐射换热分析法。
掌握传热过程的分析方法,了解换热器的设计、校核过程。
发动机原理部分1. 考试题型简答题,分析说明题。
主要考察利用基本原理分析与发动机相关的现象、技术与问题。
2.基本知识点A、术语充气效率、气门重叠、换气损失、VTEC(或VVT)、废气涡轮增压、辛烷值、十六烷值、过量空气系数、空燃比、自燃(压燃)、点燃、链式反应、预混燃烧、扩散燃烧、爆燃(爆震)、EGR、三元催化转化器(TWC)、工况、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氧传感器、ECU、汽油缸内直喷(GDI)、高压共轨系统B、基本知识1、发动机的性能指标:经济性、动力性、运转性能,及如何提高经济与动力性2、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3、理解配气相位与气门重叠(换气过程)4、如何提高充气效率及其作用5、油品的主要指标6、着火方式与着火机理7、燃烧方式8、供油规律与喷油规律9、油束特性10、柴油机燃烧的四个阶段,放热规律11、柴油机燃烧的特点12、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运转因素13、柴油机工作过程粗暴的机理14、汽油机的燃烧过程,三个阶段15、爆燃与表面着火16、汽油燃烧室的要求与特点17、发动机的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及其应用(能读懂相关图表)18、汽车的主要排放物(HC、CO、NOx、PM)及其生成机理19、机内净化技术20、机外净化技术21、我国的排放法规22、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组成,一般控制策略。
09级《热工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能源概述
1、P1能源的分类(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与非再生能源,常规能源
与新能源)
2、P5了解能源与环境(温室效应等)
第二章热能转换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P15热力系、边界、外界的定义;系统的分类
2、P16热力状态、平衡状态
3、P16状态参数,分为强度量和广延量
4、P18绝对压力、表压力、真空度
5、P18热力学第零定律,三相点,摄氏温度与开尔文温度的换算
6、P20准平衡过程、可逆过程;可逆过程的特征(无耗散效应的准平衡过程)
7、P21功量和热量的正负号的规定,它们都是过程量
8、P23热力循环,正循环和逆循环,评价指标
9、P24-25热一定律及一般表达式
10、P25闭口系的能量方程
11、P29稳定流动系统的能量方程
12、推动功、流动功、轴功、技术功
13、P30焓的概念
14、P35自发过程
15、P36热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16、P37卡诺循环及其热效率、卡诺定理
17、P42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及应用
18、P43熵、熵产、熵流
19、P43孤立系的熵增原理
20、P51讲解过的习题
第三章热能转换物质的热力性质和热力过程
1、P57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2、气体常数和摩尔气体常数
3、P60理想气体的比热容(比定容热容、比定压热容)
4、P64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熵的计算
5、P72理想气体的四个基本热力过程
6、P84定压下水蒸气的发生过程,相关的概念
7、P90湿空气相关概念、相对湿度的测量
8、P97讲解过的习题
第四章热量传递的基本理论
1、P10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各自的特点
2、P105温度场相关的概念,了解一维稳态导热的计算
3、P140流动边界层、热边界层、边界层厚度
4、P142普朗特数、雷诺数
5、P142影响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的因素
6、P152横掠单管、管束
7、P157凝结换热的两种形式各自的特点
8、P159沸腾换热曲线
9、P160白体黑体透明体
第五章热工基础的应用
1、P184喷管扩压管的截面变化
2、P194为何多级压缩级间冷却可以减少压气机的耗功
3、P198内燃机的理想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区别
4、P205蒸汽动力装置及各部分的作用
5、P209蒸汽参数对热效率的影响
6、P212再热循环、抽汽回热循环
7、P213制冷装置、制冷系数、逆卡诺循环
8、P218换热器的结构
9、P232传热的强化和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