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肺通气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2
生理学期末重点考点一、名解1、肺通气量: 是指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
2、阈强度: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3、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吸引水分子的能力。
4、肾糖阈: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5、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6、易化扩散: 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7、胸式呼吸: 以肋间外肌舒缩引起胸骨和肋骨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8、腹式呼吸: 以隔肌舒缩为主引起的呼吸运动。
9、心动周期: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用的时间。
10、神经递质: 是指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是受体,并产生突出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
10、氧容量: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氧气量称为血氧容量。
11、胃-肠反射:在12指肠壁上存在多种感受器,酸、脂肪、高渗溶液及机械扩张均可刺激这些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胃的运动,使胃排空减慢。
12、机体内环境: 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细胞外液,故生理学中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13、体位性低血压: 当机体有平卧突然转为直立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心脏以下静脉血管充盈扩张,造成大量血液滞留,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排量减少和血压降低引起脑、视网膜一时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的现象。
14、主动转运: 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在膜上膜蛋白的作用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号能转运过程。
15、血型: 指血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16、呼吸: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17、消化: 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加工、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8、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19、出胞: 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类物质被排出细胞的过程。
20、通气血流比值: 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呼吸过程分为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
本章重点讲解的是外呼吸,以及影响呼吸运动的因素。
外呼吸又分为肺通气和肺换气。
一、肺通气:气体经呼吸道出入肺泡的过程。
1.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是肺泡气与大气之间的尽力差。
厚始动力是胸廓的运动。
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即吸气动作是由吸气肌收缩引起,而呼气动作则主要是吸气肌舒张引起,而不是呼气肌收缩。
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2.肺通气的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平静呼吸时,弹性阻力是主要因素,肺通气的动力主要用于克服弹性阻力,其次是用于克服气道阻力。
(1)弹性阻力包括肺和胸廓的弹性回缩力。
其中肺的弹性回缩力构成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肺泡的回缩力来自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和肺泡的液一气界面的表面张力。
弹性阻力的大小常用顺应性表示.其计算公式为:顺应性=1/弹性阻力(2)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粘滞阻力.其中气道阻力主要受气道管径大小的影响。
呼吸道口径是影响呼吸道阻力的主要因素,呼吸道口径又受四方面的因素影响:1)跨壁压呼吸道内压力高,跨壁压增大,管径被动扩大,阻力变小;反之则增大。
2)肺实质对呼吸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3)自主神经系统对呼吸道壁平滑肌舒缩活动的调节4)化学因素的影响儿茶酚胺可使呼吸道平滑肌舒张;前列腺素F2a可使之收缩,而E2使之舒张。
二、胸内压:即胸膜腔内的压力1.胸膜腔:胸膜腔是由胸膜壁层与胸膜脏层所国成的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其间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浆液,无气体存在。
2.胸内压大小:正常情况下,胸内压力总是低于大气压,故称为胸内负压。
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
3.胸内负压形成原因:(1)正常情况下,密闭胸膜腔内无气体.仅有少量浆液使胸膜壁层和脏层紧密相贴,两层间可以滑动但不能分开。
(2)由于婴儿出生后胸廓比肺的生长快,使肺通常处于被动扩张状态,产生—定的回缩力,因而使作用于胸膜腔的压力被抵消一小部分,致使胸内压低于肺内压。
肺通气名词解释生理学
肺通气一般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通气功能一般是指衡量空气进入肺泡以及废气从肺泡排出过程中的动态指标,通常指的是肺的呼吸吐纳功能,是肺的生理状态,所以肺通气一般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
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气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而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实现通气的动力,外界的空气被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到肺内,此过程只是一个气体进入肺的过程,并不包括气体的交换。
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检查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一秒率和肺泡通气量。
主要是检查呼吸道通畅程度和肺容量的大小,有助于早期发现肺气道病变,判断病情的严重性、病因、病变部位及预后,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必要检查。
若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予以针对性治疗。
1.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2.顺应性(compliance)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称为顺应性。
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易扩张者,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
3.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
主要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
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
4.潮气量(tidal volume,TV)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
正常成人约400~600ml。
5.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 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L,女性约2.5L。
6.用力呼气量(FVC) 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尽快呼气,计算第1秒末、第2秒末、第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其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
也称时间肺活量,正常成人分别为83%、96%和99%。
7.生理无效腔(physiologic dead space)肺泡无效腔加上解剖无效腔合称为生理无效腔.正常人肺泡无效腔接近于零,故生理无效腔几乎与解剖无效腔相等.8.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 平静呼气末,肺内仍余留的气体量。
正常成人约为2.5L。
9.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 每分钟内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每分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6~8L/min。
10.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 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1.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 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
第五章呼吸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生理过程之一。
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内呼吸:又称组织换气,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顺应性:在外力作用下,肺的可扩张性,肺顺应性二肺容积的变化/跨壁压的变化。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二型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它能有效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的稳定性及保持肺泡干燥作用。
肺活量(vc):尽力吸气后我会内所能呼出的最大剂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不补呼气量之和。
时间肺活量: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段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测定1,2,3S末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用力呼气量)FEV1=83%,FEV2=96%,FEV3=99%。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内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生理无效腔:肺泡无效腔和解剖无效腔的总量,无效腔中的气体未进行气体交换,健康人平卧时,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解剖无效腔。
呼吸膜:肺泡气体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组织结构,称为呼吸膜.由外向内:肺泡液体层,肺泡上皮,基膜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吸气后再用力最快的速度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胸内负压:即胸膜腔内的压力在平静呼吸过程中,因其比大气压低,故称为胸内负压,主要由肺回缩力所形成。
肺牵张反射: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反射性呼吸变化称为肺牵张反射,肺牵张感受器位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肺牵张反射可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Hb的饱和度: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比。
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力量与重吸收的力量之差。
心房钠尿肽:是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具有强烈的利尿和利尿钠的作用,并能使血管平滑肌舒张血压降低。
另外还可使肾素血管紧张素2和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也受抑制。
在医疗招聘考试中,生理学呼吸系统内容是考查的重点,更是考查的难点,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肺通气、肺换气的知识,关于肺通气、肺换气的重要考点,中公卫生人才网为大家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
一、肺通气考点总结1.肺通气概念:气体从外界进入到肺,到达肺泡为肺通气。
2.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
3.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肌的收缩活动(呼吸运动)。
4.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压力差(肺泡气和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
5.吸气时:肺内压<大气压;呼气时:肺内压>大气压。
6.平静呼气末胸内压低于大气压。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分泌,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其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的回缩力。
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是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工、维持肺泡的稳定性、防止肺水肿。
9.反应一次通气最大能力的是肺活量。
10.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原因是支气管口径。
11.能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量为肺泡通气量。
12.评价呼吸效率较好的指标是肺泡通气量。
13.功能残气量代表了吸气肌处于松弛状态时肺容量。
二、肺换气考点总结1.肺换气是指肺泡里的气体与毛细血管里的血液换气。
2.肺换气影响因素:呼吸膜厚度、呼吸膜面积、通气与血流比值。
3.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约为0.84。
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为:O2的运输、CO2的运输。
5.二氧化碳分压上升、氢离子浓度上升(PH下降)、温度上升、二磷酸甘油酸增多,可导致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下降,氧解离曲线向右下方移位。
6.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氢离子浓度下降(PH上升)、温度下降、二磷酸甘油酸减少,可导致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上升,氧解离曲线向左方移位。
7.浅快呼吸不利于肺换气的原因是由于浅快呼吸使肺泡通气量下降。
8.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气体分压差。
9.通气与血流比值升高会使肺泡无效腔加大。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肺通气、肺换气考点,希望正在备考的小伙伴认真学习这部分知识。
八年制生理学-肺通气呼吸(respiration )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通过呼吸,人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氧,以氧化体内营养物质,供应能量和维持体温,同时将生物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正常成人体内02储存量约为1550ml。
如果停止呼吸,体内储存的02仅能维持6min机体的正常代谢。
因此,呼吸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一旦呼吸停止,生命便将终结。
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呼吸的全过程是由三个相互衔接并同时进行的环节组成(图14-1 ),即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
外呼吸(external respiration堤指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肺通气)以及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换气)过程;内呼吸(internal respiration)是指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以及组织细胞的生物氧化过程;而循环系统对气体的运输则将外呼吸和内呼吸衔接起来。
在机体的不同功能状态下,机体对02的需求和代谢产生的co2量都可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呼吸功能也必须发生适应性的调节。
显然,呼吸的全过程是涉及呼吸、循环、神经等多个系统协调配合的生理过程。
由于肺通气是整个呼吸过程的基础,通常所说的呼吸(breathing ),仅指肺通气即外呼吸而言。
第一节肺通气原理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
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
自鼻腔至终末细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树的第16级)的呼吸道被称为传导气道(conducting airways ),是肺通气时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同时还具有加温、加湿、过滤和清洁吸入气体以及引起防御反射(咳嗽反射和喷嚏反射)等保护作用。
肺泡是肺换气的主要场所,肺通气的过程使肺泡气体得到不断更新。
胸廓不仅容纳和保护气道和肺,而且通过呼吸肌的运动为肺通气提供动力。
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来自肺泡气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而压力差产生的原因是呼吸运动(原始动力)。
(二)肺通气的阻力
肺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1.弹性阻力指胸部和肺的弹性回缩力。
肺的弹性回缩力主要来自肺泡表面张力。
顺应性表示可扩张性。
顺应性与弹性阻力之间成反比的关系。
2.非弹性阻力包括呼吸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黏滞阻力,其中气道阻力主要受气道管径大小的影响。
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它是由肺泡上皮H型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分布于肺泡液体分子层的表面。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有降低弹性阻力,保持肺泡的“干燥”,维持肺泡稳定,以及调节肺泡在呼吸运动中的回缩力。
4.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即胸膜腔的压力。
正常情况下,胸内压力总是低于大气压,故称胸内负压。
胸内负压由肺的回缩力造成。
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在于有利于肺的扩张,促进静脉与淋巴向心脏的回流。
胸腔的密闭性保证了肺的有效扩张,是产生吸气的重要条件。
5.静态肺容量、动态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1)静态肺容量:
ERV.补呼气量;FRC.功能残气量;IC.深吸气量;IRV.补吸气量;RV.残气量;TLC.肺总量;TV.潮气量;VC.肺活量
(2)动态肺容量:用力肺活量(FVC)是尽力吸气后,用力以最快速度呼出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用力呼气量(FEV),是在测定FVC的基础上,再分别测定呼出的第1秒、第2秒和第3秒内呼出的气体量(FEV1、FEV2、FEV3)。
常以它们各占FVC的百分数来表示。
正常成人的FEV1应为83%,FEV2应为96%,FEV3为99%。
(3)肺通气:肺通气包括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每分肺通气量是指平静呼吸时,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最大通气量是指以最快速度、最大幅度呼吸1min所能达到的肺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生理无效腔)×呼吸频率。